目前分類:育兒新知 (3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寶寶超好帶有技巧-育兒寶典


以下資料來自babyhome :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event/babyskill/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 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 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 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 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 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 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 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 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 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
延伸閱讀


三階段計畫,養成孩子好規矩  
07歲孩子應該學好的規矩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網站 提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4個最佳餵養時機


 


寶寶4個最佳餵養時機

 


寶寶吃得好,才能長得強壯又聰明,在寶寶喂養過程中,可有4個不能錯過的最佳時間。



  ◆ 開始母乳喂養的最佳時間——産後30分鍾內
  1989 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就倡議:要幫助母親在産後半小時內開奶。理由是初乳是新生兒最適宜的食物,它含有新生兒所需要的高度濃集的營養素和預 防疾病的免疫球蛋白;此外,母乳分泌會促使母親子宮複原,減少産後出血。許多心理學家發現,出生後20~30分鍾,新生兒的吸吮能力最強,如果未能得到吸 吮刺激,將會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半小時即可進行哺乳,每次可持續半小時。
  母乳喂養STEP BY STEP
   哺乳前,先爲嬰兒換尿布,並用溫開水拭淨乳頭。
   將寶寶抱於懷中,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一起塞入嬰兒口中,令嬰兒舌頭  從下向上裹住母親的乳頭與乳暈。嬰兒與乳房含接良好,吮吸才有效。
   喂完奶後,把孩子豎抱起來,讓其靠在媽媽肩頭,拍他的後背,使之打嗝,把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去,避免溢奶。



  ◆ 添加輔食的最佳時間——4~6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大部分營養及兒科專家都認爲:在嬰兒4~6個月時,開始爲他添加輔食最理想。在4個月前,寶寶應完全由母乳喂養,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其他飲料。當嬰兒滿4個月後,不論母乳分泌量的多少,都應開始給孩子添加輔助食品。
   爲什麽選擇這一時期添加輔食呢?從4個月開始,寶寶進入了學習咀嚼及味覺發育的敏感期。一般情況下,嬰兒5、6個月開始對食物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此時添 加輔食,寶寶樂意接受,也很容易學會咀嚼吞咽。如果過早(4個月以前)添加輔食,因消化器官未發育成熟,會影響營養的消化和吸收,進而影響寶寶的健康。
  輔食添加有原則
   添加輔食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循序漸進。
   嬰兒4個月後,澱粉酶分泌量增加,可先添加米糊,從每日一湯匙開始,如果沒有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可逐漸增加至一小碗。5個月時可改用粥或爛面條等澱粉類食品代替米糊,這樣既補充了能量,又能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
   待寶寶習慣一種食物後再試著喂另一種。如果寶寶連續兩天拒絕同一種食物,不宜勉強進食,可待日後再作嘗試。



 ◆ 改用水杯喝水的最佳時間——6個月
  寶寶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訓練其手部小肌肉,促進其手眼協調性的發展,其次,嬰兒長期頻繁使用奶瓶可導致齲齒。兒科醫生建議,最好在嬰兒6個月大時開始嘗試讓他用水杯喝水。
  練習水杯喝水月月不同
   寶寶5個月時,可以讓寶寶熟悉訓練性杯子,爲用杯子喝水做准備。
   6個月時,可以試著讓他用杯子喝水。在杯子裏放少量的水,讓寶寶雙手端著杯子,父母幫助他往嘴裏送,要注意讓其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當寶寶拿杯子較穩時,成人可逐漸放手讓他自己端著杯子往嘴裏送,要注意杯子中的水量要由少到多。
  8個月時,寶寶可能就能自己用杯子喝水了。




◆ 自己進餐的最佳時間——10個月以後
  10個月以上的寶寶總想自己動手,喜歡擺弄食具,這正是訓練寶寶自己進餐的好時機。對食物的自主選擇和自己進餐,是寶寶早期個性形成的一個標志,而且對鍛煉協調能力和自立性很有幫助。
  自己進餐STEP BY STEP
   吃飯前,媽媽最好在地上鋪上一塊塑膠布,並給寶寶穿上圍兜,再將寶寶的小手洗乾淨。開始吃飯時,媽媽可以准備兩個碗和湯匙,一套自己拿著,給寶寶喂飯;另一套給寶寶,並在其中放一點食物讓他自己吃。媽媽也可以爲寶寶准備一些能自己拿著吃的食品,讓孩子自己拿著吃。
   孩子15個月時,媽媽要將食物切成適合孩子盛的塊狀,可以讓寶寶自己試用匙進餐,媽媽不要急於幫助,可以在旁邊耐心地看孩子自己進餐。
  提示:
  開始訓練吃飯時,寶寶肯定會將食物灑得到處都是,還會把吃飯的時間拖長許久……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備。
  對寶寶來說,感到“我能自己吃”是很重要的。你需要鼓勵他,這是他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所謂“最佳”時間,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只是一個建議,不
能絕對照搬;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發育有早有晚,媽媽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喂養時機。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健康睡眠時間表


  熟睡中的寶寶安詳甯靜的睡容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一個情景。不過對於大多數初爲人父的家長來說,這也是他們很多時候求之不得的一個情景。沒有哪一個孩子可以“整晚不醒”,不過嬰兒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在不時醒來後,的確會自己重新入睡的。


   談到睡眠和他們的小寶寶,家長們會有太多的問題要問。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寶寶需要睡多久?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數據。


   不同的年齡階段寶寶的睡眠時間表
  每一個寶寶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不同的環境中所需要的睡眠時間都是不同的。有些寶寶會一次睡很久,有些寶寶則喜歡不時地打一個瞌睡;有些寶寶睡眠十分規律,有些寶寶的睡眠則沒有任何規律可循。


   年齡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小時)
   新生兒: 16~20小時
  
3   16~18小時
  
6    15~16小時
  
4個月: 13~18小時
  
6個月: 14~16小時
  
9個月: 13~16小時
  
1    12~15小時
  
1歲半: 14~17小時
  
2    13~14小時
  
3    12~13小時
  ◎ 4~5歲: 10~12小時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
  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他需要一天24小時睡覺和吃奶,這樣才能正常發育和成長;因此白天和晚上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含義。總的說來,新生兒每24小時大約會睡1618小時;他通常會一口氣睡上24小時,然後饑腸轆轆地醒來。剛開始的時候,他會不分晝夜地吃奶,但是他逐漸就會在晚上睡得稍微比白天的時候時間長一些。
   你可以開始教你的寶寶白天和夜晚是不同的,你應該在不同的時間段裏不同的表現來讓你的小寶貝懂得區分這兩個時間段。在白天,當你給孩子餵奶的時候,要多 同他說話,要讓整個氣氛輕鬆愉快。而到了晚上,盡量將聲音放低或保持安靜。將燈光調低;最終他會開始明白並在晚上的時候睡得更多的。
   記住,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的話,你體內的激素會重新調整你的睡眠模式以適應小寶寶的生活規律。如果你順從這一變化的話,這些激素會讓你不會有睡眠不足的問 題。白天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你也應該小睡片刻。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睡眠時間會稍微長一點,因爲配方奶粉會在他們的小胃裏停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不過總的來 說,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和母乳喂養的孩子睡眠模式大同小異。
  
小提示:當你的小寶寶還在你子宮裏的時候,你走路時候産生的運動感會讓他安靜下來並很快入睡。所以新生兒仍然喜歡輕輕的搖晃和擺動,這一點也不奇怪。把他包裹在包被裏,同樣也可以讓他産生又“回家”了的感覺。不少的嬰兒還會從音樂聲中找到平靜。但是要記住:應該一天24小時每隔23小時就喂他一次。


  出生三周的寶寶睡眠時間
  雖然小家夥仍然會在晚上醒來要奶吃,他一次可以睡的時間已經明顯延長了,有可能長達34小時。同時,他醒著的時間也變長了。
   記住,如果你是母乳喂養的話,你體內的激素會重新調整你的睡眠模式以適應小寶寶的生活規律。如果你順從這一變化的話,這些激素會讓你不會有睡眠不足的問 題。白天當孩子睡覺的時候你也應該小睡片刻。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孩子睡眠時間會稍微長一點,因爲配方奶粉會在他們的小胃裏停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不過總的來 說,吃配方奶粉的孩子和母乳喂養的孩子睡眠模式大同小異。
  
小提示:如果你的小寶寶白天一整天都在睡覺,在吃奶的時候也在打瞌睡,要想辦法弄醒他再讓他吃東西。他應該瞭解長一點的睡眠時間是在晚上。到了這個階段,你要幫助他開始條理生活,可以在大約下午4時帶他去幼兒活動中心。就算他在打瞌睡,你也應該讓他直起身子坐在嬰兒座椅、背帶或搖晃椅裏。然後在傍晚大約78時爲他洗個澡。這樣就可以讓他保持清醒,同時還可以讓他放鬆,爲前面34小時的長覺做好准備。


  兩個月寶寶的睡眠時間
  你的寶寶已經開始可以自己入睡了,但是你還是應該在晚上按時叫醒他吃奶。雖然他的生活開始有了一定的規律,卻也經常有變化。要順應他的變化,這時就開始設立規矩還爲時過早,強加給他一個生活規律是不健康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比起剛剛出生時的睡眠時間已經減少了,每天平均1516小時,且大部分睡眠時間會在晚上;白天,寶寶醒著的時候會長一些了,不過他還是需要睡上三、四覺才行。不過,這些也都是因人而異的。
  與你的母親或婆婆所告訴你的不同的是,兩個月寶寶並不是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的。這個年齡的寶寶間有巨大的不同,大部分寶寶還是需要在晚間吃奶的。
  如果你的寶寶在將近傍晚的時候開始哭鬧不休,不要感到吃驚,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當他終于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往往可以睡上一個長覺。
 
 小提示:剛剛醒來時,孩子有一點哭鬧是很正常的。當孩子哭的時候你應該過去查看一下,不過你應該讓他哭一小會兒(大約五分鍾),他或許會自己平靜下來重新入睡的。


   四個月寶寶的睡眠時間
  4個月寶寶的平均睡眠時間大約是每天912小時,白天的時候會睡三覺,每次23小時。這是一個過渡階段,你的寶寶馬上就要在白天有規律地睡2次了。當你的孩子在白天只睡2覺,那麽他在晚上就會有更長的睡眠了。
  這個年齡大部分寶寶會將一天中大部分的睡眠時間放在晚上,白天他們醒著的時間會更長。
   你的孩子現在已經會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平靜下來並入睡了。現在是時候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幫助他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夠安然入睡。對於四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模式 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盡量保證每天的日間小睡和夜晚就寢的時間和方式都相同。你不一定嚴格要求,只要盡可能地堅持就可以了。
  
小提示:你的寶寶現在已經可以稍稍翻一下自己的身體了,有可能在自己的圍欄小床裏挪來挪去了。你可以考慮買一個包被式的被子,否則的話,他總是會把自己挪到被子外面來,而且會被凍醒。購買前要仔細確認包被是不是阻燃材料製作的。


 六個月寶寶的睡眠時間
  每一個人的睡眠模式都不一樣,就算六個月嬰兒也不例外。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說孩子病了或是睡在祖母家陌生的床上,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模式。但是,他的睡眠模式正處在形成階段。
  
六個月寶寶每一個晚上的平均睡眠時間是大約11小時,通常,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小睡,每次大約12小時。幾乎所有身體健康的六個月寶寶都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他們已經不再需要在夜間吃奶或在淩晨時分找人說話,除非你想要在這個時候同寶寶在一起呆一會兒或者是想要在夜間餵奶以維持出奶量。
  到了這個時候,你的小寶寶已經開始有了更多自己的主意了。這是你最後的機會,在他還不能用語言參與到決策討論中來之前,你還來得及決定到底想讓他在哪裏睡覺。態度堅決地堅持就寢程式可以幫助他自己入睡以及一覺睡到天亮。
  
