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你面對愛說「不」的寶寶


教你面對愛說「不」的寶寶
文/陳姝伶、余怡菁
摘錄整理/施娟娟
內文摘錄自/《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天下文化出版



三歲決定一生的說法,往往讓父母們擔憂會不會少做了什麼,耽誤了孩子;也會心急,是不是錯過了,孩子會真的輸在起跑點。孩子大約三歲時,腦細胞數量會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八十,不過,即使腦部大小已和大人十分接近,但在認知和社會心理需求的發展上,仍在學習階段。
幼兒階段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對人信任,萌發自主性、好奇心和自動自發學習精神的關鍵時期。只要引導得當,孩子將會學習,相信自己有能力學習,充滿信心,那是孩子一輩子最需要的動力,這才是三歲能不能決定一生的關鍵。
「可怕的兩歲」真的可怕嗎?
許多人談到「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都以為孩子過了兩歲生日才開始。事實上,可怕的兩歲,指的是孩子十八個月到三歲左右。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到兩歲就很調皮,不必擔心,完全正常。而如果你 的孩子一直到三歲都很乖,也不用懷疑,那是你的福氣。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可怕的兩歲。
可怕的兩歲會很困擾父母,說穿了,完全是因為做爸爸媽媽的沒有心理準備:那個嗷嗷待哺,完全依賴的小嬰兒,變成一個行動自如,好奇心很強,又很有主見的幼兒,這前後的轉變太劇烈了。
父母該怎麼做?
以身作則 減少說不的次數
首 先,父母要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孩子在這段期間很常說「不要」。爸爸媽媽可以先反省,這個「不」字是不是也是自己使用最多的字,甚至是自己先說出口 的。對幼兒來說,爸媽說「不可以」時要服從,他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權威。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要得到控制權,孩子也以「不要」來爭取自己在家中的一席 之地。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如果你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把「不」字掛在嘴邊,自己就要盡量少說。
為孩子示範正確的行為
其次,對孩子說「不可以」的同時,請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減少說「不」,並不是不可以說。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階段,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對他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舉 例來說,孩子拿積木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就打屁股。」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的摸,像這樣(示範一下)。媽媽知道,你會輕輕 的摸。來,試試看。」帶孩子做幾次,誇他一下,然後,進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如塑膠桶子或餅乾盒子。告訴孩子:「這個盒子你可以敲。」孩子可能 會再犯,此時你要重複示範。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要輕輕的摸。你會輕輕的摸的!」一般而言,對小小孩行為的引導,提供他們可以接受的情境,教他 們可以接受的行為,遠比對他們一直說「不可以」效果大得多,對幼兒的影響也會更正向些。
很 多父母以為,不准做的事情要先給孩子警告。但是這階段的幼兒缺乏自我控制力,又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事前的警告,等於是變相的提醒。例如你擺了一盆花在客 廳,本來孩子沒注意,可是你擔心他去挖裡面的土,所以告訴他:「不要摸泥土,土很髒,裡面有細菌,摸了會生病。」我保證他一定會去挖,因為他要去試試你說 的髒是怎麼回事;還有細菌,他也看不到,你說會生病,他要去試試你說的事情會不會發生。
聽聽孩子的心情
他不是故意搗蛋
發 展中的孩子,尤其是零至三歲的幼兒,許多讓父母不接受的行為,如丟玩具、撕書本等,儘管父母一再提醒,但仍然沒有改善。其實,從幼兒發展的角度來看,那些 行為都是孩子對自己身體的運作、周遭環境的探索的正常表現,絕不是故意要整父母。父母不用生氣,也不用責怪,應把這些行為當成是了解孩子的線索。
(詳文請見2008年一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