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歲寶寶閱讀秘笈

 


1歲、2 歲、3歲……隨著寶寶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的進步,你陪他閱讀的方式也該有所不同。



   即使你的寶貝很小,還不會說話,他也喜歡聽你講故事、說兒歌,還喜歡和你一起翻看漂亮的圖畫書。想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享受讀書的樂趣,0歲就可以開 始了。



   不過,隨著他年齡的長大,你和他閱讀的方式也該有所變化。


 




 ◆ 0-12個月
  給你的小寶寶讀書,可以讓他們感到快樂,但是不要因爲他們還不太懂,就任意 跳過某個段落。大聲爲寶寶朗讀,可以讓他們感知句子的模式,增強對句子結構的理解,並促進語言的發展。
  我該怎麽做?
  挑選撕不壞的小開本:可以給他買紙板書,或者有質感的 書,如小布書

        等。粗線條的圖案或畫面有助於吸引他的注意力,並且促進眼部肌肉


        的發育。
  
環境也是好書:當你帶他去超市或花園裏玩時,不管 看到什麽都講給你


         的寶寶聽。這樣做不僅讓孩子領會到語感,而且能夠培養他對周圍


         環的興趣。
  
說童謠:帶有韻律的兒歌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 比較有趣的語言啓蒙方式,


          邊說邊用手做簡單的動作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重複:重複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方式,一遍又 一遍地說可以加深他們的記


          憶。
 
 語言遊戲:用有趣的方式和孩子玩語言遊戲,如在他面前扮演老狼,然後


         誇張地說:“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


 




12-24個月
  雖然一歲的孩子可能還不會說,但他們已經有很強的理解力,可以聽明白成人 的意思。隨著他詞彙量的增多,詞語的意思更單純了,每個詞都有直接的指向。如在他一歲的時候叫“媽媽”,也許是餓了想吃東西,也許是想讓媽媽抱,但越往 後,他的意思越單純,媽媽只是媽媽的意思。
  我該怎 麽做?
  逐漸減少兒語:到了12個月,孩子們已經准備好接收來自成人世界的語

         言和句子形式了,不要總對你的孩子說一些疊詞,應該讓他們聽到


         通常的說法,並且用完整的句子。
  
多讀:故事應該成爲你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如一種防水的書,可以先在洗


        澡前讀給他聽,然後讓他帶進去邊洗邊看。
 
 猜結局:讀故事時,先別急著告訴孩子結果, 可以讓他猜一猜下面要發生


        的事情。等他說了,再把下面的故事情節讀給他聽,這樣,你就可


        以教給他如何去思考自己聽到的內容,問問題,預測結局並尋找答


        案。
  
別局限在故事裏:有時,你和孩子一起做飯,可以爲他 讀你手頭的菜


        譜,然後讓他看到你是如何照著做的,這樣,書上的內容就帶到現實


        生活中來了。
  
對生活充滿好奇:你問孩子“你猜今天會下雨嗎?”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把


        幾個新的詞語介紹給了孩子,讓他知道詞彙是如何應用的。
  
豐富性:盡情地對你的孩子講話,大量的描述性語言將豐富他的表達能


        力,最後他也會學著你說了。


 


 


2-3歲
  此時,你的寶寶的詞彙量大量增長,現在,他對句子的理解力常常讓你感到驚 訝,你可沒想到,那麽複雜的句子他也會說了。
  我該怎 麽做?
  讀他最喜歡的書:熟悉的書可以讓 孩子感到自己什麽都知道,像個小專家,這是他喜歡的感覺。邊讀邊讓你的孩子填空,能夠補充你的故事會讓他非常自豪。
  
考慮主題:你的孩子喜歡哪方面的內容,就爲他 挑選那些同類的書,或者


          是他喜歡的系列圖書。
  
聯繫現實:把書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如果你帶著孩子看到湖邊


         的小蝌蚪遊來遊去,可以問問你的孩子:“它們是小蝌蚪嗎?它們是


         不是正在找媽媽?”這樣做可以引起回憶,增加詞彙量和理解力。
 
 猜猜看:猜謎可以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不過 不要太難,你可以問孩


        子“什麽動物長著兩只長耳朵,喜歡吃羅蔔?”也可以讓他出謎你來


        猜。
  
充當主人公:你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或家人編進故事當中,並用故事的內容


        來教育他什麽是誠實和正直等品。


 


 



 4-5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爲閱讀做好了准備,有的人甚至已經能讀故事書。
  我該怎麽做?
  聽他說:如果孩子的語音含糊不清,不要 打斷他,可以通過詢問來知道他

        的意思,並給以適當的提示。傾聽也是需要學習的技術,他可以促進


        孩子的詞彙量和理解力。
  
反問他:這麽大的孩子特別喜歡問“爲什 麽”,在回答之前,你可以反問


         他是怎麽想的,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回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跟你學:讓你的孩子試著把故事講給你 聽,他們還不認識字,所以,在讀


         書的時候要依靠畫面幫助和他們的記憶,這有利于發展他們的想象


         力。
  
自己的創作:把白紙釘起來,讓孩子自己畫圖 或者他講你來畫,他就會看


         到,自己也能寫書了。
  
利用計算機:一些簡單的兒童軟件或繪畫軟 件可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詞語或


         是數字。
  
連貫性的情節: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做好了准備,可 以爲他讀一些章回體


         的故事,前後連貫性的故事可以促進記憶能力,而且讓他們明白,


         複雜故事是什麽樣的。
  
小型圖書館:把孩子的書收藏在架子上,他自 己可以輕易夠到。繼續和他


          一起讀書、交流,你會培養出他對書的熱情。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有效的手指益智法


 


手是認識物體的重要器官,也是觸覺的主要器官。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活動手指來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 活力,並可延緩腦細胞的衰老。這對人類智力的開發尤其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十分重要。



   人們常說“心靈則手巧”。這裏所說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大腦。“心靈手巧”與“手巧心靈”是辨證的關系,手腳靈了,頭腦才會聰明,笨手笨腳必然笨 頭笨腦。訓練孩子的手腳,等于給孩子做“大腦體操”。手的動作,代表著孩子的智慧,因爲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 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 聯系,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訓練孩子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十分重要。


  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1、鍛煉手的皮膚感覺。經常給予孩子手部皮膚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進冷、熱水中(溫度要適宜);或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不同性質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這樣,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 腦的發育。


 
 2、增強手指的柔韌性。如讓孩子經常伸、屈手指,閉上 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這些鍛煉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腦的活動效率。


  3、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較精細的 活動,如擺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要手腦並用,邊做邊思考,以增強大腦和手指間的信息傳遞,提高健腦效果。



  
4、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爲孩子選擇玩具時,要從培養孩 子自己動手習慣出發,比如高級自動化玩具就不如積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動手能力的培養。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側大腦支配,右手受左 側大腦支配;交替使用和鍛煉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兩半球的智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強幼兒感覺統合能力

分類:幼 教文章
2010/07/03 08:25

謝謝BBH 瑪格麗特  分享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bid=11&sID=788224&r=73&page=1


什麼是感覺統合?
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許多的感覺,如感官的視覺(視知覺)、聽覺(聽知覺)—辨別力、觸覺(全身的皮膚覺)、肌肉關節的 運動覺(用手拿東西送到嘴巴吃、手腳可以彎曲、伸直)及內耳前庭的平衡覺(如在旋轉、加減速度時能維持身體的平衡,不會摔跤)等,時時刻刻都在將我們身體 內外各個器官、部位的情況,以及與生活環境接觸的情形,經由神經系統傳達到腦幹部,再由猶如指揮總部的腦部將這些訊息加以組織、整理、判斷、也就是將許多 部份的感覺統合成為一個整體,再給予該怎麼做的命令,也就是指揮身體和外在環境做適當的互動和反應,因而形成認知和學習,個人也會覺得滿意、愉快。


以一個蘋果為例,視覺告訴我們那是紅色、圓形的物體,觸覺讓我們了解蘋果皮摸起來是光滑的,蘋果肉是脆脆的,嗅覺傳達了蘋果特有的芳香,再靠雙手十 指的協調,將蘋果切開送入嘴巴,嘴巴裡靠著肌肉關節咀嚼、磨碎的運動產生味覺,讓我們知道吃起來是甜甜的或酸酸的,是多汁的還是乾澀的。有種子的時候會知 道要吐出來。這麼多感覺神經訊息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在腦部加以整合,所以當我們再看到、聽到、或摸到蘋果時,就對蘋果有了一個整體的經驗,完整的認識。看 到紅色的球不會認為是蘋果。


其實在尚未出生之前,胎兒還在媽媽的子宮內時,就已經在發展他們的感覺了,如媽媽走路、上下樓梯、或從事其他的活動,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的感 覺。出生時,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就是最重要的觸覺學習,可促進嬰兒對感覺接受的敏銳度,也會影響往後對各種感覺的辨識能力。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 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感覺器官及前庭感覺提供許多刺激。


對嬰幼兒而言,要認識周圍環境中的事物,並能有適宜的反應,與其有和諧的互動,都是要透過感官的直接接觸,並從中學習,即所謂的「做中學」 —用手聽、用手說、用腳學—運用肢體學習。因此一個正常的孩子會不斷的以其身體動作來增加感官和運動的經驗,做為心智成長的開始,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練 習、修正,建立生活常規,也奠定了日後心智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由此,我們也可反省目前的幼稚園、托兒所的教育環境,許多家長、老師對孩子學習的要求,仍偏重在讀、寫、算能力的提昇,使他們的學習內容充 滿了記憶、背誦、抽象符號的運用等,完全背離了直覺式、親身體驗、自由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其感官知覺能力的發展受到壓抑,更提早承受大人給予的壓力。


若是感覺統合失調,腦部感覺接收器及感覺神經通路就不能正確的接收外在環境的訊息,而形成動作的遲緩或不協調、反應遲鈍,讓家長、老師、同 學誤以為他們是故意搗蛋、不專心、或智能有障礙等,因此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自信,進而產生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無法有效學習,甚至拒絕學習,形 成一個惡性循環,使有這方面困擾的孩子無法獲得協助和改善,生活在痛苦之中,令周圍的人也一起受苦。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期(3-8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和大多數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若無身體健康或先天的 缺陷,以及後天環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下列的一些徵狀,就要儘快找醫生、職能治療師、復建治療師等做進一步的檢測,了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 方面的問題。


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
走路莽撞,常會撞到桌椅或碰掉桌上的東西,是視知覺的問題,對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遠近距離無法拿捏準確,也就 是辨別力差,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動作不協調或笨拙,就是常表現笨手笨腳的,如丟球、踢球有困難,不會騎三輪腳踏車等。
小肌肉動作協調 不佳,如不會使用剪刀、不會穿脫衣服、扣釦子。
注意力短暫,很容易分心。
聽力正常,卻常常有聽沒有到,無法注意周遭的事。
容 易興奮,情緒不穩定,轉變快速。
常有打人、推人的行為。
不喜歡別人碰到或觸摸他。
過分喜歡碰觸各種東西。
活動量 過多,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幾乎一刻也不停,有用不完的精力,就是因其感觸覺不夠敏銳,常需大量的刺激,才能使身體的運動覺獲到滿足。
活動量過 小,動作遲緩。
常會頭暈,怕爬高或被高舉。
特別喜歡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活動而不會感到頭暈。
語言能力有問題,如兩三歲以後才 會說話或口齒不清,就是觸感不足,形成聽覺分辨能力不佳,使發音器官的小肌肉操作不良。
智力正常,但在閱讀(如唸書常會漏掉字)、寫字(如左右 相反,抄寫時遺漏字句)、或數學的計算(69看成96)發生錯誤等障礙,或不會分辨相似的圖形,不會玩拼圖(視覺焦距的統合的問題,如嬰幼兒其缺乏爬行頸 部運動不足,影響了視覺肌肉和視覺神經不成熟,使眼睛在閱讀時容易酸累;眼皮牽動眼球穩定移動能力不夠,導致閱讀時跳字跳行,算術計算錯誤,手眼協調不 良,寫字歪歪扭扭,寫的字左右相反,或會遺漏字句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遺傳因素:遺傳疾病、結婚及懷孕前未先做健康檢查、濫用藥物、有吸菸、喝酒的習慣等。
環境因素:如鉛 中毒—建材、水質、食物,鉛塗料的汙染—玩具上的漆,汽車排出廢氣—加油站附近,含鉛汽油等。
腦部缺氧:如難產、產程過長。
未提供適 當的感覺刺激。
-如育幼院的孤兒缺乏擁抱、愛撫、探索的機會。


-哈樓恆河猴的實驗—幼猴對鐵絲及布紮母猴的不同反應。


-現代雙薪家庭多,嬰幼兒托育的環境不佳,如活動空間太小,保母怕吵、


怕危險、怕孩子弄的髒亂、或有些年紀較大的保母或祖父母,自己不愛


動而限制他們的活動,或減少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或是有不正確的


觀念,認為安靜、乖巧的才是好孩子、乖孩子。或是過分保護,不讓孩


子自己有學習、練習的機會,也易樣成依賴的心理。


 


