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生兒之照護


                              

                                                                          


『新生兒之照護』


 


老師 彙整


    新生兒的體溫


      剛出生的寶寶體溫調節機能尚未成熟,周邊循環較差,所以手腳摸起來會 


      冷冷的。


 


    新生兒的頭部


      新生兒頭部可能會因生產過程受產道擠壓而出現頭水腫的現象,此情形約在第3天消失。部分新生兒有頭皮血腫,多在1個月內恢復。寶寶頭骨尚未完全癒合,而形成前囟門、後囟門,摸起來軟軟的,後囟門約在出生後2個月就關閉了,前囟門則大約在1218個月左右關閉。


 


    新生兒的皮膚


       新生兒因為血管舒張與收縮不穩定性,且末梢循環遲緩,使得皮膚顏色變動較大,一般為粉紅色,所以稱為「紅嬰仔」,哭時呈深紅或紫紅,遇冷時則手腳容易發紺。有些寶寶剛出生就有脂漏性皮膚炎,發生於臉或頭部,通常不需特別處理,除非很嚴重才需要用藥,嚴重者在6個月後會消失,輕微者約23個月消失。


                                 


 


    新生兒的視力


      剛出生的嬰兒視力很弱,只達感光的程度,見到微光會睜眼直看,但遇強光突然照射,他會立即緊閉眼睛,做出畏光的反應。新生兒時期,嬰兒的視力非常不清楚,大約只有0.1的視力。根據研究,寶寶距離25公分 左右的東西看得最清楚,這個距離差不多就是媽媽抱著嬰兒時臉部與嬰兒的距離。新生寶寶的視野很窄,只有左右30度的範圍,因此他們經常是直盯著眼前的目標物看,通常最常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就是媽媽的臉。三個月大寶寶的眼睛才會開始跟著目標上下移動,要一直到一歲,寶寶的視野才會開展得和大人差不多。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篩檢主要是以可以治療的先天性代謝異常病為篩檢目標。通常於新生兒進食48小時之後,亦即出生35天,如生理狀況穩定,通常護理人員在新生兒出生進食四十八小時後,由腳跟採取少量的血液,滴在特製的濾紙片上,待其陰乾後封袋寄至檢中心檢查。結果將於一個月內完成,若有問題會通知複檢,正常則不另外通知。目前國內所做的新生兒篩檢項目為


 


       下列五種疾病:


1.


先天性甲狀腺低下功能症。


2.


笨酮尿症。


3.


高胱胺酸尿症。


4.


半乳糖血症。


5.


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缺乏症(即蠶豆症)


 


    新生兒聽力篩檢


      目前歸類於自費的項目,根據日前長庚醫師的研究指出,台灣一年20萬多的新生兒中,只有不到5﹪的孩子接受聽力篩檢,新生兒聽力篩檢,可在出生後36小時至48小時內進行。3歲之前是嬰幼兒聽力與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家長在經濟能力許可下,當盡可能給予寶寶進行此項檢測。




 


    新生兒黃疸


       造成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膽紅素生成較多、肝臟代謝能力尚未成熟等。亞洲人屬於黃皮膚的黃種人,黃疸的情形會比西方人嚴重,黃疸指數偏高。黃疸可以分成「生理性」及「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正常新生兒在出生一天後,膚色就開始泛黃,第34天達到高峰,約過一星期就漸漸消退,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若新生兒患有肝炎、膽道有堵塞、過量產生膽紅素(溶血)的現象等,都會造成病理性黃疸。通常醫院會採取抽血檢驗,一般若是數值高達14時,大概就會開始作「照光治療」。若是數值高達2223以 上,就需要做換血治療,黃疸指數過高,會使腦部造成智力、行動上的障礙,就是所謂的「核黃疸」,甚至有可能導致死亡。嬰兒太黃或者一個多星期以上黃疸還沒 退,就應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亞東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梁翔表示簡單看黃疸的指數是否過高為,若寶寶臉黃身體不黃腳黃,指數約為7左右;臉黃身體黃,指數13上下左右;腳黃的寶寶,一定要趕緊送醫檢查。家長在檢查寶寶是否有黃疸時,在正常柔和的日光下看起來比較準。寶寶吃母奶常有較高程度的黃疸,持續不退的時間也較長,母奶引起的黃疸較不會導致併發症。若黃疸不高,多補充水份,同時增加餵食的次數,由大小便幫助排出。


