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先天氣質 & 相應照顧方式
我家寶寶好難帶
什麼是寶寶的先天「氣質」?
這裡所談的「氣質」(temperament)並 不是我們平常習慣的認知(形容人的優雅態度和風範),而是指寶寶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性情,寶寶對外在環境和刺激的反應方式。研究顯示,「氣質」主要是由生物 遺傳因子所構成,因此嬰幼兒階段會顯現出寶寶的基本個性;但隨著寶寶長大,遺傳對氣質的影響會減低,環境的影響會變得更重要。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富美副教授表示,國外曾有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拿一些玩具在一群約4個月的寶寶眼前晃動,發現有的寶寶起初反應很興奮、手舞足蹈,但沒多久就開始表現出生氣、不高興的樣子;這樣的寶寶追蹤至14個月時,發現他們的個性其實是比較內向的,比較不敢嘗試新的事物,對外在刺激的接受度較低。而實驗中有一些寶寶在看到研究人員手中的玩具時,雖然沒有表現出特別興奮的樣子,但神情自在放鬆,這樣的寶寶到了14個 月時,反而表現出很能接受新的事物、比較外向的個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研究發現,是因為第一種寶寶的刺激接受度原本就較低,所以一點新奇的事物他們就會感 受很強烈,當刺激過度時就會感到疲累而表現出生氣煩躁的樣子;反之,第二種寶寶因為刺激接受度較高,所以比較不會表現得那麼“High”,但其實他們的先天氣質是比較敢於嘗試新事物的。
即 使是同樣的父母,所生下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氣質。因此父母可能會發現,同樣的教養方式,為何用在老大管用,用在老二就行不通?或是同樣發生一件事,老大和 老二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此外,所謂的「好帶」、「難帶」其實與父母自身的個性能否與孩子適配,以及父母對孩子所抱持的期望有關,例如:有的父母比較喜歡 靜態活動,或是年紀大了、較容易感到疲憊,可能就會覺得寶寶怎麼活動量那麼大、帶起來很辛苦。因此,父母需要先有正確的觀念,瞭解「氣質」其實並無好壞優 劣之分,試著在自己與孩子的個性間找出謀合之道,並「因材施教」,就可以不用再為親子間的小事抓狂囉!
他的牛脾氣到底像誰?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為什麼我們夫妻兩人個性都很溫和,可是寶寶的脾氣怎麼那麼拗呢?對此疑問,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富美副教 授表示,寶寶的先天氣質雖然與遺傳有關,但還是有許多未知因素的影響,而且大人的個性已經過數十年的社會化(所謂的「好脾氣」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的磨 練),其實也很難評斷寶寶和「小時候的自己」到底像不像;有的爸媽也許會問自己的父母:「我小時候有這麼難帶嗎?」但長輩的回答也不見得是「事實」,因為 數十年前的回憶可能會因為孩子長大後的表現而改變,比方說: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很皮,但長大後變得很貼心,父母的回憶可能就會有些改變,覺得孩子小時候也 還算乖啦。因此,爸比媽咪與其抱怨寶寶難帶,或是追究到底像誰,不如學習認識並接納寶寶的先天氣質,給予寶寶適當的「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喔!
寶寶的九個氣質項目
1977年美國的成人精神科醫生A. Thomas和兒童心智科醫生S. Chess兩人在紐約對133個孩童做研究,依據嬰幼兒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可將寶寶的先天氣質分成以下九個項目:
~寶寶的九個氣質項目~
1、活動量:是指寶寶在一天的時間當中,動作節奏的快慢、活動頻率的多寡、活動幅度的大小等。
2、規律性:是指寶寶的生理機能是否具有規律,如:飲食或排泄數量的多寡、睡眠時間的長短等。
3、適應性:是指寶寶接受、適應新的人事物的難易程度,和所需要的時間長短。
4、趨避性:是指寶寶對於「第一次」所接觸的人事物或地方,表現出樂於接受(趨)或退縮拒絕(避)的態度。
5、反應強度:是指寶寶針對內在和外在刺激的反應程度,包含言語、動作、情緒表現等的強度。
6、情緒本質:是指寶寶在一天清醒的時間中,所表現出的正面情緒(如:快樂、友善、興奮)和負面情緒(如:生氣、忌妒、難過)的比例。
7、堅持度:是指寶寶對於正在做或正想做的事情,當遇到困難或阻礙時,會繼續維持原活動,或就此放棄活動的傾向。
8、注意力分散度:是指當寶寶正在做某件事時,是否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如:聲音、光線、人事物的變化)而無法專心。
9、敏感度:是指寶寶對於外在的聲音、食物、衣物、人…的察覺程度,包含感官(嗅覺、觸覺等)和社會知覺(察言觀色)。
1、活動量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布或衣服時,寶寶是安靜的或是手腳不停地揮動?
b.洗澡時,寶寶是否不停地拍打水,還是乖乖地讓您洗澡?
c.寶寶會走路後,是否喜歡跑跑跳跳、似乎一刻也靜不下來?還是可能走沒幾步就喊累、想要大人抱?