在家中可進行的活動
多和孩子親近,一起玩,一起遊戲,不但增近親子關係,還可幫助孩子有均衡的發展,減少問題的發生。


室內活動:
利用搖籃,或抱著嬰兒,輕輕搖晃。
經常讓嬰兒有趴著、抬起頭的機會。
多抱抱孩子、愛撫他的身體四 肢。
利用換尿布的時候,幫他手腳做作屈伸的運動。
揹他,練習平衡。
給予爬行、鑽洞等探索的機會,鍛鍊腰和手的力量。
和 他玩抓癢的遊戲。
洗澡後用毛巾擦乾時多摩擦身體一會。
用大毛巾或床單把他包在裡面,爸媽各拉一頭,再左右輕搖動。
陪他玩積 木。
戶外活動:
玩水、玩沙。
在草地、或較柔軟的PU跑道上跑、跳、滾、翻觔斗、玩球。
盪鞦韆、翹翹板、旋轉地 球、攀爬架、平衡木、滑梯、球池等。
騎三輪腳踏車。
多爬樓梯,少乘電梯。
上述活動可促進兒童神經肌肉和骨骼的成長外,還能 增加肌肉關節的運動覺,建立自我身體的形象,和認識生活的環境。此外,操作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在家進行一些遊戲活動,也可做為強化視覺、聽覺、嗅覺、味 覺、觸覺及平衡感等感覺的訓練。


 


寫字前的準備
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會寫字,卻不知道寫字這項能力牽涉到許多感覺統合方面的能力,如視知覺分辨,頸部、手臂、 手指、手眼等的協調,若是之前未有良好的發展,學習的過程是相當困難且充滿挫折的,而之前的預備從嬰兒期就應該開始了。


嬰兒在清醒時多讓她俯臥(趴著),增加頸部肌肉張力,並安置轉動玩具在床的上方四周,吸引嬰兒觀看,並學會靈活的運轉眼球。
多提 供爬行的機會,發展孩子的觸覺及運動系統,並準備爬行空間(舖上軟墊、將爬行空間擴大,或將地板擦乾淨),將易摔破或倒的物品移開。
多讓孩子做 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的活動,如騎木馬、盪鞦韆、溜滑梯、做旋轉木馬等,以幫助全身肌肉張力正常化。因肌肉張力低的孩子,其手腕、手臂、頸部肌肉通常比 較無力,寫字也較有困難。
讓孩子多做用雙手、雙腳的活動,如唱遊、揉搓黏土、騎腳踏車、玩組合玩具、沙堆、繪畫、跳繩、及跳床等,以增進身體雙 側的整合能力。
鼓勵孩子玩操作性玩具,如玩敲打玩具,讓孩子自然發現自己那一手操作起來比較自如,而固定使用較靈活的那隻手為優勢(慣用)手。
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日常生活中了解那一隻手是右手、以及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等認識了右邊的肢體和器官後,再進一步建立左手、左 眼、左耳、左腳的方向觀念。
讓孩子用手去指圖片上的上、下、左、右,認清楚之後,再將圖片以十字畫成四等分,讓孩子學習右上方、右下方、左上 方、左下方等位置、方向觀念,運用到活動中的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
在家中牆壁上舖大白紙,讓孩子握著彩色筆或水彩筆、毛筆、油漆刷,在上面隨 意塗鴉,使手臂能自由活動,並增加手眼協調。
當孩子手眼協調,並開始握筆在圖畫紙上畫圖時,應指導孩子以正確的姿勢握筆。
指導孩子模 仿畫直線、橫線、數字、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並學習辨識簡單的符號。
孩子開始模仿寫字時,應注意筆順是否正確。筆順的一般原則是由上而 下,由左至右。
 


 


了解他、愛護他、幫助他
對感覺統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即可幫助家長、老師了解孩子的行為因何異常?學習為何困難?情緒為什麼不穩 定?知道他們表現不佳不是故意不聽話,搗蛋,也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受到一些生理、環境因素影響他們行諸於外的各項表現。


目前我們對『統合』的過程尚無法進行控制,人為的努力只限於在『感覺』的部份。因此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從生活環境中提供足夠質與量的 感覺訊息,統合作用自然會產生,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感覺統合功能是無時、無地,一直都在進行當中。


在尋求療育的過程中,家長應積極參予相關的諮商討論,以同理心體會孩子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不適,同時還要經常反省管教子女的方式,反省自 己的言行舉止,學習有效教導孩子的策略,及早的診治,才能改變孩子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品質。


另外,不要對子女有過高的期望,或要其按照成人的期望來學習。例如年幼時就利用其良好的記憶力,背誦一大推「唐詩」、「三字經」、「論 語」、「九九乘法表」等,美其名是提昇語言能力、計算能力,雖然也能產生一些令家長滿意的效果,達到原先的期望,但人為的干涉可能也同時會產生一些不好的 影響,例如學習動機的喪失、自動自發學習能力的缺乏等。再者,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種內在的成長驅力(如學走路、學說話),要以感覺統合為基礎,需透過身 體的操作,感覺經驗的累積及嚐試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才能使腦部和身體各部有良好的協調、互動關係,並具有掌控環境的能力。


尋求協助或治療的機構:各大型醫院的復建科、神經科、兒童心智科、或感覺統合早期療育中心等。


做感覺統合的評估項目(問卷或施測)—聽覺、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身體姿勢、動作、活動量、情緒、社會能力等。


此外,家長若能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與書籍,相信對兒童感覺統合的發展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但是感覺統合牽涉到生裡發展的因素,在書店或 圖書館若要找相關的書籍或雜誌時最好先了解作者背景,是否具有醫師、復建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相關專長的身分,若是,則其所提供的訊息可信度才較高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適合寶寶吃的水果TOP 10



 


最適合寶寶吃的水果TOP 10


育兒生活 7月號 NO.242


採訪撰文/林嬪牆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師 鍾政玲
人物圖片/本刊資料室


夏季即至,又是水果盛產旺季,水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可促進腸胃道功能,無論大人、小孩,每天吃水果可為健康加分!










營養素&變化吃法


 


水果提供豐富營養


馬偕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水果含許多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常見的營養素包括:


1.纖維質:寶寶一旦便秘,很容易脹氣、食慾變差,進而影響成長發育,讓寶寶每天適量食用水果,可幫助腸道蠕動,促進腸胃道規律運作,有助於排便的順暢。


2.維生素C:維生素C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在六大類食物當中,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最為豐富。


3.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可傳換成維生素A,可幫助寶寶發育、保護視力,水果中橘、黃色顏色越鮮艷,所含β胡蘿蔔素越多,如:芒果、橘子、木瓜等。


4.礦物質:對心血管有幫助,並且能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5.:可預防貧血,包括葡萄、奇異果、蘋果等都含有豐富的鐵,不過相較於肉類,肉類中的鐵會比植物性的鐵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讓寶寶更健康的10種水果


幼兒飲食中的水果攝取量,一天總共以12份水果為佳,只要在總攝取量範圍內都可以。而那些水果最適合給寶寶吃?該怎麼吃?怎麼選?鍾政玲營養師特別提出10種既營養,又適合寶寶的水果,讓家長們做變化和選擇。


蘋果


1份蘋果=中型1顆(約13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BC、胡蘿蔔素、鉀、鋅、蘋果酸等。


˙好處:「每天一顆蘋果,可讓醫生遠離」,可見蘋果對健康的助益,蘋果屬溫和、低過敏水果,是許多家長為嬰幼兒準備副食品時的優先選擇。蘋果所含果膠(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增加腸子蠕動功能;維生素B群對神經方面具保護效果;鉀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鋅則能夠增強記憶力。


˙吃法:可用湯匙刮果肉餵食,或打汁後加牛奶、切丁加些優格。


香蕉


1份香蕉=12


˙營養素:維生素CE、鉀離子、鈣、磷、鐵等。


˙好處:鉀離子可平衡血液中的鈉離子,保護心血管,不過香蕉澱粉量較高,應避免一次攝取太多。


˙吃法:切半或切片直接吃,或加牛奶打汁、壓碎製成香蕉蛋糕、切丁加優格。


奇異果


1份奇異果=1


˙營養素:維生素C、鉀等。


˙好處:奇異果雖小,卻含有高量的維生素C,一顆小小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和大顆芭樂相當;而且鉀離子含量勝過香蕉,更比蘋果、柑橘類高出二倍以上。


˙吃法:剛買回來的奇異果比較硬,也比較酸,寶寶不易接受,建議媽咪可在室溫中多放2~3天,等軟度及甜度提高後,再切丁或用湯匙刮給寶寶吃。


葡萄


1份葡萄=13


˙營養素:鈣、鎂、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


˙好處:鐵可預防貧血,不過主要存在葡萄皮,想攝取豐富鐵質,建議買可以連皮吃的進口葡萄。


˙吃法:葡萄果肉軟,甜度夠,寶寶接受度高,較大小孩可先剝皮去子再吃,如果給小小孩吃,最好同時將果肉壓碎。


柑橘類


1份橘子(柑橘)=中型1顆(約19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AC、胡蘿蔔素等。


˙好處:柳丁、橘子等柑橘類水果所含維生素C比奇異果稍低,但是含量還是很高,而且果肉呈橘色,表示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吃多皮膚會變黃,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暫停幾天就會恢復。


˙吃法:剝皮後去子,再將果肉壓碎餵食。


木瓜


1份木瓜=200公克(1公斤重的木瓜約14顆)


˙營養素: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


˙好處:木瓜很適合亞熱帶地區生長,而且屬低過敏食物,大人、小孩都很適合吃,而且含有對消化道功能幫助很大的酵素。


˙吃法:切小塊或打汁加牛奶。


芭樂


1份芭樂=12個(16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C等。


˙好處:芭樂的維生素C很高,具極佳抗氧化功能,可預防腸胃道疾病,比起其他水果,芭樂因為比較不酸,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喜歡。


˙吃法:芭樂比較硬,怎麼吃要看寶寶年紀,1~2歲幼兒雖已長牙,但咀嚼能力不像大人那麼好,所以不一定能接受,建議選比較軟的芭樂,切小塊再給寶寶吃;或打汁後餵食。


梨子


1份梨子約200(約12個~23個)


˙營養素:維生素BC、鈣、磷、鐵、胡蘿蔔素、膠質等。


˙好處:梨子所含的膠質特別高,代表膳食纖維豐富,可刺激腸子蠕動,並有調節體內水份的功效,對寶寶消化能力有很大幫助。


˙吃法:去子,切小塊,或打成汁餵食。


芒果


1份芒果=225公克(果肉)


˙營養素:β胡蘿蔔素等。


˙好處:芒果和鳳梨都是台灣夏季盛產的水果,芒果呈鮮艷橘黃色,表示β胡蘿蔔素含量高。


˙吃法:去皮、去子,切小塊,或打汁、切丁加優格或製成冰沙。


【注意!】


有些人會對芒果過敏,家長初次餵寶寶應先少量嘗試,並觀察皮膚是否有起疹子,如果有,可先暫停,等大一點再試,但不要未嘗試就認定會過敏,有過敏體質者不一定會對芒果過敏,必須吃過才知道,所以不要太過設限而拒絕這麼營養可口的水果。


鳳梨


1份鳳梨=約16片(1個約1公斤)


˙營養素:維生素C、有機酸、蘋果酸等。


˙好處:含豐富蛋白酵素,可幫助消化、提高食慾。


˙吃法:先將中心的梗去除,再切小塊。


 


 ~想知道更多相關資訊?詳情內容請見242期育兒生活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防疫三招 預防感冒併發症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7/01 04:11



文/黃玉成



嬰幼兒因免疫系統發展尚未健全,為罹患感冒併發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感冒後,若讓有致命危險的肺炎鏈球菌趁虛而入,引發肺炎、腦膜炎等續發性感染症,更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提醒家長不可大意。



防疫第一步:居家清潔要做好



由於一般病菌多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造成,因此包括托兒所、安親班等兒童較多的場所,感染危險較高。家長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機會,咳嗽、打噴嚏記得掩住口鼻,是有效杜絕感染第一步。



防疫第二步:接種疫苗較保險



為預防併發肺炎鏈球菌,建議家長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的可能。曾有研究發現,因流感死亡的個案中,有7成是併發肺炎而死,平常肺炎鏈球菌雖不會對人體構成威脅,但是當人體的抵抗力下降,肺炎鏈球菌就可能長驅直入,引發肺炎、腦膜炎、菌血症等續發性感染症。



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分為舊有的7價與新的10價接合型兩種,可提供2歲以下高危險群幼兒接種。以新的10價接合型疫苗為例,其保護範圍較廣,涵蓋10種常見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寶寶最快6週大,即可開始接種,所需接種劑量依年齡大小而有所不同,按照時程完成接種,才能獲得最完整的保護。



