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器省電省水方法,台電 6/1至9/30調整為夏季電價


國內電價將自六月一日至九月三○日,進入夏月電價,以家庭用電電價來看,每度最多可較非夏日用電貴上二八‧四六%;為此,台電特別呼籲用戶節約用電,同時提供節電小撇步,如將冷氣調高在二七至二八度,配合電扇使用,隨手關燈等,以免荷包不知不覺中大失血。台電表示,季節電價制度雖使夏月電價較高,但是在全年電費收入不變基礎下,調降非夏月(十月至翌年五月)八個月電價,同時調升夏月(六九月)四個月電價,互相打平後電業並無增減電費收入,故季節電價並非漲價。



1、電視機


選擇適當尺寸的電視機


省電又護眼要根據家庭人口的多少、房間大小選擇適當尺寸的電視機。大尺寸的電視機,耗電大,觀看距離遠;反之,房間少,觀看人少的,挑選尺寸小一些的電視機就可以了。


控制電視螢幕的亮度


電視機使用時控制電視螢幕的亮度,是節電的一個途徑。亮度過大,不僅耗電多,且易降低機器壽命,對人們的視力也不好。彩電在最亮和最暗時耗電功率相差60瓦。


電視機長時間不看時應拔掉電源插頭


有些電視機關閉後,顯像管仍有燈絲預熱,特別是遙控電視機關閉後,整機處在待用狀態,仍在用電。一般情況下,待機10小時,相當於消耗半度電。


電視機音量調適中


電視機音量過大用電多每增加1瓦的音訊功率就會增加34瓦的功耗,而且音量過大容易產生噪音。  


2、機械式電鍋(大同電鍋)


機械式電鍋上蓋一條毛巾


使用機械式電鍋時,電鍋上蓋一條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氣孔,減少熱量損失。米湯沸騰後,將按鍵抬起,利用電熱盤的餘熱將米湯蒸乾,再扳下按鍵,燜15分鐘即可食用。


盡量選擇功率大的電鍋


因為煮同量的米飯,700瓦的電飯鍋比500瓦的電飯鍋要省電。煮1千克的飯,500瓦的電飯鍋需30分鐘,耗電0.25千瓦時;而用700瓦電飯鍋約需20分鐘,耗電僅0.23千瓦時,功率大的電飯鍋,省時省電。


定時清潔電鍋的電熱盤


保持機械式電鍋電熱盤的清潔,避免電熱盤附著的油漬污物時間長了炭化成膜,影響導熱性能、增加耗電。


利用電熱盤餘熱


當機械式電鍋的紅燈熄滅、黃燈亮時,表示米飯已熟,可關閉電源開關,利用電熱盤的餘熱保溫10分鐘左右。


3、電風扇  


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


由於風扇行業技術門檻低,市場上產品參差不齊,所以一定要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這樣能夠保證質量。有些風扇全部採用全封閉的電機和航空潤滑油,如此,風扇運轉時的摩擦會更小,耗電量就更少。


盡量使用電風扇降溫


風扇能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動能,耗電量非常低,最高功率僅60瓦,相當普通照明的檯燈所耗電量。因此,要節能,盛夏季節使用風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將風扇搭配空調一起使用,空調溫度設定在2628℃,則省電又省錢。


電風扇大檔換小檔


一般扇葉大的風扇,電功率就大,消耗的電能也多,電風扇的耗電量與扇葉的轉速成正比,平時先開快檔,涼下來後多用慢檔,就可少減少電風扇的耗電。在風量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盡量使用中檔或慢檔。


風扇最好放置在門、窗旁邊


在使用時,風扇最好放置在門、窗旁邊,便於空氣流通,提高降溫效果,縮短使用時間,減少耗電量。


4、洗衣機


先浸泡後洗滌


洗滌前,先將衣物在洗衣精或洗衣粉溶液中浸泡1530分鐘,讓洗滌劑與衣服上的污垢髒物起作用,然後再洗滌。這樣,不僅能夠使衣物洗得更加乾淨,而且可使洗衣機的運轉時間縮短一半左右,電耗也就相應減少了一半。


分色洗滌,先淺後深


不同顏色的衣服分開洗,不僅洗得乾淨,而且也洗得快,比混在一起洗可縮短1/3的時間。對於一些不是很髒的衣物,少放些洗衣粉,也可以減少漂洗次數。


先薄後厚


一般質地薄軟的化纖、絲綢織物,四五分鐘就可洗乾淨,而質地較厚的棉、毛織品要十來分鐘才能洗淨。厚薄分別洗,比混在一起洗可有效地縮短洗衣機的運轉時間。


集中洗滌


集中洗滌是一項非常經濟有效的洗衣方法。即一桶洗滌劑連續洗幾批衣物,洗衣粉可適當增添,全部洗完後再逐一漂清。這樣就可省電省水,節省洗衣粉和洗衣時間。


額定容量


若洗滌量過少,電能白白消耗;反之,一次洗得太多,不僅會增加洗滌時間,而且會造成電機超負荷運轉,既增加了電耗,又容易使電機損壞。


用水量適中,不宜過多或過少


水量太多,會增加波盤的水壓,加重電機的負擔,增加電耗;水量太少,又會影響洗滌時衣服的上下翻動,增加洗滌時間,使電耗增加。


正確掌握洗滌時間,避免無效動作


衣服的洗淨度如何,主要是與衣服的污垢的程度、洗滌劑的品種和濃度有關,而同洗滌時間並不成正比。超過規定的洗滌時間,洗淨度也不會有大的提高,而電能則白白耗費了。


5、電冰箱 


食材用量分開包裝


避免食物反覆冷凍對於塊頭較大的食物,可根據家庭每次食用量分開包裝,一次只取出一次食用的量,而不必把一大塊食物都從冰箱裡取出來,用不完再放回去。避免反覆冰凍浪費電力,破壞食物。


提前解凍食物


上班前把當天要吃用的食物從冷凍室移到冷藏室,下班時食物就解凍了,冰箱的冷藏櫃可以利用解凍冷氣保持環境低溫,節省耗電。


合理選擇冰箱


家用冰箱以每人平均容積50升左右為宜,3-4口之家可選擇150-220升左右的冰箱。


選擇節能冰箱


節能冰箱保溫性能好,耗電少。一台268升的節能冰箱,在壽命期內可節省電費2000左右。


冰箱的擺放位置和環境


應將冰箱擺放在環境溫度低,而且通風良好的位置,要遠離熱源,避免陽光直射。擺放冰箱時左右兩側及背部都要留有適當的空間,以利於散熱。


不要把熱飯菜、熱水放入冰箱應先放涼一段時間後再放入冰箱


熱的食品放入冰箱,會提高冰箱內溫度,增加耗電量,而且食物的熱氣還會在冰箱內結霜沉積。


保證冰箱冷櫃門的密封性確保冰箱冷櫃門密封性良好


檢查時可在關閉門時夾一張紙巾,如果紙巾可輕易拉動,則需要重新調節冰箱或冷櫃的門。盡量減少打開冰箱門的次數因為開冰箱門時冷氣逸出,熱氣進入,需要耗能降溫。


冰箱內食品的擺放不宜過多過擠


冰箱內食品的擺放不宜過多過擠,特別是方形包裝食品更是不能擺滿,存入的食品相互之間應留有一定間隙,以利於空氣流通。


根據所存放的食品恰當選擇冰箱內溫度如鮮肉、鮮魚的冷藏溫度是-1℃左右,雞蛋、牛奶的冷藏溫度是3℃左右,蔬菜、水果的冷藏溫度是5℃左右。


季節不同冰箱溫度也不同


冰箱的溫度調節控制器是省電的關鍵,夏天調溫旋鈕一般調到「強或中」處,冬天調到「弱」處。


融化冷凍食品先移到冰箱冷藏室內放在冰箱冷凍室內的食品,在食用前可先轉移到冰箱冷藏室內逐漸融化,以便使冷量轉移入冷藏室,可節省電能。


食品封裝冷藏


冷凍室內的食品可用塑料袋或保鮮膜封裝,一方面避免發乾,另一方面可避免濕氣成霜。


夏季製作冰塊和冷飲最好安排在晚間


晚間氣溫較低,有利於冷凝器散熱,而且夜間較少開冰霜門存取食物,壓縮機工作時間較短,節約電能。


6、微波爐


掌握各種菜餚的烹調時間


微波爐的功率一般是750瓦或850瓦,雖算不上是家中的耗電大戶,但由於使用頻繁,耗電量也很可觀,倘若精於算計,則可省電。微波爐的功率雖只在850瓦左右,但由於啟動電流大,一般啟動時可達1000瓦左右。


因此,在使用微波爐時,要掌握各種菜餚的烹調時間,能用10分鐘熟的,不用15分鐘,且減少關機觀看的次數,做到一次啟動,即烹調完畢。為減少開關機次數,可在轉盤上同時放置2至3個容器,開機設置時間可增加1-2分鐘。


微波爐適合食物的加溫和解凍,參考微波食譜作菜省電效果好


密封食物應開啟後再放入微波爐加熱。烹調食物前,可先在食物表面噴灑少許水份以提高微波爐的效率,節省用電。詳讀微波爐操作手冊,以提高能源效率。


7、冷氣機


裝窗簾,少開門窗


冷氣機是夏季家中的耗電「大王」。在使用空調製冷時,安裝窗簾,少開門窗,以減少陽光的照射和熱氣的影響。另外,要保持冷氣出風口暢通,並半個月清洗一次冷氣濾網,確保送風口通暢,降低因堵塞造成的損耗。


人體感溫度的臨界點是33℃,高於33℃就會感到熱,但低於33℃則會感到涼。空氣相對濕度50%、溫度26℃時,人體感覺是最舒適的。


應充分利用定時功能,使冷氣不必整夜運轉


另外,冷氣啟動時最耗電,應充分利用定時功能,使空凋不必整夜運轉,又能保持室內涼爽。


定期保養


據專業人士介紹,冷氣機清洗一次,可節電4%至5%;冷氣設定溫度提高1℃,可節能10%左右。


除了上述注意事項外,安裝冷氣機還要盡量選擇背陰的房間或房間的背陰面,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冷氣機上,如果不具備這種條件,就應在冷氣機上加遮陽罩。使用冷氣的房間,最好掛一層較厚的窗簾,這樣可阻止室內外冷熱空氣交流。


