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處理兒童熱性痙攣




 
  熱性痙攣是小兒神經專科門診最常診治的疾病,它的發生是因為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腦 神經的功能仍不是很穩定,會隨著體溫的急遽升高而引發抽搐的現象。所謂熱性痙攣是指幼兒在急性體溫升高至某程度而併發之痙攣,但不包括因為中樞神經感染如 腦膜炎或是腦炎而引起的抽搐。

  根據統計,熱性痙攣的罹患率很高,每一千個五歲以下之兒童有過熱性痙攣一次以上者,約有19至36人,一般約為3%左右。


  引起熱性痙攣病童發燒的疾病,最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含扁桃腺炎),其次為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其他還有輪狀病毒腸炎、赤痢、尿路感染等。所以 小兒科醫師在處理這類病人時,不但要將抽搐停止,也要找出引起病童發燒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好發年齡層


  熱性痙攣之家族性遺傳傾向很大,經詳細詢問,約有一半的病童,其家族中的親戚有相同的病史。好發年齡的分佈主要為6個月至5歲間,最易罹患時期 為6個月至36個月之間,最高峰為周歲左右。所幸,絕大多數的小孩在滿五歲以後就不會再發作,所以嚴格說來,熱性痙攣並不算是癲癇,並不需要長期治療。


  熱性痙攣時之發作時期80%左右是在發熱24小時以內發生,發生抽搐之情形大多數為全身性的大發作,發作時兩眼往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舌 頭被咬出血,口吐白沫,有時也會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完全不省人事,持續幾分鐘後,病人似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病人對 先前發生的是大都毫無記憶,這是大發作的典型症狀。類似這樣的情況,發作時間5分以內約佔一半,大部分在15分鐘以內。


熱性痙攣的類型


  臨床上將熱性痙攣的發作分單純性以及複雜性熱性痙攣,單純性的熱性痙攣包括以下的三項都要符合:(1)全身性發作(2)此次發燒只有一次發作 (3)發作持續的時間小於15分鐘。反之不符合上述之任何一項者,則稱為複雜性熱性痙攣。複雜性的熱性痙攣將來變成癲癇的機會比單純性的高。


  熱性痙攣再發之次數,依學者之統計有三分之二的患童均在三次以下,它的總再發率為30至40%;一般而言,發生了第一次後再發生第二次的機會約 為三分之一;而再發生第三次的機會是二分之一;又再發生第四次的機會則字三分之二;發作次數越多,再發的機率就越高。


處理原則


  當小孩痙攣發作時,我們給家屬的處置建議是:將病人側臥,頭部同時側置,頭下墊個軟物,把口內的東西挖出,以免呼吸道阻塞。


  1. 移走病人周圍堅硬可能傷及病人的物品。

  2. 不要強行試圖放任何物品於病人口中,如此一來造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舌頭 自行咬傷的機會。除非病人的嘴巴沒有咬住,可以很輕易地張開,這時可以放壓舌板,或不會鬆脫的硬物纏手帕後放置於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到舌頭。

   3. 保持冷靜,留在孩子身邊保護使不受意外傷害。不可移動或強加約束病人,你無法以此讓痙攣停止。

  4. 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及次 數,提供醫師,以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

  5. 發作停止後,讓病人側身靜躺,使口水流出,在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前,勿給予任何飲料 或食物。


若有下列情況時應儘速就醫:


  1. 痙攣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

  2. 一次痙攣發作後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

  3. 病人發作時撞傷或導 致其他外傷。

  4. 這是病人第一次痙攣發作。

  5. 痙攣發作時間超過5至10分鐘以上。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4&id=8021


【文/何啟生(馬偕小兒神經科主任醫師)】2009.09.24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童的熱性痙攣


 


台北榮總小兒 部張開屏醫師


童時期導致抽搐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熱性痙攣。


 


熱性痙攣是什麼?

顧名思義,熱性痙攣是指發高燒而引起的抽搐。發生的年紀通常介於六個月到五歲之間,男孩子發生的機會略高於女孩子。這些小孩的生長發育 與身心發展是完全正常的,只有在體溫突然間迅速竄升之時,才會引起抽搐,其他時候與常人無異。


 


熱性痙攣危不危險?

小孩正在抽搐的時候,看起來很危險,彷彿性命就快沒 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抽搐多半會自行停止,不僅沒有生命危險(即使有,機會也是非常的低的),不至於對腦細胞造成傷害,因此熱性痙攣可以算是一種非常 良性的臨床狀況,幾乎不會對小孩造成任何傷害與留下後遺症。


 


熱性痙攣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

任何感染,只要 體溫會因而升高,都有機會引起熱性痙攣。就六個月到五歲大的小孩而言,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感冒,亦即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歲左右的嬰兒,玫瑰疹是 引起熱性痙攣常見的原因。


 


熱性痙攣需不需要藥物治療? 

由於熱性痙攣的發作頻率並不很高,而每次發作的抽搐多半會自行緩解,因此並不需要積極的予以治療。不過如果發作 的頻率很高或是每次發作都帶給家人照顧上的莫大困擾,也是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的。藥物的治療方式有二:一是僅在發燒開始的頭兩天,由肛門灌注抗痙攣藥﹔一是 平時即口服抗痙攣藥,長期服用一至二年,以預防熱性痙攣的發生。


 


小孩正在抽搐時應該如何處理?

正當小孩在抽搐時,必須立即把身體翻轉成側臥的姿勢, 以免口腔的分泌物嗆到氣管內。正在抽搐時,嘴巴與牙齒通常會咬得很緊,這時不要嚐試用任何方法將緊閉的牙關撬開。需要做的事是在旁邊靜待小孩抽搐停止,直 到意識完全恢復為止。期間不必急著送醫。


 


何時才需要把小孩送到醫院?

如果是小孩一生 中第一次的抽搐,則在發作結束後,應送到醫院檢查,由醫師判斷是否屬於熱性痙攣。如果已知小孩有熱性痙攣的體質,需不需要送醫就看抽搐的情況而定。如果抽 搐終了,小孩的意識很快的完全恢復過來,自然不必再送醫﹔如果抽搐不止,時間超過五分鐘以上而仍無緩和的跡象﹔或是抽搐雖然停止,但是意識一直沒有恢復正 常,這時就必須送醫處理了。


 


熱性痙攣的小孩需不需要做檢查? 

如果小孩的臨床症狀已經確定是熱性痙攣,則任何檢查都可以不用做。反之,小孩有發燒與抽搐,臨床上無法確定是否 為熱性痙攣時,就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了。這些對診斷有所助益的檢查包括:一.腦電波。二.腦脊髓液檢查。三.腦部影像掃描。四.血糖、血鈣與血中電解質。


 


熱性痙攣是不是癲癇?將來成為癲癇的機會高不高?

熱性痙攣的抽搐,看起來與癲癇的大發作完全一 樣,但是癲癇的發作是完全無預警,而且沒有任何誘發因素。而熱性痙攣的發作,僅在發高燒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兩者的本質並不相同,癲癇是癲癇,熱性痙攣是 熱性痙攣。熱性痙攣的小孩,將來出現癲癇的機率比一般小孩只稍微高一點,所以不必因為這個顧慮而給予小孩過多的關注。要以看待正常小孩的態度來對待熱性痙 攣的小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歲~2歲半之最高機密


2008/11/06 14:19

到了二歲大,身高體重的成長就比較緩慢,二歲到二歲半這段期間,體重平均只增加零點五公斤,身高也約只增加三至四公分;這時,除了日本腦炎外,大部 份在入學前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打完了,而一些幼兒常見的疾病,如:細支氣管炎、玫瑰疹、腹瀉等在二歲後發生的機率也少了多,但這時由於活動能力及好奇心的增 加,一些見的意外傷害如燙傷、跌倒、誤食藥物或化學藥品、異物嗆到等會增加很多,因此父母在照顧上一定要有防範意外傷害的知識及簡易的急救常識。


  在營養方面,二歲的孩子已可吃大多數的一般食物,並漸漸訓練他配合家裡的三餐一起進食,牛奶在此時可能還是大多數幼兒的主食,但可以慢慢遞減, 如果正餐吃的很好,在營養上並不會有不足的情形;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很容易嗆到或窒息的年齡,一些容易造成嗆到的食物仍要避免。


