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照護原則‧秋冬對抗輪狀病毒
秋冬是許多疾病的好發季節,其中輪狀病毒所引發的腸胃炎是常見症狀之一。小寶寶正值探索期,喜歡東摸西摸、將各種物品放入口中,容易遭受病菌侵襲;究竟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預防寶寶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呢?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麥建方;攝影/陳炳煌;演出/媽媽劉慧玲&寶寶楊婷安
隨著氣候逐漸轉涼,許多爸爸媽媽也開始擔心家中小寶貝的健康狀態。如果您的寶寶發生嘔吐、頻繁腹瀉,甚至有發燒、顯露倦怠感的情況,那爸爸媽媽可得多留心──寶寶是否疑似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
頑強的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可說是世界性的病毒,在各地都可見它的蹤跡。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麥建方表示,輪狀病毒屬於RNA病毒,其變化型很多,至少有14種G血清型與20種P血清型,且具有相當頑強的特性。除非使用漂白水或95%酒精或乾洗手,才可能殺死病毒,一般的75%酒精殺死病毒能力只剩1/10;另外輪狀病毒傳染性相當強,只要具10顆輪狀病毒,就可能使人受到感染。
2、3月為高峰期‧發病症狀顯著
輪狀病毒最盛行的季節,大多集中在秋冬季;然而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病毒的蹤跡。麥建方醫師表示,雖然每個季節都可能受到感染,但仍屬秋冬時(10月~隔年4月)的病例較多,其中又以每年的2、3月為高峰期,因為這時候的氣候狀況最冷,病毒也比較活躍。
在症狀方面,麥建方醫師說明,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1~3天,通常第一次受到感染的寶寶,有90%可能會嘔吐,其中90%多會拉肚子和腹瀉、70%會發燒且有倦怠感。
為什麼會腹瀉?
由 於輪狀病毒是常見於寶寶的腸胃道病毒,因此腹瀉幾乎是一定發生的症狀。麥建 方 醫師進一步說明,當寶寶腹瀉時,便便會呈現水稀狀如蛋花湯般,無味或帶酸味,這個拉肚子的過程適因為寶寶體內小腸黏膜的絨毛受到病毒破壞,進而導致無法吸 收營養,無法消化的食物伴隨大量水分排出體外,而這被稱為「滲透性腹瀉」。
至於為何寶寶的水便會帶有酸味?麥建 方 醫師解釋,當寶寶喝進的奶或碳水化合物無法被消化時,大腸內的細菌會針對這些未被吸收的醣類產生發酵作用,進而使氣體溶入水中,導致水便有酸味。如果氣體停留在胃部或腸道,就容易造成腹脹的情況。
此外,麥建 方 醫師補充,通常受輪狀病毒感染的寶寶,大便中不太會出現明顯的黏液或血絲,拉肚子前也很少會發生疼痛的徵兆。
如何辨別是否脫水?
除了腹瀉外,脫水也是很容易發生的症狀。麥建 方 醫師表示,建議爸爸媽媽可從以下項目,觀察寶寶是否有疑似脫水的症狀。
1 精神是否清晰?
2 嘴唇是否乾裂?
3 哭時是否流淚?
4 是否會流口水?
5 皮膚是否乾燥、有折痕?
6 前囟門是否凹陷?
7 眼窩是否凹陷?
8 一天的尿量多少?
