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塗鴉”帶入孩子的生活

育兒生活 7月號 NO.266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繪本阿公話孫女-鄭明進的體驗式美力教養》作者 鄭明進
照片出處/青林文化提供


對於孩子畫畫這件事,你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是憂心孩子畫得不如其他同學?還是因為孩子經常在家中隨手亂塗,而將畫具全部束之高閣?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資 深兒童美術老師、同時也是繪本插畫家的鄭明進老師,為大家釐清如何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幼兒塗鴉行為,並與我們分享他照顧孫女過程中,溫馨的點點滴滴!



從塗鴉開啟美學大門


    許多父母一開始看見孩子拿起筆來畫畫,又驚又喜之餘,就急著想判斷孩子是否具有繪畫的天份,看看家裡是否有機會培養出一個畫家來。而特別像鄭明進老師這樣一個資深的美術老師及繪本插畫家,對於自己的小孫女Laa Laa,是否也有著相同的期待,希望她有朝一日也能在藝術領域中發光發熱呢?
 
塗鴉不是以「當畫家」為目的
    鄭明進老師笑著說:「曾經有人問我:你是美術老師,又是畫家,你的孩子對美術應該也會很有興趣,怎麼沒有往這方面發展?,其實,我從沒要求我的兒子一定要從事美術相關工作的想法,雖然他也有一雙巧手,小時候也畫了很多有意思的圖。
 
    因此,對於Laa Laa的未來,鄭明進老師也沒有抱持著設限的期盼,只希望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把她帶好,至於將來的興趣就由她自己來決定。
 
    不過,既然如此,令人好奇鄭明進老師為什麼又這麼重視Laa Laa的塗鴉行為發展呢?
 
塗鴉對幼兒的好處

1.提升創造力   
    鄭明進老師認為,塗鴉不但可以充實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將來長大後,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都需要創意,而目前台灣的教育太過偏向書本主義,只重視讀書、認字,忽略創造力、身體的靈巧度、美感…等要素,這是一個缺陷,必須靠家庭教育來為孩子彌補。
 
2.有助未來書寫能力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塗鴉也是書寫的前身幼兒時代爸爸媽媽如果多提供塗鴉的機會,孩子手的靈巧度就會比較好,以後寫起字來也會較為輕鬆、寫得也比較漂亮。
 
3.學習欣賞美的事物
    畫畫前,都需要用眼睛來觀察,會想畫某一個主題,一定是因為它有某些吸引人的地方,而看多了這些美麗的事物,孩子自然會培養出欣賞事物的美感。
    鄭明進老師指出,懂得欣賞美的人,心情會比較穩定,也不會呆版、一成不變,生活態度也會較為軟化,做事不會過於衝動。
 
    因此,他認為幼年時期的美感教育主要是為了追求一種「心靈的改變」,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學好美術技巧或當畫家。
 
想讓孩子走專職美術路線?
    很 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喜歡畫畫、想當畫家,就應該從小開始學畫,鄭明進老師表示:「我雖然是美術老師,但我也不主張讓孩子國小、國中就去考美術班,我覺得要 等孩子差不多高中以後,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也有興趣想接受正規美術教育訓練,就可以去報考藝術大學,家長不需要太早替孩子決定未來,只要孩子自小從家庭 中獲得一定的美學涵養,多接觸美的事物、多創作,即使高中才開始學習專業的美術技能也不嫌晚。」
 
理解孩子的塗鴉歷程
     孩子繪畫的發展過程是什麼?對於孩子的塗鴉行為,爸爸媽媽應有哪些正確的理解?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這項美學素養呢?
 
05歲幼兒繪畫發展階段

階段1:無控制期(9個月〜1歲半)

    鄭明進老師表示,早在孩子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抓起筆,他就能塗鴉,這有點接近本能,又有點像是啟發,只要讓孩子自在的動手塗鴉,就能幫助他擁有一雙靈巧的手。
 
    有「外腦」之稱的手,因為神經多,因此,有雙靈巧的手,就能擁有一顆靈巧的頭腦。在這個時期,孩子的作品有點像是「無意義的亂畫」,沒有什麼規則或規律性可言。
 
小叮嚀:

1.      提供孩子適當的筆
    其實孩子畫畫時給他粗筆或細筆都可以,細筆(鉛筆、簽字筆)可以幫助孩子運用細部的控制能力和小肌肉,但因為較為尖銳,比較容易刺破紙張或發生危險,家長需多加留意;如果提供的是粗筆(蠟筆、蠟石),就準備大一點的紙給孩子,像是8開、4開的紙,孩子就能畫得很過癮。
 