小提示:以下是幾個能夠讓就寢時間變得輕松愉快的幾個好習慣:
  
要在孩子還醒著的時候放到床上去,這樣他就可以練習在自己的床上入睡。如果他是在吃奶的時候或者搖晃的時候睡著的,那麽他在半夜醒來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期待的。
  
給孩子一個他最喜歡的軟玩具或者其他喜愛的東西幫助他入睡。雖然你要避免讓孩子的小床裏堆放太多的玩具(或者是大個兒的玩具),一個特別的軟毛玩具或者填塞動物玩具還是可以的。這會幫助他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安靜地入睡。


 九個月寶寶的睡眠時間
  89月嬰兒睡眠出現問題是很常見的。雖然在這之前他都可以一直睡到天亮,但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小寶寶會在半夜的時候醒來,然後把房間裏所有的人都吵醒。這通常會讓父母十分頭痛,覺得自己同小家夥的生活在後退。
  
9個月嬰兒通常在晚上會睡1112小時; 其實還是像從前一樣,你的寶寶每天晚上睡幾個小時後就會醒一會兒。現在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當他醒來以後,他就會記起你來,會很想你。此外,如果他 已經習慣了在搖晃和大人的懷抱中入睡,那麽即使是在半夜,他也想要同樣的待遇。是遷就他這種已經養成的習慣還是讓他學習自己重新入睡,決定權完全在你的手 裏。如果他哭鬧的話,觀察一段時間,讓他有機會自己平靜下來。如果他的哭鬧升級了,盡可能安靜平和地讓他安靜下來;如果你還是想要他今後定期睡在自己床上 的話,盡量不要去抱起他。
  在這個年齡,你的寶寶通常會在白天睡2覺;上午和下午的小睡通常都是12小時。作爲他的父母,你是最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需要睡多久的;不過不論他每天睡多久,如果他白天睡得多了,晚上就會少睡。如果你請別人在白天照看你的孩子,同他討論一下孩子白天的作息時間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小提示: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睡得久一些。但是比平常日間的睡眠時間多出1小時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如果你的孩子因爲疾病而比平常睡得多了1小時以上,請立刻聯系你的家庭保健醫生。
  
在這個年齡,攀爬甚至在小床圍欄上面站立,都是正常的舉動。一定要確保寶寶的小床圍欄結實且安全,要記住孩子很快就會學會怎樣站著從小床上下來。


   一歲寶寶的睡眠時間
  到了1歲,關於上床與否的爭執就正式開始了。你 的寶寶新學會了走路、說話和自己吃飯,這些都讓他十分興奮,在這個時候要讓他平靜下來上床睡覺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他可能會逗弄你,想讓你過來抱他;這麽一 個可愛的寶寶,誰又忍心拒絕他呢。但是還是要堅持你制定的就寢程式,因爲這將在未來的幾個月時間裏對你們兩個人都有好處。
  通常情況下,
一歲孩子每天晚上會睡1012小時,然後在白天再睡2覺,每次12小時。不過,還是那句話,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
  許多孩子會選擇一個他們的“最愛”、一個毯子或者一件軟毛填塞動物玩具幫助他們平靜入睡。這是他們步入獨立睡眠的一步。使用安撫奶嘴是個不好的習慣,到了這個年齡應該戒掉了。
  
小提示:你也許會注意到孩子下午的小睡時間縮短了一點,不過他醒後會自己在小床裏玩一會兒再叫你過來。在他的小床裏放幾個小玩具,鼓勵他繼續這麽做。不過一定不要給他太大的玩具,否則他很快就會學會怎樣踩著它們從小床圍欄裏爬出來的。


   一歲半寶寶的睡眠時間
  對於你1歲半寶貝來說,生活實在是太有趣也太緊張了;睡覺,那是他最不願意做的一件事情。晚上,他需要你幫助他平靜下來,這樣他才能得到他十分需要的休息。
  通常情況下
1歲半孩子24小時需要13小時睡眠,這實際上要比父母認爲的或希望的時間要短。
  因爲不同的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一樣,你必須自己弄清楚最適合你的寶寶的睡眠時間是多長。這裏有幾個建議作爲你的參考:
  ◎ 你的孩子很快在白天只睡1覺就夠了,不過他在1天當中還是需要有2個休息時間段,雖然其中的1個稍微短了一點。
   
雖然他們不再需要這樣,可許多送托的孩子在白天會被安排兩次睡眠。這就意味著你在晚上的時候要少睡一會兒了。如果你不想在晚上睡得太晚或在早上起得太早的話,你可以同白天照看孩子的人討論一下這個問題,讓孩子在白天的時候少睡一點。
  
如果你還有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這個孩子晚上需要比你1歲半孩子要早上床;這是因爲多數大孩子在白天沒有小睡,到了晚上就自然要早睡一些。當你的小寶寶白天睡覺的時候,你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同你其他的孩子好好相處一下。
  
小提示:讓孩子在床上用奶瓶吃奶是一個壞習慣;這對學步幼兒的牙齒和耳朵都不好。此外,一旦他養成了這個習慣,那麽他會一直需要奶瓶才能入睡,即使是在半夜醒來後也是這樣。如果在此之前你沒有很堅決的話,現在是改掉這個習慣的時候了。


   兩歲寶寶的睡眠時間
  2歲孩子還是會嘗試挑戰規定,主要是查看一下父母是不是認真的;關於上床睡覺的爭執在這個階段很常見。你的寶寶既不願意離開你,也不願意結束讓他興奮的一天。該怎麽辦呢?制定就寢時間的常規和儀式,這是鼓勵良好的睡眠習慣及讓孩子有安全感的最好辦法。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長短的睡眠時間。不過總的來說
2歲孩子每24小時需要13小時睡眠。通常,他們會在晚上睡1112小時,然後或許會在下午睡上12小時。
  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很堅決地拒絕上床睡覺。每天都堅持就寢程式和規定是最好的一個辦法,這樣才能教會孩子好的睡眠習慣,同時也讓你的生活相對輕松一點。以下是幾個小技巧:
 
 晚飯後就可以開始讓節奏緩慢下來,讓你和孩子做事情的節奏放慢可以比較容易地過渡到就寢時間。讀書、唱歌、做一些安靜的遊戲,這些活動都比在家裏到處跑要好。
  
讓上床睡覺前的活動盡量簡短甜蜜。洗澡、刷牙、去洗手間,這些活動不應該超過半小時。如果時間再長一點的話,小寶寶又會開始興奮起來,而你就又要沮喪了。
  你的孩子或許會拒絕上床睡覺,至少有的時候他會這樣,
你一定要態度堅決,在就寢的規定上要堅持不讓步。
  這麽大孩子還不需要有他們自己的房間。事實上,大部分這麽大的孩子同他人在同一個房間裏會睡得更好。大約三歲到五歲大的孩子會是不錯的室友;就算晚上有騷動,這麽大孩子通常可以繼續熟睡不醒。
  
小提示:


在孩子的床上放一本書或一件沒有聲音的玩具,在孩子醒後可以自己玩一會兒。他還不能夠理解
  
“太早了”這種說法,不過你可以告訴他要在自己的床上呆到能看到窗戶外面開始有光線或者直到你過來問他早上好(或者其他的一些特定信號)。


   三歲寶寶的睡眠時間
  3歲大的孩子通常每天需要睡12小時,其中晚上要睡1011小時,白天睡12小時。3歲幼兒日間小睡的差異比起2歲的幼兒要大很多。你的3歲寶寶所需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這一天的活動,是否生病了、生活規律的改變及他正經曆的成長發育。孩子自然的睡眠時間通常就是他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3歲孩子的生活十分忙碌,這得益於他日見長進的語言能力和活躍的想象力。到了晚上,這些就會以做夢和做噩夢的形式表達出來。你不能也不應該阻止他做這些不著邊際的夢;它們可以幫助他應付生活中的挑戰。但是你還是可以用每天晚上簡單平靜的就寢前常規活動讓他安靜下來。
  
小提示:如果你的孩子不開著燈就不能睡覺,換一個可以調節亮度的燈,讓他自己來調。當他把燈光調暗的時候,要表揚他;這樣幾個星期後,他就會適應很暗的燈光了。你也可以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裏逐漸降低台燈燈泡的瓦數。


   學齡前寶寶的睡眠時間
  學齡前孩子在睡覺的問題上仍然會有反複:有的時候他會十分抵制上床睡覺,有的時候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從床上跳下來,並以此來檢驗你的耐心程度;與從前有所不同的是,現在他會同你爭論和討價還價了。
  到了這個年齡,大部分的孩子在白天已經不睡覺了。如果他們偶爾睡午覺的話,晚上的睡眠時間就會減少。他們一般在晚上會睡10 12小時。
  如果你需要一大早就把孩子從床上叫起來,那麽他在晚上就需要早一點睡,或需要在白天小睡,這樣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均衡的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在周末的時候調整上床睡覺的時間,否則到了星期一他會很難調整回來的。
  到了這個年齡,一般晚上就不會再醒了,因爲大部分的學齡前孩童已經學會了自己重新入睡。而且他們也開始能夠記得自己做過的夢了,還會用很生動的語言向你描述它們。關於夢的具體內容,你不要太過認真,除非你的孩子似乎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小提示:一定要小心監護這個年紀的孩子所看的電視節目,尤其是在晚上看的節目;因爲大部分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聰明、敏感的孩子,會把這些影像帶到床上去的。這樣他們就會難以入睡,或難以趕走那些躲在床底下的妖怪。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寶寶 頭好壯壯


 




 


【綠活飲食觀】吃素寶寶 頭好壯壯


 前幾天家中的寶貝開始上幼稚園小班了,很多家長對於他竟像大班兒童般高壯欣羨不已,頻頻詢問飲食祕方的結果,才發現他是「吃菜的」素寶寶!其實這也該歸功於內人堅持餵上一年母奶的辛勞,以及從小不讓寶寶養成吃零食或糖果的好習慣。


由於少子化的結果,許多家長都想給小孩最好的成長條件,且深怕寶貝輸在起跑點上,於是爭相打聽最知名或昂貴的嬰兒奶粉,殊不知老天恩賜最佳的嬰兒奶正是母奶


所 以六個月內的嬰兒,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都應該以母乳為主。若是母乳不足,國外的作法會建議餵食嬰兒專用配方的豆奶。事實上,豆奶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且在美 國占有五分之一的市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證實豆奶中的大豆異黃酮並不會對生長、發育或內分泌方面有不良的影響,反而嬰兒對大豆蛋白過敏的機率小於牛奶蛋 白。


六個月到一歲大的素寶寶,副食品可從稀飯、米粉、麥粉、豆腐泥、豆泥、蔬菜泥及水果泥開始嘗試。豆腐泥和豆泥可提供足量的鈣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蔬菜泥(尤其深綠色蔬菜)可提供鈣質及鐵質;水果泥則可提供多種維他命及微量元素。


一至兩歲的幼兒可開始嘗試一般大人喝的豆奶,一些發酵過的豆類? s? ~像味噌,以及酵母菌發酵的麵包。兩歲以上的幼兒飲食則可與一般大人相同。


父母其實不用擔心寶貝的營養問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和美國營養學會已證實純素飲食可促進嬰兒正常生長。美國田納西州針對四百零四位四個月到十歲大素食孩童的研究,結果也發現這些嬰幼兒及孩童,不論是身高或體重,相較於一般小孩一點都不遜色。


其他的研究也指出,全素幼兒在維他命D、 鐵、鈣及蛋白質等營養素方面,和其他小孩比起來並無差別。反而完善的全素飲食,已經被證明對小孩日後的發展有良好的影響,包括降低缺血性心臟病、肥胖症和 糖尿病的風險。實驗也證實,蔬食會使動物更活潑、更愛運動。國際智商協會也發現,蔬食小孩的平均智商比一般小孩高五分。


