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長牙解析



BABY長牙解析圖

當寶寶4~6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可能會有一些跡象(例如常用手指摳牙齦、流口水、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安穩、哭鬧等)。此時除了要開始為寶寶確實執行牙齒清潔,兒童牙醫也提醒父母,密切留意寶寶那20顆乳齒的長出時間與順序,因為從中可以觀察是否有異常。
例如長牙順序不對,有可能是先天缺牙或孿生齒(fushion)等造成,又長出時間若不對,有可能因為乳牙骨沾黏(ankylosis)或有其他先天異常(如Rieger”s syndrome)等問題。
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般乳齒長出的正確順序!




1~2顆】 下額第一門齒(2顆)
☆位於下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約在寶寶6~8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3~4顆】 上額第一門齒(2顆)
☆位於上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約在寶寶8~1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5~6顆】 上額第二門齒(2顆)
☆位於上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約在寶寶8~12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7~8顆】 下額第二門齒(2顆)
☆位於下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約在寶寶12~15個月大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9~12顆】 第一臼齒(4顆)
☆位於牙床稍後方的部位
☆約在寶寶12~16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可以開始嘗試讓寶寶使用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學習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3~16顆】 犬齒(4顆)
☆位於第二門齒的兩側
☆約在寶寶16~2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7~20顆】
 第二臼齒(4顆)
☆位於第一臼齒的後方 ☆約在寶寶20~30個月間陸續長出。 ☆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母與家長如何溝通???




幼兒成長路上的最佳拍檔


施淑娟                                 來源:全國保母資訊網 


 


 


    眾 所皆知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雖然在其成長階段會進入托兒所、國小、國高中,甚至大學等,這當中因年齡層不同所接觸到的有保母、老師與同學, 接著進入社會後還有同事、上司與因工作而認識的朋友,因此保母是孩子在父母、鄰居及親戚之外第一個接觸的陌生人,而這陌生人在幼兒成長的階段的確占有舉足 輕重的地位,嚴格來說是幼兒生命中有極大影響力的人。


因 此,在嬰幼兒的教養工作上,保母若能與家長維持良好的溝通,相信對嬰幼兒、保母、社會與家長四方面都有不同的助益,在保母方面,不僅獲得來自於家長的支 持,更幫助其專業的成長家長方面,因為保母專業知識的帶領,讓家長習得如何有效與孩子溝通與相處的方法嬰幼兒方面,因為兩者的合作關係,協助其人格正 常化的成長;社會方面,因為此三者有正向的發展,相對減少社會資源的付出與社會問題的發生。


保母與家長的溝通方式有下列幾種(一)書面溝通(二)面對面溝通(三)其他。


(一)書面溝通


保母可自行製作聯絡簿或寶寶日誌,內容則含有嬰幼兒的飲食狀況與入廁時間讓家長清楚瞭解孩子在保母家的情形也方便家長在家中的因應之道再來保母還可記錄孩子一天中特別的事與特別的發展狀況例如:孩子學會翻身或是長了第一顆牙齒等事


再來,書面溝通也可變成雙向溝通的方式,不僅保母提供孩子在其家中的情形,也可請父母分享孩子在家的狀況,讓彼此更了解孩子。


(二)面對面溝通


除了家長第一次參觀保母家或托嬰中心的正式交談外保母還可在孩子進入中心後的每三個月與父母安排面對面溝通,共同瞭解孩子目前發展的狀況及未來保母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當然家長若每天都親自接送孩子,這就是一個最佳的溝通機會,而保母可利用接送的時間,與家長談及孩子一整天的狀況,讓家長更放心將孩子交給專業的人員照料,而保母也經由彼此的溝通,更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形,如此在雙方的合作下,共同協助孩子的成長。


(三)其他


1.打電話


保母可利用孩子午睡時間,針對沒親自接送孩子的家長或特定者打電話給他們,告知孩子今天的狀況,此時在電話中要與家長分享正面的意見,也要記得提到你所關心的事情。


2.電子郵件


    現今大眾已普遍使用電腦傳遞訊息,利用電子郵件也是一項溝通的工具,保母可利用照顧孩子閒暇的時間,或是晚上孩子回家之後,寄發相關親職教育的文章給家長,並可在信件中與家長溝通孩子行為偏差或發展上的問題。


在保母瞭解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之後,還須認識下列有效的人際溝通方法,在與家長溝通時不斷的練習,讓自我的溝通能力與技巧更加成熟,下列陳述的有效溝通方法也可運用在家長與孩子身上,讓親子溝通更順暢,家長與孩子之間無障礙:


(一)積極聆聽


 在諮商技巧中這是「同理心反應」, 當家長與保母溝通時,不論家長所陳述的內容是多麼的不合理,保母仍需要傾聽家長所言而不要打斷,當家長說完後,保母再根據所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將對方 訊息的內容回應給對方。這樣的積極聆聽家長不僅獲得情緒的紓解,保母更可由聆聽中獲知家長要表達的訊息,此時當保母要提供建議給家長時,其提供的內容將會 更客觀,且家長也較容易接受。


當保母在進行積極聆聽的行為時,也要特別留意自己身體的姿態所產生的訊息, 一個正向的肢體動作,會讓彼此的溝通有加分的效果,這也是非語言的溝通所產生的正面效果。例如與家長的距離要舒適,而且兩人都在相同的高度,別忘記說話時 要看對方的臉,保持眼神交會,與對方溝通時要有適切的臉部表情,讓對方瞭解你是有聽進他的話語的,偶而適切的點頭表示回應,或簡短的答覆對方,像「嗯」、 「我了解」等,傳達你支持說話者想法。


(二)反省思考


當家長對學校或老師有所抱怨或建議時,保母可以重複說出他所聽到的內容,例如「為了讓我比較清楚的記住你所說的話,我能不能再說一次你所擔心的內容」,這便是保母在做反省式的思考,如此可以給家長一個修正保母對雙方談話理解的機會,讓彼此不會因為對話語的解說不同而產生誤解,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我-訊息


當保母無法接受家長的意見或想法時,保母可以使用我的觀點來敘述事情,而不是以專家的角色說出「你應該……..,從這角色所說出的語言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家長會感覺保母在指使他或教導他的意味


四)給予和接受批評的技巧


當保母要給予家長一些孩子負面的話語時,別忘記在批評前先說一些孩子的優點與好話,這樣家長才可以接受孩子的缺點,不但場面不會尷尬,家長也比較不會覺得不舒服,因此,一個有建設性的批評,才可以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保母會給予他人批評當然也當家長對你有所批評時,要使用非情緒化的話語與家長對談,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對方的批評,都應該清楚的表達你的看法,尤其是家長的意見與你不同時,保母可表達「我想我和你的看法有些出入,在我認 ……..」。對於家長的批評你沒有否決,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這樣的處理方式比較不會造成保母與家長之間的不舒服或衝突產生。


        最後      保母要切記不要發生一些無效的溝通方式,例如與家長爭論、指控孩子或是家庭、談論家庭的八卦、與家長衝突而忽視孩子、表現的情緒化或不理智,與家長沒有和解的機會,這樣反效果的溝通方式,只會讓你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惡劣,也阻礙教學的品質與自我的聲譽。


        當然保母在與家長的溝通這條路上,不但原則要一致且內容要一貫性,更要盡其在我量力而為,與家長建立誠摯的友誼並保持適當的距離,最重要的是,保母要了解溝通的藝術及技巧,才能建立雙方和諧與互信的良好關係。


 


參考書目


吳百祿譯 (2005) 吳百祿譯 (2005)親職教育。台北:華騰。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享好用的的育兒電子書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感覺統合遊戲,在家輕鬆玩》_黃謙瑄、張文瀚、許翠端、廖笙光 ●合著




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不合群、愛頂嘴、丟三落四、動來動去不專心…,
再三叮嚀、大聲斥責都不管用?


請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以下行為:
□ 常常跌倒?怕高?怕盪鞦韆?不太敢上下樓梯?
□ 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 吃東西搞得到處都是?輕輕碰一下就暴跳如雷?
□ 寫功課常漏抄?寫反字?不合群又動手打同學?

──原來孩子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就能正確接收、理解、整合周遭環境的各種感官訊息,並做出適當的反應,讓孩子足以應付「生活常規」、「人際互動」和「課業學習」!

專業醫師及職能治療師分享臨床應用的30種好玩又有效的感覺統合遊戲,讓孩子不迷糊、變專心、好人緣、有自信、愛學習!

☆ 15種感覺統合檢測表,快速找出孩子的問題
☆ 30種感覺統合遊戲,幫助孩子步上正常軌道

適玩年齡: 12歲以下兒童

〔這本書玩什麼?〕
只要利用家裡的小道具,感覺統合遊戲在家也可以玩!

前庭覺小遊戲
盪鞦韆、溜滑梯、翻筋斗、抱孩子起來飛或左右搖動,任何有加速度的活動,都可以刺激孩子前庭覺。

觸覺小遊戲
玩黏土、手指畫、在沙堆裡找東西,觸摸生活中的花朵、石頭、樹木等都是很好的觸覺訓練方式。

本體覺小遊戲
在床上跳躍與翻滾、玩躲迷藏、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才能讓他自然學習本體覺。

視覺小遊戲
誰來找碴,找一找二張圖有什麼不同;尋寶遊戲在廣告紙中找媽媽指定的物品,簡單的遊戲就能培養良好視覺。

聽覺小遊戲
聽聲音猜一猜,瓶子裡裝的是什麼?聽!是什麼動物在叫?簡單的聽力遊戲,就可以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聽覺。

嗅味覺小遊戲
聞一聞,花是什麼味道,草是什麼味道,水果又是什麼味道?也可以吃吃看!同時訓練嗅覺和味覺。

綜合感統遊戲
用吸管撈豆豆、扭一扭毛巾、用洗衣夾夾一顆夾子樹、剪貼屬於自己的創意剪貼簿,都是在家就可以進行的感統遊戲。

【專家說的話】
◎讓孩子主動學習,掌握成長的主導權---黃暉庭/台安醫院院長

把 成長的主導權交回孩子的手上,陪著他把基本能力練好,他才能對更複雜的學習有信心,更有學習的意願。來自於基因的本能,是教不出來的。惟有讓孩子親自動手 做,才能讓孩子從操作中學習成長,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爸爸媽媽一起來為孩子加油吧!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自由發展,未來他才有能力振翅高飛,翱翔萬里。

◎給孩子魚竿,更要助他培養釣魚的能力---許銘欽/台北市市立永安國小校長
如 果我們能了解孩子們躁動、不專心的原因,幫助孩子把學習的基本能力準備好,這些孩子的困擾不見了,學習成效自然會有顯著的進步。教育是百年大計,光是教孩 子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在孩子的學習路程上,隨時注意孩子的能力發展。古人說:「給孩子魚吃,不如給他魚竿釣魚」,現在我們應該更進一步「讓孩子有釣魚的能 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師長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有能力主動學習」的精英。

◎一起加油,成就未來主人翁的健全發展---櫻井正二郎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主任
希望讀者們(尤其是家長)一定仔細閱讀本書,並與您的醫師及相關人員充分地合作。因為您的寶貝一直在長大,不管您有沒有注意他們相關細節。為了未來主人翁的健全發展,一起來加油吧!

◎從日常生活著手,早期發現孩子的發展問題----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 /江長奇/復健治療師
孩 子的「不一樣」,不僅困擾著家長、老師,其實孩子本身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對某些刺激沒有反應,或是對某些刺激的反應竟然異於常人的激烈 時,如果能及時介入,給予協助,這些問題是可以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得到相當大的改善的,本書可以提供家長清楚的觀念,讓家長提早為孩子在家中執行家庭衛教 訓練。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長高的食譜【小魚乾蔬菜炒飯】

引用:小魚

 



小魚把蔬菜改為冷凍三色蔬菜並加了一顆蛋,加一點雞粉,沒放醬油和白糖,小朋友也喜歡吃 ,也吃到小魚乾的營養喔





 



這是高醫生的炒飯


材料:


小魚乾15g


米飯1


胡蘿蔔,青椒,紅椒各1/4


洋蔥1/6,芝麻1小匙


醬油1大勺,白糖1/2小勺


 


作法:


1小魚乾洗淨


2把胡蘿蔔,青椒,紅椒,洋蔥切細細小塊


3把鍋燒熱,依次放小魚乾, 洋蔥,胡蘿蔔,青椒,紅椒並用大火炒


4放入米飯,炒到米粒變黃為止


5放入醬油,白糖調味,並依個人口味加少許芝麻


 


哈哈.雖然己經是很簡單的食材,但好多用1/4食材,那另外3/4食材實在很難處理吔,所以小魚把蔬菜改為冷凍三色蔬菜,加一點雞粉,沒放醬油和白糖,小朋友也喜歡吃 ,也吃到小魚乾的營養喔


 


 小魚乾可以骨骼變得更堅實


 


小魚乾要連骨頭一起吃,因為骨頭中富含鈣,礦物質和蛋白質這些營養都是形作骨頭的重要元素,而且小魚乾維生素D,可幫助鈣的吸收可以說小魚乾比牛還要好的鈣質供給源,將小魚乾與蔬菜,馬鈴薯海澡類等富含鉀的食品一起食用,效果更好,因為小魚乾中富含鹽,如果食用過多,會破壞體內鹽份的均衡,所以饣魚乾要和富含鉀的食品一起食用,另外小魚乾中富含DHA,EPA等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牛磺酸則能讓心臟變得更結實。15G的小魚乾中大約含鈣136mg,蛋白質6g


 


參考書:我的小孩也能輕鬆長高10公分  高時煥醫生著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廁訓練‧父母態度很重要


如廁訓練父母態度很重要


文╱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治醫師羅筠



幼兒如廁能力的訓練,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比較好?一直是許多媽媽關心的問題,其實,每個孩子的生、心理成熟度不同,訓練時間早晚得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看父母態度,過於嚴厲的訓練,恐怕會收到反效果。


在什麼時候幫孩子養成如廁能力,常常是很多媽媽的疑惑,為什麼有的孩子才一歲多,白天就不用包尿布;有的孩子到了兩歲多了,仍得穿著尿布活動,究竟當中有何訓練的訣竅呢?