分離式冷氣機室內外機組之間的連接管越短越好,並且要做好隔熱保溫,以減少耗電。


另外,冷氣機使用過程有一些小細節也要注意:


冷氣機運行當中,如覺得太涼,無須關閉,只要將設定溫度調高即可。


冷氣機過濾網應該經常清洗,否則網罩堵塞也會影響製冷效果。


不能頻繁啟動壓縮機,停機後必須隔23分鐘才能開機,否則易引起壓縮機因超載而燒燬,而且費電。


8、電熱水器


夏天可將溫控器調低,改用淋浴代替盆浴可降低費用三分之二


夏天天氣炎熱,隨著人們對於洗澡需求的增加,電熱水器使用的就更加頻繁了,在整個家庭用電中的比重也更高。首先在選購電熱水器時,盡量選用節能效果比較好的產品。


在使用電熱水器時也需要充分利用其各種功能。開啟中溫保溫功能,保持水溫在45-50度之間,可以盡量減少因熱水溫度高與外界發生熱交換而造成的熱能損耗,當需要使用熱水時,也可以隨時使用,無需等待冷水加熱到熱水的時間,更為方便;。


使用電熱水器應盡量避開用電高峰時間,夏天可將溫控器調低,改用淋浴代替盆浴可降低費用三分之二。


如果您家裡每天都常需要使用裡邊的熱水、並且熱水器保溫效果比較好,,那麼您應該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並設置在保溫狀態,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把一箱涼水加熱到相同溫度所用的電要少。這樣不僅用起熱水來很方便,而且還能達到省電的目的。


9、照明燈


使用節能燈泡


節能燈泡價格雖高,但發光率高,光線柔和,壽命長,耗電少。14瓦節能燈相當於75瓦白熾燈的亮度,可節電75%。


保持燈泡、燈罩清潔,提高發光、反射效果。離開房間,切記關燈。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幼兒鵝口瘡的注意與處裡


 



寶寶嘴裏的原來是鵝口瘡!







鵝口瘡爲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多發於六個月內嬰兒;鵝口瘡治癒率高,且大多自行痊愈,
若寶寶有伴隨著食欲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爲首選治療方法。除治療外,日常生活注意
清潔衛生,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爲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多發於六個月
內的嬰兒(出生四周大爲尖峰期),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
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竈,文獻上最早在西元1838年被一位法國的小兒科醫師報告。

多發于嬰幼兒及免疫能力低者

一般健康的正常人,口腔、腸道和皮膚都可能有少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由於它們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
控制,所以使得其繁殖的速度多多少少受到抑制,並不會引起病症。但是當身體遇到一些疾病(先天或後
天性免疫力不全、多重內分泌疾病等等)、哺乳器具不乾淨或餵奶者手指污染、近期或長期使用一些如抗
生素、類固醇等等的藥物後,會使得體內微量的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病症。臨床上依感染部位的不同
,比較常見於嬰幼兒的有鵝口瘡(口腔內黏膜)以及念珠菌性尿布珍(皮膚)。

鵝口瘡好發于嬰幼兒以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身上,另外當長期使用如抗生素、類固醇類製劑,以及抑制免
疫力等等的藥物時亦會引起它。鵝口瘡在健康的個體大都能自行痊愈,可是如果發生在免疫力不全的病人,
而且不加以治療時,可能會擴散到腸胃道、呼吸道,而引起腸炎、肺炎等並發症,嚴重者甚至會蔓延全身
,不得不慎。


常出現在舌頭及兩頰內側

鵝口瘡最常出現在舌頭上及兩頰內側的位置,它的外觀呈現出白色凝乳斑,非常容易與奶垢混淆,奶垢可以
使用沾過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的擦拭就很容易被清潔乾淨,但鵝口瘡卻很難擦掉,且用力擦時還可能會
出現流血的情況。

若是感染程度較輕微,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容易發現,臨床上由於病症處
常會伴隨疼痛,所以嬰幼兒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絕進食的情況。絕大部分鵝口瘡的症狀
爲突發性的,但也會因照顧者的疏忽(會以爲是殘留的奶塊,並不以爲意)而持續很久的時間,結果愈來愈
嚴重才被發現。由於部分的黴菌會由腸道排出,而感染到肛門口附近的皮膚,所以患有鵝口瘡的病童,必須
注意屁股周圍的皮膚,因爲並發念珠菌性尿布疹的機會非常高。

另外,寶寶的鵝口瘡亦有可能在吸母乳時,傳到母親的乳頭上,所以當媽媽的乳頭有異常的疼痛感,或喂
哺當中乳房有痛的情形時,必須注意乳頭是否有被黴菌感染的可能生性,以避免相互傳染的機會。


以抗黴菌藥物治療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愈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欲下降或
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爲首選的治療方法。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
入口腔兩側,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喂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
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周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的治療。如果同時發現
到某些誘發因素時,必須將它去除後才更容易治癒。另外當新生兒的鵝口瘡非常嚴重時,也要考慮到媽媽的
産道,是否有過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此時媽媽也要同時接受婦産科醫師的評估與治療。


患鵝口瘡的可能原因

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口腔或腸道內和皮膚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並不會致病,換句話說它們是與人體
相互和平共存。但是當身體患有一些疾病(如癌症或愛滋病感染病患)、藥物而引起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或使
用抗生素不當,導致一些抑制黴菌的正常細菌被殺害時,它們的數目就會失去控制而引起疾病。

新生兒的鵝口瘡絕大部份是因爲寶寶出生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以及新生兒口腔粘膜細嫩乾燥、
唾液少、身體抵抗力弱而産生,通常在出生後七天到十天內出現。極少部份是因免疫防禦系統有問題(如愛滋
寶寶)或是存在著其他誘發因素而造成,如處理不當的喂食設備與毛巾、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等藥物。

鵝口瘡並不常見於幼兒,所以如果發生在較大的嬰幼兒,或一直復發時,必須要謹慎評估兒童的營養、免疫系
統,或藥物使用的狀況等等(如氣喘兒長期使用吸入性的類固醇噴劑)。



哺喂
方式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1.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2.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3.哺喂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4.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5.每次餵奶後,應立即喂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6.哺喂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以及反覆感染的機會。



六個月以上反覆發生應小心

嬰兒鵝口瘡口非常普遍而且治癒的機會非常高。由於大部分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免疫
失調造成,所以大都能自行痊愈。在接受抗黴菌藥物時,一般會在三至五天左右很快就有所改善,此時
並不能貿然停藥,並且呼籲家長們一定要持續使用七到十天左右。因爲臨床上有太多父母親因怕藥物副
作用,或寶寶不配合服用藥物而提前放棄服藥,使得好像已經好好的鵝口瘡,怎麽一下子又復發,弄得
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一定要抱持著“持之以恒”的態度,按時服藥與施行口腔護理,才能與鵝口瘡說
“拜拜”!

鵝口瘡如果發生在大於六到九個月大的嬰兒、寶寶有反覆性的鵝口瘡、服用抗黴菌藥物後,症狀仍持
續兩個禮拜以上或同時發燒的症狀時,就應該要請小兒科醫師幫寶寶們做詳細的評估,因爲我們必須
要確認患孩本身,是否隱藏著一些其他的問題,如免疫功能不全、長不大或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等,而
不是單單治療鵝口瘡就好了。

預防勝於治療,我想鵝口瘡也不例外。養成良好的口腔與餵奶時的衛生習慣是最實際的。畢竟寶寶的
健康,就是家長的快樂,相信每位元父母都會很樂意來協助自己的寶貝遠離鵝口瘡,並且快快樂樂的
成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晚上睡覺出汗怎麽辦?

 


你的寶寶晚上睡覺會出汗嗎?你知道寶寶晚上睡覺出汗要怎麽處理麽?



  寶寶晚上睡覺出汗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我們要針對寶寶出汗的原因來解決寶寶晚上睡覺出汗的問題。



  寶寶晚上睡覺出汗怎不辦?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以及寶寶睡覺時穿衣的適量。
  我們都知道溫度太高或太低對寶寶的睡覺都是不好的,對于寶寶睡覺的房間溫度應該是感覺起來暖和但是不熱的,一般來說保持在25~18℃最適宜。如果室內保持合適的溫度就能有效的減少寶寶出汗。有的父母怕寶寶睡覺凍著,喜歡給寶寶穿很厚睡覺,這樣寶寶就很容易出汗,寶寶睡覺時穿衣的多少薄厚,可以按照你在什麽都不蓋的情況下感覺比較舒適爲宜。另外對于出汗多的寶寶應適當減少白天、尤其是臨睡前的活動量,不要給他們吃大量的熱食和熱飲料,被褥隨季節增減,不要太厚。



 


  寶寶晚上睡覺出汗怎不辦?寶寶生病睡覺出汗要警惕。
  有少數寶寶晚上睡覺出汗是由于某些疾病所致,較常見的是佝偻病。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缺乏維生素D、缺少陽光照射等原因,造成血鈣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促使汗腺分泌增多。另外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小兒夜間出汗。發現孩子出汗,可用幹毛巾及時擦幹,或更換內衣,注意防止著涼感冒。平時經常洗澡。被褥或睡袋經常曬曬太陽,保持乾燥,同時進行殺菌消毒。對於疑爲病理性出汗的孩子,應注意觀察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佝偻病患兒,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感染性疾病應抗感染治療。疾病治愈後,夜汗症狀也就會消失了。




  


總之我們要清楚寶寶晚上睡覺出汗的原因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的我們可按第一種方法解決,如果是病理性的我們就要像上文所說做好護理,並且及時就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5/29()在雲科農場上第四梯次保母在職研習


 


早上 9:00---12:00 幼兒情緒發展與對策


下午13:30--16:30 繪本說故事──進階


另外16:30—417:30工作意外事故應變能力及危機處理


 


感謝協會工作人員辛苦的為我們找場地,要安排100多人以上的場地,實在不簡單,還尋找安排專業講師為我們上課,上課中還安排小小的抽獎活動,真是辛苦了。


 


以下簡單的摘要上課內容:


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


正向情緒---微笑、快樂、興趣等為正性情緒,對認知活動,對兒童健康起到積極支援,加強作用。


負向情緒---痛苦、悲傷、恐懼等為負性情緒,對認知活動,對兒童健康起到消極干擾,破壞作用。


 