其實,全素飲食的成功祕訣還在於食材的多樣性,所以多讓小朋友嘗試各種食物,您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小朋友愛吃的蔬果,種類可以這麼多,數量可以這麼大。當每天看到寶貝準時排出金黃色成條的便便時,您就知道他吃的是對的食物。


其實,飲食是一種習慣,肉食絕非兒童的本能或天性。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父母所給最珍貴! ! 禮物!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
      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6歲兒童發展量表---圖示


3~6歲兒童發展量表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8

 


 



滿2歲至未滿3歲

  • 女孩身高87~102公分  體重11.5~18.5公斤
  • 男孩身高88~103公分  體重11.5~20公斤

粗動作

 
能手心朝下丟球或東西 不扶東西,能雙腳同時離地跳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出垂直線 會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 能模仿別人做摺紙的動作

語言溝通

     
能正確的說出身體
六個部位名稱
幼兒說話半數讓人聽的懂 會主動告知想上廁所 會問"這是什麼?"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自己穿脫沒有鞋帶的鞋子 能用湯匙吃喝東西 會自己洗手病擦乾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滿3歲至未滿4歲

  • 女孩身高87~102公分  體重11.5~18.5公斤
  • 男孩身高88~103公分  體重11.5~20公斤


粗動作

 
可以自己上下樓梯不用牽著他或扶著欄杆 不扶東西,能單腳跳一下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圈圈 會用三根手指握住筆


語言溝通

   
會講自己的姓和名 能正確說出二種常見物品的用途 能正確表達"你的""我的"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自己穿衣服 能和同伴一起玩遊戲 白天已經不會尿褲子了

 


 


 

 

滿4歲至未滿5歲

  • 女孩身高100~117公分 體重14.5~24.5公斤
  • 男孩身高101~119公分 體重14.5~26.5公斤


粗動作

 
能以腳趾和腳根相接向前走二、三步 不扶東西,能單腳連續跳五下以上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十字 能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根手指掌互碰


語言溝通

   
能正確說出性別 會辨認紅、黃、綠三種顏色 能依照指示正確拿取物品(三個以內)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能自己穿襪子 會用牙刷刷牙

 


 



 

 

滿5歲至未滿6歲

  • 女孩身高104~123公分 體重15~27公斤
  • 男孩身高104~125公分 體重15.5~30.5公斤

粗動作

 
不扶東西,能單腳平穩站立十秒鐘 能合併雙腳跳遠45公分以上

細動作

 
會照著樣式或模仿畫正三角形 能畫人(至少有可辨識的六個部位)

語言溝通

   
能正確排列出至10的數字卡 會模仿覆誦五個阿拉伯數字,如96275 能說出身體部位的功能,
如眼睛、嘴巴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自己會拉上或解開拉鍊 會玩有簡單規則的遊戲,如:捉迷藏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2歲兒童發展量表---圖示


0~2歲兒童發展量表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7


滿4個月

粗動作

   
俯臥時骨盆貼於床面,頭、胸部可以抬離床面。     拉扶坐起,只有輕微的頭部落後。 坐姿扶持,頭部幾乎一起抬起。

細動作

   
手會自動張開。 常舉手作"凝視手部" 當搖鈴被放到手中會握住約一分鐘。

語言溝通

 
轉頭偏向音源。 有人向他說話會咿呀做聲。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雙眼可凝視人物,並追尋移動之物。 會對媽媽親切露出微笑。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7


滿6個月

粗動作

   
抱直時,脖子豎直頸保持在中央。
會自己翻身
可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細動作

   
雙手互握在一起。

手能伸向物體。


自己會拉開在他臉上的手帕。

語言溝通

 
哭鬧時,會自己因媽媽的撫聲而停哭。 看他時,會回看你的眼睛。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逗他會微笑。 餵他吃時,會張口或用其他的動作表示要吃。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08-27


滿9個月

粗動作

   
不須扶持,可坐穩。 獨立自己爬(腰部貼地,匍匐前進) 坐時,會移動身體挪向所要的物體

細動作

   
將東西由一手換到另一手

用兩手拿小杯子。


自己會抓住東西往嘴裡送。



語言溝通

 
轉向聲源 會發出單音(如"ㄇㄚˋ""ㄅㄚˋ")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自己能拿餅乾吃。 會怕陌生人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7


滿12個月

粗動作

   
雙手扶著傢俱會走幾步。 雙手拉著會移幾步。 拉著物體自己站起。

細動作

   
拍手
會把一些小東西放入杯子

會撕紙



語言溝通

 
以揮手表示"再見" 會摹傚簡單的聲音。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叫他,他會來。 會脫帽子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7


滿18個月

粗動作

   
可以走的很快
走的很穩 牽著他或扶著欄杆可以走上樓梯

細動作

   
會用筆亂塗
會把瓶子的蓋子打開。

已開始較常用特定一邊的手



語言溝通

 
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 會跟著或主動說出一個一個單字。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會雙手端著杯子喝水。 替他穿衣服會自動的伸出胳臂或腿。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 發布日期:2009/8/27


滿24個月

粗動作

   
自己會上下樓梯
會自己從椅子上爬下。 會踢球(一腳站立另一腳踢)

細動作

   
重疊兩塊積木。
會一頁一頁的翻圖畫書。

會將杯子的水倒到另一個杯子。



語言溝通

 
能指出身體的一部份。 至少會講10個單字。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自己會脫去衣服。 會打開糖果紙。

圖片來源: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餵哺母乳三部曲


    

成功哺餵母乳三部曲
 
母 乳含有的各種免疫體和營養成份,可增強嬰兒對疾病的抵抗力及降低過敏症狀,所以是媽媽提供嬰兒最完美的食物。不僅如此,哺餵母乳也可帶給媽媽許 多好處,包括降低產婦罹患乳癌、卵巢癌機率及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因此,請準媽咪們善用這項寶貴的天然資源,『珍愛您的寶寶,從選擇母乳開始』。那麼您如 何可以成功的哺餵母乳呢?可從產前、生產及產後三個階段來努力。

產前篇-醞釀你的奶水
母 乳是精神產物,是意念決定行動的結果,需 要花時間醞釀。產前準備最重要的就是和家人討論好嬰兒的餵食方式,由於現在大部分的嬰兒都是吃配方奶或奶瓶長大的,即使是曾親自哺餵母乳的婆婆或媽媽,多 已經忘記哺餵母乳時會遇到的正常現象,處處以吃配方奶的嬰兒為標準,或是以為吃配方奶的嬰兒較胖,母親較輕鬆,家人可代勞等,而認為鼓勵哺餵母乳是不正確 的建議,甚至阻撓,這都會造成哺乳時的挫折,所以產前和先生及家人溝通好,讓大家都了解並支持哺餵母乳,對母親和嬰兒都有莫大的好處。所以產前可以帶著準 爸爸、準外婆和準奶奶等,一起參加產前諮詢或醫院舉辦的相關哺餵母乳課程,建立全家的共識。

生產篇-迎接你的奶水

1.哺餵母乳期間,千萬不要給寶寶吃奶嘴及用奶瓶餵奶,因為一旦寶寶吸慣了奶瓶、奶嘴,就不會想吸母乳,因為對寶寶來說,吸吮乳房比吸奶瓶更費力。

2. 產檯餵奶-產婦剛生下嬰兒,讓寶寶躺在媽媽懷裡至少20~30分鐘,寶寶會本能地尋求媽媽乳房,自行含住並開始吸吮,嬰兒在出生後頭一個小時最清醒,有助 寶寶學習吸吮乳房。而且,媽媽和寶寶的肌膚接觸,有幫寶寶保溫的效果,還可以促進母體胎盤及早排出,並刺激奶水提早來。

3.24小時親 子 同室-指的是把寶寶放在媽媽的床邊,而不是放在嬰兒室。嬰兒室並不是無菌的地方,而且生產不是病,健康的寶寶和母親住在一起並不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在護理 人員的指導下,「親子同室」可以讓媽媽學會正確、舒適的餵奶姿勢,並且儘早開始,依嬰兒需求,不限次數的哺乳,刺激奶水分泌。尤其,媽媽在醫院一定要學會 如何躺著餵奶(如:圖一),回家後就會比較輕鬆。因為每次都端坐抱著嬰兒餵奶,就好比手上抱了一桶3公斤重的物品,一天下來,抱上四、五個小時,不累垮才 怪!

產後篇-打造豐沛奶量

如何能打造豐沛的奶量,持續哺餵母乳的時間呢?

1. 不論是在家裡或坐月子中心坐月子,都要做到「不給寶寶吸奶瓶」的要求,以免孩子吸了奶瓶就不再吸媽媽的乳頭。

2. 帶寶寶回家要有日夜顛倒的準備:孩子會有一段時間很難帶,夜裡常常要吃奶,媽媽難有好眠。不過媽媽如此勤餵母奶是有代價的。因為夜間餵食對維持奶水充足特別有幫助,晚上媽媽的泌乳激素分泌比較多。

3.營養不能少:除了米飯、蔬菜等均衡飲食要照吃,還應該增加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哺乳期必須額外補充2000~3000cc的水分,以高蛋白、高膠質的熱湯為宜,像雞湯、鱸魚湯、豬腰子湯等。

4.尋求家人支持:媽媽需要被鼓勵,才有信心勝任母職。有信心,可以使母奶源源不絕。家人應給媽媽更多的愛和關懷,以實際行動支持媽媽餵母奶,如:分擔家務,準備食物等。

5.尋求正向哺乳經驗的支持:餵母奶過程中會遇到奶水不順的時候,可積極主動參與母乳支持團體,向有成功經驗的媽媽求教。她們不但會為你解惑,分享經驗,激勵你堅持下去。

6. 在環境的支持部份:對於要回到工作崗位的媽媽,在產假快結束時,需要調整餵奶時間,方便日後定時擠奶。主動和上司溝通,每天挪出幾十分鐘的時間到哺乳室或 工作場所中獨立的空間來擠奶,擠出的奶水放入集乳袋或奶瓶冷藏,待下班後,回到家立刻冰在冰箱,與寶寶相處時,親自餵乳,上班時間則交由家人或保母回溫後 餵寶寶,不要忘了餵母奶是孩子和媽媽應享的權利,勞基法也明文保障母親有哺乳的權利所以不要輕易放棄。

如果您在三個階段都能努力配合以上所說的,我相信您一定可以成功哺餵母乳,作一個快快樂樂的哺乳嗎咪。

本文作者【李秋桂 護理長】
本文由【亞東紀念醫院】提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吃得對,吃的好


 


讓孩子吃得對,吃的好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該如何讓孩子嘗試新食物?


以下幾種有創意的好方法可以讓孩子對新食物產生興趣:


   讓孩子參與一切與用餐有關的活動:購物、在櫥櫃和冰箱整理食


       物、在盤子混合食材及/或協助擺盤。


  用餅乾模型切割刀將食物切成有趣的形狀和大小,或是用削皮刀「隨


       意」切成任何形狀和大小。這個動作一定要由妳幫孩子操作,因為有


        些餅乾模型切割刀和刀子對幼兒來說太過鋒利。


  每週選擇一種新的嚐鮮食物,並且規畫嚐鮮大餐。運用各種顏色,


      烹調出可以探索所有感官的食物:綠色、白色、紅色、黃色和棕色;


      不同口味:清淡、辛辣、酸味、甜味;各式各樣的口感:軟、硬、有


      嚼勁、酥脆;以及各種溫度:冷食、冰食和熱食。


 


在餵食孩子方面該避免哪些事情?


        不要在超市餵孩子 - 用完餐後出門去購買食品雜貨。如果沒吃飯就逛街,任何人都很難抗拒點心的誘惑。


        不要用食物獎勵或賄賂孩子 - 相反地,用口頭稱讚做為獎勵。這麼做能建立孩子的自信,避免日後養成暴食習慣。


        不要在孩子第一次拒絕某種食物時就不再嘗試 - 如果這麼做,學習與品嚐新食物的機會就會被孩子一時的念頭抹煞。


 


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最大原則就是妳以身作則。孩子會一邊觀察一邊學習,爸爸媽媽就是現成的榜樣。利用這幾項原則養成孩子會模仿的健康習慣:


 


  建立適合您生活作息的固定用餐時間。


  排定一整天固定吃點心的時間,正餐才不會吃太多。


   選用大小適中的盤子,份量少一點,才不會在吃飽後還繼續吃。


        讓用餐時間成為社交時間。選擇愉快的用餐環境,遠離電視和其他會分心的事物。



怎麼讓孩子不挑食?


