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片 巧做粥品甜湯有助降血脂 可當正餐吃


現代人講求健康養生,而燕麥片纖維素很豐 富,可以降血脂,也有助於排便,成了熱門商品。日前新聞曾提及燕麥片熱量 比白飯熱量高,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表示,生的燕麥片顆粒小且輕,熱量為每百克405卡,確實比較高,但市售的沖泡式燕麥片實際上是經過高溫熟化處 理,每百克熱量126卡,與每百克熱量142卡的白飯差不多,可取代正餐。為了吃得營養均衡,永和社區大學講師楊賢英,利用當季食材如絲瓜、菠菜與即沖即 食燕麥片做出清爽料理與甜食。
報導╱謝苹愉 攝影╱高大鈞


燕麥片做成的清爽料理,適合夏天品嘗。(設計對白)


青花菜雞肉粥 (440卡/1人份)

1人份材料:
青花菜100克、紅蘿蔔80克、雞肉80克、即沖即食燕麥片 75克、鹽1/2小匙、胡椒粉1/2小匙、蛋1顆


Step1

與雞胸肉紋理垂直的方向切片,加入胡椒粉、鹽及蛋白調味拌勻。


Step2

將青花菜和紅蘿蔔洗乾淨切塊,放入滾水中煮熟後,撈出備用。


Step3

雞肉塊放入滾水中汆燙,連同湯與燙好的青花菜和紅蘿蔔盛盤,趁高湯滾燙加入即沖即 食燕麥片。


完成

用燕麥片與青花菜及雞肉塊做成的鹹粥,取代正餐也很有飽足感。


絲瓜蛤蜊燕麥粥 (390卡/1人份)

1人份材料:
絲瓜80克、蛤蜊100克、即沖即食燕麥片75克、薑絲10 克、麻油少許


Step1

將絲瓜切塊與薑絲一起放入滾水中燙熟,再倒入洗淨的蛤蜊續滾。


Step2

待蛤蜊的殼打開後即可起鍋,再灑入即沖即食燕麥片,並淋上一點麻油提味。


完成

燕麥片搭配夏季食材絲瓜和蛤 蜊,清爽又健康。


芋頭麥片甜湯 (2109卡/8人份 263卡/1人份)

8人份材料:
芋頭1顆(1244克)、4大匙糖、即沖即食燕麥片75克、 鮮奶250c.c


Step1

芋頭去皮後切塊放入電鍋,取4大匙的糖和100c.c.的水溶解成糖水,均勻淋在 芋頭上。


Step2

將1杯水倒入電鍋外鍋,將Step1的芋頭燜煮,以筷子試熟度,若能輕鬆刺過,即 可取出。


Step3

煮好的芋頭,加上冰涼的鮮奶與即沖即食燕麥片,就完成芋頭麥片甜湯。


完成

芋頭可放冰箱冷藏,要吃時再加上鮮奶和即沖即食燕麥片即可。


燕麥餅乾 (2414卡/24片 約100卡/1片)

24片材料:
蛋1顆、低筋麵粉240克、橄欖油3大匙、糖4大匙、即沖即 食燕麥片240克


Step1

將全蛋打散後倒入糖拌勻,待糖完全溶解,再加橄欖油拌勻。


Step2

利用篩網將麵粉過篩與Step1的蛋液拌勻,加入即沖即食燕麥片揉成直徑16公分 的麵團,裝塑膠袋、放冷凍庫冰30分鐘。


Step3

烤盤灑少許麵粉,再將麵團揉成直徑3公分的圓放烤盤上再壓扁。烤箱預熱10分鐘, 以170度烤25分鐘。


完成

燕麥片餅乾,就成了簡單的小零食。


專家說

永和社區大學講師 楊賢英

若不喜歡燕麥片煮起來糊 糊的,建議不要直接放入水中滾煮,可利用粥品熱熱的溫度,將燕麥片泡軟。另外,做燕麥片餅乾時,可依個人喜好添加其他材料,如各式水果乾、堅果等,風味更 好。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 曹雅姿

燕麥片的營養價值高,有助於降血脂,且內含豐富的纖維質,可幫助排便順暢,吃完後易有飽足感,可直接當正餐。但有些人吃完後覺得很難消化,就要避免吃太 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兒咳嗽的食療與按摩


*****轉載*****


作者:馬悅凌


  咳嗽對西醫來講僅僅是一個症狀,許多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肺炎、咽喉炎等均可能會有咳嗽現象,治療上主要是消炎、止咳。

中醫認為咳嗽雖然是肺臟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但自古就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之說,指出咳嗽不僅為 肺臟疾病的表現,其他臟腑有病累及肺時,也可發生咳嗽。咳嗽發生的原因,有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兩大類,外感咳嗽多因風、寒、熱、燥等外邪侵襲所致,其特徵 是:發病急,病程短,常常併發感冒;內傷咳嗽則有脾虛、肺虛、腎虛之別。其特徵是病情緩,病程長,反復發作。




小兒咳嗽與大人咳嗽一樣,同樣分外感與內傷咳嗽,但孩子的咳嗽比大人反應重,多數會咳嗽不止,父母看到孩子咳 個不停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所以只要孩子有點咳嗽就想到去找醫生,吃藥、打針、掛水,用藥的結果是孩子的胃口傷了,沒了食欲,食欲不好,營養跟不上,孩子的 抵抗力就差,抵抗力一差,孩子更容易感冒、咳嗽,所以這類孩子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孩子往往長的瘦小、面色瘺黃,有的孩子還會引發哮喘。所以當孩子有咳嗽 的症狀時,父母要先穩定心情觀察咳嗽的性質,有無併發症以及全身症狀,再決定是否立刻就醫。




一、要趕緊就醫的 咳嗽


1、孩子突然咳得很嚴重,並有呼吸困難時,可能有異物堵住了氣管,容易誤吞的 東西有花生、鉛筆套、藥丸、鈕扣、硬幣、糖果等,如果能夠立刻發現,採取急救措施取出來還好,如果一直沒有發現有異物卡在氣道就十分危險了。


2、發高燒、咳嗽、喘鳴伴呼吸困難時,需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


3、嬰兒很容易患毛細支氣管炎,這是肺炎的一種,這時孩子臉色不好,常會發 紫,或有呼吸增快、抬肩呼吸,加上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也應及時送醫院救治。


 


二、長可以先觀察,不急於送醫院的咳嗽


1、雖有咳嗽、發燒,但是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體炎。


2、感冒、發燒和咳嗽後又一直咳嗽。


3、咳嗽、痰多,但不發熱,精神好。


4、只發生在清晨的咳嗽。


5、緊張時或運動後會輕微咳嗽。


以上5種咳嗽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通過食療的方法緩解症狀,治療咳嗽。


 


因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不同 類型的咳嗽在用藥上是完全不同的,那麼食療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區分起來比較複雜,在這教給家長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就如 同冬天下的雪一樣,說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粘,並兼有鼻塞流涕,這時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黃、紅,說明孩子內熱較 大,咳嗽的痰是黃稠,不易咳,並有咽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內傷咳嗽多為久咳、反復發作的咳嗽,這時家長應注意給孩子吃一些調理脾 胃、補腎、補肺氣的食物,具體的方法如下:


 


風寒咳嗽


1、生薑+紅 糖+大蒜:孩子患風寒感冒時,喝溫熱的生薑紅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如果孩子同時還伴有咳嗽,可以在生薑紅糖水裏 再 加2-3瓣的大蒜頭,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鐘,把蒜頭的辣味煮掉,這樣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 水: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蓋子,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後改小火蒸 15分鐘即可。當碗裏的蒜水已不燙了,還較溫時喂給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如果是5-6歲的孩子,大蒜頭可放4-5瓣,成人 可用7-8瓣,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孩子也願意喝。


3、烤橘子:將 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並不斷的翻動,烤到橘皮發黑,並從橘子裏冒出熱氣就烤好了,放一會,不要太燙了,剝去烤黑的橘子皮,讓孩子吃裏面溫熱的橘子瓣,如 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的貢橘,孩子一次可以吃一隻。最好配合著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溫,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尤 以橘子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作用更強,又叫橘紅,風寒咳嗽並且痰較多時,是白色的稀粘痰,吃了烤橘子後,痰液的量會明顯減少,鎮咳作用非常明顯,而且孩子都 願意吃。


4、麻油薑末 炒雞蛋: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油熱後放入薑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倒入1個雞蛋炒勻,在孩子臨睡前趁熱吃下,不 要 燙著孩子,孩子風寒咳嗽及體虛咳嗽時,每晚給孩子吃一次,堅持吃上幾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5、梨+花 椒+ 冰糖:梨一個,洗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對好,放入碗裏,上鍋蒸 半小時左右即可,一隻梨可分二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對治療風寒咳嗽效果非常明顯,但有的孩子不願吃花椒的味道,家長可以自己選擇。


以上是治療風寒咳嗽的食療方,家長在運用這些方法治病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寒 涼的食物孩子不能吃:綠豆、螃蟹、蚌肉、田螺、螺螄、蝸牛、杮子、杮餅、柚子、香蕉、獼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薺、慈菇、海帶、紫菜、生蘿蔔、 茄子、蘆蒿、藕、冬瓜、絲瓜、地瓜等,這些寒涼的食物在孩子受涼感冒、咳嗽的時間,儘量避免吃。


 


風熱咳嗽


1、梨+冰 糖+ 川貝:梨洗淨,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入2-3粒冰糖,5-6粒的川貝,川貝要敲碎成末,把梨上部拼對 好,也可用牙籤插緊,放入碗中,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分2次給孩子吃,此方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是一個非常普及的治療風熱咳嗽的食療方,有的家 長孩子一咳嗽就做給孩子吃,有時挺管用的,有時孩子卻越吃咳嗽越重,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不是什麼咳嗽都可以用此方法的,必須是風熱咳嗽,孩子的舌苔是紅 的或黃的,痰是粘稠發黃的,孩子的內熱重,咳嗽還伴有咽痛,胸痛時,可用此方,效果較好。還有各種的消炎藥及多數的止咳藥都對風熱咳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所以在多種原因引起的咳嗽中風熱咳嗽是最容易治癒的。而現在的孩子普遍貪涼,熱了有空調,一年四季都在吃寒涼的水果,一年四季都在吃冷飲喝飲料,所以現在 風熱咳嗽的孩子明顯減少。家長在選擇食療方時應注意看孩子的舌苔,如果風寒咳嗽,舌苔是白的,而川貝苦、寒,吃了此方,是寒症以寒涼藥治,尤如雪上加霜, 適得其反。


2、煮蘿蔔 水:白蘿蔔洗淨,切4-5薄片,放入小鍋內,再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燒開後,再改小火煮5分鐘,關火,等水不燙了,溫的給 孩子喝,對風熱咳嗽、鼻乾咽燥、乾咳少痰效果是不錯的,特別是2歲以內的寶寶,就單煮白蘿蔔水給孩子喝,就能起到順氣、化痰、止咳、消食、健胃、清熱、生 津的作用,可以一日喝2-3次。


3、還可以給孩子吃下列食物


杮子性 寒,能清熱、袪痰、止咳,但孩子一次只能吃一隻杮子,因杮子性大寒,吃多了孩子會肚子不舒服。


西瓜性 寒,夏天孩子有風熱咳嗽,可多給孩子吃西瓜,西瓜能治一切熱症。


枇杷性 涼,能潤肺化痰、止咳,適宜熱咳吐黃膿痰的孩子吃。


荸薺性 寒,家長可以了2-3只荸薺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燒5分鐘即可。給孩子喝荸薺水,能化痰、清熱,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效果好。


⑤還可以給孩子用冬 瓜煨湯、炒絲瓜、炒藕片、炒苦 瓜,同樣可起到消內熱、袪火、止咳的作用。
孩子風熱咳嗽時,辛辣、容易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肉、狗肉、烏骨 雞、蠶蛹、魚、蝦、棗、桂園肉、荔枝、核桃仁、櫻桃、辣椒,應禁止食用。


 


內傷咳嗽


就是指那些長期的反復發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發燒引起的,感冒、發燒症狀 已消失、咳嗽就是一直不好,各種消炎藥、止咳藥都用了,仍止不住,雖然咳嗽的程度有所減輕,但孩子仍會常常咳嗽,這時家長可以運用食療的方法幫助孩子恢 復。反復咳嗽的孩子,使用的消炎藥和止咳藥多,這類孩子的胃口較差、沒有食欲。舌苔也幾乎都是白苔,所以家長先要調理好孩子的脾胃,配合補腎、補肺、補血 的食物,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具體的做法如下:




