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牙是嬰兒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通常過程很順利,但有些嬰兒長牙時可能會
出現一些症狀如發燒、拉肚子、脫水現象、流口水、皮膚起疹及腸胃不適等。所以當嬰兒長
第一顆牙的時候,父母親是既欣喜又擔憂。
寶寶長牙的居家護理
1、多數的嬰兒在幼兒4個月-1歲間會萌發第一顆乳牙,但2-16個月開始長牙均是常
  見現象。
2、早產兒的萌芽較晚。
3、寶寶長牙時常伴隨不安、急躁、失去食慾或夜間哭鬧,通常會喜歡咬玩具,手指,口水
  特別多,甚至為清理喉嚨而咳嗽。
4、長牙的局部區域,牙齦會腫脹,顏色較為藍紫色,這些症狀在長第一顆牙時最不舒服。
5、減輕長牙帶來的不舒服,需常換圍兜,保持乾燥,避免皮膚起疹子,還要轉移其注意力
  。輕輕搖晃及擁抱他,或者拿固齒器讓他咬,都可以有效減輕不適的症狀。
6、在長第一顆牙後就不可以使用固齒器,以防咬破後內部液體流出,應改用乾淨的冰毛巾
  之類的物品替代。


嬰兒牙床若有特別紅腫、局部發燙甚至化膿,則是感染徵兆,需及早就醫。
寶寶長牙的訊息
一:口水成「災」
  寶寶長牙時期也正逢學習咀嚼動作的時候,唾腺也逐漸開始發育,在吞嚥動作不成熟的
  情況下會使分泌唾液的量大於吞下去的量,再加上寶寶長牙所造成組織腫脹的疼痛感,
  會促使唾液分泌產生潤滑作用以降低牙痛不適感,因此這時期的寶寶常會有口水流不停
  的現象,家長便要注意勤加幫寶寶擦拭,也可以圍上圍兜,避免口水蔓延周圍的皮膚造
  成濕疹的情形。口水流多時也要記得替寶寶補充適當的水分。
二:牙床疼痛導致情緒及食慾問題
  當牙齒要突破牙肉長出時,會因腫脹而感到疼痛,尤其在長第一顆牙時會最為明顯,因
  此寶寶容易哭鬧、睡眠中斷、情緒不安急躁、胃口降低,甚至抵抗力較弱而容易遭受感
  染。爸比媽咪可以用紗布沾冰水,幫寶寶擦拭、按摩紅腫的牙肉,以減輕他的不適,或
  是利用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胃口不佳時則可以準備一些如布丁、優格等較冰涼、容易
  入口的食物。不過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關懷,多安撫寶寶的情緒,溫暖的呵護
  會是最好的良方。

三:亂咬東西
  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長牙的寶寶突然變得很愛亂咬東西,拿在手上的東西經常往嘴裡送
  ,為考量到衛生及安全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替寶寶準備固齒器或是相似功能的玩具,
  也可以利用較硬的蔬果讓寶寶囓咬,但是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噎到的可能性,家長最好在
  一旁照護。而平常一些容易被寶寶誤食吞入的小東西,如鈕釦、堅果類果仁、銅板、小
  珠子、螺絲釘等等,都要安置在抽屜、高處等寶寶不易伸手拿到的地方,避免因哽到而
  窒息的情況發生。


發燒,也是長牙惹的禍?!
    其實長牙和發燒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免疫力開始下降,一般來
  說會較容易感染,而長牙時期的寶寶因為磨牙緣故常會亂咬東西,如果接觸的東西較不衛
  生便有可能因而感染生病,才會產生發燒或是腹瀉的現象。因此當寶寶出現發燒的情況應
  儘快就醫,而不是歸咎於長牙而忽略它。


寶寶長牙也會拉肚子?!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好奇心強,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裡塞,再加上副食品
  的嘗試和增加,使得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的情形,此外,也由於唾液腺的發達,所以容易導
  致口水不停的直流。而六個月後的幼兒,因來自母親的抗體功能減弱,漸漸失去保護,進
  而容易受病菌感染後造成發燒,這些現象,常與「長牙」重疊,所以往往會被認為與「長
  牙」有關。