首先要記得,孩子偏愛某種食物或討厭某種食物是必經過程,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這類行為持續的時間通常不會太長。如果孩子挑食,不妨嘗試下列方法:


        好好回想所有孩子排斥的食物。同類型的食物有上百種,如果孩子不吃某一種,可以用其他同類食物替代。


        準備食物時盡量發揮創意。如果孩子不吃煮熟的蔬菜,嘗試用生菜搭配低脂沾醬。如果孩子討厭豆子,妳可以把豆子藏在玉米餅、湯、肉餅或漢堡內。 


        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和喜歡的食物混在一起。將水果切片加入早餐穀片,或是在馬鈴薯泥混入乳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吃進食物,不必堅持吃東西的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子遊戲 改善兒童流口水

圖.文/林于倫


 


「我的小孩都3歲了,還是會流口水,怎麼教都無法改善,以至於其他同儕的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一起玩,該怎麼辦才好呢?」這個問題應該是家長、幼稚園老師及早期療育人員的困擾。


 


雖然流口水是兒童發展必經的歷程,嚴重者在吃東西時,食物可能從嘴巴流出!但是兒童隨著時間成長,這個問題會漸漸消失,如果還是持續有流口水的現象,可以藉由以下的方法來訓練兒童的口輪匝肌,並能促進親子關係!


 


親親遊戲:鼓勵兒童主動做出親吻的動作,家長可先示範,並要求兒童將雙唇嘟起來,做出像親嘴般的姿勢,嘴唇嘟得越緊越好(如圖一)。每次維持510秒鐘,反覆練習10次。


 


吹泡泡遊戲:利用吹泡泡的活動來誘發兒童將雙唇嘟起來,做出像親嘴般的姿勢,嘴唇嘟得越緊越好,並順勢呼氣吹出泡泡;結束後,將嘴唇轉換成「一」字型,並用力將嘴角往上提高,做出笑嘻嘻的表情(如圖二)。連續輪替此二動作10回合,動作越誇張越好。


 


吸管運動:當兒童攝取流質物品時,利用雙唇含住吸管,並要求吸取其物品(如圖三)。一開始可以使用較粗的吸管,當嘴唇閉合能力進步之後,可以更改為較細吸管,增加嘴唇閉合的難度。


 


拔河遊戲:兒童利用雙唇含住經清洗過的壓舌板,含得越緊越好,大人輕輕施予力量,做勢要拉出壓舌板,然後要求兒童緊閉雙唇抵抗抽出的力量(如圖四)。


 


抿嘴運動:鼓勵兒童做出抿嘴的動作,家長可以先做示範,並要求兒童將雙唇往嘴巴內吸,嘴唇吸得越緊越好(如圖五)。每次維持510秒鐘,反覆練習10次。


 


健康小叮嚀:以上的動作是藉由親子互動遊戲的方式來改善兒童流口水的現象,如果兒童仍然持續流口水,建議需尋求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評估,來解決問題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語言治療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兒六大《常見疾病》居家照護


小兒六大《常見疾病》居家照護


1.發燒


Step1測量體溫


在給寶寶測量體溫前30分鐘內,應避免寶寶哭鬧、進食等。


除此之外,不同的體溫測量方式,對發燒也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量口溫、耳溫、肛溫達38才算發燒,而量腋溫37.5就算發燒了。


Step2關注病因


發 燒能刺激體內防禦系統,有助於抵抗疾病。其實,發燒嚴格說起來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提醒家長該帶寶寶去看醫生,以確定病因,到底是感冒、鼻竇炎,還是中耳 炎、肺炎、腦炎等。因此,家長關注的應該是疾病本身,而不是發燒的症狀,它只是一種疾病的症狀而已,並沒有什麼不良後果。


Step3. 正確用藥


正確用藥寶寶發燒時不妨使用退燒藥退燒,可以讓寶寶更舒服些,但應注意不可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藥物,以免增加罹患雷氏症候群的危險。


Step4注意事項


如果寶寶的精神頭和活動力都很好,那麼發燒持續兩三天也不致於有太大問題。在寶寶吃了退燒藥之後,如果精神及活力還是很不好,那就應該盡快就診,因為這很可能是罹患了腦膜炎、敗血病等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


TIPS:退燒藥該怎麼用


(1)先吃再塞:如果寶寶處在高溫狀態,而且吃了退燒藥2個小時以後仍未退燒,那就不妨依照醫囑使用塞劑。


(2)燒了又退,退了又燒: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每隔4小時吃一次藥。


(3)吃了就退:吃完退燒藥後,如果沒有再發燒,那麼就不需要再用退燒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不妨通過體表面積散熱的方式來處理,比如溫水擦浴、稍微敞開衣服等,並不見得每次發燒都要吃退燒藥,但是一定要看兒科醫生,甚至在必要時住院治療。


Step5物理降溫


幫寶寶洗個溫水澡,但是把寶寶不要泡在溫水裡,並以擦拭的方式洗澡,可以幫助寶寶降低體溫。46個月的寶寶發燒時可以睡水枕,6個月以上的就可以睡冰枕,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太小的寶寶不可以睡冰枕,以免體溫變化過於劇烈,反而加重病情。


Step6勿穿著過多


「讓 寶寶出汗,燒就退了」是很常見的錯誤觀念,穿太多或是溫度太高,會讓寶寶更加不舒服,而大量出汗也可能導致脫水,一旦發生了脫水,體溫反而又會升高。寶寶 手腳溫暖是穿衣合適的標誌,手腳涼是因為穿衣少,後背、脖子出汗表示穿衣過多,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手腳的溫涼和出汗的情況,隨時加減衣服,避免孩子受涼、受 風,減少感冒的發生。


另外,要給寶寶換穿寬鬆吸汗的衣著。發燒時,寶寶可能會大量出汗,穿著吸汗的衣服寶寶會感到較舒適。


Step7觀察尿液


寶寶發燒時,往往會合併有輕微的脫水現象,媽媽可以觀察寶寶的尿液,看顏色是否變深或是排尿次數是否低於5次。若是有輕微脫水現象,應該及時給予溫開水,增加寶寶水分的攝取。


2.咳嗽


Step1飲食合理


要保證寶寶一日三餐吃好,少吃零食、涼的和黏膩食物。對一般的咳嗽,寶寶可以吃些可口的、清淡的、有營養的食物,冬天務必給寶寶吃熱的飲食,麵條、面片湯都很好。飲食要有規律,葷素搭配好了壯,抵抗力也會大大增強。


Step2居家注意


居 室要清潔、安靜、空氣流通。孩子睡不著不必強迫孩子睡覺,可以坐著玩。孩子咳嗽不要洗澡,因為洗澡會使血液循環旺盛,容易再次受涼,痰多的孩子還會因為洗 澡而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在孩子咳嗽情況好轉時,比如只是早晨稍有咳嗽,食慾、精神都不錯,能玩、不發燒時,可在入睡前洗一次澡,如果睡得好,咳嗽也沒有 再反覆,就可以隔一天洗一次。


TIPS:遠離過敏性咳嗽


寶 寶長期咳嗽,久治不見好轉,一般是在夜間或清晨發作,白天通常不咳嗽或很少咳嗽,家長容易認為孩子是著涼了而輕視病情,或是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和止咳藥。其 實,孩子患的是過敏性咳嗽,也稱變異性哮喘,時間長了,可發展成典型的支氣管哮喘。所以,及時明確的診斷和進行規範的治療很重要。如果父母能掌握一些護理 常識,就能夠讓寶寶營養得到了保證,身體自然就會強壯,遠離過敏營養才豐富全面。


(1)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家長應盡量為孩子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2)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症狀的食物,如海產品、冷飲等。


(3)家裡不要養寵物和養花,不要鋪地毯,避免接觸花粉、塵螨、油煙、油漆等。


(4)不要讓孩子抱著長絨毛玩具入睡。


(5)在浴室和地下室,應使用除濕機和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臥室空調濾網。


3.鼻塞


寶寶傷風感冒,狹窄的鼻腔很容易就塞住了,吸氣困難的模樣讓爸爸媽媽很心疼。鼻塞的時候,寶寶的食慾也會降低,讓家長更加擔心。


Step1按摩鼻翼


媽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順著寶寶鼻樑的兩側從上往下滑動按摩,幫助寶寶鼻子暢通。


Step2熱敷


熱敷可以減輕鼻黏膜的充血腫脹。用溫毛巾輕輕覆蓋在寶寶的鼻子上,但不要堵住鼻孔讓寶寶無法呼吸,同時觀察寶寶的呼吸道是否通暢。


Step3墊高頭部


寶寶的鼻竇發育不是很完全,鼻塞時可能會出現鼻水逆流的情況,讓寶寶非常不舒服。媽媽可以將寶寶的頭部稍稍墊高,在肩膀處放置枕頭,將頭部抬高約1520厘米。


Step4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鼻塞與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有關,冷空氣會讓鼻腔黏膜血液循環加速,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吸入溫暖的濕空氣會讓寶寶感覺比較舒適。


室內的溫度控制在2528,冬天天氣乾燥,應在室內放置加濕器。


4.嘔吐


寶寶嘔吐時,應該讓寶寶採取側臥姿勢,將臉側到一邊,以便吐出穢物,以免嘔吐物嗆入呼吸道,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Step1頭部墊高


在寶寶嘔吐期間,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寶寶的頭部微微墊高並保持側臥,以免忽然嘔吐時嘔吐物堵塞呼吸道。


Step2吐完後須禁食


寶寶嘔吐完之後,媽媽不要立即讓寶寶吃東西,最好先禁食一段時間,讓腸胃稍稍休息一下。吐完馬上進食或進水,會加重嘔吐。休息一段時間後,再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漸禁食清淡的飲食。


5.腹瀉


Step1給予清水或電解質口服液


大部分小兒腹瀉不會嚴重到脫水的程度,因此,在腹瀉最初的612小時內,可以單純給予清水或電解質口服液。


Step2及早予以餵食


對於急性腸炎的小朋友,目前的觀念是及早予以再餵食,如果病童原來吃母乳,那麼母乳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原來餵食配方奶粉,那麼可以輕微稀釋後再予以餵食。至於止瀉奶粉的使用,則依據病情發展和醫生建議來決定。


如果初步餵食有進步,脫水現象及腹瀉也有改善,就可繼續食用其他食物,例如吐司、白稀飯、米粉等。但是像優酪乳(可餵食少量的原味優酪乳)、乳酸飲料、碳酸飲料、牛奶、高濃度配方奶、柳橙汁、含糖量高的飲料及冰淇淋、高脂肪食物等,仍舊不建議食用。如果使用了止瀉奶粉,一般等腹瀉痊癒23周之後,便可以逐步恢復到正常的配方奶粉。


TIPS:急、慢性腹瀉的照護


急性腹瀉的處理首先要補充水分、電解質,以及監控生命體征。


慢性腹瀉則必須注重營養的補充,特別是靜脈營養,待病童營養狀態得到改善之後,經過腸道進食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另外,藥物的使用越少越好,除非已經查出確實原因,否則不宜隨便給予止瀉藥物。


Step3盡快就醫


腹瀉的寶寶往往伴隨有脫水的現象,當寶寶出現嘴唇較干、囟門凹陷、眼眶凹陷、尿量變少就需要趕快就醫,不要拖延。


Step4消毒器具


器具不潔也是引發腹瀉的元兇,不論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為何,消毒所有的餵奶器具都是必須的,並且媽媽要養成沖泡奶粉之前先洗手的習慣。