  另一方面,二歲左右的幼兒,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開始有許多變化,了解這些變化原因,對於我們在照顧幼兒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也 可以滅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到底二歲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1.由模仿中學習
  在家中,二歲的女兒學爸爸嚴肅地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媽媽打掃時就黏在身邊,拿著掃帚跟著掃地,哥哥刷牙時就 在旁邊跟著一起刷;雖然做的不一定正確,但她的態度是很認真的。隨著這些重複的模仿行為,在這段期間,內她的生活技巧及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有所進步。


  在這時她的依賴心是很重的,她知道誰是保護她安全的人,而且會用各種行為來表現出她的情緒。常常會聽媽媽們說:「我那二歲的小孩真是乖 巧,出門時總是抓著我的衣服不放,有人跟我講話時就躲在我背後看人。」其實這是一種依賴的表現,兩歲的小孩也常常在夜裡爬回父母的床,以有「重新加入」的 安全感,這時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有人因事離,開數天或搬到一個新家,都會讓她感到情緒不好。因此當家庭成員有變動時,最好要考慮到您二歲小孩的敏感情緒。


 

2.鼓勵社交行為的良好時機
  二歲左右的小孩一般是不會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的,大部份的時候,他們都是看別 人如何玩或是一個人在旁邊單獨玩;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一星期幾次帶他到未來與其他幼兒相處的技巧會很有幫助的。由經驗得知,如果沒有幾個月與其他小孩相 處的經驗,即使到了三歲大,他們仍然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分享,如何處理別的小孩粗暴的行為等生活技巧。
 

3.反抗性漸強
   這時他會出現停滯或反抗的行為,他會堅持事情一定要照以前他常做的方式來做,如果有人干擾了他做事的方法或重新整理了他的東西,都會令他非常生氣。


  這個時候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學著自己作主,同時要對抗外來的壓力,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內在的他是比較緊張易怒的;所以二到三歲的小孩是 比較不好相處的年齒,有人以「可怕的二歲」來形容之。這時父母最好能比較體貼一些,不要過於干預或催促他,他要自己穿衣就讓他做;洗澡時間可延長,讓他能 自由地在澡盆裡玩;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吃而不去催促他,不能好好吃時讓他離開飯桌,要睡覺或出門時就用一些好玩有趣的事來誘導他;總之,盡量在不起衝突的 情況完成該做的事,滅少責罵,過一陣子,他就漸漸變得不「可怕」又乖巧了。


 

4.二歲兒所擔心的事
  開始「懂事」,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如上所述,雖然他有一些想法,可是並沒有自 己處理的實際經驗,因此就會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行為出現,造成父母的困擾或親子間的衝突,這時如果我們能對行為的背後動機有一些了解,就能駕輕就熟的度過 這段時期。
  
  例如害怕分離一事,就像小羊會跟羊媽媽一樣,人類的幼兒也有同樣的本能,當與父母接近時就比較有安全感。一般大約是一 歲開始就會有這種分離的焦慮,當他走遠一點時,就會有趕緊回到母親旁邊的衝動。到了二歲,這種分離焦慮多數出現在父母(大多數是母親)突然需要離家幾天, 或重新開始上班時。通常他在母親不在時並不會表現哭鬧,可是母親一回家他就像麥芽糖一樣黏得緊緊的,而且不讓其他人靠近他,當他想到媽媽可能會再度不見 時,就會變得很恐慌;嚴重一點的更會拒絕單獨睡覺,媽媽一走開就馬上坐起來。更有的小孩會出現尿尿的問題,每一躺到床上就要尿尿,可是去廁所又解不出多少 尿來,這是利用尿尿來讓媽媽不要離開他的方式,如此就會造成小孩對睡覺有恐懼感。 著離去,否則他發現後就會更清醒,那就更不容易睡著了,這段時間可能要 有好幾個星期,他才會慢慢恢複。


 

5.過度保護增加害怕
  恐懼時,他對父母是否有類似的反應是很敏感的,如果父母每次要離開時都顯得遲疑或內 疚,或是半夜聽到他的叫聲就飛快地衝去安慰,他們這種焦慮的行為反而會增強小孩對分離的恐懼感,他會想:「原來父母親也是這麼害怕和我分開呀!」
 
   就像照顧生病的小孩一般,我們對一個有分離恐懼小孩應該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陪他,並且在幾個星期內暫時不要出遠門;但這和過度保護是不同的,父母在這時 應保持一個愉快、自信的態度來面對小孩,時常鼓勵並誇獎他,一步步減少他對你的依賴,父母親的態度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最效的工具。


  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小孩的過度依賴之間的關係也可在其他情形看到,如睡眠問題、過度溺愛等等,這些也都是小孩一種恐懼的表現;而處理的態  分離的害怕是天生的,可是當他發現媽媽是如此的在意他的恐懼時,他就會做許多事情來測驗媽媽,以確定媽媽不會和他分開;如果媽媽對他百依百順的話,他更 可以 這種分離恐懼來控制媽媽。對這種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這種的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 絕言種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態度溫和而堅定,這樣的情形很快會消失,才不會造成將來長久的困擾。


 

6.該如何面對口吃
  口吃在二到三歲之間是很常見的,這種情形有家族傾向,並且以男生為多;比較常見的例子 是家長強迫左撇子的小孩改用右手,由於大腦中管理語言的中樞和管理手運動的中樞很接近,常因此就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口吃和情緒也 有很大的關係,個性比較緊張的小孩容易有口吃的發生;當家中多了一個弟妹、搬新家、父母情緒不好時都會周期性的發生。而現在的小孩或許也因為常常聽故事, 常被催促要講話或背誦,要求要有所表現等等,更容易


  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上的口吃在幾個月後都會改善,只有在極端的例子才會延續到成年,因此當發現您的二歲半小孩有口吃時,千萬不要沮喪, 也不要急著去矯正或尋求語言 有什麼事造成他情緒上的緊張,如果是因為您最近離開一陣子,那就在幾個月內儘量避免再度分離;如果發現您過度催促小孩說話或 他說太多的話,就訓練自己不要這樣:跟他在一起時可「少說多做」,心情放鬆,並讓他主宰一些事在一起也是好方法。


  口吃可延續數個月,並反覆性的發生,因此不要急著一次就得矯正好,大多數的口吃是有潛在的心理因素的,只要耐心的分析找出原因就會改善  「根」(也就是舌繫帶過短),反而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因此不要為了口吃去剪舌繫帶。至於比較極端的病例,可能找不到原因或一直持續到長大(約至將入小學 階段)都不會好,那時就要找複健醫師作語言訓練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歲兒的教養方式



二歲的孩子處於自立期
任何事都想自己學習~所以父母要學習放手
三項重要關鍵~運動.語言.簡單技能


每天散步.儘可能讓二歲孩子每天去散步
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想多運動~所以要讓他們滿足內心需求
除了平地走.還可以走獨木橋.上下 樓梯.雙腿併攏跳上.下台階


在坡道上將球滾下來.讓孩子去追球
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在多次練習.孩子就可預測球的方向
以最短距離追到球


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


二歲至二歲半會出現語言爆炸期
所以絕不可對孩子童言童語~這會導致語言障礙
可能以大人說話方式與孩子交談
語 言遊戲是最愉快的遊戲~
如~房間裡有啥是紅色的東西?
哪些東西以"大"開頭?