1、前面介紹的治療風 寒咳嗽的食療方,都適合內傷咳嗽的孩子食用,而風熱咳嗽的食療方對久咳不愈的孩子應避免食用。




2、煮山藥粥: 取山藥一段,去皮,節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內,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倒入小鍋內,放火上燒,一邊燒一邊攪,以防糊鍋底,當山藥燒開了,冒泡 了,關火。最好是在孩子空腹吃,喂給孩子吃,做好的一碗山藥粥可以分2-3次喂孩子食用。山藥健胃、補肺氣、益腎精,滋養強壯,適合脾胃氣虛,肺腎不足所 致的虛勞咳喘。但山藥內所含的澱粉酶,又稱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之效,這種澱粉酶怕高熱,在持久的高熱中久煎,功效可以喪失。 因此,在煎煮時,不可過久。運用此方法加工的山藥粥最適合嬰幼兒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還對小兒的厭食、虛汗多、流口水、氣虛膽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 效果。




3、紅棗+白 果


此方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食用。取紅棗3粒、白果3粒去殼,放入小鍋中,加上大 半碗水,放火上燒,中火燒10分鐘即可。讓孩子吃紅棗、白果,並喝水,每天一次,最好是每晚睡前給孩子吃。紅棗性溫,益氣補氣,健脾和胃,白果性平斂肺 氣,定咳喘,並有固腎的作用,所以對一些久咳不愈,反復感冒、發燒、咳嗽的孩子家長每晚給孩子吃紅棗白果湯效果是很明顯的。還可以同時治療遺尿症,但紅棗 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於3粒,量多了孩子容易上火、氣滯。




4、核桃+芝 麻+紅棗+蜂蜜或黃酒


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兩,紅棗半斤,核桃仁和黑芝麻可以放入粉碎機裏碾碎,紅 棗去核切碎,將這三樣放入大碗中攪均勻,再放入一飯勺的蜂蜜(夏天用蜂蜜,冬天用黃酒),3飯勺的水,因蜂蜜比較難攪均勻,所以先將蜂蜜和水在爐火上加 熱,蜂蜜化開了,趁熱倒入碾碎的核桃仁、黑芝麻、紅棗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在大碗上要加上蓋子,再放入大鍋裏去蒸,大火燒開後改小火40分鐘即可。每天早 晚給孩子吃一勺。核桃仁性溫,有補氣益清、潤腸補腎、斂肺定喘、止咳化痰的功效,芝麻性平,有補血、明目、祛風、潤腸、生津、補肝腎的功效,大棗性溫,有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補血的功效。這三樣常用的補品合起來可以起到補血、補腎,調理脾胃、潤腸的作用,再加上蜂蜜的補虛、潤燥的作用,可以使此方補而不 燥,冬季用黃酒可加強補腎、養血的功效。此方不但能治小兒久咳、支氣管炎、哮喘,而且對小兒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此方小兒可以長年食用,對增 強孩子的體質效果很好,那些熱衷於給孩子吃補品的家長不妨動手自己做。


 


小兒咳嗽的按摩


小兒咳嗽的按摩主要是家長經常幫孩子輕輕拍背,一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 患兒,家長再配合腳部的按摩,效果就會更好。




1、拍背


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咳出也只會吞咽,反而將痰液吞下胃內。當劇烈咳嗽 引起嘔吐時,常可看到嘔吐物中混有大量痰液,如果痰液過於粘稠也不易咳出,尤其是一些體弱兒或重病患兒,因身體虛弱,咳嗽無力,不能把痰咳出,家長在孩子 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孩子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拍到某一部位時孩子就咳嗽,說明孩子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多數在孩子肩胛 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孩子就會咳嗽,一旦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家長一 定要經常地輕拍孩子的背部,幫助孩子咳痰,一天內最好是在孩子剛睡醒時,還有是在孩子將要睡覺時拍孩子的背,使孩子的痰咳出,利於睡眠。




2、對於風熱咳嗽,並同時伴有咽痛、扁桃體發炎的孩子可以運用腳底按摩的方法,同樣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具體的做法是:


①搓孩子的腳心,一隻腳搓30下,上下來回搓。


②每個腳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


③重點按摩雙腳背面(不是腳底,大拇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這個部位就是扁桃腺的 反射區,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就會很疼,所以家長很容易找到,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二個大腳趾共按摩10分鐘。)重點按摩扁 桃腺反射區後,孩子咽喉腫痛的現象會明顯減輕,按摩後要及時給孩子多喝溫開水,也可以喝放了一點鹽的淡淡的鹽開水,一天堅持給孩子按摩二次,再配合食療, 您孩子的病會很快痊癒的。


以上所介紹的食療方,大人也可食用,只是食物的量要稍多一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愛招呼語圖片


 

          可愛招呼語圖片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兒發燒 分3階段照顧發冷保暖 高燒降溫 退燒補水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寶寶好像發燒了?


近日天氣冷熱變化大,感冒發燒的病例持續增加,林口長 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表示,發燒分3階段,並非一發燒就 要吃退燒藥或塞劑。寒顫期要注意保暖,若孩子發燒超過攝氏38.5℃時,才可用退燒藥或塞劑,且須注意劑量,發燒期間應多喝水、穿著寬鬆衣物,並可輔以物 理性方法散熱,如溫水拭浴、使用冰枕或水枕等降溫。退熱期則應讓孩子多喝水或補充兒童專用電解質,避免水分流失過多導致脫水。報導╱游茗茱 攝影╱陳逸宏


陳志榮醫師表示,小兒發燒使用退燒藥,必須注意劑量,若服用過量,患者會出現倦怠、噁心、嘔吐或黃疸等 症狀,嚴重可能會導致急性肝中毒或肝衰竭,易腹瀉的小朋友也不可使用塞劑,避免刺激直腸或肛門。小兒發燒正確處理方式應分3階段居家照顧,一般在3天內可緩解不適症狀及完全退燒,若家長發現孩子反覆發燒或高燒不 退,超過3天,且活動力不佳如出現倦怠、四肢無力、嗜睡等,應盡快送醫。


先了解

退燒藥應注意劑量

若自行購買退燒藥,最好先 向藥師或家庭醫師諮詢。用Acetaminophen、Ibuprofen等成分的退燒藥,須依小孩體重計算用藥,6歲以下每公斤每天用藥上限值90毫 克,像體重10公斤的小孩,每天最多只能服用900毫克,若服用過量,恐導致急性肝中毒或肝衰竭。


塞劑易腹瀉者勿用

不少家長在孩子發高燒時除使用退燒藥外,還會用塞劑。陳志榮醫師說,塞劑較退燒藥效果快,一般體溫若是 超過攝氏39℃建議用塞劑。不過,因塞劑容易刺激小朋友的直腸或肛門,有易腹瀉體質或腸胃不適的小朋友,應該避免使用。


寒顫期

症狀:發抖、畏冷、手腳冰冷、打寒顫等情形。


注意保暖

一般寒顫期約10~30分鐘內體溫就會急遽上升,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畏冷、打寒顫等症狀時應注意保暖, 可讓孩子多穿衣物或添加蓋被保暖,使身體及手腳溫暖,同時多喝溫開水。此時不建議立即睡冰枕、水枕,或洗溫水澡等,否則會讓症狀加劇。


發熱期

症狀:體溫上升超過38℃,甚至到39℃以上的高燒,小朋友會有心跳及呼吸變快、哭鬧不安,倦怠、食欲 不振、嗜睡、頭暈、四肢無力或痠痛等不適狀況。


穿寬鬆棉質衣物

陳志榮醫師說,無論身體發熱或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體溫在攝氏38.5℃時,可先讓孩子穿含棉量 高的透氣寬鬆衣物,以利散熱。此外,室內也應維持通風,室溫保持在攝氏24~26℃間最好。


溫水拭浴助散熱

發熱期時,家長可以溫水擦拭孩子身體,水溫介於攝氏38~40℃為佳,使皮膚微血管擴張,並藉由水蒸 氣,達到出汗排熱。而洗溫水澡,也可使幼兒皮膚血管擴張,達到散熱的效果。


睡冰枕利降溫

服用退燒藥是散熱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陳志榮醫師說,除退燒藥外,可輔以物理降溫如溫水拭浴,也可讓孩子 睡冰枕、水枕降溫,或使用退熱貼,貼在額頭、腋下、頸部等處,皆對身體散熱有幫助。


退熱期

症狀:體溫下降、血管擴張、小朋友會有流汗、體力及活動力慢慢恢復的情形。


補充兒童專用電解質

退燒後因小朋友退熱排汗,家長應勤於幫孩子更換衣物,保持身體乾爽,且可讓孩子多喝水幫助持續降溫,或 補充兒童專用電解質,補充大量流失的身體水分及電解質,避免因水分流失而導致脫水。


醫師說
持續觀察48~72小時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 陳志榮
體溫超過攝氏38.5℃即是發燒,是細菌或病毒入侵人體免 疫系統對抗發炎的反應,而適度的發燒可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只要不是高燒不退,且孩子的活動力不受影響,持續觀察約48~72小時即可,家長不用過度緊 張。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用5種有效處罰法


大家都知道,體罰不當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如果讓孩子處在成天目睹暴力的環境,對其將來 人格發展勢必會造成相當的影響。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都有其自主意識,有時常惹得照顧者氣得心癢癢的,想不打罵都難。
【文/媽咪寶貝】




寶寶最易惹怒照顧者的行為TOP10


3歲以內的幼兒不如青春期有叛逆意識、容易做出犯法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想法、動機及行為較為單純,然而卻還是常惹得照顧者生氣,不由自主 想打罵他們,根據許多照顧者及幼教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孩子最容易惹火照顧者,讓人想處罰他們的10大行為如下:


1.亂發脾氣,哭鬧不休,怎麼哄勸也不聽。


2.不好好吃飯,或是不吃,一直跑來跑去。


3.該睡覺時不睡覺。


4.會打人、咬人。


5.會跟別人搶玩具,不懂得分享。


6.訓練大小便時常尿褲子,不懂得自我控制,尿了又不說,怎麼也教不會。


7.喜歡耍賴,要什麼就一定要給他,不滿足其慾望就一直哭。


8.喜歡黏著照顧者,一看不到人就哭鬧。


9.有自主意識,愛唱反調,不管叫他們做什麼都說:「不要」。


10.做什麼事都喜歡自己來,但又做不好,常弄得一團亂後,需要照顧者善後。



孩子的「犯罪」心理分析



妳的孩子常惹怒妳嗎?在上述的排行榜中他榮登了幾項呢?剛出生的孩子宛如一張純潔的白紙,為了更了解這個新奇的世界他們會用自己所能理解的 方式去探索、解讀,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因自我主張及心理需求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甚至會有一些讓照顧者感到頭疼的作為,我們不能把這些行為歸為「錯誤」, 只能就孩子的發展及心理來看,將其認定為孩子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



0~3歲嬰幼兒發展及心理



在心裡學的理論中,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曾就人生發展的過程提出「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的理論。他主張人生每個階段有其心理的發展目標和相對的心理危機,兩者的關係建立在個體的能 力和自我需求與環境的要求、資源供給之間的平衡狀態。以0~3歲嬰幼兒發展情況來看:


0~1.5歲


發展內容:依附照顧者,此時可為以後信任他人關係奠下基礎。


心理危機:信任或不信任。


1.5~3歲


發展內容:對自己和環境贏得某些控制(如大小便訓練及探索能力),因而凡事都想自己操弄。


心理危機:自主能力、羞恥和懷疑。


專家表示,不同的發展過程,孩子所出現的心裡想法也大不相同,尤其發展到1.5歲以後,他們的自主意識越形強烈,加上此時正好也是訓練大小 便能力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因為自我想法與自尊心,什麼事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完成,因而會開始出現許多令照顧者頭大的言行,雖說這些言行所帶來的後果不 如成人來得複雜、嚴重,然而一旦發生也常令人生氣,甚至按捺不住脾氣想動手教訓他們。



失控行為其來有自



分析孩子這些惹怒照顧者的「犯罪」行為及心理大多數嬰幼兒常出現失控行為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為了吸引照顧者及大人們 的注意,便會做出一些在成人眼中所謂「犯罪」的行為。至於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動手,然而此時他們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能力不足又硬要 自己做的情況下,後果當然是無法完成且可能弄得一團糟,在這過程中,當照顧者看到時,大多會直接自己動手做去幫孩子的忙,但是寶寶又不肯讓照顧者插手,就 會出現僵局。


此外,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會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事件時,卻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甚至會失控。例如無理取鬧的耍賴行為,有些孩子當他們要什麼 事物時一定要滿足他們,如果慾望不被滿足,就會哭鬧不休,但有些孩子不會;在訓練大小便能力時,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學會;反之,有些能力較不足,需要多點時 間和耐性幫助他們盡快學會。還有不懂與人相處,會打人、咬人的孩子,這些情形的發生都是由於個別的差異性,在發展過程中常見,並非他們故意搗蛋。