防疫第三步:先辨別初期症狀



幼兒常見的疾病,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感染、腸病毒等發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燒、疲倦等皆相似。此外,幼兒感染也可能出現腹瀉,因此提醒家長勿因此誤判為腸胃炎。若幼兒出現上述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時,都應趕緊戴上口罩,並儘速就醫以控制病情,避免嚴重併發症發生。



(作者為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爆多愛心可愛氣球QQ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歲寶寶的社交潛能::

1歲~15個月:

發展特徵:
寶寶很喜歡參加 社交聚會,他會傾聽別人的談話,同時自己也能說一兩個有意義的詞,比如“不要”等;在各種活動中,他試著對別人有所幫助;當聽到“不”後能停止自己做的 事。

照顧者的對策:
儘量讓寶寶參加各種社交聚會,而且要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聚餐時把寶寶的高腳椅擺放在餐桌 邊,而不讓寶寶坐在大人懷裏;各種場合要給寶寶一個看得清的好位置;讓他習慣和別人在一起,開始教他說“謝謝”。

15~18個月

發 展特徵:
寶寶對家裏人、寵物、洋娃娃表現自己的愛,喜歡注視大人們的行為並模仿,喜歡社會集會,在大人做家務時或幫自己穿脫衣服時能幫上點小 忙。

照顧者的對策:
讓寶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培養他助人為樂的本能,盡可能將別的孩子介紹給他。當寶寶對別的孩子、親戚、 寵物及洋娃娃表現出愛和關注時,爸爸媽媽要及時表揚他。

18個月~2歲

發展特徵:
為了讓你注意他,寶寶常 會做出這些舉動,如抓你的手臂、撞你、故意做出格的事和不服從你,但他和別的寶寶一起玩時卻能改變自私行為,與之和諧並很少爭吵。

照顧 者的對策:
在寶寶尋求你的關注時,及時給予愛的回應。當他拒絕服從時,可採取讓他分心的方式避免發生不愉快。

多給寶寶提供與 別的孩子交流的遊戲(如團體遊戲)機會及各種有助於一起玩的玩具,及時表揚他與別人和諧相處和分享玩具的行為。

2~2.5歲

發 展特徵:
寶寶想要獨立,很想和別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一起玩時經常充滿敵意,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照顧者的對策:
開 始教寶寶社交的基本禮儀,如要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和別的孩子有矛盾要用溫和方式解決,及時表揚他為此做出的努力。多玩一些要把東西給別人的遊戲,從中學會 與別人共用。

3歲

發展特徵:
寶寶變得更獨立了,但也更能容納別人了,當別人痛苦時,他有同情心,能和別的 寶寶及大人建立起友誼。

照顧者的對策:

盡可能讚賞他對別人不自私、大方、有愛心的表現,鼓勵寶寶和多個小朋友做朋 友,繼續強化與他人分享的行為,由此引發他慷慨的品質。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媽媽的居家退燒建議 by周怡宏醫師


孩子發燒 台灣媽媽用藥都太重

小兒發燒是居家照護中最常見,卻也最令媽媽傷腦筋的症狀之一。
BabyHome於五月中在站內 進行一項「幼兒照護問卷大調查」,邀請BabyHome媽媽會員就自家經驗填寫問卷,並從11306份有效問卷統計發現 :


BabyHome 調查結果也有在網路新聞報導喔 :媽媽幼兒問卷調查 大公開 六成家長全NG!以錯誤方式照顧發燒兒


給媽媽的居家退燒建議 by周怡宏醫師

觀 察BabyHome媽媽的問卷結果,資深新生兒科與小兒科專家周怡宏醫師憂心表示,有超過六成的家長會採用藥物退燒,一方面顯示出媽媽們可能將發燒視為疾 病的不正確心態,因此會有「藥到病除」的作法;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媽媽們對於「發燒的出現」是感到害怕不安的,多數媽媽擔心高燒燒壞腦子因此才會心急地透過 藥物讓溫度降低,周怡宏醫師指出,高溫是有可能損壞腦細胞,但大部分是併發腦炎或腦膜炎的情況下才會造成後遺症。
周 醫師提出專業的提醒,小孩退燒動作通常需要1~3天的時間,因此媽媽們不需要太過於心急。他也強調,小孩發燒最好的方式還是採用「階段性的退燒」來協助孩 子減輕他們的不舒服感,而不是用特效藥。


周醫師提供以下實用的 發燒QA讓BabyHome媽媽們參考。

Q1.爲什麼會發燒?
當 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而使體 溫上升。因此,發燒反應是帶動身體防禦系統的反應,促進免疫系統總動員,細菌在高溫的環境下不利生存,甚至能抑制或者殺死細菌 。


Q2.爲什麼發燒會讓孩子不舒 服?
發燒時體溫變化是高低起伏不定的,忽高忽低的體溫變化,讓正在發燒的幼童感到不適。


Q3.爲什麼需要退燒?
體 溫高低起伏的變化越大,對幼童的身體負荷越大。因此,退燒處理的原則就是將體溫變化起伏縮小,讓孩子舒服,且體溫下降至38℃以下。


Q4.幼童發燒處理基本原則
當 發現家中幼童出現身體不適的訊息,如疲倦、活動力下降、食慾減少等徵兆,可先在家使用體溫計測量幼童的體溫,並依測量的體溫決定退燒的方法。





【非藥物性退燒法】:高燒溫度介於37.5℃~ 38.5℃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夏天可開冷氣至25℃。
● 減少衣服,以寬鬆吸汗為主,減少蓋被。
● 補充水份或嬰兒電解質液。
● 使用退熱貼
(注意:3歲以下幼兒因冰枕對皮膚刺激較強,建議改用退熱貼輔助降低體溫,較溫和且效果持 續)。
● 洗溫水澡促進排汗。

特別注意 :
● 定時一天量3-4次體溫並記錄,需要時應多量幾次
● 如小孩發燒超過3天,須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藥物性退燒法】:高燒溫度超過攝氏38.5℃


退燒藥是一種可以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 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借助於出汗等過程使散熱增加的藥品,它能有效地控制發燒,使體溫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發熱的原因,故使用退燒藥之後仍須持續觀 察幼童後續病狀,並將症狀及退燒的處置告知醫師,作為醫師診斷病因的根據。
當體溫超過38.5℃以上,才考慮使用退燒藥。
體溫高達39℃時,才使用塞劑降溫。
● 若持續高燒不退則應盡快就診。


Q5.爲什麼幼童使用退燒藥要謹 慎?
亂服退燒藥,延誤醫生對症下藥:
發 燒有多種原因,醫生會根據病因採取不同的退燒措施,而很多家長却隨
意给孩子吃退燒藥,這樣做有時反而會耽誤病情。


 
退燒藥劑量因人而異,亂服退燒藥易造成身體傷 害:
服用退燒藥劑量難以掌控,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虛脱、腸胃道、肝臟、腎臟
以及血液凝血機能的損傷。即使 是兒童專用的退燒藥,也不宜輕易使用。



成人退燒藥孩子不可吃,高劑量恐體溫過低:
家 裡没有兒童專用的退燒藥,一些家長就會將成人的退燒藥給孩子吃,因
劑量不同,服用後一耽誤病情,甚至造成大量出汗,產生體溫短時間下降、體溫過低 的症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天7/3() 學生還要上課考試到校,澄澄的父母是教職,所以我明天也要托育,因為年假休9天,有一天是彈性調整放假,學校在7/3補行上課。


 


    星期六上班有點不習慣,因為我帶的托兒的家長,週休二日都自己帶,而我週六沒托育,就會四處趴趴走,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或陪小孩,或做清掃的工作,或採買家用品,或上在職研習,或到協會當志工,也是很忙碌的。


 


    明天托育,原本有一個保母聚會的活動約在中午,也因為我的關係而改在晚上。我說,沒關係,改在晚上,天氣比較涼爽,不會像中午那麼炎熱。地點是雲科大附近的素食餐館,我沒去過,還特地要了地址先去探尋一番,自己找尋到,也是很有成就感。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何預防高麗菜的農藥


高麗菜 室溫下放3天以散毒 勿用鹽水洗


防吃到毒鴨菜 流動清水海綿刷最好

怎麼辦?高麗菜要如何清洗,才能安心吃下肚。(設計對白)
月初台中市一名婦人將高麗菜最外圍葉菜剝給自家養的鴨子吃,導致鴨子疑似 農藥中毒暴斃,引起消費者恐慌,高麗菜因而狂跌至每公斤只剩6元。高麗菜是冬 天吃火鍋最常食用的蔬菜,如何挑選清洗才能有效降低農藥殘留,請專家告訴你。報導╱王文怡 攝 影╱吳朝奎

台中市衛生局12月初檢驗出毒鴨高麗菜含4種殘留農藥如下:
農藥名稱
加保扶 ﹝Carbofuran
亞滅培 Acetamiprid
因得克 Indoxacarb
達滅芬 Dimethomorph

專家說
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處專員陳文品表示,檢測出殘留高麗 菜的農藥,具有揮發性,接觸空氣會慢慢把農藥分解至空氣,所以吃前在室溫下放2~3天,可降低農藥殘留。

散毒撇步
高麗菜 剛買回時,最好擺在室溫通風處2~3天,讓高麗菜充分與空氣接觸,讓農藥揮發,不要馬上放進冰箱 保存。
  擺放 室溫下2~3
正確清洗 ↓
 ←去外葉
高麗菜最外層的葉菜是最容易有農藥殘留,清洗前最好把外層葉菜挑掉。

 ←去莖部
莖部也是最容易殘留農藥,清洗前必須把莖部部分切除。

   ←流動清水洗
清洗高麗菜最好放在水中浸泡10~20分鐘後,再用流動清水沖洗10~20分鐘。 
 ←海綿輕刷
經過浸泡及流動清水沖洗後,可再利用菜瓜布海棉面或軟毛刷,把高麗菜每片葉菜輕刷一遍,去除殘留農藥的效果最好。
  ←用洗米水 
用洗米水清洗高麗菜可有效去掉毒性,因洗米水是鹼性,而一般農藥呈
                                                 酸性,但要確認使用的是乾淨的洗米水。
  ←麵粉洗去農藥
清洗時 可在水中加入低筋麵粉,也具有清除農藥效果。因為利用麵粉的顆粒狀來清洗,就像幫葉菜去角質般。低筋麵粉比中、高筋麵粉的黏度低,不會在清洗過程中,造成 麵粉黏著在菜葉上的困擾。

勿用鹽水
千萬不要用鹽巴清洗高麗菜,鹽巴會在高麗菜上形成鹽水膜,就如同一層保護 層,在清洗過程中,清水無法穿透保護層,就不能清除農藥殘留。

保存妙方
 Step1
未食用完的高麗菜,可將麵粉稀 釋成漿糊狀塗在高麗菜莖部,因吸收麵粉養分,可使高麗菜延長保存時間。


 Step2
在塗上麵粉的莖部上,蓋上一片廚房紙巾或濕紙巾,使麵粉不會沾 到冰箱或其餘物品。


 Step3
高麗菜放置冰箱保存,並以莖部朝下,呈高麗菜生長的方向放置, 可延長保存時間。

★提醒

 在烹飪蔬菜時,不應該把鍋蓋蓋上,這會使殘留在高麗菜上的農藥無法揮發。


★挑選注意


 高麗菜最外層的葉菜因接受陽光照射得比較多,葉菜呈 翠綠色,包在越裡面的葉菜顏色會越白,盡量挑綠葉完整的愈新鮮。葉菜白則表示高麗菜放置太久,外層葉菜因腐爛或賣相不好而被剝除,不建議選購。葉菜中有蟲 孔則表示農藥殘留少。


 高麗菜外層葉菜最容易殘留農藥,盡量不要挑葉菜表面有明顯藥斑。藥斑多為藍綠色或黃色,很好辨認。

風災、水災過後,盡量不要購買高麗菜,因經過強風和豪雨的沖刷下,許多養分都流失,浸過大量雨水的高 麗菜,菜葉都已經不新鮮。


★提醒
1.
表面蠟質特別厚者,不易粘著農藥;表面凹凸不平蔬菜,農藥易於粘著。

2.
應多買有品牌認證的高麗菜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高麗菜 只要在挑選和清洗過程中多加注意,民眾在品嚐高麗菜時,都可以安心品味高麗菜的美味。


中山 醫學大學副校長 王進崑
運用清水清洗是最佳的方式,清水清洗效果可達到接近100%把農藥去除 的階段,因此民眾可以放心食用高麗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該刷牙囉!



 

台中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蔡明克指出,不善加保養乳牙任其長牙菌斑或蛀牙,輕則口腔產生異味、牙齒不美觀,重則包括:可能影響寶寶的食物攝取造成偏食、蛀牙的乳齒與恆齒並存容易造成恆齒蛀牙、嚴重的蛀牙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蛀掉的乳齒會造成口腔空間的改變進而影響恆齒萌發的順序,讓恆齒長得不整齊而需要矯正!

