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感官+好奇心,小小世界真有趣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眾人祝福降臨人世的可愛天使。打從懷孕期間再到新生兒階段,雖然年紀幼小的寶貝還不懂如何以言語表達,可是透過視覺、聲音、嗅覺等刺激,寶寶一樣正以旺盛的好奇心,努力探索身邊有趣的事物。
胎教音樂 具有穩定情緒效果
胎兒大約18週左右會逐漸發展出聽覺,到了28週時,已經能對外界聲音做出互動與回應,因此,許多新手爸媽在得知懷孕之初,便會開始播放胎教音樂讓寶寶聆聽。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長黃湘茹表示,一般來說,胎教音樂會選擇具規律性、輕鬆、柔和性質的輕音樂或歌曲,避免高頻率或高分貝的曲子。曾有研究指出,倘若家長從胎兒時期開始讓寶寶聆聽胎教音樂,當寶寶出生後大肆哭鬧,重新撥放胎教音樂會讓寶寶感覺重回溫暖懷抱,對於穩定情緒、提供安全感很有幫助。
以視覺、氣味、聲音辨認照顧者
多數的新生兒對「人」比較感興趣,尤其能辨認爸媽、照顧者等親近的人,或是當熟悉者和他說話,會雀躍的揮舞手腳、出現不一樣的表情,這是因為除了眼睛所見之外,寶寶也對熟悉的氣味和聲音,甚至懷抱的方式有所記憶,親近者提供寶寶安全而舒適的氛圍。
黑白圖卡 給予寶寶視覺刺激
寶寶的視覺準 確度,一直要到12個月大左右才會接近成人。如果拿一張有大塊黑白方格圖卡讓出生2~3個月的寶寶觀看,之後再換成一張有小塊黑白方格圖卡,寶寶會注意到 圖片改變。代表寶寶年紀雖小,仍具有區辨黑白圖像差異的能力。因此,新生兒階段可以使用黑白、紅色等對比鮮明的色彩給予視覺刺激,促進視覺發展。
3~4個月大的孩子,視覺可以看見4~7公尺內的人事物。黃湘茹治療師說明,臨床上一開始會先從注視能力著手了解,一般來說,3個月大的孩子可以注視物品達5分鐘以上,並且能追蹤水平移動的物體,接下來才會進階到垂直追視的能力。
視覺準確度要到12個月大左右才會接近成人
鮮豔色彩+聲光效果
嬰兒階段的孩 子,其視覺能力就像是個大近視,色彩鮮豔的物體較能吸引注意力。因此,寶寶約3個月大時,當照顧者給予色彩鮮豔的物品,寶寶應該要有注視的能力,並且逐漸 發展出手和物品之間的關係,比方說大人給他看一個娃娃,他會伸手做出抓取的動作,屬於手眼協調能力的環節之一。
另外,有些玩具除了色彩鮮豔還會發出聲響,有的家長會在床頭掛上的音樂燈,或是造型可愛的健力架,都可以提供寶寶視覺、聽覺的刺激。黃湘茹治療師提醒,選購前要注意燈光不要太閃爍、旋轉速度不要過快,家長也不妨多比較多參考親友的使用心得,才能挑選到合適寶寶使用的產品。
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
強褓中的新生兒,其腦部發育處於起步階段,需要較多的原始反射行為來應付生理需求、開啟自我保護機制……
了解原始反射的作用
原始反射是寶 寶與生俱來的本能,隨著年紀增長、中樞神經發展日漸成熟,許多原始反射大約在6個月以前會逐步整合消失,之後便擁有自主控制的能力。黃湘茹治療師提醒,早 期強調反射理論,常以此作為評估孩童神經發育是否正常的標準,但現在因為醫學的進步,會以更全面性的角度和檢查評估問題,原始反射退居為參考的依據之一, 家長平時也應多加留意孩子各方面的發展能力。
低張型v.s.高張型
在了解反射動 作之前,首先,我們要來認識「低張型」與「高張型」這兩個概念。「低張型」與「高張型」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肌肉收縮張力的強弱不同,因為肌肉延展時會出 現對抗的阻力,放鬆時也需要一定的張力維持姿勢,低張型是肌肉張力過低,高張型則是肌肉張力過緊,都屬於不正常的現象。
低張型的孩子,通常有活動量較低的症狀,身體總是顯得柔軟而沉重,對姿勢的控制力不佳;高張型的孩子則可明顯察覺肢體僵直,照顧者往往會覺得寶寶很難換尿布,或者旁人將寶寶抱起,寶寶便長時間維持踮腳尖姿勢不肯放鬆,表示反射動作過於強烈。
嬰兒時期常見的反射動作
寶寶的原始反射眾多,常見如吸吮、尋覓、頸張力、驚嚇、手掌抓握、縮腳、自發性跨步等,舉例來說,如果把奶嘴或手指頭放入寶寶口中,會自然出現吸吮的動作,這就是常見的「吸吮反射」;另外如果將手指輕觸寶寶的唇邊或臉頰,會轉頭張嘴表現想喝奶的模樣,就是寶寶肚子餓時會出現的「尋覓反射」。因為反射動作多半在6個月以前會陸續被整合,因此,以下將針對較容易觀察的反射現象進行說明:
抓握反射
手掌抓握反射大約在4~6個月大時會自動整合消失。家長可觀察到,如果以玩具或手指頭碰觸寶寶的手掌,他會緊緊抓著不放。另外,若刺激寶寶的前半部腳掌,趾頭會自動往腳底方向彎曲,稱為「腳底抓握反射」,腳底抓握反射大約於9個月大被整合。
不對稱頸張力反射
不對稱頸張力 反射大約在4~6個月大會被整合消失。讓寶寶仰躺並將臉轉向一側,同側的手腳會自動伸直(類似拉弓的感覺),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這個反射原先是為了方便 寶寶抓取同側物品而存在,整合完成後手腳活動就不會被頭部轉向影響,否則可能影響日後翻身、對稱性活動及爬行能力。
咬合反射
清潔口腔時,寶寶會不會立刻緊閉上下牙弓?或者照顧者能明顯感覺寶寶很難餵食,不太願意張嘴吃東西,或者湯匙一放入口中便會緊緊含住。
反射異常,應向小兒神經科或早療單位求助