冷靜讓教養更順利



雖說孩子出現異於平常的失控行為讓照顧者生氣,然而其實當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們的心裡也不好受。特別當孩子出現失控行為時,他們的心裡非 常焦慮,身體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口吃、摔跤,有時還會緊張的發抖、咬手指或抱著娃娃不放,此時他們會試著想控制外面世界,藉此減少焦慮及不安的情緒,甚至 會不讓照顧者做自己的事,但又要照顧者一定要在他們的身邊,這些都是因為自我觀念形成,然而又缺乏定性,心理情緒不穩定因而表現出來的行為,當妳在生氣的 同時,其實孩子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並非刻意要與妳作對,惹妳生氣。


當面對孩子的失控行為時,很多照顧者因無法接受,在第一時間會打罵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錯在哪」,且會傷 了親子之間的和氣,在教養上並不恰當。媽咪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犯錯」的當下,照顧者首先應調適自己的心態,冷靜來面對。照顧者需知道,即使是大人, 也沒有辦法做到100分,因此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妳的標準,接納自己,也要接受孩子的行為。同時應抱持著「孩子發生讓我們生氣的行為,不是故意跟我作 對,衝著我來」的心態冷靜處理,等平復心情後,再來委婉跟孩子說明妳生氣的原因,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做才正確。最重要是,孩子之間都有其差異性, 不要做比較,應順著每個孩子的個性讓其自然發展。



有效情緒轉移法


雖說要調適心態來面對孩子的犯罪行為,然而有時怒火中燒時,情緒是怎麼也無法冷靜下來,有鑑於此,本刊提出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們參考,以成功 轉移怒氣來好好面對問題:


A夫妻雙方互相扶持,當一方在氣頭上時,由另一方先上場面對孩子,藉此讓生氣的一方緩和情緒。


B轉移自己與孩子注意力,先將孩子帶離現場去做別的事,自己也同時去想想該如何面對孩子比較好。


C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時,故意視而不見,用平緩的聲音問他:「你要做什麼」,或跟他說妳要去做什麼,問他要不要一起去。


D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適時拍撫孩子,用濕毛巾幫他擦擦臉、讓他喝口水,等他穩定情緒後,再跟他好好說。


E了解孩子哭鬧或耍脾氣的原因,看是否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所造成。



代替體罰的5種方式



打罵是最不適當的教養方式,然而一旦孩子犯錯,又要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的時候,該如何處理並且避免體罰?建議妳可以試著用下列的方式來 讓他了解這麼做是錯的,錯在哪?應該如何改進:


1. 鼓勵好行為,忽略壞行為


如孩子愛亂發脾氣,當他沒有發脾氣時,可以描述一下他的行為,稱讚他,或是給他個擁抱,讓他有有動力去完成「好」的行為;相反地,當他亂發 脾氣時不理他,讓他知道自己行為不當。


2.提早告知要做的事


孩子喜歡自己嘗試,可以多給他學習嘗試的時間,但要事先告知你會給他多少時間去試。如不愛睡覺,可以教他認識鐘的位置,訂定每天睡覺時間, 睡覺前半小時預告他還有半小時要睡覺,讓他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完成,就直接帶他去睡覺,不管當下他在做什麼。


3.教他負責,如果沒做到一起善後


如訓練孩子大小便時,如果他又尿出來,先帶他去廁所洗乾淨,再跟孩子一起擦掉地上的尿;或是當孩子不吃飯時,用行為規範他,告訴他半小時沒 吃完就收掉,要到下一餐才有飯吃,且沒有點心,讓他自己負責後果。


4.訂規則並切實執行


訂定明確指示,讓讓孩子清楚後就要確切執行,如跟他說:「你離開位置就沒有飯吃」,讓他很清楚沒有第二個選擇。一旦訂定規則,照顧者就要堅 持到底,不可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


5.畫地為牢,讓他反省


當孩子犯錯時,叫他坐在某處自己反省,使他暫時失去活動的自由,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行為就會受到約束。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7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3歲前奠定好教養


 孩子的教養與禮儀問題昔日較少被媒體關注,直到近年出現「七年級=草莓族」、「八年級= 水蜜桃族」和「吞世代Tweens」等挖苦式的名詞之後,現代孩子的教養問題才掀起社會輿論的討論聲浪。
【文/媽咪寶貝】

養成好習慣 拒當慣寶寶


實戰篇-遊戲玩出好教養-Just have fun



所謂的「教養」就是教授孩子生活知識和養育幼兒成長的意思;而「禮」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培養的過程就是靠所謂的「家教」,即家庭管 教。從小建立起好教養的孩子,因為本身散發出來的氣質莊重、行為得體,未來融入社會團體的過程也會較為順利。而今日社會型態改變,大家庭多轉為小家庭,部 分雙薪家庭也因為家長普遍忙碌,沒時間陪伴孩子,許多應該及時機會教育的小細節也因此被忽略。但其實此刻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驚人,且年齡越小的孩子 可塑性越大,若家長趁機灌輸孩子得體的應對禮節,讓他們將之內化成生活中的習慣,未來就不必擔心他們成為今日輿論新定義的「慣寶寶」了。



WHAT IS慣寶寶?



因有竹科企業直批時下年輕人都是從小被慣壞的「慣寶寶」,對於工作只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經過媒體報導之後,「慣寶寶」這新興名詞 也開始被大眾使用。



心理出版社董事長洪有義針對今昔幼兒的表現差異分析認為,孩子之所以有教養與他懂不懂何謂道德是非觀念有關,心中懷抱道德感的孩子知道什麼 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但父母灌輸概念的方式並非採用述說道理等僵硬的做法,想要聰明對付3歲以下的孩子,其實,玩場遊戲就能輕鬆搞定!



從前農業社會的家庭結構以三代以上同堂的大家庭為主,讓孩子不單止與父母互動,這樣的家庭結構中也間接教育了孩子敬老尊賢的道理,說話態度 必須恭敬有禮,肢體動作謹記需莊重不隨便。過去的父母沒有節育觀念,所以一家孩子比一家多,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也等於有了相互比較的競爭者、放學後一起 玩耍的同伴以及切磋課業的家教…等。弟弟一搗蛋,哥哥的拳頭就緊接著落下來;姊姊想做壞事,妹妹就在背後向父母偷告狀;這題數學不會解,便會抱著作業本追 著問兄姐;有人欺負家庭成員,其他兄弟姐妹會馬上二話不說、一字排開保護自己的家人。由此可見正面的手足互動特質包括:照顧、親近、喜愛、合作和團結等; 而負面的互動特質則有:權威、競爭及爭吵等。



手足互動是孩子第一次與其他孩童相處的社會經驗,儘管手足之間有聯盟或競爭的現象,但這卻是個體獲得個人價值的方式,也是人格的展現,每次 手足互動都提供了人格發展修正和增強的機會。



洪有義教授回憶起小時候居住在務農的鄉村,與鄰居的關係相當緊密,見到長輩無不問好寒暄,「如果不乖被鄰居阿伯打,自己的父母親還會上門對 鄰居說:『謝謝你教訓我們家小孩』,那時候就像一整個村莊在幫你管小孩一樣」,由此可見,昔日孩童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社會經驗,遠比今日同齡的都市孩子 來得豐富許多,且村莊所形成的輿論也被直接或間接的建構出孩子的道德是非觀念。



每回逢年過節,他的母親也會準備些禮品讓孩子帶給街坊鄰居,「拿去給隔壁的張媽媽、李太太」,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事實上已經製造了讓孩子 獨立面對外人的機會,訓練他們與社會溝通連結的方式,而過去左鄰右舍的古道熱腸也與今日冷漠的人際交流相差甚遠。



所以當家中兩歲四個月大的小孫女糖糖將被全職母親安排進保母班就讀時,洪教授十分贊成媳婦的決定,由於糖糖沒有其他手足,他認為讓孫女與其 他孩子互動、遊戲,能成為目前少子化現象中的折衷辦法,但他特別強調,此時不要強迫孩子學習提筆寫字甚至閱讀等,畢竟孩子的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就讓 他們玩吧!要學,就從遊戲裡面學!」




好教養第1招 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親的具體動作比言語更有反應,倘若以身作則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上,即便是面對身邊的伴侶仍不例 外,因為家長之間的修養、禮儀就是小孩最佳的標準模範,那麼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就會開始學習模仿。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先生也表示贊同,以乘坐住家大樓的電梯為例,他與妻子兩人每回見到鄰居都會出聲問候,所以現在即便是一雙兒女 在電梯裡上一秒還吵架不開心,下一刻見到鄰居仍然不忘打招呼,還常被誇讚相當懂事有禮貌,「如果你要求孩子做,自己卻不實踐,他們反而會回過頭『嗆』你 呢!」,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就能逐漸內化為生活中的一部份,培養出良好的禮儀規範。



幼教老師陳美樺另指出,孩子日後的價值觀偏差,與父母今日的過度寵溺息息相關,她舉例,曾有家境較富裕的孩子在點心時間把他人的甜甜圈強佔 己有,雖然老師一再詢問甜甜圈是否為孩子所有,孩子都肯定的承認,甜甜圈的小主人則不敢出聲。直到小霸王咬了一口,小主人才淚眼汪汪的向老師說明,小霸王 的父母隔日買兩個甜甜圈向對方請求諒解,但仍然不忘為孩子的強佔行為找藉口,「我們每個禮拜都會買給他,最近忘了,他因為想吃才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 不但沒有適時的改正小霸王既有的價值觀,也會直接影響未來的人格發展。



好教養第2招 遊戲=學習



透過「扮家家酒」遊戲中的角色扮演,家長可以在遊戲中加入許多日常禮儀的橋段與對話,例如:「扣扣扣(敲門聲)!你好,我是XXX,請問我 可以到你們家玩嗎?」;餐桌禮儀,如:「我們要等大家一起坐下才能開動喔!」;電話禮儀:「喂~你好,我是OOO,請問是XXX在家嗎?」等等。父母親也 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童書,以一人分飾多角的方式說故事給孩子聽,孩子除了能憑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造自己的邏輯,父母也可以適時指導。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而言,生活和遊戲就是學習,父母親巧妙的置入一些禮儀語法,小寶貝就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薰陶。




扮家家酒



洪有義教授相當贊成孩子玩扮家家酒,拿動物小布偶與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除了能得到家長的陪伴,還可以將動物擬人化,藉此培養同理心,還 可以激發孩子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好教養第3招 隨時掌握機會教育



家長除了片面的口頭教育,還可以時時觀察生活或社交場合中有沒有可以隨即讓寶貝體驗瞭解的狀況應用題。假使媽咪和孩子坐在公車上一人一個位 子時,看見行動緩慢不便的長者,母親可以先在孩子耳邊鼓勵他主動向長者問好並讓位;帶孩子一同出入社交場合前,可以預先讓他知道接下來可能會遇到什麼人、 他可以怎麼與人互動…等,讓他對接下來將面對的陌生環境懷有安全感,時間若夠充裕,父母親這時也可以和寶貝練習和陌生人互動的方式。



孩子雖然看起來似懂非懂的樣子,但家長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有了足夠的互動練習,小寶貝遇到外人的互動方式除了比其他孩子來的得體,孩子也 能從他人喜悅稱讚的表情語氣中,瞭解到「他這麼做,別人很開心」,培養出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起互信互賴的社交活動,於是,父母試圖教育孩子的社交禮儀也 能輕鬆達陣。



謝國清先生分享,從小就帶著一雙兒女進出書店和劇場戲院,該場合最需要長時間的穩定與安靜自律,孩子們會透過觀察身邊的陌生人,瞭解自己也 必須輕聲細語,不能東奔西跑,由環境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



「現在我的小孫女還會餵我吃藥呢!」洪有義教授驕傲道,每當飯後阿公喊一聲「吃藥囉!」無論糖糖此刻在哪裡、做什麼,都會咚咚咚地跑到阿公 身邊,進入作戰位置,執行最重要的工作-把藥丸放進阿公的嘴巴裡。這些舉動除了讓表達孩子的關心以外,還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和長者相處。如果不小心轉到新聞 頻道正在介紹與幼兒相關的新聞事件,父母也可以趁機會解釋給孩子聽,例如:孩子失足墜下高樓的意外,家長這時可以視孩子的反應解釋新聞事件讓他明白,身為 阿公的洪有義教授也會出言提醒,「那個小朋友掉下去了,讓爸爸媽媽好傷心,哭得好難過,所以你以後不要爬陽台的欄杆好不好?」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6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導大師】教小小孩收拾玩具~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導大師】教小小孩收拾玩具~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文章來源】奇蜜電子報 http://www.kimy.com.tw/project/edm/03/03-99-0720.html