所以,牙齒的保養一定要從乳牙就開始做起!


PART 1、寶寶潔牙進程表


蔡明克醫師表示,寶寶出生至6個月大左右,口腔中並沒有牙齒,所以在這個時期並不需要特別幫寶寶做口腔的清潔。通常寶寶第1顆乳牙會在6個月大的時候冒出(每個小孩出現的時間不同),從第1顆乳牙冒出開始,就正式進入了寶寶潔牙的第1個時期,之後再以年齡來區分不同的潔牙階段,每個潔牙時期使用的清潔工具與方式皆不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寶寶潔牙的進程表


 




˙第1個時期:6個月~1歲(媽咪要開始幫寶寶潔牙囉!)





˙乳牙顆數:前齒48


˙清潔次數:1


˙潔牙工具:乾紗布或是紗布巾


蔡明克醫師指出,用完即丟的乾紗布是很好的潔牙工具,可以擦起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如果家長覺得乾紗布消耗量太大,也可使用可水洗清潔的紗布巾代替,只要用過後單獨將紗布巾清洗乾淨晾乾,就可重複使用。準備好紗布後,家長將紗布繞在食指上,就可幫寶寶進行牙齒外表面與內表面的擦拭。



這個時期一天清潔
1次即可,時間選在寶寶晚上喝完奶睡覺前,如果寶寶喝奶喝到睡著,家長也可在寶寶睡覺中幫寶寶擦牙齒,因為牙齒集中在前面,只要輕輕撥開寶寶的嘴唇就可擦拭,不必擔心會吵醒寶寶。


 




˙第2個時期:1歲~2歲半





˙乳牙顆數:816


˙清潔次數:1


˙潔牙工具:乾紗布或是紗布巾+乳牙牙刷+牙線棒


這個時期乳牙的第1個臼齒會長出來,所以除了用乾紗布擦拭牙齒的外表面,也需要使用到牙刷來清潔牙齒的內表面以及牙齒咬合面的深溝凹槽,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吃得東西開始比較複雜,有些食物可能會卡在牙縫,所以牙線棒也是必備的工具之一。



家長先用乾紗布擦拭牙齒外表面,再用牙刷清潔內側面並以繞圈圈的方式清潔牙齒的咬合面,最後再用牙線棒清潔牙縫;使用牙線棒時另一隻手可拿著紗布,牙線棒清出的髒物可沾黏到紗布上,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還不太會漱口,這樣的清潔方式,清潔完後就不需要有漱口的動作。


這個時期也是一天清潔1次即可,時間也是選在晚上喝完奶睡覺前進行,若家長白天有時間,也可在白天吃過食物後增加1次。


 




˙第3個時期:2歲半~6歲(自己先刷+家長再刷刷)





˙乳牙顆數:1620


˙清潔次數:3


˙潔牙工具:乾紗布或是紗布巾+乳牙牙刷+牙線棒+牙膏(非必要)


蔡明克醫師表示,這個階段的潔牙步驟大致與第2個時期差不多,有的孩子會開始想要學大人拿牙刷自己刷刷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拿牙刷刷刷看,但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無法將牙齒刷得很乾淨,大體上還是要家長幫孩子刷。


若是孩子已經會漱口這個動作,就可以使用牙膏,不過蔡明克醫師認為並不一定要使用到牙膏,沒用牙膏依然可以將牙齒刷乾淨,只不過有的孩子會想模仿大人使用牙膏,也可讓孩子試試。



這個時期的清潔次數就要增加到
3次,時間選在早、午餐後以及晚上睡覺前,除非早午餐吃東西後有食物塞牙縫需使用到牙線棒,否則只需要在睡覺前那一次潔牙時使用牙線棒即可。


 




PART 2、寶寶正確刷牙法





隨著寶寶長大也要慢慢開始教導寶寶學會自己清潔,牙要刷的好,必須有正確的方法與步驟,蔡明克醫師表示,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貝氏刷牙法」,步驟如下:


1.      牙刷以45度角的斜度向著牙齦。


2.      從右上牙齒的外側開始,每次刷23顆牙,輕輕來回震動10次左右,之後再繼續往左邊移動23顆牙重複剛剛的動作。


3.      上顎外側的牙齒刷完後,再繞到上顎內側的牙齒刷回來。


4.      上顎整個刷完後就開始刷下顎的外側與內側牙齒。


5.      最後刷牙齒的咬合面,此時要將刷毛深入臼齒的凹槽中徹底清潔。


6.      若有使用牙膏,刷完要漱口將牙膏漱乾淨。


 




 




蔡明克醫師表示,刷牙的技巧則要掌握「輕」、「柔」、「反覆」三個原則,即刷牙的動作要輕、刷牙的力量要柔以及要反覆多刷幾次。按照上述的步驟,刷牙的時間約為23分鐘,若是少於這個時間,表示牙齒清潔的程度不夠,必須再刷久一點加強。


 




如何讓寶寶喜歡刷牙?





大約1歲半前寶寶通常對刷牙會有抗拒的舉動,有的會用力掙扎或哭鬧,所以寶寶剛開始進行潔牙時最好父母可以一起合作,媽媽盤腿坐在床上,可以墊個枕頭讓寶寶舒服的躺在媽媽腿上,爸爸則負責固定寶寶的手腳,讓寶寶不要亂動。由於牙刷容易刷到外側牙齦讓寶寶感到不舒服,所以剛開始進行潔牙過程時,家長可先用乾紗布清潔孩子上下顎外側的牙齒,牙刷清潔內側牙齒與咬合面,等寶寶漸漸習慣用牙刷後,再改成用牙刷刷完全口牙齒。


 




2歲前半強迫刷牙是必要的




家長幫寶寶刷牙的動作要輕柔,刷牙前也可先告知寶寶會有一點點的不舒服,只要寶寶感覺不會痛,久了就會習慣刷牙這個動作。若是在刷牙過程中寶寶哭鬧,家長千萬要堅持刷完,不可中途放棄,蔡明克醫師表示,幫2歲之前的孩子刷牙都是要有點半強迫的,即便寶寶會抗拒家長也要堅持,因為刷牙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章轉載於嬰兒與母親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全母奶寶寶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添加的原則又是什麼?


 














【實戰經驗-寶寶篇】全母奶寶寶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添加的原則又是什麼?2005.04.18





A:寶寶可以開始吃副食品的徵兆:


1.滿六個月或六個月以上:尤其是母奶寶寶,若是早於六個月添加副食品,會取代了完整營養的母奶,而滿六個月後孩子的腸胃發展才算完成,此時開始給孩子副食品才不會造成孩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2.能不靠外力自行坐正:這樣我們才能面對面給孩子餵食副食品。


3.開始長牙:表示孩子的成長階段已經準備好接受液體以外的食物。


 


副食品的添加原則:


1.軟硬度:液態(果汁、菜汁、米湯…)==>半固態(稀飯、米麥粉糊、菜泥…)==>固態(白飯、餅乾…)。


2.一次試一種新食物:3-5天孩子沒有出現過敏、不適(如便秘或拉拉)的症狀,便可以再增加或改變另一種食物。


3.一歲之前副食品的量不是重點,讓孩子嘗試母奶以外的新口味及練習咀嚼才是目的,因此,可以依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份量即可,若孩子接受度不高,以『三餐』進食的方式可以在滿一歲後再進行。


4.因為一歲以前添加副食品的目的是『讓孩子嘗試母奶以外的食物』以及『讓孩子練習咀嚼能力』,因此不需要將任何母奶以外的食物加在母奶中一起餵食。


5.從不易過敏的食物開始,請參考『食物過敏常見症狀與易過敏食物』


6.不要添加任何的調味料,一方面讓孩子品嚐食物的原味,一方面不要增加孩子小小腎臟的負擔,也為了不要養成孩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7.多喝開水及不限定時間次數的給予母奶:飯後喝開水可以當漱口及預防便秘,至於母奶在孩子一歲前還是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也可以有效預防便秘。


8.配方奶『不是』副食品的一種,因此當孩子食量增加的時候,可以從增加孩子副食品的量著手,直到孩子建立『一天三餐』的進食方式,這中間完全無須添加配方奶。


 


『在寶寶六個月前,母乳是最完美的食品,沒有需要添加任何食物或飲料(包括開水)。這樣的作法可以使媽媽的奶水充足,同時減少過敏的可能。


即使在頭一年後,母乳仍可持續提供相當量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寶寶六個月大時,神經發展也讓他適合嚐試他種餵食方式。他的頭控制較好,眼睛可以直視前方,稍加扶持可以坐得穩,並且會用手抓東西放至嘴裡。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情形,如果有五、六天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情況下,而他每次伸手抓東西就往自己嘴巴送,而且不停的想吃奶時,就可試著讓他吃一點熟香蕉或馬鈴薯,如果他吃得很高興而且不會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他已經準備要吃其他食物了。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幾個月的差別是正常的。


添加副食品10大原則


原則1. 持續哺乳


持續在寶寶需求時就哺餵母乳,避免因為過多的副食品取代母乳所提供的營養素及免疫方面的好處。


原則2. 漸進添加


一開始先讓寶寶吃 一兩 湯匙以母奶或是開水泡成糊狀的米粉,如果寶寶吃得不錯,幾天後可以另外再餵一餐。通常約在開始進食兩個月後左右,可以一天吃到三餐的副食品。一旦寶寶熟悉適應不同的進食方式時,可以慢慢改變食物的性狀,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並且添加其他的食物。一般建議先是水果泥、及青菜泥,最後是肉類。


原則3. 多樣化內容


每天提供多樣化的食物,母奶、米麥粉、水果、蔬菜及動物性食物。添加鐵的穀類米麥粉及肉可以提供適當的鐵。豆類、小魚、起司、優格等可以提供鈣。(一歲之前不建議喝鮮奶。)避免給太多的果汁,(一歲前不要超過每天120cc,之後不要超過每天240cc),因為它們只有提供少量的能量,但是卻取代了更營養的食物。為避免寶寶習慣高膽固醇的食物,有人建議蛋黃一週不要超過三個。


原則4. 準備一些可以用手抓的食物


當寶寶的咀嚼吞嚥功能越來越熟練時,約在八個月大左右,可以嘗試讓他以手抓東西吃,例如:撕碎的土司、小塊雞肉、熟的香蕉切片、煮熟的紅蘿蔔、地瓜或是麵條。不同的味道和質感,會讓他有興趣抓來吃。要注意不要讓他嗆到。不宜給他花生,爆米花,翠果子,瓜子、硬糖果或其他硬而圓的食物,以免造成異物吸入。


原則5. 天然為主


製作副食品時,以天然食品為主,無需添加調味品。製作之前,除了用具要乾淨外也記得要洗手。


原則6. 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酸性的水果,如:草莓、柑橘、蕃茄,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歲之前不要食用。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以免引起肉毒桿菌中毒。一歲之前不要給寶寶一般成人吃的牛奶,兩歲之前不要給寶寶脫脂牛奶,已免缺乏必需脂肪酸,並造成不必要的腎臟負荷。


原則7. 注意反應


一次從少量開始添加一種食物,注意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氣喘、皮膚紅疹、腹瀉等。如果適應不錯,可逐漸增加量,一週之後再添加另外一種新的食物。


原則8. 愉快的用餐氣氛


選擇大人最輕鬆的時間開始嘗試餵寶寶副食品,可以是中午或是晚上。一開始寶寶可能不太習慣不同的進食方式及食物,需要有耐心。可以一邊餵食,一邊鼓勵他:「好好吃喔!」用餐時讓寶寶坐在固定的椅子上,培養他良好的進食習慣。可以在餵食前讓寶寶先喝些母奶,以避免他太餓。維持用餐時的氣氛。每個人的胃口及對食物的偏好不同要勉強寶寶,當他不想吃時,就抱離椅子。儘量給他多種食物去選擇。


原則9. 不要怕髒


當他習慣於吞嚥食物後,可試著讓他自己拿湯匙。當他湯匙拿得不錯時,讓他穿圍兜,地上舖報紙或塑膠布,會讓妳比較容易清理。通常在一歲以後,他可以做得較好。


原則10. 不需要用奶瓶


副食品不要放在奶瓶中,以免過度餵食,或是讓寶寶嗆到。試著讓他用杯子喝飲料,而不需使用奶瓶。市面上很多寶寶用的杯子,有兩個把手,杯子有蓋子使裡面的液體不易溢出。可先放一些開水在裡面,讓寶寶知道怎麼使用它。剛開始他可能會拿來當玩具玩,不要著急,他慢慢會學會使用杯子,等他使用得順手時,可以放些果汁或奶水讓他飲用。


注意:當寶寶開始進食副食品時,寶寶大便的形狀、顏色、或味道有可能會改變。有時你會看到食物原封不動的排出來,例如:紅蘿蔔絲、蔬菜葉,這是很常見而正常的。有時米粉、米飯、蘋果泥、或是香蕉會讓寶寶的大便較硬不好排出,可以嘗試換別種食物看看。


