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離口-寶寶愛吸姆指,怎麼辦?



家有二至三歲孩子的媽咪,您是否對於寶寶愛吸拇指,有時連說話都含著手指的行為感到相當困擾呢?


相信您一定聽過有父母在孩子手指上貼膠帶、抹辣椒水、或苦藥水的偏方,可是這其實不但無法解決問
題,有時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因此跟爸媽來個拉鋸戰,把吸手指的時間拉得更長!甚至,有些孩子在
永久齒長出後,還將拇指放於口中吸,齒列也可能因長期壓迫而造成不整齊,而手指頭也會變得粗胖、
破皮或長繭,相當的不雅觀。


究竟孩子為何愛吸手指頭?爸媽又該如何做,才能協助孩子戒掉吸拇指的壞習慣呢?


1.因為吸吮需求不滿足,所以吸拇指∼
對於吸奶中的小寶寶,媽媽是否曾注意過:寶寶在吸食10-15分鐘左右,往往就已經達到半飽狀態,可是為什麼他卻可以持續吸食25-35分
鐘呢?其實,這多出來的20分鐘,可是寶寶在享受吸吮的滿足感呢!對於寶寶吸配方乳的媽媽而言,因為寶寶吸完奶的情況比較好判斷,
所以媽媽較有可能忽略寶寶想要繼續吸吮的感受,而將空奶瓶自寶寶口中移開,如此一來,愛計較的寶寶可能因為吸吮時間的不滿足,而
在吸完奶之後,又將手手放到嘴巴吸呀吸。
※建議媽咪:
為了避免孩子因為在嬰兒時期的吸吮沒有達到滿足,而造成未來可能會有的吸手指行為,在寶寶的吸吮需求上,建議您一定要讓他感到滿
足!如果是吸母乳的寶寶,您可以利用寶寶享受吸吮的這段時間,拍拍寶寶,跟寶寶說說話、唱唱歌,讓寶寶除了感覺臉藏在媽媽心窩的
溫暖,也可以感受媽媽滿滿的愛意與安全感!對於吸配方奶的寶寶,建議媽媽要特別注意吸食時間的改變。因為如果吸食時間縮短,可能
是因為奶瓶奶嘴的動口變大,吸食量雖然足夠,但寶寶有可能因為吸吮時間不足,而開始以吸手指作替代方式。


2.因為面臨壓力,所以吸拇指∼
如果孩子是突然開始吸拇指,或是過去曾經吸過,但是最近變本加厲,幾乎手不離口,爸媽就要想想孩子最近是否面臨了什麼問題。
因為就像大人會想辦法紓解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心裡感到恐懼、孤單、難過…等不舒服的情緒時,有些孩子也會透過吸吮手指來分散焦慮
的情緒,幫自己獲得滿足感與安慰。主要是因為吸拇指是代替母親哺乳而自然形成的行為,它不僅可以提供孩子吸吮反射的紓解,同時也
能再次喚起孩子過去在哺乳期間所有的滿足與安全感。
※建議媽咪:
如果想要改善孩子因為壓力所導致的吸手指行為,媽咪或照顧者的首要工作應該是先觀察孩子的生活狀態,找出可能的原因。通常造成孩
子焦慮的來源可能是換保母、轉換新環境、有了弟弟或妹妹…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讓敏感的孩子產生吸手指這樣的過渡期行為。一般
而言,當孩子在身心適應新狀況後,吸拇指的行為都能自然減少,但假設壓力的來源類型並非適應期的反射,而是牽涉到父母之間長期的
爭吵與環境的不安全感,照顧者就必須設法移除壓力源,才能改善孩子的異常行為。


3.吸拇指的其他原因與對應方式∼
除了因為吸吮需求的不滿足與面臨壓力等原因,以下還有其他孩子的吸手指狀況與對應方式與提醒,可以提供給您參考:
•如果孩子是因為無聊而吸手手,那就別讓他無聊!利用週遭新奇的圖書或玩具來吸引他的注意,讓他漸漸忘記吸手指這件事。
•如果孩子因為不知道怎麼加入團體做活動,而在一旁觀看兼吸手指,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加入活動中,教他、幫他、帶他一起玩。
 這不但可加強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幫他暫時忘記要吸手指。
•如果孩子是因為不知道要如何使用工具、或玩具,而感到無聊、緊張、失望,那我們就想一些可以令他著迷的招式,引導他一起來玩玩。
 這不單單是讓他忘了吸手指這件事,也是利用機會,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建立自信心。


•爸媽應避免對孩子吸手指的行為,加以嚴厲的責備,因為這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建議爸媽可以適時的使用安撫奶嘴、或其他像安撫
 毛毯之類的東西,讓孩子轉移對手指頭的注意力。因為,畢竟這些東西,在未來會比較容易戒除;而且,也較不易發生手指變形、或嘴巴、牙齒等其他傷害。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歲寶寶各階段所需熱量表


月齡別    每1公斤體重所需的熱量


0~3個月    約115大卡             4~6個月  約100大卡


7~9個月     約95大卡              10~12個月 約100大卡  


6個月    寶寶一天的飲食範例流質食物階段    食物型態:     由流質漸漸轉為半流質


 每日副食品餐數  :1~2回           奶水餵養次數  :  4~5回


 新嘗試:米糊、麥糊、及各種果汁、菜汁  


AM07:00    早餐時間  :    媽媽起床幫寶寶泡「奶奶」建議奶量:150~180cc。


AM 9:00上午點心時間:果 汁和菜汁各1~2匙。


 AM11:00 午餐時間:很豐盛哦!先有香香的米糊後,還有好喝的奶奶,營養當然沒話說。


吃完飯後休息30分鐘,媽媽還為我準備了維他命C豐富的柳澄汁....只是,果汁好酸喔!


記得要先餵副食品再餵嬰兒配方奶。調配方法:以60cc的配方奶加入約4匙米粉調製成米糊(媽媽可自


行拿捏米粉的量,大略成糊狀即可);奶量則相對減少,建議為90~120cc,果汁在給予初期需加水稀


釋。


PM15:00 下午點心時間:悠閒的午後,再喝一瓶奶奶補充體力。建議奶量:150~180cc。


 PM17:00 零嘴:晚餐前再喝個果汁,是營養又天然的小零嘴。果汁量建議為1~2匙。


 PM19:00 晚餐時間:又是最愛的米糊,哇~好香!當然,吃完米糊後還是得喝奶奶。調配法:依然以


60cc的配方奶加入約4匙的米粉調製成米糊(媽媽可自行拿捏米粉的量,大略成糊狀即可);奶量亦同時相


對減少,建議為90~120cc。


 PM20:00 餐後:吃完飯後休息一下,再喝點菜汁,營養更完整。菜汁量1~2匙。


PM23:00 宵夜時間:喝奶奶時間。健議奶量:150~180cc。  


4~6個月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這個時期的寶寶,除了吃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之外,還應該開始吃一些由蔬菜、水果等固體食物製成的


湯汁,及米糊或麥糊,來滿足成長中所需的營養了。至於在添加技巧上,營養師毛櫻曼表示,有一些基


本原則是媽媽們必須注意並切確遵守的:


1. 一次只能嘗試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1茶匙)開始試吃,濃度也應由稀漸濃。


2. 每嘗試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狀況。若三、五天後無腹瀉、嘔吐、出疹或皮膚潮


紅等不良反應時,才可換另一種新的食物;而假如有不良反應產生,則應停食用該種食物,並即刻帶寶


寶就醫,以確定病情。


 3. 最好讓寶寶養成先吃副食品再喝奶水的習慣。


 4.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物為主,不要使用調味料。


5. 副食製作過程中應確保衛生,食物、用具、雙手都應洗淨。


 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階段的初期,蘋果汁、西瓜汁、葡萄汁等果汁就較枸櫞酸類的果汁(如橘子)適宜


先給予寶寶,寶寶的接受度可能較好。   


此外,林姃慧醫師也提醒媽媽們,餵食副食品時,應儘量將其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讓寶寶可以


儘快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過程中媽媽最好詳實的記錄寶寶每天所吃的種類及量,以作為了解寶寶健康


狀態的依據。  


4-6個月寶寶的副食品製作重點   


在這個時期中,寶寶可以開始嘗試固體食物的種類有蔬菜類、水果類及五榖根莖類,但其製作上和一般


給成人所食用的有很大的差距,


製作重點如下


A蔬菜類-菜湯(汁): 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碎,投入鍋內加水煮沸;煮開約三分鐘後,再取出菜湯(汁)冷卻即可。


B水果類-果汁: (1) 柳丁、橘子類:將其初片後擠汁。 (2) 番茄、葡萄類:先將其置於碗內以熱水浸泡


兩分鐘再取出、去皮,再用乾淨的紗布包起後,用湯匙擠壓出汁。 (3) 西瓜、香瓜類:將瓜肉挖出、置


於碗內後,再用湯匙擠壓出汁。 注意哦!製作好的果汁必須先稀釋再給寶寶食用,例如兩茶匙的柳橙


汁,可加兩湯匙的開水稀釋。


C五穀根莖類-米糊、麥糊: 取適量的米粉或麥粉於碗內   6.7-9個月寶寶一天的飲食範例半固體食


物階段 食物型態:半固態(泥狀) 每日副食品餐數:1日2回 奶水餵養次數:1日4回 新嘗試: 可開始


嘗試稀飯、麵條、土司麵包,及蛋白質來源的蛋豆魚肉類。  


AM0 7:00 早餐時間:辛苦的媽媽,得起床泡牛奶了。建議奶量:200~250cc;


此外楊淑惠營養師建議,若餵食時間充份,給孩子吃米糊半碗更好。


AM10:00 上午點心時間:奶奶一瓶。健議奶量:200 ~250cc


AM12:00 午餐時間:今天午餐吃豆腐拌稀飯。材料:豆腐半塊、稀飯半碗、煮軟的紅蘿蔔丁少許。還


有還有!吃完飯後,媽媽還現榨了蘋果汁給我,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這個時期的寶寶除果汁外,還


可以吃果泥,媽媽們不妨自行搭配。


 PM15:00 下午點心時間:依舊是奶奶一瓶。建議奶量:200~250cc。


PM18 :00 晚餐時間:冕上吃麵。雖然不是北方小妞,但我很喜歡吃麵喔!軟麵條半碗( 麵條需先初


斷),蛋黃泥及菠菜泥各1湯匙。


 PM21:00 宵夜時間:少量多餐是嬰兒飲食的習慣,所以睡覺之前........再一瓶奶奶吧! Sweet night


吃飽了、喝足了........做個好夢去!  