6.皮炎


冬季天氣比較乾燥,寶寶細嫩的皮膚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出現粗糙紅疹,或是脫屑,所以,冬天寶寶的護膚工作不能忽視。


Step1擦保濕乳液


為寶寶選擇的保濕乳液不應該含有香料和酒精,以免刺激寶寶細嫩的肌膚。保濕乳液之外,也可以使用凡士林。冬季一天擦一次保濕乳液是不夠的,只要需要就可以為寶寶塗抹。


Step2洗重點部位


冬天幫寶寶洗澡時,肥皂要少用一點,只針對腹股溝、腋下、脖子等較容易藏污納垢的部位使用即可,因為肥皂容易加重皮膚乾燥。


Step3選擇棉質衣物


當寶寶有皮膚瘙癢的問題時,挑選衣物時要特別注意,應該選擇柔軟、吸汗的材質,最好選擇純棉的衣物,避免毛料和尼龍的材料,以免刺激皮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教你幾招越玩越聰明的親子遊戲!越玩越聰明




0歲的寶寶不是只能吃喝拉撒睡,相反,他們一直在遊戲中學習運用自己的身體及感官領會周圍的世界,進而拓展自己的全方位能力。


  • 星期一
    A、寶寶大變臉
    媽媽做出各種表情(誇張點,沒關係),寶寶來模仿:笑了、生氣了、難過了……再來指認五官,媽媽說,寶寶指(反過來也有趣)。指對了,親一下,指錯了,刮鼻子。(適合1歲半以上的寶寶)
    B、蘋果娃娃逃不了
    一隻蘋果娃娃藏到了橘子娃娃中間,寶寶把它找出來。可是要蒙上眼睛,先來嘗一嘗,找到了嗎?再來聞一聞,還可以摸一摸,蘋果娃娃逃不了。(適合2歲以上寶寶)
  • 星期二
    C、翻翻瓶蓋
    找一堆大大小小的瓶蓋,蓋內貼上小圖案(吃的、用的、小動物都可以)。圖案向下,媽媽和寶寶輪流翻,然後說出自己翻到的是什麽。全翻出來後,由媽媽提議,如:吃的東西,寶寶就把所有有食物圖案的瓶蓋找出來。媽媽可以幫助寶寶一起找。(適合2歲半以上寶寶)
    D、捉迷藏
    媽媽把小動物玩具分別放到床下、椅子下、紙簍裏……兇猛的大老虎來了,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請寶寶仔細找找,小動物都藏在哪里?比如小兔子在桌子底下、小貓在櫃子裏,讓寶寶學會運用句子:××在××下(上、裏等)。(適合2歲半以上寶寶)
  • 星期三
    E、我要回家
    準備一些三角形和方形卡片,兩隻盒子(分別貼上三角形和方形,作爲圖形寶寶的家)。媽媽可以這樣說:“圖形寶寶出來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寶寶來幫個忙,送它們回家吧。”如果寶寶玩得高興,你還可以讓寶寶用卡片拼幾種簡單的圖案。(適合2歲半以上寶寶)
    F、小小音樂會
    搬 出小鼓、小鈴、小喇叭……等玩具小樂器,來敲敲打打,聽聽發出的不同聲音(讓寶寶找找看,家裏還有什麽東西可以做樂器)。然後,媽媽背對著寶寶敲打樂器, 讓寶寶辨別聲音,說出媽媽正在敲打的是哪個樂器。你還可以敲打出不同的節奏,讓寶寶模仿其節奏。(適合1~3歲寶寶)
  • 星期四
    G、玩水時節
    一個大盆裝上水,小勺、小瓢、塑膠碗、塑膠瓶、塑膠袋、小針筒、小水槍……開始玩水嘍!讓寶寶舀來舀去,抓抓水,潑潑水,塑膠袋紮上洞眼做“蓮蓬”,用針筒吸水……水裏的樂趣說不盡!(適合1歲半以上寶寶)
    H、猜猜我是誰
    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來做客,媽媽扮小動物,模仿動物的叫聲或動作,然後問:猜猜我是誰?我喜歡吃什麽?你知道我怎麽吃東西?寶寶答對了,客人請進門,寶寶找出小動物愛吃的食物卡片招待客人。交換角色再玩一遍,也很有趣哦!(適合1歲半以上寶寶)
  • 星期五
    I、手帕的故事
    花花綠綠的兒童手帕,媽媽說一個手帕上的故事,請寶寶把它找出來。挑幾塊畫面有情節的,貼在硬紙板上,製成二三頁的手帕書。媽媽和寶寶一起看著手帕書講故事。(適合1歲半以上寶寶)
    J、小小飼養員
    開 口式紙盒兩隻,分別貼上小白兔、小貓圖片,一些青菜、蘿蔔、蘑菇、魚的卡片。小白兔和小貓肚子餓了,小飼養員給它們喂些吃的吧。請寶寶根據動物的食性用勺 子喂食。鼓勵寶寶邊喂食邊說。如:小兔吃蘑菇、小貓吃魚。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動物盒可以先平放再豎放,開口及勺子可由大到小,動物角色也可以由兩種到三四 種。(適合1歲以上寶寶)
  • 星期六
    K、影子遊戲
    輪廓特徵明顯的動物卡片,再在紙板上畫出其影子輪廓線。寶寶先來猜猜看,這是誰的影子?再用卡片擺一擺,是它的影子嗎?媽媽還可以做做手影遊戲,讓寶寶猜一猜。(適合1歲半以上的寶寶)
    L、大大和小小
    大娃娃、小娃娃各一隻,娃娃服飾、碗、盆、皮球、汽車等大小各一套。一個娃娃叫“大大”,另一個叫“小小”,大大用的東西都是大的,小小用的東西都是小的,請寶寶幫它們分分開。(適合2歲以上寶寶)
  • 星期日
    M、打電話
    兩三歲的寶寶喜歡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所以他們都喜歡打電話。媽媽扮成各種角色(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小表妹或各種寶寶喜歡的小動物),和寶寶用玩具電話機聊聊天吧:喂,我是媽媽,你是誰呀?……(適合2歲以上寶寶)
    N、擁抱大自然
    天天在家裏做遊戲可不行,更廣闊的學習天地在戶外!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去散步、郊遊吧。看看藍天、雲朵,想一想,雲朵像個啥?;認認街道旁的樹和花,審美情趣也許就在寶寶的心裏悄悄生長了;向小鳥、小狗問個好,做個愛動物的好寶寶。(適合0-3歲的寶寶)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快樂踏出第一步



育兒生活 7月號 NO.242


採訪撰文/沈恬妤
諮詢/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中心治療師 廖笙光


寶寶學步走,是生長過程中的一大關卡。為了讓他步步穩健,是否需要購買學步車、學步鞋或學步尿布呢?又有什麼態度是爸媽要留心,什麼遊戲能讓寶寶在跟爸媽互動中練習肌力,更有助於生長發育?關於寶寶學步的各種協助方法與可能問題,育兒一次訪問整理。




起步~走


學走路為天生潛能


七坐八爬九發牙」是 大家朗朗上口的發育口訣,現今寶寶雖飲食習慣改變,但生長發育的月齡基本上無過大的差別。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中心廖笙光副技術長表示,人類一出生即有「踏 地反射」,若將寶寶離地站立,可發現他的雙腳會自然前後擺動即為「踏地反射」。也就是說,人類原本就有學走路的潛能,只是時候未到。一般而言,寶寶的肌力 會隨體重而增加,但13個月的寶寶因過少運動,肌力較難發育,等到會轉身會爬時,就是寶寶鍛鍊自己肌力的好時機。


 


居家判斷寶寶是否發育緩慢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時間表,受到環境和撫養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相同年齡寶寶的動作發育並不完全一樣,只要前後差距不是太遠就算正常。廖笙光副技術長提供以下標準為平均月齡,當爸媽發現寶寶相較於平均月齡,發展晚了2個月~3個月即有可能是有遲緩的現象。建議帶至專業醫師處做詳細的檢查及確診。


 


女孩發育較男孩早,夏天成長較冬天快


你知道嗎?一般而言,女孩發育的確比男孩早,直到小學均會如此。醫學上並特殊原因,小男孩的爸媽切勿過於著急,當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一到寶寶自然會順利成長。另外,坊間流傳,冬天寶寶成長速度較慢?!廖笙光副技術長表示其實主因是冬天寶寶衣物包裹相對於夏天較緊,寶寶身軀較難以伸展,無法隨心所欲鍛鍊各方面的肌力及感覺統合,因此相對於夏天,冬天的寶寶發育速度將較慢。


 


會站不一定等於會走


寶寶生長有其一定進程,很快會站不一定代表已經可以走,扶著站時,需要相當有力的大腿。廖笙光副技術長說爬的時間若過短,屁屁也就是髖關節的力量沒有出現,寶寶無法順利行走,當腰和屁屁有力時,寶寶就可以走的好。有許多爸媽會過早讓寶寶學習站立,但只是練大腿肌力,並無法讓寶寶開始練習走,寶寶仍須仍需靠爬行、翻滾來強化肌肉及關節,好為將來學習行走做準備。


 


多爬有益打下走的基礎


根據研究,發現爬得越多的寶寶,其四肢、肌肉的協調性,都來得比沒經過爬就直接學走路的寶寶更佳,我們可以說「爬將打下寶寶走的好的基礎」。但廖笙光副技術長說,近年因腸病毒肆虐加上都市家中環境小,有許多爸媽無法讓寶寶隨意在地上「爬個痛快」。若在床上讓寶寶爬行,又擔心不穩會讓寶寶受傷,此時,爸媽可多利用小遊戲,協助寶寶鍛鍊肌力。


 


開步準備學步前5遊戲


廖笙光副技術長提供以下遊戲,主要利用寶寶喜歡的玩具或事物,讓寶寶有誘因跟著動作。一開始寶寶一定無法將動作完整做完,這些小遊戲可以天天做,透過遊戲的過程,爸媽可觀察寶寶的努力歷程,從中培養寶寶肌力及與爸媽的情感。


 


小遊戲1


坐著走路


學習月齡


9個月


寶寶姿勢


坐姿


誘因


玩具


過程


讓寶寶坐到地上,爸媽坐在寶寶旁邊,示範用屁股走路。藉著宜動手讓身體前進去拿玩具。當寶寶拿到玩具後,可再次將玩具拿走,引誘寶寶利用屁股前進。


注意事項


此動作讓寶寶保持坐著的姿勢,使用手和腳。在剛開始時,可以30公分為移動的距離,在寶寶達到標準數次後,可向前至3060公分,更進階可90120公分


 


小遊戲2


轉動身軀


學習月齡


9個月


寶寶姿勢


坐姿


誘因


玩具


過程


讓寶寶坐到地上,用玩具吸引注意力,然後把玩具放到寶寶右邊60公分處,讓他轉身拿玩具,觀察寶寶動作,重複這個步驟,將玩具放到左邊。


注意事項


此遊戲讓寶寶以屁股為中心,用腿或手轉動身體。剛開始寶寶可能轉動身體不足90度,或只能轉一側,進階到兩側皆可。


 


小遊戲3


跪著傳球


學習月齡


9個月


寶寶姿勢


跪姿


誘因



過程


讓寶寶跪著,將球傳給爸媽,爸媽再將球傳回給寶寶。


注意事項


透過跪姿,寶寶可促進屁屁的力氣以及腰力,可說是學站前最好鍛鍊肌力的簡易遊戲。


 


小遊戲4


蹲站取物


學習月齡


9個月


寶寶姿勢


坐姿到站資


誘因


玩具


過程


讓寶寶坐在地上靠近桌子或椅子穩定的物體,用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後,將玩具放在穩固物體的邊緣,超過寶寶能達到的範圍。讓寶寶自行蹲或坐甚至站起取玩具。