藉由使用適量的糖、鹽、及油,不以食物當作鼓勵,提供均衡的食物,你可以培養寶寶正確的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當寶寶開始表現出對大人食物有興趣,或是他的神經發展到可以控制頭部及手的動作時即可嚐試讓他吃副食品。不要著急,不要怕髒或麻煩,維持進餐時的愉快氣氛,和他一起享受用餐的樂趣!』引述自『母乳最好』一書作者:陳昭惠醫生之文章2002/03


引用自:http://www.babysgarden.org/web.php?webid=91


 


蓁媽的話:配方奶寶寶其實和母奶寶寶的副食品進行方式差不多,只是全母奶建議六個月後開始副食品,而配方奶寶寶可以提早到四個月開始,而且開始副食品後,別忘了適時補充開水,免得寶寶容易便祕喔!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的大動作發展


作者/賴文婷


動作,是家長最容易看到孩子發展是否正常的指標,孩子一舉手一投足,都緊緊吸引著大人的目光。什麼時候該抬頭了?什麼時候該翻身了?什麼時候又該走路了?每一位媽媽爸爸都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的長大,因此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小動作都會仔細的觀察:每一個新動作,都讓爸爸媽媽驕傲得不得了。到底幼兒什麼時候該出現什麼動作呢?本文僅陳述出一般幼兒常見的大動作發展指標,提供家長參考,要說明的是,由於受到環境等因素影響,每個孩子的發展速率或多或少有些差異,家長不必太緊張,但如果差異過大,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


 


0-1個月
足月生的寶寶在初生時的新生兒時期,無論是躺在床上或趴著時,都已經能將頭稍微抬離床面,並且轉頭。一個月大時,寶寶躺在床上能自由的踢踢小腿,側身躺的時候則可以自己翻成仰躺。


 


2-3個月大時,躺著的時候,除了能踢腳外,還會自己用兩手抓著腳,並把屁屁抬離床面:趴著時,手已經能把身體撐起,讓視線更高;大人拉雙手做仰臥起坐時,頭都能控制好,而不會往後掉。4到5個月大時,已經會從躺著翻成側躺,趴著時候可以一手撐起身體,另一手伸出來拿東西,也能手腳、身體並用,讓自己在床面上來個180度大迴轉;幫寶寶扶起坐在床上,他能夠自己用手撐住而不跌倒。


 


6到7個月大時,躺的時候寶寶很喜歡玩自己的腳,也能自己快速翻身;趴的時候能肚子貼地向後推,並且開始練習肚子離地爬;坐在床面上能兩手一起玩玩具,除非要拿較遠的玩具,否則都不需要手撐地來維持平衡。


 


8到9個月大時,除了睡覺,寶寶很不喜歡躺著,他會自己坐起來玩玩具;坐的時候輕輕碰他,手能夠伸出撐地而不會跌倒;能夠肚子離地四處爬行;此時寶寶也開始能扶著東西站起來了。


 


10到11個月大時,寶寶坐著的時候,能夠用腳將自己轉180度;雙手扶著東西站著時,可以做出彈跳的動作,也能扶著家具走幾步了。12個月大時,寶寶在任何坐姿下,都能良好平衡;扶著家具能夠四處走動,也能放手走幾步,但是手臂會高舉,十分謹慎又得意的樣子。


 


1歲以上
此時孩子除了移動身體之外,還開始發展各種運動技能,以上分別以走和跑、跳躍、球類遊戲、其他運動技能來敘述。


 


*走和跑的能力
寶寶在12個月大時,便能扶著家具四處走動了,也能一手牽著人走幾步路,甚至放手走幾步;滿一歲之後,寶寶可以坐在地板上,然後自己站起來再開始走,而且走得十分平穩。15個月大時,寶寶可以一手扶欄杆兩腳一階走上幾層台階,下台階時會用倒退爬的方式下來。18個月大時,寶寶可以一個人走得非常好,還可以拉著玩具倒退走好幾步,下台階時可以牽一手走下來了;這時候也可以看到寶寶快步走,但還不會成熟的跑步。21個月大時,寶寶已學會兩腳踩在平地都能走得很好,也能自己兩腳一階謹慎地上下樓梯。這時寶寶看起來有跑步的動作,但是要到3歲以上才跑得好。


 


*跳躍的能力
寶寶在10個月大由大人扶著雙手站立時,就要有彈跳的動作了;但是要自己站好向前跳,要到接近2歲的時候了。23個月大時可以向前跳約10公分,或兩腳原地向上齊跳5公分高,也能從約20公分的台階上跳下,但是傾向一腳先下。30個月大時,寶寶可以向前跳50公分,或從50公分台階上兩腳一齊跳下,並維持平衡。


 


3歲大的小朋友可以兩腳一齊跳過5公分高的繩子;3歲半時可以單腳站3秒以上,並單腳跳一下;到4歲的時候,便可以連續單腳跳了。5歲時,小朋友除了往前跳外,還能往側邊跳、往後跳,甚至跳轉180度等花樣也會了,此時有會有走跳(邊走邊跳)的動作出現。到6歲和上小學之後,幾乎所有一般跳躍的能力都已經很成熟。


 


球類遊戲
把小皮球滾向1歲坐著的寶寶,他能將球接住,還能再把球推出;站的時候寶寶也能將網球隨意抛出,而且自己仍然維持平衡。15個月大的寶寶能模仿踢球的動作;20個月大時,便能將球踢出約1公尺遠,此時寶寶也能將網球單手過肩丟出1公尺。


 


滿2歲時,寶寶也能將網球像丟壘球一般由腰下往前丟出1公尺遠,還能以捧接的方式接住輕輕丟來的小皮球。之後,寶寶接球的動作會漸漸成熟,由雙手伸直捧接、到手肘彎曲捧接、而至兩手心相對的成熟的接球預備動作時,寶寶已經3歲半了,此時接球的動作十分準確,球很少會碰到手臂。4歲半時還可以接住速度適中的網球。


 


丟球和踢球的能力,寶寶也不斷的進步。從將球丟或踢出無法對準位置,到2歲半3歲時,小朋友已經可以將球控制丟或踢給2公尺外的人,而不會偏差太大。3歲半時,甚至可以對準1.5公尺外牆上的目標來丟球。過了4歲,小朋友能夠更精準的控制球,包括能讓球在地上彈跳一下再碰牆壁。5歲時,可以將球自地面踢起飛出3.5公尺;6歲時可以嘗試做拍球的動作。


 


其他運動技能
當小朋友有基本的走路、平衡能力之後,他開始學習跳躍等較複雜的運動技能;若這些運動基礎能力都具備了,小朋友便會開始嘗試更複雜的其他簡單運動技能。例如騎三輪車、踮腳走、跳格子、律動活動、跳繩、攀爬….等。這些技能大約會從三歲之後開始逐漸發展。但是每個孩子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相關原因與小朋友是否有足夠機會、足夠時間能自我練習,有很大的關係。


 


家長可以做的事
以上便是幼兒大動作發展情況的簡略敘述。
大動作的發展,除了與動作是否敏捷有關,事實上也與環境、孩子對自我的認知甚至情緒的控制,有極大的相關。如果希望孩子大動作發展得好,千萬不要忘了給孩子足夠的機會與時間,讓孩子在快樂的情境下動動手動動腳喔!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愉快的肢體活動遊戲,更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本作者為心路基金會新竹輔具中心物理治療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個「好情緒」孩子的三種方式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感性的情緒和理性的認知能力同樣重要,如果孩子常被情緒卡住,勢必影響其人格發展。若能使情緒透過合理有效的方式紓解,避免能量耗損在衝突、壓抑情感上,孩子將更容易專注發展其他潛能。
以下方式可協助家長更有效輔導孩子的情緒,成為他一生受用的資源。

坦誠表現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現你的情緒,並和他討論是很重要的,例如「媽媽明天開會要上台報告,我覺得很緊張,我想要去外面走走。」
  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現出來,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孩子都能透過這些體驗累積更多同理心,有助於他面對更多元的人際關係。
人非聖賢,孩子如果做出讓你氣炸的事,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但如果你真的怒,無法思考,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告訴孩子等你比較平靜時再回來處理。


注意孩子的細微情緒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鬧才處理,留意低強度的情緒並給予回應,例如沮喪或憂慮。幫助孩子分辨和經歷這些情緒,讓他知道你深切關心他的生活。


理解和接納
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收到了他的情緒訊息。也許你想藉著忽略、否定安撫他,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反應是錯的,甚至不願意再告訴你。


解釋負面情緒並非異常
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因生氣、嫉妒、貪心的感受被譴責,但你要處理他不適當的行為。可以說:「我知道,小華不跟你玩讓你覺得寂寞,傷心。」接著再解釋:「但是你說他的壞話並不能解決難過,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建立情緒字彙
準備不同種類的情緒字彙包括挫折、罪惡感、忽略等,幫助孩子把一些無以名狀、害怕的感覺,轉換成明確的概念,讓他知道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孩子若學會以語言清晰表達感受,將有助於溝通和自我對話。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的來源,鼓勵他找出可行的處理方式。如除了「感覺很差」之外,他還知道自己是因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可以跟他討論解決之道:打電話請朋友到家裡玩?還是拜訪附近鄰居?有了經驗,下次他覺得寂寞時,也許就可以自己處理而不需要你的幫忙。


情緒遊戲


透過親子活動辨認、紓解情緒,可能比說道理更受歡迎。


親子共讀
不管孩子多大,共讀書籍都是認識情緒的好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討論情緒的語彙,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及憂傷,更能夠讓父母談論一些他們難以啟齒的主題,如死亡、戰爭等。

目前台灣已出版不少適合共讀的繪本,父母可依據孩子的需求和年齡選擇。


假裝遊戲
小朋友常喜歡以幻想解決困擾,宣洩日常的壓力。假裝遊戲有助於孩子探究被壓抑的情感,並讓父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憂慮,適時加以疏導。可以在孩子玩扮家家時觀察,或扮演另一個和孩子互動的角色。沒有哪一種劇本是正確的,容許孩子表現真正的情感。


找情緒
親子一起外出購物或到公共場合時,請你的孩子找出不同的情緒表情。誰看起來很愉快?誰一臉無聊?有很害羞或很緊張的人嗎?


文/朱念文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要再給寶寶吃「湯泡飯」了






很多爸媽喜歡愛給寶寶吃「湯泡飯」,因爲爸媽覺得湯中營養豐富,而且寶寶也容易吃得下,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喔!


經常聽到一些爸媽抱怨:「我每天給寶寶吃那麽多魚湯、肉湯、骨頭湯,營養這麽好,可是寶寶怎麽會越長越瘦呢?」

光喝湯是不夠的
確實,有許多爸媽認爲湯中的營養成分很高,因爲燉好的湯汁白白的、濃濃的,而且味道鮮美,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讓人覺得有許多營養成分在裡面。然而,正是湯的這些表像把人們迷惑了,其實湯中的營養成分是很低的,遠遠不能與燉湯的魚肉、豬肉、雞肉相比,除非把這些肉都燒成糊狀全部吃下去,否則寶寶是不能從湯中喝到足夠的營養。

一般的湯中僅含有少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脂肪以及由蛋白質分解後的氨基酸,湯裡的蛋白質含量只有肉類的7%左右,而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仍然留在了燉湯的魚肉、豬肉、雞肉裡。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如果只給寶寶喝湯而不吃湯中的肉類,那麽寶寶就得不到足夠營養,生長發育自然容易落後。


湯泡飯不利咀嚼與消化
不少寶寶不喜歡吃乾飯,喜歡吃「湯泡飯」,爸媽們爲了貪圖方便,便順著寶寶每餐用湯拌著飯餵寶寶,長久下來,寶寶不僅營養不良,而且也養成了不肯咀嚼的壞習慣。吃下去的食物不經過牙齒的咀嚼和唾液的攪拌,會影響消化吸收,也會導致一些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湯泡飯不利咀嚼與消化
不少寶寶不喜歡吃乾飯,喜歡吃「湯泡飯」,爸媽們爲了貪圖方便,便順著寶寶每餐用湯拌著飯餵寶寶,長久下來,寶寶不僅營養不良,而且也養成了不肯咀嚼的壞習慣。吃下去的食物不經過牙齒的咀嚼和唾液的攪拌,會影響消化吸收,也會導致一些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餐前適量喝湯才正確
當然,並不是說寶寶就不能喝湯了,其實鮮美可口的魚湯、肉湯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只是爸媽們掌握好寶寶每餐喝湯的量和時間,餐前喝少量湯是有助於開胃的。但千萬不要讓寶寶無節制地喝湯,同時也要改掉湯泡飯的壞習慣。

相信喝湯也吃肉,不吃湯泡飯,寶寶身體很快就能長得又壯又健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種食物,減腰圍



 








食物,減腰圍       



【文╱李政純】

了解腹部肥胖與健康的關係之後,摸著自己微微突起的小腹,不管你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腹部肥胖,都可以先從調整平日的飲食開始做起。台安醫院預防醫學部營養師余依晏表示,大多數人的腹圍過粗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便秘,二是肥胖造成腹部脂肪過多,便秘是因體內的廢棄物通過大腸時的速度太慢,導致大腸變得不暢通,大多是因飲食中缺乏纖維質和水分不足所引起,還有可能因為缺乏運動、本身體質讓腸胃蠕動速度較慢,或攝取藥物的副作用如長期服用瀉藥等,至於肥胖造成腹部脂肪過多,更是應該利用調整飲食的方法,讓日漸突起的腹部,再度恢復平坦。

現代人工作忙碌,因此,市場上出現許多可以幫助清宿便的保健食品,包括益生菌、胺基酸、酵素、藍藻、蘆薈等供大眾選擇。余依晏建議,可以先在日常三餐飲食中,多增加一些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可能不用花大錢,就可以達到縮小腰圍的目的,以下就市面上常見又便宜的種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並教您怎麼吃?

