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寶寶異常表現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
常有家屬緊張地帶著小嬰兒到門診、急診問:「醫師,我的小寶寶哭得不停,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小寶寶不會說話,無法明確指出不舒服的地方。而且,一 般疾病的典型症狀,在三歲以前表現並不明顯(如尿路感染少有頻尿、小便疼痛;腦膜炎少有頸部僵硬、前囟門突出症狀(。筆者曾經整理嬰幼兒感染的臨床表現資 料,可以多達十三大項,細項更是繁複。其實有那麼多項就代表了沒有單一的症狀,可以百分之百的知道小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那到底要如何知道小寶寶是不是生病了呢?小兒科的教科書上說:「something wrong!」意即:「覺得怪怪的!」我們也告訴我們的住院醫師:「一定要把父母的主訴當作一回事!因為父母最了解他們小孩與平常不一樣。」到此讀者不禁 會問:「是否有較精確(科學性)的用語,來描述嬰幼兒是不是生病?」這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底下筆者試圖從此角度切入,作一簡單介紹。
整體來說,只要小寶寶日常五大事:吃、喝、拉、撒、睡都正常,那麼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除此之外,應注意底下介紹的幾種表徵,是否出現在您的寶貝身上,藉以判斷他們是否無恙。
1.體重不增:
我常說嬰幼兒(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小嬰兒)體重的成長,是他們 重要的成績單,嬰兒時期,藉由達到有效率的進食,確定自己能存活下來。如果小嬰兒生病了,維持生命的持續是第一優先的,體重的成長自可以放在其次。因此, 進食且體重穩定的成長,便成為小嬰兒身體狀況正常的整體表現。而體重的成長多少才適當呢?除了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的生長曲線以外,一般幾個參考點也可抓 個大概:一個月大時,大約比出生體重重1公斤;三個月大時約是出生體重的兩倍;一歲則是出生體重的三倍(約10公斤)。
2.體溫不穩:
指的是發燒或低體溫,一般小嬰兒的體溫維持在36.5到 37.5℃之間,教科書也規定三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如果發燒一定得住院檢查。主要是這個時期,其病程的進展有時會相當的快,但是有一項統計,小嬰兒即使是 敗血症,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以發燒來表現。對小嬰兒來說,有發燒要注意,沒發燒並不代表沒事,但還是應多注意小嬰兒的體溫變化。
3.哭鬧不安:
小小寶貝不會用語言表達,對於身體的不舒服都用哭來表達。突然 而且哄不停的大哭,在排除餓了、尿了、大便了之後,最有可能的就是不舒服。哭並不代表一定就是立即、嚴重的生病,然而,如果短時間一再反覆出現,或是持續 很久,身體出現異樣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哭鬧不安加上雙腿往肚子縮起,通常代表腸胃道問題,而如果哭鬧不安是發生在換尿布時,則要小心是否是髖關節發炎。
4.胃口、食慾不佳:
我們在不舒服時,通常會沒有胃口,這是自然法則,比起腦、心、肝來說,腸胃的循環是可被犧牲的,小小孩也不例外。當然,每一個人的胃口差異很大,因此,胃口的減少,要和寶寶平常的狀況相比較,得知是否生病了。
5.吐奶的增加。
6.活動力變差。
7.喘、呼吸困難。
8.指甲背微血管回填時間過長。
9.眼神不對。
10.拒絕移動肢體。
11.小便次數減少。
上述所列,無法詳盡敘述嬰幼兒身體不舒服的早期表現,其他如:大抽筋、拉肚子、不正常的腫塊、蚊蟲咬傷、外傷等大的症狀,相信家長都不會忽略,便不 再贅述。而以上這些顯現出來的猶如冰山之一角,需要父母細心的觀察而發現,並及早就醫,經醫師綜合各種訊息與檢查,來判斷您的小寶貝是不是生病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