2.      準備大量的紙
    鄭明進老師提醒,當孩子想畫畫時,爸爸媽媽就應該多準備一些紙張給他,讓他可以盡情的畫,不要對孩子限制太多,否則他可能會到處亂畫,導致父母生氣,以後他也就不畫了。
 
    正因為要供應孩子大量的紙,所以建議爸爸媽媽不要準備太昂貴的紙張給孩子(卻每天只捨得提供12張給他),可以找些用過的紙張背面來讓孩子塗鴉。
 
階段2:亂畫期(1歲半〜2歲半)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塗鴉風格會有上下左右來回的直線條(經線),轉圈圈的線條(圓線),和短一些的線條(點),但這時他還不太會控制手的動作,不知道該在哪裡停下來,所以畫出來的東西還不會有什麼明確的形狀。
 
小叮嚀:

1.      不批評孩子的塗鴉
    這時的父母經常會感到非常疑惑,為什麼孩子老是畫一些看起來沒什麼意義的線條,完全看不懂他在畫什麼,鄭明進老師提醒父母,在這個階段千萬要拿出耐心來,不要去批評孩子的塗鴉,也不要因為看不懂,就覺得這些「亂畫」都不算繪畫,而不加以重視,孩子都會感受在心裡。
 
2.      保留孩子的作品
    另外,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的塗鴉長得都一樣,畫了這麼久,好像一點也沒有進步,其實,第1張和第10張塗鴉,基本上還是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手的靈巧度,剛開始畫的塗鴉會單純一點,而後面畫的則會複雜一些。
 
    鄭明進老師建議父母,可以把孩子每一次畫的作品蒐集起來,進行比較,才能發現孩子的塗鴉能力其實已經有了進步,而這些塗鴉作品都是孩子成長的痕跡。
 
階段3:象徵期(2歲半〜3歲)

    進入象徵期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畫出圓形了,當孩子能畫出「形狀」時,就表示他控筆的能力又更加熟練了,可以控制筆畫的接連與停止。
 
    而之所以被稱為象徵期,是因為大人看孩子的塗鴉可能覺得什麼都不像,但對孩子來說,這些塗鴉卻是有意義的,例如,他會畫一個大圓和小圓,說這是爸爸和我,或是畫一個不規則的形狀來代表某種動物。
    此時,孩子也明顯開始對色彩的選擇感到有興趣。
 
小叮嚀:
1.為孩子記錄塗鴉意涵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為自己的作品附加一些語言註解,會對別人說明他塗鴉的內容是什麼,爸爸媽媽不妨在空白處以文字幫孩子註解圖案的意義,以後拿出來回味時才不會忘記。
 
2.不要強迫孩子解釋
    鄭明進老師提醒,如果孩子不肯為大人解釋塗鴉的意涵,也請父母不要強迫他,最好也不要自己妄加猜測,搞不好孩子聽了會很難過的跟你說:「我不是要畫這個…」,反而可能因為挫折感而變得不想畫了。
 
3.      鼓勵孩子畫不同題材
    進入象徵期的孩子已經能夠畫出一些不同的圖形(如:圓形、三角形),而他們最喜歡畫的主題,往往就是主要照顧者和自己,這時爸爸媽媽不妨多鼓勵他畫一些不同的人物,甚至是動物,被鼓勵越多的孩子,越有進步的動力。
 
4.      展示孩子的作品
    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家裡佈置一個展示的空間(如某一個牆面),將孩子的作品張貼起來,讓孩子感覺自己畫的東西被父母所重視、欣賞,也會更加喜歡塗鴉喔!
 
階段3:前圖示期(3歲〜5歲)
    前 圖示期差不多發生在孩子快要讀大班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其畫作會有明顯的「大小之分」,例如把爸爸畫得最大,再來依序是媽媽、哥哥、弟弟…,此外,人 物的頭、臉可能長得一樣,不過頭髮、穿著…等會略有些微不同,但這些人物的大小、髮型、穿著和實際的情況經常是沒有關係的,只是孩子用來分辨用的。
 
    此外,這時孩子畫畫的主題也變得更多元化,會善用自己會畫的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拼湊、延伸出變化圖來,例如:利用方形和三角形組合成一間房子。
 
小叮嚀:

1.像不像不重要
    儘 管在這個時期,孩子的作品看起來已不再是「隨便亂塗」,每個圖案幾乎都具有某些特定的意義,但畢竟孩子和大人對事物的理解還是有很大的差異,請家長盡量不 要去糾正孩子「這個房子畫得不對」,或是「火車不是長這樣喔」,因為這個時候,像或不像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孩子樂於用塗鴉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2.多花時間跟孩子互動
    鄭 明進老師觀察到,經常和爸爸、媽媽互動的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力較強,作品中也會帶有較多的情感成分,例如:在畫人物時,比其他孩子更能加上鬍子、眼鏡、牙 齒、表情…等細節,因此建議父母可以經常抽時間陪孩子讀各式各樣的繪本,或是帶孩子到戶外接觸花、草、樹木…等,這些都能讓孩子的塗鴉內容更加豐富。
 
