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年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充滿喜氣的紅紅紙袋配上花花綠綠的紙鈔,光聞那香水紅包味道以及新鈔特有的油墨味,就讓人心情愉悅。那為什麼 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記得小時候,除夕夜吃完團圓飯後,也就是今晚最精采高潮的開始,兄弟姐妹排排坐,長輩們就會一個個點名給壓歲錢,並勉勵來年要更用功讀書、更懂事, 這就是壓歲錢帶給一家人年節團圓更加分的快樂,雖然金額並不多,年後多半也會回籠給父母保管存起來,但是那種期盼每年壓歲錢的快樂依舊不減……


自從長大後,有了收入,換成我們發壓歲錢給長輩與小孩,這是一種倫理延續的傳統,當收到壓歲錢的一方流露喜悅表情,我才發現……原來當初父母發壓歲 錢給我們時,那種“施”與“得”感覺是如此美好,金額多寡不是重點,而是那份對親密家人心意,絕不是能夠以金錢價值來衡量的!



流傳壓歲錢的典故由來(僅供參考)


這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 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 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 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闔眼,摟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 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 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 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古代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 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 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裡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 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裡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 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 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 連發財」、「連連高昇」。


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 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