【作者的前言】
小編家的小寶在一歲半左右時,突然做出讓我訝異的動作。走路還搖搖晃晃的小人兒,居然學起大人把拖鞋一隻一隻地擺放在門口。 這讓我知道,小寶準備好了!而從此時開始,全家人也開啟了訓練小寶「收拾」的運動。到現在,小寶一直都很受教地會自己收拾東西。教寶寶「收拾」,從小做 起,效果很好喔,在此也提供給爸媽們教小小孩收拾玩具的技巧。


【本文】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需要掌握「及早培養」的原則


很多父母都是在孩子長大後,才覺察到生活能力的重要,其實,生活習性的養成也有所謂的「關鍵期」,若是導因於不同因素(例如:過於寵愛、嚴厲限制、 疏於教導)而延誤學習,日後的成效常常事倍而功半。


一般來說,一至三歲是養成生活能力的黃金年齡,生活中的任何經驗都可以成為學習素材, 其中收拾玩具通常是最好的學習情境之一,但是這也是父母的困擾所在。


收拾玩具,在孩子眼中難度相當高。孩子收拾玩具的經驗需要不斷地被教導,藉由計畫性的引導策略,才會讓孩子在混亂、多樣化的玩具類型中找出收拾的頭 緒。父母要讓孩子養成具有「分門別類」的收拾技巧需要做的是:


一、幫每一類玩具找一個家
培養收拾玩具的能力,首先是教孩子將不同類別的玩具 放在一起,例如:樂高積木、娃娃家、車庫、黏土工具組,這些都是幼兒常有的玩具類型,只要購置幾個易於收納的收拾盒,並在外盒貼上照片即可,這也可做為手 足間的分工之用,例如:弟弟收小汽車和積木,姊姊收芭比和黏土,可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二、重視玩具的購置過程
最好的模仿對象,就是爸爸媽媽了。此時,你要放開心、 並且有耐心,讓寶寶跟你一起進入廁所,並且告訴他你正在做什麼、以及為何要這麼做。閱讀相關的故事書或是看相關的影片,也是讓寶寶學習模仿的途徑。


三、重建玩玩具的規則
為了保持對玩具的新鮮感,不妨將家中的玩具整理分組,並 每兩個星期更替一次,您會發現這樣的安排,孩子玩玩具的專注力增加了,由於玩具量減少了,也會減輕孩子自行收拾的難度。父母若能增加玩玩具的指令,例如: 要求孩子「收拾完一件玩具之後,才能再玩另一個玩具」,那麼孩子很容易在遊戲過程中養成收拾的好習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在蓁蓁媽家看到料多的炒麵


琴媽咪也想要來作炒麵


買了蝦子


自己剝殼


加了高麗菜、洋蔥、高湯


所做出來的炒麵


肥大的蝦子


更增添色、香、味俱全





就在上週日


再一次炒麵


買花枝、蝦仁、油麵


再加上家裏現有的食材


高麗菜、洋蔥、紅蘿蔔、木耳都加進去


煮出來的炒麵,看不到麵,只看到料


!~實在太好吃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歲半~3歲寶寶的感官與學習


 




 


 


快滿三歲 時,學步兒注意力和記憶力的進步讓他學到許多新事物。現在,由於擁有推理能力,他也能接受簡單的邏輯。


 


注意力 和記憶力


從兩歲半 起,學步兒的注意力進步很快。不管是在玩積木或者和你一起玩遊戲,如果某件事吸引他,還是會玩他原來的遊戲,可是當他非常興奮時,仍然會跳到別件事。


兩歲半到 三歲的孩子記憶力不錯,特別是吸引他的事情。他記得上個月甚至更久以前的事,如果你說明天要給他吃冰淇淋,第二天早上他多半會記得。


接近三 歲,主要因為記憶力的緣故,他知道許多顏色的名稱,而且可能認得幾個簡單的字。


 


種類和 數字


學步兒兩 歲半時已經知道東西的類別,例如建築物、動物和交通工具,也會把東西配成一對,例如杯子和茶杯托盤、椅子和桌子。


學習計數 是牽涉到多方面的複雜事情,證據顯示幼兒有點數字概念。用簡單的紙牌實驗就能看出他們能分辨兩點和三點。其他研究顯示,嬰兒能做基本的計算。或許特殊的腦 迴路負責處理數字,而發展程度又和遺傳有關,難怪孩子學習數字和計算的速度不同,有些小孩很早就表現出「數字頭腦」。


幼兒學習 大聲唸出數字的情況不盡相同,可是從兩歲半起,學步兒或許能夠正確唸出數字,並記得阿拉伯數字的順序,例如「1,2,3」, 而且會跟著你唸。接近三歲,大概能數到五。


 


邏輯與 推理


兩歲半 起,學步兒的邏輯能力顯著進步;從三歲起,有些時候你可以開始和他講道理。當你告訴他去(或不要)做某件事,應該 說出為什麼。他不只需要原因,如果他明白你的說詞背後隱含著邏輯,日後他可能會更合作。


 


遊戲和 學習


成人一般 都認為遊戲即休閒,但遊戲其實有其嚴肅的功用。現在學步兒的專注、記憶與邏輯思考等能力發展快速,同時能持久地遊戲,形成未來學習的基礎。


即使不怎 麼有教育意義的遊戲也有助於教導孩子集中注意力--這是終生必備的能力。玩得不夠多的孩子以後可能會有學習方面的問題,可見讓學步兒遊戲很重要,當然你也 不必為此而擾亂自己的計劃,因為他自己會從櫃子裡拿出最喜歡的玩具出來玩,但是應該盡量不要催促或使他分心。


 


刺激孩 子學習


填鴨式的 學習對孩子並沒有意義,給他機會讓他發揮潛能才是要緊的。


■活動前 後和他談談,計劃與複習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


■圖卡遊 戲能提昇他的觀察力,並且教他有配對和沒配對的東西。


■協助他 學習相關的東西,比如看郵購目錄,並把這些東西剪下來。


■簡單的 骨牌有助於學步兒學數字,你可以買彩色的骨牌以吸引小孩的注意。


■如果你 想教學步兒認字,可以用拼圖或圖卡以增加趣味性。


 


 


 


(內容摘 自寶貝家庭親子網)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警惕:嬰兒早期語言訓練的誤區



                            轉載自幼兒早期教育推廣園地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因此,孩子 早期的語言訓練就成了其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早期語言訓 練是開啟孩子智慧大門的鑰匙。要想把孩子培養得更聰明、 更富有智慧,就要十分重視嬰幼兒的早期語言訓練。如今, 許多年輕的父母也已意識到孩子早期語言訓練的重要性,但 在具體育兒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認為寶寶太小聽不懂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 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 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 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 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 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剛出生的嬰兒,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 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 "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 寶餵奶、換尿佈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 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說 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 少的。


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裡。隨著他的 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複,他就明白,原來總抱 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 媽媽"了,當成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 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 語言會突然爆發,於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誤區二:用"奶話"(兒語)和寶寶說話


"
奶話"(兒語)指剛出生89個月的嬰兒,隨著成人的 語音刺激"咿咿呀呀"學話。這時,年輕的父母看到孩子想 要說話的急切樣子,便教起了諸如" 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類的奶話。這種教 授方法雖然生動有趣,符合孩子的特點,有助於孩子形象思 維的開發,但是卻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其 實,對於孩子來說,記住"""汪汪"所花的時間相差 無幾,而前者是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卻是不久就要拋棄的 語言。因此,為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家長 在教孩子學說話時,應注意將理性詞彙和感性詞彙相結合。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 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 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 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 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誤區三: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以後,而他還不會從口中說出,如 果說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 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 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他的要 求就已經達到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 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 時,會努力去說"",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 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誤區四:不讓老人說家鄉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寶寶交給奶奶爺爺看護,但又擔心老人 說的是家鄉方言,會影響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所以就一再 叮囑:不讓老人和寶寶說話。有的家長認為和寶寶說話他也 聽不懂,所以不用說也可以。


寶寶生來就喜歡聽各種不同的音響,喜歡父母和他們說話, 喜歡這種聽覺刺激,雖然他們聽不懂,但我們可以看到他們 會有不同的反應,開始會很驚訝地看你,看你的表情,正哭 鬧著會突然停止。寶寶認真接收家長給他的聽覺刺激,有利 於聽覺注意力的集中和靈敏。另外用方言和寶寶說話也可以 讓寶寶多掌握一種語言,父母后期注意培養就不成問題,不 與寶寶說話會使孩子因缺乏聽覺來源刺激而減弱甚至喪失聽 覺功能。



誤區五: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 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准的現象,如把"" 說成"",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 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 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林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 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 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就把舌頭放平了。於是錯音就出來 了。對於這種情況, 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和寶寶說話 ,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逐漸正確。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水與寶寶智力開發



古希臘哲學家曾說,水是萬物之源。而現代兒童心理學家說水和孩子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繫。


法國婦產科大夫勒博耶曾經把剛出生的嬰兒放進與羊水差不多溫度的水裡,結果這個嬰兒不但不怎麼哭,臉上反而還帶著平和的微笑。


在娘胎裡待著的10 個月時間裡寶寶已經學會了游泳,同時也已經習慣了在水裡的感覺。還有一種研究結果表明,剛出生沒幾天的嬰兒可以在放滿水的玻璃箱子裡敏捷地游泳。


可能是因為生命的最初階段是在羊水裡度過的緣故吧,寶寶都很喜歡水,並且在玩水的過程中能學到很多知識。水看上去很單純,但它有觸感和聲音,可以使 東西浮起來,還可以洗掉髒東西。


只不過孩子玩水給媽媽帶來了很多新麻煩。孩子玩水後不但增加了很多要洗的衣服,而且房間裡也被搞得到處都是水。還有,孩子玩水以後很容易得感冒或腹 痛,有時玩水甚至還很危險。


但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些不利因素。水是孩子喜歡的天然教材,應該讓孩子多玩水並從中學到知識。寶寶可以跟媽媽一起進入水中。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身邊吧, 你會發現寶寶根本不怕水,反而很喜歡水。從小喜歡玩水的孩子長大以後就不會怕水了。


玩水不一定只在河邊和海邊進行。夏天在院子裡的一角或樓房裡的陽台上放上大大的澡盆,裝滿水,也可以玩個痛快。其實家裡的浴室也是很不錯的玩水場 地。玩水的時候可以拿空洗髮水瓶、小鍋、鋁盒或塑料桶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當玩具,這樣孩子會覺得更有意思。如果再放點沐浴,弄出許多泡泡就更好了。


提醒家長,一定要在有大人監護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孩子玩水。在孩子玩水的時候大人絕對不能撒手不管,因 為再淺的水也有可能釀成悲劇。如果看孩子玩得開心,就轉身離開,去做別的事情,那是非常危險的。


洗澡也是玩水時間


相信很多家長有這項共同的經驗,只是幫孩子洗澡他卻哭個不停,而通常媽媽卻不管不顧地拽住孩子 使勁地搓洗。有的孩子在家裡一聽到洗澡就跑得遠遠的,這是因為愛乾淨的媽媽總給孩子使勁搓洗的緣故。


孩子洗澡的重點應該是玩水,而不是搓洗。孩子特別討厭洗髮精跑進到眼睛裡,所以給孩子洗頭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媽媽應該告訴孩子:「媽媽會小心地幫你 洗頭,不會讓洗髮水流進你眼睛裡。」並且一定要真的小心才行。


孩子洗澡時還可以在浴盆裡放上空杯子或塑料盆等器皿,這樣孩子在洗澡時就能邊玩邊學會體積的概念。根據皮亞傑(piaget) 的研究,學齡前的孩子認為器皿不同,裝水的量也會不同。假定a 和b 兩個一樣的杯子裡裝了同樣份量的水,然後把b 杯裡的水倒進細長的c 杯裡,這時候孩子會毫不猶豫地說c 杯裡的水多,如果再把c 杯裡的水倒進寬大的d 杯裡,孩子又會說d 杯裡的水少。所以,洗澡時玩各種大小和樣式不一樣的器皿有利於孩子掌握有關體積的知識。