幼兒情緒的特徵


時間短暫:幼兒情緒反應極為短暫


次數頻仍:幼兒情緒反應是經常出現的


表達方式直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會隱藏


變化多端:幼兒情緒是容易變化的


表現強烈:大哭、大笑無法控制


個別差異大:幼兒的情緒反應有極大的個別差異


行為產生變化:如右而生氣時會吐口水,高興時會拍手等外顯行為


 


 


培養新生兒正向情緒


 



  1. 舒適、溫柔的話語
  2. 動聽、舒緩的心跳
  3. 自製、合諧的心態
  4. 積極耐心的照料
  5. 優美動感的交流

 


~~~~~~~~~~~~~~~~~~~~~~~~~~~~~~~~~~~~~~~~~~~~~~~~~~~~~~~~~~~~~~~~~~~


 



圖畫書依材質分:塑膠書、布書、木頭書、膠片書、皮質書等


      依類別分:概念書、繪本、立體書、拉頁書、藏頁書、洞洞書、遊戲書、                   觸摸書、造型書、布書、玩偶書、塑膠書、膠片書、嗅覺書、音樂書、圖像書(無字書)、有聲書


 


圖畫書的選擇:


    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


    圖和文配合的適切性


    堅固耐看


    使用清楚而自然的語文


    故事具與予和互動的機會



 

 



    說故事的方式


說故事:注重故事的表達(加油添醋)


用自己的話說故事著重故事的趣味、流暢,可在聲音表情上多發揮。


讀故事:注重字句的呈現(不加油添醋)


1.      一個字代表一個音


2.      字是由左寫到右的


3.      字和字連起來可以變成一個故事


4.      書中的字和圖畫是在說同一件事]



 

  說故事技巧


說故事時需掌握以下技巧:


    聲音的變化


    臉部表情的變化


    肢體動作的變化



 

  說故事前的準備工作


成人必須事先閱讀書中內容,了解書中人物角色



 

 


 


               此次上課,收穫良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招可以訓練寶寶知道方位


 


1、整理物品
  應該讓寶寶自己玩玩具並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這個任務的完成需要爸爸媽媽用正確的語言提示,比如“記住動物園裏小動物的‘家’在門邊衣櫥最下邊的一層”。只有當寶寶聽到規範的、細致的描述時,他們才能學會這些詞彙。
  可以和寶寶玩一個遊戲,叫做“我是一個偵察兵”,這個遊戲要寶寶熟悉周圍物體的位置和名稱。



  2、藏貓貓
  有意識地創設一下可以讓孩子藏身的“設備”,比如孩子可以鑽進去的大盒子等等。
  當你四處走著打他們時,要對你走過的地方有一個“實況報道”,當然也包括你找到他們的地方。



  3、修建“公路”
  找一塊空地,和寶寶一起在幾個點之間修建公路,比如爲一個小木偶的房子,車房和超級市場之間修公路。它們可以用木塊或塑料來作爲鋪路的材料。
  要寶寶描述小木偶從一處到另一處時所需走的路線。
  增加一些停止地點,比如說紅綠燈或斑馬線,以增加寶寶的詞彙量並使任務更複雜些。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馬線穿過馬路”和“在紅綠燈處向左拐”等。要使任務多樣化,可以要求寶寶描述在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時的不同路線。



  4、描述房間布置
  通過畫地圖寶寶可以學會大量的方位知識。
  在一張大紙上,讓寶寶畫出房間的牆,並標出窗和門的位置。
  讓寶寶剪出不同顔色,形狀的粘貼紙片,代表房間的不同區域,比如讀書角架,並把這些小紙片貼到大紙上。
  鼓勵他做一張比較精確的室內地圖。這將是寶寶理解繪制一個區域的過程的良好開端。
  然後寶寶就能用相似的方法來介紹他自己小臥室的內部陳設了。



  5、繪制地圖
  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激發寶寶繪制地圖,讀一個故事,如“小薑餅人”。他的生命開始於一個老婆婆閣樓上的煎鍋裏。他從煎鍋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廚房,跑出門去,然後沿著小路逃跑。他穿過花園,看見一個園丁正在工作。之後他跑到田野裏,看到一頭牛和一匹馬。因爲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進了一條很深的河,一只狐狸救起了他。
  當你講故事時,鼓勵寶寶參與到你的講述中,可以不斷地重複這句很有名的對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薑餅人。”
  讓寶寶畫一幅圖來表現事件的順序。當他描述每個事件發生的地點時,你要強調正確的詞彙的說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智力的8次飛躍

 


荷蘭心理學家經多年研究觀察發現,一歲內嬰兒的智力發展有八次飛躍,每次飛躍發生的時間大體相同,而且在開始出現變化時嬰兒總有幾天或幾周表現得不安甯。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麽孩子會更快、更容易地度過這些階段,對今後的智力發育大有裨益。



  第一次:所有的感官都開始工作。
  嬰兒在第5周左右出現器官的迅速成熟過程中變化最明顯,嬰兒在哭的時候第一次流淚,他也更多地微笑表示高興,更經常地進行觀察和聆聽,對氣味和動靜會作出明顯的反應。嬰兒對環境的興趣變得大多了。



  
第二次:嬰兒在第8周左右發現周圍環境是不統一的,而且是由活動的具體東西組成的(例如自己的手)這麽多的新印象起初會引起恐懼,同母親接觸最有助于消除這種恐懼感。



 
 第三次:發現動作。嬰兒在第12周左右會認識活動的過程。他自己的動作也不那麽死板了,而且受到了控制。他會發出尖叫,格格地笑,興奮地牙牙學語。



  
第四次:抓住一切。到第19周時,嬰兒會抓東西,會轉動和翻動東西,會注視物體的活動過程,這時他對一切都要研究——用手摸,或者幹脆往嘴裏放。



  
第五次:研究事物之間的關聯。在第26周左右,嬰兒開始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例如按按鈕同放音樂之間的關系。他開始能區分物品的位置與距離,如裏外遠近,最喜歡的遊戲是把東西拿進拿出,把什麽都弄得亂七八糟。



 
 第六次:許多東西都很相似。嬰兒在第37周時開始對東西和經曆進行分類,從而開始像成人那樣思維。例如,狗的“汪汪”叫,不論大小,不論白色褐色。




  


第七次:一切都按順序。嬰兒在第46周會認識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順序。他最喜歡的遊戲是“自己動手”和“幫助家裏做事”。




 


第八次:制定自己的計劃。55周的嬰兒會發現“程序”,即先後次序。但這次序不是固定,而是可以自由變動的。這時的孩子會非常明確地表示他想要什麽,例如當他想外出時,就有穿衣穿鞋的要求。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著名的教育孩子12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爲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遊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爲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産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于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麽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只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幹淨,幹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麽嚴重嗎?’如果是No,那麽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裏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曆’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麽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澄7個月了,這天的她很喜歡玩,在圖案地墊上蠕動(退後嚕),我擺了五顏六色的玩具吸引她,她也玩得很高興,會四面八方轉,拿她想要的玩具。



                                        這是手玩偶,戴著一副眼鏡,很吸引澄



                                                        找找看!還要玩什麼


                                                      我又發現寶物了


                                                      我還是喜歡手玩偶


                                           哇!有好多玩具可以玩,真好~~我喜歡~~


    


                                                               笑一個,YA!~~


 



                                               再換個pose照相


 



                                 我要玩大象,有一點點拿不到


 




                        玩累了,我要休息了,躺下來,真舒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磨牙寶寶的按摩食療法


 


寶寶天生聰明可愛,發育上與同齡兒童也無不同,但就是每晚睡覺時會發出『格格』的磨牙聲,白天一切正常。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小時也有這毛病,這是遺傳。他認為只要不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就用不著治療。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寶寶睡覺磨牙  的危害


  1、磨牙會影響情緒


  磨牙會使孩子的面部過度疲勞,吃飯、說話時會引起下頜關節和局部肌肉酸痛,張口時下頜關節還會發出響聲,這會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影響他的情緒。


  2、磨牙會導致牙痛


  由於磨牙,使牙釉質受到損害,引起牙本質過敏,當遇到冷、熱、酸、辣時就會發生牙痛。


  3、磨牙會讓孩子臉型發生變化


  磨牙時咀嚼肌會不停地收縮,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變大,孩子的臉型發生變化,影響了美容。


  4、長時間磨牙影響睡眠。


 


   如何治療寶寶睡覺磨牙:按原因找方法


  1、腸道寄生蟲病


  蛔蟲產生的毒素刺激腸道,會使腸道蠕動加快,引起消化不良,臍周圍疼痛,睡眠不寧;如果毒素刺激神經,使神經興奮,而導致磨牙。同樣蟯蟲也會分泌毒素,並引起肛門瘙癢,影響孩子睡眠並發出磨牙聲音。一般家長都認為磨牙的禍首是寄生蟲,但是近年由於衛生習慣和條件改善,寄生蟲引起的磨牙已經退居次要位置。


  解決方法:有腸寄生蟲病,就需及早驅蟲;有佝僂病的寶寶,要補充適量的鈣及維生素D


  2、精神過度緊張


  不少孩子在晚間看驚險的打斗電視、入睡前玩耍過度,精神緊張也會引起磨牙。如果因某件事長期受到爸爸媽媽的責罵,引起壓抑、不安和焦慮,也是夜間磨牙的重要原因。


  解決方法:給寶寶布置舒適和諧的家庭環境,晚間少看電視,避免過度興奮;


  3、消化功能紊亂


  孩子晚間吃得過飽,入睡時腸道內積累了不少食物,胃腸道不得不加班加點的工作,由於負擔過重,會引起睡覺時不自主的磨牙。


  解決方法:飲食宜葷素搭配,改去挑食的壞習慣,晚餐要清淡,不要過量;


  4、營養不均衡


  有的孩子有挑食的習慣,特別是不愛吃蔬菜,形成營養不均衡,導致鈣、磷、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晚間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收縮,牙齒便來回磨牙。


  解決方法:寶寶吃飯應定時定量,寒溫適宜。磨牙期間應讓寶寶少食或盡量避免油膩、煎炸及辛辣食品,這些食物熱量高,體內濕熱過盛,更容易生病。如果寶寶有挑食的毛病,磨牙期間也應特別注意,家長可以把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多做幾個花樣,盡量做到食物的均衡攝入,讓寶寶吸收來自各種食物中的營養,也能起到少生病,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寶寶每日所需的四種食物


  5、牙齒生長發育不良


  牙齒替換期間,如果孩子患了佝僂病、營養不良、先天性個別牙齒缺失等,使牙齒發育不良,上下牙接觸時會發生咬合面不平,也是夜間磨牙的原因。


