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2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


市面上有許多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書籍,倡導給孩子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重要觀念!到底爸爸媽媽是否能在家中與孩子感覺統合的治療遊戲?我們將請教專業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解答您的問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小遊戲,讓您也能和孩子共同徜徉在遊戲中,並達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喔。




當您與孩子互動時,是否有仔細觀察過您家中的小寶貝?小寶貝對於您給予的任何刺激是否都沒反應?抑或反應過於激烈?或許您也發現小寶貝的動作太慢、容易分心、走路更是常常跌倒,碰撞來碰撞去?小心!這些可能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喔。


 


感覺統合是什麼?



感 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近年來感覺統合與遊戲治療的書籍充斥書架上,同時讓許多新手爸媽紛紛擔心家中小寶貝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好像』跟書中描述的狀況 一模一樣?導致醫院門診間常有父母緊張兮兮地誤以為我家小孩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發生!但您真的認識與了解感覺統合是什麼嗎?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真正需要接 受感覺統合的治療呢?以下帶您一起來認識。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指出,覺統合簡單來說,主要由前體、本庭、觸覺構成,並控制感覺的輸入,在大腦裡面逐步做好整合之後,能夠出現適應性或適當性的反應,藉此跟外在互動。


感覺統合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而一般人所熟知的感覺統合由前述的三種感覺組成,這是因為一開始發展的這個理論的學者是1970年代由美國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Jean Ayres)所提出,他指出:孩子七歲以前,嬰幼兒會用他的感官去接收外界給予的刺激,並將這些感覺印象輸入大腦,這是一種直覺地反射,同時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爾後,後進學者慢慢發現另外還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會同時發生,並且相輔相成發生作用。


掌管肢體協調的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 動。另外,本體覺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並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同時,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 響一個人計畫活動的能力,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等肢體動作。本體覺本身也有抑制性的作用,可以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蔡沛潔治療師補充本體覺簡單講起來是在關節裡面,我們在出力時會感覺到反作用力,將眼睛閉起來會知道手腳的相對位置。因此,本體覺不僅僅是使肢體的動作伸展,也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其他感覺同時發生作用,活化並整合身體與頭腦的機能。


 


影響速度與平衡的前庭覺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它會接收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平衡和動作的指令與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處理,讓個體能夠了解身體對於空間的相對位置,移動進行的空間感,並調整動作的平衡度。


蔡沛潔治療師解釋前庭覺諸如像是一些搖晃,或者是盪鞦韆式地前後擺盪,主要呈現速度感的動作為主。很明顯的,前庭覺若是發展不好的小孩子,除了平衡感會變差、動作不協調之外,其肌肉張力也會受影響。而前庭覺刺激過於敏感的小孩子可能會害怕盪鞦韆等充滿速度感的活動;相對前庭覺刺激反應不足的孩子則會自行尋找刺激,橫衝直撞,原地轉圈圈等的行為出現。


 


排斥肢體接觸的觸覺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觸覺最為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摸的感覺。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它也是胚胎形成中第一個發展出來的感覺系統,在身體中分佈最廣、最複雜的一個感覺系統。


觸覺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對於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若是觸覺學習障礙或是不足,容易造成觸覺敏感及遲鈍的現象發生。


觸覺對孩子情緒及認知影響很大,小寶貝可以透過觸覺來接收外界給予的訊息,並且做出區辨的能力。如果發現小朋友對於碰撞之後的反應不大,可能是觸覺整合過低,但若是小朋友對於其他人肢體上的接觸產生不適感甚至是排斥感,或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等,也有可能是觸覺整合出現問題喔!


 


 


中標:孩子生長各有快慢 無須過於緊張



孩 子在成長及發展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環境與不同的刺激給予,接收到不同的訊息指令,有的小寶貝可能很早就學會直立走路,但有的孩子也許要經歷一段長時間才 從摸索當中學會走路。原本小孩子的發展速度各有千秋,父母不必過於緊張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發生障礙,感覺統合的異常往往需要透過長時間觀察小朋友的行為才 能評估出,如果發生問題也不只是單一的感覺出現發生問題,不同的感覺系統往往會互相影響。