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
由媽媽唸給他聽
只要孩子願意~一天5~10本皆可
二歲兒想知道生活密切 相關的事物~對因果關係很有興趣
如~手去摸電暖爐.要跟他說~手會燙到~所以不能摸
讀繪本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詩集
不必翻 譯詩集的意思~只要反覆唸給孩子聽
睡前一定也要唸唸繪本


應該讓孩子在這時期對文字感到興趣
當孩子認字後.會改變頭腦的構造
到處都有文字~可以不時的唸給他聽
先將孩 子的名字寫好貼在牆上~每天唸給他聽


二歲兒有強烈欲求~想處裡自己週遭事物
當二歲半至三歲這段期間更加強烈
認同欲求並加以協助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
洗 手.穿鞋.綁鞋帶.扣釦子會花很多時間~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
剛開始父母花較多時間教導.以後就可高枕無憂


盡可能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完成後
要盡情的稱讚~不要在孩子面前重作.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二歲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
幫他先分類好~在教導他如何放回去
久了就會自己放了
如果養成一次只玩一種玩具的好習慣~整理工作會比較輕鬆
可用 命令方式


滿2歲可以讓孩子學習拿筷子


玩黏土~以範本要求他做出來
玩積木~疊高高或是橫向發展.或和媽媽做一樣的.
及自由創作
組合的房子車子.拼 圖之類
拿豆子分色或迴紋針~以訓練手指能力


二歲兒的第一反抗期
會持續4-6個月~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反彈
這是 他們想要自己動手做.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如果只是訓斥.就無法協助孩子度過"可怕二歲"時期


雖然了解孩子想法~不要搶先為他說出
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父母可以告訴他規則.使他懂事
當孩子在做什麼~不要過度插 手.應一旁靜靜觀察
如果能在此時期培養孩子高度的語言.處事技能.
就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可怕的二歲兒


不要一直對孩子說不可以


2歲兒的幼兒處於天才期.是建立能力基礎的階段.
如果不加以訓練.無法掌握優秀能力~
所以應該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
世界國旗.車子種類.車站名稱.論語.詩集.三字經.
這時期所吸收的知識將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
排10個盒子~將東西放3個 中~讓孩子猜
排10個東西~~看一分鐘.藏其中一個~讓孩子猜


觀察力~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東西?
去公園~看螞蟻.收集樹葉.看看小動物~
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 同場所
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讓孩子他火車.公車.飛機.捷運.去海邊.果園
盡可能讓孩子有豐富體驗


2歲適合學習外語~這時期他們對音感非常準確
是語言天才~你教啥他就會啥
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


越是有耐心重覆教導越能培養孩子高度才能


 


七田真~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溫易出汗 幼兒長痱子 暴增4








勿用痱子粉 避免日曬  20100729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楊 明龍


 


夏日容易流汗,尤其幼兒因排汗功能不佳,易長痱子,新竹國泰醫院 兒童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說,最近因皮膚搔癢就診的幼兒增多,其中長痱子的患者6月份比5月份暴增4成,孩子常因癢而搔抓,會啼哭吵鬧、寢食不 安,甚至時間久會影響幼兒的成長,提醒家長,平時應讓孩子穿純棉吸汗衣物,避免流汗悶濕長痱子。


 


盧英仁醫師 說,炎熱時幼兒在皮膚皺摺處,如頸、臀、腋等部位,因流汗或長期處於不通風下造成表皮層汗腺阻塞,引起皮膚發炎形成痱子,皮膚會發紅、發癢,並有灼熱感, 有時甚至因為抓傷、感染而變成膿皰,一般只要不再出汗1-2周內會自行痊癒,嚴重型的痱子,則以抗 組織胺及局部痱子膏或類固醇等予以治療,若是大型膿瘍形成,則需切開排膿,或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治療期間應避免日曬,也不要用痱子粉來止癢,尤其過敏性 皮膚炎者,應避免食用易誘發過敏食物,以免加劇症狀的惡化。


 


要注意不要用痱子粉


 


有些家長常自行購買痱子粉來抹,這些痱子粉只能暫時止癢,幼兒應避免使用,因粉劑飛揚在空氣,長 期吸入體內,恐引發吸入性肺炎,若要保持乾爽,最好改用痱子膏。


 


勿吃誘發過敏食物


 


長痱子常會奇癢難耐,孩子若屬過敏性皮膚,如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會 更不舒服,醫師提醒,避免攝取易誘發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核桃、腰果、奇異果、芒果、草莓等,或其他如鮮奶、蛋白等。


 


避免日曬


 


幼兒若長痱子,家長應盡量不要帶出門,避免皮膚受到烈陽直接照 射,使症狀惡化,若真要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1歲以上嬰幼兒可適度擦防曬品,如兒童專用防曬乳, 但防曬係數最好不要超過SPF40,以免造成皮膚負擔,1歲 以下的嬰兒可著長袖衣物或撐傘避免紫外線的照射。


 


這樣做 穿純棉衣物較吸汗


 


天氣悶熱就易出汗,衣服若穿的多,或衣服的材質不吸汗,就容易引 發痱子,且幼兒的皮膚比較嬌嫩,衣物直接接觸或摩擦幼兒皮膚,容易引起皮膚的刺激,因此純棉的材質最適合。


 


室溫控制26℃


 


幼兒比大人更怕熱,在室內時可開冷氣,控制在26℃ 涼度即可,並打開一小縫隙的窗戶,維持室內通風涼爽,以免因排汗障礙而長痱子。此外,睡覺時家長也不需幫孩子蓋太多的棉被,只要給孩子穿純棉透氣的衣服, 再用小被單蓋住肚臍即可。


 


使用燕麥成分清潔


 


幼兒每天洗一次澡即可,尤其痱子發作時皮膚較脆弱易受刺激,家長 應選擇溫和成分清潔用品,像含燕麥、不含香精等,或以燕麥粉泡澡,並避免使用一般肥皂。


 


多喝水助降溫


 


盧英仁醫師 說,天氣炎熱,身體出汗過多,汗液浸漬皮膚表層不易蒸發,可讓孩童多補充水份,如白開水、果汁、綠豆湯、菊花茶等幫助排汗,並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及皮膚降 溫。


 


醫師說 避免蚊蟲叮咬


 


新竹國泰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盧英仁
長痱子的幼兒,更要避免蚊蟲的叮咬,應做好防蚊措施,夜晚睡覺時可使用 蚊帳,若是在郊外或海邊時要特別小心,家長可以幫小孩噴灑防蚊液,避免因癢而搔抓,造成感染。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超卡哇尹的卡通分隔線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脫掉尿布吧!!

這個夏天,開始有孩子開始要離開尿布了, 把跟家長分享一些相關資訊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分享. 加油加油喔!!

 


夏季學習如廁黃金期


 


夏天氣溫炎熱,動輒3536℃ 高溫,總讓包著尿布的孩子叫苦連天,然而,你知道嗎?這時正是父母必須掌握訓練如廁的最佳時機,可千萬別讓機會流逝,否則只能來年再說!


 


撰文/曾家鳳;諮詢/台北市保母協會資深保母吳精枝


 


小丁體質怕熱,每到夏天,總是吵著媽媽說:「媽媽,我可不可以不要穿衣服啦!」媽媽拗不過他,只好每天讓他包著尿布東跑西跑,但仍嫌負擔。其實,這就是訓練孩子如廁的最佳時機。


 


順應時節.提升方便性
台北市保母協會資深保母吳精枝提到,夏天氣候較為溫暖,可讓孩子穿著較少衣物,對於訓練孩子自行如廁,實為一大助因,其一,夏天到了,孩子只穿著小褲褲,較不會有感冒的問題,但是倘若孩子真的尿在褲子上後,媽媽清洗衣物也較簡易,不會有太大負擔。其二,可讓孩子只穿著小尿褲任意走動,不必擔心著涼,而訓練如廁時,他只需脫掉一件褲褲即可上廁所,但是秋冬時節,外衣件數多,穿脫費時,孩子容易因為無法正確掌握時間,而直接尿在褲子上。因此,夏天訓練幼兒如廁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因無法計算時間而失敗的可能性,間接幫助其增加學習自信,自然可提升成功率。


 


掌握發展.提升成功度
除了順練時節很重要之外,是否配合幼兒生理發展歷程也是一大關鍵,吳精枝以自身經驗談到,孩子多半到了兩歲至兩歲半歲之間,括約肌發展較趨於成熟,這時訓練幼兒如廁,不但其較能自我控制,懂得要在馬桶上時才可以尿尿,另一方面,這時孩子也比較能夠自我意識到自己想要上廁所的感覺,父母訓練時較可得心應手。以她自身經驗,差不多約一個多月即可訓練成功。究竟訓練過程,應當如何進行呢?其實並不困難,只要按著以下步驟step by step,相信你也能夠就在今年夏天成功訓練孩子自行如廁。


 


按部就班.Easy學如廁



進行如廁訓練必須配合幼兒年齡逐步開始才行,不過,千萬別以為當下開始學習即可,父母事前即需與孩子培養如廁樂趣,往後訓練時才易收事半功倍之效。


 


1歲時.增進興趣



吳精枝提到,有些孩子第一次尿尿時,會因為不熟悉而受到驚嚇,建議父母可在訓練孩子如廁前,應當先利用一些方式幫助孩子減低排斥感,讓其認為上廁所是件有趣的事。



1. 選擇書籍
可以開始提供孩子有關尿尿的相關書籍,讓孩子知道原來我們和動物隨意排便不同,如在固定的地方尿尿、在馬桶上上廁所,屁股就不會濕濕的,好舒爽唷!