7~9個月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從這個時期開始,因為寶寶已經開始長牙,所以寶寶飲食狀況的變化就更大了。營養師毛櫻曼表示,首


先是大的轉變就更大了。營養師毛櫻曼提到,初次讓寶寶試吃蛋黃泥,一次的量不要太多,最好由1/2


至1茶匙開始試吃,如無不良反應再漸增加食用量;另外,此階段切勿讓寶寶吃蛋白,因為蛋白易造成


過敏,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並不適合。   


具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此階段也可再次嘗試副食品,佰仍然需要謹傎觀察;林姃慧醫師表示,因為若


是有新的過敏原,還是可能會過敏的,所以媽媽仍應保持初次讓寶寶嘗試副食品的心情,仔細地觀察寶


寶的每一天。  


7~9個月寶寶的副食品製作重點


A蔬菜類-菜泥 可選擇葉子部份如菠菜、蕃薯葉,或是根莖類如南瓜、胡蘿蔔等洗淨切片,放入鍋內加少量煮熟,再盛出用湯匙壓碎盛泥狀。


B水果類-果泥: 以新鮮水果(最好是熟軟、纖維少'、肉多的水果、如木瓜、香蕉、蘋果等)洗淨去皮,再用湯匙取果肉碾碎盛泥即可。


 C五穀根莖類- (1) 薄粥:米加10倍水,以小火煮爛。 (2) 土司麵包、饅頭:有以下兩種吃法。


A.吃法: 因為這個時期恰好是長牙期,所以可以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烤過,讓寶寶自己拿著吃。


 B.吃法: 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的硬皮去掉,撕碎後泡入奶水內,用小湯匙餵。


 D魚肉蛋類: (1)魚泥:取成人正餐所吃的魚,挑取調味料沒滲入的內層,用湯匙刮下搗成泥。


                           (2)肉泥:將里肌肉用湯匙刮成泥狀再煮熟,或是請肉販代為絞細兩次以上即可。


                           3  )蛋黃泥:將蛋煮熟後取出蛋黃,再壓碎並加入少量開水調成狀即可。


                            4 )豆腐泥:將豆腐用開水沖洗後,用湯匙直接挖食。


                             5)肝泥: A.製法:將生的豬肝或雞肝,以湯匙刮成泥,再加水淢湯汁蒸熟。


                                               B.製法:將生的豬肝或雞肝切先切成小塊煮熟,再用湯匙壓成泥。


7.10-12個月寶寶一天的飲食範例固體食物階段


食物型態:固態 每日副食品餐數:3回~4回              奶水餵養次數:2回~3回 新嘗試: 這個階段可


以開始讓寶寶嘗試乾飯、全蛋等食物。  


AM07:00 早餐時間: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早餐喝奶奶。建議奶量:200~250cc;當然,也可以用


米糊一碗取代。


 AM10::00 上午點時間:多攝取維他命C對美容很有幫助,點心吃柳丁。柳橙類水果,必須挖取出果


肉給予寶寶;假如覺得麻煩,改以蘋果切片也不錯,但記得要小心,別讓寶寶噎到了。


AM12:00 午餐時間:媽媽用了麵條半碗(麵條切斷)、肉絲1/2兩(約1湯匙)及1湯匙利碎的蔬菜,做了


一碗肉絲麵給我,香噴噴的。


 PM15:00 下午點心時間:悠閒的午茶時光,來瓶奶奶吧!建議奶量:200~250cc;或改以米糊一碗


也可以。


PM18:00 晚餐時間:豐盛吧!有稀飯、紅蘿蔔、馬鈴薯和半個蛋,營養100分


PM21:00 宵夜時間:成長中的我是餓得很快的,所以睡覺之前,再吃個宵夜。建議奶量:200~


250cc;或改以米糊一碗也可以。


10~12個月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林姃慧醫師表示,十~二個月的寶寶雖然已經可以開始喝牛奶、吃全蛋,但是許多全奶類產品,如起


司、優格、養樂多等食品,還是等到寶寶一歲以後再給予較為適宜。此外,由於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具


有可以自己吃飯的能力,所以媽媽應該儘量讓寶寶自己吃,並示範正確的動作(如拿湯匙、握杯子),讓


寶寶學習。   選擇正確安全的餐具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寶寶手部的抓握能力尚不完全,所以餐具應選


擇摔不破的杯、碗、盤、匙等等;同時,餐具的品質及耐熱度也須考量,因品質不佳的塑膠餐具很可能


會遇熱釋出化學物質,所以媽媽們可得仔細選擇,以確保寶寶的健康。


10~12個月寶寶的副食品製作重點


 A.蔬菜類-碎蔬菜: 將新鮮蔬菜洗淨切碎後,放入鍋內加少量的水煮爛後盛出即可。


 B.五穀根莖類-濃粥: 米加7倍水,以小火煮爛。


C魚肉蛋類-蒸蛋: 將蛋打入碗內,加入水或湯汁至八分滿,再加入少許的鹽(或糖),置入鍋內蒸熟即


可。


添加副食品的禁忌   最後,有一些添加副食品的禁忌必須再次提醒媽媽們;首先是食物的選擇,在寶


寶的牙齒還沒有生長完全之前,媽媽們應注意食物的軟硬問題,特別是有骨頭或有刺的食物,一定得特


別小心。還有,為了避免寶寶養成偏食的習慣,媽媽們應避用調味料調理副食品;當然,油炸、辛辣或


是太冰的東西也不適合給寶寶吃。   


另外,有部份的蔬(菜像是胡蘿蔔、芒果、南瓜等)因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所以易使得寶寶的皮膚變黃;


因為維他命C雖有益,但卻屬於脂溶性,食入後會囤積於體內,而使得寶寶的皮膚黃;雖說一段時間後


就會退掉,但還是不應該讓寶寶吃太多,適量就好。 完整的營養最健康   


最後要再次提醒媽媽們,副食品的添加重點,就是希望除了補充寶寶所需的營養之外,還能讓寶寶漸漸


地適應各類食物,所以其量應由少變多,千萬不要強制限定寶寶一定得吃多少,而逼著寶寶多吃一點;


否則若是影響了寶寶進食食的心情,並留下對其的負面記憶,反而易使得添加計畫失敗,甚至導致寶寶


產生偏食的習慣。   


掌握嬰兒時期的健康,就是為寶寶的將來奠定了穩固的健康基礎;而想要擁有健康,當然就必須擁有完


整的營養囉。林姃慧醫師與毛櫻曼營養師同時強,若是希望寶寶能健康的成長,則均衡的攝取5大類營養


可是第一要務;而在您掌握了0歲階段的副食品給予原則之後,相信對於完整營養的給予,定能不費工


夫的信手捻來,營養百分百、健康百分百。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沾了蜜糖的小手









沾了蜜糖的小手


嬰兒在出生~一歲半都處於「口腔期」階段,如果不常吃奶嘴,就會將自己方便的手指頭拿起來吸吮,除了滿足口腔期的慾望外,還有很多重要性喔!

人人總說:「嬰兒的手指都沾上了蜜糖。」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讓人忍不住也想抓來嚐一口!

許多媽媽在小嬰兒吃手指頭的時候,會產生阻止的動作:「我擔心他將小手吃得破破爛爛的,隨便將手指頭放進嘴巴裡,好像也不太衛生吧!」到底嬰兒的吃手行為好不好呢?聽聽瓜家的建議吧!

嬰兒在出生~一歲半都處於「口腔期」階段,如果不常吃奶嘴,就會常將自己最方便的手指頭拿起來吸吮,吃手的行為除了滿足口腔期的慾望外,還有很多重要性喔!

1.安撫作用:
當孩子吃著自己溫暖肥嫩的手指頭時,他擁有安心寧靜的感覺。
如果您家寶貝過了一歲半還是愛吃手,或是在正常階段就將手指頭吃得破破爛爛,父母親要先思考看看「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孩子是否常常感受到「壓力」?

2.認知學習:
口腔期的孩子很厲害,懂得用嘴巴來學習物體的形狀,如果這時期的孩子拚命要將東西往嘴巴裡塞,盡量都要讓他滿足這方面的學習刺激,無需大驚小怪的一味阻止,只需要將物體清理乾淨即可!

3.認識手的構造:
要讓寶貝將來能靈活運用自己的小手,當然就是這之前,先讓他充分的認識雙手構造囉!
瓜瓜和地瓜嬰兒期都愛吃手,也由這吃手的動作,讓他們對於手指頭的控制很靈敏,你想想看,日後要將湯匙放進嘴巴裡的動作,如果以前缺乏將手放進嘴巴裡的學習經驗,又怎麼能讓孩子馬上就要精準的控制湯匙呢?

4.生理階段過程:
自然的現象是如此,父母親不要一味的違反自然阿!孩子日後會產生口腔期不滿足的後遺症。

你願意讓寶貝嚐嚐肥嫩小手上的蜜糖了嗎?怎麼做才是對孩子真正好的事情,相信你已經知道囉!

教養小提醒
1. 當孩子吃著自己溫暖肥嫩的手指頭時,他擁有安心寧靜的感覺。

2. 口腔期的孩子懂得用嘴巴來學習物體的形狀,這時期若拚命要將東西往嘴巴裡塞,盡量都要讓他滿足這方面的學習刺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會爬了嗎?


 



























小寶8個多月就直接扶著椅腳站了起來,媽咪原本擔心他會跳過爬行直接開步走,好不容易等到10個月開始爬,姿勢卻不太像「爬行」,小寶這樣算不算正常呢?
 

許多教養書籍和研究都提到爬行」對於寶寶的平衡、腦力發展好處多多,有別於一般觀念以學步車、玩具車讓孩子早早學會走路,現在的爸媽反而相當擔心孩子跳過爬行直接走路。

雖然少了爬行便少了些許刺激,但走路所需要的肌肉協調與平衡能力較爬行更為複雜,只要孩子其他心智動作發展沒有落後,爸媽可以安心地順其自然,讓孩子自己決定要爬或不爬。


先站才爬很正常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平均在8個半月大時就能扶著東西站立,但手膝爬行卻要到10個月左右才會,所以小寶的發展時間和順序都很正常。爬行是全身性的運動,之前需要很多的磨練和準備,譬如頸部肌肉要強健,能支撐頭部並隨意左右轉、腳部肌肉也要夠力,才能帶動身體往前進(剛練習爬行時,有時寶寶會「倒退」,就是因為手臂比腳出了更多力氣);所以仰躺時的踢腿、俯臥時的抬頭、4個月的翻身到6個月的獨坐,都是為爬行和走路做準備。


不過寶寶從出生後,自然就會「自我鍛鍊」,只要別整天抱著不讓他練習翻滾等各種動作或過度限制行動,一旦寶寶生理成熟,相關動作自然水到渠成。


姿勢怪是因為正在嘗試練習中
爬行和翻身、走路一樣,都屬於動態平衡,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精熟的運動,寶寶必須經由多次嘗試,才能試出一種既能保持平衡又能順利快速前進的訣竅,所以當寶寶剛開始練習爬行時,就算爸媽看到各種千奇百怪的姿勢,也不必太憂慮。


手膝爬行是最有效率且穩定的爬法,但統計上仍有15%左右的寶寶從來都不用手膝爬行,而是以熊爬(像熊一樣屁股抬高用四掌爬),或者坐著挪動屁股等其他方式移動身體,但這並不代表發展出了問題。


有練習就有進步
翻身、爬行、走路等大動作,跟生理成熟較相關,通常只要身體準備好了,寶寶就能做到。如果寶寶已經開始爬行了,但姿勢不太順,爸媽可以稍微用手調整,輔助他擺出手膝爬行的姿態,看他能否自行體會更有效率的爬法。如果寶寶懶得爬,爸媽可以蹲在一步之遙展開雙臂說抱抱,或者拿個他喜歡的玩具,強化他前進的動力,久而久之,寶寶就愈爬愈好囉!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澄待保母家已74個日子了,一本托育日誌用完了。她剛來我家時真的很不適應,我帶了六個禮拜,還有很大的挫折感,但換個念頭想,這正是磨練的機會,我還是要撐下去。


每天都會與她做互動,跟她說說話,讓她能早日熟悉環境,熟悉我的存在。


 



很快的,也很奇怪六個禮拜之後,她的情況有明顯在改善。


飲食、睡眠、情緒都在好轉之中。
 


現在5個月,越來越活潑,她總喜歡雙手舉著雙腳在玩,吸吮著手指,咿咿呀呀的說個不停,偶爾會練習著翻身。最喜歡洗澡了,最近還有一項特殊的活動,那就是:拿自己的腳來吸吮,澄爸和澄媽覺得很驚訝也笑呵呵!