繪畫發展階段表


發展
無控制期
9個月〜1歲半
亂畫期
1歲半〜2歲半
象徵期
2歲半〜3
前圖示期
3歲〜5
階段
無意義亂畫
直線或橫線亂畫
加上圓線亂畫
語言的註釋,色與形的表現
色、形表現具體化,但事物間的關係未能正確表現
特性
.手的動作漸漸能配合腳部活動
.無控制的隨便抓拿東西
.由於運動經驗的豐富,漸漸出現反覆動作
.對反覆動作越來越熟悉
.眼和手會配合動作
.出現明顯自我主張
.較能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動
.除既有的反覆動作外,也有越來越多變化
.出現語言和肢體表現的整體性
.開始對描畫出來的事物加上語言的註釋
.即使看不出具體形象,仍能以自身的時間和空間經驗來加註說明
.開始對色彩選擇產生興趣
.孩子的思考及現實環境開始表現在繪畫中
.開始尋找概念的形式表現
.形、色的象徵性更加確實
 
技巧,提升孩子創作能力
1.阿公的「撕紙遊戲」
    鄭明進老師表示,「和Laa Laa出生時,我重視她的雙眼靈敏度一樣,我對於她手的靈活度也一樣重視,因為透過手的活動,能刺激孩子的腦部發展,我並不知道Laa Laa何時才會開始拿筆畫畫,因此用了許多方式來幫助她提升手的能力。」
 
    「撕紙遊戲」是Laa Laa拿筆前的手部活動之一,大約在她8個月大的時候,鄭明進老師就開始試著讓她撕報紙,對小寶寶來說,報紙太大張了,並不好撕,「因此,我把它剪成小紙條,又在紙條中間稍微剪一下,讓Laa Laa比較好撕。」 
 
    撕紙是非常適合孩子玩的活動,因為紙張會發出「唰〜」的聲音,非常吸引孩子,孩子會玩得很開心。多讓孩子玩這類手部運動的遊戲,將來孩子雙手的協調性就會更好。
 
2.剪出靈活雙手
    孩子一開始不太會操作剪刀,因此,可以先從「撕紙遊戲」開始訓練手的靈活度,等孩子撕紙的動作已經非常熟練了,再幫他準備一隻兒童專用的安全剪刀,就可以開始練習剪東西囉!
 
    鄭明進老師指出,一開始先拿一條長紙讓孩子剪剪看,孩子可能不太適應,施力不妥當,但只要爸爸媽媽多加鼓勵,就會越來越進步。
 
    另外,紙的硬度也要注意,太硬的紙(如厚紙板)固然不好剪,但太軟的紙(如影印紙)同樣也很容易造成孩子剪不好,差不多是一般圖畫紙的軟硬度最適中,孩子剪得輕鬆,才不會有失望、想放棄的感覺。
 
3.你來丟,我來撿
    寶寶還小的時候,手是握得緊緊的,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練習鬆開,接著當他們開始能夠拿起東西的時候,很自然就會出現「丟」的動作。
 
    丟東西會發出噪音,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不太開心,而且還要一直幫寶寶把東西撿回來,但鄭明進老師卻把「你丟我撿」的重複動作,當成是一種有益寶寶雙手靈巧度的遊戲唷!「我其實很鼓勵孫女這樣的動作,Laa Laa丟東西時我不會罵她,我會讓她盡情的玩,因為這也是一種可以加強雙手收放能力的訓練。」
 
4.和孩子一起創作
    鄭明進老師表示,「我經常和Laa Laa一起創作,不論是在同一張紙上一起作畫(通常是幫忙她畫她不會畫、或沒有看過的東西),或是利用剪紙的技巧剪一些有趣的圖案貼在紙上,吸引Laa Laa想在紙上畫畫的慾望(例如:剪貼出一輛火車,讓她在車廂上畫她想載的人)。」
 
   爸爸媽媽在跟孩子合作創作時,千萬要注意不要搶了孩子的風采,要當孩子的助手,只是從旁協助,不要試圖干涉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讓他覺得你都比他利害、畫得比他好,這樣才能增加孩子對創作的興趣。
 
5.玩陶土訓練手握力
    除了平面的塗鴉以外,立體勞作的創作也要重視,像陶土,就是一個不錯的立體創作材料!
 
