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吵啦!手足教養秘訣


育兒生活 3月號 NO.238


文/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吳四維
圖/本刊資料照
編輯整理/林明佳


家裡生養眾多小蘿蔔頭的父母可能會大嘆:「一個孩子剛剛好,兩個孩子有點吵,三個孩子簡直要吵翻天啦!」當 家長面臨“手足鬩牆”局面時,往往感到無奈又不知所措。其實,父母親的行為與心態,皆會影響孩子之間的感情,錯誤的“差別待遇”作法,甚至會演變成孩子紛 爭的來源!家長不可不慎。



長幼有序VS通通有獎?


當家長碰到孩子之間發生爭吵時,往往選擇大聲斥責,且父母們的處理模式多半是要年長的讓年幼的,比如告訴哥哥:「因為弟妹比較小,所以你應該讓他們」;或者是採取一視同仁、通通有獎,比如當弟弟吵著說:「哥哥有我怎麼沒有」時,傾向選擇滿足孩子們的要求,不管合不合適。
其實,不論家長是採取上述那種模式,多半只能短暫的平息手足間的爭吵,可 能沒多久又會再次重演,也因此常會導致父母的疲憊與無力感;而父母的情緒又會進一步感染,造成孩子的不安與恐懼,反而易引發下次的衝突,「究竟有沒有更有 效的處理方式呢?」是許多家長面臨手足紛爭時,最想要知道的問題。
 
競爭是成長的過程
 
手足間的爭吵與其說是爭吵,倒不如說是競爭,而爭的便是父母比較疼誰;其實手足之間的競爭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這種競爭常從遊戲中開始,譬如年幼者聽年長者指揮與分配東西,覺得不公平便開始爭吵,之後達到彼此妥協,其中就包含有遊戲、社會化與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任何學齡前兒童來說,是一種必經且重要的過程。
手足間爭吵是遊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情形,當孩子覺得為何他有我沒有,或者 本來是我的卻被弟(妹)拿走…等,都會因此產生羨慕或嫉妒的情感,孩子因此會向家長抱怨,若一旦預期無法得到公平的回應時,孩子就可能以動作來奪得自己沒 有的東西或者報復奪取自己東西與地位的人,此便是手足爭吵的來由。但家長千萬不要把羨慕或嫉妒的情緒視為個人修養不好,因為那正常不過,如果沒有這樣的感 覺,人類社會不會有今日的進步。
羨慕通常自出生後1個月開始就會出現,羨慕是對於自己沒有的東西產生期 待,如弟弟羨慕哥哥可以上學交朋友、可以玩電腦等,所以即使不會,他也要搶著用哥哥的電腦,可能常因此弄壞哥哥的東西。而嫉妒則是生氣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被弟弟拿走,比如衣服、玩具等,特別是父母的關心,所以哥哥會有意無意之間“修理”弟弟,這種現象在2~3歲之間就會開始出現,終其一生這樣的感覺不會消 失,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修正想法與作法,也就是長大了。
 
CHECK!你犯了以下教養錯誤嗎?
父母往往有意無意間,對待孩子們產生不同的差別待遇,此往往也是造成手足之間爭吵的主要原因喔!快來check一下您是否犯了以下教養錯誤。
錯誤1‧兩人搶東西,要求老大應該讓老么。
錯誤2‧對老么或可愛的孩子比較溺愛。
錯誤3‧比較心理,例如認為老么的功課要向老大看齊。
錯誤4‧性別歧視,認為女生做家事理所當然,男生不用做沒關係。
錯誤5‧認為老大照顧小的是他的義務。
錯誤6‧要求老么一定要聽老大的話。
4技巧&3心態有效減少手足爭吵
 
以下分別從技巧與心態層面,告訴父母們如何減少手足爭吵,以及在面臨孩子爭吵局面時,應有的心態及該注意的原則。
 
Part A‧技巧篇
當家長面臨“手足鬩牆”的火爆局面時,先深吸一口氣吧!暫緩暴衝的腦門,用平和理性的方式解決才是正解。
1‧不要怕爭吵
建議家長,不要怕孩子爭吵,雖然當下會很煩,但家長應儘可能先觀察與等待,不要立即介入或者回應,讓孩子學著自行處理,反而有助建立其容忍、獨立與慷慨大方的特質。
但倘若衝突擴大,甚至有肢體暴力或危急安全時,家長應立即介入停止其暴力衝突,並告訴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讓大家都不愉快,也無法解決問題,建議他們應以其他的方式解決紛爭。
家長不一定要去聽孩子們爭辯,或是當裁判去判定誰對誰錯,因為現實生活並 沒有完全公平的處理方式,家長若強行介入判斷是非,即使家長自己覺得再公平不過,但是總是會有一方覺得你比較偏袒另一方;所以,你與其告訴孩子是為了公平 才這樣做,倒不如說我愛你們才這樣做,因為通常小孩的競爭,常是看誰能獲得父母多一點的疼愛。
 