澄澄實在太可愛了,我們家人都很喜歡她,看她一天天的成長穩定,我很有成就感,也受到家長的肯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別家飲料不喝,就偏愛桔子工坊的 鮮百香QQ綠茶。


      大概就是從這張廣告單開始吧!  無意中在診所間發現這份宣傳單,心裡就很想要喝喝看。


          



 


      買了第一杯後,就緊緊抓住我的心。每每在假日午後吃過油膩的餐點,就會想要來一杯。


      天氣冷喝溫‧三分糖;天氣熱喝去冰‧五分糖,真是一大享受。


 



     那酸酸甜甜的滋味,真的是超好喝。


     有百香果的味道和顆粒,再加椰果和珍珠,真的是超級享受。
 


 




      價位中等:   35元,但是店家為消費者著想,有集點的活動,一點一杯,十點送一杯。


      店家還有折價劵的活動:一次可折抵五元。


         折抵後就只要  30   元。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差,對於寶寶未來的進食習慣、營養吸收以及牙齒發育都會有影響,因此,家長從4個月大開始,就要特別注意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 執行/蘇麗華

很多人以為,寶寶與生俱來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時候到了自然就會吃東西,應該不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其實,這樣的觀念不完全正確。

Chapter 1:咀嚼的重要性
寶寶從一出生後,就有尋覓乳頭及吸吮的本能,一旦吸入母奶之後,寶寶就會進行吞嚥奶水的反射動作,而且隨著月齡的增加,吞嚥能力會越來越協調且進步。

咀嚼能力需要漸進發展
但是咀嚼能力的完成,是需要舌頭、口腔、牙齒、臉部肌肉、嘴唇等配合,才能順利將口腔裡的食物磨碎或咬碎,進而吃下肚子。
所以,咀嚼能力是寶寶整個口腔動作長時間且經常的練習使用,才能達到良好的能力,如果家長沒有積極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並忽略提供各個階段不同的副食品,等寶寶過了1歲之後,家長就會發現寶寶因為沒有良好的咀嚼能力,而無法咀嚼較粗或較硬的食物,有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挑食、吞嚥困難等問題。

Chapter 2:口腔動作的發展&咀嚼訓練
月齡:4~6個月
發展狀況
4個月大以後,寶寶的吸吮及吞嚥液體食物的動作已成熟,可以順利喝進奶類食物,而不容易流出來。
此階段開始,寶寶的舌頭也變得較靈活,他會嘗試利用舌頭及口腔的動作,將嘴中的糊狀食物或果汁進行吞嚥,不過,動作還不是很協調,有時會把食物推了出來或是只吃進去少量的食物。
訓練重點
建議從4個月大開始(如果有過敏體質可從6個月大開始),媽媽就要開始給予寶寶糊狀或泥狀等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的動作。
為了配合寶寶的嘴巴大小,建議媽媽使用小型、材質安全且較淺的湯匙來餵食。
剛開始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媽媽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嘗試就會發現寶寶吃進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
果汁或菜湯類的食物,媽媽可以用小湯匙來餵食。
到了6個月大左右,媽媽可以準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副食品形態:流質或半流質。
副食品建議:米麥粉糊、蘋果泥、果汁、菜湯、合適的牙餅等。

月齡:7~9個月
發展狀況
大約到了7個月大,寶寶也開始長牙了,此時期寶寶咀嚼及吞嚥的能力會較前一個階段更進步,寶寶會嘗試以牙床進行上下咀嚼食物的動作,而且,寶寶主動進食的欲望也會增強,有時看到別人在吃東西,他也會做出想要嚐一嚐的表情。
訓練重點
媽媽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副食品,並讓副食品的形狀較4~6個月大時更硬或更濃稠些。
提供寶寶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能促進牙齒的萌發。
媽媽除了餵寶寶吃食物之外,如果寶寶已長牙,也能夠提供寶寶一些自己手拿的食物,例如水果條或小吐司。
因為長牙,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建議媽媽準備幾個不同感覺的固齒器,除了可以讓寶寶磨磨牙之外,也能幫助咀嚼能力的發展。不過,使用時務必要注意固齒器的清潔。
副食品形態:半流質或半固體。
副食品建議:菜泥、較粗的果泥、水果條、麵包片、豆腐與稀飯等。

月齡:10~12個月
發展狀況
寶寶已經長出4~6顆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動作更加協調,寶寶會嘗試先咬碎或咬斷食物,再進行簡單咀嚼的動作。此階段開始,寶寶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有影響,適當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長,增進下頜、臉部肌肉的發育,同時,也能使寶寶透過副食品得到身體健康需要的營養。
訓練重點
寶寶的副食品已漸進到成人化的階段,不過,原則上,不易消化或太油膩的食物還是不適合讓寶寶吃。
可以選擇成人化的食物中,較軟、較易咀嚼的食物。
除了大人幫忙餵食之外,也可以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媽媽不妨為寶寶另外準備一個防水圍兜以及一支適合抓握的小湯匙,讓寶寶自己也舀食物來吃,這樣還能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三餐漸進改以副食品為主,牛奶為輔,一天約提供三~四次副食品,二次的牛奶。
開始訓練寶寶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可先用裝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為一般的鴨嘴杯。
副食品形態:半固體或固體。
副食品建議:軟麵條、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與煮爛青菜等。

月齡:12個月以上
發展狀況
過了1歲,寶寶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
訓練重點
提供給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乾,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
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
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只是有些食物需要幫寶寶切成合適的大小或塊狀,但不要切得太細。
提供寶寶比較容易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讓寶寶學習自己進食。
平時可提供寶寶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寶寶吹紙片、泡泡等。
副食品形態:固體為主。
副食品建議:可給予易消化的六大類食物。例如魚肉、白飯、切成段青菜、切成塊水果。

Chapter 3 優缺點
訓練咀嚼能力的好處
1.讓寶寶順利從副食品慢慢轉為成人化的食物。
2.有利於腸胃功能的發育。
3.有利於寶寶的營養吸收。
4.有助於牙齒的發育及排列。
5.有助於臉部、口腔肌肉的生長。
6.舌頭、嘴唇等口腔器官的靈活度,會影響未來說話的發展。
7.練習自己進食的過程中,也提高了手眼協調的能力。

阻礙咀嚼發展的錯誤做法
*沒有把握副食品關鍵期:寶寶學習咀嚼、吞嚥動作的關鍵時期就在於4~12個月大。家長給予寶寶副食品的時間,最慢不要超過6個月大,家長就必須添加適當副食品,否則可能會影響寶寶咀嚼的發展。
*把食物烹煮的太軟爛:即使是大寶寶,有些家長仍認為他沒有良好的咀嚼能力,因此,只提供稀飯或煮爛的青菜、肉類,而讓寶寶沒有機會嘗試需要咀嚼的食物。
*主副食需要調整:寶寶大約10個月大開始,主食就要調整為以副食品為主,牛奶為輔,讓寶寶有足夠訓練咀嚼的機會。

裴仁生 醫師
現任 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
經歷
桃園榮民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提昇孩子身體動作智能的20種遊



 

台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授兼創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 陳龍安


在多元智能的領域裡,身體動作的智能跟語文、數學、音樂內省與人際智能一樣重要,但此項智能受限於升學、考試制度,為大多數父母所忽略;事實上,身體和心靈是合而為一,有健全的身體才有健全頭腦。


有些孩子要他唸書、做數學題目,簡直就是要他的命,屢學屢敗,越來越沒有勁;好像一個學習障礙的孩子。但是要他去打球,或是幫忙敲敲打打的事,卻十分有勁;而且一學就會,就像是一個資優的孩子一樣。

暸解孩子身體動作智慧傾向
「我念了,可是我馬上就忘了;我看了,可是就是記不牢;但是只要我做了,我就會了。」這是一種實作型,動手做的智慧,我們稱之為「身體動覺」(badile-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這是一種善於運用身體動作來表達心裡的想法,製作事物的一種智能。這種智能包括兩種能力,一是能靈活運用技巧來靈活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例如:影視明星、演員、舞者或是運動選手等;另一種則是能力是擅長運用各種技巧,來控制自身以外的事物,例如:雕塑家、裁縫師、機械師或是外科醫生等。

這種智能包括協調、敏捷、平衡、和諧、速度、準確性,以及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性。父父母想要暸解孩子身體動覺智慧的傾向,一般而言,可以由下面孩子的一些行為,來察覺他身體動覺智慧的特徵:
1. 比別的小孩早爬和早走。
2. 聽到音樂的聲音,全身都會動起來,且手舞足蹈。
3. 凡是都喜歡動手做,舉凡玩泥巴、捏黏土等,只要是親自操作過的,大多都會記得一清二楚。
4. 喜歡跑、跳、碰,教擅長於運動。
5. 說話時,會用表演(手勢)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喜歡演戲或角色來扮演活動。
6. 喜歡觀看運動性質的節目,如看球賽轉播或運動新聞,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
7. 愛好戶外活動,例如:騎車、爬山、溜冰等,或是動的遊戲。
8. 跟同伴一起玩時,常會有一些自創性的遊戲和想法。
9. 每次在體能活動中,都會顯露出優美的平衡感以及靈巧性。
10.每次在遊戲或扮演的活動當中,都喜歡做一些誇張的動作。
11.喜歡實作、參觀、採集、設計的學習活動。
12.看到別人的動作,一學就會模仿「秀」出來,常讓人感到惟妙惟肖。
13.太長的時間總是坐不住,動來動去顯得沒耐力,煩躁不安。
14.具有手工的才能。
15.喜歡將一些東西拆解再組合。

或許可以從上述孩子的一些行為特質中,父母可以暸解什麼樣的孩子,具備有「身體動覺」智慧的潛能,也可從此獲得一些指導孩子發展這些智能的探索。如果能將這些潛能發揮,不但能增進孩子在學習上的學習能力,也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提昇。當然,孩子的智能發展是多元性的,他可能除了身體動覺得傾向外,也兼具其他智能的特長;相輔相成,因勢利導都能促成孩子的充份發展。

促進身體動覺的20種遊戲
讓孩子能玩出聰明、玩出智慧,是每位父母所期盼的,以下將介紹二十種促進孩子身體動決智能的遊戲,希望能幫助父母為孩子開啟另一扇智慧的窗。
(ㄧ)比手畫腳:給孩子一個詞或語,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不可用言語暗示)表演出來,讓大家來猜一猜這個詞或成語是什麼。這是一種概念動作化的表演,可以由一個人或是幾個人一起來表演,相互補足漏缺,讓大家能很快猜出來,也增加孩子的勇氣和信心。

(二)身體密碼:這個方法是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代表某個注音符號或是數字,例如:左大拇指代表「ㄅ」,右大拇指代表「ㄆ」,摸頭代表「ㄛ」,手交叉代表「ㄨ」,伸出右食指與中指是「ㄚ」……;用身體的動作來敘述一件事,看誰能最先解出密碼。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用數字,幾次後再讓孩子商量字訂他們的身體密碼,採小組競賽的方式,更會引起孩子學習的動機語興趣。

(三)聾啞默劇時間:自訂一小段時間,聽不到講話的聲音,也不可以開口講話,只能用口語、手勢來表達意見;也可以由家長出個題目讓孩子表演默劇。

(四)家庭劇場:利用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可以利用客廳當舞台,指導孩子表演話劇;或是讓孩子把喜愛的玩偶、玩具拿出來,做角色扮演或是辦家家酒。

(五)有肢體動作的運動:讓孩子做些翻筋斗、學動物走路,扭扭屁股、動動雙眼,轉轉膝蓋、動動鼻子,閉上雙眼做單腳站立的動作越久越好,一邊站一邊哼著兒歌;也可以模仿打太極拳的動作,配合口訣做一些動作,也可以自創拳法。

(六)自己動手做:會自己動手做的孩子比較勤勞,也能表現出身體動覺的智慧。家中的油漆、洗地、包水餃、清理雜物、種植小盆栽,甚至於玩積木等,讓孩子有機會從中學習。

(七)組織家庭球隊:全家或與鄰居的孩子們組成一支籃球(壘球、足球、排球或是其他的運動……)隊,為他們製作運動服裝,定期練習或是利用假日,與其他隊伍一起舉辦聯誼賽,有助於孩子的相互激勵。

(八)拜師習藝:家長為孩子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運動(如游泳、網球……);或是武術(如柔道、空手道……);手藝(如紙工、木工、紙雕……);舞蹈(芭蕾、律動……)。

(九)盲人走路:讓孩子戴上眼罩,在別人的引導下,練習用手去觸摸身旁四周的事物;也可以玩躲貓貓的遊戲,或在有人協助下探索如何走出大門。

(十)指壓按摩:有機會帶孩子去參觀啟明學校,或是附近的盲人按摩店,參觀盲人是如何替人家指壓按摩;有時也可以親子互相按摩,並討論如何按或那邊按摩最舒服。

(十一)冒險活動:冒險是指讓孩子有接受新經驗的機會及挑戰,讓孩子將來能面臨危險又能解決問題。冒險的活動有很多種,如帶孩子去爬山、下水摸蝦、攀岩、爬樹抓蟬……等都是。有時也讓孩子嘗試點一些從來沒吃過的菜、做實驗、自己炒一盤菜、疊羅漢等,都是一種肢體動作的冒險活動。在冒險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孩子的安全以及預防的措施。

(十二)常規動作:將孩子每日的生活常規,設計一個特定的動作,例如:雙手做摸臉的動作,父母可和孩子一起來討論設計這些動作,實施一段時間後再做修正。當父母希望孩子做某項工作時,只要去比那項動作的姿勢,孩子跟著做這個姿勢,就表示他們知道了;這樣也可以去避免父母的嘮叨。