    鄭明進老師認為,立體的東西,優點是比較具象,也更能訓練手握的能力,玩陶土可以從孩子2歲半以後、其塗鴉已經可以畫出一些具有意義的事物後再開始,否則他在玩陶土時可能也會不知道要捏些什麼。
 
    給孩子玩的陶土,約準備他兩隻手掌合起來大小的量就足夠了,可以引導他先玩「壓扁」、「搓圓」和「搓長條」…等基本技巧,玩過以後只要加點水,再把陶土包起來保存,基本上可以玩很久。
 
我的孩子為什麼都不畫?
    常常有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好像沒有拿起筆來畫畫的慾望,而Laa Laa卻能從1歲多開始,就對塗鴉感興趣,這當中的差異到底是什麼?
 
    鄭明進老師解釋,其實這是家長早期沒有給孩子塗鴉的機會,一直拖到3、4歲進入幼兒園以後,他可能更不敢畫了,因為當其他孩子都會畫圓形了,他卻還畫不好,就會認為自己很差,或是覺得畫圖沒意思,所以建議家長早一點提供孩子塗鴉的機會,才不會讓孩子將來因為落後其他同齡的孩子而感到挫折。
 
    一開始的時候,只要把筆和紙當成是孩子的玩具,當作他是在「玩筆」就好(前提是父母一定要在旁注意孩子的安全喔!),不要過於著急,也不要期待他應該要創作出多好的東西,「提早接觸」就是孩子很小就能對畫畫感興趣、掌握塗鴉技巧的原因。
 
阿公帶孫女的點點滴滴
    許多人談到隔代教養,往往負面評價大於正面,但從鄭明進老師帶孫女Laa Laa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阿公阿嬤帶孫子、孫女,可不見得會比年輕人來得差唷!
 
隔代教養的優勢
1.阿公阿嬤有時間
    鄭明進老師認為,阿公阿嬤帶孩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有空」,有固定的時間可以跟孩子互動,也有更多時間能夠花心思處理孩子的問題。
 
    “有一次Laa Laa嚴重便祕,醫生說如果第12天還沒有便便的話,就要從屁股灌藥水,聽到這句話讓我著急,孫女年紀這麼小就要被灌腸,實在太可憐了,我捨不得Laa Laa被灌腸,靈機一動,也許運動可以幫助肚子裡的消化,於是,我拿著海灘球和她玩了起來,讓她躺著,協助她用腳和手來踢球、拍球,玩了好久好久,突然間,「ㄅㄨ-」便便終於大出來了,我鬆了好大一口氣。”
 
2.阿公阿嬤有耐心
    阿 公阿嬤通常不需外出工作,也較少因為生活中瑣碎的事情而煩心,比起上班很累、回家後還要照顧孩子的爸爸媽媽而言,阿公阿嬤比較不會顯得急躁、一直催促孩 子,也比較少對孫兒發脾氣,對孩子的耐性和容忍度比較高,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有幫助,孩子和阿公阿嬤在一起時,心情常常是愉快的。
 
  孩子很有趣,只要有不懂、不了解的,就喜歡問大人, Laa Laa經常會一邊翻書、一邊問問題,而我就靜靜的坐在她旁邊,不管她問什麼,我都會盡量回答,雖然她不一定真能了解,不過我都會和她說清楚、講明白,因為我很擔心,如果我不這麼做、或是隨便敷衍她,她將來有問題就不問了,怎麼辦?
 
辛苦但不言苦
    鄭明進老師表示,帶孫子本身是在考驗阿公阿嬤的體力,所以,阿公阿嬤首先要考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體力能夠擔負這樣的責任,這是第一要件。
 
    “可是,我反而覺得,我帶孫女以後我變得更健康了!因為沒有帶孫女時,自己比較懶、不去運動,可是孫女會逼著我運動,因為她正在成長、體力正好,所以,有心理學家認為,帶一個幼兒,就好像在跟一個太極拳選手一起練功一樣。”
 
  以前沒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陪伴自己的兒子散步和探索,但我發現其實樂趣無窮,大人有時都太急了,會催促孩子快一點,事實上,慢下來才能看到更多有趣的、以前沒發現的事。所以我覺得陪孫女散步,很棒!
 
 
鄭明進
現職:日商福式書店《巧連智雜誌》編輯顧問
經歷:資深美術教育大師,曾任國小美術教師25年。發表大量國內外圖畫書評論,主辦多項國際繪畫交流活動並擔任評審。
著作:《怎樣了解幼兒的畫》、《幼兒畫的認識與指導》、《幼兒美術教育》、《鄭明進與20個插畫家的秘密通訊》、《繪本阿公話孫女-鄭明進的體驗式美力教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