訓練時間因人而異


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時間大致在一歲半到兩歲半間,或早或晚,需因人而異,這可從三方面來看:


1. 生、心理的成熟度:若是生理功能還不成熟的話,過早訓練也是徒勞無功;而心理上,孩子若還抗拒自己上廁所,父母花費再多的心力,也容易事半功倍。


2. 觀察其他成熟度:如孩子午睡時,尿布可維持兩到三小時的乾爽,或是孩子大小便已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喝完奶半小時後會尿尿、每天某個固定時間會大便。


◎出現表達能力:孩子對大小便有感覺,有尿意時,會有兩腿彎彎的動作或走路姿勢怪怪的,有便意時,則可從臉部脹紅的表情觀察得知。
    ◎具有行動力:孩子可穩定的站在便器邊,或坐在小馬桶上。
    ◎不錯的理解力:聽懂並遵守簡單的指令。


3. 學習動機:當孩子想跟爸媽或兄姐用一樣的方式上廁所的話,表示他有強烈動機,就是適當的訓練時間了!


如何讓孩子順利養成如廁能力,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態度!



媽媽緊張‧孩子抗拒


又聽到隔壁林婆婆說他家孫女才一歲,白天就不用包尿布,思琳媽媽想,一歲三個月大的女兒很聰明,會說的語彙也不少了,什麼都好,但在包尿布上,卻比不過林婆婆的孫女,覺得有點漏氣,於是對思琳展開如廁訓練。


思琳媽媽跟大多數的媽媽一樣,很用心地準備可愛的粉紅小馬桶,也買了一些可愛的繪本念給思琳聽。每次要求思琳坐在自己的小馬桶上時,她都尿不出來, 但只要一離開馬桶,就尿得滿地都是,讓媽媽感到思琳是故意的。練習了兩三個月,思琳坐在馬桶上尿尿的成功機會很少,更不用說大便了。媽媽也從原有的耐心以 對變得容易生氣,總是責備思琳,「林婆婆的孫女年紀比你小,她都會自己尿尿了,你怎麼還不會,羞羞臉」。


只見思琳對如廁一事愈來愈恐懼,甚至還出現便秘,媽媽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幫思琳再包上尿布。等到兩歲多時,當思琳自己可清楚表達「我要尿尿」時,才讓她去坐小馬桶,不過,看得出她還是會怕上廁所,每次都需要媽媽再三鼓勵,思琳才能順利解尿。


不可諱言的,很多媽媽習慣將孩子的各項表現拿來「比」,當「輸人」時,就會緊張不已,幾乎忘記每一個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速度本來就不一樣,而這些 都是不該拿來「比較」的!就像思琳,雖然語言和認知的發展成熟度夠,但生理上的膀胱控制力不佳,所以,還無法跟一歲的鄰家妹妹一樣不必包尿布。


同時,在訓練過程中,不宜用「責備」的口氣指責還做不到的孩子,這樣容易讓他因緊張而更做不到。當訓練兩三個月還不成功時,有必要暫時停止訓練,等他出現更強烈的學習動機時,再加以練習。



兩大時機不宜進行


提醒父母,進行如廁訓練時,有兩個時機不宜,以免因孩子失誤次數多而易失去耐心:
    1.冬天:因為衣物不容易乾,增加清洗尿濕褲子的麻煩指數,也會耽心不停更換衣物讓孩子著涼。因此,不建議在冬天進行如廁訓練。
    2.父母狀態不佳時:由於幼兒的如廁能力養成需要一段時間,非常需要父母以高度耐心面對,如果正逢自己工作壓力大、忙碌、身體狀況不好或家中有新的弟妹誕生時,易讓情緒反應過大,而增加孩子的壓力!


原文刊載於2009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想讓寶寶釋放自然天性,快樂地成長嗎?那就放開教條,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遊戲吧。


想讓寶寶有自由的遊戲空間,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自由的遊戲,二是自由的空間。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文 / 楊雪飛專家 / 朱文彥(親子幼稚園園長)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多」:


1想太多


對寶寶有太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寶寶課業跟不上、擔心寶寶交到壞朋友、擔心寶寶不健康等等。


2、做太多


替寶寶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幫他整理書包、替寶寶拿書包、替寶寶復習功課等。


3、說太多


大人情緒不佳時,遷怒寶寶,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傷了寶寶的自尊心,也造成了親子關係惡化。


4、給太多


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口頭讚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會造成寶寶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要太多


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對寶寶要求過多,讓寶寶大感吃不消。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少」:


1、玩太少


親子之間有趣的休閒活動太少,缺乏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2、坐太少


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整天都在急急忙忙中度過。


3、知太少


爸媽可能忙於工作或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以至於親子之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而無法知道寶寶喜歡些什麼。


4、表達太少


爸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寶寶,但是在主動表達上,比較內斂,又不夠具體和明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


5、變太少


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乏味。


自由遊戲的原則


爸媽給寶寶設計遊戲時以及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原則需要遵循。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讓寶寶自由自在地遊戲,並能從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這裡所談的是寶寶會爬行並具備主動能力之後的遊戲原則)


1、寶寶有通過遊戲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寶寶以自己的速度遊戲學習,效果最佳。


3、寶寶需要自行發現。


4、寶寶覺得有趣時便會學習,更多的主動因遊戲而起。


5、寶寶需要培養專注力(不干擾原則)。


6、寶寶在做中學,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達成的肌肉記憶,會深抵記憶深處。


7、寶寶需要讚美與鼓勵,但讚美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濫用表揚、表揚要具體、表揚要及時、表揚要切合實際、表揚的方式要多變化。


8、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允許寶寶犯錯,並給他自我修正的機會、等待他自我修正。


9、反覆的動作對寶寶學習非常重要,不要嫌寶寶嘮叨,他是通過這種反覆的方式學習來記憶。


10、寶寶自選活動時學得最好,給寶寶自主性發展的機會,不要事事代勞。


11、學習觀察寶寶。


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遊戲活動要依照幼兒的發育


遊戲訓練可適當地超前一些,經過爸媽的指導和寶寶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且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2遊戲活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水準有差別,可以訓練的年齡作為參考,根據寶寶自己的水準再調整。最好是採取因材施教,不需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


3天天堅持訓練,溫故而知新


寶寶的遊戲訓練要經常重覆,天天堅持,這樣才能做到強化作用,使神經細胞和腦中的網路系統的發育更加完善,使資訊轉入記憶系統,提高記憶力,使學到的知識不斷儲存和累積。


4及時增添新的遊戲內容


促進智力發展,及時增添新的訓練內容是不可少的。新的神經網路形成需要大量新的刺激,只有不斷及時地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擴大寶寶的知識、提高智商。遊戲的種類、花樣很多,爸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設計,使遊戲更為豐富多彩。


5訓練時間要適宜


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專注力有限,訓練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成效反而不好,一般情況下,嬰兒一次遊戲訓練的時間以5分鐘為益,以後逐漸增加時間,幼兒期一次遊戲可持續20分鐘左右。


6不時地給予恰當的鼓勵


為了增強寶寶對遊戲的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在遊戲過程中要不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與表揚,如:親一親、抱一抱;或用語言給予表揚,如不錯,再來一次、很好,有進步等等;也可以給寶寶記分,下次玩時進行比較。只能偶爾給予物質獎勵,以免養成沒有物質獎勵就不願學的壞習慣。


7、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讓寶寶通過與同年齡寶寶遊戲,學習平等的交往,練習溝通的能力,不僅可以增添遊戲的樂趣,而且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互助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爸媽可針對寶寶的不同能力的發展進行不同的遊戲,其實連簡單的日常行為也能夠化為遊戲,例如撿垃圾、種花草、餵養小動物等,只要爸媽肯用心,營造自由的空間並不難。



想讓寶寶釋放自然天性,快樂地成長嗎?那就放開教條,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遊戲吧。


想讓寶寶有自由的遊戲空間,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自由的遊戲,二是自由的空間。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文 / 楊雪飛專家 / 朱文彥(親子幼稚園園長)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多」:


1想太多


對寶寶有太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寶寶課業跟不上、擔心寶寶交到壞朋友、擔心寶寶不健康等等。


2、做太多


替寶寶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幫他整理書包、替寶寶拿書包、替寶寶復習功課等。


3、說太多


大人情緒不佳時,遷怒寶寶,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傷了寶寶的自尊心,也造成了親子關係惡化。


4、給太多


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口頭讚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會造成寶寶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要太多


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對寶寶要求過多,讓寶寶大感吃不消。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少」:


1、玩太少


親子之間有趣的休閒活動太少,缺乏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2、坐太少


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整天都在急急忙忙中度過。


3、知太少


爸媽可能忙於工作或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以至於親子之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而無法知道寶寶喜歡些什麼。


4、表達太少


爸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寶寶,但是在主動表達上,比較內斂,又不夠具體和明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


5、變太少


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乏味。


自由遊戲的原則


爸媽給寶寶設計遊戲時以及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原則需要遵循。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讓寶寶自由自在地遊戲,並能從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這裡所談的是寶寶會爬行並具備主動能力之後的遊戲原則)


1、寶寶有通過遊戲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寶寶以自己的速度遊戲學習,效果最佳。


3、寶寶需要自行發現。


4、寶寶覺得有趣時便會學習,更多的主動因遊戲而起。


5、寶寶需要培養專注力(不干擾原則)。


6、寶寶在做中學,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達成的肌肉記憶,會深抵記憶深處。


7、寶寶需要讚美與鼓勵,但讚美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濫用表揚、表揚要具體、表揚要及時、表揚要切合實際、表揚的方式要多變化。


8、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允許寶寶犯錯,並給他自我修正的機會、等待他自我修正。


9、反覆的動作對寶寶學習非常重要,不要嫌寶寶嘮叨,他是通過這種反覆的方式學習來記憶。


10、寶寶自選活動時學得最好,給寶寶自主性發展的機會,不要事事代勞。


11、學習觀察寶寶。


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遊戲活動要依照幼兒的發育


遊戲訓練可適當地超前一些,經過爸媽的指導和寶寶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且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2遊戲活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水準有差別,可以訓練的年齡作為參考,根據寶寶自己的水準再調整。最好是採取因材施教,不需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


3天天堅持訓練,溫故而知新


寶寶的遊戲訓練要經常重覆,天天堅持,這樣才能做到強化作用,使神經細胞和腦中的網路系統的發育更加完善,使資訊轉入記憶系統,提高記憶力,使學到的知識不斷儲存和累積。


4及時增添新的遊戲內容


促進智力發展,及時增添新的訓練內容是不可少的。新的神經網路形成需要大量新的刺激,只有不斷及時地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擴大寶寶的知識、提高智商。遊戲的種類、花樣很多,爸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設計,使遊戲更為豐富多彩。


5訓練時間要適宜


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專注力有限,訓練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成效反而不好,一般情況下,嬰兒一次遊戲訓練的時間以5分鐘為益,以後逐漸增加時間,幼兒期一次遊戲可持續20分鐘左右。


6不時地給予恰當的鼓勵


為了增強寶寶對遊戲的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在遊戲過程中要不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與表揚,如:親一親、抱一抱;或用語言給予表揚,如不錯,再來一次、很好,有進步等等;也可以給寶寶記分,下次玩時進行比較。只能偶爾給予物質獎勵,以免養成沒有物質獎勵就不願學的壞習慣。


7、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讓寶寶通過與同年齡寶寶遊戲,學習平等的交往,練習溝通的能力,不僅可以增添遊戲的樂趣,而且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互助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爸媽可針對寶寶的不同能力的發展進行不同的遊戲,其實連簡單的日常行為也能夠化為遊戲,例如撿垃圾、種花草、餵養小動物等,只要爸媽肯用心,營造自由的空間並不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膽小個性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孩子膽小個性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給孩子選擇年齡小的玩伴


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並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小朋友玩在一起,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小朋友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願把孩子往優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


放手磨練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練。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


適度的挫折與困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月娃噎奶險死 嬤CPR救回


2月娃噎奶險死 嬤CPR救回

趴睡釀意外 所學派上用場 「謝天謝地」

【吳柏源、王勇超、魏斌╱高雄報導】高縣一名出生才兩個月大女嬰,昨午喝完牛奶後趴睡,加上感冒咳嗽導致噎奶,全身癱軟、嘴唇發白;還好照顧她的外婆學過心肺復甦術(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及時用CPR救回外孫女一命,女嬰外婆說,過去學有氧舞蹈時,老師曾經順道教過簡易CPR,沒想到竟派上用場,「真是謝天謝地!」


女嬰的父母都在台北工作,由住在高縣鳳山市的林姓外婆(五十一歲)照顧。林婦說,昨幫女嬰餵奶後拍背,放在沙發趴睡;一小時後,見外孫女頭低著,趕緊將其翻身,卻發現女嬰全身癱軟、一動也不動,她第一個念頭就是趕快做CPR,並通知就讀高一年的小女兒報案。


救護車趕到已清醒

林婦說,她先用手指輕壓外孫女心臟三下,再向其口鼻吹氣,外孫女的口鼻就流出奶水,經三個循環約一分鐘後,外孫女已醒過來、開始哭鬧。此時高縣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人員透過電話進一步指導她,再從女嬰口鼻吸看看有無奶水或異物;不久救護車趕到,將已清醒的女嬰送至高雄長庚,消防員稱讚外婆急救得當,「如果沒有立刻給予CPR,後果恐難想像」。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主任梁啟迪說,女嬰喝奶後雖有拍背排氣,但睡覺時咳嗽把胃裡牛奶吐出來,加上趴睡,致牛奶被擠到呼吸道,造成呼吸道阻礙,多虧阿嬤處置得宜,女嬰狀況穩定,二十四小時內若無變化即可出院。


醫師:不鼓勵趴睡

知道外孫女脫臉,林婦才露出笑容,邊輕吻女嬰額頭邊說:「謝謝妳醒了,謝謝妳!」林婦說,因女兒覺得趴睡頭型較好看、也睡得安穩,所以一出生就讓外孫女趴睡,「以後再也不讓她趴睡了!」
高醫新生兒科醫師陳秀玲說,美國發生多起嬰兒趴睡瘁死案例,醫師不鼓勵趴睡。梁啟迪提醒,嬰兒活動力不佳,床墊要有點硬度,以免嬰兒轉頭時臉部陷進床墊出意外。



嬰兒心肺復甦術 叫叫ABC

詳細內容及圖片↓


(影片內有嬰兒的CPR,但跟我們所學的不同按壓方法)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745872/IssueID/20100818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左手‧用右手一樣好


 


在多數人以右手為慣用手的社會中,左撇子常常成為受注目的一群,但研究指出,無論用左手或右手,發展並無優劣之分,只要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順勢發展即可!