注意事項


透過各種不同姿勢,寶寶將訓練不同的肌肉部位,觀看寶寶適否有站立的企圖心,或者是否無力自行站起,得利用穩固的物體支撐站起。


 


小遊戲5


爬過小山


學習月齡


10個月


寶寶姿勢


坐姿


誘因


玩具


過程


讓寶寶坐到地上,然後爸媽坐在地上,雙腿伸直、膝蓋靠攏。寶寶距離爸媽大腿外側約30公分。用玩具吸引注意力,然後把玩具放到爸媽另一側的大腿,距離要夠遠,讓寶寶爬行跨過爸媽雙腿才能取得玩具。


注意事項


此遊戲讓寶寶鍛鍊爬行力,要注意一開始可能將雙手放到爸媽腿上卻不知可爬行過去,此時爸媽要多鼓勵寶寶試著攀爬。進階只能爬行到爸媽的腿上,但無法完全跨過去,直到最後可完全爬行跨過爸媽的雙腿。


 


5態度影響寶寶學步


態度1:把握發育黃金期


把握發育的關鍵點,讓寶寶自自然然做他天生該做的事情。寶寶自有其發展歷程,若在發育的黃金期,讓寶寶有慾望從事他應該進行的活動,將使得事半功倍。


若錯過黃金期,寶寶可能對該事已無慾望,將影響身體各方面的發育,比方說,若爬的不夠多的寶寶,背部不夠有肌力,將來無法坐的直、坐的正。


 


態度2避免過長時間的練習


廖笙光副技術長說許 多父母誤認為會站就是會走,實際上此兩種狀況使用的肌肉大為不同,無法混為一談。且在肌肉尚未完全成熟前,若勉強寶寶從事某些行為,將會傷害他發育中的小 肌肉,避免做過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尤其在寶寶學走的情況,成人運動過度身體機能都會失去平衡,寶寶更是要適量的學步,不要過於勉強,以免寶寶身體出 現狀況或心理對學步產生排斥。


 


態度3:讓寶寶多動手動腳


記住要給寶寶自我探索空間,要不等生長的關鍵期錯過,寶寶將對此生長階段無慾望,錯過了生長的關鍵期,寶寶的生長發育將受嚴重的影響,平常請勿提供寶寶過多的視覺刺激,而是讓他「無聊找事做」專注在「動手動腳」。


 


態度4:提供安全環境而非限制


寶寶生長發育與環境探索有高比率的相關,給予寶寶安全環境,適當讓寶寶探索經驗,就能提高他學習的等級,一旦給予他足夠的探索經驗,就能讓寶寶不畏懼陌生環境,未來若入學時,也會有更良好的適應能力。廖笙光副技術長表示若不給予足夠的探索經驗恐造成寶寶過予依賴父母,寶寶可能會容易焦慮,情緒表達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過度保護寶寶,則如同「懶人吃餅」的故事,到最後,寶寶連動都懶得動,無法將肢體、肌力好好發揮。


 


態度5:狀況多勿大驚小怪


在剛開始學步時跌撞、摔跤都是在所難免。事實上,跌撞可讓寶寶學習平衡的狀況,能透過此學習控制腳步。若真摔倒了,用手撐地、彎腰,或用手撐膝關節,這些均是鍛鍊肌力的過程。寶寶透過爸媽的情緒反應學習自我的情緒反應,若爸媽對於寶寶的各種狀況均大驚小怪,未來寶寶在成長或學習的路程,容易將「失敗」過於放大,有可能影響承受壓力的能力。


 


爸媽若將過於保護、過於焦慮的態度表現出來,都可能讓寶寶過於依賴不獨立,若爸媽用穩健、正面態度面對寶寶的成長過程,相信能帶給孩童更多的支持與鼓勵。另外補充蛋白質、鈣質及足夠的日照輔佐,廖笙光副技術長在6個月後,可讓寶寶以小魚粥為副食品補充鈣質,正常營養均衡將更有助助於寶寶發育。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嗎?請見242期育兒生活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選食材助寶寶提升免疫力


 


  


巧選食材助寶寶提升免疫力


 


天氣炎熱,家裏經常要開空調,但對於小寶寶來說,在外面玩得一身汗,馬上進入空調房,一冷一熱很容易導致感冒,因此要注意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這裏介紹一些可以有效增強體質的食材。
  菌菇類食物
  其中的多糖類有明顯增強寶寶免疫功能作用,還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銀耳含有17種氨基酸、鈣、維生素等,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的作用。香菇、蘑菇所含的多糖類化合物,能預防佝偻病及貧血。
  黃、綠色蔬菜
  纖維素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
  山藥
  對平時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的寶寶適用。山藥含有鈣、磷、糖、維生素及皂甙等。有健脾補肺、固腎、滋養強壯作用。
  番茄
  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其中含有的番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C,可提高寶寶免疫力,修補受損的細胞,保護細胞不受損害。實驗證明,當人連續食用兩周番茄汁後,體內番茄紅素會明顯增加,同時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增強。
  豆製品
  適合于消化不良、易感冒、營養欠佳的寶寶食用。豆製品及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胡素蔔素、維生素、鋅、硒等。有補虛清熱,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功效。
  紅棗
  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神疲乏力、易感冒的寶寶。棗含有糖、鈣、磷、鐵、維生素C、維生素P等,是“天然的維生素丸”,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功效,近年還發現有增加環磷酸腺苷活性、強身、保肝、抗變態反應等作用。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觸覺)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觸覺)

接觸刺激‧促進發展
醫院的嬰兒室裡,每個新生寶寶都被包得緊緊的。這麼做是為了讓寶寶繼續擁有在媽媽子宮內般的安全感。觸覺是分布面積最廣的感覺器官,而每個人從嬰兒時期開始,就需要源源不絕的外界刺激來促進其發展。


文/林佩蓉;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樹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吳貞瑩


觸覺發展
從 懷孕的第1個月開始,神經系統就已經開始發育,是胚胎最早發育的系統之一。到了第3個月左右,胎兒的皮膚觸覺已經產生,雖然不是相當敏銳,但是若有東西碰 觸到皮膚,便能感覺得到。在胎兒邁入第8個月時,聽覺、視覺、觸覺、味覺與嗅覺等5感大致都已發展完成,因此,透過各種方式進行胎教與胎兒互動,應該可以 有很好的交流及回應。


分布範圍廣泛
【初生多為反射動作】
觸 覺分布的範圍幾乎遍及全身,包括「手」接觸到東西的感受、「口腔」吃到東西的溫度,或是「屁股」坐在什麼材質的椅子上,這些都是觸覺的感受。但是剛出生的 寶寶,大多是反射動作的表現,例如:用手指碰觸寶寶嘴邊,就會引發「尋乳反應」。新生寶寶頂多在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時,像是尿濕時、感覺太熱或太冷時,就可 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現。
【口腔感受物品】到了4~6個月大左右,寶寶的抓握反射已經改由自主抓握取代,同時寶寶也會用「嘴」來感受這個世界,常常拿到東西就會往嘴裡塞。建議爸媽可以給寶寶多種不同觸覺的棒狀固齒器,不僅訓練其抓握能力,也可提供寶寶口腔不同的感受。
【爬行接受刺激】隨著各項能力的發展,8~9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學會了爬行,當爬在不同材質的地板上,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有經歷較長爬行階段的寶寶,皮膚接觸外來的刺激也較多。爸媽也可以替寶寶進行嬰兒按摩,不僅刺激寶寶觸覺發展,也可增進親子情感。
【食物促進口腔發展】從6個月大後,寶寶已經開始吃副食品,在10~12個月大左右,就可以嘗試半固體狀的食物,食物的形狀及軟硬程度,不僅可以刺激寶寶口腔觸覺,也會幫助其口腔全面性的發展。


如何協助寶寶探索
新 生寶寶被包得緊緊的,的確可以讓他感受到安全、穩定;對新生寶寶而言,愈是輕柔、穩定、持續的對待他,愈容易讓他產生安全感,同時也可以讓他的情緒更穩 定,因此建議爸媽,可以多抱抱寶寶。或是幫他洗澡時,用毛巾磨擦寶寶的皮膚,隨著月齡的增長,可變換材質,以不傷害寶寶肌膚為前提,使用質地較粗糙的毛巾 來摩擦皮膚,增加觸覺刺激。


媽媽寶寶同樂趣
遊戲齡:0~3個月
名稱:擦一擦
步驟:
一、
請爸媽準備3~4條不同材質的毛巾,但必須挑選質地較細緻,不會傷害寶寶肌膚的。
二、依序擦拭在寶寶的手上或臉頰上。
三、在擦拭的同時也可跟寶寶說明這條毛巾的材質。
注意事項:
有些觸覺敏感的寶寶,不習慣接受新材質的衣物,或是不喜歡被碰觸,甚至不喜歡洗頭、洗澡、刷牙等。因此,爸媽可以讓寶寶從小接觸較多不同材質的東西,刺激其正常發展。若是在接觸不同材質物品時,寶寶常常極度的抗拒、哭鬧,建議找醫師或專家諮詢。


遊戲齡:4~6個月
名稱:口腔按摩
步驟:
一、
請爸媽先洗淨雙手。依照上牙齦外側、內側;下牙齦外側、內側,幫寶寶按摩牙齦。
二、按摩時,請爸媽用食指,輕輕來回按壓內、外側牙齦。
三、最後再用食指與中指,分別按壓兩側的下排牙齒7~8次。
注意事項:
口腔可說是觸覺神經的發源地,而口腔肌肉也是我們最早學會控制的肌肉,同時我們腦部對於來自口腔的感覺刺激反應也最為快速。而口腔觸覺發展不成熟的寶寶,容易出現挑食、發音不良的問題,若是爸媽可以給予適當的按摩,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遊戲齡:7~9個月
名稱:刷刷樂
步驟:
一、
爸媽請先準備多種類的刷子,沒有限定材質,洗澡刷、洗臉刷皆可。
二、每次進行只用一種類的刷子,在寶寶的手背、腳背及背部,來回刷動約1分鐘左右。
三、進行刷刷樂遊戲時,爸媽同時可以和寶寶說說話。
注意事項:
藉由刷子刷毛的接觸,可以刺激寶寶的觸覺接受器,提供穩定而充足的刺激訊號,可幫助其神經整合。觸覺接受器分布於全身皮膚下,適度的按摩或擁抱,都能安撫寶寶。多讓寶寶接觸不同材質、不同溫度的物品,都是很好的觸覺刺激活動。


遊戲齡:10~12個月
名稱:冒險王
步驟:
一、蒐集生活中不同材質的地墊,例如:防滑墊、草編地墊、柔軟毛皮、瓦愣紙板等。
二、讓寶寶爬行於地墊上;至於已經會走路的寶寶,爸媽可以牽著他的雙手走在地墊上。
注意事項:
進行這個遊戲,除了可以讓寶寶感受到不同的材質,同時也能訓練其動作發展。另外,要提醒爸媽注意的是,若是用雙手牽著寶寶行走在地墊上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安全,若有需要可在地墊背面加上止滑墊,防止寶寶滑倒。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父母必知的寶寶感統3大覺


有些媽媽會遇到不好哺餵ㄋㄟㄋㄟ、睡眠又不安穩,還經常哭鬧,所謂「難搞」的寶寶,帶去看小兒科,並沒有什麼健康問題;檢視自己對他的照顧方法,應該也沒有疏失,但寶寶就是不乖。漸漸長大,狀況似乎也不見改善,寶寶的一些反應或者動作發展,似乎也比同月齡寶寶慢……。



其實,這有可能是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較差喔!別以為小朋友的感覺統合能力要到學齡前才會出現,事實上,打從娘胎就可以對他做刺激,以便幫助他日後順利發展。以下就請職能老師為新手父母上一堂「寶寶感覺統合能力」基礎課程吧!