2. 進行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降低恐懼的可能性,例如用小水壺倒水在馬桶裡,跟小孩說:「尿尿的時候,就是會有這種聲音唷!」拿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偶、玩具,跟孩子說:「現在牠要去上廁所囉!寶貝要不要一起來看看勒!」如此一來,可增加孩子對於如廁的熟悉度,往後父母訓練時,就比較不會排斥。


書單《大家來大便》漢聲出版《誰會用馬桶》上誼出版《我會用小馬桶》三之三文化


 


掌握3原則.增加成功機率



當父母準備開始訓練時,希望提升成功機率必須有效掌握以下三大原則,才讓你輕輕鬆鬆教會孩子自我如廁。


1. 布置環境
吳精枝提醒父母,先讓孩子喜歡訓練環境是訓練前的首要功課,建議可先將浴室放置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偶、繪本等等。



2. 調整心態
吳精枝說道,雖現今尿布舒適度提升,孩子已較難因為討厭尿布悶濕感而提升學習如廁意願,相較過往,訓練難度已有提升,因此,父母更不應當操之過急,給予幼兒過度壓力,此來只會間接導致孩子產生恐懼感。



3. 評估如廁時間
一般而言,孩子大約隔一小時就必須上廁所,若是孩子飲水量較大,則需將時間往前調整。


 


男孩、女孩訓練方式不相同


 


男孩


女孩


步驟1


將馬桶蓋和馬桶圈打開。


將馬桶蓋打開,看看馬桶圈有沒有濕濕的?


步驟2


站上防滑椅


站上防滑椅。


步驟3


將大姆哥伸進褲頭,利用其餘四隻手指頭把褲子脫下至膝蓋以下。


同男孩


步驟4


用手指夾住生殖器。(父母一開始需從旁輔助)


坐上馬桶。(父母需引導孩子稍微扶著馬桶兩側,以免跌倒)


步驟5


等到孩子尿了之後,父母可以鼓勵的方式和孩子說:「哇!好棒唷!」「聽到聲音囉!好棒,我們會自己尿尿囉!」


同男孩


步驟6


將生殖器抖一下,以免殘餘尿液沾濕褲子。


將衛生紙對摺2次之後,由前往後擦拭乾淨。


步驟7


將大姆哥伸進褲頭,利用其餘四隻手指頭把褲子拉起並穿好。


同男孩


步驟8


走下小椅子


同男孩


步驟9


沖水。


同男孩


 


 


 



準備物品 小馬桶一個。防滑小椅子一個。小尿褲數件(剛好可以包覆身體的為佳,因若幼兒不慎大便了,不致灑得滿地都是)。


 


孩子恐懼如廁,怎麼辦?




吳精枝提到,若是父母因一時疏忽,沒有顧慮到孩子的心情、安全,即可能造成幼兒害怕學習如廁,她建議,當孩子恐懼如廁,甚至一坐上馬桶,就會大哭大鬧時,父母不該一再強迫,反倒可告訴孩子說:「沒關係,等你想上來時,再來!」甚至是可暫停訓練一到三個禮拜皆無妨,但在重新訓練之前,必須加強孩子對於如廁行為不熟悉之處,像是透過遊戲讓其對於廁所、馬桶產生興趣,如此才可能增強往後成功學習的機會。

 


~原文刊載於20088月號《bobo小天才養成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變身水孩兒,一起玩水去



 


平常不論是洗澡或洗手,孩子抓到機會,總會偷偷地小玩一下水;一見到雨後路邊的小水窪,孩子也總忍不住用力踩水,享受水花帶來的清涼和樂趣。當來到戶外的大水池或是海邊玩水時,豐沛的水量加上各種道具,更讓孩子們覺得既緊張又開心呢!

玩水,多感官的紓壓活動
人的身體有70%是由水所組成,而打從在胚胎與胎兒階段開始,就有近10個月生活在一個98%由水所形成的羊水囊內,對水有著溫暖而舒服的印記。也許是來自生命最初的熟悉感,以及在羊水內培養的適水性,讓幼兒對水總有種特別的好感。
不論在水中悠游或是體驗玩水帶來的各種感受,都是很令孩子著迷的。高麗芷老師指出,當孩子套著泳圈在水中打水,或只是把腳泡在水中,眼睛看著流動的水光,耳中聽著水花聲,任由身體感受著水波及水壓自然地按摩著皮膚,這些清涼而舒適的多感官刺激,通常能讓孩子的身心放鬆,情緒漸趨穩定,因此,玩水其實是一種適合幼兒的身心紓壓活動。


玩水的好去處
除了帶孩子到海邊踏浪花,如果不想舟車勞頓,各社區的游泳池和結合噴水池、水舞等設計的親水公園,比如:台北縣縣民廣場親水公園、高雄市新光碼頭噴水池公園,以及知名的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台北市自來水博物館等,其實都是帶幼兒體驗玩水的好選擇!

玩水,快樂的科學啟蒙時間
玩水,也是應用孩子的好奇心,激起探索、學習的最佳活動。當你把孩子帶到戶外的大水池內,孩子可能會對出現在水中的倒影充滿好奇,還會忍不住伸手到水中撈一撈、或者拍拍水面,激起小水花;如果給孩子一些可裝水的瓶瓶罐罐,他會想知道在水中擠壓瓶子,那一大串泡泡是從哪來的,也會開心地玩起「裝水」和「倒水」的遊戲,反覆操練著「空」和「滿」、「多」和「少」、「輕」和「重」的概念,而且樂此不疲;帶著孩子在水裡走一圈,水的浮力和阻力,也會讓孩子充滿驚奇呢!而幼兒唯有搭配感官體驗,透過親自操作、嘗試與摸索的過程,才能對這些抽象的科學概念有了初步的認知。

好玩的水遊戲
不論是帶著孩子到海邊、親水公園或泳池,能夠盡情地玩水總是讓孩子相當期待。今年5月,教育部特別公告,要求所有的游泳初學者除了游得遠,還一定要先學會自救,以減少游泳意外。但其實,如果孩子從小能擁有愉快的玩水經驗,相信應可減低多數孩子對水的恐懼感,也能進一步學習正確駕御水的能力。
快拿起水槍、游泳圈,幫孩子換上清涼裝扮,變身「水孩兒」,親子一起在水的懷抱中盡情嬉戲吧!


■和水捉迷藏 適用年齡:2~3歲
能力提升 ◎觸覺敏銳度 ◎大肌肉能力 ◎觀察與推理能力
很多親水公園內,都規劃了水柱戲水區,有些還可搭配音樂進行水舞表演。爸媽可以和孩子先作觀察從地面噴發出來的水柱節奏和時間點,讓孩子預測哪些水柱會噴發,挑戰自己能夠閃過多少根水柱,衣服卻不被噴濕;或是故意在噴發前跳到預測對應的水柱口,和孩子享受被水柱淋濕,那瞬間清涼的快感!

■水中漫步 適用年齡:2~4歲
能力提升 ◎觸覺敏銳度 ◎大肌肉能力 ◎肢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感
想讓孩子初次體驗水中的浮力和阻力,水中漫步是一個適合的遊戲。你可以選擇親水公園的戲水池或游泳池的兒童池,加大手臂揮動與腳部跨步的動作,和孩子在水中比賽「慢走」。一開始,孩子可能會覺得水中充滿阻力,「寸步難行」;步伐還不穩的孩子,可以讓他先扶著池子的邊緣練習。等練習夠了,親子就能一起感受水中「慢動作」的樂趣了!