  解決方法:要請口腔科醫生仔細檢查有無牙咬合不良,如果有,需磨去牙齒的高點,並配制牙墊,晚上戴後會減少磨牙。


 


 


◎ 6分鍾按摩也有效


  家長還可以把手心搓熱後,放到寶寶的肚臍處輕輕按摩,順時針、逆時針各轉2~3分鍾,一天兩次。按摩可以刺激寶寶的腸道蠕動,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寶寶磨牙怎麼辦:白天磨牙


  寶寶白天磨牙,和長牙時寶寶的牙齦癢痛不適有關。其實,6個月以上的寶寶,牙床開始癢癢,寶寶就會喜歡咬這咬那。家長平時可以給寶寶一些磨牙小食品,如磨牙棒、磨牙餅等來磨牙緩解,同時練習咀嚼與促進乳牙萌出。在寶寶的食譜中,加入一些磨牙的食物,就能緩解寶寶牙床的不適。稍硬一些的蔬菜、水果、谷物都能派上用場。


  緩解寶寶白天磨牙的食物


  1、雙色咬『膠』


  原料:  胡蘿蔔1/2根、黃瓜1/2根


  做法:


1、   胡蘿蔔切成成人手指粗細和長度的條,放到開水鍋中煮熟,熟後放入涼開水中。


  2、黃瓜洗淨後切成同樣大小的長條。


  3、將胡蘿蔔撈出,與黃瓜一同放入小碗中。


  Tips


1、   胡蘿蔔煮時必須等水滾開後纔能下鍋,如果水沒燒開就下鍋。則胡蘿蔔的艷紅色便會褪減,同時還必須注意不要加蓋燜煮。


  2、因為胡蘿蔔屬於脂溶性的,因此,可隨餐吃些含油的食物。


 


  2、迷你三明治


  原料:切片麵包1/2片-2片、瓶裝果泥(或菜泥、肉泥)半瓶


  做法:


  1、將新鮮的市售切片全麥麵包去皮,稍微烘烤,對角線切成小三角形。


  2、將瓶裝果泥(或菜泥、肉泥)均勻地涂抹在切片面包上,每兩塊小三角形


              重疊,即制作成簡單精美的三明治。


  Tips


  也可放果醬、奶酪之類的夾在面包片中。


 


  3、地瓜乾


  原料:地瓜乾


  做法:


  1、將地瓜蒸熟,去皮,切成手指大小的條形,晾乾。


  2、乾透後放入保鮮袋中,存在乾燥地方。


  3、隨吃隨拿。


  Tips


  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特別小,地瓜乾又太硬,怕傷害寶寶的牙床,可以在米飯煮熟後,把地瓜乾撒在米飯上燜一燜,地瓜乾就會變得又香又軟,但是不要吃得太多。


 


  4、紫菜飯卷


  原料:米飯、壽司用紫菜


  做法:


  1、米飯熟後,晾涼。放一點白醋和糖拌一下。


  2、紫菜剪成5厘米見方的塊,放上米飯。


  3、卷成條形,壓緊即可。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曉玲 學前教育雜誌特約編輯

吃飯穿衣服總是慢吞吞,就連上床睡覺也是摸東摸西、一拖再拖,媽媽碎碎唸也沒用,重效率的爸爸上班趕著送他到幼兒園,看到他這副德性不免沉下臉。需要爸媽督促的韋韋總覺得「爸媽好兇喔!每天都罵我…」

孩子在3歲之後,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為了要建立生活常規,看到孩子表現不當而表達意見時,孩子會從父母的口氣、臉部表情來判斷父母的情緒;當聽到父母嚴肅、大聲的語氣,會認為父母在罵他,而覺得委屈、被誤解、不高興,可能父母只是在講道理,告訴孩子要把飯吃完才能出去玩,但孩子往往會認為自己又被罵了。

不可否認,EQ再好的爸媽總有情緒化的時候,一看到孩子「不受教」,自己一把火上來,也無法維持永遠的心平氣和,當爸媽「罵」出口時,通常是孩子不聽話,尤其孩子已不再像以前完全受爸媽的話,不論是穿衣服的顏色或何時起床,都有自己的意見。難道孩子會「故意」不聽話嗎?

從孩子角度解讀「不聽話」

其實孩子並沒有所謂的聽話、不聽話,小小孩很難明白什麼是「不聽話」,2歲以上的孩子雖可理解語言上的表面意義,但從接收到執行,還是有段距離。每個年齡層的幼兒因認知程度不同,「不聽話」的行為原因也不盡相同:

■認知能力不足:孩子不瞭解規則的意義,無法記進腦子裡,就會「不聽話」。
■欠缺表達能力:孩子內心不同意,但可運用的詞彙有限,無法清楚表達,只得暫時接受大人的規定;但事後就用不聽話的行為來表達不同意。
■父母身教,孩子看得到:媽媽請爸爸倒垃圾,爸爸老是祭出拖字訣,孩子就學會這種模式。
■規範不合理:不准孩子出去玩,但孩子天生好動,當然無法控制自己,若父母並未設計足以吸引他興趣的室內活動,等於強人所難。
■欲望與規範衝突:父母說桌上的蛋糕不能吃,蛋糕卻被挖掉一塊,其實孩子在吃掉櫻桃時,根本沒想到自己是不聽話,只因蛋糕實在太吸引人了,大人不沒看到,他就覺得可以這樣做。
■情緒失調:情緒平穩時,內心雖想做不被爸媽容許的事,但理性會抑制他的慾望;然而當情緒不穩定,如脆弱、激動、悲傷或生病時,就容易失去理性而犯錯。
■負面情緒的累積:父母規定不能看卡通,孩子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5分鐘;但沒有看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飯、洗澡、睡覺等,其實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負面行為和看卡通的關連性。

6Tips親子溝通有效率

視性而為 循序完成
當急驚風爸媽遇到慢郎中孩子時,孩子會受到更多的催促與指責,但慢吞吞型的孩子容易退縮,動作、遊戲,甚至學習速度都比較慢。父母的催促只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
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去學習、去完成,只要有一次比平常稍快,就立刻誇獎他。並明訂適合孩子能力的工作範圍和程序,例如先收拾娃娃再收拾積木;每完成一小段就給予獎勵,孩子或許會拖長時間,但一定要堅持孩子完成,藉以加強堅持度,先要求孩子完成工作,再要求時間控制;不要讓孩子產生挫折感退縮。

親子一起立法 訂定合理規範
父母訂的規範要具體清楚,與其說「你要做個乖孩子」,不如說「玩具玩完要收好」。在訂規範時要讓孩子參與,才知道他懂得什麼,再共同訂出規範,並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圖具體地列在紙上。雖然孩子並不一定都能遵守,但至少已有提醒的作用;訂規範時要注意合理性,否則就是入孩子於罪,孩子很容易就觸犯到規則,將來不聽話的可能性就很大。

讓孩子承擔後果 自發改變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也藉機讓孩子學習負責。當韋韋還是拖拖拉拉,面臨到的可能就是上課遲到、吃飯吃的太慢而不能參與大家的活動,讓孩子由承受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中,自動自發地願意改變。

傳達確定訊息 讓孩子同理感受
讓孩子感受到他的行為帶給爸媽很多不便;而且跟孩子討論時,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要一致;若爸媽口氣堅定,表情卻輕柔嘻笑,孩子會搞不清楚爸媽表達的真正的意思。且在每一次孩子不聽話時,爸媽要態度一致,不能今天心情好就睜隻眼閉隻眼,而下次心情壞就大發脾氣。

親子遊戲 把孩子變聽話了
當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或吃不喜歡的食物,就會耍賴、動作慢,讓爸媽覺得孩子不聽話。先了解孩子是沒興趣、能力不夠,還是發展不夠成熟?例如孩子吃飯慢,先考慮是否食物不易咀嚼。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遊戲化,例如孩子不喜歡收拾玩具,親子一起玩遊戲,數「1」時,孩子撿1個,不知不覺玩具就收拾好了。

爸媽調節自己的情緒
父母若不能控制情緒,會轉移孩子學習的焦點。原本是要修正不聽話的行為,但當孩子一看到父母臉色很難看就嚇壞了,認為以後只要聽話,父母就不會生氣。如此一來,焦點成了「生氣」這件事,原本不聽話而受「規範」處罰的意義就消失了,失去讓孩子學習如何改正行為的機會。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學前教育雜誌4月號)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治療癌症這麼簡單---減酸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燦爛的人生!好好愛自己,祝福您!



減酸人體酸性化--現代人的「百病之源」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據一項都市人群健康調查發現,在生活水準較高的大都市裡,80%以上的人其體液pH值經常處於較低的一端,使身體呈現不健康的酸性體質。



人體的體液偏酸的話,細胞的功能就會變弱,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廢物就不易排出,腎臟、肝臟的負擔就會加大。



所以「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



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做過一個實驗:
找100位癌症病患抽血檢查,結果100 位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



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



因此,這些醫學專家認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由於酸性過多而引起的病症大致分為四類
01.強酸與鈣、鎂等鹼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即固體酸性物,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02.強酸或酸性鹽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症,易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03.酸性廢棄物堆積,使附近的毛細血管被堵,血液循環不暢,易導致糖血尿、腎炎及各種癌症。



04.胃腸道酸性過多易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尿酸;胃酸過多易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等。



另外,酸性體質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六大原因造成現代人身體酸性化
01.飲食結構不合理:
專家指出,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鹼食物比例為1:3,但是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據分析,這樣的飲食習慣其酸鹼比例正好相反,為3:1。因此,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02.運動不足: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體內,因而造成體質的酸性化。



03.過重的心理負擔: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04.不良嗜好:
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05.生活不規律:
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無規律生活,都會加重體質酸化。



06.環境的嚴重污染:
由於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污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害元素的飲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其中的酸性物質也會滯留在體內,逐漸造成體質酸性化。



自主「減酸」,走向健康
若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適度的運動和良好的飲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平時要多做有氧運動,鍛鍊身體,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入手。



簡單地說,就是透過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就能直接調整體內酸性環境。



那些食物最能改善體內的酸性環境呢?
海帶可以說是鹼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有效調整酸性體質。



所以平時常感到勞累、疲乏、渾身酸痛的話,不妨多吃海帶。



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鹼能「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也有緩解疲乏的作用。



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那麼平時就應儘量少吃這些食物。



實在想吃時可以把它們和鹼性食物一起搭配,譬如燉肉時放些海帶,燒牛肉時加些蘿葡...等等。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蜆)、章魚、泥鰍等。