文/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黃詩敏  執行/王文珠   攝影/許世穎   演出寶寶/陳靖


Part 1 常識篇



【何謂感覺統合】
簡單來說是經由人體的各項感官去接受環境中的刺激,再經由大腦的統整後,由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即是大腦具有將訊息做統整的一項重要能力。



【出生前的刺激】
其實,胎兒在未出生之前 就已經在媽媽的子宮內不斷的接收到各項訊息,藉以做為日後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例如聽胎教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等;媽媽在走動或活動時,胎兒在羊水中搖 晃,可刺激著寶寶的前庭覺;在出生時經由產道的擠壓,對寶寶也是一項重要的觸覺刺激,會影響日後他對感覺的辨識能力。



【出生後的刺激】
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視、聽、觸、前庭、本體等感覺器官提供許多刺激。



【刺激的重要性】
感 覺統合理論是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所發展出此一理論。此理論認為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 揮。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層的皮質功能,例如先天缺少各項感覺刺激的孩子,長大 之後會影響他的情緒發展、人際互動、認知概念學習及專心注意力等高階的能力。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如下:



1.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2.前庭覺系統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是位 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給予適量的前庭刺激,例如慢速的搖晃(搖籃)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放鬆;快速的旋 轉及俯衝動作,有助於興奮情緒並保持警覺,這些都有助於情緒及使大腦神經維持在適當的警醒程度,有助於認知的學習。



3.本體覺系統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 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 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 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Part 2異常篇



如何察覺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是否有問題呢?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是在8歲以前,現在的家長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是 否有這方面的問題,並及早給予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外,也得要細心留意 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階段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他很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喔!



【嬰兒時期】
*很難照顧的寶寶:如很容易哭、很難安撫情緒、常常感覺很不安。
*睡眠品質不佳的寶寶:不好睡,可能睡1~2個小時就會起來、很難入睡,需要哄很久才睡著,一點點聲響就被吵醒,不愛午睡等。
*肌肉鬆軟,感覺身體及四肢軟趴趴的,在坐或站時不易維持身體挺直。
*吃的不好、吃東西很慢。
*不喜歡被抱著或碰觸,會扭動不安。



【幼兒時期】
1.觸覺系統異常
*不喜歡被碰觸、當與人有非預期的肢體接觸時,易出現負面的情緒反應。
*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質與觸感的物品,如不喜歡赤腳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歡玩黏答答的東西,如黏土、膠水,穿毛衣或緊身衣會不舒服、甚至是挑剔食物如不愛吃過軟或過硬的食物。
*喜歡尋求觸覺上的刺激,特別需要大人的擁抱、會去觸摸各種物品、喜歡碰觸別人的肢體、會咬手、摳指甲、觸摸某種材質的東西,如絨毛玩具或被子、毛巾等。
*對於洗臉、刷牙、洗頭、洗澡、剪頭髮、剪指甲等需要肢體接觸的活動有異常的排斥反應。
*從小不喜歡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因此影響到他手指的靈活性,對於寫字、使用筷子、剪刀,扣釦子、綁鞋帶等,動作較笨拙,手眼協調較差。
*很容易因為有人在附近走動而分心,易被外在刺激干擾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2.前庭覺系統異常
*改變姿勢的時候會不平衡,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害怕高的地方或搖晃及旋轉的刺激,如盪鞦韆、從高處跳下來、下樓梯會怕。
會自己尋求過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躍、轉圈圈,持續很久也不會覺得頭暈。
*常會覺得他們活動量很大,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不喜歡靜下來操作玩具、很少從事靜態的活動。
*情緒起伏大,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維持穩定,特別是興奮起來會靜不下來。




3.本體覺系統異常
*肌肉力量差,很容易累,不喜歡出力的活動。
*手腳及肢體不靈活,運動協調差,動作笨拙。
*不會控制力氣,會過度使力或力氣過輕,如寫字時。
*模仿動作會出現困難,如律動或體操。
*常會撞到東西,對於自己肢體的空間位置判斷力較差。
*喜歡靜態的活動,不愛玩跑跳的遊戲。
*自信心較低,易退縮不改嘗試新事物,亦會影響其人際互動。
*姿勢不良,易駝背、常趴在桌上、用手托住下巴。



當發現您的孩子有出現上述的行為,且影響到他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時,應求助於具有職能治療師執照的專業人員,可以帶孩子到醫院中的復健科,請職能治療師幫孩子做進一步的評估並提供家長諮詢,以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活動,來改善孩子的問題,使其能更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



Part 3 刺激篇
那我們要如何自孩子一出生,即給予他一些適合的感覺刺激活動,以促進孩子大腦功能的正常發展。
提示/大腦的成長在2歲前達80%,而2歲前的發展階段為感覺動作期。大腦的成長在6歲前達90%,為智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嬰兒時期給予寶寶適當的活動刺激,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適合一歲前寶寶的感覺刺激活動:
1.觸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給予適當的嬰兒按摩刺激:速度慢、依照一定的方向(由身體的近端到遠端)、以穩定的按壓手法,給予皮膚大範圍的觸壓刺激。
*用毛巾或被子包裹寶寶全身,可以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
*常常撫摸、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並培養親子的依附關係。
*提供不同質感的觸摸玩具或固齒玩具,提供其不同的觸覺刺激。



2.前庭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放在搖籃中輕輕搖晃。
*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胸前或大腿上給予緩慢的搖晃,如左右或上下動。
*協助寶寶做連續翻身的動作,先讓寶寶維持側躺→壓在身體下方的手腳必須伸直→帶動身體上方的手臂或腿→使其翻成趴姿或仰躺。
*當寶寶可以獨自坐挺時,可以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玩騎馬的遊戲,即給予一些搖晃的刺激讓寶寶能維持平衡。
小提示/須注意寶寶在一歲前頭頂的囟門尚未閉合,因此在給予搖晃的前庭刺激時,速度要緩慢,且搖晃幅度不宜過大,也應避免頭朝下的前庭刺激。



3.本體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幫寶寶做手腳體操,可以彎曲/伸直寶寶的手腳,如踩腳踏車的動作、將寶寶的手腳帶到身體中間,如拍手掌或腳掌的動作。
*鼓勵寶寶移動自己的身體或轉換姿勢,如翻身、往前爬行或移動身體、從坐姿到趴姿、從躺姿到坐起、從坐到站等,一開始可以用手協助寶寶的肢體去移動,等到寶寶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時,再用玩具引誘他伸手去拿玩具而做出這些動作。
*在嬰兒床或嬰兒車放懸吊的玩具,讓寶寶去觸碰,最好是碰到會有聲光的反應,這樣更能刺激寶寶主動去連結這樣的反應,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




【參考資料】
http://ntuh.mc.ntu.edu.tw/pmr/healthy/healthy015.doc感覺統合是什麼?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802/4167.htm漫談感覺統合
http://zh.wikipedia.org/wiki/何謂感覺統合



醫名:黃詩敏 治療師
醫歷:
現任/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經歷/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職能治療師
博群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職能治療系學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貝任性誰之過? 與任性寶寶過招!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隨著生理上的不斷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並憑借自身的興趣和情緒來參與,而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這就是所謂的「任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兩歲的小恆正是混沌初開、鸚鵡學舌的年齡,再加上長得聰明伶俐,嘴巴又特別甜,因此人見人愛。然而,爸爸媽媽最害怕帶他出去玩,因為他 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場的時候,見到什麼都要買,麵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悅人眼目的東西,他就會在購物車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則就會 哭鬧不休。而且爸媽還沒買單,他就會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裝,弄得爸媽既尷尬又頭痛。


 


  三歲的朗朗是由奶奶帶的,老人家寵孫子,對朗朗有求必應。只要朗朗一哭,沒有什麼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媽家,以為也跟在自家一樣, 早上吵著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沒吃到,朗朗生氣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媽一氣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結果,當然是朗朗在電話裡向他爸爸媽媽告 了姑媽一狀。


 


  類似小恆和朗朗這樣的情況,相信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曾遇到過,有的可能至今還倍受困擾。家長如果任其發展而不及時加以管教的話,小朋友長大之後就會變得霸道而難以與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交往中難免遭人排斥,產生挫敗感,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寶貝任性誰之過?


  所謂任性,就是任著自己主觀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對個人的需求和願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 出,幼兒隨著生理上的不斷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他們都會憑借自身的興趣和情緒參與其中,這就是所謂的「任 性」。因此,幼兒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


  任何習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兒任性,歸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父母過分嬌寵、縱容的結果


  現代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呵護倍至,對孩子的要求誠惶誠恐。無節制、無原則地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照顧不周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孩子自然會得寸進尺。


  隔代餵養


  這很常見,也極具中國特色。祖輩不僅溺愛孫子,也不敢嚴加管教。現在儘管許多年輕的爸媽都已經意識到其中的弊端,但由於雙方都得上班, 又信不過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餵養進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恆很調皮,經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每當這時,奶奶就會緊張地抱怨爺 爺沒把小孫子看緊點,摔著了不好向兒子兒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聽話,爸媽開始還堅持原則,可當孩子繼續為所欲為時,爸媽覺得煩,認為「反正教了他也不會聽」、「孩子還小,不懂事,等他大了 自然就會好的」,而不再堅持。這些父母其實不知道,幼兒的自制力還沒有覺醒,他們大多都希望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須堅持原則。一個「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簡單: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時候不儘教導的責任而是一味妥協,就不要期待孩子將來自動會「變」好。


 


  ·幼兒自制能力差,易衝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為。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理,不問原由地用訓斥、打罵等方式回應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以執拗來對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長幼兒的任性行為。


  與任性寶寶過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兒相處,首先要對幼兒心理的發育有所瞭解。幼教專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階段的,2-4歲的幼兒正好處在性格 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這時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麼聽話了,會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愛說撟約豪磾而不要大人幫忙。他們 對一切事物都想親歷親為、弄個明白。但是,由於幼兒還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這種親歷親為的心理通常會在不合適的情況下表露出來,家長如果斷然拒絕, 反而會刺激孩子的任性行為。處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對事物的領受能力特別快,因此這期間對其進行正確的教導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小兒科醫生史比爾 甚至主張,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應該對其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教育。他說:「如果你從孩子出生後第二天才開始管教的話,你就晚了一天。」下面的幾點建議,或 許能給爸媽們一些幫助:


  明確告訴寶寶該做什麼


   一個幼兒園教師講了這麼一件事:她家隔壁有個兩歲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著,定要大人帶他到樓下的花園裡滑滑梯或蕩鞦韆。他家住九樓,沒 有電梯,有時媽媽抱著他剛買好菜回到家裡,他馬上就嚷著要去滑滑梯了。媽媽說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搖著頭叫嚷得更加厲害。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會拖著 疲憊的腳步帶著他再次下樓。有一次,這個老師對這位年輕媽媽說,下次他再鬧的時候,不要問他「行不行」,明確告訴他,媽媽很累,睡醒午覺後再去。這樣有利 於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這一招果然靈。從此,這個媽媽對寶寶說話盡量使用「很晚了,該睡覺了」、「天涼了,要多穿一件衣服」這樣 表示明確意思的話,而不使用「寶寶乖,睡覺好不好」等讓孩子選擇的話。


  轉移注意力


  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比較分散,對同一事物的興趣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快會被其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媽媽如果能抓住寶寶的這一心理 特點,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就能夠救自己脫離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應,他就會鬧得越凶。例如,傑仔的媽媽有一次在打手機的時候被傑仔看見了,傑仔非要拿來 玩不可。媽媽說小孩子不許動大人的東西,傑仔就急得直跺腳。這時,爸爸對傑仔說:「寶貝,我們一起打電話給奶奶吧,奶奶想傑仔了。」傑仔馬上停止了哭鬧, 跑去和爸爸玩了。冷處理。當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使性子時,爸爸媽媽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讓孩子自討沒趣。當孩子做出讓步之後,爸爸媽媽就 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的原因,讓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會被爸爸媽媽接受的。