2‧減少互相比較
“比較”原本是家長希望激勵小孩的方式,動機上基本上是良善的,但“比 較”卻有貶低一方的意思,所以盡量不要在小孩面前進行比較,譬如父母對妹妹說:「如果妳的功課能像姊姊一樣,我就不用煩惱了。」相對就是會讓孩子產生─自 己功課比較差、頭腦比較笨、姊姊比較好等想法,通常“比較”對於行為的改善沒有必然的幫助,反可能埋下日後更多衝突的導火線。
 
3‧給予溫暖的愛意
父母之間相處的越是愉快,家庭氣氛越是融洽,這種手足之間的衝突就會越少;相反地,父母之間的衝突或差別待遇,幼兒往往聽在耳裡,心知肚明(台語說小孩子有耳沒嘴),因而常會以行為來轉移父母親的焦點,譬如以破壞或爭吵來呈現,但反而造成更多的衝突或責罵。
當孩子覺得自己獲得足夠的愛與溫暖時,心裡感到安全與溫暖時,他們就比較 不會去嫉妒父母對其他手足的關心;所以當手足之間常發生衝突時,父母必需警覺是否平日因工作忙碌而忽略對子女的關愛,記得關愛並不是給予物質、金錢上的滿 足,而是陪孩子一起遊戲、關心他喜歡的事、適當給予讚美與肯定等情感上的交流。
 
4‧將衝突化成向上動力
衝突常見的源頭是競爭,孩子之間的手足爭吵,往往是要比較誰能獲得父母的 認同。比如當哥哥覺得弟弟佔有他原本的位置,獲得原本屬於他的權力與關愛時,大部分都會產生嫉妒的感覺,並且因此對弟弟有憤怒與攻擊的傾向,此時父母親千 萬不要覺得以後就會改善,而不去關心哥哥的感受。
即使哥哥沒有太過激烈的反應,也要適度的瞭解哥哥的想法;讓哥哥能夠一起 協助弟弟,譬如可以請他幫忙拿糖果、尿布等,並且在他不經意做出協助時給予立即的讚美;或是當孩子們在搶玩具時,若哥哥適當的分享玩具且協助弟弟完成,應 立即讚美哥哥已經長大,會幫助別人;鼓勵與讚美哥哥其他的表現,讓哥哥能適當的讓出他目前所擁有的東西,以其他的表現來獲得認同,哥哥就比較不會執著於他 原本擁有的東西。
 
Part B‧心態篇
其實手足之間發生爭吵在所難免,大多屬正常的現象,多數家長也都能應付的來,所以請家長不必過度反應,但在心態上需注意幾個原則。
 
1‧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反應
多數家長見到子女作出他們不樂見的行為時,往往會以言語大聲斥責,甚至處 罰孩子,但幼兒卻不清楚為何被罵,也不知道究竟應該怎麼做。且在眾人面前責罵、修理孩子,只會讓他覺得沒有面子,反而容易讓孩子以逃避的方式面對問題,譬 如哥哥和弟弟在玩時,弟弟不小心受傷,父母可能急得怪罪哥哥怎麼不小心讓弟弟受傷,則之後哥哥看到弟弟跌倒時可能無動於衷;或是採取破壞性的方式來抒發情 緒,比如尿床、逃避上學等。
所以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先不動聲色,之後再將孩子帶開討論其想法,最好先肯定其動機是良善的,再與其討論應該如何進行,小孩會得到更好的教育,也保住了他的面子。
注意安全
當小孩出現競爭的心理時,常會過度表現以 獲得父母親的認同,結果可能會做些超過他能力範圍的事,例如怕妹妹跌倒而跑去抱她,結果可能反而造成她受傷,所以家長平時應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及「怎 麼做」,一來可以讓較年長的孩子透過幫忙,獲得認同與成就感;一方面也不會因為幫倒忙而萌生罪惡感。
2‧適時請他人協助
當你覺得情緒控管不佳或壓力太大時,試著請配偶或其他親友協助處理,以分 擔壓力,所謂「人急就無智」,畢竟不說話或不處理影響就只一次,但是若說的不恰當,影響到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心,那可不是只影響這次而已。家長在處理手足紛 爭的當下,應問自己情緒如何,你可以先觀察等事後再處理;倘若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先不要做,之後再找機會處理。
 
3‧避免肢體或情緒性的處罰
不適當行為的處理過程中,切忌以肢體或情緒處罰的方式,因為這兩種處罰只 會增加孩子的羞恥感,並且讓他以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對孩童的成長不見得有利。一般來說,剝奪或隔離是比較適當的處罰方法,例如剝奪其短暫的行動權力 (如:罰坐、罰不能出去玩等),但切記不要太久,否則反而讓他喪失改變的動機。
當手足之間的衝突激烈到無法自我克制時,短暫的隔離至其他地點,以適當的緩和其情緒,而隔離的施行時間大約為30分鐘以內,隔離的地點不要是可以玩樂的場所,否則效果不彰。
 
小結
以上是我對於兒童爭吵處理的看法,希望能對家長有一些幫助;若家長覺得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孩子卻還是無法管教,千萬不要灰心,因為不是你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是方法還沒找到而已!可以試著從書本、網路,或請益親朋好友,來找方法或答案,若經過6個月以上的努力,仍無法改善,建議可向兒童精神科醫師或者教育單位尋求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