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向尿布說拜拜 對象:1-2歲幼兒


 

每次帶小小孩出門,大人們總是背著大包小包,分量最多的恐怕就是尿布了,所以有些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不用尿布,除了省錢,出門也可以輕鬆許多。








林 媽媽每次看著育兒書,總是皺著眉頭,心想:「我的孩子已經兩歲了,再不學習上廁所,會不會來不及?會不會對他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這是媽媽們的焦慮, 也是會看書來育兒的媽媽們所擔心的事情。老一輩的媽媽們會說:「以前的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當他的生理發展好了,自然水到渠成,哪需 要特別訓練?」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當時的情境會發現,以前的媽媽在小孩兩歲左右會開始讓他穿開檔褲,孩子要小便,真是太方便了,要大號,似乎也沒啥難 的,況且以前的孩子都是在農地上跑或滿山滿野的追,所以沒有如廁訓練這種事,當然媽媽們也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剛出生的嬰兒,大小便是一種 自然的反射行為,吃飽後胃腸的蠕動、溫度高低的刺激、身體的觸動等,都會讓便便不由自主地自動排出體外。一歲時,隨著身體其他機能的逐步成熟,這種反射動 作會逐漸轉弱,因此有利於訓練孩子自己控制排便,尤其是當孩子有較成熟的肢體動作和學習能力時,便可以開始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一般來說,嬰幼兒對大便的 控制比對小便的控制時機來得早。但是,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有些孩子的發展快一些,所以如廁訓練的時間也短,有些孩子的發展較晚,所以如廁訓練所需要的 時間也較長。
關於如廁訓練多是從我們大人的角度出發,您知道孩子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嗎?讓我們來聽聽孩子的心聲。

噗!噗!放臭 屁。「媽媽,便……」,喔!快來不及了,我現在三歲,已經可以坐小馬桶便便了,以前我不肯坐馬桶大便,媽媽以為是我太懶了,其實,我是不知道媽媽的意思, 原來便便臭臭要大在馬桶裡。還好有一天,媽媽和其他的媽媽聊天,準備了一個有鴨子圖案的小馬桶,我喜歡鴨子,所以想便便時就坐上去,結果媽媽說我好棒呵!



如廁訓練的時機
從佛洛伊德的理論來看
孩 子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稱之為「肛門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漸漸能存放大小便到一定的時間再釋放出來,孩子開始可以忍耐一段時間,在適當的時間、地點 再滿足生理的需求,以符合未來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理論上,對孩子如廁訓練的態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如果大人的態度過於嚴格,孩子未來對很多事情 會要求完美,否則便會焦慮不安,或者有潔癖的傾向,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見得有利;反之,若放縱孩子自然發展,讓尿布一直包著,可能造成孩子未來我行我 素,偷懶及無所謂的態度,也不見得適合在社會中生存,所以,如何拿捏如廁訓練的時機,該是爸媽們學習的功課之一。

從孩子的生理發展上來看如廁時機
每 個孩子學會控制大小便的時間都不太相同,在一歲半以前,多數孩子的神經肌肉還未發展成熟,也就是身體機能未準備好,此時若強迫孩子控制膀胱,會妨礙他大小 便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人格的發展。孩子在一歲九個月大時,尿量會自然的增加,膀胱的控制系統也會愈來愈成熟,每次排尿的時間、間隔也會拉長,兩歲半左 右,幼兒就可以保持二到三小時不排尿。大部分的孩子會從一天多次排便逐漸減少次數,進而控制到理想的一天一次。

一項由美國醫學院針對四百九十六名十五至四十三個月大的幼童所進行的研究發現,一般孩子要花八至十個月的時間去學習何時該大小便、應該怎樣自行處理等流程。而多數一歲半左右的嬰幼兒在白天都能保持褲子乾爽,二至三歲的幼兒在晚上也都能控制得不錯。

有的孩子當他可以不包尿布時感覺很輕鬆;有些孩子雖然不喜歡包尿布,但是有了一、兩次不小心尿溼而挨罵的經驗後,他寧可選擇包著尿布,也不願意脫下來,即使平日不穿,但是出門、睡覺時不包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到底什麼時候該讓孩子學習如廁?爸爸媽媽們應該先學習準備。



如廁訓練前家長的準備
在您教孩子 如廁前,大人平日的言行,孩子早就已經看在眼裡。但是,第一次正式教孩子上廁所,應該要告訴孩子所有相關物品的名稱和正確的使用方法,用他可以聽得懂的方 式說明,並且做正確的示範。而您教過孩子一次,並不表示他立即就會了,您可能還需要教他許多許多次,直到他能內化,成為一種習慣為止。父母的態度不要過於 嚴格,也不要隨性,要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適當的時機才能做,而如廁訓練就是孩子發展其自我控制的好時機。


何時是訓練的時機?
每個小孩發展的狀況不 同,一般來說,孩子會用語言或指著自己下腹部來表示自己的需求時,就可以開始訓練了。一歲半的幼兒通常會在小便後,或看見尿尿流出來,或褲子溼了,才告知 父母;一歲七個月到兩歲間,孩子已能在排尿前主動向父母表達;三歲的孩子大多能自己控制小便了。不過每個孩子的成長進度可能會有些許差異,父母不宜太過積 極的迫使孩子盡早學會自行上廁所。以下是父母可以參考的觀察項目,當孩子做好這些準備,再進行如廁訓練,相信一定能水到渠成。

1. 對於孩子便意訊息的掌握與控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展也漸趨成熟,從出生開始每幾分鐘尿一次到能保持一兩個小時不排尿;從尿溼褲子到能事先知道自己要排尿;從少量的尿到每次都能排出相當的尿量等。爸爸媽媽們可以細心的觀察,甚至做記錄。以便正確的了解孩子膀胱發展控制的情形。

2. 身體動作的準備:一歲半到兩歲左右的寶寶,身心發展已逐一完成,此時也是孩子準備學習各種事物的時刻,在此時訓練孩子可以事半功倍。配合如廁動作的需要,父母可以觀察幾項重要的指標:
●孩子是否能坐穩?
●他能自然的站起來和坐下嗎?
●孩子的動作協調性,他能自己穿脫褲子嗎?
●孩子對自己生理狀況的表達:孩子能否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能否與人溝 通自己的需要是首要條件。像小嬰兒餓了、睏了、不舒服都會哇哇大哭,藉以表達需求,如廁訓練前也需要掌握孩子的表達能力。
●對於指示和語言的了解:訓練孩子如廁要講究方法和原則,訓練前需要先知道孩子是否了解如廁訓練的指示,以及是否有學習成人行為的意願,如 此,指導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3.培養自己如廁的意願:對孩子來說,如廁訓練是沒有辦法強迫的,爸爸媽媽們務必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並耐心的引導,讓孩子從觀察中學習。


其實,孩子不是要全部的發展都好了才能進行如廁訓練,而是一步一步慢慢進行的。我們先了解孩子學上廁所需要的動作能力,例如:能坐在馬桶上、走路、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生理狀況、拉下或穿回褲子、能收放括約肌等;心智方面,有保持乾淨的欲望、有模仿能力、了解便便或尿尿的訊息等,有了這些預備,如廁就不 是一件難事了。



蔡延治-前德育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專任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