 撰文/張靜文 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技術長 江長奇


當觀察到bobo是左撇子時,爸媽不免閃過「需要讓他改用右手嗎?」的念頭,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技術長江長奇認為,每個人都有慣用的優勢手,強迫孩子改變,雖然會讓他變得跟一般人慣用右手,但在實質上,並無其他好處。


 


3歲即可觀察出慣用手
江長奇指出,確認孩子的慣用手需要透過比較精細的動作,所以觀察bobo是否為左撇子,可從他習慣用哪一隻手握筆看出,因為握筆需要的精細動作多,必須透過慣用手才有足夠的力氣負荷。他說,在3歲之前,若bobo做什麼事都習慣用左手,就有可能是左撇子,但要一直到7歲左右,才會明顯表現在握筆、拿筷子等動作上。江長奇認為,左撇子大多是先天的,統計數字顯示,父母2人都使用左手,子女使用左手的機率較高(26%);若父母1人用左手、1人用右手,子女為左撇子的機率為19%;當父母2人都用右手時,子女只有9%的機率是左撇子。但是也有社會文化因素使然,他說,西方社會的左撇子就比國內高,並非是遺傳所致,而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對左撇子的包容性較高的緣故。


 


強迫改右手‧不利發展
江長奇表示,根據他幾年臨床的觀察,現今社會對左撇子的成見不如以往深(編按:100多年前,人們認為左撇子是不正常的生理現象,甚至有人視之為疾病),當父母為孩子的左撇子傾向苦惱,考慮是否矯正為右手,在門診詢問時,經由醫療人員的解說,多半會願意讓孩子保留原來的慣用手。他說,當孩子3歲前,因為年紀尚小,大腦的單邊優勢尚未建立,左撇子傾向不明顯,改變慣用手的影響還不那麼大,但若到了6、7歲,已經很習慣用左手,才強迫孩子更改,在生理及心理上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生理影響 口吃、動作不靈活
左撇子bobo使用右腦的語言區說話,若強迫改為使用右手,變成說話時需使用兩邊大腦都用,對尚在學習的他來說,反而易混淆,進而造成口吃。在精細動作上亦是如此,強迫改右手後,容易使得慣用的左手失去原有的靈活度,後來強迫使用的右手也難以靈活運用,使得他在精細動作的操作上變得較吃力。


心理影響 抗壓性不佳
受生理影響,使bobo在表達及動作上長期處於挫折與無助感中,造成他遇到事情容易緊張、情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抗壓性不佳,反而喪失了原先要他改變的美意。


慣用手與大腦發展有關
許多人聽過「左撇子較聰明」的說法,他說,大腦左半部支配著右半身的活動,具有處理語言、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位運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部支配著左半身活動,是處理空間概念、幾何圖形、記憶音樂旋律和進行模仿的中樞。因此,右撇子的邏輯語言能力能、左撇子的圖像、音樂能力強,在以右撇子為主的文化裡,左撇子的特質會補右撇子的不足,使左撇子的與眾不同被放大。但是,在全面性的智力測驗上,慣用手為左手或右手的孩子,智力並無顯著差異。江長奇強調,慣用左手或右手,與bobo的大腦特質有關,而和聰明才智、發展快慢無關。他說,用左手、用右手,或是兩隻手都用的孩子,在認知發展上並無差異,左右開攻的孩子的確在生活上會比較方便,爸媽不妨自然而然的讓孩子有機會雙手並用作事,例如從右側遞東西給左撇子bobo,但許多精確動作(如握筆、拿筷子等),則不需強迫他要左右開攻,不但幫助不大,太過強勢的導正還可能會有不良影響呢!


左撇子奇才
藝術領域: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 音樂領域:貝多芬。 電影領域:卓別林。 科學與發明領域:富蘭克林、牛頓和愛因斯坦。 現代名人: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執拗期


 

(轉載)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執拗期


執 拗期的寶寶通常的表現是喜歡按自己的意圖和要求做事,而這些要求在大人們看來往往是無法理喻的,但是,如果孩子們要求得不滿足,他們又會大哭大鬧。對于這 樣的行爲,很多家長會理解爲“胡鬧或是任性”。那麽,究竟怎樣對待寶寶的“執拗”?是和他對著幹,還是調整自己的情緒,了解寶寶“執拗”和發脾氣的原因? 如何正確的幫助寶寶度過執拗期呢?



  1、什麽是“執拗敏感期” ?
  通常孩子從2周 歲左右開始確立自我意識,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的分化。之前寶寶們的意願由父母幫助他執行,父母是他的意願代理人,逐漸寶寶們發現父母並不能滿足 他所有的意願,表現在對父母的建議和指令會常常不聽從、固執己見甚至開始反抗的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爲“執拗敏感期 ”。根據孫瑞雪的提法“執拗敏感期”的兒童,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盡管有時候這種意願看起來是“不可理喻 ”的胡鬧,但一旦被拒絕,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難以平息。總而言之“執拗敏感期”的孩子“ 喜歡胡鬧,而且比任何時候都任性 ”。



  2、爲什麽寶寶會出現執拗的情況呢?
  因爲3周歲前孩子的思維是“直線型”的,而且“不可逆轉”。孩子們做某些事時,在他的頭腦中會形成預先的“設想”,如果這些設想被人打破,他就會發火。
   比如:看動畫片不能被打斷;吃飯必須要用自己平常喜歡的那個碗,否則就不吃;上樓梯時不能大人先上,否則就必須退回來;聽到門鈴聲必須是孩子來開門,如 果成人開了,他們會哭著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開一次;剝糖時孩子要自己剝,如果大人把糖紙撕開,孩子會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來顆

  許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拗。當成人不能保證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時,孩子會受挫。



  3、父母應該如何解析寶寶的另人難以忍受的乖張行爲呢?
  對于寶寶的這種反抗行爲父母要以一種尊重的態度來看待。正確合理地對待寶寶的反抗,對執拗期寶寶的解析幫助非常大。以下從三個方面解析寶寶的反抗初衷。
  ① 寶寶運動能力的發展
  隨著寶寶身高體重的快速發展,身體活動能力也逐漸成熟,很多事情通過寶寶們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因此他們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獨立的活動空間,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長由于害怕寶寶受傷等原因,都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于是寶寶就會産生了反抗的情緒。
  ➁ 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最早的時候寶寶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而在寶寶兩歲後,他們可以漸漸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讓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 ,對于表現自我的態度也變得異常的頑強。但這種表現往往與成年人的規範相抵觸,進而讓寶寶産生了挫折感,最終導致寶寶的反抗行爲。
  ③ 寶寶自我情緒控制的不成熟
  對于沒有經曆過很多事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感到不滿,就會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吵嚷、哭鬧通常是他們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們就認爲這是孩子們在無理取鬧,是他們叛逆的表現,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對他們,從而導致了寶寶的反抗行爲。
  其實上面幾種寶寶的症狀和歸因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然出現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作爲父母來說,對孩子正確的理解對待才是最好的抉擇方向。


 


4、在“執拗敏感期”中父母的對策及處理方式
  寶寶“執拗”小對策:
  1.創建和諧、溫馨家庭氛圍,促進寶寶積極情緒、情感。
  2.
避免正面衝突,非重要問題給些讓步。
  3
轉移目標、分散寶寶注意力。
  4
重要問題給些“約束”,不能無原則的遷就寶寶的“無理要求”。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憤怒時:
  1.不離開他(這是最重要的),可以的話挨近孩子,擁抱、撫摸他。
  2
不勸他、不批評他、不教育他,這點比較難,但盡量做到。
  3
保持冷靜,態度要溫和,認真。
  4
讓他盡情的哭,因爲這是孩子最直接的發泄方法。
  5.
等他哭完後,再做安撫和勸導。
  在平時生活中,對寶寶多一些認同與讚許,少一些禁止、責罵和處罰。讓寶寶體會到他可以和你一起討論事情,將來就不必再用反抗的情緒和行爲強迫你讓步。



  5、父母如何順利幫助寶寶度過一生中對他們的性格形成起著關鍵作用的“執拗敏感期”。
  ①理解寶寶、尊重寶寶
  在寶寶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就是他們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寶寶這麽做的目的無非是爲了要求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父母對寶寶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幹涉,要以平等的姿態來征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有選擇的余地。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你們尊重他,維護了他的自尊,也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②對寶寶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對於寶寶必須做而且完全能夠做到的事,父母應該嚴格要求孩子執行;而對於那些不必要的且寶寶不願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們。如,5歲的孩子可以獨立收拾玩具了,如果他玩完後不去收拾,你應該勸導他:“好孩子應愛惜玩具,玩完了應該收拾好,布娃娃在看你哪!”對待3歲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玩具,而兩歲的孩子,根本不會收玩具,你就不必強求了。相信寶寶,滿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對於寶寶的好奇心,父母們應該給予支持,千萬不要對寶寶過度保護或是包辦代替,這樣會使寶寶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機會,也會引起他們的抵觸心理。對于寶寶的能力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當寶寶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困難,父母要盡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樣寶寶在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減少和父母的對抗。
  ④同時滿足寶寶獨立與渴望保護的需求
   寶寶之所以表現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寶寶的內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鼓勵。在放手讓寶寶獨立 做一件事時,父母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後在沒有人身危險的前提下,讓寶寶自己去做。如果寶寶正准備做的事情可能 危害到健康的時候,父母必須果斷地制止,並用其他一些沒有危險性的活動來代替。讓寶寶在享受到獨立感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關愛,這樣也會減少寶寶反抗情緒的發生。
  ⑤與寶寶有足夠的交流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寶寶由乖巧向淘氣轉變的時候,在心理上不應該有擔憂和煩惱,這些都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過程。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管不問,這樣做的話那 麽寶寶可真的要成爲壞孩子了。父母要給寶寶比以往更加多的寬容、關愛以及交流。耐心傾聽寶寶內心的想法,了解寶寶的需要。問問寶寶是怎麽想的,爲什麽要這 麽做,這樣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寶寶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⑥杜絕父母的無原則嬌寵
   孩子的執拗有的是成人嬌寵養成的,家長平時應該注意,不該順從他的地方一定不要遷就,如果遷就了這一次,就會留下隱患,助長他以後多次的執拗。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醋的各種妙用


01、睡前一杯冷開水,加一湯匙醋,喝後可助眠。
02
、打嗝時飲醋一小杯,一口氣喝下去即可消除。
03
、便秘者每日酌量喝白水加醋,可潤腸通便。
04
、用醋塗抹蚊蟲叮咬處,可減輕癢痛、消腫。
05
、坐車前喝醋開水,防暈車。
06
、在溫熱的洗澡水中,加少許醋,洗浴後會感覺格外涼爽、舒適。
07
、將醋與甘油以51的比例混合,經常擦用,能使粗糙的皮膚變得細嫩。
8
、洗滌綢緞等絲織品,在水里加些醋,有利於保持原有的光澤。
09
、毛料褲子的經常摩擦部分,會變白發亮,蘸上11的醋水輕搓,然後覆一塊乾布,用熨斗熨燙,就能去掉亮跡。
10
、衣服上沾染了顏色或水果汁汙跡,用幾滴醋輕搓幾下,就能去掉。
11
、寫毛筆字時,用醋磨墨,寫出來的字又黑又亮,不易褪色。
12
、在清水中加一湯匙醋,可把玻璃和傢俱擦洗得更為潔淨。
13
、新買的漆器用品有一股強烈的漆味,用少許醋滴入淘米水中洗滌,可除去漆味。
14
、用舊了的銅器、鋁器,先用醋塗一遍,乾後再用水洗,容易揩擦掉污垢。
15
、將凍肉浸入含醋的水中化凍,此法同樣適宜於凍魚的解凍。


16、熱開水中加醋煮雞鴨幾分鐘後取出,很容易退毛。
17
、一定比例的醋蒸饅頭,特別白。
18
、夏天,淡醋水灑在魚身上,魚肉隔日不會變壞。
19
、燒醋開水燻屋子預防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
20
、醋加白糖沖開水,涼後喝下可解暑。