洗澡盆裡還可以放些塑膠玩具、充氣玩具、乒乓球、小臉盆、小漱口杯...等重量不一、能浮起 來的或沉下去的東西,這也有利於孩子理解物體的不同性質。


讓孩子自己動手洗頭或洗澡比較好,這樣做可能比媽媽替他做要多花些時間,而且很麻煩,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玩水不但有利於形成水的概念,還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媽媽在洗衣服或在廚房裡忙碌的時候,有的孩子想幫媽媽做家事,孩子的這種想法也 有利於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當然,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倒忙,但不能因此辜負孩子的好意。如果孩子洗的衣服不乾淨,大人可以偷偷地重新洗一遍;如果孩子想洗碗筷,可以先把易碎 的碗碟拿開。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願意做家務。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給玩具洗澡。這可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提醒家長,一定要在有大人監護的情況下才可以讓孩子玩水。在孩子玩水的時候大人絕對不能撒手不管,因 為再淺的水也有可能釀成悲劇。如果看孩子玩得開心,就轉身離開,去做別的事情,那是非常危險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訓練0歲寶寶注意力的小遊戲


 


★找找 看東西在哪裡


適合年 齡:6 個月以上


 遊戲方法:將會發出聲響的金屬湯匙或玩具,當著寶寶的面丟到地上,看寶寶是否會循聲尋找掉落物品。有些孩子在此年齡會常故意 把手中的玩具掉落在地上,此時爸比媽咪無需生氣,因為寶寶是在探索東西掉下來的過程,以及觀察父母撿東西時的反應。家長可利用此機會把他正在玩的玩具放到 地上或藏起來,看他是否會跟著看,或是進一步去找尋玩具在哪裡。


注意事 項:若孩子沒反應或注意力轉移開了,可先誘導他,例如:「熊熊跑到哪裡去躲起來了?」,若孩子因找不到而生氣或放棄時,可先把玩具露出一點,並繼續鼓勵他 說:「熊熊的尾巴跑出來了!」,給他一點提示。


 


★嬰幼 兒按摩
適合年齡:0~12個月


 遊戲方法:觸覺刺激是人體最早發展的系統,對穩定情緒有非常大的幫助,可提供寶寶安全感,讓孩子自覺被愛、被重視,亦能強化 其自信及自尊;父母可趁替寶寶換尿布的時候,用嬰兒油幫寶寶按摩,並在此時對小寶貝輕柔的說話,透過這樣的親密撫觸,學習觀察孩子的需要及解讀訊息,增進 親子關係。


注意事 項:


1.選一個乾淨清爽的地方,將毯子或大毛巾鋪在地上,讓寶寶能舒服地躺著。


2.開始動作前先告訴寶寶,並隨時注意寶寶的反應,不要勉強。


3.動作要輕柔有規律,從少量再慢慢增加。


4.選用天然的植物按摩油,如杏仁油、葡萄籽油。


5.先從腿部、背部等較不敏感的部位開始,避開胸部、腹部和臉部。孩子剛吃飽時、生病或不舒服時,也不適合進行按摩。


 


★塗鴉 遊戲


適合年 齡:10~12 個月


 遊戲方法:準備高度適中的小桌子及小椅子,以及大張的白紙與粗蠟筆,可讓寶寶隨性在上面塗鴉,不用要求他把顏色塗在限定範圍 內。等寶寶一歲時,可帶著他的手說:「下雨囉!」練習畫直線或橫線。此活動除了可讓寶寶慢慢適應桌邊活動的規矩,讓他比較坐得住外,也可同時訓練手眼協調 能力及運筆能力。


注意事 項:


1.若孩子無法獨立坐在椅子上,可準備高度適合的小檯面當桌面,家長從後環繞著他,預防寶寶跌倒。


2.蠟筆比彩色筆更能訓練寶寶的手指力氣,且因寶寶的手部發育未成熟,宜儘量選用安全、無毒、顏料可食用的胖胖蠟筆。


3.不需特別糾正寶寶的握筆姿勢,此年紀的孩子手部發展還未成熟,握筆會採整個握住的方式,這是正常的。


 


★爬行 比賽
適合年齡:6~12個月


 遊戲方法:當寶寶6個月大已開始發展出爬行的動作,且認知發展漸趨成熟,能較理解大人的指令時,爸比媽咪就可從遊戲中引導孩 子多爬,讓孩子得到足夠的本體刺激,家長可跟寶寶玩爬行比賽,比賽誰先爬到目的地,並在途中設障礙物引導孩子繞過,或準備紙箱做成的隧道讓寶寶穿過,也可 拿玩具引誘孩子往前爬。


注意事 項:


1.在地上鋪上保護墊,以防寶寶手臂及膝蓋摩擦到,並可預防跌倒。


2.可在地上鋪毛毯或不同材質的布,讓寶寶爬的同時也能得到各項觸覺刺激。


 


 


(內容摘 自寶貝家庭親子網)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動物花草分隔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夏季皮膚的6大問題?


寶寶的皮膚QQ嫩嫩,好想讓人咬一口,但隨著夏季的 腳步近了,皮膚問題也隨之浮現,您可知道夏季與環境的干擾,讓刺激皮膚的危險因子不斷升高,
細心呵護 別讓紅蘋果變成豆花臉。


紅腫、搔癢、脫皮OUT


新生兒的皮膚 Q嫩有彈性


寶寶的全身肌膚,總是白裡透紅,軟軟嫩嫩的肌膚彈性十足,而這樣的肌膚狀態,雖然 讓許多大人羨慕不已,但對寶寶來說會不會顯得防禦力不足呢?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簡單來說寶寶的皮膚因為是全新的,呈現最原始飽滿的狀態, 而慢慢長大成人後,因為受到環境的影響,像是紫外線的侵擾,皮膚慢慢就會有老化徵兆,因而出現皺紋、斑點等狀況,從表面開始出現角質化問題,阻塞毛孔因而 變得粗大,或者因為曝曬陽光而讓角質層變厚,因而變得暗沉、變黑、脫皮,膠原蛋白逐漸流失顯得凹陷,這就是老化的歷程。也是因為寶寶剛出生,並沒有受到這 些因素的破壞,因此小臉龐總是十分細緻有彈性。但也因為寶寶剛出生到3~4歲之前,皮膚的構造發育未 完全,因此表皮和真皮層較薄,構造不像成人般的強韌,因此對於外界的防禦抵抗力較低,在季節更換或環境變動的情況下,肌膚就容易出現敏感不適的問題


 


寶寶皮膚與成人的3大差異


除了未受到環境干擾,因而皮膚顯得特別細嫩外,其實寶寶的皮膚構造與成人也有很大的不同,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何美瑾表示,皮膚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但寶寶的表皮角質層因為 未發育完成,因此防禦抵抗力較差,真皮組織中像是汗腺、血管等構造發展不完全,因此排汗與調節體溫的能力也不好。以下鄭惠文醫師也提出幾項寶寶皮膚與成人 最大的差異:


<!--[if !supportLists]-->1.保水能力不佳:發育未完全,因此容易因氣候變化讓水分散失太快,特別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特別嚴重,因此若氣候 過於乾燥要加強保濕。


<!--[if !supportLists]-->2.血管擴張:因為體溫升高水分散失較快,因此容易有熱效應讓身體或臉部變紅,對溫度變化更為敏感。


<!--[if !supportLists]-->3.表皮層較薄:屁股若有尿尿或糞便易受刺激,容易發炎或敏感。


 


寶寶的夏季6大皮膚疾病


特別是臺灣的天氣型態悶熱,且太陽大紫 外線強,因為寶寶皮膚發育構造不完全,因此何 美瑾醫師認為,在濕悶的狀態下排汗量加速,或因玩過頭 容易讓體溫瞬間升高,甚至可能出現假性發燒的狀況,此時媽咪應先排除疾病因素後,幫他洗個澡然後多喝水休息,假性發燒的狀況應可減緩。


 


狀況1:溼疹


濕疹是皮膚的發炎反應,而異位性皮膚炎 是寶寶常見的一種濕疹。何美瑾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會有症狀,皮膚顯得更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 發作,像是夏天的汗水含有鹽類和其他物質、冬天氣候乾燥,都是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主因。 鄭惠文 醫師也說明,在1歲之前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嬰兒70%會 發作,一開始症狀表現和另一種嬰兒常見的脂漏性皮膚炎很難區分,但其主要表現位置還會出現在臉頰、四肢的伸側及軀幹,皮膚會有乾燥、粗、脫皮等症狀,因此 保濕很重要,當然有異位性體質的嬰兒可能還會合併其他呼吸道、腸胃道及眼睛過敏等症狀。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 擦些寶寶專用的保濕乳液。


<!--[if !supportLists]-->2.鄭惠文醫 師提醒,洗澡的水溫不要過熱,且酵素粉也不建議使用


<!--[if !supportLists]-->3.副食品添加避免提早加入海鮮、奶蛋等過敏原


<!--[if !supportLists]-->4. <!--[endif]-->何美瑾醫 師建議,盡量穿純棉的衣物,可吸汗並避免汗水刺激,也務必準備毛巾立刻將汗水擦乾。


<!--[if !supportLists]-->5.藥物治療需看寶寶的嚴重程度,何美瑾醫師表示,若輕微的話可使用外用止癢藥膏,而含有類固醇的藥 膏,須經由醫師指示使用,勿自行去藥局購買,因為類固醇藥膏有強弱差別,不當的使用可能產生不良的副作用;若情況嚴重的話,則需使用口服止癢藥物,一樣需 要專業醫師診斷。


 


狀況2:毛囊炎


鄭惠文醫師表示,寶寶在前四個月大時,因為體內還有媽咪的荷爾蒙影響,因此在臉上或身上會有一顆顆紅腫的毛囊炎表現,也可稱為「新生兒 痤瘡」。除了毛囊炎外,寶寶也常見有汗腺炎,因為汗腺周圍組織化膿發炎,形成紅腫的結節,多發生在頭頸部,背部、四肢及身體皺摺處皆有可能產 生。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 只要用約30℃ 的溫水加強清洗即可,鄭惠文醫 師提醒,除非有發炎症狀,才需要請醫師開立抗生素等藥物。


<!--[if !supportLists]-->2.以清爽無添加香料的沐浴清潔品幫寶寶洗澡,不要擦過度滋養的乳液,反而加重病情。


<!--[if !supportLists]-->3.汗腺炎的預防方式同樣是保持皮膚乾爽,若有紅腫的疹子產生,建議就醫由醫師給予適當藥物治療。


 


狀況3:痱子


寶寶的汗腺功能發育未健全,加上基礎代 謝會比成人快,也因此時常覺得過熱,不過個體對於熱的感覺仍有體質上的差異。何 美瑾醫師表示,寶寶若感覺熱,會大量流汗,在脖子、腋下等身體皺摺處與頭部、軀幹等處,容易出現一顆顆的凸起小紅疹,症狀上會有點癢,主要就是因為過於悶 熱、排汗不佳而導致皮膚起疹子。因此鄭 惠文醫師也提醒,台灣許多長輩怕寶寶著涼,因此都把小寶貝包得很緊,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包裹過緊穿太多反而容易因為感覺過熱出現汗疹,此時媽咪應檢視 寶寶的衣物是否過多,而寶寶正確的穿衣原則應是比大人多一件就好,甚至只要在重要部位像是肚子加強即可。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 室溫適宜:如果夏天真的很熱的話,最好還是開冷 氣或電風扇,並保持室內通風,別悶壞寶寶了。


<!--[if !supportLists]-->2.吸汗衣著:別幫寶寶穿過多的衣服,包成肉粽不透 氣反而長出疹子,以純棉吸汗衣物為主,且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就好。


<!--[if !supportLists]-->3. 清潔保養:如果寶寶已經滿頭大汗,可先幫寶寶洗 個澡降溫,並用毛巾擦乾,務必保持乾燥。


 


狀況4:蚊蟲叮咬


寶寶細嫩的皮膚一被蚊蟲咬到,就會出現大片的紅腫狀況,甚至腫大的狀況比一般成人還嚴重許多。 鄭惠文 醫師表示,大人通常對於蚊蟲叮咬已減敏,但寶寶的皮膚未曾受過任何過敏原的接觸,又因為免疫力未健全,因此對於蚊蟲叮咬容易過度反應,而且搔癢難耐, 甚至抓到破皮流血,到了幼兒時期可能受到蚊蟲叮咬的狀況會變更多,因此皮 膚對蚊蟲叮咬的反應更為明顯, 何美瑾 醫師也認為,蚊蟲叮咬的症狀慢慢隨著年紀長大就會改善,因此寶寶若被叮咬時,要特別留意不要讓他抓破皮,否則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嚴重時會併發蜂窩性組織 炎。因此對付蚊蟲叮咬最重要的觀念絕對是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 防蚊液或貼片:外出時可使用防蚊液或防蚊貼片,鄭惠文醫 師提醒,防蚊液選擇天然成分較好,且不要直接噴灑於肌膚上,而是應噴灑於衣物上。且有些防蚊液含有DEET等 成分,與防曬乳一起使用可能會加乘防曬液吸收,容易有神經性毒性的問題,因此選擇天然的驅蚊產品最好,像是香茅等。