蔡沛潔治療師解 釋可能有一些小朋友走路容易跌倒,但也許不是他的腳受傷或是腳沒力;或是小朋友喜歡爬高爬低,要不然就是小朋友很討厭人家碰他。甚至有一些小朋友是注意力 的部分,他可能會很難集中精神,比如說你在跟小朋友講話,他沒有辦法很專注地跟爸爸媽媽說話,孩子也許說一說話就分心,甚至有一些比較大的小朋友在做一些 事情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條理的將事情完成。如果出現類似症狀的小朋友或是類似的狀況發生,才會進一步懷疑是感覺統合出現異常。


 


如何觀察與評估感覺統合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在嬰兒期的小寶寶很難去觀察出來感覺統合是否異常,而感覺統合在醫師評估的過程中,大概是三歲後才有辦法真正評估出來,三歲以前的小朋友還在發展基本的能力,比如說走路、爬行、抓握、吃東西等,所以很難直接看出小朋友到底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他本來發展就有問題。


幼兒時期可以在家透過觀察他,觸碰他,可能會是一個徵兆,但這個跟小孩的經驗也有關係,尤其是觸覺方面的,小孩子喜歡透過故意跌倒的方式,尋求本體覺或是前庭覺的刺激。如果爸爸媽媽真的放心不下,一定要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可以在小朋友三歲以後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師的評估。


然而三歲後指的不是馬上到三歲就立即接受評估,小孩子的能力都會漸漸增強,評估必須透過請小孩子做一些動作,配合指令的方式,而重要的是小朋友必須要先了解方能將動作做出來。


因此爸爸媽媽不用一發現小孩子出現不對勁的行為就過於緊張與擔心,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況後發現真的放心不下,再到醫院請專業的醫師替小朋友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最後若是孩子有感覺統合上的徵狀,醫師會同專業職能治療師進一步為小朋友做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一定要接受治療?



現今感覺統合是一大火熱的議題,但蔡沛潔治療師指 出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也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需要治療。還是建議長期觀察後再看小朋友狀況安排到醫院做檢查與治療。通常評估後分為三個 等級:一是正常沒有問題。二是臨界或是邊緣值,但可以透過治療師的教法由爸媽在家為孩子做遊戲治療。三是感覺統合遲緩有問題,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孩子的感覺統合若是臨界或邊緣值建議家長觀察三個月到半年,在家練習或是到幼稚園跟其他小朋友做互動,之後再回醫院評估。而每一次在治療室的治療過程中小孩子會有一些新的表現出來,不會是短短的幾十分鐘評估過程中就明顯看到小孩子的進步。


有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小朋友,不僅僅只能在治療室中接受治療,因為在治療室一個星期中短時間的給予往往不太夠,建議回到家中也能藉著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給予訓練,所以利用回家後進行的遊戲治療非常重要!不過在家進行遊戲治療時方法也要用對,最好事前積極與治療師做妥善的溝通、諮詢與詢問後,才能達到遊戲治療的最終目的。


 


遊戲治療的核心價值



遊戲和治療在程度上不太一樣,在家裡可以用治療的概念去當作遊戲,而不是把他當成治療,但是爸爸媽媽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要非常清楚遊戲的目的與過程,有目標導向性的遊戲方式,以及要達到什麼樣的訓練模式,把治療當作遊戲中玩耍,是一件可以在家輕鬆做到的事喔。


家長若擔心讓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遊戲,會失去陪伴的效果與目的?但小朋友其實很聰明,他們會自動從這個玩到這個。而如果今天是有目的性的遊戲,當然家長要做適時介入性的動作,蔡沛潔治療師指出遊戲玩完後可以讓小朋友有自由玩樂的時間。但若是想要讓小朋友有天馬行空的進行遊戲創造,反而不要限制小朋友的創造與想像力,也毋須太要求或是過於限制。


 


中標:寓教於樂!讓治療變遊戲



遊戲幾乎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若能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到遊戲中,不僅可以適度訓練小孩的發展,也不會讓小孩覺得在進行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下是蔡沛潔治療師提供幾個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輕鬆玩的小遊戲,一起來玩玩看吧!