■水中尋寶 適用年齡:2歲~6歲
準備器材 塑膠水桶、塑膠玩具
能力提升 ◎觸覺敏銳度 ◎大肌肉能力 ◎小肌肉能力 ◎手眼協調 ◎認知能力
在較淺的戲水池裡,爸媽可將一些會沉到底部和會浮起的塑膠玩具一起丟進水中,看誰能夠最快把寶物收集最多,就是水中尋寶大王。
大一點的孩子,爸媽還可以設定較短的尋寶時間,或是指定孩子必須依照寶物的顏色、種類、大小和數量作蒐集比賽,以增加遊戲的難度。比如:先找到2隻恐龍和1顆紅球的孩子就獲勝。

玩水小叮嚀
● 到戶外玩水,除了必須做好防曬措施,請記得幫孩子準備毛巾和1~2套衣物,讓孩子能替換。
● 孩子玩水時,爸媽切記不要獨留孩子一人在水中,也要提醒孩子不要在池邊奔跑,以免滑倒。
● 到戶外玩水,孩子的活動量很大,請爸媽記得讓孩子玩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到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以避免中暑。

本文摘自
學前教育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瘋狂買書


但一直沒PO文, 也未介紹給大家


趁今天有空,趕快補文



 


這本是寶寶認知書


有四種功用


讀一讀/拉 一拉/想一想/好 看又好玩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            左:飛機


等著孩子去認識                                    右:熱氣球








有藏在書頁下的新奇汽車                     翻開有飛艇和滑翔機


等著孩子去動手發現








還有躲在城市角落中的交通工具                   消防車


等著孩子去動腦尋找------








還有什麼比邊玩邊學更能讓孩子開心?


讓樂趣在動手中產生


讓知識在在動腦中獲取                       小貨車翻開就是旅遊巴士車






      垃圾車翻開就是貨車↓




這是一本很棒的寶寶立體書!!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口魚肉」險送命! 過敏兒吃海鮮惹禍

更 新日期:2010/07/27 12:49

吃口魚肉竟然差點沒命,這種案例真的相當少見!這是發生新 竹的真人實事,阿嬤想為6個月大的女娃娃進補,特別煮了土魠魚湯,只不過餵小娃喝幾口湯、一片魚肉,小朋友全身竟然都是紅疹,接著 還出現過敏性休克,還好送醫急救撿回一命,醫生檢查發現,這都是嚴重「異位性皮膚炎」惹的禍,建議爸媽家有未滿3歲,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幼兒,不要讓他們 吃海鮮。


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盧英仁:「你可以看到,她的手啊、腳,其實全身都有。」


紅疹爬滿全身,小小的手指、腳丫,每一吋皮膚都不放過,癢到小女娃大哭打滾,5分鐘後,6個月大的她抽搐後昏厥,休克的原因竟是幾口魚湯。


阿嬤給小娃進補,不過一口土魠魚肉,讓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孫女,差點沒命。盧英仁:「這個小朋友,因為本身她就有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 (禁食)還是帶殻海鮮類,像是蝦、蟹這一類的,那當然如果煮不乾淨(沒熟),或者比較生食,也比較容易造成這種過敏反應。」


全身血腫、壓迫氣管休克,輕過心臟摩擦,急救20分鐘撿回小命,家有典型的「異位性皮膚炎」幼兒,爸媽真的要小心。


類似過敏體質,3歲前最好不要碰「帶殼」海鮮、堅果類,跟巧克力,1歲以前也禁喝鮮奶,螃蟹、蝦子、生蠔,更是前三大,會讓過敏發作的海鮮。


就連外觀有毛的水果,像奇異果,也不要送進BABY嘴裡,不過光吃口魚就休克,全身腫起來,導致呼吸道受壓迫,小女孩體質特別敏感,在醫界也是少見 案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瘋狂買書


但一直沒PO文,也未介紹給大家


趁今天有空,趕快補文



 


這本是寶寶認知書


有四種功用


讀一讀/拉一拉/想一想/好看又好玩





有各種各樣的森林動物


等著孩子去認識


有藏在書頁下的美麗動物


著孩子去動手發現




還有躲在森林角落的小動物


等著孩子去動腦尋找------



 



還有什麼比邊玩邊學更開心?


讓樂趣在動手中產生


讓知識在動腦中發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又新購了2本兒童啟蒙CD


一本是捕魚歌


一本是兒歌說學逗唱





歡唱童謠40


還有附CD一片


每天都放給澄妹欣賞


她很喜歡喲




還有目錄和歌詞


使用很方便


字體也大


插圖漂亮


還有----還有-----


COCO也很省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囟門何時閉合?



「囟」是指嬰兒前額接近頭頂柔軟跳動的部位。囟門主要的作用是什麼呢?它何時會閉合?照護時,又該注意什麼細節?一起來看看!
許多新手爸媽第一次摸到小baby頭上竟然有一處軟軟、還感覺得到脈搏跳動的地方時,莫不驚慌疑惑、充滿擔憂。事實上,這塊柔軟的小區域就是所謂的「囟門」。

預留腦部成長之彈性空間
嬰兒出生時必須通過狹窄的產道才能呱呱墜地,為了順利達成這個神聖的使命就必須預留彈性空間。
署立基隆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子雅表示,仔細觸摸嬰兒的頭部,可以發現頭顱是由幾片大小不等的頭骨組合而成,而骨與骨之間留有明顯的接縫;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受到產道擠壓,經常會造成頭骨重疊現象,所以,很多寶寶剛出生時,頭部呈現長卵圓形,而且摸起來凹凸不平;但這種情況大約在出生1週左右,自然就會恢復正常。
而這些顱骨交接處的縫隙,除了用來幫助生產時的形狀調整外,其實也是預留給嬰兒將來頭部發育的空間。
一般而言,當骨縫太早癒合在一起時,其餘還沒有癒合的骨縫,就會代償性的增加生長速度,以免大腦的發育被壓抑;如此一來,整體外觀上就會產生異常,進一步影響智能的發展,更有甚者還會發生腦壓上升情形,危及腦部功能


頭骨骨縫過早癒合患者認識
【類別1】症候群患者→例如,愛伯特氏症〈Apert syndrome〉,常會合併手腳指的畸型。由於患者的大腦胼胝體與大腦皮質邊緣葉部位畸形,所以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但仍有患者智能正常。因顱縫早期閉合限制頭骨生長,促使腦壓提高,早期進行顱切開手術對病童減低腦部壓力會有幫助。
【類別2】單純性頭骨骨縫過早癒合→因為沒有其他機能方面的障礙,所以比較容易治療。


觀察囟門的正確姿勢,是將寶寶抱起而呈現直立的狀態,林子雅醫師表示,最適當的時機是寶寶安靜的時候;在正常的情況下,囟門會呈現稍微凹陷的狀態,同時,由於皮下血管搏動的緣故,會表現出上下起伏的情形。  

囟門基礎小檔案
囟門的位置就在前後顱骨交接處的區域,共有兩處。「前囟門」的位置介於兩頂骨與額骨之間,約在額頭靠近頭頂的地方,形狀呈菱形,大小約2指幅寬;而「後囟門」位於頂骨與枕骨交接處,呈現類似「人」字的三角形,沿前囟門中線往後就可以摸到,但有時候幾乎要關閉或是不易摸得清楚。
【後囟門】一般而言,後囟門閉合時間較早,約在寶寶出生後第6到8週時關閉。
【前囟門】前囟門則在寶寶出生後第16到18個月關閉,但時間有可能提前或延後,個別差異大。


評估健康情況的視窗
囟門除了是嬰兒腦部發展的一個預備空間之外,其實也是窺探寶寶生長與健康情況的視窗;當寶寶的囟門與正常情況不符時,就必須請小兒科醫師審慎評估,看看小寶寶是否生病了。
那麼,從囟門中可以判讀出哪些健康資訊呢?林子雅醫師指出4大方向:

1.囟門突出
第一個想到的是腦壓升高的可能,而腦壓升高的原因包括:腦炎、腦膜炎、顱內出血、腦瘤、水腦等。

2.囟門凹陷
如果囟門過度凹陷,可能是由於進食不足或長期嘔吐、腹瀉所造成的脫水引起的。亦表示可能有腦脊髓液、腦血液循環方面問題。

3.囟門關閉時間過早
可能是頭蓋骨顱縫過早癒合症;骨縫過早癒合會限制並減緩腦部在該方向的成長,所以頭骨朝另一方向生長,最後造成頭顱畸形或過小。也有可能是家族性小頭症。

4.囟門關閉時間過晚
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軟骨發育不全,或染色體異常。


囟門照護原則
清潔囟門時,爸媽手指應平置在寶寶囟門處輕輕地揉洗,不應強力按壓或搔抓;囟門處有污垢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製油蒸熟後潤濕浸透2~3小時,待這些污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
林子雅醫師指出,囟門對新生兒來說是非常脆弱的部位,因為頭皮組織下面就是腦部結構,也由於沒有骨頭的保護,因此在照護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受到強烈的外力碰撞,更不能用尖銳的物品戳刺。若家中有稍大的幼兒,務必慎重告誡,以免因一時好奇而使新生兒受到傷害。

 如何判斷囟門已經完全閉合?
事實上,大約在寶寶6到8個月大時,即可察覺囟門有逐漸關閉的情況,但真正的成熟鈣化則必須由X光檢查之。
~原文刊載於2010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讀嬰兒8個不可思議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0-6歲寶寶的腦關鍵問答

 


看著寶寶咿咿啊啊,時而揮揮小拳頭,時而舞動短短的雙腿,除了融化你心的微笑,偶爾還會露出比搞笑藝人還爆笑的表情。寶寶究竟知道些什麼? 身懷「絕技」的寶寶有哪些連大人也嘖嘖稱奇的「超能力」?