<!--[if !supportLists]-->2.  盡量穿長袖衣褲:不僅可防止蚊蟲叮咬,更可避免夏天強 烈的紫外線侵入。


<!--[if !supportLists]-->3.蚊帳:晚間睡覺時可在房間內掛上蚊帳,避免 干擾寶寶睡眠。


<!--[if !supportLists]-->4.  清涼鎮定:何美瑾醫師建議如果在郊外或是手邊沒有藥膏時可暫時擦些涼涼的面速力達姆、蘆薈膠於 紅腫處,用毛巾冷敷抑制癢感。但鄭惠文醫師特別提醒,不建議使用精油止癢,如果傷口抓破皮可能因此感染。


 


狀況5:尿布疹


寶寶如果便便或是小號後沒有及時處理, 讓細菌在裡面滋生,又因為夏季悶熱好動出汗量大,汗水排出不易,不斷與尿布摩擦刺激,甚至是寶寶天生皮膚敏感,不適應尿布的材質,都可能引起尿布疹。 何美瑾 醫師表示,紅紅腫腫的尿布疹,通常發生在寶寶的尿布覆蓋處,屁屁的皮膚因為與尿布的摩擦以及排泄物刺激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特別是在夏季因為悶熱更為嚴 重,容易併有念珠菌感染。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勤換尿布鄭惠文醫 師表示,如果只是單純尿布疹,則勤換尿布盡量保持乾燥,避免尿液糞便長時間的停留在屁屁上,降低刺激性。或者用毛巾和尿布交疊,甚至乾脆不要穿尿布, 多鋪一點毛巾吸水。


<!--[if !supportLists]-->2. 檢查濕紙巾是否含有香料:都有可能引起屁屁紅腫過敏。 


<!--[if !supportLists]-->3.不要刻意使用清潔劑:用清水沖洗,水溫方面舒適即可。


<!--[if !supportLists]-->4.保持通風:剛換下尿布時,適時的將尿布敞開, 也可降低尿布疹的感染機會。


<!--[if !supportLists]-->5.痱子粉:何美瑾醫師提醒,使用痱子粉可能會 有兩種狀況,第一因為有些痱子粉遇到水氣而潮濕,反而容易結塊刺激;第二則因為痱子粉為粉末狀,如果讓寶寶吸入則可能有不良影響,因此儘量不要使用,若習 慣使用則以大廠牌且少量使用為主。


<!--[if !supportLists]-->6.<!--[endif]-->保護阻隔防止過度摩擦:等小屁屁乾爽後,可擦上凡士林或護 膚膏,甚至是具有氧化鋅成分的藥膏(多由醫師建議使用),鄭 惠文醫師表示,氧化鋅可形成保護膜,具有乾燥、收斂、隔絕的功能。


<!--[if !supportLists]-->7.  藥物治療:鄭惠文醫 師表示,如果尿布疹已變得十分嚴重,其症狀為片狀邊緣以點狀往外擴展的小點點,那麼可能受到黴菌的感染,最常見就是念珠菌感染,一般藥物難以治療,除了保 持乾燥外,需求助醫師開抗黴菌的藥膏治療。


 


狀況6:日光性皮膚炎


其實日光性皮膚炎較少發生於寶寶身上, 一方面因為寶寶的戶外活動相對於幼兒較少,因此接受日曬的時間也沒這麼長,但若您有習慣帶寶寶出去戶外玩耍,且喜愛於在陽光下活動,就要小心日曬的影響。何美瑾醫師表示日光性皮膚炎主要會發 生在皮膚無衣物覆蓋處,出現紅腫脫皮的狀況,且可能產生癢或刺痛感,因此預防方法就是做好防曬。鄭惠文醫師提醒,如果當天紫外線強度屬於10級 的高危險級,那麼絕對不要帶寶寶出門,如果6~7級需要出門,則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並記得不要在陽光下待超過15分 鐘,並以室內活動為主。


預防改善方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物理性防曬乳:寶寶大約6個月大之後即可開始使用防曬產品,可選擇寶寶專用的防曬乳,何美瑾醫師建議防曬乳可挑選系數SPF30PA++,即可達到良好的防禦力,同時選擇不含 香料的產品。鄭惠文醫師則提醒防曬乳的成分最好以物理性為佳,像是氧化鋅、二氧化鈦 等等。因為物理性防曬是利用礦物性粒子將光線反光回去的物理 原理,在肌膚上形成防護效果,因此物理性防曬品比較溫和,較不會造成肌膚敏感。


<!--[if !supportLists]-->2.遮蔽衣物:最好的方式仍是穿上薄的長袖長褲,或 者帶帽子,穿上薄外套,避免直接曝曬陽光。


<!--[if !supportLists]-->3.勤換衣物:如有流汗的話,務必勤換衣物,並以吸 汗的純棉材質為佳。


 --------------------------------------------------------- 文章轉載自嬰兒與母親-------------------------------------------------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樣培養寶寶的耐性


現在的孩子沒有耐性是眾所周知的, 怎樣培養寶寶的耐性動不動就耍脾氣,同小朋友們打架缺乏耐性時,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會放棄。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
    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
    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
    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
    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
    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
    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
    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
    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
    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
    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
    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
    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
    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
    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
    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招增強孩子免疫力


護孩子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維護他的免疫系統機能。



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強 固,這也是為何幼稚園裡一個小朋友傷風,其他人可能跟著感
冒。據估計,幼兒每年傷風感冒的次數是6~10次。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 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
接近成人;8歲後,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免疫系統負責 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病原的侵害,可說是體內的保全人
員。無須靠藥物或健康食品,以下10招便能捍衛孩子的免疫系統,使其發揮最佳功 效。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80磅(約36公斤)以下的孩
子, 一天應喝的水量是每10磅體重對應250cc(也就是體重18公斤的孩子每天該喝
1000cc的水)。

為了確保健康,應儘可能讓 孩子理解喝水的重要。上學、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壺,車
上隨時放一瓶水,規定吃晚飯時每個人都要喝水,讓喝水成為一個好習慣,而你也會發
現 水的另一個好處:即使不小心打翻,也不會弄髒衣物。


2.不必過於乾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 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
太乾淨,孩子沒有機會透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緻過敏和自體免
疫失調。

世 界衛生組織(WHO)曾警告,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
醫學會也呼籲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這些產品可能是 抗藥性微生物的
來源,隻要使用一般肥皂和水就可達清潔的效果。


3.教孩子洗手


雖然太抗菌、乾淨 無益健康,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尤其在上廁所後把手
洗乾淨,可以防止拉肚子或尿道感染等疾病。


4.足夠的睡眠


睡 眠不良會讓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減少,生病的機率隨之增加。專
家建議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時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 得不夠,可以讓
他白天小睡片刻。


5.和孩子討論身體自我治療的能力


讓孩子了解身體具備的自癒 力,當孩子感冒或擦傷,一起留意他復原的速度,如此孩
子將學會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不緻過於依賴藥物。一項發表在2000年美國風濕病學年
會 的研究指出,慢性病童的父母如果經常和孩子討論疾病,強調他們的虛弱,將會讓他
們更焦慮不安。


6.多和其他孩子接觸


根 據2000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幼小時即和較
年長的手足,或托育機構裡的小朋友相處,日後罹患氣喘的機率減 少一半。

研究主持人懷特博士指出,透過接觸其他孩子,暴露在感染原下,可以刺激孩子的免
疫反應,增強他的免疫系統,降低對過敏原 起反應而引發氣喘的機會。


7.減糖


有些專家認為攝取糖分過高的飲食,會幹擾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8. 補充必需脂肪酸EFAs(essential fatty acids)。EFAs能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
分,決定細胞膜的流動和彈性,對免疫細胞 非常重要。人體無法自行合成EFAs,隻能從
天然食物包括海鮮、蔬果等攝取,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深海魚;胡桃、杏仁等堅果
;亞麻仁 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內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亞麻仁油需避免高
溫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9. 減壓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導孩子放鬆的技巧,適當安排活動,別
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10. 多吃蔬果


現代孩子容易偏食,營養不均衡會造成肺和消化道黏膜變薄,抗體減少,影響人體防
禦功能。

柑橘類 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加噬菌細胞的數量;強化天生殺手細胞活力;建立和
維護黏膜、膠原組織,以幫助傷口痊癒。

胡蘿蔔及其他深橘 色蔬果如芒果、甘藷等富含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
素A。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細胞及黏膜組織健全,減輕感染;提高抗體反應,促進白血球
生 成;並參與補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

其他可以滋養免疫系統的蔬果還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教孩子 正確的洗手步驟:


a.先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b.抹上肥皂或洗手乳
c.依序從手背、手指、手掌再到手背仔細搓洗
d. 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e.以清水洗淨
f.以紙巾擦乾或用烘手機烘乾
隻要花15~30秒洗手,就可消滅9成以上的細菌,當孩子放學 回家或從朋友家回來
時,記得提醒他要洗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姐姐放暑假了,喜歡跟澄澄玩,澄澄也樂得開心


                                   小澄妹越來越會爬也越來越好動了


                                   姐姐把澄澄放在紙箱內,讓澄澄感受不一樣的感覺




                                           澄妹很喜歡玩黏貼書,很會拔~~




                              你看!她已拔掉一隻蜻蜓了,目標繼續下一隻



                                            拔了之後,總想要塞進嘴巴




                                          這裡有9輛汽車,是下一個目標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是雲林縣保母協會第21期保母培訓班開課的日子








早上準時8時到達上課地點------雲林縣身心障礙協會二樓


参加開訓典禮


首先由理事長致歡迎詞


接著由各理監事給予學員鼓勵的話語


每位學員都懷抱著一顆求知上進的心


最終目的是希望考取保母證照


拿到證照也不一定當保母


因為在你上課的過程中


你可以學到很多------






要考取保母證照並不難


重點是上課認真聽講


在術科方面


課後要勤加練習


反覆練習,熟知過程是考取證照的不二法門













開訓典禮過後


理事長連絡一些事項給理監事



各理監事也根據自己有空的時間


填上陪讀的值班表


上課時間從7/17/9/11


培訓時數共134小時 



我與卿姐負責術科課程


共四大區域



隨後各理監事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打道回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3歲寶 寶關鍵期應著重培養的能力

 


 

除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對於0-3歲的寶寶,父母還應該從身體運動控制能力、探索 操作能力、語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四個方面,對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當然,在給出具體指導方案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每一種能力具體都包含哪 些實際操作吧!


 


1.寶寶的身體運動控制能力

寶寶的身體運動控制能力是指大肌肉的運動能 力、身體靈活性、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包括抬頭、翻身、支撐身體、坐、爬、站立、蹲、走、扔、舉、跳等動作。


身體運動與控制能力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基 礎。三歲以前,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大腦和神經系統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這項能力發展優秀的孩子能夠很方便的探索周圍環境、去找小朋友玩,進而促進精細動作、 認知、社會交往和獨立性的發展。研究表明,身體運動與控制能力強的孩子認知、語言、社交、克服困難的能力、自信心都比這方面能力弱的孩子表現出很大優勢

 


2.寶寶的探索操作能力




寶寶的探索和操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兩方面能力: 一是手部小肌肉精細動作的技巧性、靈活性,和雙手配合、手眼、手口等協調能力,包括抓、握、捏、倒、舀、剪、擰、穿、敲、撕、插等動作;二是思維和問題解 決能力。


俗話說:心靈才能手巧,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水平能夠直接反映出大腦精確支配、指揮的能力。 通過雙手,孩子能接觸、探索、了解並控制環境及事物,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繫,是日後學習、思考的基礎。探索與操作能力優秀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解決問題、寫 字、演奏樂器等方面,比這項能力弱的孩子有明顯優勢,也會更加自信和獨立。

 



3.寶寶的語言能力

寶寶的語言能力包括感受、理解、表達語句的過程,即聽、說、讀、寫的能力。


語言是智力的核心之一,孩子掌握了語言,就能 通過與成人的交往增進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語言能力優秀的孩子能夠精確理解語句的意義、模仿聽到的聲音、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還能幫助訓練大腦,是一 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4.寶寶的社會適應能力

寶寶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對周圍自然環境和社會 需要作出反應和適應的能力。包括個人獨立能力、與他人的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等,以及與這些能力密切相關的情緒情感、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社會適應能力發展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孩子將來能否發展出良好的個性、積極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集體的關係,能否勇敢的承擔社會責任、取得事業成 就,都與幼儿期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密切相關。



搖籃網成長階梯原創文章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副食品(6個月以上的每日菜單)