   愛心提示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 家杜布森 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尊重他們,態度要溫柔,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為什麼不可 以這樣。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白,兩歲的小寶寶絕不是故意要讓爸爸媽媽生氣的。處於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獨立傾向,容易被大人認為不聽話。其實父母們沒有意 識到,這正是孩子獨立性個性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父母如果橫加指責和打罵,孩子雖然可能暫時聽話,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大大受挫。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從大人的神態和語態中檢測大人是否喜歡他,對他是責罵亦或是鼓勵。成功的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 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為人父母之道,關鍵在於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含義,用正確的辦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為。


  體罰的原則


  你的寶寶是否任性難以管教?你是否對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盡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專家的勸誡是:三思而後罰。


 


  ·只有在爸爸媽媽再三警告之後,孩子依然故我時,才可以體罰。


  ·僅限於父母來執行


    ·父母不可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對孩子體罰。體罰應是父母基於教育孩子而實施的「計劃行為」,不是父母情緒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應行為」。


      ·絕對不可對一歲半以下的嬰兒體罰


 


  ·體罰僅限於打小手心或小屁股 一兩 下,拳打腳踢屬虐待。如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因好奇而去觸摸電線插頭,爸媽再三制止無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體罰之後要擁抱孩子並解釋他錯在哪裡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緊急處理小兒吸入異物



一般「異物吸入」好發於3歲以下的幼童,最常見的異物為堅果類食物,比如花生、核桃等,其他如蘋果塊、紅蘿蔔塊等亦有可能造成吸入。體積較 大者可能立即窒息小異物在肺部可能導致肺炎、肺氣腫或肺塌陷異物吸入的幼兒常有喘鳴,咳嗽或數天後發熱等感染現象,如果家長不察,可能易被誤認為感 冒、肺炎、支氣管炎,而無法得到正確治療。


 


當幼兒出現異物嗆入氣管的情況時,家長千萬別驚慌失措,不要試圖用手把異物挖出來,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盡快清除異物:


 


‧一歲前寶寶急救法


對於嬰幼兒,家長可立即倒提其兩腿,頭向下垂,同時輕拍其背部。這樣可以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嗆咳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一歲以上寶寶急救法


可讓患兒坐著或站著,救助者站其身後,用兩手臂抱住患兒,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內放在患兒的臍與劍突之間,用另一手掌壓住拳頭,有節奏地使勁向上向內推壓,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使之從氣管內向外衝出,逼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除。


 


如不能確定異物吸入時,均應立即送往醫院,探尋有無異物及卡住位置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貝,你(妳)為什麼不說話?-淺談語言發展遲緩

分類:麻咪寶貝
2010/09/03 23:59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為6%-8%,這些孩子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療育來彌補他們因環境、生理或其他因素所形成的缺失, 滿足他們獨特的需求,將能達到有效而健全的發展。而根據本院2009年早期療育門診的統計,高達74%的兒童在經過語言評估後,確診為語言發展遲緩。民間 普遍存在「大雞晚啼」的傳統概念,已漸漸在早期療育的推廣下被修正,父母應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尋求正確的管道把握治療的黃金期。

何謂語言發展遲緩?
 
在聽覺理解及口語表達方面與同齡者明顯偏差或遲緩的現象。在臨床上常見以下幾種表徵:
*
嬰兒在6個月時仍對聲音無反應
* 12
個月仍未出現溝通意圖
* 2
歲仍未說出任何語詞
*
幼兒至3歲以後仍不會說句子
* 4
歲後兒童說話仍令人難以理解




語言發展遲緩常見的原因包括聽力損失、智能不足、自閉症或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異常,如:隔代教養導致的刺激不足或是過度溺愛。

語言發展的里程碑:語言分為兩個部份-理解(聽得懂)及表達(會自己說出的話)


-


語言理解(聽得懂)


語言表達(會自己說出的話)


0-3個月


聽到聲音會轉頭


發出各種無意義的聲音


4-6個月


會玩簡單的躲貓貓


尋找聲源


偶而模仿大人的聲調


會因高興而尖叫


開始出現母音ㄚㄧㄨ


7-12個月


注意聽熟悉聲音


正確轉向聲源


會隨著大人的手或眼神注視某樣東西


對自己名字有反應


模仿大人說話


會揮手表示再見


以搖頭、點頭表示要或不要


説簡單疊字但不清楚


1-2


知道大部分物品的名稱


在要求下,會指出熟悉的東西


遵守單一步驟指令


認識五官、身體部位


會用10個單字(10-14個月)


會哼哼唱唱


重複大人的話語最後兩個字


2-3


有上、下、裡、外及旁邊的位置概念


理解熟悉的物品功能


會回答「誰在做什麼」問句


理解兩步驟指令


簡單的多少和大小的概念


所有權的概念(我的、媽媽的)


會說50個以上的語彙


會問問題(誰?哪裡?)


會接熟悉的語句或故事


3-4


理解長句子及複雜的句子


能解釋圖片內容及瞭解「為什麼」的問句


理解「為什麼」、「這是誰的」、了解昨天、今天的意義,能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4-5


能認識一些顏色並說出顏色名稱


日常生活對話能力沒問題


發音大多正確,口齒清晰


使用合宜的句子應對或回答



如何幫助寶貝開口說話?



口功能:嬰幼兒時期口功能訓練的最佳時機就是吃東西的時候,而口腔訓練的目的則是奠定口語表達及說話清晰度的基礎。六到九個月的寶寶可用雙唇抿下食物,利用舌頭上下運動的方式攪拌食物,故此時是以湯匙餵食的最佳時機。


 


到了十八個月時,孩 子能夠坐在椅子上,也能自己使用湯匙進食,而且軟硬質的食物都應可以咀嚼。父母千萬不可只想著趕快完成吃飯這件事情或因顧及環境清潔為由,而以餵食的方式 來結束一餐,這樣就是剝奪寶寶學習的機會。喝水也同樣重要,當寶寶可以用唇部抿杯子喝水、用吸管喝多多時,就該收起奶瓶奶嘴。


 


約兩歲左右的兒童,進食技巧及口腔動作大致已發展完成。臨床上常見的是,祖父母照顧的寶寶,為了讓寶寶容易吞下食物,把所有食物都絞得碎碎爛爛的,這樣寶寶永遠沒有咀嚼的機會,以致最自然的練習時機都被剝奪了。所以進食不只是攝取營養而已,也是在為將來開口說話做暖身。


 


聽理解:寶寶最初期的聽理解訓練就是聽各種不同的環境聲音,如:電鈴聲、電話聲、玩具搖鈴及聲光玩具等。約四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尋找聲音從哪裡發出來,七、 八個月大的嬰兒開始正確辨識聲源如:電話響了眼睛會注視電話、電鈴響了會看向門的方向。




臨床上常聽到父母抱 怨孩子就是「坐不住,不好教」,但學習不一定是坐在椅子上、桌子前才能進行,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最佳的學習情境。父母應善用與寶寶相處的時 間,例如「洗澡」這件每天都要作的事情,在洗澡的過程中,父母親口頭描述要作的每個細節,把握跟寶寶說話的機會,告訴他沐浴乳、水水、泡泡等名詞,與洗澡 相關的動詞有搓搓、洗洗、吹吹,形容詞有冷冷、 熱熱、好舒服、香香等,甚至練習吹洗澡的泡泡水,也能同時做到口功能中的氣流訓練。

口語表達:哭是嬰兒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適當的哭可以幫助嬰兒練習聲帶閉合和呼吸動作的協調性。十至十二個月的幼兒,漸漸發展出使用手勢或動作溝通(如:指 東西、點頭、搖頭) ,接著幼兒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或說話。




臨床上,父母常問治 療師應該先教孩子說什麼或是孩子要先會說什麼?表達性語彙的選擇決定在孩子聽懂什麼、最常接觸的人事物以及最常出現的溝通事件,一旦孩子出現了有意義的語 彙,父母的重責就是協助拓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例如:孩子會說車車,父母可以說接著說「坐車車」, 再來增加句子長度可以是「坐紅色的車車」或是「弟弟坐車車」。




語言遲緩並非都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先與家人溝通討論,是不是過於保護孩子了?該不該先改變家人照顧與管教方式?這些都可能是孩子不會說話的相關因素。然而,營造一個語言刺激豐富的環境是不變的原則,也是每位父母親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依賴 我會自己做


不依賴 我會自己做


一位幼教老師曾經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不會剝香蕉皮的現代孩子」,文章內容敘述幼兒園裡許多孩子,面對放在眼前沒有剝皮、切成半截的香蕉束手無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老師:「老師,幫我剝皮。」、「老師,我家的香蕉跟這個不一樣。」……,相信爸媽們看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心裡一定想著「我的孩子絕對不要變成這個樣子。」


 


沒有練習機會 就沒有能力


以孩子的發展來說,3、4歲的孩子具備了不少能力,如:會自己用湯匙吃東西、倒水;會自己穿、脫外套;白天可以自己大小便;會疊5塊以上的積木;會塗鴉、畫圓圈;會雙腳併攏往前跳;會說出自己的性別;分辨兩種以上的顏色;分辨形狀大小等。

然 而,孩子具備上述能力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練習的機會。就像送到孩子面前的香蕉永遠都已剝好了皮,甚至已切成一口大小的小丁,孩子在學校當然會說:「我家的 香蕉和學校的不一樣。」、「老師,我不會吃。」或者平常孩子在家穿衣服時,只需把兩手臂伸出來,一切讓爸媽幫忙穿好,一旦到了學校,老師要小朋友們穿好外 套才能去戶外玩遊戲時,孩子便不知道怎麼辦。


 


凡事代勞 孩子太依賴


現代的爸媽大多忙碌,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有限,加上孩子又生得少,以致在陪伴孩子的短暫時光裡,竭盡所能的發揮對孩子的慈愛,主動幫孩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而且也常因為擔心孩子「年紀太小會搞砸」,而禁止孩子自己動手。
愛孩子的心,天下父母皆然,但愛孩子的方法還是需要學習。



爸媽凡事代勞,孩子便容易發生以下的狀況:


太依賴:爸媽把一切都打點好,孩子不需要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嘗試,容易漸漸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態度。


 


不能忍受挫折:不可否認的,孩子試著自己剝香蕉皮、用湯匙吃飯、倒水、穿衣服時,剛開始有幾次也許做得不好,難免產生挫折感,但是學會之後的成就感,是相當甜美的,可以增強孩子忍受挫折的抗壓力。自始至終沒有學著自己動手的孩子,也較沒有機會培養這種能力。


 


對自己沒有信心:讓孩子自己來,他雖然會面臨挫折,只要我們給予鼓勵和必要的「協助」(絕不是代勞),當他成功之後,對自我的肯定感便油然而生。


 


顯得笨拙:爸媽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代勞,沒有機會多練習自己動手做的孩子,在學校裡,比起其他練習過的孩子,就會顯得較為笨拙。


 


孩子動手做 聰明多更多


根據專家的研究,孩子的腦部正在快速發育中,當孩子在運用感官、知覺、動作去嘗試和學習時,透過神經傳導,刺激腦部的運作與連結,孩子的頭腦便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明。



比 如:天冷了,鼓勵孩子去挑件外套穿上,爸媽只要幫忙拉整一下就行了;吃飯時,給孩子安全的碗筷湯匙,鼓勵他自己吃,不要怕他弄得亂七八糟、吃得不夠多或吃 的時間太久而堅持餵他;孩子想倒水,只要確定水不會讓他燙著,就在旁邊幫他扶著水壺就行了;孩子想畫畫塗鴉,給他筆和大張一點的紙,讓他盡情的揮灑。



一 旦孩子遇到不知該怎麼做的情況,爸媽也不要一手接過來, 三兩 下幫他解決,應該先示範給孩子看,教他如何做,然後鼓勵他動手自己試試,再大力讚賞他的努力。事實上,當孩子的肢體和動作能力發展到某種程度後,自然會有 一些嘗試性的動作。只要爸媽給他機會,並給他適當的教導,他就會是個能幹、聰明、自信的孩子。


                                      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爸媽情報站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