 


    新生兒沐浴


       嬰兒的新陳代謝很旺盛,汗腺也很發達,建議應每天替寶寶洗一次澡。最恰當的洗澡時間是在兩次餵奶之間或餵奶前,可避免因澡而造成溢奶的現象。且儘可能縮短洗澡的時間,以避免小寶寶著涼。


 


    新生兒的屁股照護


       在每次清潔寶寶新生兒的屁股照護的屁屁後,可擦些嬰兒專用乳液,讓皮膚與外界隔離。大便後最好以溫水洗屁股,平時要勤換尿布,最好每天換67次以上。


                            


 


    新生兒的臍帶護理


     從嬰兒出生後護理人員會以止血鉗夾住臍帶,再做臍帶結紮,直到臍帶斷面


     癒合為止。  


     通常嬰兒出生後七-十天臍帶會萎縮成乾黑,之後漸漸脫落,約一週才完


     全痤癒。每天為寶寶洗澡時,亦須清潔肚臍,但不要深到最底部,避免表皮


     受傷與感染。清洗完畢後,肚臍部位水分要以棉花棒擦拭乾淨。臍帶護理的


     方式為


        1.利用醫院提供的酒精,由臍面的中間塗抹。


        2.自臍帶由根部向外毒。


        3.由臍根向外圍做環狀消毒,其範圍為半徑一吋寬的圓形。


        4.將消毒好 之臍帶置於紙尿布外,以免尿會弄濕臍帶而造成感染。


 


    新生兒的大便


        多數嬰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若超過2448小時後仍未解便,就要懷疑是否有「先天性巨腸症」或其他潛藏的病理性問題。出生第13天,大便顏色多為深綠色,幾乎是呈現黑色焦狀的黏便,出生一週後大便數才會明顯增加。哺餵母乳的寶寶大便次數多於餵配方奶寶寶,通常3天解1次或1天解3次都屬正常。第6天之後,寶寶一天至少要有34次的黃色大便,量大約10元銅板大小。有些純母乳的寶寶在出生3週以後大便次數可能變少,或許1014天才解一次大便。


 


                          


    新生兒預防接種


       護理人員會在寶寶出生二十四小時為其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出生滿二十四小時以後,注射卡介苗。目前全省醫院規定注射的部位在寶寶的左手上臂外側,以便於日後的追蹤。


 


    產婦奶量


       餵母乳的媽咪剛開始初乳量不多,大約只有30㏄,媽咪乳汁也會因寶寶的吸吮而增加,每天平均可餵食68次。要確認寶寶是否可從母乳哺餵獲得足夠奶水,可觀察寶寶是否有嘴巴張大、上下唇往外翻並含住乳頭及部份乳暈(不是只含著乳頭),有吸吮的動作,未發出吱吱聲音,有這樣的動作表示寶寶有吸到奶水。


 


    是否要包裹新生兒


       新生兒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腳,往往會因為身體痙攣或一些突發的聲音,而產生驚嚇反射動作,並且容易從睡夢中驚醒。包裹的好處:1. 重溫母體中的安全感2. 適應外界的環境3. 幫助嬰兒保持體溫。滿月以前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其手腳包起來,直至雙滿月後,寶寶開始想探索外界,亦較不易受驚時才鬆脫。


 


    新生兒該穿多少


       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較怕熱,體溫易受外界的影響,穿衣時,須注意環境的冷暖變化


 


    搖晃嬰兒


        嬰兒的頭部較重(佔了身體總重量的25%), 且腦部的水含量較多、髓鞘發育不成熟,頸部支撐力不夠,被搖晃時,腦部容易受到壓迫與扭曲。搖晃寶寶時,只能輕輕地前後、左右晃,不可旋轉、上下晃動,或 突然改變方向。亦不可反覆將寶寶拋到空中、架在肩背上搖動、或放在大人腿上晃動、抱著旋轉等,比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出現不安、嗜睡、流口水、四肢 無力、抽筋、痙攣、嘔吐、呼吸加速、體溫下降(心跳過慢)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