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雞慢啼? 發展遲緩並非長大就會好


小心是發展遲緩兒童!在給孩子進行發展評估,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家長常抱持的態度是「大隻雞慢啼」,長大自然就會好了啊!然而長大真的會好嗎?很多孩子可能在這樣的迷思中,而錯過了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廖珮君


一般的孩子從出生開始的發展都有一個程序,每一個階段都有發展任務要完成,才會再進入另一個階段,例如先會坐、會站、才開始學走路,先會發把把把的 音、才開始叫爸爸,先會隨口唸唸123、才開始會點數、有量的概念等等,而所謂「發展里程」便是這樣的一個概念,例如一個孩子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那 麼我們可以比較放心的認為,到目前為止這個孩子在粗大動作上的發展是正常的,如果到了八個月還不能把頭抬起來,那麼我們就要擔心,他在粗大動作上的發展有 遲緩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我們將發展分成以下幾個項目:


1、粗大動作:如翻身、坐、走、跑、跳……等身體動作以及協調平衡的能力。


2、精細動作:如抓握東西、堆疊積木、串珠、握筆畫圖等手部動作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3、溝通與表達:如揮手再見、說拜拜、說名詞、說句子等溝通能力,包括動作的溝通及語言上的溝通。


4、認知能力:如認識五官、大小、顏色、幾何形狀等概念理解。


5、身邊處理:如穿脫衣服襪子、吃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6、社會互動:如微笑、表達情緒、保護自己、選擇喜歡的朋友等適應能力。


一般孩子在這幾個項目中都能夠穩定的發展,而且與同年齡的孩子比較之下,其發展的程度也相差不遠;如果發現孩子的發展上有落後於同年齡孩子的現象, 或者是發展項目上的能力並不均衡,那麼就表示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或者是發展不均衡的情形。它代表著這個孩子可能是接受環境的刺激不足或不平衡,也可能是 個智能有問題、情緒有問題、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自閉症、腦性麻痺、或其他遺傳上的疾病。


發展遲緩並非“長大就會好”,建議家長應及早尋求醫師的診斷及相關檢查,以及接受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如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教老師、社工師等)的治療與訓練,期能及早改善發展遲緩的情形。


註:政府目前正在積極推動零到六歲兒童的發展遲緩鑑定,全省共有十個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而在每個縣市也都設有早期療育中心,希望家長不再忽視孩子發展遲緩的情形,進而接受早期的治療與早期的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