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條幼兒訓練守則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懂事,就放任他們。


 


社 交並非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人類天生就有適者生存的心態。因此你必須教導幼兒,如果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或不在身邊時,什麼樣的舉止才算合宜、安全。簡單來 說,你必須將「品行優良」的記憶體植入孩子腦袋 (佛洛伊德所謂的超我),隨時提醒他們該如何守規矩。這段過程就像馴服野馬,但是如果方法正確,就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現在訓練,假以時日就會見效,一切 辛苦都是值得的。(只不過別指望立竿見影。) 下列是你必須銘記在心的幾大守則。


 


1 困難是可預期的。某些情況和時間點容易誘發不良行為。最常見的情況:轉換活動時 (起床、上床睡覺、停止遊戲去吃晚餐)。先提醒孩子,他才能做好轉換的準備 (例如,「再堆一座積木塔之後,就得吃晚餐」)。


 


2 慎選戰場。如 果從早到晚將「不行」兩個字掛在嘴邊,一定會失效。將行為分成嚴重、普通和輕微這幾種程度。用星巴克的術語打個比方,幼兒胡鬧的情況可以分成特大杯、大杯 和中杯。如果不理會輕微的違規行為 (例如幼兒老是在你收電子郵件時尖叫),孩子最後會住口,因為她知道尖叫無法激怒爸媽。


 


3 採取預防式防禦。很抱歉在這裡使用運動術語,但這個術語的形容最貼切。打造適合孩子的住家,事先想好合理的對付招數。如果不將珍貴的水晶收藏品放在茶几,孩子就不會忍不住拿它來砸電視。如果要帶全家外出用餐,提早出門才不用候位。


 


4 說話時簡單扼要但語氣溫柔。說話簡單扼要,例如「不准打」。簡短的句子遠比「兒子,你知道,打狗狗是不好的行為」有效。「你知道」後面的話,孩子根本半句都沒聽進去。


 


5 分散注意力並轉移目標。顯然你一整天都在做這件事。但嘗試讓孩子對不同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她難免會回頭去做前一個活動,心想也許能僥倖逃過一劫。不要放棄。即便這已經是今天孩子第十次將捲筒衛生紙全部攤開,也請冷靜把她從廁所帶出來,然後關上門。


 


6 說明後果。孩子必須學習行為連帶的後果,也就是所謂的因果。例如,如果孩子嚷著堅持自己挑選睡衣 (可能需要大半天),那麼就等於他選擇不聽床邊故事。因:挑睡衣會花太多時間 = 果:沒時間唸床邊故事。下一次他挑睡衣時會加快速度,或是讓爸媽挑選。


 


7 不要為了避免衝突而讓步。沒有人喜歡掃興,但是爸媽不應該為了避免在雜貨店鬧僵就讓步。如果你決定孩子不能買電視上看到的玉米穀片,就堅持立場。以後你會慶幸自己這麼做。


 


8 孩子爭取注意力是可以預期的。是的,小寶貝會在你的注意力分散 (煮晚餐、講電話) 時搗亂。因此一定要為他們提供某些娛樂 (最愛的玩具、小點心)。真實故事:我兒子曾在我講電話時吃狗食。記取教訓:如果忙碌時不提供幼兒一些東西,他們會自己找,而且結局通常很糟。


 


9 將焦點放在行為而不是孩子。一定要說是某種行為不好, 絕不要說是孩子不乖。重點在於讓孩子知道爸媽愛他,你只是不喜歡他現在的行為。


 


10 讓孩子有選擇機會。這樣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擁有表決權。不要給孩子太多選擇,而且選項必須都是你希望完成的事情,例如「你可以選擇,是要先穿鞋子還是先繫皮帶」。


 


11 不要大吼。但是要改變聲音。重點不在音量,語調才有助於傳達想法。


 


12 留意孩子的好表現。如果在孩子表現好時給予讚美,他會更常表現得好,而且比較不會使壞來引起爸媽的注意力。正面鼓勵能滋養超我。


 


13 立即行動。訓練幼兒刻不容緩。孩子使壞惹上麻煩後,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14 樹立好榜樣。如果爸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孩子便知道以什麼態度面對壓力。但如果爸媽一不開心就大發雷霆,孩子想必會有樣學樣。記著,孩子一直都在觀察爸爸媽媽。


 


15 不要將孩子當做大人。孩子真的不想聽爸媽訓話,而且也聽不懂。下次孩子扔麵條時,不要長篇大論,教訓說「你不能亂丟食物」。以冷靜的方式,在當晚將她趕出廚房。


 


16 比照球賽的暫停作法 – 即使這個年紀也適用。你 可姑且稱之為搗蛋椅,不論是幾歲的孩子,都先讓他停止遊戲,然後持續一分鐘不要理他。不理他是傳達訊息最有效的方式。不到 2 歲的孩子其實不會坐在角落或是椅子上,可以容許他們坐在地上耍賴尖叫。(只要確保暫停的地點安全即可。) 針對特別不當的行為 (例如孩子咬朋友的手臂時) 預留暫停時間,每次發生這類攻擊事件就採用暫停的方式。


 


17 別和孩子討價還價或是做出承諾。盡量別說「如果你乖,我就買你喜歡的洋娃娃給你」。否則孩子會習慣用好表現換取獎賞。


 


18 過一段時間就改變策略。孩子 15 個月大時有效的策略等到他 2 歲時可能不管用。換句話說,他早就見識過了。


 


19 提醒孩子爸媽對她的愛。訓話結束時不妨給予正面的評語。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爸媽已經處理完這個問題,不會在同樣的問題打轉。而且更讓孩子明白,你會這樣對她完全是出自於對她的愛。


 


最後,如果幼兒不斷把你惹毛,而且你覺得自己快發飆了,請先靜下心想想。你會更瞭解孩子使出什麼招數,並且重新審視如何改變應對策略。


 


作者:Ari Brown, M.D. 與 Denise Fields,© Universal Publishing Servi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