弱鹼性:紅豆、蘿葡、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蘿葡乾、大豆、胡蘿葡、番茄、香蕉、橘子、香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



哪些人的身體容易「發酸」:
熬夜一族....晚上 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會轉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會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儘量在晚上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熬夜時不要吃肉,儘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會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宵夜一族....凡是晚上 8:00以後再進食就可稱作宵夜。吃宵夜隔天易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降低,處於休息狀態,這時讓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易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早餐的「逃兵」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但許多人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如此易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下來易導致各種慢性病。



「精食」一族....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得少,又刻意選擇很精緻的食物、少吃粗糧,這類人的腸子老化得特別快,肝功能也會變差,排便是黑色的而且常會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你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了。



測測你的體質是否「變酸」了---
01.晨起精神不佳;



02.夜裡睡不舒服(失眠);



03.整天都感到很累;



04.工作想速戰速決,沒有持久力;



05.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06.易被蟲咬;



07.常患皮膚病;



08.常發燒或感冒;



09.有高血壓、低血壓、肝病;



10.有糖尿病、腎臟病、痛風;



11.經常頭疼、腿痛、肩酸、腰酸;



12.身體肥胖;



13.有胃病、胃潰瘍;



14.有過敏症、便秘;



15.有哮喘、失眠、神經衰弱;



16.食欲不振;



17.牙齦易出血;



18.傷口易化濃;



19.喜歡喝(碳酸)飲料;



20.喜歡吃肉食、油膩食物;



21.喜歡喝酒;



22.喜歡吃甜食;



23.喜歡吸煙。



研究人員發現,人在25歲時,身體血液就開始酸化,如果你過了30歲,並出現上述 6-8種情況,那你的酸性體質已有相當程度,怎麼辦?



儘快採取「減酸」措施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鹽30招



 



1.頭皮屑---你有頭皮屑?...很煩...常用鹽水洗頭可去除頭皮屑~~還可防止頭髮脫落



2.咖啡+鹽---能喝?...當然, 別有一番風味~~~(一點點就好! )



3.洗青花菜---這個菜菜裡頭, 都有綠綠蟲蟲,..不怕不怕...把菜放進鹽水中...那個噁蟲蟲自己就會爬出來跟你拜託。



4.維他命C損失---用果汁或果菜榨汁機絞碎果菜, 都會損失大量維他命C,..在絞碎之前, 放些鹽進去就OK啦!



5.碗盤污垢---濃濃鹽水或鹽水+醋, 就OK啦!



6.蠟燭---點燃蠟燭, 在燭心附近放點鹽, 就可以讓燭火更亮, 也能燒更久~~~



7.止咳---咳咳咳...很嚴重?..用鹽與水比例為1:100, 攪攪攪..攪拌均勻後, 用吸管喝鹽水就好



8.蛀蟲---木質家具,粉不錯, 可是.會有蛀蟲,用鹽水在家具表面擦擦, 就可以有效防蛀蟲。



9.煮蛋---在水中加入少許鹽可以防止蛋殼劣掉~還可使以破蛋. 蛋白不會流出,煮好後, 放入冷水中, 蛋殼就會變很好剝~~~



10.喉嚨---唱.說話都會沙啞?...喝點鹽水, 就不會~~~



11.藤.竹器---用鹽水洗藤, 竹器, 會變更耐用~~~



12.火---用報紙包著食鹽,放入火中, 不但能增加火力, 還可減少煙霧~~~



13.刷牙---用精鹽或鹽水刷牙, 牙齒會更堅固潔白~~~



14.催吐劑---當食物輕微中毒或喝酒過量導致不舒服, 可引用濃鹽水, 幫助催吐



15.煙塵---煙塵沾污白色衣物或布料時, 可用溫鹽水刷洗, 就可去除煙塵~~~



16.掃帚---將新買掃帚近泡於鹽水片刻, 晾乾後, 使用時就不會脫毛~~~



17.蛤---煮蛤之前, 把蛤浸泡在鹽水中, 讓它吐沙,食用時, 才不會吃到沙~~~



18.牛奶---不用怕牛奶變味, 加鹽下去, 可多保存數日都不會變味~~ ~過期還可拿來烤蛋糕和洗澡洗頭...



19.蒸飯---將鹽水和洗淨米放入電鍋, 不但蒸出來既鬆又軟, 還別具風味~~



20.水果---蘋果, 梨子等含鐵質水果削完皮, 放久...就變色,別擔心,削完後,放入鹽水中, 就可防止變色~~~



21.洗澡---用浴缸泡澡時, 加些沐浴鹽或食鹽,不 但可以殺菌, 還可讓自己神清氣爽~~



22.醋---在食用醋裡加些鹽, 可久存而不壞~~~



23.燙痕---桌椅如有燙痕, 可用橄欖油與食鹽調和,塗抹再燙痕上一小時後擦乾淨,就OK~~



24.除草---如家中的雜草長很快, 可在雜草上灑上大把食鹽, 3 ~ 4天後即可..



25.抽筋---如有抽筋而發冷現象,可將鹽炒熱, 用布包包著, 在4肢來回擦拭,就OK啦!



26.火灼.燙傷---將傷口浸泡鹽水中10分鐘, 或用鹽灑上傷口, 就能止痛.殺菌~~~



27.毛巾---毛巾用久,都會有濕黏現象, 可用鹽搓揉後, 在用清水洗淨, 就不會濕濕黏黏..



28.木器---木器用久都會變黑, 用鹽水擦拭後, 就可恢復..



29.濺油---炸食物時,可放少許鹽在鍋中, 這樣不但可以防止油噴出還不會燒焦~~



30.嘴破---嘴破久久都不能好?...用鹽擦拭嘴破地方, 就OK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種美食能預防女人婦科病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營養專家指出,在日常飲食中注意營養的合理搭配,並適當補充如下食物,有助女性防病抗病。


 


  貧血



  補充高鐵食物


  因為週期性失血以及生育等原因,約有三成以上的女性都存在輕度缺鐵性貧血。   


  長期貧血容易導致卵巢功能下降,對女性健康造成影響。


  補血養血可謂是女性一生的「功課」。動物肝臟、瘦肉、菠菜等食物不僅含鐵量高,而且容易吸收。醫學專家特別提醒,女性在經期時要盡量少喝濃茶和咖啡,以免其中的單寧酸抑制鐵的吸收。


 


  經期不適


  喝些加蜜熱奶


  下腹疼痛、腰膝酸軟、身體倦怠、睡眠不安及情緒煩躁等症狀,是女性經期經常遭遇的身體不適。婦產科專家最近發現,女性在月經期間每晚臨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熱牛奶,可減輕或消除經期的種種不適。


  因為牛奶中的鉀可以舒緩情緒,並具有減輕腹痛、防止感染、減少經血量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鎂可鎮定中樞神經,幫助消除女性在經期中的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痛經



  吃點香蕉


  香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而維生素B6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不僅可以穩定女性在經期的不安情緒,還有助於改善睡眠、減輕腹痛。 


 


  偏頭痛


  多吃含鎂食物


  偏頭痛好發於育齡女性,特別是從事腦力工作的女性。研究發現,有些偏頭痛患者的血液中鎂含量極低,如果在飲食上注意攝取富含鎂的食物,如小米、蕎面、豆類、香蕉、堅果及海產品等,可減少偏頭痛的發作。


 

  抑鬱


  常吃魚類


  由於受內分泌激素變化的影響,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抑鬱情緒。


  研究發現,經常吃三文魚、沙丁魚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可幫助女性緩解抑鬱情緒或降低抑鬱症的發病率。因為這些魚中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抑鬱作用。


 



  雌激素下降


  攝取豆製品   


  雌激素是女性體內重要的性激素,當它在血液中低於正常水平時,會使女性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都受到影響,還會使心臟失去保護。


  大豆中所含的異黃酮是一種類雌激素物質,可彌補體內的雌激素不足。


  每天喝500毫升豆漿或吃100克以上的豆製品,如豆腐、腐竹等,可有效調節內分泌功能,促使雌激素恢復正常水平。


 


  黴菌性陰道炎


  多吃蒜類


  經常食用蒜類的女性不容易患上黴菌性陰道炎。


  因為大蒜中富含蒜素、大蒜辣素等物質,它們是含硫的天然殺菌物質,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在陰道內的過度生長和繁殖。


 


   乳腺病



  多吃全麥食物和海帶


  一項研究發現,育齡女性在飲食中多攝取全麥食品,能使雌激素在血液循環中保持適宜水平,避免雌激素水平過高而引發諸多乳腺疾病。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碘,能刺激垂體前葉分泌黃體生成素,促使卵巢濾泡黃體化,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因此,經常食用海帶有助於預防和治療乳腺增生。   


 


  婦科腫瘤


  多吃紅皮蔬果


  紅蘋果、紅辣椒等紅色蔬果中含有某種天然植物化學成分,可以有效抑制一些婦科腫瘤細胞的生長,同時降低它們對雌激素的反應性,因而具有預防婦科腫瘤的作用。   


  此外,洋蔥、紫葡萄等蔬果也具有類似的功效。


 


   卵巢癌



  多吃高鈣食物


  大量調查發現,攝取足量鈣質的女性比攝取鈣質較少者患卵巢癌的概率減少54%。因為充足的鈣質有助於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因此,女性應注意適當補充高鈣的食物,特別是絕經後婦女和老年婦女每天鈣的攝入量應達到1000毫克。這就需要每天堅持喝牛奶或奶製品,常吃豆製品、小蝦皮、小魚、海帶及薺菜等食物。


 

  乳腺癌


  常飲紅酒


  研究表明,紅葡萄皮和葡萄籽裡含有一種天然的抗癌物質,可避免雌激素水平過高,刺激乳腺組織,使其發生惡變。


  因此,女性每天喝適量的紅葡萄酒(一小杯即可)或吃一些葡萄,其中的天然成分有助女性預防乳腺癌,同時還可預防心臟病。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生氣引發八疾病


 


 


        人人都知道生氣對身體不好,可你是否真的瞭解這小小的情緒會引起女性的哪些疾病

  

            一、長色斑。

 

            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頭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症,從而出現色斑問題。 

  建議: 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做深吸氣,雙手平舉,來調節身體狀態,把毒素排出體外。 

  二、腦細胞衰老加速。 

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一劑「毒藥」。 

  建議: 同上一條建議。 

  三、胃潰瘍。 

  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慾變差,嚴重時還會引起胃潰瘍。 

  建議: 每天多按摩胃部,緩解不適。 

  四、心肌缺氧。 

  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面部,會使供應心臟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臟為了滿足身體需要,只好加倍工作,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更致命。 
建議: 盡量微笑,並回憶愉快的事,可以令心臟跳動恢復節奏,血液流動趨於均勻。 

  五、傷肝。 

  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建議: 生氣時喝杯水。水能促進體內的游離脂肪酸排出,減小毒性。 

  六、引發甲亢。 

  生氣令內分泌系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會引發甲亢。 
建議: 放鬆坐下,閉眼,做深吸氣。 