1地瓜

地瓜在台灣早期被視為是便宜、粗俗的平民食物,常聽老人家說從前沒錢買白米吃,只能用地瓜刨成地瓜絲或是地瓜籤,混在稀少的白米飯中果腹,時代轉變,現在的地瓜則是相當熱門的高級養生食物,地瓜稀飯、蒸地瓜都很流行。

的確,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余依晏表示,地瓜的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另外,地瓜含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有益大腸的保健,其中所含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均有幫助。

余依晏提醒,100公克的小條地瓜約為半碗白飯或2片吐司,若目前執行控制體重計畫的民眾,建議取代正餐的白飯,蜜地瓜或地瓜甜湯熱量較高,應盡量避免。

怎麼吃?

1.
蒸地瓜:若是要吃地瓜來增加腸胃蠕動讓腰圍變小,余依晏建議,最好用蒸的方式烹調,把皮用刷子清洗乾淨放入電鍋中蒸煮,連皮一起吃,纖維質更豐富,刺激腸胃蠕動的效果最好。

2.
烤地瓜:如果不喜歡蒸地瓜的口感,也可以用烤的方式,最方便的就是放入烤箱中用小火慢慢烤,同樣可以連皮一起烤著吃。

3.
地瓜稀飯:也可以和在白米飯裡面加點水,熬成地瓜稀飯,非常養生。

4.
地瓜牛奶:地瓜去皮之後用電鍋蒸熟,加入牛奶、果糖打成漿,就是好喝的地瓜牛奶,記得要連地瓜渣一起吃,才能吃進纖維質。

2蘋果

西方有句諺語說:「一天一顆蘋果,讓你遠離醫生。」蘋果真有這麼好嗎?余依晏表示,蘋果的營養成分和一般水果比起來,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蘋果含有一種特殊的果膠成分,果膠是一種可溶性的纖維質,遇到水之後會膨脹,所以,吃蘋果加上喝水,會很有飽足感,加上蘋果有豐富的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對排便很有幫助。

怎麼吃?

1.
整顆吃:因為果膠是存在蘋果泥中,所以若是喝去渣或去果泥的蘋果汁,效果不大


,最好是吃整顆蘋果,才能吃進果膠成分,達到促進腸胃蠕動的效果。因為蘋果皮含有很多粗纖維,因此最好把蘋果皮洗淨,或選購未打蠟的蘋果,連皮一起吃。

2.
蘋果沙拉:蘋果切成小丁狀,加入優格或是優酪乳,拌成沙拉吃,建議最好選擇無糖或是低糖的優格或是優酪乳,才不會吃進太多熱量。

3.
蘋果杏桃汁:將蘋果、杏桃去皮去籽,放入果汁機中加入開水,打成果汁,記得要連果泥一起吃進去,才能吃到豐富的果膠喔!

3燕麥

近來最夯的健康食物,非燕麥莫屬,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多,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易產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怎麼吃?

1.
燕麥粥:可以購買市售加工的燕麥片,加入半糖熱豆漿直接沖泡,就很可口;或是買生的燕麥片,加入水和自己喜歡的調味料,熬煮成燕麥粥。

2.
燕麥白米飯:可以加入平常要吃的白米飯中,一起烹煮成燕麥飯,記得內鍋的水分要多加一點,口感才不會太硬。

3.
燕麥飲:目前市面上有將燕麥做成罐裝的燕麥飲,盡量選購無糖分的,才不會吃進過多熱量。

4竹筍

俗語說:「竹掃把掃馬路,竹筍子掃腸肚,體內的環保,筍子不可少」這話真的一點也沒錯。余依晏表示,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足吸引了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青睞,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管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滷竹筍,都很適合。

怎麼吃?

1.
竹筍排骨湯:竹筍切塊狀洗乾淨,加入帶點瘦肉的排骨一起熬煮,鈣質豐富又高纖維,好喝又爽口。

2.
涼拌竹筍:將竹筍切成小塊狀,用熱水煮過再撈起來,過冰水,冰入冰箱中,要吃的時候沾自己喜歡的調味料如醬油等,坊間習慣拌美奶滋比較不建議,因美奶滋的熱量太高。

3.
滷竹筍:竹筍切塊狀,放入滷湯中滷熟即可,低熱量又高纖。

5芭樂

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鐘,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

怎麼吃?

洗乾淨之後,整顆連皮一起吃,才可吃進豐富的膳食纖維,達到促進排便的目的。因為芭樂籽硬不好消化,容易造成便秘,因此若本身就有便秘症狀的人,則應避免連籽一起吃。

6芹菜

有「廚房裡的藥物」、「藥芹」之稱的芹菜,余依晏表示,其中所含的植物纖維,大部分為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

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還是減肥的佳品。

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余依晏表示,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為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為通暢,但需特別提醒的是,要限鉀的腎臟病患,應避免生食芹菜或喝芹菜汁,以免攝取過多的鉀離子。

怎麼吃?

1.
芹菜棒:將芹菜柄洗淨直接食用,若是不好入口,可沾些油醋類的佐料。

2.
芹菜炒肉絲:芹菜柄加入肉絲拌炒,香甜又可口。

3.
芹菜蘋果汁:芹菜和蘋果加點水放入果汁機中攪打,記得要連果渣都一起吃進去,才能吃到纖維喔!

7香菇

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對於減腰圍很有幫助。余依晏指出,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它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

余依晏提醒,香菇蒂屬於高普林類食物,因此建議痛風或是高尿酸患者,最好避免食用。其實不只是香菇,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很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裡賣的杏鮑菇等,或是木耳含有大量的水溶纖維,普林含量卻很低。

怎麼吃?

1.
香菇排骨湯:一般的香菇先用水泡軟,再加入帶點瘦肉的排骨即可。

2.
滷金針菇:可以用滷的方式來料理金針菇,因為金針菇不會吸附油脂,所以比較不必擔心與肉類同時滷,會吃進很多的油脂。

3.
涼拌黑木耳:黑木耳切條狀,加入滾水中燙,燙木耳放入冰水中增加脆度後撈出,放入日式和風醬拌勻,放置入味即可。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妹8個月了,長大許多。稀飯可吃ㄧ碗喔!~~也會往前爬行數步,不在倒退嚕了。見眼前有玩具,她會奮力往前爬拿她想要的玩具,最厲害的是:她會拍拍手而且還拍出聲,跟她說:澄澄,好棒哦!~~拍拍手。她拍的越起勁,真是厲害又可愛。


 


    她是幸福的可人兒,爸比和媽咪每天下班都一起來接澄澄回家,每當爸比和媽咪一起來時,澄澄會往媽媽方向,投懷送抱,似乎忘了我保媽媽的存在。


 


    澄澄還沒長牙齒,不過,可能也快長牙了,拿了東西就往嘴巴咬,也喜歡聽小狗汪!!!!聲,放CD有小貓叫聲,她會有不一樣的表情。


 


    澄澄是聰明寶寶,她只是還不會說話,但對我說的話會有回應,生活作息都很正常,希望她平安、健康長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從小開始;閱讀,從家庭開始。


有父母陪伴閱讀,是孩子幸福生活的起源。


 


日期:997102431日【三天】


 


地點:文化處圖書館(斗六市大學路三段310)


 


活動內容:7/10() 上午900-1200  1.贈書儀式 2寶寶爬行捉周遊戲 3


.                                                寶寶捉捉樂遊戲


.         7/24() 上午1000-1200 父母親職講座


         7/31() 上午1000-1200 父母親職講座


  


参加辦法:1.  0~3歲嬰幼兒家庭


                    2.戶籍設於雲林縣,並參加“文化處圖書館”所安排一系列活動。


           符合以上條件並為寶寶申辦公共圖書館借閱證,即可獲得精美閱讀禮               物一份。(每戶限領一份)


 



           這份禮袋是送給寶寶的第一份閱讀禮物,袋中有:


                 1.      寶寶的圖書2


                 2.      「閱讀從0歲開始」父母手冊一本


                 3.      寶寶的書單一張  


 


          ※参加爬行捉周遊戲的寶寶,以滿週歲以下為主。(15名嬰兒)


          ※參加捉捉樂遊戲的寶寶,以3歲以下為主。(不限人數,捉完為止)


 


報名要快喔!額滿為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效減緩寶寶入園焦慮情緒                                                                              轉載自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

 


寶寶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由於與爸媽分離所產生的一系列焦慮情緒的反應都是正常的,畢竟第一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熟悉的爸媽,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並且還要逐漸學會獨立照顧自己。那如何減緩寶寶的這種焦慮情緒呢?這裡我們介紹7個方法給大家。




  1. 提前使寶寶有心理準備。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生分離焦慮症,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裡面轉一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境。



  2. 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櫃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裡游戲、看圖書等,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3. 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4. 爸媽還可以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後的心理自信。



  5. 爸媽要調整好心態,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時,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願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並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



  6. 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由於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帶班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麼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並與老師及時溝通,盡快消除寶寶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



  7. 多與寶寶交流。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裡都學了些什麼,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種方法增進嬰兒大腦智力

 


不運動,則肌肉難以發達。同樣,如果您不幫助嬰兒“運轉大腦”,嬰兒的大腦就不能充分發育。幫助寶寶智力開發有九個簡單的辦法,一起來看看。
  9種增進嬰兒大腦能力的方法
  1)愛
  嬰兒迫切需要愛,尤其是最早的幾周和幾個月。嬰兒並不是要操縱或控制您;從生物學角度講,她只是需要您的愛。對他的哭鬧有所反映並不會寵壞孩子。
  如果您一直對嬰兒的哭鬧采取行動,嬰兒會信任你,並會感到強烈的自我尊重。她知道自己的需要會得到滿足,而不會感到緊張,同時學習愛以及建立人際關系。如果在最初的幾周或幾個月得不到關心,嬰兒長大後可能會內向、孤僻。
  
要做的事:總是對嬰兒的哭鬧作出反應,通過撫摸和聲音使她平靜下來,而不是讓她繼續哭泣。



  2)聊天
  跟嬰兒說話,快而模糊的話是沒用的,溫和慈愛的聲音才最恰當。媽媽的話語是她最愛聽的聲音……當她還是5個月大的胚胎時就一直在聽。
  
要做的事:用您最擅長的語言,使用盡可能多的詞彙。決不要忽視嬰兒的學習能力。如果作出誇張的表情,嬰兒會更樂意與您交流。



  3)撫摸
  撫摸是強有力的刺激和學習工具。對於使嬰兒平靜下來也有很好的效果。據報道,與未接受按摩的早産兒相比,接受按摩的早産兒成長更快,更少焦慮,更早出院。
  
要做的事:喂養時報緊她,經常擁抱她。給嬰兒沐浴後,輕輕地全身按摩,在旁邊時唱歌並跟她講話。您將享受與她在一起的這一刻。



  4)模仿
  嬰兒對看您的臉很有興趣。從剛生下來開始,她就不斷的分析您的臉。她可能模仿微笑、皺眉等表情。
  
要做的事:鼓勵嬰兒模仿您。抱嬰兒時保持大約8英寸的距離,作鬼臉,如吐舌頭。出乎您意料之外的是,這個剛出生的孩子也會伸出自己的舌頭!



  5)體驗
  你給嬰兒帶來的體驗越豐富多彩,她的大腦受到的刺激也越多。讓嬰兒體驗多種不同的環境。
  
要做的事:外出散步,帶她到不同的地方,如超市、運動場和商業街。讓她接觸不同的事物與聲音。
  
要避免的是:把嬰兒放在電視機前幾個小時;這不會刺激她。她需要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擬的體驗!