 


嬰兒一生下來,除了嗷嗷待哺外,什麼都不會?錯了,近來腦科學和發展心理學不斷推翻「初生兒是一張白紙」的理論,證明:看似柔弱無助的小人 兒,不但能思考、推理、認知和學習,還可辨認外在刺激的細微差異,儼然是個小小科學家!


 


然而,大人免不了要問:那小小腦袋究竟知道些什麼?又是怎麼辦到的?


 


為了適應眼前的環境,嬰兒有如海綿般內化學習,努力建構一套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概念。後天的探索固然重要,但更具意義的是,嬰兒身懷了許多 與生俱來的「絕技」,連大人都不禁嘖嘖稱奇。這些絕技包括:


 


1. 剛出生就會模仿大人的表情
嬰 兒天生愛學樣,甫出生的小寶寶竟能模仿大人吐舌頭、動眉毛,這需要視覺和肌肉運動彼此的準確配合!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是啟動語言和身體發展的第一步。嬰兒透過大腦鏡像神經元的本能反應,不斷進行模仿觀察,也加速了和他人的溝通互動。


 


2. 剛出生就能一眼認出母親
嬰 兒具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初生兒即便視力只有○.○二,卻能在出生幾小時內,從眾多女性當中,迅速辨認出母親的臉。英國雪菲爾大學一項實驗更發現,六個月 大的嬰兒,可輕易察覺不同猿猴的細微五官差異,這連大人也辦不到!不過,當嬰兒九個月後,這種驚人辨識力將逐漸減退。


 


3. 寶寶用嘴巴判斷形狀
嘴巴是嬰兒最靈 敏的觸覺感官。由於嬰兒控制手部動作的神經迴路尚未發達,早期學習多是透過嘴巴的觸覺經驗,展開對周遭事物的探察。


在著名的奶嘴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一個月大的寶寶吸吮安撫奶嘴,一種是表面光滑,一種表面有小顆粒,寶寶看不到奶嘴形狀,只能憑嘴巴去感覺。之後,研 究人員拿出兩種奶嘴供寶寶分辨,嬰兒會對剛吸吮過的那款奶嘴看得比較久。顯然,寶寶可藉由奶嘴在口中的觸覺感受,判斷出物體的外形樣貌。


 


4. 五個月大就有加減概念
研究 發現,五個月大的嬰兒已有數字加減的概念,也會意識到數量的改變。其中一項實驗是,嬰兒看著一隻玩偶被放到屏幕後方,接著實驗人員拿出另一隻玩偶,同樣放 到屏幕後方。如果屏幕拉開,玩偶數目並非預期中的兩隻時,嬰兒會面露狐疑表情,盯著數量不符的玩偶猛看。另一個玩偶掉落地面的實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如 果「咚」的掉落聲,和實際掉落的玩偶數量不符時,嬰兒也會納悶的看著玩偶,這種數字的敏感度,可說是日後數學理解力的基礎。


 


5. 寶寶出生就有同理心
紐約大 學心理學教授馬丁.霍夫曼指出,嬰兒一出生就具同理能力。當嬰兒聽到別的寶寶哭泣的錄音聲,就會跟著哭起來;反觀,如果播放的是自己的哭泣聲時,嬰兒多半 不會有所反應。此外,七個月大的嬰兒,就可辨認人類聲音中的情緒起伏,既能感知周遭人的快樂或悲傷的情緒,也易受到他人情緒的感染。一旦對方面露悲傷表 情,嬰兒也會出現撇嘴等表情;如果見到對方開心,也會不禁咧嘴而笑。有趣的是,一歲多嬰兒還能主動運用同理心解決問題,例如:主動伸出手,安慰身旁哭泣的 同伴。


 


6. 剛出生就能區分母語和外語
如 果沒聽見聲音,你能分辨對方跟你說的話是母語還是外語嗎?也許你現在做不到,但當你六個月大的時候卻辦得到!寶寶對語言的音素極為敏感,生來就有分辨音素 的能力,可區分母語和外語的不同。例如,多數日本人都無法分辨R和L在音素上的差異,但是日本嬰兒卻可以!


研究也發現,六個月的寶寶光憑天生的讀唇能力,就可準確把說話者的發音嘴形和實際聲音做配對:當聽到「啊」聲,寶寶會看著張大嘴巴的那張 臉;聽到「咿」聲,則轉頭看著嘴角拉成一直線的臉孔。不過,當嬰兒九個月大時,大腦語言功能開始專精化,對母語的敏感度漸增,全面的音素敏銳度也就逐漸喪 失。


 


7. 三個月大就會推理
未滿四個 月的嬰兒已是個小小推理家,不但能理解因果關係,也熟悉慣性法則。實驗發現,當嬰兒看到積木違反重力原則,懸在半空中,會面露驚訝表情,也看得比較久。反 之,當積木被放置在地上,嬰兒則一點也不感意外。此外,三個月大的寶寶也明白自己具有影響事物的力量:如果將緞帶一端綁在寶寶的腿上,緞帶另一端綁上汽 球,寶寶很快就學會:只要他一蹬腿,汽球也跟著飄動。一週後,當他再見到同一顆汽球,就會立即蹬腿,企圖啟動「因果律」。到了九個月大,嬰兒更能根據過去 玩過的物品外形,將周遭事物進行分類和歸納,以觸類旁通的方式認知這個世界。


 


8. 寶寶看得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耶 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布魯姆指出,區分善惡似乎是嬰兒與生俱來的驚異本能。實驗發現,寶寶六個月大時,還無法用言語表達自我,卻能做出「喜善厭惡」的反 應。


形組成的動畫片時,片中一個「紅圓形」想爬上山丘,一個「黃正方形」過來協助它上山,另一個「綠三角形」則企圖拉它下山。事後,有超過五分 之四的嬰兒,都一面倒選擇好人(「黃正方形」),迴避壞人(「綠三角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尋找保母的過程到雙方接洽,談妥收托條件內容之後,雙方正式進入實質的接觸相處,家長對保母是否信任,對保母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長一旦質疑起保母時,自然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如懷疑的語氣和眼神,最後演變成不願意繼續收托關係。事情的發生,往往是因為家長不願試著敞開心房,就因為有「收費」的 原因,總喜歡將這關係定位在金錢交易上。

   也有些家長是因為自己照顧的經驗不夠,而質疑保母這方面的專業,進而產生不信任感。保母雖然是收費的,但不能因此 就斷定保母是為「錢」,而不會真心對收托兒。家長想法一改變,保母有任何舉動,就會被無限的放大,大人以自己的感覺,來詮釋成為是孩子的感覺。
   【不信任】是保母的一大阻礙,尤其是半途接手的孩子,因為;適應(過渡)期 間的哭鬧,往往被解讀成被保母欺負或是不被疼愛。

   保母收取費用就像一般人上班是一樣的(有薪水),只是保母是執行業務(照顧孩子)收取合理的費用,

    這不是一份有賺頭的職業,【工時長時薪低】,每人平均一小時約80元,有的還更低。

    孩子逾時接回,跟家長收取延遲費或臨時寄托收取寄托費等等舉凡和金錢扯上關係的,只要家長覺得不合理,該位保母就可能變成愛「錢」,爭取自己的權益就又變成「愛計較」,幾乎家長都希望保母隨傳隨到,收費越低越好;最好是三節都沒有,最好是臨托逾時帶回不收費,順便供應家長晚餐。