  七、傷肺。 

  情緒衝動時,呼吸就會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建議: 專注、深而緩慢地呼吸5次,讓肺泡得到休息。 

  八、損傷免疫系統。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種物質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建議: 回憶自己做過的好事,盡量平和心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與新生寶寶進行溝通


 


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是靠什麽和照顧者溝通的?當然是他們的表情、肢體動作和不同的情緒,這一切表達出的含義,有時候比話語更真實,因此,照顧者應該學著將注意力延伸到語言之外,才能更加准確地知道握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



  寶寶大約在出生1年後,才會開始有意義的口語溝通。在此之前,寶寶倚賴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表達他的情感與想法的。除了以哭做爲直接的溝通之外,身體語言如臉部的表情、手臂與腳的擺動都是。在此期間,你越瞭解他們的身體語言,就越能拉近你與寶寶之間的情感聯結,也越能鼓勵他使用非語言的方式作爲有效的溝通。
  非語言溝通方式
  寶寶在15個月大之前,通常會用6種基本的非語言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1 哭
  這是出於本能且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以此讓照顧者知道他是不快樂的。剛出生的時候,寶寶哭通常是因爲他不舒服或餓了,而隨著他的成長,哭表達的含義就演變成了很多種。
  2 面部表情
  臉部的表情可以表達的情緒,包括快樂、悲傷、滿足、不舒服、疲倦、害怕、尋找、生氣等。
  3 手掌與手臂的揮動
  幾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會開始用手碰觸他想要的東西,或者推開靠近他的人,能清楚地表達他的欲望,要瞭解他心裏的想法,其實並不是那麽困難的事情。
  4 腿與腳的擺動
  當寶寶躺在搖籃中,強而有力地踢著他的雙腳時,通常表示他此刻很高興或是很興奮,不過,也有可能是他不高興或痛苦,父母要配合他的臉部表情或其他肢體語言所傳達出的訊息,一起解讀。
  5 身體動作
  如果寶寶扭曲身體想要離開你的懷抱或他的小床,表示他是不安甯的或不穩定的,也可能表示他現在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小寶貝不高興了。
  6 身體的接觸
  寶寶依偎在你的臂彎中,表示他很自在,而且很享受跟你在一起的時光。反之,如果他猛烈地掙紮著要離開,則表示他不喜歡和你相伴。



  你給寶寶的回應越多,表示你越瞭解他的肢體語言,這對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也有很大的益處。所以試著去瞭解寶寶非語言溝通的方式,你會很快發現,你能夠明白他想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你能夠正確瞭解他的“語言”。舉例來說,當你幫他換掉濕濕的尿布之後,他停止了哭泣,這表示你解讀寶寶“語言”的能力越來越強,自然也會增加寶寶對你的信任。記住,同一個姿勢有不同的意義存在,在不同的情境中,同一個動作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將一個玩具丟在地上,表達的情緒有可能是興奮、生氣或痛苦,也有可能是厭倦、無聊。結合臉部表情、手腳的擺動、身體的移動,你可以更加准確地判斷寶寶想要表達的訊息。
  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是靠什麽和照顧者溝通的?當然是他們的表情、肢體動作和不同的情緒,這一切表達出的含義,有時候比話語更真實,因此,照顧者應該學著將注意力延伸到語言之外,才能更加准確地知道握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



  PART1 寶寶非語言溝通的6種方式
  1 注視著他
  熟悉寶寶肢體語言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仔細觀察他的反應。你會慢慢瞭解他表達情緒的非語言方式。
  2 練習
  將你所觀察到的寶寶的情緒、行爲表現聯系在一起,你會越來越瞭解寶寶,當寶寶做出某種肢體動作時,你就會明白寶寶想要表達什麽意思。
  3 模仿他的行爲
  如果你不是那麽確定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你可以模仿他的行爲,問問自己,當這些行爲出現在自己身上時,可能代表什麽意思。
  4 說出你對他的詮釋
  跟他重複說“你是不是餓了”、“你不喜歡這樣躺著,是嗎”之類的話,這也有助於寶寶學習非語言的動作與口語之間的關系。
  5 與他人討論
  與他人討論你的寶寶的肢體語言,也有助於你進一步瞭解寶寶的情緒。



  PART2 父母常常扮演的角色,你有嗎?
  當寶寶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你常常跟他溝通嗎?這裏所說的溝通,並不是帶著嘮叨、提醒、批評、哄騙、威脅、訓斥、質問、勸告、評論的表達方式,這些方式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也會使溝通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破壞親子關系。如果你能將寶寶當作自己的朋友,以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寶寶,那麽彼此之間的關系,必然會在情感與經驗的分享中而有所增進。想想看,當自己處在情緒低潮的時候,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呢?有時候你希望單獨靜一靜,有時候你又希望有人陪著你,和你說說話,試著瞭解你,接納你,寶寶其實也一樣。


  當寶寶表達感受時,你的角色是什麽?
  大部分人從小就被灌輸一種觀念,認爲生氣、失望或害怕的情緒是不正確的,而且不應該表現出來。因此,當寶寶出現這些情緒時,有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該如何處置自己的感受,由於缺乏足夠的知識,我們常常扮演以下幾種角色:
  
指揮官:扮演“指揮官”角色的父母,是期望將事情置於自己可控制範圍內的父母,他們要求寶寶不要出現負面的情緒及感受,並且表現出“中規中矩”的樣子,凡事不能出現偏差。命令與威脅是“指揮官型”父母最常用的語言模式。
  
道德家:道德家是個“應該先生”,凡事都用“應該”、“不應該”來衡量。這種“道德家型”的父母相當關心寶寶是不是有“正當”的感受,他們像牧師般地勸誡,總是告訴寶寶“你應該這樣做”、“你不應該那樣做”。
  
萬事通:“萬事通”型的父母企圖告訴寶寶,大人走了一輩子的路,沒有什麽不知道的事情,所有問題的答案,大概都了如指掌。這些父母常用“訓誡”、“勸告”、“說出理由”等方式,企圖炫耀自己是多麽地萬能。
 
 法官:“法官”型的父母不給寶寶任何嘗試的機會,就先宣判寶寶的罪狀,他們非常重視的事情,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寶寶是錯的。
  
評論家:就像法官、道德家或萬事通一般,“評論家”型的父母非常重視“對與錯”的判斷。不過,“評論家”型的父母常用嘲笑、辯論、諷刺或戲謔的方式,讓自己居於寶寶之上。
  
心理學家:“心理學家”型的父母試圖分析問題。他們擁有最好的意圖,想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所有的細節,因此,會站在比較好的位置,試圖使寶寶坦白一切。然而這類父母擅用的診斷、分析、探詢的方式,不一定會讓事情得到恰當的處理。
 
 安慰劑:“安慰劑”型的父母會努力避免讓自己涉入跟情緒有關系的事件,總是輕描淡寫地處理寶寶的感受,例如當寶寶焦慮時,他們總是用單純的保證、贊許或假裝一切沒事的方式來安慰寶寶。



  當父母扮演以上這些角色時,沒有半點不良企圖,他們都有最好的動機,只是方式不一定妥當。



  有效的傾聽與溝通
  基於相互的尊重,父母與子女都希望對方誠實且放鬆地表達他們的情緒與感受。作爲一個有效的傾聽者,需要全神貫注,包括眼神的接觸,都要散發出“我正在聽”的訊息姿勢,有時保持沈默,有時則需要給予回應,讓他們明白,我們正在認真地聽他說話,並且能明白他的心情與感受。
  溝通分爲
封閉式反應與開放式反應。


封閉式反應指傾聽的人並沒有真正地在“聽”,或者雖然在聽卻並不瞭解說話人的意思和感受,因此很可能中斷彼此的溝通。



  開放式的反應是指傾聽的人聽到了對方的話,而且懂得話中隱含的感受訊息,而說話者也能感受到傾聽者明白他的意思。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個微笑、皺眉或撫背等非口語的方式來做無聲的溝通。多用開放式的反應,少用封閉式的反應,溝通才能更有效率。




  有時候,寶寶會很直接地將他們的感受表達出來,但是有時候,他們的身體語言含有更多的內在訊息,多用“眼睛”傾聽寶寶的“聲音”,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世界並不是那麽難以理解,而且很容易找出邏輯與規則,這對你跟寶寶的互動關系,會有正面的幫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眼部按摩手法DIY,舒緩眼睛疲勞及加強保養品吸收


眼部按摩手法DIY,舒緩眼睛疲勞及加強保養品吸收


乾燥老化最容易在哪裡留下痕跡眼部周圍最容易出現老化警訊!因為眼部周圍皮脂腺分布較少加上每天化妝、卸妝時不當的與肌膚拉扯造成眼部周圍肌膚比臉部其他部位更容易出現小細紋也因此眼部周圍加強保養是刻不容緩的保養步驟。



1以指腹沾取適量的眼部保養品輕輕點壓在眼部周圍肌膚


2利用掌心的溫度加速肌膚吸收保養成分的速度同時舒緩眼部周圍肌膚的壓力


3以指尖肌膚輕輕拉提眼尾消除眼尾小細紋


4輕柔按壓眼頭的穴道有助於紓解身心壓力


5接著再輕壓眉頭穴道能鎮靜肌膚與心理疲累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六種狀況打孩子,就是你的錯



 




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理念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持這種觀念的人肯
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無能,是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
種表現。的確,在以下很多情況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
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洩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


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


害的孩子。


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


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


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歲的階段. ,孩子處在自主性與羞怯和疑慮之間搖擺的階段。兒童迅速學會走、爬、推、拉和交談等許許多多的技能,學會了如何抓握和放開。他們不僅把這些能力應用於物體,而且還應用於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換句話說,兒童現在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須按照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兒童行為的任務,而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體罰,兒童就會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


育兒小貼士:. 在孩子3歲前的這一年齡階段,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面對孩子幫倒忙,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怎麼辦?您不妨採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冷處理。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自然後果法。


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講明道理。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比如,你亂碰開水瓶,會被燙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6歲以後要盡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