  6)探查
  爲嬰兒提供安全的探索環境,如起居室地板。她需要很大的空間自己去發現、探索。
  要做的事:將危險物品放到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蓋上所有的插座蓋板,把家具上所有的尖角墊好。提供安全恰當的玩具。



  7)閱讀
  在嬰兒很小時就開始給她閱讀。她可能不理解故事,但樂於傾聽您的聲音和看圖片。
  要做的事:用有凹凸式圖片或者有觸覺刺激的能互動的書,向嬰兒說明書內不同的紋理,讓她撫摸並體會不同的感受。



  8)音樂
  即使在出生前對嬰兒唱歌和演奏音樂對其大腦發育也是有益的。一般來說,節奏連續的音樂是最好的。人們發現莫紮特的音樂能刺激以後用于數學的神經元。
  
要做的事:唱兒歌與聽音樂是與嬰兒共享樂趣的很好的方式。吃飯時用音樂盒或錄制的音樂營造平和的心情,玩耍時則用歡快的音樂。



  9)玩耍
  玩耍是樂趣,玩耍是工作–嬰兒在享受的同時也在學習!與嬰兒玩耍時,您也在幫助她發育,作用比你意識到的還要多。
  
要做的事:用對比強烈的圖片來幫助嬰兒提高專心技巧與注意範圍。嬰兒在研究圖片時向她解釋圖片的顔色。


 


  從一開始就與嬰兒玩手指遊戲,幫助她“忽略”本能的“抓握反射”。只有學會“放開”,嬰兒才能學會用手和手指。通過手指遊戲,嬰兒能學習語言和精細的動作技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咳嗽症狀反映8種疾病


 


感冒
  這是寶寶咳嗽的病因中最常見的一類。寶寶如果是咳中帶痰,但是沒有伴隨急促的呼吸,那可能是普通感冒。如果是因流感引起的感冒,咳嗽時,往往會由喉部發出一種略帶嘶啞的聲音,有時候會有痰,而有時候則只是乾咳。
  百日咳
  這種咳嗽劇烈而聲音沙啞,一般每呼吸一次就要連咳幾次。由于劇烈的咳嗽常引起聲門痙攣,所以會發出高音調的類似雞叫的聲音。咳嗽劇烈時還會發生大、小便失禁,面紅耳赤,而且持續劇烈的咳嗽也常常容易引起乾嘔。
  喉炎
  喉炎分急性和慢性兩類。喉炎導致的咳嗽一般咳聲嘶啞,陣陣乾咳。吸氣時,喉頭會伴有鳴笛一樣的聲音,咳嗽時,有“哐哐哐”的破竹聲,並且逐漸加重。小兒急性喉炎容易發生聲帶水腫的現象,應及時就醫,以免危及生命。
  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又稱咳嗽變異型哮喘。大部分患兒的咳嗽爲刺激性乾咳,部分會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劇烈時,肺部有時可以聽到哮鳴音。且咳嗽大多只在夜間或清晨發作,或運動後和哭鬧時加劇。病症常反複或持續發作超過一個月,而且給服抗菌藥物後也沒有明顯起色。


肺炎
  目前,小兒患的多爲支氣管肺炎,秋末和冬季是發病高峰。肺炎的患兒,初期是一聲聲乾咳,到後期咳嗽中會伴有痰。同時,寶寶的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口唇青紫。吸氣時在胸骨上、肋緣下部及肋間肌間發生凹陷,多數患兒還伴有發熱現象。
  鼻竇炎
  鼻竇炎是兒科的常見病,雖然是鼻竇發炎,但也會引起咳嗽的現象。所以,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慢性咳嗽,且以睡眠和起床時較重;同時還伴有持續性流涕、鼻後孔分泌物增多等情況,就應該帶孩子去五官科檢查一下。
  哮喘性支氣管炎
  咳嗽是哮喘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同時還會伴有發熱。當患兒哭鬧或煩躁時,咳嗽會加劇,同時出現呼吸困難,並且哮鳴音會變得很響,就像拉鋸聲發出的聲音。這些症狀在夜間尤其明顯,多爲感冒引起,會持續兩周到一個月之久。
  異物梗塞
  寶寶在玩耍時或吃東西時,突然發生劇烈咳嗽不止,並且呼吸困難。那就可能有異物堵住了氣管。父母應馬上采取相應急救措施並送醫院。



  什麽時候該找醫生?
  呼吸出現困難。
  
呼吸比平常急促很多。
  
嘴唇、臉色或舌頭顔色變暗紫色。
  
出現高燒,特別是小於3個月大的寶寶。
  
小於3個月的寶寶持續咳嗽了幾個小時。
  
寶寶咳嗽後呼吸聲出現喘聲。
  
咳嗽出血。
  
脾氣變得很暴躁。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食寶寶飲食大計


 









   abbr_22778e1da23ca1f5a199478a2f81c7d8.gif





慎選食材‧補充必須營養素
許多素食父母在寶寶出生之後,也計畫讓寶寶從小吃素。營養學家指出,來自動物性食物的營養素較易為人體所吸收及利用,而某些人體必須營養素只有動物性食物才有,因此,讓寶寶從小吃素總會讓人擔心,某些營養可能攝取不足。但其實,只要慎選食材,素食寶寶也能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到成長所需的營養素喔!


企劃‧執行/吳碧芳 攝影/詹建華 食譜設計‧營養說明/台灣雀巢嬰幼兒營養品事業部營養師利佳蓉(第一階段)‧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烹飪示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


第一階段:4~6個月
寶寶成長階段中重要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質及鈣質等。除了從母奶或配方奶攝取所需的熱量與營養素外,4~6個月大的寶寶,可藉由副食品的添加,提高鐵質與鈣質的攝取,建議媽咪親手製作糊餐訓練寶寶的咀嚼與吞嚥能力。此外,選擇含有益生菌的副食品,可幫助寶寶腸道好菌生長,提升營養吸收。


雙果強鈣麥糊(6個月大以上寶寶適用)
麥糊適合6個月大以上寶寶,6個月大以下寶寶,可以先吃米糊。
 
製作重點
材料:溫開水45c.c.、雀巢益生菌系列米麥精(成長奶麥精)3匙(60c.c.奶粉匙)、蘋果泥1湯匙、碎蘋果1湯匙、香蕉泥1湯匙。


做法:
1.將3匙成長奶麥精加入45c.c.溫開水調成糊狀。
2.將蘋果磨成泥,香蕉以湯匙壓成泥,均勻拌入奶麥糊中。
3.蘋果切碎備用。
4.奶麥糊待涼至適合入口溫度,灑上碎蘋果後即可餵食。


point
蘋果和香蕉容易氧化,將麥精調成糊狀之後再製作蘋果泥和香蕉泥。
將蘋果切成小於1公分的丁狀。
奶麥糊放涼之後,再拌入碎蘋果增加口感。


餵食原則
寶寶4個月大起,可以嘗試添加副食品,媽媽可以從低致敏性且易消化吸收的榖類食物開始。一般對於寶寶副食品的各種食物添加順序應為:米麥等榖類食物→蔬菜→水果→蛋黃、肉類→魚類→全蛋。一次一種新食物,由少量至多量、濃度由稀至稠、質地由細至粗、顆粒由小至塊狀、由液體到固體,並注意寶寶腸胃適應及皮膚狀況。如果出現腹瀉、便秘、或皮膚紅疹等狀況,建議先暫停並避開可能引發不適的食材。若情況仍未好轉,應諮詢小兒科醫師。


米麥精選購技巧
媽咪都知道製作副食品時不需要添加多餘的調味料,例如蔗糖、鹽、味精及人工香料。在選購米麥精時,也別忽略了這一點。媽咪應該挑選不含蔗糖及人工香料的米麥精產品,讓寶寶習慣吃原味食品,以免吃多了可能會加重寶寶的口味,造成偏食或挑食。


營養成分~成長奶麥糊
雀巢益生菌系列成長奶麥精,不僅讓寶寶獲得充足的熱量,配方中多元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鐵、鈣、鋅等),更豐富寶寶飲食,營養均衡完整。此外,雀巢益生菌系列米麥精含有能比菲德氏益生菌,幫助維持寶寶消化道機能,更不添加蔗糖及人工香料,讓寶寶吃得營養又健康。


第二階段:7~9個月
維生素B2、B12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素食寶寶容易缺乏。照顧者可以選擇蛋豆腐這類含有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的食材,給寶寶食用,以補充不足的營養素。


黃金豆腐
蛋豆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和蛋白質,是素食寶寶的優質營養來源。


製作重點
材料:胡蘿蔔60公克、水100c.c.、蛋豆腐1塊(約120公克)。
做法:
1. 將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小塊。
2. 將水與胡蘿蔔放入果汁機中攪打均勻。
3. 將打好的胡蘿蔔汁倒入鍋內,以小火煮開再熬煮5分鐘後,熄火。
4. 將蛋豆腐盛入容器中,淋上胡蘿蔔湯汁,攪拌後即可餵食。


point
盒裝即食蛋豆腐可以直接餵食寶寶,若選擇傳統蛋豆腐,建議先用熱水汆燙後再給寶寶吃。
胡蘿蔔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
將煮熟的胡蘿蔔泥加入蛋豆腐,用湯匙充分攪拌成碎豆腐後,即可餵食。


餵食原則
8個月大以上寶寶可於兩餐ㄋㄟㄋㄟ或副食品中間,食用此道料理。例如,在早上喝過ㄋㄟㄋㄟ之後兩個小時,再讓寶寶吃此道料理。也可以於午餐吃過稀飯或米麥糊之後約兩個小時,再食用此道料理。餵食的量,依照寶寶的喜好即可,不需要勉強寶寶一定要全部吃完。由於豆腐不易保存,未食用完畢請勿再隔餐餵食。若不確定寶寶一餐的食量,建議在餵食之前,可以先分裝成兩小份,沒有食用的那一份可以冷凍保存。當然,媽咪也可以直接將這道料理拌入稀飯餵食。


營養成分~維生素A
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含量在各類蔬果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材料,因此胡蘿蔔提供維生素A的潛力是蔬菜之冠。維生素A在體內有重要的功用,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保護皮膚、氣管與肺、消化道與眼睛的黏膜細胞,使黏液分泌正常而不致乾燥,維護細胞的正常生長,保護骨骼與牙齒。


營養成分~維生素B群
蛋豆腐含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B群,對發育中的寶寶,可提供所需的氨基酸,進行組織修補、生長,可說是完美的營養食品;對容易缺乏維生素B12、B2的素食寶寶而言,其所含的均衡維生素,更能滿足成長所需。


第三階段:10~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ㄋㄟㄋㄟ可以從一天三餐逐步減少到只剩早上睡醒及晚上睡前這兩餐。在中午及傍晚兩餐稀飯之間,可以製作一些營養又健康的點心給寶寶吃。


芝麻藕粉糊
蓮藕具有安神、補氣、活血作用;黑芝麻營養豐富,此道料理可當作寶寶的點心。


製作重點
材料:藕粉10公克、黑芝麻粉1小匙、黑糖1小匙、熱開水200c.c.。
做法:
1.如泡太白粉的方式,將藕粉用150c.c.的熱開水沖開,至完全溶解。
2.將黑芝麻粉、黑糖加入熱開水中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溶解後的藕粉液體中,調勻即可餵食。


point
藕粉可以直接用熱開水沖開,沖開後的液體質地濃稠。
黑芝麻粉和黑糖是充當調味的角色,只需要1小匙即足夠。
將加入黑糖的黑芝麻水倒入藕粉液體中,調勻即可餵食。


營養成分~黑芝麻
一般素食者應多吃黑芝麻,因為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E、卵磷脂、鈣、鐵、等營養成分。黑芝麻含有的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在維生素E、維生素B1的作用參與下,能加速人體的代謝功能;而其中所含有的鐵和維生素E是預防貧血、活化腦細胞、消除血管膽固醇的重要成分。


營養成分~黑糖‧蓮藕
製作點心給寶寶吃,可以加入適量的黑糖,應避免使用紅糖或是砂糖。因為黑糖是一種未經提煉的純糖,含有豐富的鈣、鐵、維生素B2、菸鹼酸及錳、鋅、鎂等微量元素,其中所含有的黑色物質能阻止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及胰島素含量上升,因此可以防止肥胖及改善動脈硬化。鐵質的主要食物來源為動物的肝臟,素食者容易缺乏。而蓮藕中的鐵質不容易因加工而流失,因此可保有其補血作用。藕粉多半沖熱水飲用,夏天則不妨泡濃稠些,加糖冰鎮後可成為有營養又泛著粉紅色的可口甜點。


餵食原則
這個階段的寶寶,多數一天可以吃兩頓稀飯,但是在午餐及晚餐的稀飯之間,寶寶仍無法像大人一樣,維持6個小時不吃東西。有些照顧者會在這兩餐之間再給寶寶喝ㄋㄟㄋㄟ,建議除了ㄋㄟㄋㄟ以外,也可以製作營養又健康的小點心給寶寶吃。此道甜品,具有活血補氣、安定神經、穩定情緒、補充鐵質、增強體力等作用,8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可當點心食用。


~原文刊載於2009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付厭奶寶寶,媽媽有一套


/ 陳染秋、周玗玗


 