21、流鼻血時,用藥棉蘸醋塞鼻,血即止。
22
、牙膏上滴兩滴醋刷牙,持之以恆,牙變白。
23
、溫開水加醋,喝下解酒。
24
、開水中加醋和食鹽,一次喝下治輕度腹瀉。
25
、洗完衣服,加少量醋漂洗能除衣物的異味。
26
、塗指甲油前先塗層醋,醋乾再塗指甲油則不易脫落。
27
、做魚、羊肉時加醋,除腥膻。
28
、煮麵條時加醋,可使麵條變白,除去麵條的堿味。
29
、炒菜鹽放多了,可放少許醋補救。
30
、去皮的土豆泡在醋水裏,土豆不變色。
31
、洗木耳時放少許醋,再搓洗方便去除沙土。
32
、將雞、鴨蛋洗淨,再用醋泡兩分鐘,然後將蛋放入鹽水裏,醃一周後就變鹹。
33
、在削芋頭前,將雙手用醋洗一下,就不會癢。
34
、在蛋清中加一小匙醋,可以很快把蛋清打得發泡。
35
加醋煮牛肉、海帶、土豆等,很容易煮爛。
36
、炒苦瓜時加少許醋可減輕苦味。
37
、收拾魚時,在魚身上塗醋,魚不容易滑出去。魚鱗容易刮淨。
38
、發酵麵團時如堿放多了,可加入白醋與堿中和。
39
、洗髮後用白醋塗於頭髮上按摩,再稍稍用清水沖洗,頭髮會變得柔軟黑亮、防止脫髮。洗髮時常加醋去頭皮屑。
40
、插花時,清水中加幾滴白醋,花枝底部再修剪一下,花期會長。
41
、在調製植物殺蟲水劑時,可以加入少許酸醋,便能使殺蟲劑的藥力發揮更大的效果。
42
、處理過肉類的砧板容易滋生細菌,可用醋清洗殺菌。
43
、在煮蛋時水中放醋,不容易煮破,好剝殼。
44
、做沙拉時,最後一道清洗手續時加醋,可避免沙拉出水。
45
、將衣褲改長時,褶紋不易燙平,可以沾點醋後再燙,褶紋就可以消除了。
46
、將新絲襪浸於加醋的水中,既可除臭又可防止絲襪脫線。
47
、食慾不振時,喝點醋可開胃。
48
、淤血膿毒時,飲醋可化淤。
49
、頭暈時,喝醋可緩解頭痛。
50
、血壓高時,喝醋可降血壓、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51
、擦皮鞋時,加上一二滴醋,可使鞋面更鮮亮持久。
52
、老母雞灌醋後再殺,煮時肉容易爛。
53
、魚骨梗喉,吞幾口醋,可使骨刺酥軟,順利咽下。
54
、理髮吹風前,在頭髮上噴一點醋,吹燙的髮式能長久保持。
55
、洗滌有色布料時,在水中加一點醋,不易掉色。
56
、濃醋熱水泡腳,治療腳氣。
57
、在烹調水產品蟹、海蜇時,先用1%的醋液浸泡一小時,可防止嗜鹽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58
、加薑末和醋拌松花蛋可除松花蛋異味。
59
、如大米存放時間較長,蒸飯時只要加入點醋,蒸出來的米飯就會白、粘、香。
60
、在洗蔬菜的水中加一點醋,可以清除附在葉子上的小蟲。
61
、在烹調蔬菜時,適當加點醋,可以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62
、炒茄子時加點醋,則茄子不易變黑。


63、玻璃上的油漆,用醋浸軟後一擦就掉。
64
、絲品洗淨後,放在加入少量醋的清水中浸泡幾分鐘,晾乾後光澤如新。
65
、如遇水火燙傷,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後無斑痕。
66
、在飯館或公共場所就餐前,用醋消毒一下筷子,可以預防腸道傳染病。
67
、將沖淡的醋液搽在臉上後,皺紋會逐漸消失,美白。
68
、用醋調石灰粉,塗敷腋下,每日二次能治療狐臭。
69
、煮甜粥時加點醋,可使甜粥更甜。
70
、燒水時加醋可去除壺裏的水鹼。


71、醋水擦洗水龍頭可除水漬。
72
、醋水擦玻璃鏡子,非常乾淨。
73
、喝醋水可治療嘔吐。
74
、用醋灌洗肛門,或用棉球蘸醋塞入肛門過夜可治療蟯蟲病。
75
、剪指甲前先用溫醋水泡手腳,甲皮易於修剪,甲縫中的污垢也容易清除。
76
、白术浸於白醋中。密封7天後取白术擦雀斑和黑斑部位,堅持每天塗,雀斑和黑斑會變淺而消退。
77
、新鐵鍋燒熱,倒進幾兩醋刷鍋後洗乾淨,以後炒菜,就沒有黑色和鐵銹味了。
78
、尿布洗乾淨後用醋水泡幾分鐘再洗淨,尿布可變柔軟。
79
、新餐具放入10%的醋水內煮上兩三小時後再用,可除去新瓷器所含的微量鋁。
80
、用棉簽蘸陳醋與冷開水以18的比例混醋水擦拭鼻孔,即可通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不要吃西瓜



炎炎夏天,吃一盤又甜又多汁的西瓜,不僅清涼爽口而且能夠解渴,真是一大享受。
西瓜除了水分多,能夠解渴外,還有讓皮膚美白和利尿的功能喲。

振興醫院營養師謝宜芳說,西瓜中含有一種抗氧化劑,經過吸收後會讓皮膚變白變細哦!

這種氧化劑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瓜皮和果肉中間有一層白色的皮囊,具有治療口瘡的功用,可惜一般人都捨棄不用。
另外,西瓜對高血壓、心臟病、腎水腫、中暑、糖尿病及便秘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呢!

吃西瓜對身體雖然有很多幫助,但是像下腹突出或是體質寒冷的,則最好少吃,因為瓜類本身性質寒涼,而且纖維質不高,容易引起脹氣,所有內臟下垂的人,也不要吃太多的西瓜,黃昏之後更不適合吃。

大家盡量不要在晚間吃西瓜,因為西瓜在黃昏之後就不太容易被人體吸收了;尤其在太飽的情況下,
吃過多的西瓜,會由於無法消化而使胃產生脹氣,甚至壓迫到心臟,很嚴重的話,
會在夜裡引起猝死的意外,一定要小心。


天天溫度突破30度,熱得讓人汗流浹背,這時來片冰涼多汁的西瓜,既清涼又消暑,
不過萬一吃得太多,當心像民間俚語所說的,「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症。」
一位60多歲的阿嬤,突然水腫,追查原因才知道是吃西瓜所導致。


中醫師說,一般脾虛、腸胃不好,還有糖尿病以及腎臟不好的民眾,最好少吃西瓜,
這些民眾不容易排出水分,而西瓜帶有低鉀,長期下來恐怕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產生心悸以及抽筋等等。

中醫師說,西瓜是消暑盛品,流汗時吃一些,的確可以補充水分,晚上或天涼不出汗時吃,
恐怕會把過多水分積在體內。


水果在早餐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垃圾。

尤其瓜類:西瓜、哈密瓜要在餐與餐之間進食
(最忌飯前及飯後吃西瓜),晚上5點過後不吃。

尤其皮膚容易過敏、鼻炎、鼻過敏、支氣管較差者、骨折過、骨關節、骨刺患者、腸胃病、肝炎患者。

因瓜果類較易在腸胃道內腐敗,且屬較濕寒性,易影響上列之症狀。

骨折骨頭受傷的患者可以吃香蕉,請在早餐前吃可達雙效
--清腸、預防腸癌。



炎炎夏天,吃一盤又甜又多汁的西瓜,不僅清涼爽口而且能夠解渴,真是一大享受。
西瓜除了水分多,能夠解渴外,還有讓皮膚美白和利尿的功能喲。

振興醫院營養師謝宜芳說,西瓜中含有一種抗氧化劑,經過吸收後會讓皮膚變白變細哦!

這種氧化劑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瓜皮和果肉中間有一層白色的皮囊,具有治療口瘡的功用,可惜一般人都捨棄不用。
另外,西瓜對高血壓、心臟病、腎水腫、中暑、糖尿病及便秘等都有不錯的療效呢!

吃西瓜對身體雖然有很多幫助,但是像下腹突出或是體質寒冷的,則最好少吃,因為瓜類本身性質寒涼,而且纖維質不高,容易引起脹氣,所有內臟下垂的人,也不要吃太多的西瓜,黃昏之後更不適合吃。

大家盡量不要在晚間吃西瓜,因為西瓜在黃昏之後就不太容易被人體吸收了;尤其在太飽的情況下,
吃過多的西瓜,會由於無法消化而使胃產生脹氣,甚至壓迫到心臟,很嚴重的話,
會在夜裡引起猝死的意外,一定要小心。


天天溫度突破30度,熱得讓人汗流浹背,這時來片冰涼多汁的西瓜,既清涼又消暑,
不過萬一吃得太多,當心像民間俚語所說的,「晚上吃西瓜,半夜反症。」
一位60多歲的阿嬤,突然水腫,追查原因才知道是吃西瓜所導致。


中醫師說,一般脾虛、腸胃不好,還有糖尿病以及腎臟不好的民眾,最好少吃西瓜,
這些民眾不容易排出水分,而西瓜帶有低鉀,長期下來恐怕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產生心悸以及抽筋等等。

中醫師說,西瓜是消暑盛品,流汗時吃一些,的確可以補充水分,晚上或天涼不出汗時吃,
恐怕會把過多水分積在體內。


水果在早餐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垃圾。

尤其瓜類:西瓜、哈密瓜要在餐與餐之間進食
(最忌飯前及飯後吃西瓜),晚上5點過後不吃。

尤其皮膚容易過敏、鼻炎、鼻過敏、支氣管較差者、骨折過、骨關節、骨刺患者、腸胃病、肝炎患者。

因瓜果類較易在腸胃道內腐敗,且屬較濕寒性,易影響上列之症狀。

骨折骨頭受傷的患者可以吃香蕉,請在早餐前吃可達雙效
--清腸、預防腸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冰 要挑時辰? 



 


天氣炎熱的時候,吃點冰品最消暑,掌握吃冰的技巧,享受冰品不傷身!


文/丁彥伶
諮詢/許宏志(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
資料來源/《做一碗好吃的冰》 吳文智/著   台視文化公司出版

走在炎熱的夏日街頭,多數人都會有來上1杯冷飲,或是吃碗剉冰消暑的強烈慾望,但是很多長輩都會說︰「吃冰傷身,也讓人容易衰老!」可是面對清涼可口的冰品,怎能不心動? 

冰品最忌狂吃猛灌

傳統上認為早上剛起床鼻水流不停、一接觸冷空氣就打噴嚏、或有氣喘等過敏性體質者;容易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或萎黃的人;還有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的女性朋友都不適合吃冰。

除 了體質因素不適合吃冰之外,吃冰會使身體不適,其主要原因是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冰品所引發的。這幾年陸續看到外國稱為「凍凍腦 (brainfreeze)」,或「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的症狀,其成因就是在高溫氣候中快速大量喝入冷飲、吃冰凍食物或太涼的口香糖所引起。尤其許多年輕人喜歡手拿一杯超大杯冰沙飲品,很 熱的時候大口一吸,有時會突然感覺頭部一陣緊縮疼痛,雖然大部分的人頭痛一下就過了,但也有人因此疼痛不已,卻不知道可能是冰品所引起的。


另 外,常有人用「透心涼」來形容吃冰的舒暢快感,但有些人對於冰品透心涼的感覺卻可能不是快感,因為太冰食物快速一路從口腔直灌胃部時,會使他們感到心臟好 像快停止了。會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冰品引起交感神經反應,使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健康的人可能只是稍覺不適,但如果是心血管有硬化情形的人,就可能引 起心絞痛症狀。

一般最常見的症狀還是吃冰太猛而引起的咳嗽症狀,老一輩人常說這種情形是「煞到」,其實這是因為氣管上端和口咽腔很接近,突然接觸太過冰涼的食物使氣管收縮而有的咳嗽現象,尤其是有氣喘等過敏性體質的人特別容易發生。

吃冰要慢吞細品嘗  

要 生活在夏天氣溫動輒34℃、35℃亞熱帶氣候中的台灣人都不要吃冰,實在是不可能的事,而吃冰在某些情況下,冰品還是很好補充熱量及水分的方法,像醫師常 建議有咽峽炎、因口腔黏膜破損疼痛而拒食的小朋友,吃些奶昔、冰淇淋、果汁、布丁等冰涼的食物;還有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也常有口腔黏膜受損而吞嚥困難的情 況,此時高熱量的冰淇淋和奶昔就可緩解口腔不適,並增加身體能量,而一般人口破難以進食時也可以把食物放冷再吃;或拔牙後,吃點冰品亦可加速血液凝固、減 少傷口疼痛感。

想要享受吃冰的樂趣,又要顧及身體健康,吃冰的時間最好選擇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一天裡最熱的時段,冰品入口後不立刻吞 下肚,需先含在嘴裡,等冰被口溫溶化再慢慢吞入,要注意的是要含在口腔前端,不要以中間及後面的上顎來含,以免上顎腔附近的神經受到低溫刺激而引發疼痛。

如 果是有加紅豆、綠豆等配料的剉冰,就可選擇先吃配料,享受食材冰涼的口感並仔細咀嚼後吞入,再慢慢吃冰。另外,冰品衛生也要非常講究,尤其夏季特別容易孳 生蚊蟲、細菌,外面販賣的冰品容易有衛生安全的疑慮。因此想吃冰的時候,如果能自己在家使用天然食材製作冰品,不但能降低誤食不良冰品的風險,也能避免吃 進過多人工色素,還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
這些情形  少吃冰

1. 睡覺前:睡覺前吃冰的東西,尤其是冰品通常又冰又甜,很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2. 運動後:剛運動完不能馬上吃冰的原因,除了冰品的低溫和運動後體溫上升的身體接
    觸,會造成身體散熱問題外,也容易造成肌肉收縮,使運動產生的廢物乳酸無法排掉
    ,容易引發痠痛。