嘔吐及腹瀉最容易導致脫水,因此如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更特別需要補充食物的技巧。麥建 方 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感染頭兩天特別容易嘔吐,爸爸媽媽可採取「小量進食」的方式,如補充市售電解質補充液等;如果仍持續在吐,就必須注意是否有脫水症狀。
此外,麥建 方 醫師還有教另一種辨別技巧:體重變化。他表示,當10公斤的寶寶一天掉500公克或每天體重掉到5%時,也需要特別留意。
另外,持續三天以上高燒,便中帶血,8小時內腹瀉8次以上,24小時不解便也不尿尿,水樣腹瀉同時仍持續劇吐3~4次以上, 應跟 醫師聯絡。
其他常見的腸胃道疾病
除了輪狀病毒,還有不少病毒也可能引發腸胃道疾病。麥建 方 醫師表示,常見的如星狀病毒(Astrovirus)和諾羅病毒(Norovirus),較易好發於氣候冷的秋冬季;另外如沙波病毒(Sapovirus)和腺病毒(Adenovirus),則屬一整年都可能流行的疾病。這些病毒都能透過「糞口傳染」的途徑,導致感染而發病。
此外,麥建 方 醫師要特別教父母辨別另一種腹瀉的情況:細菌性腸炎。除了發燒比較高外,腹瀉狀況不同於輪狀病毒感染時,如大便前會先腹痛頻率較高,大便中常出現血絲和黏液,且帶有腥臭味或辣味,大便完會有解不乾淨或裏急後重(想大便卻大不出來)的感覺。
寶寶的生活照護原則
寶寶仍在發育,很多方面都還滿脆弱嬌嫩的,因此爸爸媽媽只要能掌握以下幾個小原則,相信在面對受感染的寶寶時,也能輕鬆照顧,幫助寶寶盡快康復。
原則1:支持性療法
麥建 方 醫師表示,當面臨寶寶受到病毒感染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採「支持性療法」,從旁協助寶寶緩和及改善症狀,使其逐漸恢復應有的免疫力。
麥建 方 醫師說明,休息、退燒、補充電解質和液體,都屬於支持性療法。如果因為劇烈嘔吐而被醫師要求空腹休息,約4小時即可,盡量不超過8小時,否則應重新評估是否應作點滴注射;每10分鐘補充電解質補充液10c.c.,以預防脫水,若不會嘔吐,再逐漸增加速度。其中,電解質補充可到藥房買小孩專用的補充液,千萬不可補充一般運動飲料。
原則2:保持清潔
當寶寶受到病毒感染時,排出的糞便必定含大量病毒(據醫學資料,1c.c.大便就含100億顆輪狀病毒),因此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時,務必留意避免接觸到寶寶排泄物,處理完(如換尿布)後要立即洗手,並用熱水燙過寶寶使用過的器具,以避免輪狀病毒透過「糞口傳染」散布出去。
原則3:清淡飲食
寶寶處於「一吃就拉、不吃不拉」腹瀉狀態,有些家長會讓寶寶禁食:這是非常危險的錯誤觀念。禁食會讓寶寶血糖不足,餓昏頭的孩子根本沒有體力修復身體組織。一邊吃一邊拉就更要吃,只是務必以「清淡」為原則,油性、甜的不吃,牛奶也非絕對禁忌,而母乳則是絕對可繼續餵食的。
然而,如果寶寶腹瀉超過2周 以上,爸爸媽媽也可考慮讓寶寶喝無乳糖奶粉,以幫助緩解不適症狀。麥建 方 醫師強調,一直不吃對寶寶健康無益,因此仍建議餵食。除了維持營養補充外,由於吃了就會拉,還能夠幫助排出病毒,逐漸恢復健康狀態。也因為如此,寶寶絕不 適用成人止瀉藥物,那會延緩病毒排出,甚至引起痲痹性腸膈等嚴重副作用。
疫苗:寶寶對抗病毒的利器
除了支持性療法外,「疫苗」也是幫助寶寶對抗輪狀病毒的好選擇。麥建 方 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2種常見的輪狀病毒疫苗,都經過衛生署核准,可以預防台灣常見多種輪狀病毒血清型(G1、G2、G3、G4、G9),安全性佳,針對嚴重、須住院的情況而言,都具有90%以上的預防效果。
麥建 方 醫師補充說明,現今輪狀病毒疫苗為口服型態,分為2劑型和3劑型,建議爸爸媽媽在寶寶6周大後,就可以帶去接種疫苗,如果能早些讓寶寶完成疫苗接種,寶寶就能及早擁有完整的病毒抵抗力,並在6個月大前接種完畢。通常在寶寶須接受五合一疫苗(2、4、6個月大)時,就能一起服用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的病例小數據
麥建 方 醫師提供了三類小數據,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輪狀病毒在腸胃炎疾病的影響性與比例。
1 從6個月大~5歲,都很容易受到感染:60%的病人是2歲以下;90%以上的5歲孩子至少得過一次。因任何形式的腸胃炎而住院的情況,有44%是因為受到輪狀病毒感染。
2 父母因為幼兒輪狀病毒感染住院損失的工作天約為4個工作天。
3 每年因為輪狀病毒死亡人數:歐洲(英德法)7至14人,中國34,500人,東南亞(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泰國)80至3,600人,衣索比亞20,000人,奈及利亞32,800人,美國100人;而台灣為7人(3/100000)。
~原文刊載於2010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