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 我會自己做


不依賴 我會自己做


一位幼教老師曾經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標題是:「不會剝香蕉皮的現代孩子」,文章內容敘述幼兒園裡許多孩子,面對放在眼前沒有剝皮、切成半截的香蕉束手無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老師:「老師,幫我剝皮。」、「老師,我家的香蕉跟這個不一樣。」……,相信爸媽們看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心裡一定想著「我的孩子絕對不要變成這個樣子。」


 


沒有練習機會 就沒有能力


以孩子的發展來說,3、4歲的孩子具備了不少能力,如:會自己用湯匙吃東西、倒水;會自己穿、脫外套;白天可以自己大小便;會疊5塊以上的積木;會塗鴉、畫圓圈;會雙腳併攏往前跳;會說出自己的性別;分辨兩種以上的顏色;分辨形狀大小等。

然 而,孩子具備上述能力的先決條件是:要有練習的機會。就像送到孩子面前的香蕉永遠都已剝好了皮,甚至已切成一口大小的小丁,孩子在學校當然會說:「我家的 香蕉和學校的不一樣。」、「老師,我不會吃。」或者平常孩子在家穿衣服時,只需把兩手臂伸出來,一切讓爸媽幫忙穿好,一旦到了學校,老師要小朋友們穿好外 套才能去戶外玩遊戲時,孩子便不知道怎麼辦。


 


凡事代勞 孩子太依賴


現代的爸媽大多忙碌,和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有限,加上孩子又生得少,以致在陪伴孩子的短暫時光裡,竭盡所能的發揮對孩子的慈愛,主動幫孩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而且也常因為擔心孩子「年紀太小會搞砸」,而禁止孩子自己動手。
愛孩子的心,天下父母皆然,但愛孩子的方法還是需要學習。



爸媽凡事代勞,孩子便容易發生以下的狀況:


太依賴:爸媽把一切都打點好,孩子不需要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嘗試,容易漸漸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態度。


 


不能忍受挫折:不可否認的,孩子試著自己剝香蕉皮、用湯匙吃飯、倒水、穿衣服時,剛開始有幾次也許做得不好,難免產生挫折感,但是學會之後的成就感,是相當甜美的,可以增強孩子忍受挫折的抗壓力。自始至終沒有學著自己動手的孩子,也較沒有機會培養這種能力。


 


對自己沒有信心:讓孩子自己來,他雖然會面臨挫折,只要我們給予鼓勵和必要的「協助」(絕不是代勞),當他成功之後,對自我的肯定感便油然而生。


 


顯得笨拙:爸媽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代勞,沒有機會多練習自己動手做的孩子,在學校裡,比起其他練習過的孩子,就會顯得較為笨拙。


 


孩子動手做 聰明多更多


根據專家的研究,孩子的腦部正在快速發育中,當孩子在運用感官、知覺、動作去嘗試和學習時,透過神經傳導,刺激腦部的運作與連結,孩子的頭腦便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明。



比 如:天冷了,鼓勵孩子去挑件外套穿上,爸媽只要幫忙拉整一下就行了;吃飯時,給孩子安全的碗筷湯匙,鼓勵他自己吃,不要怕他弄得亂七八糟、吃得不夠多或吃 的時間太久而堅持餵他;孩子想倒水,只要確定水不會讓他燙著,就在旁邊幫他扶著水壺就行了;孩子想畫畫塗鴉,給他筆和大張一點的紙,讓他盡情的揮灑。



一 旦孩子遇到不知該怎麼做的情況,爸媽也不要一手接過來, 三兩 下幫他解決,應該先示範給孩子看,教他如何做,然後鼓勵他動手自己試試,再大力讚賞他的努力。事實上,當孩子的肢體和動作能力發展到某種程度後,自然會有 一些嘗試性的動作。只要爸媽給他機會,並給他適當的教導,他就會是個能幹、聰明、自信的孩子。


                                      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爸媽情報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