3. 月經期間:不只中醫力勸女性經期別吃冰,西醫也一樣不贊成經期吃冰,吃冰引起交
    感神經興奮會造成肌肉及器官收縮,子宮的收縮會非常強烈,下背肌肉也會受影響,
    容易使下背痛加劇。

4. 咳嗽時:無論是感冒或氣喘的咳嗽,還是其他不明原因的咳嗽都不適合吃冰,以免冰
    冷的刺激,引起氣管收縮而誘發咳嗽。

5. 痠痛症者:筋肌肉痠痛症的患者少吃冰 , 因為冰冷會造成肌肉 、血管及神經連帶收
    縮,使肌肉更僵硬而痠痛加劇。

6. 心臟不佳者:避免冠狀動脈暫時性痙攣,心臟不佳者少吃冰。

7. 老人及疑有心血管硬化者:老人家血管彈性本來就不好,而血脂過高疑似有心血管硬
    化的患者,最好別吃太冰的東西。

8. 眩暈症:吃冰會影響耳咽淋巴液流動,眩暈時最好別吃冰。

============================================================================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6 (99年6月號)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升專注力的居家訓練遊戲--轉載自國語日報


 


提升專注力的居家訓練遊戲--轉載自國語日報


拍掌遊戲:雙掌互拍,剛開始媽媽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


            置,讓孩子以雙手與媽媽的手互拍,媽媽再上下


            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的進行拍


            掌活動。


迷宮遊戲:一般給孩子玩的迷宮都是運筆的迷宮遊戲,父母


            也可以跟孩子玩用眼睛走迷宮遊戲。剛開始用一


            種顏色以橫向方式畫出不規則線條,畫出至少零


            點五公分寬的線條,讓孩子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


            視;為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視的動作,不妨


            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畫出線條,直立起來,父


            母就可以觀察出孩子眼睛追視的狀況。


鏡子遊戲: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


            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剛開始給孩子的動作要簡


            單一些,速度也儘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後,可以


            互換角,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聽音遊戲:聽聲音辨別位置,在孩子的右後方、左後方敲樂


            器,讓孩子分辨聲音的來源。還有一種拍節奏模


            仿孩子就需要跟著拍兩下,接著再做不同的節奏


            變化,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讓孩


            子學習專心的聽,聽完之後做出正確的動作。或


            是跟孩子玩信誼出版社的教具「耳聰目明」,孩


            子一邊聽錄音帶中的聲音,一邊挑出正確的聲音


            圖卡;信誼還有一套教具「誰是誰」,以敘述性


            指令,讓孩子找到該圖卡,例如:「小白兔、穿


            著紅色衣服、跳繩」。


傾聽遊戲: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做單一指令的


            進行,之後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


            ,像是「幫媽媽拿○○○○○○三樣東西過


            來。」「先去○○,再去○○,最後再去○○


            (動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就需要


            專注後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剛開始如


            果孩子無法進行,可以讓孩子先練習複述一次,


            一邊做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念出剛剛的指令,做自


            我提醒的訓練。


傳話遊戲:回到家中可以問問孩子,學校老師有沒有交代哪


            些活動?學校老師有重要事情一定會有聯絡單,


            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讓孩子嘗試講出來,或要


            孩子將母親交代的事情到學校跟老師說,讓他練


            習長時間的記憶;在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一定的


            專注力,才會記得住,這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責任


            和習慣。在這部分,親師溝通相當重要,這樣才


            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在家中也可以先練習,像是


            去書房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


            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


益智遊戲: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


            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


            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認知還不錯


            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於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


            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操作性活動: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像是夾豆子遊


              戲、滴管遊戲,但要進行活動前,還需要幫孩


              子考慮到坐姿及環境的安排,讓孩子在較安靜


              的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儘量避免太多聲


              音、視覺的干擾。


謎底就在圖書中:跟孩子說故事後,可以問孩子故事的人物?


                  主要情節?內容重點?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


                  故事內容,讓孩子嘗試自己一邊看書一邊說


                  故事,請他反問家人問題。這一部分主要是


                  做閱讀理解的訓練,讓孩子學習專心聽故


                  事、看故事中,還需要理解其中的內容。


走直線、平衡木: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 


                  等孩子熟悉後,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


                  (固體液體),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


                  再到平衡木上行走,接著讓雙手舉直,或


                  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


                  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分,不專心就接不


                  到,或是被球丟到。


 


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專注學習


    基 本上,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專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質的學習。所謂的專心,不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罷了,還需要兩眼的注視、耳朵要有聽到,還要能 理解、內化,才有達到學習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過程中眼到、手到、心到。在以上的活動中,介紹不同的視覺專注、聽覺辨識、動作模仿、理解等活動,其實 只要掌握這個要素,每個活動都是專注力訓練的活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拜七娘媽所準備的供品和供品代表的涵義


 

七 娘 媽 的 信 仰 , 在 閩 南 及 客 家 兩 個 方 言 群 中 又 有 著 不 同 的 傳 說 。


閩 南 的 傳 說 中 織 女 的 姐 姐 們 由 於 同 情 牛 、 女 兩 人 被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 便 暗 中 保 佑 那 兩 個 孩 子 , 使 他 們 平 安 健 康 的 長 大 。


由 此 才 發 展 出 七 娘 媽 是 兒 童 保 護 神 的 說 法 。 為 人 父 母 者 , 為 了 能 讓 神 保 佑 其 子 女 , 便 把 子 女 送 給 七 娘 媽 為 義 子 或 義 女 , 稱 為 「 拜 契 」


 


客家人拜法


 客 家 人 也 有 「 拜 契 」 的 習 俗 , 但 是 原 因 截 然 不 同 。 相 傳 七 星 娘 娘 有 七 位 , 自 從 織 女 離 開 後 , 只 剩 下 六 星 在 一 起 , 由 於 沒 有 固 定 祭 祀 的 廟 , 所 以 在 神 格 上 屬 於 「 閒 神 」 , 平 時 下 凡 來 遊 遊 野 野 ( 即 閒 遊 亂 逛 之 意 ) 。 相 傳 七 星 娘 會 抓 人 小 孩 , 因 此 八 字 低 的 就 給 她 作 契 子 , 以 保 平 安 。 客 家 人 祭 祀 七 星 娘 時 共 不 用 「 七 娘 媽 亭 」 , 而 是 一 張 印 就 的 「 七 星 娘 圖 」 , 以 香 爐 壓 住 。 為 子 女 求 七 星 娘 絭 的 父 母 須 手 持 杯 茭 , 口 唸 : 「 紅 ( 白 ) 花 枝 某 姓 某 名 , 身 體 欠 安 , 容 易 驚 嚇 , 現 在 要 作 妳 的 契 子 , 帶 妳 的 絭 , 以 後 若 有 遇 到 , 就 不 要 隨 便 摸 他 , 如 蒙 允 許 , 請 賜 一 杯 茭 」 。 直 至 七 星 娘 允 許 「 聖 杯 」 為 止

 


閩南人拜法    


閩 南 人 祭 祀 七 娘 媽 最 隆 重 的 ,七 月初七攜帶牲醴來拜七娘媽,如麻油雞、麵線、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二根帶尾甘蔗、清茶、金紙、經衣、化妝品(凸粉、胭脂、紅紗線及 針、香水、茶油、口紅、梳子、鏡子)香花、七娘媽亭等祭品來廟拜拜。若在家中祭拜,則在桌邊,令牌一支椅子,上置清水一盆並放上毛巾,芋油飯是芋頭加上油 飯,芋是宜子之物寓多子多孫,軟粿比一般湯圓大一兩倍,壓成扁圓型,中間用大拇指把她捺了一個凹,這是給七娘媽。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特徵 照顧新生兒不用怕





採訪/陳姵樺


諮詢/林新醫院小兒科主任 陳弘欣


弘光科大護理系副教授 柯淑華


 


滿月前的寶寶會出現一些生理特徵,有些可能只是短暫現象,有些卻必須繼續觀察或盡快處理。掌握新生兒的生理特徵,可以讓爸比跟媽咪在照顧上更得心應手。


 


在媽媽體內住了約10個月的寶寶,即將從一個充滿水的環境,來到另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當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全身的器官就要開始適應新的世界。出生4週之內的新生兒,身體各部位還在慢慢的成熟中,在這個時期難免會在某些器官出現一些狀況,有些狀況的發生是正常的,等年紀漸大就會改善,但也有一些狀況家長必須注意觀察,若有異常也需做進一步的診治。


 


頭部特徵&可能問題


頭型


新生兒出生時的頭型與媽媽的生產方式有關,弘光科大護理系副教授柯淑華表示,剖腹產的寶寶頭型生下來都是圓圓的,而自然產的寶寶因為通過產道受到擠壓,會有頭骨重疊不平整的狀況,不過這種狀況約12個月就會恢復正常。


 


另外,自然產的寶寶偶爾會出現因頭部受到局部擠壓,而產生的頭水腫與頭血腫的情形,頭水腫範圍比較小,約幾天就會消腫;頭血腫則有點像瘀青,範圍會比較大,需要幾週才會自行消退,這些狀況家長都不必太過擔心。


 


林 新醫院小兒科主任陳弘欣指出,新生兒的頭型在初期還未成型,有些頭骨會重疊,若要寶寶擁有良好的頭型,則要注意寶寶睡覺時的姿勢。建議爸媽盡量不要讓寶寶 一直保持正躺的姿勢,這樣睡久了寶寶的頭型自然會扁扁的,最好是每隔一段時間讓寶寶採正躺及兩邊側躺交替的方式睡覺,才能睡出好頭型,但切記不可以趴睡, 因為新生兒趴睡的危險性很高,仍要避免。


 


囟門


囟門是頭部重要的部位,因為囟門皮膚的下方就是腦部組織。而囟門應該是平的,前囟門呈菱形,在頭頂,範圍較大,約1歲前後會關閉;後囟門呈三角形,在後腦杓,比較小,大約出生2個月前後會關閉。


 


家長平時可以輕輕的摸前囟門來觀察寶寶是否正常,但不可以用力戳,若是23個月就摸不到,表示前囟門太早關閉,會影響寶寶腦部發育,而12個月之後前囟門還未關閉,也表示可能有先天性遺傳或腦部發育的問題需要就診。此外,寶寶若哭鬧時前囟門凸起,表示腦壓上升或發炎;若呈凹陷,表示寶寶有脫水的現象,也需就診。


 


落髮


陳弘欣醫師表示,新生兒頭髮的變異性是很大的,有的髮量多、有的卻很稀少,這些都是正常的,甚至有些新生兒剃過髮之後就沒再長出新髮,家長也不需過於擔心,因為1歲多才會開始長頭髮的寶寶也不少,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眼睛特徵&可能問題


黃色分泌物


柯 淑華老師表示,一般新生兒在醫院出生後為了預防眼睛感染,醫護人員會先幫新生兒點眼藥,因為眼藥有一點刺激,所以會讓新生兒在眼部產生黃色分泌物,通常過 幾天這種狀況就會改善,但若回家數天後依然存有黃色分泌物,可能需要給小兒科醫師看一下,因為腺病毒也會造成眼部有黃色分泌物。


 


另外,有些新生兒眼部經常會囤積很多眼屎,或眼睛看起來總是淚汪汪的,陳弘欣醫師表示,這是因為新生兒的鼻淚管很細小,分泌物很容易塞住,因而形成上述的狀況,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大約56個月大至1歲才會逐漸改善。


 


眼角至鼻部的按摩可以些微改善上述的狀況,柯淑華副教授建議家長,可從寶寶內眼角往鼻翼的方向加點力道按摩,每次約23分鐘,一天可按35次。但若寶寶的眼睛出現紅腫狀況,就有可能是感染或發炎造成,必須盡快就診。


 


鬥雞眼


鬥雞眼是新生兒多少會出現的情況,屬於正常,原因是寶寶的鼻樑過寬,且其眼部肌肉協調性與神經控制尚不佳所造成,陳弘欣醫師建議家長先觀察一陣子,因為6個月之前的寶寶約有三分之二看起來都有鬥雞眼,若寶寶6個月大至1歲後,仍有明顯的眼部不對稱問題,即可至眼科就診。


 


視力


新生兒因為神經控制力不佳,眼睛在初期是不能對焦的,視力發展會隨著年齡而逐漸成熟,大約要到6歲以上才會有0.8以上的視力,所以要查看新生兒眼睛是否正常,可觀察他對光的反應,看寶寶在開燈後是否會閉眼,來判斷眼睛是否正常。


 


耳鼻喉特徵&可能問題


耳朵


家 長在摸小寶寶的耳朵附近時,有時會摸到一些小顆粒,這是頸部的淋巴結,感冒的時候會腫起來,是正常的顆粒。陳弘欣醫師指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耳朵前面與臉 交界處有時會出現凹陷的小瘻管或小息肉,這些瘻管與息肉多數是正常的,但若合併臉部出現不對稱的情況,就有可能是先天性的疾病合併心臟病的問題。


 


鼻塞、鼻腔分泌物


寶 寶的鼻道小,鼻塞是正常的現象,此外,寶寶的呼吸道、鼻腔與肺部的功能都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痰多等狀況經常會出現,有時是鼻部敏感 造成的正常情況,有時卻是感冒引起的,這時家長要觀察寶寶是否有發燒、食慾好不好,若沒發燒、飲食也正常,且鼻部的分泌物是白色透明,就屬正常;反之,若 伴隨發燒且鼻部的分泌物是黃而濃稠,就可能是感染了。


 