食物的型態
當寶寶6個月大時,媽媽可以讓食物的型態再糊一點,也就是說可以再稠一點,如果寶寶吞嚥的能力已經有足夠的進步的話, 如開始有舌頭上下動的咀嚼動作,就可以選擇稍微固體狀的食物。


玉米粥
做法:取煮好的粥半碗,加玉米醬1大匙,煮5分鐘即可,要邊煮邊攪拌才好吃。


蔬菜水果類
1.木瓜丁
    做法:將木瓜切成小丁。
2.水蜜桃丁
    做法:將水蜜桃切成小丁。
3.橘子丁
    做法:將橘子剝皮取果肉即可。


肉魚豆蛋奶類
1.鮪魚優格
   做法:將半罐的水漬鮪魚罐頭搗碎,加1大匙優格即可。
2.豌豆鱈魚
   做法:將鱈魚(約20克)及豌豆仁(約10克)煮熟,分別剁碎,再回煮一下即可。回煮目的是殺菌,如果能保持乾淨,不一定要回煮。


五穀類+蔬菜水果類
1.海苔粥
   做法:將煮好的米粥拌上海苔醬即可。
2.蕃茄粥
    做法:將半個蕃茄剁碎,放入煮好的粥中,煮滾後再煮5分鐘即可。
3.馬鈴薯花椰菜
    做法:將馬鈴薯及花椰菜煮熟後分別剁細,拌勻即可。


五穀類+肉魚豆蛋奶類
1.燕麥 牛奶粥
   做法:將2大匙燕麥放入半碗的溫水中,以小火煮熟軟,再加嬰兒奶粉即可。
2.糙米黑芝麻糊
   做法:買磨好且炒熟的糙米粉,取2大匙,再加熟的黑芝麻粉1大匙,二者加開水拌成糊狀即可。
3.鮭魚粥
   做法:將鮭魚蒸熟後剁碎,放入煮好的粥裏,再煮滾一下即可。
4.黑芝麻薯泥
   做法:馬鈴薯半棵切丁煮熟,淋上1大匙黑芝麻粉及1大匙優酪乳即可。
5.麥粉蛋黃粥
   做法:鍋中放半碗水,先加嬰兒麥粉2大匙煮溶,再加蛋黃半個煮滾即可。


蔬菜水果類+肉魚豆蛋奶類
1. 香蕉蛋黃泥
   做法:香蕉1/3根剁成泥狀,蛋煮熟只取1/4個蛋黃,二者扮勻即可。
2.柳橙豆腐泥
   做法:豆腐1/2塊用湯匙剁碎,加柳橙汁1大匙,二者拌勻即可。
3.白蘿蔔幹煮鮭魚
    做法:白蘿蔔去皮切成小丁,取約20克,鮭魚去皮剁碎,取約20克。先將白蘿蔔放入鍋中加半碗水煮至熟軟,再加鮭魚煮熟即可。
4.花椰菜優格
    做法:將白花椰菜、四季豆及胡蘿蔔各20克,放入鍋中煮熟,撈起剁碎,再放回煮至軟,取優酪乳1大匙淋在蔬菜上即可。


五穀類+蔬菜水果類+肉魚豆蛋奶類
1. 白菜豆腐粥
   做法:將一片白菜洗淨,燙過後切碎,豆腐磨泥,放入煮好的粥中煮一下即可。
2.菠菜地瓜優酪乳
   做法:取菠菜6片,煮熟後,剁碎,地瓜煮好搗成粗泥,將菠菜和地瓜拌勻,再加1匙優酪乳即可。
3.香蕉豆腐地瓜泥
   做法:地瓜(約10克)煮好搗粗泥,香蕉1/4根磨剁泥狀,豆腐約10克搗碎,三者拌勻即可。
4.草莓吐司牛奶
    做法:將吐司烤酥,磨成細粉,草莓磨碎,取嬰兒奶粉2匙加60cc的水泡勻,再加吐司及草莓即可。
5.玉米雞肉粥
   做法:鍋中放1碗水煮滾,分別放入雞絞肉1大匙、2大匙的白飯及1小匙的玉米醬,用小火煮至稠狀即可。
6.肉泥拌飯
  做法:取雞絞肉1大匙放至小鍋,加1小匙糖及1小匙醬油煮熟,胡蘿蔔煮熟磨泥,取量約1大匙,菠菜葉2片煮熟剁碎,將雞肉、菠菜及胡蘿蔔擺在煮好的粥上 面,拌著餵寶寶。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週二(7/13)下午五點多,一位媽媽來電要找我托育,我因某些因素(澄媽說要等澄澄走路走穩才再帶第二個)而推掉,但我介紹她另一位保母姐妹卿姐。




    卿姐上月底遇到托育兒畢業潮,目前正空手中,跟那位媽媽聊了一些卿姐目前的情形,也鼓勵媽媽去電詢問洽談。




    媽媽很積極,馬上去電,要約當天晚上見面,但卿姐跟我一樣晚上在跳排舞,那天晚上,我們有慶生會,在斗六【菊也村】日式料理聚會,所以媽媽與卿姐相約隔天(7/14)見面。


    卿姐轉述:他們聊得很愉快,媽媽有意要讓她帶,而且baby是帥帥的小男生,爸爸媽媽都很年輕,說話也很風趣,父母雙方都是教職,離去時還帶了托育契約書,給三天的考慮時間。    


    就在昨天晚上(7/15),我們跳排舞又見面了,卿姐說:那對父母白天拿寫好的契約書給卿姐了,確定要給她帶了。速度真是快啊~~


    這件轉介的扥育case就這樣成功了,前後不過3天,事情圓滿成功~~~,我又日行一善了,我們彼此三方(我,卿姊、托育兒的父母)都皆大歡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帶出門?


文/育兒生活


6個月前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帶出門呢?小兒科醫師認為,因為6個月前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在發展階段,外在環境的溫度、溼度、空氣、細菌、灰塵等因素都可能會造成寶寶的 不適感,加上所需的睡眠時間長,並不適合較長時間的出遊。


事實 上,不帶寶寶出門的確可以省去爸比媽咪的麻煩,但卻減少寶寶學習、適應外在環境的機會,間接地也減少父母本身和社會、朋友的互動,醫師建議帶寶寶出門可以 由近而遠,玩的方式可以循序漸進;配合寶寶的不同年齡,以下提供詳細的資訊:


5階段寶寶~認識美麗世界


滿月期


發展 特徵:


寶寶 已經會抓著放到手中的物體,且雙手經常呈握拳姿勢;當有東西掃過臉部時,寶寶會反射性地眨眼睛。


外出建議


1.此期寶寶因免疫系統尚未完臻,盡量還是待在家裡避免外出。


2.新生baby需要充足睡眠,吃飽睡、睡飽吃才可以 正常發育。


3.此期baby的抵抗力弱,外在環境的髒污病菌容易 造成感染。


出生12個月


發展 特徵:


放東 西在寶寶的手掌時,會出現強烈抓握的反射動作,且已能稍稍控制手腳動作;頸部支撐頭部的控制能力增加,當受驚時會弓起背且揮動手腳。   


外出建議


1.寶寶已經可以被帶出門囉;但最好從簡單的外出散步、做日光浴、接觸外界的空氣等靜態活動開始踏出 第一步。


2.爸比媽咪帶寶寶活動的範圍應以住家附近為主,不宜過遠。


3.慢慢帶著寶寶接觸外界,也正助其打開寬闊的視野呢!


出生36個月


發展 特徵


此期 寶寶的頭部控制力增強,喜歡直立的姿勢;頭與頸的動作更多變化,踢腿顯得更有力氣。抱著寶寶不必再擔心沒有支撐力的頭部會下墜,且頭部也漸漸地可朝各種方 向轉動。


外出建議


1.帶寶寶外出不要超過34個小時。


2.此期寶寶容易疲倦,爸比媽咪不要帶著長時間外出。


2.由於公共場所易傳染各種疾病且空氣污染嚴重,故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出生712個月


發展 特徵


從爬 行到穩坐,寶寶已經可以扶著椅背撐住身體;喜歡以直立姿勢與外界互動,爬行能力強且能到處移動。12個月寶寶有站立、蹲下等更好的肢體控 制,或牽著大人、推著小車行走。


外出建議


1.帶寶寶外出時間可以拉長,但乘車時間以1小時以內為佳。


2.爸比媽咪若帶寶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則應選擇有背式的座椅。


3.寶寶已可搭乘汽座到遠處;但時間仍不宜太長,以免寶寶疲累。


4.因寶寶的肌膚細緻柔嫩,避免長時間照射太陽。


1歲以後


發展 特徵


寶寶1歲後的感官反應很直接,只要接觸喜歡的人事物會感覺開心;爸比媽咪可依照此原則安排旅行,適度地讓寶寶與外界產 生良好互動,全家人沉浸在愉悅的氛圍中。


外出建議


1.此期寶寶可出遠門及外宿活動,適合安排全家外宿出遊的活動。


2.雖然可帶寶寶出遠門,但勿過於長途且交通工具以時間性短、換車少的選擇較佳。


3.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火車、飛機),應先劃好位避免寶寶等待。


4.出門外宿的就寢與在家就寢時間要一致,以免寶寶睡眠不足。


帶寶寶出 門4好處


張凱 琳醫師表 示,旅遊中許多嬰幼兒用品(如奶粉、紙尿布、濕紙巾)的需求皆可在便利商店購得,且公共場合也多設有育嬰室或親子廁所,並沒有爸比媽咪想像中的麻煩。而且 戶外活動可以刺激寶寶多處發展,更有下列好處:


1.培 養獨立個性


現代 媽咪容易過度保護孩子,避免寶寶遭受環境刺激就成天不出門。當寶寶對其他事物的接觸過少,會有嚴重的分離焦慮;一旦看不到媽咪就容易哭鬧不休、怕生。


建議


適時 帶寶寶出去走動並接觸人群,有其必要性;當寶寶接觸更多新事物,自然能培養獨立的個性減少依賴。


2.發 展健全身心


許多 爸比媽咪嫌外在環境髒亂,不讓寶寶到處趴趴走,只能在幾個塑膠墊所構成的小面積上爬行;或是以書籍、電視等媒介來充當保母。沒有充足地刺激發展,寶寶的肌 力發展弱也就不喜歡走路,甚至影響到手部的精細動作。


建議


從事 戶外活動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並運用各種感官功能認識更寬廣的環境;在戶外玩耍的過程中,讓寶寶能盡情的跑跳、舒展筋骨,對關節、肌肉 的鍛鍊很有幫助。戶外活動會讓寶寶盡情放鬆、維持愉快情緒,適度的體能活動使得胃口變好、易入睡,身體自然健康。


~小叮嚀~


爸比 媽咪若帶大寶寶出遊,可鼓勵其將小腳碰觸草地、沙地、石子地等各種環境;透過腳底的觸覺刺激,對腦部及神經發育很有幫助;若是擔心有寄生蟲或小生物就穿鞋 子走,不必勉強打赤腳。


3.增 進認知、區辨能力


寶寶 對「味道」不是香臭之分,而是熟悉與不熟悉的區別;寶寶會將安全感和氣味連結,故聞到媽咪或自己熟悉的味道,就會湧現安全感。此外,當寶寶長到23個月就能聽聲辨位,藉著頭部轉動追蹤聲 音的來源。


建議


爸比 媽咪帶寶寶出遊,可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氣味,並熟悉各種不同環境所帶來的認知概念;藉由蟬鳴鳥叫、車子的喇叭聲等不同的聽覺刺激,強化不同聲音的區辨能力, 尋找出聲源。


4.促 進學習動機


現代 小家庭的孩子少,寶寶通常沒有玩伴一起遊戲和學習互動。而且每天待在家中,一成不變的環境也讓寶寶少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建議


帶著 寶寶出遊就能增加與其他寶寶接觸的機會,透過模仿和互動對成長發展會有不錯的幫助。而旅程中寶寶面對各種不同情境,也能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和機會。


寶寶,請 記得這些回憶


事實 上,寶寶的情緒記憶約於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但真正要將記憶內容保留 在頭腦中,一般要3歲以後較有可能;3歲前的寶寶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並無 任何的目的和意圖,凡是感興趣、印象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


當 然,寶寶腦中的記憶內容保存時間長短是受到4種因素影響:


1.記 憶物件的特點:引起寶寶興趣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件,在腦中保存較長。


2.對 記憶物件的感知程度:對物件了解的越清楚、越仔細、越完整,在腦中保存較長


3.對 事物的理解程度:出遊帶寶寶到一些形象鮮明、主題式的樂園,因理解較深就可加長記憶。


4.積 極的情緒狀態: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引起寶寶積極體驗事物,藉由觸覺來加深記憶。