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進入青春期後,兒童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


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多,他們會清楚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種違反法律的錯誤行為,因而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認為他們不遵守法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繼之前買的寶寶好書:天線寶寶摸摸書、趣味黏貼遊戲書---數字123      猜猜看我是誰---日常生活篇,及前2天買的寶寶洞洞工具書---交通工具篇。 


  


  


  


   其中摸摸書與洞洞書這2本書我覺得有可看性也最有可買性,因為高貴不 貴真的是物超所值,那是我隨意逛街看到的,可遇不可求。

 


 



 

   系統保母姐妹嬌知道我有摸摸書,要托我買,結果我在某天發現另一位老闆 賣書有摸摸書,價錢比我之前買的還便宜10元,幫嬌買摸摸書我又選擇了洞洞 工具書,結果嬌也要洞洞工具書,另有保母姐妹也要買,2種都要,我只是有機會看到才能幫她們買,這就是好康分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現在是榴槤盛產的季節,琴媽咪一家都很喜歡吃榴槤,買回未剖開,就放在樓下,人在2.3樓都可以聞到那香香的味道真是太----舒服了。


    每年這個時候,琴媽咪總會買幾個榴槤來解饞,通常大大的一顆,一家四口一天就解決了,那還是還控制著吃呢,(因為吃多會上火)不然大大的一顆還吃不夠呢!


    上星期六在家樂福買了一顆,是我選的,貼心的女兒提醒我要小心,不要被刺到了,因為去年一樣在這裡選榴槤被刺到,流了好多血。


 



 


    星期日晚上老公見時機已到把它頗開,撲鼻的香味真的有夠香,切開放盤子蓋上保鮮膜,放冰箱,隔天星期一晚上就開始大快朵頤了,冰冰的,真好吃,你一粒,我ㄧ粒,一下子就清潔溜溜了。


    榴槤是營養分很高的水果,敢吃的人,會覺得很香,不敢吃的人,會覺得很臭,我小弟他不敢吃,且不允許我弟媳買,因為買了放冰箱,小弟連冰箱的東西也會覺得很臭。他很怕那味道。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感覺統合原理


本文Tag標籤:感覺統合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當感覺統合運作不良時,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活動就象擁擠的交通一樣,眾多感知到的資訊流通不良,混亂而緩慢,使孩子的認知、行為、學習、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出現異常。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與效率,必須要先瞭解孩子的腦生理的發展入手。
  感覺學習幾乎是一輩子跟著我們,它不但是知覺的基礎,也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視覺區、聽覺區、味覺區、嗅覺區均位於左腦的底層,觸覺及平衡區位於正中央。寶寶出生的前7個月,大腦的運作功能不強,感官接受訊息後,在左腦進行初步的對照、組織、瞭解,以及記憶的統合學習。大腦功能分化及神經系統也在感覺學習中,逐漸發展開來。
 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剛出生的嬰兒,視覺近似盲人,只能接受單純和強烈的光線和顏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塊或簡單的線條及圖形。因此有人認為嬰兒只能看到黑、白兩色,甚至將嬰兒房和玩具都已黑白色系呈現,未免矯枉過正了。
     嬰幼兒所有的感官和神經系統,都在快速成長中,實在沒有必要將他們的感覺設定在一個點上。事實上,他們大約3個星期左右,對顏色和光線的變化已有很大進展了。大約1個月左右,他們已能辨識紅、黃、藍三原色,到了3個月左右,中間色也沒太大問題了,雖然他無法認識顏色的名稱,但對光線的反應及辨識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
    嬰兒在形狀方面的學習也由簡單到複雜,他們3個月左右就客人是五官的變化,大人以臉部表情都他,嬰兒也會有反映了。
     但是,在3歲之前,幼兒的視力尚未發育成熟,雖然他已經認識大部分的圖形,顏色,甚至文字,但視覺的清晰度仍遠不如成人。這倒不是視覺的辨別力不足,而是兩眼的焦距的成熟度還不夠。人類有兩隻眼睛,所以的兩個視覺,中間是重疊區,成為中心區,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焦距。兩旁則成為周邊視,是兩眼視覺不重疊的地方。
     焦距的穩定性全來雙眼視覺神經及視覺肌肉的成熟。焦距穩定後,幼兒的注意力才能比較集中,也才開始又閱讀的能力。通常焦距的穩定大約在3-4歲之間。在這以前,幼兒的中心視無法完全協調成一個影像,所以,給孩子看得東西最好比較大,比較簡單一點。
     曾有一位媽媽教2歲多的幼兒識字,其實,教幼兒認識字並不困難,只是它不一定能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而且很多圖畫書上的文字實在太小,不適合4歲以前的幼兒閱讀。當我告訴那位元母親,文字太小了,幼兒看得很吃力,會傷害幼兒的眼睛。那位母親卻回答我,拿近一點給他看不就得了嗎?顯然他不明白,問題不再與遠近,而在於焦距是否成熟。
東張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由於正前方的中心視看不清楚,旁邊的周邊視特別有吸引力。3歲以前的幼兒習慣東張西望,只要身旁有東西移動,視覺便被吸引,有人以這種現象,來批評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嬰幼兒非常需要東張西望,它不但可以促使幼兒頸部肌肉及神經體系發展成熟,還有助於幼兒視、聽覺肌肉及神經穩定發展,因此深深影響他們的視覺焦距及傾聽能力的成長。
     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傳送的訊息,必須經過頸部才能到達大腦,所以頸部的神經結構最為複雜,而影響人類學習能力最大的前庭覺也在頸部。嬰兒的爬行階段是發展他們的平衡感及視覺空間最重要的時期。爬行中,頸部運動也最多,有助於頸部神經結構的完整發展,因此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是絕對不能缺少爬行的。
     視覺肌肉及視覺神經由眼皮及眼眶附近開始,順著眼尾,通過天靈蓋附近,在耳朵上方,順著後耳連接聽覺肌肉及聽覺神經,由耳下方傾斜向後頸部,左右兩個系統交接後頸頭蓋下面的前庭神經核,再傳至後腦的視覺區及聽覺區。
     所以,如果頸部肌肉和頸部神經發展不成熟,連帶影響視覺肌肉及神經的發展,造成幼兒焦距不穩定,看書時容易跳字、跳行,眼睛也容易疲勞,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的使用也顯得不靈活。
     在過去的大家庭中,一個大人常必須帶5-10個孩子, 屋內多半都有榻榻米、木板通鋪,讓孩子們東張西望、到處亂爬,頸部運動較能正常發展。現代小家庭因空減少、孩子少,經常是一對一,特別是阿媽看顧的孩子,怕骯髒不讓孩子爬行,稍微東張西望,就立刻制止,反而使孩子的頸部運動嚴重不足,視聽覺均無法健全發展。這種孩子4歲以後,焦距仍對不准,所以喜歡東張西望,這是大人卻又來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造物者的巧妙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人類自作聰明的干涉,常常是只會帶來災害而已。
音辨能力來自觸覺
     眼睛可以閉起來,耳朵卻無法封閉起來。聽覺的訊息更屬於潛意識領域。    聽覺區的訊息深入大腦的潛能記憶區中,因此聽覺的音辨能力,對人類的潛意識影響很大,在心理上也產生很大的作用。但是音辨能力卻來自於觸覺。
     嬰兒出生的那一刹那的強烈擠壓,使得大腦記憶區受到強大的衝擊。胎位變化的感覺長而緩慢,逐漸對大腦平衡神經產生左右。出生時的擠壓則短而強烈,記憶區立刻形成對感覺的接收架構,音辨能力也因此產生,對一個人終生的樂感能力都有影響。
     特別是發音上的練習。人類聯繫發音,大約在7個月達前後,音辨逐漸成熟,嬰兒操作自己的唇舌、聲帶、鼻音共鳴,大約經過一年的牙牙學語期,逐漸學會掌握這些發音的小肌肉,而發出較清晰的聲音,發音要明顯成熟在4歲左右。剖腹產的孩子觸覺差,記憶區接受感覺層次的架構不良,而影響孩子的發音的正確性。
     除了孩子喜歡聽的聲音,並利用它們,引導他對聲音及環境關係的認知。例如聲音的大小、長短、高低、音源、動物聲、自然聲等的分辨及瞭解,便可養成孩子對聲音的敏銳度及關心,對孩子長大後的傾聽能力也有較大的幫助。通常孩子最喜歡敲擊聲:像拍手、打桌子、用東西敲打、而這也是大人最討厭、最想制止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急性子與慢性子,教育方法大不同


 


孩子的思維是奇妙的,他們也根據自己的認知來發表觀點,由於天真,他們的觀點在大人看來就越顯得逗笑、可愛的,一般孩子長到3、4歲時,就開始顯現其個性特徵了。有的孩子做事敏捷,有的孩子卻慢慢吞吞。孩子天性各異,盲目參照或千篇一律的教育顯然不可取,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才能,只有及時發現其性格特徵,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出有思想有頭腦的新世紀兒童。在弄清了孩子的個性是兔寶寶還是龜寶寶後,家長不妨對症下藥,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展開不同的教育。



兔寶寶的教育法則


這類孩子一般有著聰明的頭腦,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時,能明顯表現出敏捷和靈活的特點,並能從眾多的小夥伴中脫穎而出。但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寶寶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總是玩一個丟一個,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麼聲響,便能很快將他們吸引過去。在和小朋友們相處時,他們也大多表現出不合群或好鬥等不良傾向。對於這類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調教,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成為上課坐不住、容易開小差的差生。因此,教育這類寶寶,得注意三大法則。


法則一: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強制性耐力訓練


耐力培訓可以從鍛煉身體著手。比如:每天規定一段時間專門從事某項體育運動。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跑步是首選的方式。慢跑基本適合4歲以上的所有健康兒童,當然,具體實施起來還得根據孩子的體質情況設定具體的訓練時間和強度,但爸爸媽媽必須堅持,只有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法則二: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培養其做事的專一性


注意力分散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一個孩子即便再聰明,但如果做事不專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提高注意力首先要從其興趣入手,比如年齡小的孩子一般喜歡做遊戲,那麼家長這時就應該抓住孩子好勝的心理,通過不斷地過關斬將,來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也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或者看書,家長也可通過這些方法培養孩子延長做事的時間,讓他們在興趣中忘記身邊的干擾,從而提高注意力。


法則三:給予適當的鼓勵


兔寶寶一般比較欠缺耐心,對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極容易放棄,包括做遊戲也一樣。因此,家長此時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難度相當的遊戲或者家務幫忙,同時多鼓勵孩子,在孩子出錯時,盡量不要指責和打擊。另外,家長要注意控制時間,讓孩子勞逸結合,保持孩子對事物的興趣。


龜寶寶的教育法則


這類寶寶並不是頭腦不聰明,而是性子沉穩些,行為動作反應也慢些,相對兔寶寶來說發育得稍微遲緩了一些。科學研究發現,只要父母們能用正確的方法培養(不要過分斥責,不要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那麼他們大多會比那類早早就表現出神奇天賦的孩子要發育得更好。