有些家長喜歡用棉花棒或吸鼻器去幫寶寶清鼻屎與鼻涕,陳弘欣醫師建議家長只能清看得到的地方,避免寶寶受傷。例如清鼻屎可用沾溼的棉花棒清理外層範圍即可,千萬不可伸進鼻腔裡面。


 




寶寶的鼻黏膜很脆弱,柯淑華副教授就曾碰過一些家長用吸鼻器幫寶寶吸取分泌物,結果卻造成寶寶鼻內出血的狀況,家長若要用吸鼻器,建議購買小型球狀之吸鼻 器,使用時捏扁球狀物後,放入寶寶鼻中再放開,以吸取鼻內分泌物,雖然這種吸鼻器的效果不那麼好,但力道較輕,比較不會讓寶寶受傷。

皮膚特徵&可能問題


脂漏性皮膚炎


新生兒出生12個 月,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就是脂漏性皮膚炎,它會出現在很多地方,最常見出現在頭部的頭皮或囟門附近,爸媽會看到有黃色或咖啡色的塊狀物,摸起來油油的及略有 點油臭味,多數家長會以為是寶寶頭皮沒洗乾淨,就更勤快的幫寶寶洗頭,結果越洗情況越嚴重。陳弘欣醫師表示,這種發生在頭部的脂漏性皮膚炎,越去刺激它反 而會長越多,有的家長甚至以為是寶寶頭皮太乾所造成,拼命幫寶寶擦乳液,結果情況更嚴重。


 


事實上,脂漏性皮膚炎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寶寶長到56個月大就會自行消失,除非是寶寶會覺得癢而去揉戳,就得帶去看醫生,擦藥膏即可緩解。另外,柯淑華副教授也表示,小兒科有脂漏性皮膚炎專用的洗髮精,也可以改善症狀,如果有需要可請小兒科醫師開立。


 


脂漏性皮膚炎除了會出現在頭部外,也會出現在額頭、眉毛底部、臉頰、脖子、耳朵前後或身體,除非症狀嚴重,否則並不需要特別處理。


 


鮭魚紅斑


有些新生兒會在額頭上、兩眉之間、嘴鼻之間、頸子後面與眼皮上面出現暗紅色平坦的疹子,此稱為鮭魚紅斑。陳弘欣醫師表示,12個月內的寶寶約有三分之一會出現鮭魚紅斑,這種紅斑是因為微血管擴張造成,屬正常現象,約56個月大就會漸漸淡掉。


 


血管瘤


新生兒血管瘤的發生率約1~3%,有可能發生在身體皮膚各處,凸起一塊鮮豔紅色的腫塊,有的很小、有的很大。陳弘欣醫師表示,大部分出現血管瘤的寶寶在12歲前血管瘤會越長越大顆,到2歲後才會慢慢縮小消失,發生血管瘤問題的寶寶,根據統計到9歲時約有90%會完全消失。家長發現寶寶有血管瘤先不要緊張,可觀察一段時間,但若血管瘤長在鼻子部位壓迫到呼吸道或變大的速度很快,這時就需要就診處理。


 


蒙古斑


蒙古斑也常見於新生兒,在東方人約有90%的發生率,會在背後、屁股部位出現暗深藍色平坦的塊狀,有點像黑青,約到23歲會逐漸消失,多數6歲以前會不見。


 


栗粒疹


栗粒疹發生的原因是皮脂腺塞住造成,多數會在鼻頭出現一點點白白的小點,有時臉上也會出現,約12週左右會自行消失,家長千萬不要幫寶寶擠。


 


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23天有的會出現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柯淑華老師指出,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同以及餵哺母乳的寶寶都有可能會發生,多數約12週會消退,若過了上述的時間黃疸還沒退,可以停喝母乳一陣子(寶寶停喝期間媽媽依然要擠出奶水,以免奶水量變少),即可以改善狀況。


 



有的家長會想以曬太陽的方式改善黃疸,陳弘欣醫師表示,以醫師的立場其實不建議曬太陽,因為在醫院照光治療的子外光是有特定波長,曬太陽的效果非常有限, 且可能會有脫水或體溫不穩的問題發生。陳弘欣醫師指出,黃疸指數越高時,黃疸症狀會先從臉部一路往下延伸至下半身,指數越低黃疸症狀就會從下半身往上半身 一路慢慢消退,因此臉跟眼白是最先黃也是最後退的;若黃疸上升迅速甚至連手腳都很黃,就要考慮至小兒科門診檢查。


 


脫皮


寶寶從充滿水分的子宮內出來,因外面世界比起子宮乾燥,就會產生脫皮的現象,不過只需幾天寶寶的皮脂線正常分泌就會改善,若脫皮嚴重可擦嬰兒油保養。


 


胎記


柯淑華老師表示,新生兒的胎記有的隨成長會消失但有的會持續存在,多數胎記是不需要處理的,除非大範圍出現在臉上才有需要處理;但因胎記會有變化,所以家長可以先觀察一陣子,等到寶寶大一點胎記還是沒消再找醫師處置。


 


尿布疹


預防尿布疹的方法,除了要儘快處理寶寶尿布中的尿與便之外,最好寶寶大小便後可以用清水洗,清潔完畢再用紗布或毛巾拍乾水分;如果要用濕紙巾,需注意使用的濕紙巾中是否含有防腐劑,柯淑華老師表示,含有防腐劑的濕紙巾易使寶寶長尿布疹,應盡量避免。


 


此 外,在媽媽餵完奶或寶寶入睡一陣子之後,都可以主動檢查寶寶的尿布,看有無排泄物需要清潔,來減低尿布疹的發生。若寶寶已經有尿布疹了,那建議每次換尿布 時最好能洗淨屁屁,並讓寶寶生殖器部位通風一下再穿上尿布;有的家長習慣使用痱子粉,柯淑華老師表示,痱子粉碰到尿尿便便會結塊,更容易發生尿布疹,若要 在寶寶生殖器附近塗抹保養物,以嬰兒油較佳。


 


如果寶寶尿布疹症狀已經很嚴重了,爸媽可至小兒科就診拿藥膏擦,也可以在寶寶每一次尿尿便便結束,將洗乾淨、有尿布疹的部位,放在距離50公分 的電燈泡檯燈下照35分鐘,讓出疹部位完全乾燥,則尿布疹會比較快好。


 


四肢特徵&可能問題


O型腿


新生兒大多數都是O型腿,要等腳可以開始承受身體的重量後,才會慢慢拉長變直,陳弘欣醫師表示,通常到2歲左右寶寶的腳會開始外翻,膝蓋以下也會往外翻,就不會有O型腿了,如果寶寶到了3歲還有明顯的O型腿,可以找骨科醫師評估狀況。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有的寶寶會出現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問題,柯淑華老師表示,若有這種狀況寶寶會出現長短腳,通常新生兒健檢 時 醫師會檢查,爸媽也可以自己注意,因為出現這個問題最好在寶寶學走路前就處置好,以免影響日後學走。


 


生殖器官特徵&可能問題


疝氣與陰囊水腫


陳弘欣醫師表示,陰囊水腫發生的原因是腹股溝的位置會出現小洞,導致腹腔中的水會透過小洞流下,通常出現在男寶寶身上,多數是正常的,約1歲前小洞會閉合。


 


而 疝氣則是前述的小洞變成大洞,導致男性的腸子或女性的卵巢從大洞掉下來,男寶寶出現的比例比女寶寶多,建議可以開刀改善這種狀況,原因是腸子掉下來後,可 能卡住而回不去原來的位置,不但有可能影響體內的循環,導致腸子壞死,也有可能發生嚴重的腹膜炎,對寶寶是有危險性的。


 


隱睪症


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約有3.4%會發生隱睪症,陳弘欣醫師表示,有時候出生前2個月會看不到睪丸,通常到第3個月睪丸就會掉下來,若是睪丸遲遲不掉下來,就表示有隱睪症,睪丸如果在體內停留過久,不但有可能喪失睪丸原有的功能,也有可能變成惡性腫瘤,所以建議家長可觀察寶寶到1歲,真的有隱睪症可在11歲半之間請醫師診治。


 


包皮


包皮過長一般不需要處理,等寶寶長到3歲以後包皮的長度就會正常,但超過3歲寶寶的包皮依然過長無法推下,就容易藏污納垢或有分泌物不好清潔,容易造成感染,這時就要動刀割除;但若寶寶在3歲前就出現包皮過長影響尿尿,或經常因此感染發炎,就建議提早動刀割除。


 


紅色分泌物


有的女寶寶在出生頭幾天,尿布上會出現紅色點點,有點像月經,這是正常的狀況,通常出生1週後就會消失,原因是寶寶受到媽媽體內荷爾蒙影響所產生的,不需要擔心。


 


臍帶特徵&可能問題


臍帶


新生兒的臍帶出生後約12週左右會脫落,有的甚至會到3週才脫落,這都是正常的。柯淑華老師表示,寶寶每次洗完澡或肚臍弄濕都要做臍帶消毒,消毒的方式是先用75%濃度的酒精消毒,再用95%的酒精擦一次,這樣可以讓臍帶乾燥,但不建議使用碘酒,因為怕碘酒中的碘會經由肚臍吸進寶寶體內,引起寶寶碘的不平衡。


 


陳弘欣醫師表示,臍帶脫落後可再多消毒一週,至臍帶不再出現分泌物或出血就可停止消毒。如果過了34週臍帶還未脫落,這表示可能發生與免疫方面相關的疾病,必須就診;此外,若是臍帶脫落後肚臍中間小洞有凸起並有分泌物,這就是肚臍長了息肉,也必須交由醫師處理,否則會一直流出分泌物。


 


臍疝氣


如果發現寶寶的肚臍有凸起的狀況,表示有可能發生了臍疝氣。陳弘欣醫師表示,臍疝氣發生的原因是寶寶的臍帶與媽媽在肚中連結的地方產生的洞沒有完全關閉,導致腸子從這個洞跑出來,位置剛好在肚臍下方。


 


輕微的臍疝氣並不需要處理,寶寶約長到23歲,這個洞就會自行閉合,但若寶寶的肚臍腫很大而且哭鬧不停,壓壓肚臍的部位出現咕嚕咕嚕的聲音,表示狀況嚴重,可就診採用手術將洞縫起。


 


腸胃特徵&可能問題


新生兒排便的次數、顏色與形狀,會依據新生兒喝母乳或配方奶而有所不同,寶寶如果可以吃得好睡得好,生長狀況都正常,就不需太計較便便的次數與形狀。不過下列兩項可要多注意:


 


新生兒生理性體重喪失


柯淑華老師表示,有的寶寶出生後幾天體重突然減輕,家長都會很緊張,其實這是新生兒生理性體重喪失,不需擔心。主要是新生兒出生後因為來到比較乾燥的環境,要適應新環境所以水分會不足而產生些微脫水,此時大約會喪失150300公克的體重,大約過個12週適應了新環境後,就會補足失去的水分,恢復正常的生長。


 


新生兒腸絞痛


新生兒腸絞痛是出生數天至23個 月的寶寶有可能出現的狀況,沒有確切發生的原因。陳弘欣醫師表示,新生兒腸絞痛會時好時壞,發生時寶寶會哭鬧、身體捲屈起來、肚子咕嚕叫或放屁,比較容易 發生在晚上,痛了一陣子後又不痛了,一切似乎又恢復正常。如果症狀輕微可以幫寶寶多按摩肚子,但若症狀嚴重,寶寶哭鬧嚴重就要就診,讓醫師評估是否還有其 他的問題, 通常 醫師會開消脹藥或益生菌給寶寶服用,來改善狀況。





《MamiHome媽咪窩》.
2010/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階段計畫,養成孩子好規矩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愛的尺度如何拿捏?如何建立愛與管教兼具的家庭環境?「愛的管教」五大法則、為孩子立界線的兩大基石、「三階段」計畫,提供父母參考


advertisment


小奇一生氣就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砸壞,媽媽看了火冒三丈,大聲吼罵。但是沒隔多久,原本嚷著要孩子自己負責的媽媽投降,帶著孩子去店裡買了新的玩具,邊買邊叨念著:「如果你再把它摔破,看我以後還會不會買給你……」

父母竭盡心力管教孩子,卻未必帶來最好的結果。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做父母的往往急於拯救孩子,不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玩具壞了沒得玩)。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不當反應,適得其反的鼓勵了孩子的問題行為。


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然而,孩子學習界限的方式就是,不斷測試父母的底限。為孩子立界線,已是父母責無旁貸,也是最重要的挑戰。


「愛的管教」五大基本法則

研究發現,在愛的關係中進行管教,效果最好。「愛的管教」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基礎上。但是,愛與管教之間的尺度,究竟該如何拿捏?首度提出 「正向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一詞的珍‧尼爾森(Jane Nelsen)指出,「愛的管教」包括五大基本法則:


法則一:和善但堅定的態度


「和善」等於尊重,是用言語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提供機會讓孩子經歷成長。「堅定」是指不含控制的堅持,一方面尊重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一方面要求孩子從穩固的堅持中學到限制,不讓自己受到孩子的擺佈。


尼爾森指出,嚴厲型的父母往往過於控制、缺乏善意;寵溺型的父母則缺乏設立限制的能力。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只有父母和善但堅定的態度才能培養出來。


「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話語包括:「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別人的說法」「我很在乎你,願意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再討論」「我知道你能想出好辦法」等。


法則二:讓孩子感覺自己重要


孩子是社會的產物,最強烈的動機就是希望有歸屬和被重視的感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爭取定位,證明他是家裡的一分子。缺乏歸屬感的孩子,容易把控制局面、傷害別人當成自己行為的目的。只有在充滿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能擔負起自己行為應有的責任。


尼爾森同時建議父母,應該多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對家庭有所貢獻,既能培養歸屬感,也能提高生活技能。