(註:「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資料來源/王珮玲教授)
「因材施教」小撇步
活動量高 | 活動量低 |
1、讓孩子能有機會發洩過多的精力,如:帶孩子去公園玩、假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 2、在孩子已發洩過精力之後,陪同孩子一起做些靜態活動。 3、讓孩子做你的小幫手,如:幫忙做家事。 4、睡前不宜有太興奮的活動。 5、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可樂或甜食)。 | 1、鼓勵孩子嘗試動態活動,免得影響寶寶的視力發展,成為「近視寶寶」喔。 2、可安排固定時間,帶孩子從事一些體能活動或戶外活動。 |
正面思考
活動量高的小孩,小時候可能會讓爸媽感到很頭痛,覺得帶起來很累;但其實這樣的小孩長大後,可能反而因為「精力旺盛」而能夠身兼多職,或是耐操耐磨、工作量再大也不覺得累。
2、規律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肚子餓的時間都差不多或不一定?
b.每次喝奶的量都差不多或很不同?
c.睡覺和排泄的時間是否固定?
「因材施教」小撇步
正面思考
爸 媽要先明白寶寶的規律性是天生的(除非大人自己的作息不正常,導致寶寶也沒法規律作息),因此對於寶寶的狀況不要自責,覺得是不是自己不會帶孩子才會這 樣。規律性低的寶寶雖然平時可能會讓爸媽覺得「很難掌握」,但相對來說,當爸媽的作息有些更動或臨時需要改變時,這樣的寶寶也比較不會有情緒反應。規律性 低的寶寶通常在上學之後,就會因為學校的要求和作息時間而漸漸規律,因此這項氣質是最容易受到後天環境影響的。
3、適應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換房睡時,是否可以很快適應?
b.是否能夠很快適應新的保母?
c.是否能夠很快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因材施教」小撇步
適應性高 | 適應性低 |
1、為孩子篩選接收的訊息。 2、這樣的孩子在幼年時照顧起來會比較輕鬆,但當孩子成長至青少年階段時,家長就要特別留意孩子周遭的朋友或大眾媒體的影響。
| 1、環境有變動時(如:搬家或去新學校),要提前告訴孩子或帶孩子先至新環境看看,讓孩子能提早準備,並給予孩子適應的時間。 2、協助孩子有足夠時間複習功課,不要因為學習上的挫折而不喜歡上學。 3、當弟弟或妹妹出生前,要先給孩子做心理準備;寶寶出生後,試著讓孩子參與照顧寶寶,並儘可能讓孩子知道爸媽還是很愛他的。 |
正面思考
適應性低的寶寶因為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或他原本不喜歡的東西,因此相對來說,也比較不容易受到負面事物的影響。
4、趨避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寶寶是否不怕生、不怕在大庭廣眾前說話?
b.換副食品時,寶寶是否能夠馬上接受?或是拒絕再嘗試?
「因材施教」小撇步
趨性傾向(外向) | 避性傾向(內向) |
1、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例如: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或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家裡住哪,或告訴別人家裡的情況。 2、給孩子適當的限制。
| 1、體諒孩子容易害羞的狀況,不要責罵孩子不懂禮貌。 2、不要一次太多陌生人來家裡作客,最好是以熟人為主,夾雜一、二位陌生人,且最好提前告訴孩子,讓他先有心理準備,並可請孩子幫忙準備水果或點心來招待客人。 3、給孩子機會接觸不同的環境,讓孩子逐步地提高對新事物的接受度。 |
正面思考
趨性傾向的孩子個性較為外向,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都很大方;避性傾向的孩子對於陌生的人事物則較易警覺,不容易發生危險。
5、反應強度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身體不舒服或心情不好時,是否會大聲哭鬧,或是悶不吭聲?
b.對於不想吃的東西,會強烈抗拒或是平靜地拒絕?
c.遇到困難時,會又哭又叫、反應激烈,或是溫和地反應?
「因材施教」小撇步
反應強度高 | 反應強度低 |
1、父母需有一致的教養態度,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2、冷靜面對孩子的強烈反應,不要受孩子影響、跟孩子怒火相向,反而可能讓親子關係惡化。 3、防止孩子傷害自己的身體。 4、訓練孩子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用語言或畫畫,而不是單用肢體或哭鬧來表達。 | 1、父母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以免因為看不出來而忽略孩子的需要。 2、間接瞭解孩子,如:看孩子的圖畫、學校日記,並可多和老師交流孩子的狀況。 3、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
正面思考
反應強度高的孩子,爸媽能馬上警覺到孩子的不舒服,比較不易忽略孩子的需要;反應強度低的孩子則是情緒平穩,容易相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