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不肯上學怎麼辦?

學校陸續開學了,恭喜您家的寶貝加入小小新鮮人的行列,背著新的書包,帶著水壺、便當與睡袋,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獨立的生活。

孩子適應的還好嗎?有的孩子適應的很好,讓媽媽很失落,大嘆比不上學校的魅力;有的孩子第一個星期很期待,但沒幾天就開始拖拖拉拉;有的孩子到現 在還像無尾熊抱在大樹上,每天哭的像個小淚人兒…。如果您家的孩子開開心心,請您與孩子共享上學的喜悅,如果您家的孩子還在觀察摸索或處於哭泣焦慮,請再 給他一些時間,相信這只是「過渡現象」而已



還記得去年小班的喬喬,剛上學的時候各方面表現的都很好,沒想到幾個星期後的某天中午,因為學校餐點中的炒蛋而宣洩了壓抑已久的情緒,喬喬聲嘶力 竭地哭著不要碗裡的炒蛋,直嚷著要回家。喬喬每天放學都會問媽媽:「我上學的時候,妳跟弟弟都去哪裡?」原來,喬喬以為媽媽喜歡弟弟不要她了,所以把她送 來學校。

小山剛開學的幾天適應的很好,一大早就衝進教室的玩具角,拿著小火車開進山洞又開往動物園,難免偶爾跟同學因為搶火車引起紛爭,但…過了一個週末,小山跟媽媽說他不想上學了

小傑從開學到今天,每天都是淚眼汪汪,如坐針氈,一點加入遊戲的心情也沒有,老師使盡了法寶,他總是搖頭回應。每天中午,趴在老師的身上,想必是哭累了才睡著的。

孩子剛入園階段,一下子接觸的環境擴大,往往會發生怕生的狀況,這是孩子心智進展上具體的調適歷程。相對於排斥陌生人,孩子會變得很黏著照顧者(尤其是媽媽),往往會因為分離,就會表現出不安、焦慮或哭泣的抗議反應,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通常不只一種,每個孩子出現抗拒上學的時機也不同,由於孩子表達能力還沒有發展得很好,所以多半會以哭來表達。爸媽可以先觀察並了解孩子哭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不想離開父母,出現分離焦慮的狀況。
‧一下子到人很多的環境,感到不舒服。
‧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常有挫折感。
‧碰到不順心的事,例如:被人碰撞、被搶玩具、尿溼褲子。
‧不習慣被要求或約束,例如:要收拾玩具、聽故事要坐在位置上。




多數的適應問題都可以透過親師合作達到改善,因每個孩子適應的時間長短不同,請不要拿自己孩子與他人做比較,以免帶給自己和孩子壓力。這段期間,您可以…

同理孩子的情緒
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哭訴後,溫柔堅定地讓他上學,避免用討價還價、懇求或威嚇的言語。另外,可以幫孩子準備一項孩子的依戀物,如:心愛的玩具,或一樣代表爸媽的物品,如:全家福照片,帶著上學,告訴孩子這些物品會代替家人在身邊陪他,讓孩子安心。

階段性分離
入園後,爸媽先陪伴孩子完成基本的生理需求及例行作息後,如:換鞋子、放東西在工作櫃、洗手,以及看著孩子加入班上的例行活動後,再離開。記得離 開時「一定要說再見」,給孩子一個的充滿愛與快樂的道別(孩子通常也會以同樣正向的方式回應)。如果孩子比較黏媽媽,可以請爸爸負責送孩子,媽媽在家就先 跟孩子道別

重視接孩子的時間
爸媽與孩子約定來接的時間務必確實做到,以免約定之後無法達成,就會讓孩子因為不信任而開始猶豫要不要上學。另外,當孩子有分離焦慮的情況時(尤 其情況較嚴重者),最好不要讓孩子變成是最後一個才被接走的孩子,因為看著別人的爸爸媽媽都來了,孩子就會想:「我的爸爸(媽媽)怎麼還沒來?」「他們是 不是不要我了?」而增加焦慮感。

鼓勵、關愛、放輕鬆
透過共讀與上學有關的故事繪本,一方面抒解孩子的緊張情緒,亦可由書中找出解決的方式。放學後,盡量避免將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如:「今天有沒 有哭?」、「有沒有想爸爸媽媽?」等,強化孩子回應「哭」或「想家人」等情緒。晚上,可以陪孩子一起散步、吃點心、玩玩具,盡量和孩子相處,給予充分的注 意,讓孩子覺得親子之間不因上學更疏離,反而更加親密。

孩子初入學會有情緒的反應純屬正常現象,如果您問過身邊曾經歷的家長,他們一定會說:「沒關係,我們家小孩以前也是這樣。」孩子對於上學都會有所 感受,只是有的平淡,有的強烈而已。爸媽不必過於緊張與擔心,與學校成為伙伴關係,家園同心一起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適應期,千萬別讓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一起 陷入膠著,相信一定會漸入佳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琴媽咪 的頭像
    琴媽咪

    斗六專業保母 琴媽咪 溫馨托育寶貝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