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發脾氣,與人相處也極為融洽,但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是他們的一大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確的調教和引導,他們就會從周圍的氣氛中隱約嗅到排擠的氣息,繼而表現出不合群,甚至越來越孤僻的傾向。


法則一:鼓勵的妙用


鼓勵是最好的良方。就像一朵正在成長的花兒,他們需要的應該是溫暖的陽光,輕柔的雨水,而不是當頭的烈日或狂風暴雨。因為內向,所以這類孩子一般比較敏感,不像兔寶寶般性格開朗,相對來說能經得起打擊。他們有什麼事都喜歡放在心裡,到最後慢慢變成一個心結,無法消除。因此,鼓勵和關注能幫助寶寶重建信心,從而獲得力量和勇氣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法則二:放手讓他做事,並培訓其速度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呢?家長必須謹記,在指揮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給他們講清規則,這其中就包括時間的約定。讓他們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事,讓他們明白,並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才算合格。另外,家長還可以嘗試一下獎懲制度,即完成有獎,否則便罰,這種辦法,對於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也是相當有效的。


法則三:多帶他去公共場所,鼓勵他與人交往


鼓勵交往是教育這類寶寶的一個重要法則,我們都知道,與人交往不僅可以從中獲得樂趣,還能獲取知識、信息等資源。從小讓孩子適應公共場所,廣交朋友,對其今後的成長和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弊。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又發現了一本高貴不貴的書:寶寶洞洞認知書----交通工具篇


 


           動動嘴巴動動腦,翻開洞洞就知道----寶寶洞洞認知書                翻頁



        藍色        小朋友動腦猜猜兒歌裡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翻頁



         


  旅行車         爸爸媽媽唸一念:旅行車能載著我們到處去遊玩。它的車廂內                                                        有很大的空間,可供我們放置旅行用的物品。


 


 


                                  車頂有個行李架,


                                  車廂空間裝載大。


                                  出門旅行好幫手,


                                   嘟嘟一聲出發啦!


 


 


                        原來是一輛旅行車                               翻頁




             白色        小朋友動腦猜猜兒歌裡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翻頁


  救護車         爸爸媽媽唸一念:救護車是專門用來救助病人的。當遇到緊


                                                                   急況時,我們可以撥打119求救。


                                                    紅紅燈,頭頂閃,


                                                    哦伊哦依不停轉。


                                                    飛快行駛爭分秒,


                                                    急救病人我當先。


 



                                          原來是救護車                           翻頁



            黃色        小朋友動腦猜猜兒歌裡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      翻頁


                




 



 卡車         爸爸媽媽唸一念:大卡車的車身很高大,一般用來裝運貨物,所以  


                                                             它能承載的重量很大哦!


 


                                          



                                           車頭短短力量大,


                                           大小貨物都能裝。


                                           長身體,大車廂,


                                           運輸裝載我最忙。



 


                           一輛卡車開過來了

 



還有黑色警車、橙色飛機、紅色汽車、紫色火車、綠色垃色車,內容真是豐富,又有繞口令,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從小教育寶寶對各種感覺的啟發,建立良好的全官能發展、以色彩、認知、  觸摸、文字、圖案、聲音----,全面性教導孩子思考與邏輯的基礎概念。


 


【書籍特色】



  1. 生動打油詩句,突顯各種認知物的特徵,從中記憶關鍵字。
  2. 培養親子互動,協同寶寶一起玩樂學習。
  3. 動動大腦思考,鍛鍊寶寶的觀察、記憶能力。
  4. 猜一猜,誘導寶寶聯想與探索的學習興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精美分隔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潔浴室 最佳妙法~~不用買電視廣告的˙˙˙˙




 





清潔浴室 最佳妙法~~不用買電視廣告的˙˙˙˙


每次清洗浴室都必須費九牛二虎之力,是不是太辛苦了呢?試試幾個小秘訣,可以省不少力哦!


1.洗手台︰撒些蘇打粉或鹽巴,或者也可以直接將清潔劑塗在污垢處,過一會兒,待污垢溶解後,用菜


瓜布及清水刷洗就可以消除污垢了。


2.水龍頭︰以檸檬刷洗水龍頭,再用水沖洗,擦乾即可。變黑的地方可以用牙膏、牙粉來試試,一定會


有讓你滿意的效果出現喔!


3.鏡子︰抹布沾清潔劑擦拭鏡面,再用清水沖洗,最後擦乾即可。而嚴重的污垢可以使用酒精來清除!


4.浴缸︰塗上浴室專用清潔劑,稍待片刻,等污垢溶解、脫落之後刷除,最後再用水沖淨。浴室牆壁和


 


天花板上的霉垢,通常使用菜瓜布即可刷掉,若不行,你可以使用酒精或漂白水,也可以有不錯的效


果。


5.馬桶︰使用強力廁所洗淨劑,噴灑後待污垢脫落再刷除,就可以使馬桶恢復原本的顏色囉!


6.磁磚縫︰你可以使用具有漂白作用的去污劑,塗在發霉的地方,約等三十分鐘後,再用刷子或牙刷刷


洗乾淨。


7.排水口︰先澆淋熱水,再塗上稀釋過的漂白熱水,待污垢脫落後,再以清水沖洗即可。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幼兒補充水分5要訣


不論喝母奶或喝配方奶,很多媽媽都會疑惑:
「要不要另外給剛出生的寶寶喝開水?」
「葡萄糖水可以幫寶寶去胎火?really?」
「寶寶發燒需要額外補充電解水嗎?」
白開水、葡萄糖水、蜂蜜水、果汁水、電解水……究竟,該如何給寶寶補充這些水呢?

文/王文珠 採訪諮詢/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

一訣~新生兒不需額外給水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除了睡,喝ㄋㄟㄋㄟ是他唯一的需求,早在準備新生兒用品時,妳一定也採購了「喝水用的奶瓶」,那麼:「是否需要給嬰幼兒額外補充水?」
對此,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王崑伊表示,不論母奶或配方奶,它有80%都是水分,如果寶寶有按時間喝奶,在營養和水分的供應上應是足夠,理論上3個月以前的寶寶是不需要再給他額外喝水。
另外,由於新生兒的吞嚥功能尚未健全,單純的白開水對他來說太稀,容易嗆到,所以也不適合單獨補充,王崑伊主任醫師說:「通常給新生兒單獨喝水的目的是——清潔口腔。」

二訣~葡萄、蜂蜜等糖水不宜
對於以前人說:在兩次餵奶中間,可以葡萄糖水來增加寶寶的營養,以及糖水可以去胎火等說法。王崑伊主任醫師表示,西醫並沒有所謂的胎火之說,喝糖水是萬萬使不得,寶寶不但沒有補充到營養,害處還很多,如下:
1.甜味容易滿足食欲,反而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願意吃,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
2.糖分過高會導致脹氣,寶寶一旦脹氣,不但不喝奶,還容易哭鬧不止。
3.糖水在口腔內若停留過久,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讓寶寶的脆弱乳齒提早破壞(齲齒)。

另外,也有人會給寶寶喝蜂蜜水,王崑伊主任醫師認為,在蜂蜜來源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最好別給寶寶喝,萬一有肉毒桿菌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訣~寶寶便秘先檢視奶粉沖泡方法
有些新生嬰兒會有三、五天才解便的現象,王崑伊主任醫師說:「新生兒的腸胃消化和解便等功能均未發育健全,需要時間調適,若是喝配方奶的寶寶,更是需要時間觀察,並非類似大人的便祕問題,所以並不一定是水分不足所致,因此不一定是要給他多喝水,嚴重者還是請醫師做診斷。」
若是喝沖泡的牛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護理長謝明萱建議,要依照所購買的奶粉說明沖泡;除了先放水再放奶粉外,奶粉和水的比例也要正確,市售奶粉所謂的「一匙」是指「平匙」,這是許多媽媽容易忽略的。

四訣~3個月後開始單獨補水
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多,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寶寶長到3個月大以後,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則可以開始另外給他喝水。
至於喝水的最佳時機,護理長謝明萱建議在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如果是已經長牙的孩子,還可以在喝水時清潔口腔中的奶渣。
若是夏天,雖然寶寶也都待在冷氣房間,一樣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更應該多補充水分。

五訣~電解水不要隨便喝
因為抵抗力較弱,感冒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有些媽媽會在寶寶發燒時,沖泡電解水粉末包給寶寶喝,說是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對此,王崑伊主任醫師說:如果只是單純的發燒應該不需要補充電解質,只有當寶寶有腹瀉、嘔土、嚴重脫水時才需要(例如腸胃炎合併脫水等)。
對於一歲以下的幼童,若有不正常體溫升高(尤其高達38.5℃以上),王崑伊主任醫師建議:
1.不要自行使用一些退燒藥物或物品退燒,這樣會干擾之後的病情診斷,緊急送醫才是上策。
2.一般退燒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僅需要多給寶寶喝開水即可,在不需要的情況下,給寶寶補充過多的電解質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


較大寶寶的補水原則
水分是人體所必需,給較大寶寶喝水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
1.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市售飲料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下去之後不會如開水般快速離開胃,可能長時間滯留,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
2.當寶寶開始有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需求時,家長最先想到的是果汁,第一次給寶寶喝果汁最好也是稀釋過後再喝(可從果汁:水=1:2開始)。
3.喝奶或吃飯前不要給孩子喝水,這樣會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恰當的方法是,在飯前半小時讓孩子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內唾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