 


1熱狗捲捲捲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所需道具:棉被、或大毛巾


遊 戲過程:小朋友通常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家長可以試著用棉被或大毛巾將小朋友裹起來(注意頭要伸出來),接著放他在床上慢慢翻滾成熱狗捲,但若是孩子還小, 不知道怎麼去滾時,家長必須幫忙他來回捲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擁抱的感覺與旋轉的刺激,同時在手腳被包裹起來的情況下,訓練小孩的身體如何掌控力量的使 用。


注意事項:小朋友若出現排斥擁抱的狀況,家長平常可以用力給小孩子深層的擁抱,但是小朋友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抗情緒時,就請先將力量些許放柔。在此遊戲進行中,爸爸媽媽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神情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另外,若是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棉被中的塵漫一定要注意喔!


 


2盪啊盪鞦韆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


所需道具:棉被


遊戲過程:請爸媽一人拉一邊的棉被,小朋友躺在裡面,適用於年紀小,透過搖晃的刺激,訓練本體、前庭覺。


注意事項:也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綿被,訓練小朋友觸覺的能力!


 


3跳跳樂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巧拼


遊戲過程:將巧拼設計成不同材質的觸感,指定小朋友現在要跳毛毛塊,或是粗粗塊的巧拼,同時間配合小朋友的能力,採用雙腳或是單腳跳動。藉由巧拼不同的材質訓練觸覺感受以及認知、視覺的部分。


注意事項:巧拼上面一定要使用安全性的材料,像是草地的感覺,柔軟的感覺等。


 


4小皮球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軟皮球


遊戲過程:一開始玩丟接球的遊戲時建議從簡單的你丟我撿進行,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推球的方式使其滾動;大一點小朋友可以進階到使用棒子作揮打的動作,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力道的控制、手眼的協調,並找到正確的時機點推球或是揮球。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軟性的皮球,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用軟網作替代。或是使用氣球,利用氣球的在空中飄忽的浮力,訓練孩子的協調性,也是不錯的建議。


一顆球妙用無窮


無論是踢、是踩,或是夾在腳的內側,都可以訓練小孩子的協調能力。甚至可以設些路障或是目標物,將球從此岸運(拍或推)到彼岸,都是很好的遊戲方法!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適時調整距離的遠近與方向的變化,力道的拿捏都要剛剛好,才不會造成傷害。


 


5拼圖尋寶



訓練目的:觸覺、視覺、認知


所需道具:拼圖


遊戲過程:小小幾片的拼圖放到積木袋或裝有非拼圖的材質裡,請小朋友用手摸的方式將拼圖拿取出來,然後再請孩子將拿到的拼圖拼接起來。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知道拼圖是什麼,同時間袋子中不能裝有語拼圖太雷同的物品。


 


6小牛耕田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


所需道具:無


遊戲過程:爸媽將小朋友的腳抬起來讓他們用手撐著走路,可以練習臂肌力量的操控。若是小朋友還太小,肌肉力量不夠,建議先使用前臂撐在地上。或是孩子的小腳踩在大人的大腳上練習走路,都是可以促進親子互動的遊戲。


注意事項:適用於小班年紀以上的小朋友喔。


 


7酸甜苦辣的滋味



訓練目的:嗅覺、味覺


 


所需道具:六個空瓶子、調味料(如醬油、醋等)



遊戲過程:將不同的味道,裝入成對的味覺瓶子中,總共有六瓶,兩兩成對。請小朋友聞了之後進行配對的任務,可以使用家中現有的調味料。進階版可將小孩子的眼睛矇起來,再進行嗅覺或是味覺的配對遊戲。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對於食物或調味料認識的情形下,才可辨認出食物的味道。


 


放任小孩單獨遊戲?


若是想讓孩子自己單獨玩遊戲,建議要評估遊戲的安全性,像是裹棉被可能會造成危險性的窒息則不行。軟皮球類本身雖然危險性不大,但怕丟到玻璃或其他家具反而間接形成危險!


 


家有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怎麼辦?