   保母不是那麼愛錢,但誰不想多一份收入,家長也是因為需要一份工作(收入)才去上班的:

    保母既然是一個行業,就可以為自己的付出要求一份合理的收費。再說照顧孩子是需要相當的體力和技巧的,相信這不是人人都能夠得心應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專業保母】的原因了。
         
真的就算將技巧傳授給家長,依樣畫葫蘆都不見得會得到相同的效果(能安撫住孩子)
   所以請各位需要保母照顧自己孩子的家長,放心的將孩子交給保母吧!不要再以自己的能力來看保母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保母契約中有一條,提到保母收托人數(法定人數),


依目前的相關法律規定,6歲以下幼兒的收托人數(含保母自己的孩子)不超過4人,2歲以內的幼兒限2人、不得兼任影響托兒服務的受薪工作


是政 府機關經過研究後所制定的。也就是說;只要保母未違反法定的收托人數和年齡間隔,就是合法的。


這條規定除了是要保障收托兒,還是要約束保母,以免收托太多位,而影響到照顧品 質。


當然;這是政府機關所制定下來的規矩。不過;保母還是會依自己的照顧能力,自行調 整收托人數。


家長會質疑,一個人怎麼可能有能力,一次照顧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孩子,這就是專業照 顧者與一般照顧者不同的地方。


接受過專業訓練並領有執照的保母,是經過一連串的在職訓練,訓練內容包羅萬象,最 基本的就是家事安排及嬰幼兒照顧和疾病照顧與認識。


有時還會上一系列的心靈課程,兼顧保母的心靈與照顧能力的加強。這樣;家長也更能放心的將寶寶交給保母 照顧,安心的去拼經濟。


這是相關單位經過審慎研究後才制定的,不是保母自己說的,所以請不要再質疑專業保母的能力了,也不要再以自己的觀點,來解釋這法定人數的定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寶寶專注玩玩具時請不要去打擾


 




 


一般來 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會從靠坐慢慢變為可以獨坐了,這時寶寶不僅可以抓東西,而且可以左右換手,會用兩手拿不同的玩具,開始會用玩具對敲。

這個階段寶寶進步很大,總是給爸爸媽媽帶來很多的驚喜。但是在寶寶樂在其中獨立把玩時,不少家長卻總是按照 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擾孩子獨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師角色寶寶並不喜歡,而且會影響他們日後的獨立性和專注力。

專家指出, 有些孩子總是需要家長陪著玩,離開就不樂意,這種黏人的性格並非他們與生俱來,而是家長不經意的行為造成的。

在許多家庭中,總是習慣寶 寶身邊一定要有人陪,媽媽沒空,奶奶或保姆陪,這種身形不離的模式,使孩子習以為常,等孩子大一些了,家長認為孩子應該獨立了,而孩子卻恰恰不適應獨立的 環境了。

實際上,從寶寶幾周大開始,就沒必要無時無刻地守著寶寶,除了照顧寶寶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外,家長可以按照常規的生活方式來生 活,到寶寶有需求的時候,去服務他,這樣孩子不需刻意培養,就自然具備獨立的習慣,他可以與大人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獨自玩,收放自如,而且見機行事。

還 有許多家長沒有讓孩子獨立玩的習慣,每次玩時,總想“教”孩子什麼,總讓孩子按著自己的想法來玩,總是忍不住伸手上去“示範”,這是“教育心切”所致。實 際上,家長最好做觀察者與協助者,孩子能夠獨立玩的時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您的滿意度,您都需要有耐心地欣賞,孩子需要您一起玩的時候,您要積極參 與,當他有困難向您提出幫助請求的時候,您可以引導他解決問題。孩子不喜歡您扮演“教師”角色,而是喜歡您當觀察者與協助者、鼓勵者,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會 得到培養,專注力來得到充分發展。

某親子園園長建議,家長要適時地給孩子提供可以抓握、換手、對敲的、安全的、搖晃或對敲時會發出聲響 的色彩鮃豔的玩具給寶寶玩。

“當寶寶自己在專注地玩著的時候,家長要盡量少打擾,做個觀察者,不要急於去給孩子講玩具的玩法等,讓寶寶 自己去探索、觀察、發現,這樣有利於寶寶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養,對培養他專注力的持久性是很有好處的。”


 


 


(內容摘 自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本黏貼書(動物篇)是昨天剛買的


之前買一本數字篇


老闆缺動物篇


一直買不到


昨天逛量販超市終於看到了


我也買下來了


澄妹一定很喜歡







這些大,小動物都可以隨意拿起黏貼


因為它是用魔鬼氈的方式



可讓小朋友學習認識動物



連我家澄妹8個月都會玩


而且玩的很高興






這本書一套有四本


分別是:動物探險篇


數字123、字母ABC和形狀顏色篇


 


量販超市另有交通工具和恐龍篇也很不錯哦


 


 


 


 



PS安辰媽咪 家有類似一套書,有興趣想訂購可點進去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澄妹現在可以坐得穩


拿書給她看


她的興趣很高





翻書的動作也很標準


看書也很開心


是小小讀書人



她真的很認真在看捏


一頁一頁翻


翻得很好喔



琴媽咪說:


翻書可以訓練小肌肉的發展


這本書是摸摸書


還有啟發觸覺的作用


保母都很喜歡


好多位保母都托我買


因為很便宜又實用



 




!~~厲害捏


真的翻到最後一頁了


她真的有在看書


是聰明寶寶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海陸空大集合立體貼圖100張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妹現在已8個多月了


是小美人一個


每當帶她推車散步


鄰居總是稱讚她漂亮


而她總是大大的眼睛注視著人


 



 


澄妹會聽指令自己拍拍手


聽見有人說拍拍手,她也會跟著拍拍手


 



 


澄妹做在我腿上,與我面對面


跟她說:炒蘿蔔


她會自動把右手伸出,掌心向上


等我跟她玩炒蘿蔔


 


 


 


最近還學會再見要bye~~(手放嘴巴)


8個月大聽懂大人說話


而有所反應做動作


真是太厲害了




澄妹的食慾很好


在我這裡是日托


2瓶牛奶、吃2碗稀飯、一份水果米精


外加米餅、麵包等輔助食品


粥的內容物,我會放扁仔骨高湯加吻仔魚是基本物


每日變換蔬菜內容:高麗菜、南瓜、青江菜、油菜、紅蘿蔔、綠花椰


澄妹很捧場,一碗營養粥,很快就可以吃光



她的面部表情變化很多


最近這星期常會高聲尖叫


是高分貝的尖叫


連澄咪都受不了




澄妹是很聰明活潑的女孩


常常開口笑笑


很得人疼愛


現在爬行也可以爬的很遠


還會從仰躺自己翻身而坐起


會叫MaMa


叫的很清楚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撞到頭‧不要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 吳求森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最令家 長擔心的莫過於是頭部撞傷了。當
他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可不要用力的搓揉,因為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厲害。家長可先用冰敷方式消腫,然 後觀察孩子有無頭痛、嘔吐、噁心等情形,並給予正確照顧。

「安安可真個好動的孩子,每次都讓媽媽好擔心喔!特別是他現在開始學習走路,搖搖晃晃的步伐,一不小 心,就常常跌倒、撞傷。今天我正好在跟朋友講電話時,好動的安安爬上沙發走來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撲通一聲就滾了下來,不小心撞到了頭,撞到的地方還腫了起 來,這下該怎麼辦?好擔心他會有腦震盪和頭部外傷等後遺症……」


撞到頭不要用力搓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1歲左右的 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很多外物都會吸引他去嘗試、探索,由於這階段的孩子肢體動作尚未成熟,時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尤其是頭部的撞擊最令家長 擔心了!
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


吳求森醫師指出,當幼兒摔到頭的 時候,如果頭皮腫了個包,家長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搓揉患部,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造成血腫情形更厲害。



可以的話,立刻在腫起來的地方 冰敷,數日之後,則改用熱敷血腫處,加速淤血的代謝吸收。並在1週內,注意觀察幼兒的生理意識變化,短期內勿做劇烈的運動,讓他靜靜的休息幾天,恢復會比 較快,也比較沒有後遺症。