法則三:運用長期有效的技巧


過去父母習慣用懲罰來管教孩子,因為懲罰可以「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孩子只是暫時不做不對的事,卻沒有學到什麼是該做的事。短期有效的懲罰甚至會帶來一連串負面的影響,例如:反叛、自我概念低落、自暴自棄等。


有 別於懲罰,愛的管教要教孩子做該做的事。兩大長效技巧包括:一,花時間引導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成為有健全自我概念的決策者,激發正向行為;二,提供真實 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從體驗自己行為的合理後果,學會自我負責。尼爾森提醒父母避免在盛怒下使用合理後果,否則也將流於懲罰。


法則四: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的管教強調,孩子做錯事正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父母可以運用開放式的提問,教孩子從錯誤的行為中汲取經驗:自己面對問題、認清問題的癥結、嘗試解決問題的各種技巧、思考出替代行為的方案,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 子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同時,他也在了解自己。例如,孩子為了搶玩具而一把推開妹妹,你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時問他:「你當時想要做什麼?」「你覺得現在應該怎 麼做比較好?」「如果下次發生同樣問題,你覺得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做法?」運用開放式問題,跟孩子探討他的選擇造成的後果、幫助孩子把焦點放在尋找解決策 略,進而支持他彌補錯誤。


法則五: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行為偏差的孩子,是「自覺我不夠好」的孩子。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是決定他後續行為的關鍵因素。尼爾森指出,孩子像植物需要水一樣,必須透過父母的鼓勵,才能體會自己有能力,能夠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產生影響,或決定如何回應。
為了培養孩子「我做得到」的自信心,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優點,適時給予肯定。只要孩子在某個方面的信心大增,這份自信就能延續到其他方面。


 



 


為孩子立界線的兩大基石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清楚的界線。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的《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指出,為孩子立界線必須建立在兩大基石之上:


基石一:賞識孩子的優點


‧彰顯好行為:


相對於許多不愉快的要求和限制,父母的肯定形成一種必要的平衡。「你把房間整理得很乾淨,連書桌和書架都弄得非常整齊!」「你自己一個人玩積木玩得這麼開心,我真高興!」愈能具體描述你喜歡孩子的哪些行為,孩子愈會把你的讚美當真。


‧讓孩子看到你的信任:


信任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許多父母往往過度強調錯誤,忽略了孩子的進步和那份好意,反而讓孩子感到氣餒。例如:當小小孩拿起掃把,主動掃著地上的碎屑時,父母的反應往往是「你把碎屑弄得整個廚房都是」,而不是「我相信你辦得到。我為你感到高興」。


‧回應孩子的每一小步:


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時,從中挑出幾件正面的小事加以回應就益顯重要。孩子的作業簿有一行字寫得不錯時,可以這麼說:「這行字真的特別整齊!」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對孩子卻可能是莫大的鼓舞。


‧讚美後不加但書:


父母常在讚美孩子的同時,補上一句批評,例如:「這行字你寫得很漂亮,但剩下的全都亂寫一通!」「你踢球技術無人可比,要是學校功課有這一半好就好了!」讚美孩子後,記得適時劃上句點,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基石二:確立常規,一一列舉


‧先接受孩子的特質:


改善孩子的行為,但不要求完美。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極限,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毫不費力的學好規矩,有些孩子要花比較多時間才做得到。訂立家規時,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因勢利導。


‧設定合理的界限:


設定界線,代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規矩一旦確立,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先想想哪些界線對你的家庭和孩子特別重要,列舉出清楚明確、易理解的家庭規矩。但規矩不宜過多。被一大堆規定和命令團團包圍時,孩子容易備感壓力,反而不願合作。


‧前後一致:


規範要有一致的標準,具可預測性,讓孩子清楚該遵守哪些規矩,以及如果他不遵守規矩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規則搖擺不定,孩子會理直氣壯質問:「為什麼以前可以,現在就不行?」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父母將失去公信力和影響力。


「三階段」行為改造計畫

 


孩子的行為主要是學習而來,可以重新訓練和改造。父母可先依照《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三階段」計畫,逐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第一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下達正面明確的指示:


父母跟孩子說明想要的行為時,應使用明確的語詞。與其說「這裡怎麼一團亂」,不如直接說「先把樂高積木放回箱子裡」。比起「不要大聲尖叫」等負面語詞,「噓!小聲說話」的正面語詞,更能讓孩子明瞭。此外,不要讓「請」這個字從你的語彙中消失。


‧平穩的語調:


和孩子說話時,除了留意說話的內容,說話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你大吼大叫,孩子只會注意到:「啊哈,爸媽已經失控了!」面對重要的事,更需要用平靜、堅定的語調說話。只有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才會認真看待你要求的事。


‧肢體語言讓說話更有分量:


注視孩子的目光和肢體接觸,例如:蹲下來,平視著孩子的眼睛、走到孩子身邊再開口講話,以及輕輕搭著孩子的肩膀等等,都有加分的效果。若好話說盡都無濟於事,請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設定行為的「自然後果」:


孩子最能從經驗中記取教訓,但是後果必須明確、合理、可行。「罪行」與後果之間最好有直接的關聯。孩子的選擇決定了自己要承擔的後果。例如:不肯把 玩具收好時,他得接受「玩具被收進箱子,沒收一星期」的後果,而非「取消飯後點心」。要讓孩子知道:擁有玩具是一種「權利」,和這個權利相伴隨的「責任」 是照顧好玩具。如果缺乏責任,就會喪失權利。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孩子違反規矩時,可以透過提問:「規矩是怎麼說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確定要讓這個後果發生嗎」,強調孩子可以選擇「遵守規矩」或「承擔後果」。


‧執行後果:


如果孩子仍為所欲為,就立即執行必然的後果。這時父母要言簡意賅,保持沉默,也不要做太多干涉。多餘的評語和高高在上的態度,像是「我早就告訴你別這麼做」,只會造成親子角力,反而失去孩子的信任。


‧強調正面後果:


有時也可以換個角度,跟孩子強調你希望的行為將產生的正面後果。例如:「如果你現在動作快一點,還可以準時到校唷」、「如果你玩遊戲時平心靜氣,我們就可以玩到遊戲最後」。


第三階段:親子約定


如果孩子在行為上的轉變仍差強人意,請試著和孩子一起訂出行為改變計畫,並且邀孩子主動參與計畫。孩子貢獻的點子和建議愈多,就愈願意遵守。


‧鎖定行為:


請先鎖定要改造的態度或行為,將情形記錄下來。以寫功課戰爭為例:孩子需要多久時間寫功課?和媽媽為了功課發生爭執的頻率是多少?爭執有多激烈?


‧危機會議,凝聚動力:


和孩子坐下來,冷靜討論。先問孩子的想法,告訴他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其次,問孩子有沒有想要改變現狀,簡短說明你的想法。以功課戰爭為例,你可以這樣說:「以前我總是陪著你做功課,但沒多久就會為了功課吵起來。我希望以後你能獨力完成功課,我們也不要為這件事吵架。」


‧選定不當行為後果:


問孩子是否有改進的建議,一起找方法規範彼此。以合作取代對抗,讓孩子學習規矩的過程變得容易些。


和孩子一起想想看:如果 其中一人不遵守約定,後果會如何?如果拖拖拉拉寫太久,後果如何?如果孩子開始罵人或亂吼,後果如何?如果媽媽開始罵人或亂吼,後果又如何?清楚寫下你和 孩子想要有哪些不一樣的做法,以及選定後果。兩人以簽名保證會遵守約定,最後把這張約定書貼在家中的顯眼處。


‧選擇激勵或獎勵:


危機會議不是跟孩子議定獎勵的好時機。不妨等情況改善,再訂出獎勵的內容,補記在合約上。


‧勤做記錄,評量成果:


每天記錄重點,如果當天表現良好,就貼上貼紙做記號,然後定期用獎勵增強孩子的動機。持續觀察,耐心等待。改變孩子需要時間,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展現成效。在看到轉變之前,不要輕言放棄。


不管是按部就班設立界限,或是運用富創意的解決之道,父母都要先接受孩子的本質,提供適當的環境,以引發孩子內在自我的最大可能。


 


關係重於規則

研究顯示,親子之間保有開放自由的對話,孩子比較不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順利內化規範的最大前提。與其拿著放大鏡,一一檢 視孩子的行為樣態,不如多關心孩子的心,針對他的努力和進步,給予正面的回饋。一句真心讚美、一個鼓勵擁抱、一段親密的相處時光,都比運用技巧來得更有影 嚮力。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網站 提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寶寶的九種快樂秘方


給寶寶的九種快樂秘方

  對父母來說,使孩子擁有快樂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滿快樂和溫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由於具有快樂的性格,成年後能夠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下面有9種快樂秘方,你可以在孩子身上嘗試一下:


  1、有時間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潔,周圍的鄰居又喜歡安靜。孩子一旦開始喊叫、跳躍,父母便會想辦法制止,孩子只好越來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 由此帶來的是:孩子的熱情和活力在一點點喪失,孩子的心靈也感受到了壓抑。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像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抓螢火 蟲、打雪仗、看蜘蛛做網、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2、關心他人


  孩子需要認同自己是家庭和社會有價值的成員,父母應盡量給孩子提供接觸社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如讓他把家裏的舊玩具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 小朋友;幫助照看比自己年紀小的小朋友;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在家裏,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就懂得關心父母, 關心長輩,懂得分享。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兒童在很小的年紀就能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3、體育活動


  和孩子一起滑雪、一起騎車、一起打球……這些活動不但能增進孩子的健康,更能讓孩子笑口常開。並且在活動中還能增進親子關系。好的身體狀況和運動技能,有利於讓兒童樹立正確的自我形象觀。


  4、笑出聲來


  笑出來,對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處。有些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嚴肅的形象,以為這樣才有尊嚴。其實不是那麽回事,笑出聲來,並不會失去你的尊 嚴。讓你的家中充滿笑聲,並經常給孩子一個擁抱,它們是最好的愛的表達。有沒有聽說過:“一個人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 擁抱,才能成長。”親子間感情不要放在心裏,愛她就要表達出來。


  5、更具體的表揚


  父母應特別強調孩子令人滿意的具體行為,表揚得越具體,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為。表揚其實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父母說的話語,二是孩子據此作出的推斷。


  表揚越具體,孩子越能夠根據父母的話對自己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或掌握了一種技能的時候,不要總是簡單地說:“做得不錯”,要 指出他們具體細節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那個摔倒的小妹妹扶起來,真讓媽媽高興。““我喜歡你畫的這些樹。”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滿足。當然,也 要注意不要表揚過度。從小要讓孩子認識到,真正的表揚來自於他們戰勝了挑戰之後。


  6、藝術的魅力


  音樂、舞蹈、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會極大地豐富孩子的思想修養,


  培養他們的藝術情操。這些藝術形式將成為一個感情的釋放口,幫助他們表達自己和對世界的情感,並從中獲得生活的快樂。


  7、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畢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父母不可太過於追求完美,父母如果總是對孩子表示不滿和批評,會傷了孩子的自尊, 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當你再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這個過錯是不是跟他們的年齡有關?10年後他們還會這樣做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別再嘮叨個 沒完。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總比他把襪子放在哪裏要重要得多。


  8、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當孩子認為自己能解決一些問題時,可以讓他們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能樹立起信心,並且有了下次自己解決難題的勇氣。當他們遇到難題時,你可以按 下面的步驟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技巧:發現問題;讓孩子描述出他想要的結果;幫他設計出要達到這個結果的步驟;讓他自己想,哪一步他能夠自己完成,哪一步需 要別人的幫助;在他確實需要幫助的步驟上提供幫助。


  9、給孩子顯示自己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他 這個願望,並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歡的這個故事,對他是多麽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 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文章積壓很久了,真不好意思


   


    話說81是雲林縣保母協會會員1日遊的日子


    地點:新竹之旅


    行程:新竹港南運河風景區(單車漫遊運河)&草仔粿DIY &台灣玻璃館




    當天艷陽高照,眾多保母姐妹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


    乘著2輛遊覽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9點半即抵達港南運河風景區


    照一張團體大合照後,就自行活動


   各姐妹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況


   有的租自行車


   也有34人座的協力車


   也有24人座,免你動手,有司機開的小火車


   不管租什麼車,一律算人頭


   通通100


   騎自行車較方便,可以到比較遠的地方


   欣賞更漂亮的風景




  


   往北有:海天一線、看海公園、新竹漁港


   往南有:紅樹林公園、風情海岸、海山漁港觀海台、南港賞鳥區


   騎自行車的姐妹流了滿身汗


   但在旅遊中也做到了足夠的運動


   是很難得的機會


    
    
   


    11點半進食中餐----港南運河風景區餐廳






    姐妹們飢腸轆轆


    感覺飯菜特別好吃


    不過大家都讚不絕口,菜色真的是很豐富


    有別於一般旅遊餐點


    午後到下一定點製作草仔粿DIY


    分8人一組每人可帶回甜的和鹹的各2


    姐妹中有手巧的,負責製作----揉麵糰、成形16個、包餡


    再經過蒸煮


    還是熱騰騰剛出爐的 



    蒸煮的過程中


    我們還在館內參觀


    有古早的磨米器


    大家爭相拍照



 

之後我們又驅車前往台灣玻璃館


裡面很值得參觀


姐妹好康道相報


玻璃製砧板一個100


呼朋引伴,爭相購買去


也有胸前項鍊裝飾品


一條200元,2300



姐妹跟老闆出價,大家一起合買4500


姐妹們的感情很深厚喔


晚餐到員林吃飯


大家一起舉杯


這是愉快的旅遊


相約下次的聚會是103



 




ps:因為10/3訂不到餐廳改10/2(六) 請保母協會的會員準時參加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 8. 4 