(十三)人體雕塑:親子的模仿活動,首先父母要站立著,讓孩子自由調整姿態,例如把腳抬高一點,把頭歪向一邊,調整好之後,孩子必須跟著做這項姿勢,然後父母再調整其姿勢;越奇特越好,讓親子一起同樂。

(十四)手指遊戲:我們的雙手就是我們的外腦,訓練手指的靈巧有助於孩子智能的提昇。手指的遊戲有很多種,在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玩「大拇哥,二拇弟……」,最好可以一邊唱一邊表演。以下也列舉一些遊戲:
1. 對於熟悉手指名稱的孩子而言,可以和他一起玩猜手指的比賽;將左手的五根手指頭對齊彎曲,並用右手包住,僅露出五個手指尖,然後讓對方來猜猜看那根是中指、無名指……。
2. 用有韻律的辭句代表,並觸及各身體部位,考驗一下手眼協調的能力。例如:草原茫茫(摸頭髮)、走過廣場(摸額頭)、經過小橋(從鼻子走過)、繞過池塘(繞過口邊)、在懸崖下(摸額下)、哈!哈(哈癢咽喉)。
3. 手指體操:伸出左右手,從1數到10,並依次彎曲手指,雙手動作不同,考驗孩子的反應能力。
4. 利用手電筒玩影子遊戲,也可以玩皮影戲。
5. 玩剪刀、石頭、布的猜拳遊戲,也可以用腳來代替手做猜腳活動。
6. 身體疲憊時,跟家人一起站起來伸伸懶腰,做做體操。

(十五)角力遊戲:有各種不同的玩法:
1. 跪坐角力:跪坐好之後,臀部不可以浮起來,設法將對方推倒。
2. 對拉角力:用單手拉推對方,不可以移動腳步。
3. 單腳跳角力:雙手交叉,單腳跳動接對方,看誰的手張開或腳著地都算輸了。
4. 臀部角力:背對著背,碰縮臀部,誰的腳步移動就算輸了。

(十六)跳繩遊戲:買一條跳繩可在室內或室外遊戲,除了健身外又可訓練孩子的機敏度,以及觀察判斷的能力。
1. 單人跳或是待人跳。
2. 一人跳玩之後,再輪下一位。
3. 一人先跳,第二人進來一起跳並可玩猜拳遊戲,輸的人先離開,換第二人進來再猜拳。
4. 多人一起跳,逐一或一起離開。
5. 也可運用繩子玩套圈圈的遊戲,例如:先將繩子往前甩成圈,滑向對方套住對方的手。

(十七)抬轎子遊戲:父母可將雙手搭組成一個簡單的轎子,讓孩子跨坐在雙手上,可以跟別人一起玩抬轎打仗遊戲,這是個既刺激又有趣的遊戲。也可以將孩子緊緊的抱著旋轉,向在坐雲霄飛車一般。

(十八)騎竹馬或踩高翹:用兩根有竹節的竹子,裝上蹬腳;也可以用木條做成有踏腳的長棒,讓孩子踏腳著地慢慢的走,然後再抬高走。也可以用空的奶粉罐,穿上兩條繩子當高蹺,在客廳放上新年的音樂走路,煞是熱鬧。

(十九)草木製造遊戲:在野外有許多草或野花,可以製作成項鍊、胸花;也可以用草繩編成美麗的圖案;用許多風草穗綁成小掃帚;用豆莢到翻過來,變成可愛的綠色小船……。

(二十)善用電動玩具:電腦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孩子也會隨著時勢所趨,熱衷於電子遊戲。其實如能妥善運用、悉心的指導,可以讓孩子從經驗當中,學習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遭遇的情境;敲打鍵盤、使用滑鼠,可以訓練手眼協調。許多遊戲光碟的設計,也都蘊含有寓教於樂的構想;只要父母能為孩子慎選一些遊戲軟體,陪孩子一起玩,引導孩子進入多媒體及網路的世界,這都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給他健全身體和靈活頭腦
在多元智能的領域裡,身體動作的智慧,跟語文、數學、邏輯、空間、音樂、內省與人際智能一樣重要;但此項智能的發展,常常受限於現在的升學、考試制度,而為大多數父母所忽略。事實上,身體和心靈是合而為一的,有健全的身體,才能有靈活的頭腦;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傾向於身體動作的智慧,他善用身體去認識、暸解事物,他們是好動型、觸摸型的學習者。

父母想要提昇孩子的智能(IQ),要善加利用他們的特長,而情緒智商(EQ)的作用,在於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不會用身體去侵犯別人;創意(CQ)的涉入,是促成他們去做肢體動作的創作,而大動作中的舞蹈、體能;以及小動作如手工藝中展露其創意特色,而有傑出的表現。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至6個月孩子的活動設計


新生兒通常睡得很多,但是當他們醒來時,他們喜歡溫暖、舒適喜歡有人能照料他們的生理需要。從最初數週開始,小嬰兒就會用他的感官留意周圍所發生的事物。從3個月到6個月開始,嬰兒常睜著眼睛看,豎著耳朵聽,手和嘴也是忙個不停,這段時間,感官性的活動對嬰兒很重要。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連續玩一個小時之久,翻身、坐、爬,已經使孩子對自己及周遭有多一層的認識,有關大肌肉的活動也愈來愈需要了。


     適合的玩具


    會嘎啦嘎啦響的玩具


    音樂盒(有些動物造型的音樂盒,眼睛、耳朵都會動)


    填充動物、填充娃娃(最好不要是長毛的)


    顏色鮮亮的布製小球


    可以讓小手觸摸和探索的玩具


    大的軟球(不要買海綿式的)


    風擺動


    軟的塑膠娃娃(最好全部是塑膠或布製,不要有任何凸出的配件)


    軟積木(布製品或軟皮的外表)


    風鈴


    嬰兒的書


    安全鏡子


p   建議活動


    躲貓貓: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放在小毛巾下面,問他「你的玩具呢?」或「你的小熊呢?」當你打開小毛巾時說「躲貓貓」,你也可以用雙手遮著自己的臉,再打開時說「躲貓貓」。


    你說我說:當嬰兒喃喃自語或玩口水發出無意義的聲音時,模仿他的聲音,並且聽聽看他是否會再發出這種聲音,妳的模仿能鼓勵嬰兒繼續練習發音。玩口水或喃喃自語是語言學習的開始,多和孩子說話,說妳正在做的事,如:我現在要幫寶寶洗澡了,我先脫寶寶的衣服,脫外衣,再脫內衣,再脫褲子和尿布……等。或孩子周圍所發生的人事物,如:大哥哥在玩球,小姊姊在唱歌。


    搖玩具: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會和妳玩玩具,尤其是能發出聲音的玩具。拿著嘎啦嘎啦響的玩具,輕輕搖動發出聲音,並且慢慢移動位置,讓嬰兒的視線隨著移動。把玩具放在(或掛在)他能摸到或踢到的地方,讓她試著抓或拍,4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自己抓著玩具發出聲音了。


    踢踢踢:很小的孩子就會踢腿踢腳,哭的時候會全身運動,校(高興)的時候也會手舞足蹈。在小嬰兒的腳邊放幾個會發出聲音的不倒翁或是小動物,當嬰兒踢到腳邊的玩具時,他會愕然也會很興奮的再嘗試。如果有時必須把嬰兒放在小床裡,可以製作一串綁著各種安全小物品或小玩具的軟繩子掛在床尾,最好在腳能踢到的高度,記得必須綁緊並隨時檢查。


    做鬼臉:為孩子在牆壁貼一塊塑膠安全小鏡子,或抱著孩子看大人使用的鏡子。讓孩子從鏡子中看見另一個嬰兒,他動,鏡子裡的他也動,他做鬼臉,鏡子裡的嬰兒也做鬼臉;有反應的東西,小嬰兒都有興趣。當然,妳也可以為孩子在鏡子前做各式各樣的表情,知道嗎?妳的臉對孩子十分重要,嬰兒從妳的臉上學會與人親密,也慢慢認識人的喜怒哀樂,而平常嬰兒最喜歡的是這副臉會對他笑,會對他說話,會對他唱歌。


    手指搖:這是配合手指或手的動作的兒歌,孩子十分喜歡。例如:「炒蘿蔔」和「呷米」、「蟲蟲飛」,動作及內容如下:


「炒蘿蔔」——


炒蘿蔔、炒蘿蔔、炒炒炒


(一手握著孩子的手使其手心朝上,另一手沿著孩子的手心及手臂往上做炒菜狀)


切蘿蔔、切蘿蔔、切切切


(動作形式同上,炒菜改成切菜)


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


(動作形式同上,改為捏餃子狀)


火車過山洞


(用食指及中指走路,慢慢往上移動到孩子的腋窩哈癢)


「呷米」(台語)——


呷米,呷米,呷米


(握著孩子的手,左手手心朝上當米槽,右手食指當雞喙做吃米狀;左手手心朝下,右手手指從下面去頂左手手心)


飛天,飛天,飛天


(左右手手指輕輕碰幾下之後各往左右上方飛)


「蟲蟲飛」——


點點蟲蟲飛,點點蟲蟲飛


(握著孩子左右手的手指,指尖互碰念到「飛」的時候再分開)


    小姐騎馬:這是親子間的好活動,大人坐著,讓嬰兒坐在腿上,配合兒歌的節奏,輕輕上下抖動著腿,嬰兒則跟著上上下下,節奏及速度的快慢可隨意變化。除了讓孩子做腿上外,大人也可以躺著,雙腳合併縮屈緊靠自己身體,扶著孩子趴在大人的小腿上(如圖)。這個動作的另一變化是大人可以屈伸雙腳,告訴孩子這是「坐飛機」;也可以讓孩子坐在大人蹺起的腳背上,大人晃動腳,孩子跟著搖動。


    看圖說話:嬰兒雖然在這段時間還不會說話,但是他會喜歡看東西和聽妳告訴他那是什麼。妳可以抱著孩子介紹他看家裡的東西,並一一告訴他那是什麼。也可以準備一些十分簡單、顏色鮮麗的較大張圖片,告訴孩子那是什麼。每張圖片停留一下,讓嬰兒看仔細。


    摸一摸:準備一些觸感不同的安全物品,讓孩子輕輕摸(如:毛毯、毛巾、絨布、絲巾、書、棉花、玻璃……等);有些東西是固定無法移動的,妳可以抱著孩子去摸摸(如:牆壁、地磚、地毯、窗簾……等)。


    嬰兒的童謠: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就喜歡聽音樂,如果妳能抱著嬰兒一起唱歌做簡單的動作,孩子定很喜歡。以下介紹幾首簡單又有趣的童謠。


「合攏張開」、「拍手歌」、「頭兒、肩膀、膝、腳、趾」


    倒著看媽媽:幫助孩子以不同姿勢看同一件東西,如躺、臥、坐、爬、站、走,所看到的東西角度不同,樣子也不同。


    「鼻子,鼻子,鼻子,mmm」:用手指碰觸嬰兒的鼻頭,說「鼻子,鼻子,鼻子」然後用妳的鼻子去碰他的鼻子發出「mmm」的聲音。等孩子會注視你時,還可以增加另一些五官介紹----「眼睛,眼睛,眼睛,眨一眨」;「嘴巴,嘴巴,嘴巴,YmYmYm」。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個月到12個月孩子的活動設計



此時嬰兒已經開始了解一些話語,喜歡完簡單的語言遊戲。當妳對著他說話,或指著東西告訴他名稱時,他會用心聽妳說,聽妳介紹。他開始熱切地模仿周圍人物的各種聲音、動作和表情,他喜歡玩鏡子的遊戲,重複念唱簡單的手指搖或兒歌可以逗他開心。到外面散步、到公園盪鞦韆、溜滑梯逐漸成為嬰兒嚮往的活動之一。


     適合的玩具


    各種大小的塑膠量杯,或其他可以堆疊、互套的安全容器。


    內容簡單的故事(或兒歌)圖畫書


    有美麗圖片的雜誌、商品目錄或照片本


    不會摔破的盤子、杯子、湯匙


    鈴鐺、有按鈕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軟梳子


    軟積木(或紙積木)