出門前的 準備


1歲以下寶寶的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的遊玩;倘若時間過長,將導致寶寶因疲累產生哭鬧情形,讓原 本快樂的全家出遊轉變成不愉快的收場。


1.掌 控時間長短


爸比 媽咪要考量到孩子的體力,尤其3歲以下的寶寶年紀較小,無法負荷長時間 玩耍,會因疲累而產生哭鬧。若是長距離遊玩(如動物園或兒童育樂中心),待在這些場所的時間約12小時即可。


2.出 遊時間計畫


爸比 媽咪擬定出遊計畫時,可選擇早上810點、下午35點兩時段帶寶寶到公園、海邊等空曠的戶外出遊地;此時段的氣溫較舒適,並可減少寶寶體力過度透支、過度曝曬的情 形。


遊玩場地選擇


出門 時最好爸比媽咪一起帶寶寶出去,不僅可以互相照料且讓寶寶體驗家庭溫情。帶寶寶出門非常累人,特別是好動或是愛人抱的寶寶,多人同行可分擔出門的裝備及照 顧責任。


此 外,出遊必須注意安全,以下兩地點提供給爸比媽咪參考:


1開放 式遊戲空間


帶著6個月的寶寶出遊,可選擇開放式的公園、遊樂區等。因為人群較不會聚集,可減少病菌傳染;室內型的遊戲活動場所因 空氣無法流通,人群聚集易導致病毒交叉傳染。


2安全 場所


選擇 合格、安全的場所,可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注意公園裡鬆脫的螺絲釘、地上是否舖上安全海棉等細節,寶寶才能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盡情玩耍。


必備物品 報你知


帶寶 寶出遊的事前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爸比媽咪應先計算整體行程的時間(包括車程與遊玩時間),並確認必備物(如尿布、奶粉、熱水)該準備多少份量,避免外出 後手忙腳亂破壞興致。以下提供6項必備外出物品,爸比媽咪可酌量攜帶:


1.保溫瓶:讓寶寶有熱水喝或泡牛奶用。


2.毛巾:當寶寶玩耍玩出一身汗,可以用來擦汗。


3.薄被或大件外套:寶寶玩累即可隨時隨地入睡,可用來保暖。


4.遊戲墊:遇上戶外郊遊的草地可鋪上遊戲墊,讓寶寶在墊子上玩耍或大人休息。


5.衣服若干:寶寶玩得太髒或出汗,可即時替換;夏天就多帶兩套衣褲,冬天帶內衣、內外褲即可。


6.防曬用品: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出遊前務必幫寶寶做好防曬(如:擦防曬用品、戴帽子、補充水分), 且避免在陽光下超過1小時;否則寶寶的皮膚、眼睛組織較脆弱,過度曝曬會導致受傷。


爸比媽咪 的出遊心態


1歲以後的寶寶對於能動手和跑跳的地方特感興趣,若具備遊樂場的出遊地點較為理想。不過,提醒爸比媽 咪,出門前有4件事要先想好:


1.考量腳力,由近至遠


出門 的地點可由近到遠、時間由短到長、場所由方便的地區漸至偏遠,逐步累積孩子出門的經驗和腳力。爸比媽咪平日帶寶寶到附近的大賣場、親子館、百貨公司等地方 也是累積經驗,並藉由用餐、如廁、玩耍等活動觀察出門的需求及容易出現的狀況。


2.時 間寬鬆,替代方案


寶寶 一同出遊的行程不要排太緊,以免寶寶過於勞累容易哭鬧或生病,而爸比媽咪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氣應變,爸比媽咪腦袋裡最好存備案以免掃興;出門後中途下 雨、寶寶身體不適、沒帶推車卻吵著人抱等臨時狀況多,必須隨時彈性應變。


3.預 告事項,心理準備


爸比 媽咪規畫好行程,就與孩子再做「討論」。此階段寶寶無法完整表達意見,甚至連到底要玩什麼都搞不清楚,但至少先做行前心理建設;一方面建立寶寶對出門玩的 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其合作意願。


4.面 對哭鬧,冷靜教導


寶寶 出遊可能因為太累、吵著買東西卻被拒絕、或玩到不肯回家而哭鬧不休,爸比媽咪可用抱抱來安撫寶寶鬧情緒,或拿出事先準備好寶寶喜歡的小玩具來轉移其注意 力;出遊前可先與寶寶訂下規矩降低買玩具的慾望,轉移彆扭情緒並給予情緒上的緩衝。


製作旅遊 企劃書


帶著 寶寶出門的程序比較複雜,爸比媽咪事先規劃行程才能減少行程中的不確定性;在此提醒除了帶齊夫妻兩人的旅遊用具,更需細心準備寶寶的用品。根據旅遊地點打 包內容:若出遊至都市地區物品方便補充則不必帶太多,若至鄉間旅遊則物品最好準備齊全。


爸比 媽咪在出遊前要先簡單擬定一份計畫書,將旅遊重點列進去並將簡單的景點記錄下來。可從旅遊指南或旅遊書籍、雜誌中,找到想要參觀、玩樂、購物、用餐的地 點,再逐一按圖索驥;此外,按照旅程需要及天數,酌量增減屬於自己家庭旅遊清單。   


大部 分寶寶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不用太過設限或保護;多接近大自然或相異文化可增加寶寶的好奇心,藉以開拓視野和豐富生活經驗。提醒爸比媽咪地點選擇要注意以 下幾個要點:


◎出 遊地區的衛生條件要佳。


◎無 障礙設施完備的國家或地點較好。


◎避 免讓寶寶吃生食,選擇當地新鮮衛生的食物。


◎考 量衛生和重量,副食品只需帶23天份的量,其餘可至當地購買。


◎喝 配方奶的寶寶要多攜帶奶瓶並每晚到飯店用熱水消毒乾淨,切記要帶熱水瓶。


◎餵 母奶的媽咪可省卻需要攜帶大量奶粉的困擾,但遮蔽餵奶時的布巾要隨身攜帶。


◎飯 店、飛機、車上的溫度會冷,可準備小毯子或大圍巾幫寶寶保暖。


◎目 的地若為都市,尿布量準備2天份;若到較鄉村的地方則準備足量。


◎可 多準備23套衣物,以備旅途中若弄髒衣服有足夠衣 服更換。


◎準 備小外套以應付當地的溫差變化。


◎到 較寒冷的地區,需準備帽子、圍巾、手套、厚襪等禦寒用品。


◎選 擇好一點的飯店,並確定整體衛生環境;出國旅遊要先預定離大眾交通工具近的飯店。


◎帶 著寶寶不適合自助旅行,一定要事先預定好住宿地點和交通工具;並建議定點旅遊,省去每天換旅館的麻煩。


◎國 內短程適合開車進行,長途則以飛機、火車和汽車接駁較佳。


◎帶 寶寶出國旅遊,最好善用當地的大眾捷運系統、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


◎行 程保持彈性,以寶寶為中心並適時關心。


◎若 旅遊當地需要較長時間的步行,可考量寶寶的體力攜帶輕便的手推車。


◎選 擇適合寶寶遊憩的玩樂地點。


◎寶 寶在旅程中睡覺,爸比媽咪最好輪流休息。


◎出 國旅遊會有時差問題,若寶寶遊玩時不耐煩或疲累,應隨時結束行程以休息為主。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陪寶寶渡過厭奶期


7大方法 陪寶寶度過厭奶期


厭奶的主因並非單一因素,了解寶寶的個別差異,並用正確的技巧解決厭奶問題,才是正確的觀念,陳永綺醫師 提出以下建議,媽咪在餵奶的過程需保持耐心,才能讓寶寶快樂喝奶,健康長大。


1.添加副食品:如同前面所提,寶寶會厭奶代表他已經 對奶類感覺膩了,且需要改變味覺,因此媽咪在餵食方面仍以ㄋㄟㄋㄟ為主,但可適時添加副食品,可從果汁、米麥精開始吃,一次嘗試一點點,每次吃單一的食 物,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寶寶需避開奇異果、海鮮等食物,並隨時觀察寶寶進時後的狀況,如有腸胃不適狀況即刻停止。


2. 增加活動量:此時寶寶的活動探索力也增加,可多讓寶寶動一動,玩一些小遊戲,累了 之後就會感覺肚子餓而想喝奶。


3.找出寶寶喜愛的食物:若寶寶厭奶嚴重,則不應再強求寶寶只 喝奶,除了提供副食品外,應觀察寶寶特別喜歡哪種食物,符合喜好也可增加吃飯的慾望,不過提供的食物應掌握原汁原味且新鮮的原則。


4.安靜的餵奶環境:媽咪可到安靜的地方餵奶,不會被周遭 的人事物干擾喝奶情緒,提升寶寶喝奶時的注意力。


5.平和的餵食態度:如果寶寶不想喝,但媽咪卻出現強迫、 生氣的情緒,則寶寶可能會對喝奶這件事情感覺更抗拒,甚至出現反效果。


6.增添喝奶樂趣:寶寶既然對喝奶感到無趣,那麼媽咪可 製造喝奶的小樂趣,喝奶時讓寶寶的手上拿個小玩具把玩,還可提升注意力。


7.不要隨意更換奶粉品牌:媽咪千萬別認為寶寶如果不喜歡喝目前 的奶粉,就應立即更換他牌的奶粉,如此可能造成寶寶腸胃不適的狀況,因此應等到以上的方法都無效時,再調整新舊奶粉的 比例,逐步換成新的奶粉,才是正確的做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孩子跌倒的機會


◎文/洪蘭(陽明大學 教授)




         我以前教書的學校有個附設幼稚園,我常帶學生去觀察,幼稚園中有個沙坑,內有一些玩具,如小鏟子、空瓶子及漏斗,小孩子很喜歡把沙裝在漏斗中再裝到瓶子 裡。


 


因為學校很大,各種國籍的人都有,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當外國的小孩子用小鏟子把沙裝在漏斗中,因漏斗會漏,沙裝不 滿,小孩子便把手指頭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當沙裝滿時便把它移到瓶子旁邊,把手指放開將沙漏放進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從手指拿開到對準瓶口,沙 便漏的差不多了, 這時孩子會鍥而不捨,一點一點累積,手指移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突然之間,孩子開 竅了,他把漏斗口直接對準瓶口再倒沙, 瓶子很快的就滿了,這時孩子會發出勝利的笑聲, 高興的回頭看媽 媽,媽媽會拍手以示鼓勵。


 


中國的母親便不一樣了, 當孩子拿起漏斗, 沙從底部流失時, 中國的媽媽便立刻蹲下去說:「來,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從這裡灌下去。」中國孩子比美 國孩子早學會用漏斗, 但他很快的便不玩漏斗了,爬出沙坑要媽媽抱。


 


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西教育方法的不同, 我們什麼都願意為孩子做,多替他做一些,孩子少辛苦一些。 我們忘記了冤枉路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 有些發現是要在走了冤枉路之後才會出現的, 而且自己辛苦後的成果特別甜美, 它帶給孩子「知」的喜悅Eureka!我知道了」 這個喜悅會使前面的挫折感一掃而空。


 


反觀我們的父母, 剝奪孩子從失敗中 求經驗的機會, 剝奪讓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別人告訴你的解答,不及你自己作出來的解答有意義, 所以孩子很快就 沒興趣了。 這種動不動就找大人幫忙, 輕易就放棄挑戰的現象在上學後非常明顯, 中國的孩子碰到 不會的問題時, 常停下來等大人幫忙,不會自己想辦法。


 


我們無法永遠保護孩子, 但是可以教他保護自己之道,


 


我記得在美國時, 老師說人生免不了 會被人騙, 美國父母教導孩子:


第一次被人騙是shame on you 但是第二次再被人騙就是shame on me,自己的錯了, 因為我怎麼沒有從上一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 還會繼續被你騙,因此是shame on me 人生很多經驗是要付代價的, 但是也使我們了解這個錯誤,痛定思痛,以後永遠不再 犯它。 適量的挫折也培養孩子的忍受力與同理心,以後容易與人相處。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著孩子,及早在遊戲中訓練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是很 重要, 鼓勵孩子去試新奇的做事方法,不必事事都依你的想法來做,孩子們自發 性的創造力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妹上星期玩趣味黏貼遊戲書



                                       她會拔 ~~   ~~       



                                           


                                 5隻小白兔拔蘿蔔,她正在拔小白兔




                              哇!小白兔都被她拔完了



                                   姐姐重新黏好再拔



                     拔好後要交給姐姐,才不會弄丟




                  小白兔拿在手上,好想塞 進嘴巴





                                       玩累了,洗手,


                                       休息一下,肚子餓了,吃餅乾囉!~~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