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發燒,心驚驚?!


育兒生活 1月號 NO.260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國泰醫院小兒科 洪依利醫師
可愛寶寶/Sophia&Sydney
拍攝/潘朵拉


每個小朋友幾乎都曾有過發燒的經歷,當寶貝發燒時,家長照顧起來總是手忙腳亂、心驚驚。在此要告訴家長的是:發燒是身體自衛的一種本能,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還有發燒緊急處理指標,以及在家可以幫寶貝做的舒緩照護。


發燒其實有益提升抵抗力
大多數人對於「發燒」存有錯誤的觀念,認為發燒會對身體帶來危害,因此當家中寶 貝一發燒,許多家長第一個念頭就是急著退燒。發燒其實是身體自然而健康的防衛機制,當病原體侵入體內時,大腦中樞會釋放出「熱素」,藉由升高體溫的方式, 一方面增加白血球的數目與吞噬能力,一方面抑制病原體持續繁殖,體溫升高也有助於快速代謝身體的有害物質,對復原病情及建立自體免疫力具有正面幫助。
國泰醫院小兒科洪依利醫師提醒家長,應該將發燒視為疾病的警訊,最重要的是找出發燒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若一味急著退燒,反而可能誤判疾病,導致延誤病情!

易引起發燒的小兒疾病點點名



NO.1 感冒

洪依利醫師表示,因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而發燒的案例在小兒科門診中十分常見,通常會伴隨有咳嗽、流鼻涕及痰液增生的病症,若沒有以上症狀,可能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NO.2 感冒併發症:中耳炎、肺炎
感冒有時也會合併有其它地方的感染,例如:中耳炎及肺炎。中耳炎是由於感冒的病菌從耳咽管上行感染中耳,一般無法從外觀判別,可注意孩子是否表示耳朵疼痛,嚴重者則會流膿;當孩子持續發燒5天以上,且咳嗽時有膿痰出現,則應懷疑是否感染肺炎。


NO.3 病毒性腸胃炎
當病毒侵入腸胃道引起種種腸胃不適症狀,就像是腸胃患感冒,所以又被稱為「腸胃型感冒」。如果病毒作用在胃部,會先出現嘔吐的症狀;如果病毒作用在腸道,則有腹瀉、腹脹及腹痛…等症狀;如果腸胃同時受到波及,就會出現上吐下瀉的病症;整段染病期間可能伴有輕微發燒的情況。

NO.4 泌尿道感染
當孩子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燒時,很有可能是尿道、膀胱以及腎臟受到感染,可留意是否出現頻尿、小便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的狀況;較小的嬰幼兒診斷較難,有時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症狀。

小兒發燒照護指南
嬰 幼兒體溫比成人稍高,正常約在36.2~38℃之間,洪依利醫師建議家長對於38.5℃以下的發燒可不進行任何處理,發燒至38.5℃以上應視情況給予口 服退燒藥或施以居家退燒照護,39℃以上則可使用退燒栓劑。過度使用退燒藥易傷肝腎,相同的退燒藥使用時間應間隔4~6小時以上,兩種不同的退燒藥則需間 隔1.5~2小時。

發高燒≠病情嚴重
洪依利醫師提醒家長,判斷病情是否嚴重,體溫高低絕對不 是唯一標準,還要加以觀察整體情況。如果孩子除了發燒之外,其餘一切生活作息如常,沒有發聲特別容易哭鬧或異常安靜的情況,大致上可判斷並非罹患需立即就 醫治療的嚴重疾病;假設發燒溫度不高,但孩子看起來病懨懨,病情可能遠比發高燒還要嚴重!

退燒藥小百科
退 燒的目的在於使體溫短暫降低,緩解疾病不適,無法完全抑制發燒情況,更不可能因此縮短病程,發燒時間需視病情及個人免疫力而定,通常經過一定的病程即可自 然復原。至於燒到幾度需要退燒?其實並沒有一定的準則,洪依利醫師表示,除非病童因生病感覺不舒適、曾有過熱痙攣病史,或有免疫缺陷,否則大可不必刻意採 取退燒措施。

˙口服劑:

一般小兒發燒最常開立口服退燒藥處方,優點是效果快速且安全性高,只有嚴重嘔吐症狀的病童不適合服用。由於退燒藥苦味較重,會再加工製成不同形式的口服劑,嬰幼兒適合服用退燒糖漿;口嚼錠適合還不會吞嚥藥片的幼童;能吞嚥藥片的孩童則可以服用片劑。

˙栓劑:
發燒體溫較高、抗拒服藥或熟睡中的幼兒可使用退燒栓劑,缺點是無法確定藥劑整體吸收效果,且不易確實控制劑量。由於需從肛門給藥,如有腹瀉症狀的孩子不適合使用,以免加重刺激腹瀉,影響藥劑效果。

˙針劑:
雖然退燒針可迅速達到退燒效果,但多數小兒科醫師不建議為兒童施打退燒針,一來對病情無實際幫助,二來身體需承受其他副作用,甚至可能因過敏而休克,是非常不安全的退燒方式,且施打針劑時的疼痛會令孩子哭鬧不已,若非特殊狀況盡量不要使用退燒針!


家庭常備退燒藥
家中若有6歲以下的幼兒,家長平時應備好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有些幼兒可能對退燒藥過敏,洪依利醫師建議家長可根據以往醫師開立過的藥物,在家中準備相同藥物;若從未使用過退燒藥的幼兒,應先至小兒科看診,切勿隨意給予成藥。


*全文請見2012年1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