    塑膠槌子


    布書、玩具型的書


    洗澡用的玩具


    磨牙玩具


    不娃娃、填充動物


    可捏壓的玩具


    喜乾淨的柳丁


p   建議活動


    追追追:陪已會爬或正在學爬的嬰兒玩追逐的遊戲,每次追到他就抱抱他,這是此年齡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模仿遊戲:這年齡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當妳看見孩子搖動他的手或輕拍桌子時,重複他的動作,很快地,他就能頓悟,隨著妳的動作不斷練習。


    鏡子遊戲:帶著他在鏡子前面輪流做鬼臉和發出有趣的聲音,例如:示範皺鼻子、笑臉、擠眼和愁眉苦臉的各種臉部表情。指著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告訴他這些器官的名稱;讓他自己用小梳子試著梳頭,也是有趣的鏡前活動。


    「藏起來找到了」:拿一個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將他藏在毛巾或小毯子下面,再弄出聲音並幫助孩子循著聲音找玩具。


    滾球:當孩子能坐穩之後,可以和他玩吹氣式的沙灘球。孩子坐好後,幫他把雙腿分開,妳也以同樣的姿勢坐在他對面。妳先將球滾給他,再鼓勵他把球滾給妳。如果妳帶的孩子不只一個,妳可以安排大家坐成一個圓圈,再由妳輪流滾球給每個孩子。


    「哪一隻手?」:拿一個小玩具或一塊糖果,放在自己任何一隻手的手心中,兩隻手各握成拳頭狀,問孩子玩具在哪隻手?孩子猜錯或還不會玩時,妳可以自動打開有玩具的手,說「這隻手」。


    玩水球:將氣球套在水龍頭的出水口,慢慢將氣球注入水成六分滿,氣球口綁妥,放在小臉盆內,讓孩子摸著玩。夏天也可以將水球放在冷凍庫結成冰球玩。


    拿給媽媽:這是一種語言遊戲,請孩子拿他熟悉的東西給某人,例如「拿球球給爸爸」、「拿拖鞋給媽媽」,這活動可以測試孩子是否已知道「誰是誰」以及東西的名稱。


    車車過山洞:將紙巾或保潔膜用畢後的長紙軸留下來,斜放在地板上,教孩子將小汽車放進紙軸中,小汽車會從另一邊的動口滑出來。


    敲節奏:用自己的手或準備一枝大木匙給孩子敲小鼓,你先按著簡單的節奏敲,再給孩子敲。當然孩子一開始一定是隨興敲,慢慢地,他就會明瞭節奏的意思了。


    玩具排對站好:將娃娃,填充玩具或玩具小人、小動物、小汽車排成一隊,孩子看過一次後,他也會自己玩這個遊戲。


    果醬畫餅乾:給孩子一小碗果醬和幾塊餅乾,讓孩子自己將果醬塗在餅乾上吃,這或許會弄得黏答答的,但是對孩子而言,卻是一項經驗的學習。


    丟丟丟:這段時間孩子十分喜歡丟東西,且樂此不疲,可以準備一些布球、沙包、小枕頭之類的物品讓他丟,這也是一種大肌肉的活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系研究所的實驗報告!( 總整理)


易產生致癌病毒的食物:(惡物)


一、用 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肝癌
二、過期的食物〈有黴菌〉,含有黃菊毒素〈肝癌〉,
       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不要捨不得丟。


三、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


四、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 〈在胃裡中和會形成亞硝酸〉。


五、烤焦的部份都要去掉,很毒。


六、莖類的植物〈如馬鈴薯〉發芽就有毒。
------------ --------- --------- --------- --------- --------- --------- ---------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良物:】


一、綠茶可多喝,可防癌。


二、養樂多可防胃癌,大腸癌。


三、大蒜證實可防癌,效果很好。



四、聖女小蕃茄可防癌。
------------ --------- --------- --------- --------- --------- --------- ---------



【奶茶少喝喔 !!!】
你愛喝奶茶嗎?如果你是愛喝奶茶的人請注意囉~
營養師答:
奶茶是高糖、高油、高熱量,沒 有營養價值可言,是一種垃圾食物。


奶茶加的奶精,多由椰子油製成,喝多了容易發胖,脂肪容易堆積在肚子上,形成中廣體形,很多習慣喝奶茶的人想要減肥,第一件事就是戒奶茶。
椰 子油中含大量飽和脂肪酸,會加速體內製造膽固醇,血脂肪也會急速上升,形成血管硬化,長期大量飲用,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曾有統計 數字顯示,大量飲用奶茶超過三個月,血脂肪及膽固醇都會升高。
奶茶只是油和糖的結合,因為奶精並非牛奶製成品,奶茶中又有大量糖分,幾乎不含鈣 質,根本無法補充鈣質,還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奶茶最好不要天天喝,一週頂多喝個一、兩杯解個饞即可‧


------------ --------- --------- --------- --------- --------- --------- ---------


八種去脂減肥的食物
============ ========= ========= ========= ======


現代人的飲食多半太過豐富,以致於越來越多人營養過剩身材走樣。
吃,如果選擇正確,那麼您非但不會胖,而且還能幫助您去脂呢。
快 來看看吧~



*凍豆腐:



根據報導,凍豆腐能吸收胃腸道以及全身組織的脂肪,有利脂肪的排
泄喔。



*綠豆芽:



含有較高的磷、鐵之外,主要含有大量的水份,多吃綠豆芽,也不容
易讓脂肪在皮下形成。



*鳳梨:



鳳梨含有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分解魚、肉的功能,吃過大餐後可以
吃些鳳梨。但是體質不適合吃太涼食物的人,要儘量少吃。



*薏仁:
薏仁除了美白治痘外,對水腫型的肥胖也很有幫助喔
(孕婦除外~要禁吃)


*烏賊:
烏賊的脂肪含量,每 100g 才有 0.7g ,吃了它要變胖是很困難的。


*木瓜:
木瓜有輕微的興奮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木瓜可以去水腫、治腳氣病。



*陳皮:
漢方中的陳皮,對脾肺很好,而且可以幫助消化、排除胃部賬氣、減少
腹部脂肪的堆積。但是如果您有心臟或血管毛病 的人最好少吃。


*竹筍:
竹筍的特色是低脂、低糖、多粗纖維,可防止便祕。
不過竹筍有難溶性的草酸鈣,胃潰瘍的人不可多吃。
------------ --------- --------- --------- --------- --------- --------- ---------


下班後紓解壓力的八個方法!
============ ========= ========= ========= ======


上了一天的班,當你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如果不懂得如何利用
有限的時間做有效的放鬆,日復一日,時間久了會改變人體的免疫系統,
使 你對抗疾病的免疫能力降低,可能從小到感冒、頭痛、腸胃不適,大到甚
至產生潛在的致癌因子、或是過勞所導致的心臟、腦血管的疾病。
所以 身為工作忙碌的現代人,不能不注意自己的壓力紓解之道喔!


如何解壓比較好呢?
以下就是告訴您如何利用週一到週五晚間的短短幾個小時做有效的放鬆,才
能提供您隔一天上班的工作效率。


1.
泡個熱水澡,水溫高約在37到39度左右,   可有效的放鬆繃緊的肌肉與神
經。


2.換上寬鬆的衣物,以棉質為主的家居服。
   女生也請卸除內衣,可著深色的家居服。


3.
室內燈光以黃色為主,   不易刺激眼球,較能舒緩眼部的壓力,也能緩和室
內氣氛。


4.
晚餐時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吃辛辣、油炸食物,   或是停留在胃中時間較
長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以免增加胃腸的負擔。


5.晚餐後可來點不含酒精、不含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的飲料。


6.睡前將腿抬高,或是腳下墊個枕頭30度、45度或是90度都可。
   可有效緩解因為長期的站立或坐姿所造成的下肢血循不良而腫脹。


7.盡量在晚間十一點到凌晨兩點上床入睡。
   如果你真的有很多公事未完成必須通宵的時候, 可以先去睡到兩點以後再
起床,因 為 十一點到兩點這個時間是人體經脈運行至肝、膽, 若這個時間沒
有得到適當的休息,時間久了這兩個器官的不健康就會表現在皮膚上,如粗
糙、 黑斑、青春痘、黑眼圈的問題。


8.
睡前可以聽一些古典音樂或是輕音樂, 避免心情過度亢奮所導致的夜夢過
多。如果你常為失眠所苦, 臨睡前聽個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是個不錯的選擇
喔!
------------ --------- --------- --------- --------- --------- --------- ---------


酸梅實在是太神奇了!
============ ========= ========= ========= ======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成國今天表示,熬夜又多吃肉易造成酸性體
質,罹患癌症等文明病機率相對增高;民眾應少攝食肉等酸性 食物,並避免
通宵熬夜。
張成國指出,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
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體內不正 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體質逐漸轉
為酸性。


百分之八十五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他表示,酸性體質的人稍作運動即感覺疲勞,上下樓梯容易喘,體態是肥
胖、 下腹突出。
常見的酸性食品包括蛋黃、精緻的西點、乳酪、烏魚子、柴魚、肉類、花
生、啤酒。
發育中的少年多吃肉等酸性食物沒關 係,但上了年紀的老人則要少吃,
但要多吃小魚干及蔬菜等鹼性食物,以平衡體質。 
他又說,餐飲業及企業常於午后安排午茶時間,但喝茶及 咖啡時間最好是上
午九時至十一時,這個時候最不傷身,提神效果也最好。常被蚊子咬的人好
像也是屬於酸性體質的人。



梅子是我國及日本特產,生產期短,每年四月採收,較耐貯運,低缺乏香
氣,是做醃漬梅用,也是輸往日本或晒乾供製造話梅的原料;常 謂梅子可除
三毒之效,即除食物的毒 、水的毒 、血的毒。
前二者屬殺菌,第三者是指能 淨化酸性體質的血液;一般健康人的血液,
經 常保持在中性至微鹼性,此乃直接由食物所造成的結果。
實際上如砂糖、牛肉、白米、酒等酸性食品比較好吃,故一般人常有多吃的
情形,若欲 以牛乳、海藻類、蔬菜類、酸梅等鹼性食品來中和時,一般需要
大量的鹼性食品,才能達到中和的作用。
如要中和 100克 的蛋黃(酸性食品 ),則需 1200克 的洋蔥 或 400克 的甘 藍菜
才能達到中和的效果;但如以酸梅來中和時,因含有充分的鈣、鈉、磷、 鐵
等成分,只需 五克 ,梅肉抽出物只需1公克就很足夠,由於酸梅是強力的鹼
性食品,可以達淨化血液的作用,因此,食用梅子對身體有益, 尤其是自己製
作的喔!
食用梅子好處多多:


1.
下午二點左右,含一粒梅子,治消化不良。


2.下午三點左右,含一粒梅子,治膽固醇過多


願一切美好事情發生在您的每一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徹底排毒的簡單方法...愛惜自己就一定要看的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中醫認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髒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


2.乳腺出現增生,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于肝經循行路線上的要塞,一旦肝經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隨即産生,尤其在經血即將排出時,會因氣血的充盛而變得脹痛明顯。


3.情緒容易抑郁。肝髒是體內調控情緒的髒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産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4.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排毒方法: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于幫助肝髒排毒的食物。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髒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髒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髒的作用,可以提升肝髒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壓肝髒排毒要穴。這是指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鍾,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只腳交替按壓。


4.眼淚排毒法。相較于從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壽命更長,這不能不說和眼淚有關系。中醫早已有了這個認識,而且也被西方醫學所證實。作為排泄液的淚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樣,裏面確實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難受時、委屈時、壓抑時就幹脆哭出來吧。對于那些“樂天派”,周末的午後看一部悲情的電影,讓淚水隨著情節流淌也是一種主動排毒方式。


肝髒最佳排毒時間


01:00~02:00 排毒期,此時肝髒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髒得以完成代謝廢物。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所以在這個時間段應該熟睡,不要熬夜,此時不睡覺的話,你的肝髒就會因此很累,久而久之肯定會受損,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要保證夜間充足的睡眠。


★如果心髒有了毒素表現在:



1.舌頭潰瘍。中醫認為舌和心髒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潰瘍長在舌頭上,通常認為是心髒有內火,或是火毒。


2.額頭長痘。額頭是心髒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這個屬地也會沸騰,于是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痘痘。