寶寶的原始反 射多半陸續會從2~12個月逐步整合,之後行為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受自主意識控制。黃湘茹治療師提醒,並非每項反射動作都顯而易見,家長應該留意卻無須過 度擔憂,建議如果察覺寶寶反射動作異常,應該同時觀察是否有發展遲緩,或是動作姿態異常。若寶寶同時合併發展問題,應該至小兒神經科或早期療育單位尋求評 估。基於早期療育的概念,早期發現才能及早治療,幫助孩子步上正常生活的軌道。
並非每項反射動作都顯而易見
發展里程碑,寶寶跟上腳步了嗎
翻開兒童健康手冊,裡頭詳細羅列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發展狀況,雖然大家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其實,寶寶的發展有沒有跟上腳步,才是更需要爸爸媽媽關注的重點。
幼兒發展的4大重要面向
您家寶貝何時學會翻身,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練習爬行的?多數孩子的發展會按照「發展里程碑」進行,其中,我們又可從下列4大面向著手觀察:
粗大動作
粗大動作主要由身體的大肌肉主宰,指四肢軀幹的活動與穩定度,比方說頭頸部的轉動控制、翻身,再到懂得坐、站、跑、跳、走,都屬於粗動作的範疇。
精細動作
指雙手細部動作操弄和視動協調(依視覺調整動作的能力即為視動協調),例如使用餐具、畫畫、串珠珠、摺紙、翻書、拿牙刷刷牙等。
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又分為「理解」和「表達」兩大能力。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在「身邊處理及社會性」底下,又可分出「生活自理」、「社會性」、「情緒反應與管控」這三個細項:
A. 生活自理:嬰兒時期,最簡單的生活自理行為即為自己扶著奶瓶,等年紀再大一點,是否會開始學著和大人一樣用餐具吃飯?會不會用杯子喝水?如果尿布濕了,是否懂得以口語或肢體表達不舒服?會不會自己刷牙?
B. 社會性:寶寶會不會回應旁人的笑容?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好嗎?到新環境是否會好奇的東張西望?主要照顧者不在身邊,孩子會不會顯得緊張?能否分辨熟悉與不熟悉者的不同?
C. 情緒反應與管控:傷心哭泣時,會不會因為旁人擁抱或給予玩具而恢復平靜?睡醒之後,會立即放聲大哭,或是可以獨自玩耍不急著要人照顧?
1歲前,寶寶的口慾期
1歲以前的孩子,多數都會經歷口慾期的階段,因為他們剛學會爬與站,開始對身邊的大小事展現旺盛好奇心,只要看見有趣的東西,就會想以嘴巴去探索、隨手抓了就往口裡送,因此也讓爸爸媽媽總是特別緊盯著寶寶的一舉一動。
而這個階段的 好奇寶寶不但喜歡用嘴嚐,也喜歡用身體較敏感的部位來探索世界,有時也常動手摸摸、用力敲敲(聲響)周遭感興趣的事物,藉由這些動作,對孩子來說具有穩定 情緒和促進認知的效果,其實只要寶寶放進口中的東西是安全而乾淨的,口慾期是自然而然的發展階段,照顧者無須刻意遏止這個行為。
具有穩定情緒和促進認知的效果
七坐八爬九發牙,寶寶發育好快速
或許是因為現 代人特別注重營養補充,所以現在許多小朋友2、3個月脖子就變得硬挺,5、6個月就冒出小白牙,發展速度遙遙領先老一輩常說的「七坐八爬九發牙」。黃湘茹 治療師表示,每個孩子的發展速率的確都有些個別差異,不過多數仍是以七坐八爬的速度在進行,發展的快慢常取決於孩子的先天氣質、生活環境、照顧者給予的刺 激多寡等因素,只要寶寶沒有嚴重的偏離發展里程碑,家長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不過,如果到了11個月還不會爬、1歲半還不會走,就需要考慮就醫接受評估。其實許多孩子並非真的發展遲緩,只是獲得的環境刺激不夠,只要照顧者學習以正確的方式引導,並且多花時間陪著寶寶進行活動,通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成效。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6月號
黃湘茹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治療系畢業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物理治療動作科學碩士
經歷:新光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臺北市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團隊物理治療師
現任: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長
巫文安
學歷: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
經歷:嘉義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兒童職能治療12年
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