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朋友時,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年齡有差的話,家長要分開進行比較好,或是請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去遊戲,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可以創造複雜一點的任務。因為同樣的遊戲要求,可能會讓小小朋友充滿挫折感或是讓大朋友覺得過於簡單,進而失去遊戲的目的。


 


多多觀察 切勿操之過急



透過遊戲的包裝進行治療的最終目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先示範給小朋友知道。小朋很有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很聰明,大人可以跟小朋友做完善的溝通,而不是使用命令式的指令動作。


雖 然遊戲的過程是快樂與愉悅的,但家長一定要拿捏遊戲的目的,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遊戲中,而非隨便亂無章法的玩耍。像是丟接球,目的要讓小朋友看到球同時 接的到。遊戲過程間,爸媽要仔細觀察遊戲中的小朋友是否已經出現倦怠或不專注的狀況,依情況轉換別的遊戲或是停止遊戲。


 


遊戲就是要輕鬆玩


蔡沛潔治療師指出,若是爸媽在遊戲的過程中出現灰心沮喪時,不如換個方式,不用太完美地一味要求自己或小孩子,如果讓親子關係惡化更得不償失。跟小朋相處是一項充滿鬥志的過程,而從中觀察小朋友的行為,也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學習喔。


若是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在醫院接受職能治療師的治療時,可以多跟治療師溝通,確切了解每一個小朋友欠缺哪一部份,或是需要哪一部分,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再來做加強補助的治療。


感覺統合是一個很廣泛的用詞,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小朋友的生理與心理狀況都不會一樣,蔡沛潔治療師最後建議,最理想的情況是要會同治療師做詳細溝通後,回家之後才來做類似的活動與治療的遊戲,效果會更好!


 


治療師的小叮嚀


若是爸爸媽媽擔心自己不是治療師,在家做感覺統合的遊戲上,會不會因為不夠專業反而傷害到小朋友?蔡沛潔治療師呼籲 爸爸媽媽不用過於操心,如果真的有或疑似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可以先請教小朋友的治療師應如何在家加強;但倘若孩子沒有感覺統合障礙,則仍鼓勵家長能多 陪伴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做遊戲,一方面可以增加各種感覺的經驗,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同時藉由雙方的遊戲創造,達到互動或是遊戲上的經 驗,總比都不要跟小朋友們玩來得好喔。


 


 



 


蔡沛潔



 


----------------------------------------------------------------------------



學歷: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職能治療組碩士畢


經歷:台北縣學校系統巡迴職能治療師


現任: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2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


市面上有許多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書籍,倡導給孩子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重要觀念!到底爸爸媽媽是否能在家中與孩子感覺統合的治療遊戲?我們將請教專業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解答您的問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小遊戲,讓您也能和孩子共同徜徉在遊戲中,並達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喔。




當您與孩子互動時,是否有仔細觀察過您家中的小寶貝?小寶貝對於您給予的任何刺激是否都沒反應?抑或反應過於激烈?或許您也發現小寶貝的動作太慢、容易分心、走路更是常常跌倒,碰撞來碰撞去?小心!這些可能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喔。


 


感覺統合是什麼?



感 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近年來感覺統合與遊戲治療的書籍充斥書架上,同時讓許多新手爸媽紛紛擔心家中小寶貝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好像』跟書中描述的狀況 一模一樣?導致醫院門診間常有父母緊張兮兮地誤以為我家小孩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發生!但您真的認識與了解感覺統合是什麼嗎?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真正需要接 受感覺統合的治療呢?以下帶您一起來認識。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指出,覺統合簡單來說,主要由前體、本庭、觸覺構成,並控制感覺的輸入,在大腦裡面逐步做好整合之後,能夠出現適應性或適當性的反應,藉此跟外在互動。


感覺統合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而一般人所熟知的感覺統合由前述的三種感覺組成,這是因為一開始發展的這個理論的學者是1970年代由美國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Jean Ayres)所提出,他指出:孩子七歲以前,嬰幼兒會用他的感官去接收外界給予的刺激,並將這些感覺印象輸入大腦,這是一種直覺地反射,同時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爾後,後進學者慢慢發現另外還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會同時發生,並且相輔相成發生作用。


掌管肢體協調的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 動。另外,本體覺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並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同時,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 響一個人計畫活動的能力,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等肢體動作。本體覺本身也有抑制性的作用,可以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蔡沛潔治療師補充本體覺簡單講起來是在關節裡面,我們在出力時會感覺到反作用力,將眼睛閉起來會知道手腳的相對位置。因此,本體覺不僅僅是使肢體的動作伸展,也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其他感覺同時發生作用,活化並整合身體與頭腦的機能。