3.失眠,心悸。心髒處于不停的工作中,當火毒停留于心而無法排除時,睡眠不會安穩。


4.胸悶或刺痛。心髒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車,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排毒方法:
  
1.吃苦排毒。首推蓮子芯,它味苦,可以發散心火,雖然有寒性,但不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髒熱毒的食物。可以用蓮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葉或生甘草,能增強蓮子芯的排毒作用。


2.按壓心髒排毒要穴。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3.綠豆利尿排毒。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並排出心髒的毒素,但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例如綠豆漿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心髒最佳排毒時間


中午11~13點是心髒最強的時間,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堅果、黃豆、黑芝麻、小棗、蓮子等。


★如果脾髒有了毒素表現在


1.面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統能力弱一些。


2.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如果濕氣過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會出現體內濕氣過盛,白帶增多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3.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裏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于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産生的。有效的減肥必須圍繞恢複脾胃正常代謝痰濕的主題來做,否則就會反彈。


4.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口唇周圍都屬于脾,當脾中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蓄積的毒素就要找機會從這些地方爆發出來。


排毒方法:
  
1.吃酸助脾髒排毒。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按壓脾髒排毒要穴。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鍾左右,兩腳交替做。


3.飯後走一走。運動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過需要長期堅持,效果才會更好。


脾髒最佳排毒時間


餐後是最容易産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很多。除了飯後走一走,因為甘味健脾,還可以在吃完飯1小時吃1個水果,幫助健脾、排毒。


★如果肺髒有了毒素表現在


1.皮膚呈鏽色,晦暗。中醫認為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沈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2.便秘。中醫認為,肺髒和大腸是一套系統,當上面肺髒有毒素時,下面腸道內也會有不正常淤積,就出現了便秘。


3.多愁善感,容易悲傷。毒素在肺,會幹擾肺內的氣血運行,使得肺髒不能正常舒暢胸中的悶氣,被壓抑得多愁善感起來。


排毒方法:


1.蘿蔔是肺髒的排毒食品。在中醫眼中,大腸和肺的關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決于大腸是否通暢,蘿蔔能幫助大腸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涼菜都可以。


2.百合提高肺髒抗毒能力。肺髒向來不喜歡燥氣,在燥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積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養肺滋陰的功效,可以幫肺髒抗擊毒素,食用時加工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百合中的汁液會減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3.按壓肺髒排毒要穴。有利肺髒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桡側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4.排汗解毒。肺管理皮膚,所以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讓汗液帶走體內的毒素,會讓我們的肺清爽起來。除了運動以外,出汗的方法還可以是熱水浴,浴前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使汗液分泌得更暢快,排出身體深處的毒素。


5.深呼吸。每次呼吸時,肺內都有殘余的廢氣無法排出,這些廢氣相對于那些新鮮、富含氧氣的空氣來講,也是一種毒素。只需幾個深呼吸,就能減少體內廢氣的殘留。


肺髒最佳排毒時間


肺髒最強的時間是早7點~9點,此時最好能夠通過運動排毒。在肺最有力的時候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排出毒素的功能。


★如果腎髒有了毒素表現在


1.月經量少,或經期短,顔色暗。月經的産生和消失,都是腎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現,如果腎髒中有很多毒素,經血就會減少。


2.水腫。腎髒管理體內的液體運行,腎髒堆積毒素後,排出多余液體的能力降低,就出現了水腫。


3.下颌長痘。臉部下颌部位由腎管轄,腎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會表現在下颌部位。


4.容易疲倦。身體內的毒素消耗了腎的能量,腎髒提供的能量減少,于是出現體倦,神疲思睡,四肢無力。


排毒方法:


1.腎髒排毒食品:冬瓜。冬瓜富含汁液,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腎髒增加尿液,排出體內的毒素。食用時可用冬瓜煲湯或清炒,味道盡量淡一些。


2.腎臟抗毒食品:山藥。山藥雖然可以同時滋補很多髒器,但最終還是以補腎為主,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腎髒的排毒功能。拔絲山藥是很好的一種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過的山藥,補腎抗毒的功效會相應增強。


3.按壓肝髒排毒要穴:湧泉穴。這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汙下水管道的出口,經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顯。湧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處(計算時不包括足趾),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5分鍾左右即可。


腎髒最佳排毒時間


腎髒最適合排毒的時間是早晨5~7點,身體經過一夜的修複,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腎髒,所以早晨起來最好喝一杯白水,衝刷一下腎髒,將毒素排出體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現在的父母最愛做的蠢事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們說:太髒了,不許玩!


  注解: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掐滅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縮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間


  2.孩子想自己吃飯,我們說:搞得到處是;飯都冷了……媽媽餵!


  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這樣被扼殺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們說:寶貝,我們上醫院,打點針就好了!大夫,用點好藥!


  注解:我們的盲目和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成為一個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讓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醫療創傷,讓世界多了多少耐藥菌和不治之症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們說:別把衣服弄髒了;水這麽冰;別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裏原本就像遊戲的勞動,因為你,愉快的勞動變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縮,毫無陽剛之氣。


  5.孩子上學了,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懂不要亂講……


  注解:孩子不敢問為什麽,怕老師說,怕同學笑話;孩子只知道接受、從衆,沒有創造力,甚至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6.孩子說,爸媽,我長大了,也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說:好孩子,你讀好了書就行,什麽都不要你做。


  注解:一個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機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女)子漢的機會就這樣被你熄滅在萌芽狀態,成長為一個畏縮的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7.孩子學習不好,我們說: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麽也不要做,為什麽連書都讀不好,你真是丟盡了我們的臉!早知道……


  注解:在孩子心裏,他們看不到愛,他們認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來只是一場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財産,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罷了


  8.孩子不知通過什麽途徑想到感恩,他對你們說:爸媽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說:愛什麽愛,你拿什麽來愛?讀好書,聽話就是最好的愛。


  注解:愛原來就是這樣的功利、現實和殘酷!愛的種子沒有開花就已凋謝;愛的能力還沒形成就被打擊;


  9.孩子學習很好,脾氣也很壞,懶得出奇,我們說:沒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學習好,什麽都無所謂。


  注解:我們忘記了,一個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們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任意地踐踏


  10.孩子真的是終于是長大了,他個子比你大,可是什麽也不會幹,什麽也不想幹,他吃你沒商量!這時我們黔驢技窮了,我們說: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至于發現麻煩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注解:欲訴無人能說,悔,腸子都悔青了!或者幹脆做個“祥林嫂”


  11.或者他文憑比你高、錢賺得比你多,可是孩子跟你沒話說,甚至不著家,我們說:這是代溝,孩子跟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注解:可是,你難道沒有反省過,這是多麽的悲哀:我們辛苦養大的孩子對我們只有義務,卻缺少溫情!我們原本可以和孩子一同成長,我們原本可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歲使用筷子鍛煉大腦


  原來,他們認為是用筷子能幫助孩子提高協調性和做精細動作的能力,還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食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也是牽動著肩、肘、手腕、手指間各部位的30多個大小關節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處的50多條肌肉的運動,尤其做事以右手為主的人更是如此。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所占的區域最為廣泛,尤其是大拇指。這些手部關節和肌肉只有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


 


反過來,這些關節和肌肉夾取食物的動作,又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兒童大腦的發育。


  3歲以後,正是兒童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學習使用筷子,既可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可促進大腦發育,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訓練手腦並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這時的孩子也不滿足用小勺進餐,喜歡模仿大人吃飯的動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長正好因勢利導,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


  專家建議:


  1、選用竹筷,因為方形竹筷易夾住食物,而且無毒,輕便,易握緊。


  2、食物選用爆米花,很輕,上面有溝槽和裂縫,容易加起來,又會刺激孩子去練習。


  3、允許“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纏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特別強調,如一時夾不好,家長也不要責怪,對由此産生的吃飯時間延長、食物撒落等情況,應給與寬容。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常我們都會在店家買肉羹麵、或肉羹飯,其實製作肉羹很簡單,只需2碗麵的錢就可做出一大碗的肉羹,再煮個濃湯,加進肉羹,看要配飯或配麵或純吃肉羹都很方便,又好吃。


 


材料:50元的肉絲、20元的魚漿。          調味料:醬油、胡椒粉、一點米酒


 


作法 :  先將肉絲加入上述調味料攪拌均勻,再加入魚漿用乾淨的手抓勻。


 


             鍋中煮一鍋沸水,將抓勻的魚漿肉一塊一塊放入沸水中,此時火關小,等全部放進再煮一下下就 可熄火。這樣就可做出一大碗。




 


 


 


準備材料:木耳絲、紅蘿蔔絲、高麗菜、香菇切細、金針菇


        作法:  一鍋沸水煮滾。將上述材料放進再加進肉羹,滾後加入調味料、  糖、 烏醋、一點點醬油和鹽巴    再放入太白粉水勾芡,就大功告成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的生日,兒子和女兒合買了85度c的蛋糕-----踏雪尋苺    祝我生日快樂。


我和我老公都很感動。


吃蛋糕是其次,重要的是子女懂得為父母盡孝道,表達對父母的關心和祝福,那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骨鬆高手一:洋蔥




過去我們只知道洋蔥具有殺菌以及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現在瑞士的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經常食用洋蔥可以







有效阻止骨骼中的鈣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國際知名的權威期刊《自然》更提出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









★ 保骨力








   阻止鈣質流失。









★ 食用注意事項






   洋蔥內有揮發性硫化物,食用過量可能會有脹氣的情況。






★ 選購與保存





   選購時應該選擇球體完整、外觀沒有腐爛、傷痕、龜裂者為佳。






 保存方面,    沒去皮的洋蔥不耐寒,擺在陰涼的通風處保存即可,  如果是切開過的洋蔥,則宜放在冰箱冷藏,並且盡速食用。







抗骨鬆高手二:茭白筍





許多人看到筊白筍上的黑點會挑過不吃,以為是壞了,其實這些小黑點正是茭白筍可以抗骨鬆的重點,這些黑點是一種名為「菰黑穗菌」的真菌類,對於一些代謝有正面的效果,可以延緩骨質的老化。






★ 保骨力





   延緩骨質老化。






★ 注意事項





   筊白筍為涼性蔬菜,女性經期前後與體虛患者不宜食用





   此外,筊白筍也有豐富草酸鹽,腎功能衰退、泌尿道結石患者需禁食。






★ 選購與保存





   飽滿的筊白筍代表水分充足,筍身直、筍皮光滑的的筊白筍筍肉較嫩,





   如果是筍身扁瘦、彎曲、形狀不完整的則口感較差;





   另外,頂端筍殼過綠或是筍白部分為青綠色的,





   代表筊白筍已經老化,口感不佳。






★ 保存方面,





   如果不是馬上烹調,建議買回來時不要剝掉外殼,





   先用報紙包住再套入塑膠袋後放入冰箱,約可保存四天。







抗骨鬆高手三:高麗菜





高麗菜因為營養價值有如菜中的高麗參而得名。





高麗菜之所以有抗骨鬆的效果來自當中的維生素K,骨骼的保健除了需要鈣質之外,還需要多種營養素來幫助骨骼的新陳代謝,





維生素K就是其中一種,維生素K可以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





是預防骨質疏鬆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 保骨力





   幫助鈣質、維生素D吸收。






★ 注意事項





   高麗菜清洗時要一葉一葉摘下來用水清洗,   以免蟲卵隱藏在內葉。






★ 選購與保存





   選購時要選有重量、整顆完整無破裂、斑點的為佳。






★ 保存方面,   建議買回來後將最外面的兩、三葉深綠色葉片剝除,





   再用來包住沒有使用完的高麗菜,   或是用白報紙包裹後,放在陰涼通風處或冰箱冷藏室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個愛心鼓勵,讓寶寶順利成長