正確處理‧避免傷口感染
其實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所碰撞是難免的,媽咪也不用太 擔心,吳求森醫師說,撞到當下,應先安撫一下孩子受驚嚇的情緒,接著再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處理動作。
1. 檢查:檢查撞到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2. 冰敷: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綠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更嚴重。



3. 清潔: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在止血後,可以用棉花棒沾優碘藥水,在傷口 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此外,小孩不會照顧傷口,常常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家 長應多留意,並常換藥及乾淨的紗布。


4. 觀色:若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或變白,沒有什麼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到醫院檢查。


5. 觀察:可先觀察一、兩天(約48~72小時),如果寶寶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頭部創傷最怕的是引起顱內出血,而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會出現頭痛、嘔吐、噁心等症 狀,大多休養幾天即可恢復;嚴重者則會大量出血。


如何判斷是否有顱內出血?現在醫院大多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以辨別出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程度。
一 般來說,如果孩子的意識清楚、語言表達順暢、無其他異常現象,表示此創傷並未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擔心,只要多觀察他後續有無其他變化即 可。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許多家長常會說:「如果當時我能多 注意一下孩子的安全,他就不會受傷了!」吳求森醫師指出,其實,很多的意外傷害確實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1. 樓梯:家中如果有樓梯,一不注意,孩子就會摸爬到樓梯上,極易造成滾落下來。因此,最好在樓梯加裝護欄,防止幼兒攀爬。



2. 床鋪、沙發椅: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讓他在沙發或是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下孩子單獨一人。其實,最好還是將小孩放置在裝好圍欄的嬰兒 床,較為安全。


3. 學步車:學步車雖然可以輔助幼兒學走路,但也容易一個不小心,衝得太快撞到牆或障礙物時,造成翻覆因而受傷,這也是家長必須注意的。


4. 其他:只要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到時造成傷害的機會。


只要家長稍加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 以預防和避免的。萬一孩子不小心受傷了,,記住一定要鎮定,正確的止血、消毒,或是送到醫院請醫師檢查、處理,才能預防傷勢更加嚴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11~12個月的每日菜單)


寶寶年齡:11~12個月


 


1112個月寶寶一天的攝食量
食物種類


五穀類 稀飯、吐司、馬鈴薯、地瓜、芋頭、麵糊、饅頭、太白粉、玉米粉、蓮藕粉 1
蛋豆魚肉類 魚肉、雞肉、雞蛋、豆腐、毛豆 6大匙,全蛋一個、蔬菜、水果類 各種蔬菜、水果 8大匙 


 


註:1碗約100公克的食物量


 


食物的型態
食物切成約0.7公分見方的大小,可比之前稍硬一點。


 


營養佳餚


****軟飯
生米煮成軟飯為:1杯生米加3杯水。
熟飯煮成軟飯為:1/2杯熟飯加1杯水。


 


菜單一:洋菇豆腐絞肉燴飯
材料:洋菇2朵、豆腐30克、絞肉20克、飯60克、白菜1片。
做法:
1.
將白菜、洋菇切成細丁。
2.
鍋中放1/2杯水,煮滾後加絞肉、白菜、洋菇、豆腐一起煮熟,加調味料後用太白粉勾芡,淋在軟飯上即可。


 


菜單二:牛肉蕃茄拌飯
材料:洋蔥末少許、牛絞肉20克、蕃茄丁1/2碗、蛋黃1/2個、飯60克。
調味料:醬油1/2大匙、高湯1/3杯。
做法:鍋中放調味料,將洋蔥煮軟後再放蕃茄丁、牛絞肉一起煮軟,最後再 打入蛋黃呈半凝狀,淋在飯上即可。


 


菜單三:壽司
材料:飯60克、糖1小匙、醋1/2小匙、肉鬆1小匙、海苔粉1/2小匙。
做法:將軟飯加糖、醋及海苔粉拌勻,做成一圓圈狀,上面撒肉鬆即可。


 


菜單四:鹹蛋黃醬吐司
材料:去邊吐司1片、鹹蛋黃1/2個、熟蛋黃1/2個、沙拉醬1小匙、葡萄乾5顆。
做法:將鹹蛋黃、熟蛋黃加沙拉醬一起拌勻,抹在土司上,撒上葡萄乾即 可。


 


菜單五:紅豆地瓜
材料:地瓜1條、煮熟的紅豆1大匙、黃豆花生粉1小匙。
做法:將地瓜放入鍋中煮熟搗成泥,然後將地瓜泥加紅豆泥拌均勻,外面 沾黃豆花生粉即可。


 


菜單六:山藥絞肉
材料:山藥1/2碗、絞肉1小匙、枸杞5粒。
做法:將山藥蒸熟搗成泥,取一鍋,放少許油,將絞肉炒香,加太白粉勾 芡,淋在山藥泥上即可。


菜單七:南瓜鮪魚茶碗蒸 (鮪魚可變換)


材料: 南瓜泥2大匙、罐頭鮪魚1小匙、蛋1顆(會過敏的寶寶要先試過沒問題才可用)


做法:
1. 南瓜用大同電鍋蒸軟,取出壓碎;鮪魚肉壓碎
2. 蛋打散,加入南瓜泥+魚肉拌勻,入大同電鍋蒸5min即可


***寶寶的飲食評量
一天喝奶的次數:3次,每次180225cc
餵離乳食次數:一天3次,每天再加一次單獨水果,吃完離乳食,可再補餵奶。


 


貼心小叮 嚀:


這時候的孩子愛動,吃飯會不專心,只要有引起他興趣 的東西,他就會去碰,所以孩子吃飯時,要給他一個可以專心吃飯的環境,最好是將他平時玩的玩具或布偶收到房間內,並且勿在正餐之後給孩子吃太多零食。你可 以幫孩子準備他專屬的餐具,提高他用餐的興趣,而且應選在孩子真正肚子餓的時候才給他食物,如果他還不餓,可以把吃飯的時間延後,而不要強迫他吃。度過出 生後的頭一年,寶寶滿周歲了,所以飲食已和大人們逐漸相近。看著寶寶的可愛模樣,回頭想一想,這一年是不是充滿幸福與滿足?新手媽媽也變老手了,加油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小孩吃藥 輕鬆上手



更新日期:2010/07/19 04:11

文/尚詩倫


對許多新手爸媽而言,從小寶貝生病,帶他去醫療院所看診到領藥,已經折騰一回了。回到家,若是寶寶不肯吃藥或吐藥,又是一場拉鋸戰,累了爸媽,也辛 苦了孩子,其實只要觀念與技巧正確,餵藥也可以很輕鬆。


●首先是正確的姿勢:家長一手抱扶寶寶,讓寶寶身體呈斜躺靠著父母身上,增加安全感,而另一手拿著藥杯或餵藥器,沿著孩子的兩頰側邊注入,這樣除了 有助藥水流入吞嚥,也讓孩子無法很快地坐直身子,將藥吐出。


●市面上有許多輔助餵藥的工具:包括藥杯、餵藥器、滴管等,爸媽可以選擇自己最順手的工具使用,但若是寶寶還不會以杯子喝水,仍以注入式的餵藥器為 佳。


●再者是讓藥變得好吃一點:現在小兒用藥處方中,都會添加糖粉增加順口度,若依舊太苦可以加入果糖,比較不建議加入牛奶或果汁中。


因為有些藥品會因為其中的成分而發生藥效改變。要是沒喝完的話,服藥量又會不足,所以爸媽可以在領藥時,詢問醫師或藥師,若與奶製品無交互影響,還 可以考慮拌入少許布丁服藥。


寶寶生病,爸媽當然會憂心忡忡,但是餵藥時過於緊張,其實寶寶都能感受得到,所以保持沉穩鎮靜,切莫因小孩哭鬧而慌亂,發生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迫張 嘴灌藥,這樣容易嗆到;也不宜將藥粉直接倒入口中,以免吸入氣管,造成嗆咳。


其實只要爸爸媽媽養成領藥時,詳細詢問醫師或藥師,了解處方的內容,具備正確觀念與餵藥技巧,想要周全照護生病的小小孩並沒有那麼困難喔!


(作者為台中童綜合醫院藥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味水果涼麵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