 


影響速度與平衡的前庭覺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它會接收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平衡和動作的指令與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處理,讓個體能夠了解身體對於空間的相對位置,移動進行的空間感,並調整動作的平衡度。


蔡沛潔治療師解釋前庭覺諸如像是一些搖晃,或者是盪鞦韆式地前後擺盪,主要呈現速度感的動作為主。很明顯的,前庭覺若是發展不好的小孩子,除了平衡感會變差、動作不協調之外,其肌肉張力也會受影響。而前庭覺刺激過於敏感的小孩子可能會害怕盪鞦韆等充滿速度感的活動;相對前庭覺刺激反應不足的孩子則會自行尋找刺激,橫衝直撞,原地轉圈圈等的行為出現。


 


排斥肢體接觸的觸覺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觸覺最為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摸的感覺。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它也是胚胎形成中第一個發展出來的感覺系統,在身體中分佈最廣、最複雜的一個感覺系統。


觸覺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對於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若是觸覺學習障礙或是不足,容易造成觸覺敏感及遲鈍的現象發生。


觸覺對孩子情緒及認知影響很大,小寶貝可以透過觸覺來接收外界給予的訊息,並且做出區辨的能力。如果發現小朋友對於碰撞之後的反應不大,可能是觸覺整合過低,但若是小朋友對於其他人肢體上的接觸產生不適感甚至是排斥感,或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等,也有可能是觸覺整合出現問題喔!


 


 


中標:孩子生長各有快慢 無須過於緊張



孩 子在成長及發展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環境與不同的刺激給予,接收到不同的訊息指令,有的小寶貝可能很早就學會直立走路,但有的孩子也許要經歷一段長時間才 從摸索當中學會走路。原本小孩子的發展速度各有千秋,父母不必過於緊張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發生障礙,感覺統合的異常往往需要透過長時間觀察小朋友的行為才 能評估出,如果發生問題也不只是單一的感覺出現發生問題,不同的感覺系統往往會互相影響。


蔡沛潔治療師解 釋可能有一些小朋友走路容易跌倒,但也許不是他的腳受傷或是腳沒力;或是小朋友喜歡爬高爬低,要不然就是小朋友很討厭人家碰他。甚至有一些小朋友是注意力 的部分,他可能會很難集中精神,比如說你在跟小朋友講話,他沒有辦法很專注地跟爸爸媽媽說話,孩子也許說一說話就分心,甚至有一些比較大的小朋友在做一些 事情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條理的將事情完成。如果出現類似症狀的小朋友或是類似的狀況發生,才會進一步懷疑是感覺統合出現異常。


 


如何觀察與評估感覺統合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在嬰兒期的小寶寶很難去觀察出來感覺統合是否異常,而感覺統合在醫師評估的過程中,大概是三歲後才有辦法真正評估出來,三歲以前的小朋友還在發展基本的能力,比如說走路、爬行、抓握、吃東西等,所以很難直接看出小朋友到底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他本來發展就有問題。


幼兒時期可以在家透過觀察他,觸碰他,可能會是一個徵兆,但這個跟小孩的經驗也有關係,尤其是觸覺方面的,小孩子喜歡透過故意跌倒的方式,尋求本體覺或是前庭覺的刺激。如果爸爸媽媽真的放心不下,一定要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可以在小朋友三歲以後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師的評估。


然而三歲後指的不是馬上到三歲就立即接受評估,小孩子的能力都會漸漸增強,評估必須透過請小孩子做一些動作,配合指令的方式,而重要的是小朋友必須要先了解方能將動作做出來。


因此爸爸媽媽不用一發現小孩子出現不對勁的行為就過於緊張與擔心,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況後發現真的放心不下,再到醫院請專業的醫師替小朋友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最後若是孩子有感覺統合上的徵狀,醫師會同專業職能治療師進一步為小朋友做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一定要接受治療?