小弟一家四口遠從台北帶來小孩三輪車、木馬及可推可坐的學步車


另外還有益智玩具及拼圖


 



 


這是他們家的2個寶貝長大了,不玩了


他送來給我,真謝謝他的窩心


他家的小公主升大班,小王子升小四


長得活潑可愛


中午有先預告他要來


我先預訂後車站一家--------米山日式刷刷鍋


下午五點多到達


 


 


 


稍作休息


六點過後


2家人就去享受美食


吃火鍋 吹冷氣 聊天


很遺憾的,竟然都沒拍照,實在很可惜


大約615分點餐吃到830


我們這一長桌是吃最久的


之後有一帬大約89個人進來用餐


沒有大桌使用


服務生一直望向這邊


也只好結束用餐


 





 


因為弟弟還有另外一個行程


今晚他要到嘉義太保,住他大舅子家


明天要跟他大舅子一家到布袋搭船到澎湖旅遊3


那是他大舅子工作的公司所辦的旅遊活動


真好~~我也好想到澎湖玩


可惜,還沒有機會去


祝弟弟一家旅途平安,旅遊愉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如果能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站在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事情,將勝於只給予物質的滿足。

女兒在美國唸幼稚園時,曾由學校帶回來一張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讀後深感其中有許多重點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這些全非金科玉律,卻能使為人父母者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記於下,或許也能作為你的參考:

  1.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只是在試探你。

  2.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   
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   
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   
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   
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8.   
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   
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
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
別再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
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
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
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16.
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
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
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
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20.
別忘了我很快便會長大。對你來說,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事,但請嘗試。

  21.
別忘了沒有那許多的了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有時候,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女人每天莫忘七件事


一、早晚兩杯白開水:充足的水分是健康和美容的保障。特別是女性,缺水會使她們的身體過早衰老,皮膚因“縮水”而失去光澤。但由 於女人的代謝比男人要慢,消耗也比男人要低,女人往往比男人喝水要少,這就會使身體和皮膚的問題同時出現。

女人要做的是,至少早晚各一杯白開水。早上的一杯可以清潔腸道。補充夜間失去的水分,晚上的一杯則能保證一夜之間血液不至於 因缺水而過於黏稠。血液黏稠會加快大腦的缺氧、色素的沈積,使衰老提前來臨。因此,每晚飲水的作用不能低估。

二、一個番茄:在水果和蔬菜中,番茄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一種,所以每天至少保證一個番茄,可以滿足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

三、 一杯醋:女人還是有點“醋意”的好。每日三餐中食用醋可以延緩血管硬化的發生,已經是重復多次的保健常識,對於女人來說,除了飲食之外,在化妝臺上加一瓶 醋,每次在洗手之後先敷一層醋,保留 20分鐘後再洗掉,可以使手部的皮膚柔白細嫩。如果你住地的 自來水水質較硬,可以在每天的洗臉水中稍微放一點醋,就能起到保養的作用。

四、一杯優酪乳:從補鈣角度看,女人是最容易缺鈣的一個群體,而牛奶的補鈣效果優於任何一種食物,特別是優酪乳,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女人應每天保證一杯優酪乳。

五、一瓶礦泉水:一定是要名副其實的礦泉水,它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是皮膚最需要的。清洗臉部後仰臥,用礦泉水浸濕一塊乾淨的紗布,然後敷在臉上,待紗布變幹後再次浸濕,如此反復,就等於給面部做了一次微量元素的營養補充。

六、一袋茶葉:女人一定要喝茶的,如果胃沒有毛病,綠茶和烏龍茶最好。特別是那些想要減肥的女性,茶是最天然、最有效的減肥劑, 再沒有什麼比茶葉更能消除腸道脂肪的了。

七、一個簡單的面膜:每天晚上臨睡前,要做一個簡單的面膜,其作用是將沈積在面部的髒東西消除出去,並且使皮膚作一次“緊繃運動”,然後塗上護膚品,這樣,晚間的皮膚才能得到最科學的修復。   

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的睡眠時間不能過晚,特別是超過晚上11時,因為從晚上 10時到第二天早上 5時,是皮膚修復的最佳時間,而睡眠中的修復才有效。如果入睡時間超過了子夜,即使是第二天起得再晚,睡得再長,也已經錯過了皮膚的最佳保養時間。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 個讓孩子Happy 的媽咪守則


很多媽咪會怨嘆「父母難為」,雖然出發點是愛寶寶,但總是惹得寶寶抱怨不斷沒錯,想要讓寶寶快樂長大是需要一些觀念與技巧的,以下12個方法就是要協助您做一個讓自己快樂,也讓寶寶快樂的媽咪。

1. 放輕鬆後好好享受
        很多媽咪常會想:要怎麼做,才能好好地幫助寶寶朝正確的路上發展呢?其實您已忘記了最基本的道理:寶寶最終所成長的樣子並不完全得自於您的創造,您 只是提供了他所可以成長的環境而已。您所要做的僅是給予他最好的成長環境,然後享受寶寶在您努力基礎上的多樣性發展。
      所有的寶寶自他誕生的那一日開始就是他們自己了,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不過是一個支持性的角色而已。一旦您領悟了這個道理,也就是您自我解放的時刻。所以 呢,放棄那種緊迫盯人的養育方式,給予寶寶(當然還有您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試著站在一旁看您的寶寶,讓他們能依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成為他所應該成為的獨 立個體。

2. 一笑置之

        絕對不要低估了正面價值的重要性。以一杯打翻的果汁為例,在果汁翻落地板的同時家裡的貓咪、小狗狗,還有張大眼睛的寶寶們都等著看您的反應。此刻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您可以大聲的咒罵或者是大怒,或是對於這個意外一笑置之。

3. 追求家庭之樂  

        所有的寶寶在某些年齡後都會拒絕出席整個家庭的戶外活動,面對這樣的情況,您所需要做的只是要以最鎮靜的心情忍受他們。雖然如此,家庭旅遊有時還是 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比如得到額外的知識、或因此培養了特殊的鑑賞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們讓一個家庭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聚集在一起。
      所以當您想要追求一些全家性的樂趣時,您必須要確定的是一定要有固定而規律的家庭團聚時間,無論這團聚的對象是誰。同樣的,您的寶寶也許一開始並不太高興,但是這些聚會絕對會使他們終其一生與家有緊密聯繫的關係,也多了些美好的回憶。

4. 注意寶寶的待人處事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寶寶被一大堆過時的繁文縟節所縛住,事實是,所有老式的禮儀--比如寫一張謝條,對人們說「請」或「謝謝您」等等,都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創造出更美好的感覺,因為這些看似老套的玩意,卻是文明賴以運轉的潤滑油。  
5. 讓寶寶熟悉家務瑣事  
        做簡單的家事可以讓寶寶知道哪些瑣事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可能很單調的工作也是生活裡秩序與安全感的來源,它會使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而這是一個要 早日養成的觀念。很多父母總是在讓寶寶做家事這件事上顯得過分小心和猶豫不決,總想著那會很麻煩,而不去考慮它的價值,並預設寶寶沒有時間去學習這些基本 生活技術。提醒您:無論您的寶寶現在幾歲,此刻正是開始教導他自己做家事的時刻。

6. 建立自己的家庭日記  

        寫一本家庭日記的最大意義,就是去瞭解家庭的價值何在。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有些事兒只不過是一些微不足到的傳統家庭儀式而已,比如固定在每個星期天 的晚上吃西餐,或者是每年春節一定特別為家裡做春節應景裝飾等等。這些活動會吸引寶寶們的注意力,並且在往後會經常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重要意義。不過, 假如您對自己以前成長環境裡的傳統儀式很感冒,可以試著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傳統。

7. 不要高估垃圾食物和低估電視的影響力  

        大多數媽咪都是廚房裡的暴君,會很斬釘截鐵的讓寶寶遠離過量的糖、色素、 還有化學添加物等無意義的垃圾食物。然而,矛盾的是過分強調這些東西的罪惡性,才是讓寶寶們加速墜入垃圾食物堆的快速方法。
      同樣道理,也應證在於您禁止寶寶收看任何您以為愚蠢或低俗的電視節目。雖然父母應該要注意寶寶們所看、所食,過度的電視暴力對孩童的心靈也有著極度傷 害,但是您可以變得更彈性些。因為寶寶的一生絕對不會只因為吃了糖果,或是看了鄙俗的電視節目,就遭到全盤摧毀的。

8. 在寶寶爭吵時置身事外

        寶寶們爭吵的聲音的確令人很不愉快,它甚至比指甲在玻璃上刮擦的可怕聲音還要惱人。所以很多媽咪在寶寶們爭吵的時候,總會以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而 阻止。其實,您只要在寶寶們真的有受傷害的危險時再介入便可以了。否則在其他的情況下,您儘管走開便是。或者您也可以考慮走到隔壁的房間去,記錄下您所聽 到的每一句氣話,那會有意想不到的笑果。在事情過了後的幾個小時,再將記錄下來的內容一一唸給寶寶們聽,也許他們都會忍不住地大笑起來。

9. 記錄寶寶的童年

        建議您隨時把一個已經裝好軟片的相機放在手邊,以便可以隨時拍到寶寶的種種生活細節。擁有一本日記本也是一個很棒的主意;即便是您所做的只是從小嬰 孩生下來開始後的每一個禮拜寫下兩三個句子,那也是很好的。您所記錄下的內容可以包括他尚且帶黏黏唾液的微笑,剛剛告別奶瓶期的留影、沾著果醬的小臉頰、 他將「飛機」唸成了「非機」的學說話時期、或是當孩子窩在您的胸口睡覺時您所擁有的奇異感覺。諸如此類的記錄,都是您這輩子最有價值的收藏之一。

10. 讓乏味的歸於乏味  
        許多人總是忙著以各種無止無休的活動來填滿寶寶的生活,然而留一些空白的時刻是很值得的:這些時刻可以去做夢、去想像,從而擁有真正的創造力。因此您可以在寶寶們說他很乏味時給予他建議,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就算是處在低潮時,生命仍然是甘美豐富的。

11. 讓房子成為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  
        也許您不喜歡邀請寶寶們的朋友來家裡玩,但是,您可以試著讓您的房子對寶寶們更加友善和開放的。因為在寶寶們的身上您可以知道許多您從來不知道的面向,此外,有寶寶們環繞在身旁時也會是件很愉快的事兒。

12. 拋下不必要的罪惡感  

        所有愛寶寶勝過一切的媽媽都一樣,總是花了太多的時間去檢視自己做錯事,而忽略了那些您曾經做對的其他事情。如果您曾經用了不當的方式對待您的寶 寶,記住:這是所有媽媽偶爾都會犯的錯誤,您所能做的就是去改正它,然後隨它而去。因為您與寶寶的關係並不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便可決定,而是一輩子的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對汗,健康瘦! 今夏最省事的瘦身排毒法



摘自Vita 纖活誌7月號月刊


炎熱的夏季來臨,不想曬太陽、更不想汗流滿身,
你是不是一心只想躲在冷氣房裡避免外出呢?
加上工作繁忙造成運動不足,流汗機會減少,
小心時間一久,汗腺的功能就會跟著退化,
使你變成不易流汗的體質,排毒功能衰退。
其實流汗不僅有助排毒、養生、美飢,
還可以提升代謝、促進脂肪燃燒,
這個夏天,別再抗拒流汗了!

流汗好處多...排毒養生更瘦身

流汗是天然的身體機制,汗的成份有99%是水,其他1%就是身體內混合的毒素了。
除了阿摩尼亞、尿素、乳酸等體內產生的毒素外,還有從環境中攝取的有害金屬毒素,都可以藉由汗水,將它們排出體外。

1.調節體溫
汗的功能是調節溫度,人體的體溫一定要維持在適當的範圍才能生存下去,因此藉由汗的蒸發,可以調節人體溫度。

2.排出毒素廢物
人體內有害金屬、廢物等毒素常堆積在皮脂腺,而汗水會從汗腺或皮脂腺排出,因此流汗的同時也在排泄體內廢物。
汗腺則是尿素、阿摩尼亞、重金屬等毒素的主要排出路線。
嚴重傷害人體正氣的寒邪,因為受涼、吃冰食或體虛進入體內,流汗是最強而有效的排寒毒法。

3.幫助瘦身
如果不易排汗,體內毒素無法排出,汞等有害金屬毒素,會和脂肪、蛋白質結合,脂肪就無法轉變成能量釋放。
此時,不管花再多時間做運動,也無法燃燒熱量,脂肪會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

流對汗...清澈不黏膩的汗才好

覺得流汗只會讓身體黏答答,一點好處也沒有?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啦!其實,有助於解毒的好汗,清澈且沒有鹹味,身體流好汗,正是排汗功能火力全開的證據,不僅可把重金屬毒素通通趕出體內,連肌膚也跟著變得水噹噹!

OK 汗要清澈不黏膩
40℃左右下出的汗散熱快、易蒸發,所以體溫容易降低,流汗的同時,身體就會自動調節體溫,使新陳代謝加速,提升肝、腎的排毒功能。
此外,這種汗水可把體內礦物質留住,維持平衡,且成分接近水,所以相當清澈不黏膩唷!
那麼如何才能製造適當的環境呢?可以嘗試熱瑜珈、泡澡等方式,讓你在家也能痛快流好汗!

NG 汗黏膩無助代謝
如果皮膚表面突然增溫,或是環境溼度過高,如溼熱的夏天,這時排出的汗水,對排毒的幫助就小得多!
雖然這種汗也會排出有毒金屬,但也把應留在體內的有益礦物質一起帶走了。
這是因身體急著要排汗,汗腺就把身體組織輸送來的所有成份一併排出。這種汗不僅令人感覺黏呼呼地,同時也因體內散熱慢,無法加速新陳代謝。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