父母可以用這些方法來鼓勵您的寶寶,請在具體運用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讓寶寶在愛和鼓勵的環境中開心成長吧。
  1.隨時來個擁抱
  當寶寶需要擁抱的時候,記得要隨時張開雙臂,全心全意地將寶寶抱在懷裏。要知道,寶寶要求擁抱是在尋求安全感,是想通過和爸爸媽媽的身體接觸來獲得一種親密的感受。擁抱之間交流的不僅僅是體溫,更重要的是無形的情感交流。
  2.大聲說“我愛你”
  愛,不僅需要時間來培養和積累,更需要用行動來表達。每個人都喜歡聽“我愛你”,雖然只是短短的3個字,但威力卻是無窮的哦,愛讓人充滿勇氣和希望,想要讓寶寶明白你對他的愛,最好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聲說出來,寶寶還小著呢,難以揣摩大人的意願,如果你來個“愛你在心口難開”,他可真是理解不了呀。
  3.來,寶貝,親一個!
  親吻是接納對方的一種表示,也是愛的表達方式之一,小寶寶的身上哪兒都是粉嫩嫩的,到處都可以打個kiss喲,比如額頭、臉頰、脖子甚至是寶寶的小肚皮,在親吻寶寶的時候配合“啧啧”的聲音,則會讓寶寶感到更加受用,入睡前來個安吻,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也能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4.摸摸小腦袋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這是帶點溺愛意味的行為,通常這種單純的肢體行動會伴隨著語言一起出現,比如爸爸可以撫摩著寶寶的腦袋說:“好,做得好!”當寶寶情緒沮喪的時候,摸摸他的頭還帶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安慰意義,寶寶肯定能真切地感受到。
  5.甜美的微笑
  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時候,單是甜蜜的微笑就能讓寶寶感到快樂。當寶寶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記得要用“微笑”鼓勵他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摔疼了,就給他安撫和呵護,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站起來,或者幫助他站起來,切記不要保護過度,這樣不利于孩子養成堅強的性格 。
  6.美麗的床邊故事
  在寶寶睡覺之前,請選擇溫馨、優美、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讀給寶寶聽,讓寶寶感覺到溫暖和愛護,這樣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以便盡快平穩入睡。另外也可以放音樂給孩子聽,但是不要播放講故事的錄音,因為單純的錄音遠不如真人的表情加語音效果好。
  7.鼓勵和贊美永遠都不多
  不要擔心寶寶聽不懂贊美的確切含義,即便是他聽不懂,單是從你的眼神和表情當中,他也能感覺到那是對他的肯定。自從寶寶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就應該懂得及時、適時地贊美他。寶寶做對了事情得到了鼓勵和贊美,會激發一種內在的動力,讓寶寶以後表現得更好,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因為想得到贊美而去注意一些行為,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之後,這些良好的行為就會內化成寶寶的一種習慣,行為舉止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來。
  8.鼓掌
  如果說光是語言上的贊美和鼓勵還不足以表達你的欣喜之情,那麽就鼓掌好了,掌聲是正向的肢體語言,當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適時地給予掌聲並配合稱贊的話語,比如“進步真快呀!”“做得太棒了!”等等,這樣對孩子的激勵會更大,孩子能感覺到更多的認同和自豪感。同時還可以教導寶寶,告訴他要懂得適時地給去鼓勵別人。
  9.神奇貼紙
  對于喜愛小玩具的寶寶而言,漂亮的貼紙具有著很大的魔力。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約定好,當寶寶表現良好的時候,就獎勵他一張貼紙,等這些獎勵的貼紙積攢到一定的數量時,可以答應寶寶一個小小的請求,這個請求一定要在事先約定好哦,而且最好不要經常拿物質性的東西來做獎勵,即便是要拿實物來做獎賞也不要輕易送出,可以選擇特別的日子送給寶寶,比如節假日或者家人的生日等等,這樣更能讓寶寶感受到獎勵的可貴。
  10.頒發“好寶寶”獎狀
  既然物質性的獎勵不適合經常使用,那就另辟蹊徑吧,給寶寶做個“好寶寶”獎狀怎麽樣?拿一張精美的大卡片和一堆可愛的小卡通圖案就可以了,寶寶表現好的時候就在大卡片上貼上一張可愛的卡通笑臉,當集滿了N張笑臉之後,就換發另外一張更別致的獎狀,以此給寶寶長久的鼓勵。
  11.專心聽寶寶說話
  當寶寶和您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可以心有旁骛地做著其他事情,這是不重視寶寶的表現,請務必專心聽寶寶說話,只有寶寶感覺到您願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從他的言談中,可以了解到他最近在想什麽、喜歡或討厭什麽、碰到了什麽好玩的或煩惱的事情等等,雖然也許很瑣碎,但這表示寶寶願意和您分享他的生活。
  12.5分鍾親親對談
  寶寶太小,親子對話的時間太長也不能全部理解,而且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親子對話的時間不要太長,5分鍾就足夠,重要的是把握好親子對話的時機,在寶寶願意和您交談的時候再開始談,而且在談話的時候要全身心地投入。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自然會唧唧喳喳和你分享他的一切,等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之後,便不再依附于父母,如果您那時還希望能和孩子保持兒時的親密關系,就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親子對話的習慣把。
  13.溫暖的避風港
  Be there whenever he needs you.父母要做一處溫暖的避風港,讓孩子在受傷時有一個療傷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父母隨時都會在他身邊,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事物,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什麽是失敗和挫折,要知道他也會有負面的情緒,爸爸媽媽要當好他的聽衆,容納下他所有的埋怨和牢騷,對于他生氣、不開心的原因,既不要責怪也不要取笑。小小孩的情緒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等他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就沒什麽大問題了。
  14.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
  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濃濃的愛,將能夠大大降低他的分離焦慮。每天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拉著他的小手,達到之後親手把他交到老師手裏,讓寶寶對老師産生一種信任感,在離開時要蹲下和寶寶說再見,告訴他爸爸媽媽要去工作,下午會來接他回家,讓他知道在幼兒園內他會度過開心的一天。這樣時間久了,寶寶就會知道幼兒園只是白天暫時停留的地方,爸爸媽媽會定時來接他回家,而並非是要抛棄他。
  15.關愛與管教並行
  鼓勵是為了引導孩子重複好的行為,糾正是為了停止孩子不好的行為。要想做一個成功教養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關愛和管教同時運用。要知道寶寶有時候是聽不進道理的,單憑說教和哄騙都解決不了問題,因此,嚴格的管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知道,該守的規矩一定要守,否則將導致什麽樣的後果。不要擔心會嚇到孩子,只要您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就好,管教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而愛是沒有條件可講的,應該全盤接受。
  16.陪寶寶一起玩耍
  和寶寶一起玩耍,也是獎勵的一種方式,不過要玩什麽才好呢?當然最好是益智型的玩具啦,在遊戲的同時還能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其實也可以利用日常用品來做玩具,比如扣子啊飲料瓶蓋子等等,既可以教孩子來學習數學,又可以學習分類的概念。
  17.讓孩子做主
  2~3的寶寶已經是個小大人啦,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爸爸媽媽總是問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時候,他一般都會回答“不行”或“不好”,因為在小小孩的心目中要以“否定”來肯定自己的存在。了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之後,我們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讓寶寶來做一次主,比如玩什麽玩具、聽什麽音樂、穿什麽鞋子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自己去判斷、去決定一些事情,並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18.換位思考
  大人要嘗試著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盡量多揣摩一下孩子心裏是怎麽想的,他為什麽會怕黑?為什麽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我們小時候有沒有怕過黑?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很多看似無法理解的問題,只要我們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就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本來就是這樣的嘛,了解了事情的緣由之後,我們再加以耐心的引導問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常生活中,有時購物會使用刷卡,保險費也會使用刷卡付費,無形之中就會累積一些點數,另外生日賀禮也會贈送點數,需於當月用完,否則失效。


      上星期換了一件兒童玩具------蛋糕切切樂。可以讓受託兒享受玩的樂趣。


 



 


 


 



 


                                      有蛋糕和紙盤還有小刀子和蠟燭


 


 


                                  

                   下面這個玩具是視覺球,會發出鈴鐺的聲音


 




                                                  

                                     這是去年度換的玩具


 




 


 



 



 


                                                   搖晃會發出鈴鐺聲音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是金虎年,好像適合結婚的日子不多,但昨天是好日子,中午我和我老公参加親戚女兒的訂婚喜宴,郎才女貌,賓客很多。


      菜色很豐富,但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只能淺嚐。通常宴客菜都會有一道米糕,他們盛裝米糕的器具很特別,特別拍照讓大家見識見識。


      他們另有一道菜是蝦子,要放在鍋子上煮,端來時還活蹦亂跳的,且鍋子內還有一粒一粒的石頭一起煮,不知是什麼用意,可惜沒拍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保母培訓班今天上課,講師是王老師,講課的內容是: 1.  托育環境規劃與佈置  2.  保母與嬰幼兒父母關係之建立與維持。我今天去值班陪讀,雖然要用掉一整天的時間,但也收穫良多。


      講師王老師有很豐富的褓母經驗,又當過保母協會的理事長,又成立嬰幼兒工作室。講課內容生動活潑,學員認真聽講,互動良好。


      現代婦女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實在不容易,尤其又是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很多上課的學員都是在家帶自己的小孩,利用時間來上保母的課,再考保母證照,就可在家當保母有一 份收入。


      上課結束後,學員發問了一些有關當保母的問題,王老師都一一解答,學員感覺很滿意。


      學員比較擔心的問題是術科考試,我在保母協會幫忙輔導術科考試,我以我的經驗跟她們說其實術科考試並不難,只要熟悉過程,一定要練習,一定可以安全過關。


      晚上與一些保母吃火鍋,聊天話家常,吃完回家也已快九點鐘了。感謝老公,今天中餐和晚餐是老公負責,中餐他們三人外食。晚餐老公煮麵。兒子和女兒也很捧場。


      今天在外待了一整天,明天要好好待在家清潔、打掃、買菜和購買日常用品,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覺統合與嬰幼兒

  感覺統合是一連串的神經處理過程。大腦在接受外界的感覺刺激之後,經過註冊整理.組織之後,促使身體對這環境做出適應性的行為。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不只會影響孩子的動作知覺.認知的發展,也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社交技巧.自我概念及早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的相關。

1-2歲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


ㄧ歲的孩子
  此時的孩子正開始學習走路.說話及計劃更複雜的動作與更有效率的完成這些動作。如果在此時,這些感覺整合能力沒有完整的發展,則往後的各項發展都將顯的困難重重。

對觸覺的定位
  ㄧ個良好的動作計畫能力取決於孩子能夠有準確的觸覺系統。在剛出生時,嬰兒可以知道他被碰觸到,且這些碰觸會影響他的情緒狀態,但他並不知道他被碰到身體的哪個部位,且他的反應通常是出自於反射而非自主意識下的行為。而在一歲之後,孩子可以粗略的知道他被碰觸到什麼部位,並能夠自主地做出反應。
  感覺整合不足的孩子便不能正確的知道他們的身體結構或是某個部位的動作,因此他們在學習操作物體上便有困難。他們可能可以學會坐.站.走,但在玩玩具.扣鈕釦.拉拉鍊或是使用餐具上就會出現難題。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總是東摸西摸或是丟擲物品的次數比一一般同年齡孩子多的話,則她的觸覺整合能力可能不足,所以他必需不斷的從他的手去獲得觸覺的資訊。.