現今感覺統合是一大火熱的議題,但蔡沛潔治療師指 出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也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需要治療。還是建議長期觀察後再看小朋友狀況安排到醫院做檢查與治療。通常評估後分為三個 等級:一是正常沒有問題。二是臨界或是邊緣值,但可以透過治療師的教法由爸媽在家為孩子做遊戲治療。三是感覺統合遲緩有問題,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孩子的感覺統合若是臨界或邊緣值建議家長觀察三個月到半年,在家練習或是到幼稚園跟其他小朋友做互動,之後再回醫院評估。而每一次在治療室的治療過程中小孩子會有一些新的表現出來,不會是短短的幾十分鐘評估過程中就明顯看到小孩子的進步。


有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小朋友,不僅僅只能在治療室中接受治療,因為在治療室一個星期中短時間的給予往往不太夠,建議回到家中也能藉著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給予訓練,所以利用回家後進行的遊戲治療非常重要!不過在家進行遊戲治療時方法也要用對,最好事前積極與治療師做妥善的溝通、諮詢與詢問後,才能達到遊戲治療的最終目的。


 


遊戲治療的核心價值



遊戲和治療在程度上不太一樣,在家裡可以用治療的概念去當作遊戲,而不是把他當成治療,但是爸爸媽媽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要非常清楚遊戲的目的與過程,有目標導向性的遊戲方式,以及要達到什麼樣的訓練模式,把治療當作遊戲中玩耍,是一件可以在家輕鬆做到的事喔。


家長若擔心讓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遊戲,會失去陪伴的效果與目的?但小朋友其實很聰明,他們會自動從這個玩到這個。而如果今天是有目的性的遊戲,當然家長要做適時介入性的動作,蔡沛潔治療師指出遊戲玩完後可以讓小朋友有自由玩樂的時間。但若是想要讓小朋友有天馬行空的進行遊戲創造,反而不要限制小朋友的創造與想像力,也毋須太要求或是過於限制。


 


中標:寓教於樂!讓治療變遊戲



遊戲幾乎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若能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到遊戲中,不僅可以適度訓練小孩的發展,也不會讓小孩覺得在進行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下是蔡沛潔治療師提供幾個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輕鬆玩的小遊戲,一起來玩玩看吧!


 


1熱狗捲捲捲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所需道具:棉被、或大毛巾


遊 戲過程:小朋友通常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家長可以試著用棉被或大毛巾將小朋友裹起來(注意頭要伸出來),接著放他在床上慢慢翻滾成熱狗捲,但若是孩子還小, 不知道怎麼去滾時,家長必須幫忙他來回捲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擁抱的感覺與旋轉的刺激,同時在手腳被包裹起來的情況下,訓練小孩的身體如何掌控力量的使 用。


注意事項:小朋友若出現排斥擁抱的狀況,家長平常可以用力給小孩子深層的擁抱,但是小朋友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抗情緒時,就請先將力量些許放柔。在此遊戲進行中,爸爸媽媽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神情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另外,若是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棉被中的塵漫一定要注意喔!


 


2盪啊盪鞦韆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


所需道具:棉被


遊戲過程:請爸媽一人拉一邊的棉被,小朋友躺在裡面,適用於年紀小,透過搖晃的刺激,訓練本體、前庭覺。


注意事項:也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綿被,訓練小朋友觸覺的能力!


 


3跳跳樂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巧拼


遊戲過程:將巧拼設計成不同材質的觸感,指定小朋友現在要跳毛毛塊,或是粗粗塊的巧拼,同時間配合小朋友的能力,採用雙腳或是單腳跳動。藉由巧拼不同的材質訓練觸覺感受以及認知、視覺的部分。


注意事項:巧拼上面一定要使用安全性的材料,像是草地的感覺,柔軟的感覺等。


 


4小皮球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軟皮球


遊戲過程:一開始玩丟接球的遊戲時建議從簡單的你丟我撿進行,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推球的方式使其滾動;大一點小朋友可以進階到使用棒子作揮打的動作,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力道的控制、手眼的協調,並找到正確的時機點推球或是揮球。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軟性的皮球,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用軟網作替代。或是使用氣球,利用氣球的在空中飄忽的浮力,訓練孩子的協調性,也是不錯的建議。


一顆球妙用無窮


無論是踢、是踩,或是夾在腳的內側,都可以訓練小孩子的協調能力。甚至可以設些路障或是目標物,將球從此岸運(拍或推)到彼岸,都是很好的遊戲方法!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適時調整距離的遠近與方向的變化,力道的拿捏都要剛剛好,才不會造成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