長牙時抵抗力會較弱嗎?
    有些小孩長牙時很不舒服,最主要是因即將長出的牙齒,其周圍有大量的液體及壓力而造
  成牙床腫脹不適。除了有輕微發燒、拉肚子、口水多等現象之外,嬰兒因牙床不舒服而易
  哭鬧,影響正常睡眠以及胃口不佳、抵抗力因而減弱,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處理不適症狀的方式:
  對於長牙之不適,可依症狀給予適當的處置。對於牙床的腫脹可給予橡皮製成之玩具,讓
  嬰兒拿到口中咬,具有按摩牙床的功用,此外還有一種內裝有水的塑膠玩具(TeethingRing)
  ,將此種玩具置於冰箱內冷卻後再給予嬰兒咬,可達到按摩及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
  有助於症狀的緩解。另一種方式為用紗布沾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注意適量水份的補充,
  必要時依醫師指示給予不含阿斯匹靈類之鎮痛解熱劑。如症狀持續24小時以上,嬰兒就
  應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看,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長牙的順序:
  寶寶一般在6至8個月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但有時還是因人而異,不需因較晚或較早而
  感到憂心;另外長牙雖然也有先後順序可循,但同樣也有不一定的情況發生,只要寶寶的
  牙齒發育正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下列長牙的階段:
  1、上下排中乳門齒~~~四至六個月左右
  2、上下排側乳門齒~~~六至八個月左右
  3、上下4顆前乳臼齒~~~一歲左右
  4、上下4顆乳犬齒~~~一歲半左右
  5、上下四顆後乳臼齒~~~二歲左右
  如果寶寶遲至一歲半都還未長牙,就有可能是異常現象,應儘快帶寶寶就醫,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乳牙的萌發:
  乳牙總共有20顆,將口腔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每一區域有5顆牙,亦即正中門齒、
  側門齒、大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一般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4個月至1歲間會長出來
  ,如超過13個月仍未長牙就應帶給牙醫檢查。
  從6歲開始乳齒開始鬆動脫落換生恆齒,最早長出來的是第一大臼齒,因為大部分都在6
  歲時長出,所以俗稱為"六歲臼齒"或"六歲牙"其他恆齒也按照順序繼乳齒的脫落而長
  出,到13~14歲時完成恆齒的生長,19~30歲之間,上下智齒長出,32顆永久
  齒就完全長齊了[但也有人終身不長智齒]
  通常超過1歲仍未長出第一顆乳牙,稱為「乳牙晚出」。
  「乳牙晚出」常見的原因是患了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骨化不全症候群
  、維生素D缺乏、染色體疾病或腦下垂體疾病等。不過,通常這些寶寶除了牙齒之外,還
  會出現其他臨床現象。所以,如果您的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長牙
  晚些也不必擔心。
建議您:
  平時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還可以讓寶寶吃些較硬的食品,如餅乾、小薄
  餅,以刺激牙床而利於出牙。此外,您可以帶寶寶到健兒門診做健康檢查,許多先天和後
  天影響牙齒發育的問題都可以跟醫師討論。




  如果超過1歲半寶寶還是沒長牙,可以考慮照X光片,以明確牙床內有無牙胚,如果有牙
  胚,遲早會出牙,如果沒有牙胚,就要考慮無牙畸形的問題了。
  也有極少數嬰兒一出生或出生數天內口腔中(尤其是下牙床)就長了白白的牙齒,這就是
  所謂的出生牙或新生牙,也就是俗稱的「鬼牙」。其實這大部份是「早產」的乳牙,亦即
  尚未發育完全就長出來了,所以這種牙齒往往在牙床上搖搖欲墜。發生這種情形時家長不
  必驚慌,只要將嬰兒帶去給牙醫檢查即可。如果出生牙或新生牙造成餵奶的不便(會弄傷
  舌頭或媽媽的奶頭),或擔心牙齒被嬰兒吸入時就必須將這顆牙拔掉,並且要有心理準備
  將來乳牙會缺牙。


乳牙健康TIPS:
1、乳牙保護從孕期開始。
  在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即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孕媽咪要注意補鈣,並拒絕吸
  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咪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
  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藥物。很多藥物對
  胎寶寶的口腔和牙齒發育有害。
2、盡量採取母乳餵養。
  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頜面正常發育。人工餵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
  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餵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盡早訓練寶寶
  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此外,母乳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
  ,防止牙齒腐爛。
3、媽咪應積極治療齲齒。
  媽咪患齲齒,寶寶也易患齲齒。因為,齲齒是細菌感染,媽咪可能會通過給寶寶餵飯、餵
  水感染他們。
4、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
  人工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咪
  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
  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5、控制寶寶吃糖。
  斷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穀雜糧、牛奶及奶製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多
  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如蘋果、小紅蘿
  蔔、黃瓜、玉米等。尤其是新鮮水果,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
  齒清洗乾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6、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早治療。
  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以後,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安撫奶
  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
  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
  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
  療。


  不管是長牙時期或是乳牙時期,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保健也是奠定恆齒發展的基礎,因此在
  乳牙尚未萌發前,家長可在餵食完畢之後,以紗布或棉花棒等用溫開水沾濕,幫寶寶清潔
  口腔;而當寶寶乳齒開始萌出之後,便可以開始幫寶寶刷牙,等到孩子成長至2~3歲時
  ,便可以開始教導他獨立刷牙,但由於其手部動作還不太靈活,家長起先可以從旁協助或
  是幫他再刷一遍,以免無法徹底刷淨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而造成蛀牙的情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