移動
  在此時期,孩子會練習使用無數不同的動作來獲得額外的感覺刺激,以了解它本身的肢體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操弄外在的環境。他會拿起物品並丟擲.推拉玩具.在椅子上爬上爬下.不停的探索家中的環境與屋外的世界,不斷地吸收新的資訊,但這也常讓父母們感到擔心與煩惱,但如果孩子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感到興趣,則父母們或許更應該感到煩惱。一個孩子需要與外在環境做互動就如同他需要食物與愛一樣的重要。

身體知覺
  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被揹在背上.騎腳踏車.游泳,這些活動可以提供許多感覺刺激。這些刺激告訴孩子們重力的感覺與如何運作.身體不同的部位是如何移動的.什麼東西會讓你感覺舒服而什麼友會讓你感覺受傷或不舒服。這些感覺的資訊在我們的大腦裡形成了一張身體的地圖,我們稱為”身體知覺”。隨著孩子不斷的移動,大腦慢慢的建構出身體的地圖,並儲存了大量的感覺資訊,好在日後孩子可以用來控制自己的動作以做出正確的反應。有良好的身體知覺時,才更有助於孩子去了解這個世界的面貌,


  孩子們具有強烈的動機去探索外在的空間,在他們會走之前,他們就已經學會爬到一些大人們難以想像的地方作探索了。為了爬行,孩子必須將動作感覺與地心引力作良好的整合,且更進ㄧ步的整合了身體知覺與視覺。爬行,除了建立大量的”感覺-動作”能力,更是日後發展視覺空間概念的重要ㄧ環。

個性
  在此時,建立自我概念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如果這些感覺刺激讓孩子們感覺到有安全感以及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個體,則他將能發展出自信心。 他將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再受制於地心引力,他可以自己站起來,可以走一段較長的距離,可以跳,可以爬,可以上下一個小小的障礙物等。
  在將近兩歲之時,孩子將開始發現他可以指揮控制他的生活,並開始讓其他人注意他。許多小孩在此時常會使用”不”這個字來展現他的獨立性。這對許多家長來說或許會覺得有些挫折感,但對孩子發展社交技巧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雖然在此時孩子已初步感受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離一個可自主的個體仍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他需要許多的支持.鼓勵與安慰,而這些感受來自於擁抱.慢速的搖晃.親吻等,當他們暫時地失去控制時,這些感覺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整理自己。


二歲以後
  在2到7歲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感覺統合來說是一段關鍵的時期,在此時孩子的感覺統合日趨成熟,孩子的內在動機會使他們更加活躍,且會運用他的身體去學習許多許多的事情,他的適應性行為會更為複雜,且每一個行為反應都將能擴展孩子的感覺整合能力。另外,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學習使用工具,像是刀叉剪刀.筆..拉鍊.扣子等等,每一個活動都需要大腦提供相關的感覺資訊,而這些資訊皆來自於之前活動的經驗。

感覺統合與學習的相關聯性
  感覺統合是一連串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若其中一環節出現錯誤,則孩子便將出現不適應環境的行為,也將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況。一般來說,感覺統合異常分為兩大部分,一種異常發生於感覺輸入之時,我們稱之為”調節失調”。所謂的”調節失調”是指我們的大腦對於輸入的感覺刺激無法做良好的註冊與調節,導致大腦對感覺刺激有了錯誤的詮釋,導致孩子出現反應過慢.感覺防禦及對感覺刺激有嫌惡反應之情形,孩子可能會逃避感覺刺激,行為表現上會較為退縮.膽子小.反應不足.害怕新環境.不喜歡與人接觸.不喜歡動等等;另一種則發生於動作輸出之時,我們稱之為”運用不能”。所謂的”運用不能”是指我們的大腦在指揮動作或是區辨能力上出了問題,孩子會出現協調性差或是身體失用症等情形,孩子會表現出動作較為笨拙.或是力量控制不當,孩子也可能會因為這些笨拙的動作,而被同學當作小丑或自己故意做出小丑行為以獲得同學的友誼。
  有時候,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在家可以做好每件事,但在學校學習時卻有很大的困難,那是因為在學校需不斷的重複”讀””寫””算”等基本作業,而這些作業事實上都是一連串複雜的感覺處理過程,需仰賴有良好的感覺統合基礎方能完成。在學校之中,有許多小事情需要孩子們去做,若沒有良好的感覺統合,則孩子很難學習如何繫鞋帶、不知道如何握住鉛筆,而不至於將鉛筆折斷、很難從一個活動中轉換到下一個活動中、或總是忘記到學校與教室的路等等。這類的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的,讓你不得不催他快一點,而他也總是很難一次記住兩個步驟以上的指令,如:將你的書本拿開,然後拿出你的鉛筆”。
  在教室裡,感覺統合異常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中的聲音或光影影響而分心,或是因為其他人在做不同的事而受到干擾。他的大腦被過度刺激,不斷的在活耀以及對環境作反應。那些在教室裡跳來跳去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去做那些事,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失去了控制,使得孩子很難專注與專心,當然對老師的上課內容就無法了解了。

如何發現異常與建議活動
感覺統合異常之行為特徵
  如以上所述,感覺統合能力不足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及人際互動等,但通常當我們發現孩子有異樣時,多是在孩子在學習上或人際關係上遇到困難時才會被注意到,而此時孩子早已遭受到不知多少的挫折與責難了。因此,我們該如何從早期發現孩子感覺統合上的困難,並盡早幫助孩子,讓孩子在成長與學習的路上能夠更順利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發現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的困難:

1.感覺調節能力
孩子如果感覺調節能力不佳,可能表現出以下幾種情況:
 不喜歡被擁抱.碰觸.洗澡.洗頭.剪指甲.剪頭髮
 害怕高處.不愛移動.身體僵硬
 不喜歡較吵雜的聲音,如:電話鈴聲.玩具音樂等等
 迴避視覺得刺激,如:人的臉孔
 在九個月之後仍喜歡咬東西
 在操作物品時常用力過大
 特別喜歡旋轉且旋轉後不易頭暈
 特別喜歡跑.跳.旋轉.搖晃

2.動作發展:感覺統合異常之孩子在動作發展或動作表現上較同年齡兒童遲緩或笨拙,這類孩子的行為表現多為以下幾種:
 肌耐力不足
 不愛動
 經常坐著
 喜歡用”W”型坐姿
 平衡能力差
 在物品操作上有困難
 害怕嘗試新事物
 挫折忍受能力較差

建議活動
1.前庭覺:前庭覺活動的特點便是頭部動作要與地心引力有相互的移動產生,所以舉凡走.跳.跑.旋轉.倒立等等皆有前庭覺刺激,而前庭覺刺激量的大小取決於相對速度的快慢,速度越快,刺激量越大。每一個小孩所需要的前庭刺激量不同,在給予前庭刺激時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現 ,若孩子出現臉色發白.冒冷汗的狀況,則應趕緊停止。建議活動:番跟斗.盪鞦韆.溜滑梯.跳床.跑步.在旋轉椅上旋轉


2.本體覺:因本體覺的受器在關節裡面,故舉凡出力氣的活動,關節擠壓的動作皆有本體覺的輸入。前庭本體覺整合能力不足的孩子在肌力與肌耐力的表現上較差,故剛開始訓練時容易感到疲累,建議慢慢增加孩子持續的時間。建議活動:小狗爬.用手走路.推拉重物.倒立.

3.觸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觸覺的刺激。觸覺過於敏感的孩子,建議給予減敏感的活動,如:身體按摩.在視覺的引導下嘗試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由細到粗).。而對於觸覺敏感度不足的孩子,可以給予增加觸辨覺的活動,如:在沙箱內找東西。

4.視覺:可以多利用具有光刺激的玩具讓孩子練習視覺的追蹤能力,如:將螢光棒藏起來讓孩子找找看在哪裡.利用手電筒讓孩子找一找光點在哪。也可以與孩子練習丟接球.走迷宮的活動,增進手眼協調之能力。

5.聽覺:利用不同的樂器訓練孩子的聽覺辨識與專注力。如:讓孩子猜猜看是哪一個樂器發出聲音或是猜猜看有哪幾種樂器發出聲音.也可以在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與孩子對話,讓孩子練習選擇主要的音源。
每個孩子所需要的感覺刺激種類與數量不同,需視孩子的情況而定,家長若發現孩子再發展或是行為適應上有異樣,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士之評估與介入。

問題討論
1.我的孩子1歲了到現在還不會走路,是不是感覺統合出問題


ANS:就孩子的發展歷程上來看,一歲正是孩子準備學走路的時候,而要到大約1歲半孩子才能夠較穩定的放手走路,因此,媽媽此時可以利用一些小遊戲與技巧幫助寶寶們練習走路。媽媽可以先讓寶寶扶著傢俱或是推東西向前走,或是讓寶寶練習放手走路,但大人須在後面扶著臀部兩邊以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如果你發現寶寶不太愛移動,或是對移動或感到害怕,則就需考慮是否感覺統合上有問題。媽媽若感到疑慮,建議尋求專業的治療師評估。

 


2.我的孩子1歲半,還不會自己拿奶瓶喝牛奶,到底是為什麼


Ans:孩子不會自己拿奶瓶喝牛奶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可能孩子的肌肉張力及肌力不足,無法抵抗奶瓶及地心引力的重量而將手檯高,或是因此在拿奶瓶時會感到手酸,因此不喜歡自己拿奶瓶。二是因為孩子手部的觸覺較敏感,奶瓶的材質或是溫度讓孩子感覺不舒服,故孩子也可能因此不喜歡自己拿奶瓶。
建議媽媽再多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若有任何發展異長的現象,仍需尋求專業人員的評估。


 

3.我的孩子手和眼睛有時候無法配合,我應該如何幫助他?

ANS:要增加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可做以下幾項活動:

1. 視覺追蹤活動:利用各種會發光的道具,讓孩子用眼睛去追蹤或是用手去抓取,訓練視覺追尋之能力。

2. 走迷宮:可以和孩子玩手指走迷宮之遊戲,兩條線的間距可以由寬變窄,由彎曲度小到彎曲度大,以增加孩子手部控制之能力。

3. 丟接球:可先由將球丟到孩子面前,讓孩子用雙手接球,再改變成球落在不同方向 ,讓孩子去預測及追蹤,可訓練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與雙測協調能力。
影響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建議家長還是要找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讓寶寶玩出聰明
 

對寶寶而言,每天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吃以外就是"玩",遊戲是寶寶重要的學習管道。 因此,媽媽如果知道該讓寶寶玩什麼,對寶寶的聰明成長將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專家的建議:


出生嬰兒
掛一個會動的音樂玩偶在寶寶床邊,離寶寶眼睛距離25公分處,2~3天更換一下位置,以聲音及動作吸引寶寶注意。
2 個月的寶寶
躲貓貓:可以增加寶寶視覺與聽覺的刺激。
遊戲方法:在寶寶面前,用手、手帕或毛巾把自己的臉遮住,然後在拿開的同時發出聲 音,引起寶寶注意。
4 個月的寶寶
寶寶開始會用嘴巴來發現新的事物,為寶寶選擇玩具時,必需選擇符合安全玩具檢驗、有信譽公司所製造的品質才有保障,例如:柔軟的材質、容易清洗、外殼的漆不易脫落、接合處不易脫落或散開等。
5~6個月的寶寶

寶寶開始會用手的觸摸來學習,選擇由不同材質組成的玩具,如:有小圓球、小鈴鐺組合成的手搖環(必須是不易鬆脫,可以讓寶寶放在嘴巴咬的安全材質)。這樣,寶寶可以用手接觸不同形狀、材質與聲音的玩具開始把所有的感覺做整體統合。 遊戲方法:拿著能發出聲音,色彩鮮豔的玩具給寶寶看,示範發出聲音的方法,然後再 讓寶寶玩,在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寶寶有機會觸摸不同物體與材質,能加速 寶寶的學習。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澄澄是半母乳寶寶,一天一份母乳袋,用完就以配方奶補充。她現在有規律的作息,飲食、睡眠、活動,都很有秩序。瞧她開心的模樣,讓人看了不禁想要啵一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四個月又23


      澄澄最近很喜歡洗澡,當下水的那一刻,她就開始玩水,兩隻腳一直踢水,屁股往後退,水都濺出來,弄濕了地上。在嬰兒六個月之前,我都放在房間洗澡,雖然提水比較辛苦,但是較安全。


      昨天我抱澄澄坐在我腿上,她面對著我,兩隻腳踢著我的肚子,我發出聲音說:好痛~好痛!她就好開心,咯咯笑。然後再踢我,我又發出好痛的聲音,她開心極了,咯咯笑,笑出聲音了。哇!占我便宜,還笑的那麼開心,嬰兒就是這般可愛。


      前些日子她會玩吹口水的遊戲,每每玩起,總是嘴邊、下巴都濕濕的,我會說:澄澄,不可以哦!髒髒!。說也奇怪,這幾天真的都沒吹了。她聽懂我說的話。


      她四個月後,她的睡眠情形有比之前剛來時改善很多。穩定時早上可睡2小時,偶爾會睡到3小時,醒來時是笑瞇瞇的眼,伸伸懶腰,再做伸展運動,抬抬腿,一副很滿足的模樣。看了真是打從心底疼愛。


     抱她到戶外去,看到陌生人,她會盯著人瞧!等人走遠了,她會扁嘴,想哭。今天郵差送掛號信,看到澄,問說:她怎麼不會怕摩托車的聲音呢。郵差真內行,在澄澄之前帶的萓,真的會怕摩托車的聲音,而澄就不怕!


      現在的澄各方面的情況都很好,唯一一點就是太黏人了。我想,應該也是會慢慢改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