厭奶多半不是生病,但是寶寶有厭奶問題,經常會讓爸媽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只要掌握一些重點方法,就能 讓寶寶重新愛上牛奶。



厭奶可分為兩類: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大多數寶寶屬於生理性厭奶,醫生們普遍認為生理性厭奶無需治療,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可是眼見著寶寶每日奶量攝取不足,爸媽的心情焦急萬分,總希望能有解決的辦法。




對付注意力分散型的厭奶寶寶
到了喝奶的時間,小傢伙還沒有餓的感覺,抱來喝一會牛奶,只要聽見絲毫動靜,小腦袋就開始左右晃動,眼睛也東張西望,甚至不肯繼續喝奶了;喝奶的時候,吃吃停停,猶如跑「馬拉松」;或是全身扭來扭去很不安份。

聰明媽媽絕招 1消除來自外界環境的干擾
餵奶時盡量房間裡只有媽媽和寶寶,平時有很多人陪著寶寶玩耍的家庭,在寶寶喝奶的時候,其他的人可以暫時迴避一下,或是把寶寶帶到沒人的臥室。
餵奶的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干擾,對於超級敏感的寶寶,喝奶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拔去電話線、關掉手機。

聰明媽媽絕招2調整寶寶情緒
適時調整寶寶的喝奶情緒,在餵奶前一段時間,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最好在每次喝奶前的半個小時,讓玩得很興奮的寶寶慢慢安靜下來,等寶寶到了喝奶時間,比較能進入狀態。

聰明媽媽絕招3建立規律性
玩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 力的小花招,如用歌聲吸引他,久而久之就會摸索出規律,例如哪些歌對哄他喝奶有效果,哪些會起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小道具例如一塊小方巾、一個舊奶嘴或者一個舊奶瓶!仿佛進行一個固定儀式,發現幾個能讓寶寶握著就能安心喝奶的道具,等到喝奶時就拿出來,讓寶寶安心進食。

聰明媽媽絕招4舒適的喝奶氣氛
選擇讓寶寶舒適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餵奶姿勢,因為舒適而受限制的姿勢能讓寶寶具有安全感。此外,媽媽的情緒要放鬆,如果媽媽緊張、焦慮,寶寶會有所感應,從而也感到緊張,影響喝奶!如果喝奶的時候,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寶寶會更專注!




對付不喜歡牛奶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添加副食品以後,會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食物,牛奶的吸引力就大不如前 了。

聰明媽媽絕招1把牛奶藏起來
通常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吃一些優酪乳,既能和平時吃的牛奶錯開口味,也能做到調整腸胃菌 群的作用,對於有便秘情況的寶寶效果更好!
用牛奶和其他材料搭配出好吃的食物,例如水果牛奶、奶麵包粥、奶蒸蛋等等。主材料都是牛奶,但味道和 食用的形式能讓寶寶覺得有新鮮感。
選擇一些營養成分和牛奶比較接近的食物,通常也能作為牛奶的替代品,例如豆製品、優酪乳、乳酪,用這些材料做一 些寶寶愛吃的美食,等寶寶胃口打開了,慢慢地也會重新找回對牛奶的興趣!

聰明媽媽絕招2做個好廚師
寶寶攝取的食物種類一多,營 養的來源也就增加。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用在寶寶身上也行得通!奶量不足就更要用其他食物來補充。例如平時多熬煮一些口味好的鮮湯,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等,不要加鹽,可分成小份凍在冰箱裡備用,用來做蛋羹、麵條、稀飯都很好。




對付食慾不振型的厭奶寶寶
多數寶寶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況,對吃什麼都沒太大興趣,似乎永遠不餓。這種情況,首先要排除掉吃太飽的問題,如果腸胃方面也無異狀,那就可以想點招數來對付。

聰明媽媽絕招1:拉長兩餐飲食的時間
可以根據月齡的不同 安排喝奶和吃副食品的時間,餵食不要過於頻繁,在喝奶前1個小時不要給寶寶吃東西,水份也不要喝得過多。
如果寶寶不肯吃,注意補充水分,喝一些開胃健脾的水,例如山楂水、番茄汁等,只要寶寶有吃,吃多吃少不要太過介意。如果寶寶表現出肚子餓,媽媽也不要欣喜過度,應保持一定的規律,不可一下子又給寶寶塞一堆牛奶和別的食物。

聰明媽媽絕招2:增加寶寶運動量
經常帶寶寶出門走一走、動一動,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真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室內活動時,多使用一些工具,例如嬰兒健身架、大龍球等,花一些時間練習寶寶運動的習慣,例如洗完澡可以做做按摩撫觸,或是帶寶寶做嬰兒體操都很不錯。

聰明媽媽絕招3留意食物成分
看看寶寶吃的東西裡,有沒有什麼難以消化的成分,食物比較難消化,就會影響之後的喝奶胃口。找到原因,就能有相對應的措施。

聰明媽媽絕招4季節性食慾不振
天氣太熱或者冬天氣溫驟降,都可能是食慾不振的因素。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最好不要傷風感冒,等慢慢適應氣候之後,食慾不佳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對付吸吮能力差型的厭奶寶
寶寶吃不下,也有可能是吸吮能力不好;另一種情況則是奶嘴選擇不當,媽媽要注意這兩種 可能性,找出克服的方法。

聰明媽媽絕招1:解決吮吸問題
雖然吮吸能力差算不上病理性厭奶,但總會干擾寶寶的進食,因此適當的鍛鍊 是必要的,例如使用安撫奶嘴、使用圓孔奶嘴、多幫寶寶按摩嘴唇等,都可改善吸吮無力的狀況。

聰明媽媽絕招2找到適合的奶嘴
市面上有許多品牌的奶嘴,形狀、型號、材質不同就是為了適應不同寶寶的需要,可以多買幾個試試看,找到最適合的種類。

聰明媽媽絕招3更換奶瓶哺餵
如果母乳哺餵的寶寶吸吮有問題,難以喝到奶,請不要急著斷奶,在嘗試各種方法均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不妨用吸乳器把母乳吸出來,以奶瓶餵給寶寶喝。畢竟母乳含有許多免疫抗體,營養較豐富,奶瓶喝奶通常會比直接吸母乳容易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說明寶寶營養良好,爸媽不用過分擔憂。如果每日攝取奶量不足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補充哦。






媽媽經驗談
其實有的寶寶不是真正的厭奶,可能只是厭倦千篇一律的喝奶方式。同樣的牛奶,裝在奶瓶 裡不想吃,用小湯匙餵卻肯喝下去。陳媽媽表示,他的寶寶在大約5個月的時候,連湯匙餵都不想喝的情況下,卻肯用大人喝咖啡的杯子喝奶,雖然會撒一些出來,但卻比用奶瓶和湯匙有效多了!這讓陳媽媽很驚訝,原來換個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寶寶9個月大後更是對著奶瓶口,一小口一小口地直接把牛奶喝下去!




厭奶期三款副食品推薦
麥香奶
適合月齡: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可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再加入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物料理機攪拌成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 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煮熟的蛋黃一起攪拌哦。

水果口味優酪乳
適合月齡: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優酪乳雖不能給小寶寶當成主食,但可以當做補充的點心食物。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原味,因為絕大部分水果口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香精等。如果想吃水果口味,可以自己添加自製的果泥、果粒,這樣既新鮮又營養,且安全健康。可用雪克搖搖杯,把一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小段的香蕉,一起加 到杯子裡,小小用力搖一搖,不但可運動還能娛樂寶寶,又做出好吃的優酪乳哦。

炒鮮奶
適合月齡: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將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沾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通心粉、蔬菜、玉米粒 等),炒均勻即可。這款副食品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蔬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


                                                                                                       擷取自 “ 親子學院 ”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添加 咀嚼能力影響大


 




副食品添加 咀嚼能力影響大   專家 / 王陽光(小兒科醫生)


寶寶出生後需要進行母乳或配方奶哺餵,而46個月後,寶寶則需要添加各種副食品,其中,訓練咀嚼能力 是添加副食品的一個重要目的。



無論是母乳餵養或者是配方奶餵養,寶寶到了46個月時,母乳或配方奶的營養成分都不 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了,這個時期,如果不添加其他食物,會發生營養素的缺乏,例如鐵、蛋白質、脂肪等。




添加副食品是必經過程
添加副食品也是爲將來斷奶作準備(斷奶不是指完全斷奶,而是指不以奶類食品爲主食,因 爲根據營養補充的觀點,人一生都應長期喝牛奶),副食品添加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容易出錯的事情,應遵照副食品添加的原則並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咀嚼幫助營養攝取
這裡要特別指出,添加副食品除了可以增加奶中缺乏的營養素外,更可以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這往往是爸媽容易疏忽的。

如果不重視寶寶的這一項能力,將會造成寶寶不良的進食行爲,進而影響營養素的攝取。我們常會看到12歲的寶寶吃飯時,飯常常含在嘴裡不吞下,23歲的寶寶仍舊用奶瓶喝水,較大的寶寶吃飯還要大人餵等,這些都是咀嚼能力未被鍛鍊的後遺症,爸媽應該特別注意。




寶寶咀嚼食物的發展
4個月內寶寶攝取的食物形式是流質,寶寶僅通過故有的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即可將液體的 食物吞下。吸吮時口腔二側頰部的脂肪墊收縮和舌頭上抬使得口腔內形成負壓,有句俗話「用盡吸奶的力氣」,也是指寶寶吸吮時口腔內有一定的壓力。

46個月時,寶寶逐漸添加了半固體的食物,此時雖然沒有乳牙的萌出,但咀嚼食物的能力開始發育,他已有了上下咬合的動作。最初,這種動作是不成熟的,舌不會將食物送入牙齒的切面,舌頭還沒有完全下降,往往用舌頭將食物推出,出現推出推進的動作,爸媽就誤認爲寶寶不願意吃半固體的食物。這顯然是不對的,應該給予機會讓寶寶及時得到這方面的訓練。

隨著月齡的增加,神經系統發育的成熟,以及固體食物的不斷給予,包括用小匙餵食和用杯子飲水,寶寶的口腔就會逐漸有節奏地對食物進行咀嚼、碾磨、滾動,他的口唇和舌、上下牙齦切面、下額相互配合,形成了口腔進食的完整動作。




不重咀嚼造成未來飲食出問題
寶寶的咀嚼能力與營養的攝入有著密切的關係。若在副食品添加期,爸媽忽略培養寶寶的咀嚼和吞嚥,忽略半固體食物和固體食物的給予,而一直給予流體等十分細膩的食品,將會造成寶寶的口腔沒有粗食物的刺激,失去了一定的敏感度,以致造成幼年時期不肯吃較硬的食物,不肯用杯子喝水。由於這些原因,也會導致寶寶不肯吃肉類的食物,不肯吃蔬菜和硬果類食物,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


要重視寶寶的進食過程,只有順利地度過食物轉型期的訓練,寶寶才會有能力從各種食物中攝取豐富的營養素,促進其生長發育。


                                                                                                                引用"親子學苑"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亂餵」副食品 77%嬰過早吃果泥
【甯瑋瑜╱台北報導】


衛生署建議強褓中的嬰兒滿4個月起,可陸續添加米(麥)糊等副食品,但據衛生署昨發布的國民營養調查,家長在給嬰兒吃副食品時常「亂餵」,普遍太早讓寶寶吃果泥及全蛋,太晚嘗試肉泥,前者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過敏,後者可導致幼兒缺鐵影響智能與動作發展。


滿10個月才吃全蛋分析該調查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林佳蓉昨說,寶寶7到9個月可吃果(蔬菜)泥、豆腐、蛋黃泥、肉泥等固體食物,補充纖維、蛋白質與鐵質,滿10個月才吃全蛋。


 但研究發現,77%寶寶過早吃果泥,恐致腸胃不適;87%太早吃全蛋,因為含蛋白,恐引起過敏;31%延遲吃肉泥,減少鐵質攝取。 6至12個月黃金期另有逾8成嬰兒以奶瓶吸食米(麥)糊,而非以湯匙吃,延遲寶寶訓練咀嚼、吞嚥能力。


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慧玲說,家長要把握嬰兒6到12個月的副食品添加黃金期。


若持續以牛奶為主食,寶寶飲食偏高脂、易肥胖,缺乏纖維、鐵質等營養。


國民健康局婦幼組長黃蔚剛提醒,每次給嬰兒試一種食物時,份量應由少至多,確定無紅疹、腹瀉、嘔吐,再繼續餵食。


嬰兒副食品適當食用時機:


◎4~6個月米(麥)糊、果汁;且為訓練嬰兒咀嚼與吞嚥,建議以湯匙餵食米(麥)糊,而非奶瓶


◎7~9個月果泥、稀飯、餅乾、蛋黃泥、豆腐、肉泥、魚泥


◎10個月以上全蛋註:0~3個月的嬰兒不餵食副食品


 



 


 ※資料來源:衛生署、林佳蓉教授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