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使用學步車好嗎?


 


寶寶使用學步車好嗎?


文/魏賓千;採訪諮詢/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廖笙光


輕輕一蹬,小寶寶在轉眼間已滑行數步之遠。看著往常不離地、不離人手的小傢伙,藉由學步車獨當一面,樂透極了,讓大人終於能忙裡偷閒,眉開眼笑。但是你知道嗎?親親寶寶此時此刻開著學步車上路,真的是集天時、地利、人和嗎?


市面上,幼兒學步車 的選擇性不少,而有著多滾輪設計的螃蟹車幾乎成為台灣之子共同擁有的學步記憶,但這項超人氣工具所引發的話題也最高,什麼時候開始用?什麼狀況下最好避免 使用?使用時是否需做配套措施?最後,使用學步車是否會衍生出不利寶寶成長的後遺症?更是一舉中的,在天下父母親的心中投盪出陣 陣漣漪。



建議寶寶8個月大使用學步車為宜,單次使用宜短,不逾1小時,避免後遺症上身。
學步車的最大好處是,方便家長好照顧孩子,但使用的時機呢?常見的有兩大迷思,提醒家長們謹慎拿捏使用時間的長短、開始時間。



小寶寶身體可以直立,就可以開始坐上學步車?
「可以用,但不建議。應視寶寶的成長狀況來決定。」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職能治療師廖笙光解釋說,適當的時機點應該是寶寶的頸部發育良好,脖子硬了、身體 直了,寶寶可以維持?坐正?的姿勢30秒,建議從單次使用510分鐘開始,爾後,逐次拉長使用時間。當寶寶發育至爬行階段,可獨自爬行3公尺時,建議單次使用時間可延長至2030分鐘,但應避免超過1小時以上。


Point 2. 迷思二
坐學步車,寶寶學走路的速度會比較快?
俗話說:「七坐八爬。」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爬』是佔有極重要的關鍵,廖笙光職能治療師解釋,「爬行」有助於小寶寶背肌、腹肌發展,這項歷程影響到日後的站姿能否直挺,爬行的姿勢正不正確格外重要,家長們應儘量讓小寶寶們的肚子離開地面。


降低探索環境的機會
提早使用學步車、使用頻率高;相對來說,便是降低幼兒爬行的比例,進而減少小寶寶在學走路階段時,探索環境的機會。


單純提供移動經驗
「寶寶學走路,跟他探索環境的經驗多寡是呈正比的。」廖笙光職能治療師分析,讓小寶寶可站立、直挺踏走來探索環境,其實就是一道寶寶自我訓練身體重心的歷程,讓身體重心從胸口至肚子的臥躺狀態,逐漸移轉至肚臍的站姿狀態。另一方面,幼兒使用學步車,是用??的方式在行進,是一種屬於腳步的反射動作,無關提高走路動作所需的腳部力量發展。「換句話說,學步車是單純提供幼兒的移動經驗,學習走路的進程並不會因此而加速。」  


影響篇
不當使用學步車 後遺症跟著來
Point 1. 後遺症一
易導致日後有頭歪斜的傾向
過 早使用、超時使用學步車,不僅會減少寶寶的爬行經驗,帶來手腳諧調度不佳、因觸覺經驗不足導致觸覺防禦能力低的負面效應,更進一步負面的生理發展後遺 症,產生的機率也相對倍升。廖笙光職能治療師解釋,如果寶寶身體的硬挺度不夠,卻強加之坐在學步車上,寶寶等於是用小手硬撐住身體,感覺像是整個人趴在學 步車的小桌面上,易導致日後有頭歪斜的傾向。


Point 2. 後遺症一
長期踮腳走路日後獨步易跌倒
至於家長常有的坐學步車易有O型 腿,真實發生的機率並不高,反倒是發生踮腳的機率高居不下。坐學步車的寶寶未能以正確的走路姿勢行進,或因車體的高度調整 並不符合寶寶的實際身高,讓寶寶在無形中養成踮著腳的行進姿勢,乍看下,似是跳芭蕾舞般的輕盈曼妙,其實潛藏著步履不穩的後續問題,及至日後寶寶脫離學步 車,開始獨步前行的進程,易有頻頻跌倒的狀況產生,須進行早期治療工作。


Attention!不適用學步車的先天性異常狀況
不適合使用學步車的先天性異常狀況相當罕見,除少見的脊椎異常、脊椎膨凸,及肌肉張力過低或過高,在寶寶3個月~6個月大時,症狀便清楚明白。廖笙光職能 治療師進一步說明,肌肉張力過低即為肌肉太鬆,當腳步懸空時,對關節不好;反之,肌肉張力過高,足踝區位的肌肉較緊,易導致幼兒踮步走的習慣,都不適用於學步車的使用。


使用篇
選擇有品質的商品,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最重要。
除了掌握適當的使用時機,學步車的挑選也是一門學問。廖笙光職能治療師提醒家長們,「安全考量最重要。」
Point 1.
底部面積愈大愈穩定
良好的產品須具有商標局檢驗核可的標章;學步車的底部面積愈大愈穩定,在行進間車體愈不易搖晃。
Point 2.
可調整高度
坐位部分可任意調整高低,免得寶寶為了遷就車體高度,導致腳部過度彎曲或腳部懸空的現象。
Point 3.
輪子具止滑和固定的功能
當輪子具有止滑和固定功能設計時,才能方便家長固定車體,或將寶寶侷限於不易傾倒的場所等。


環境篇
撤離熱源、電線打造安全的學步環境
Point 1.
使用學步車時宜穿襪子
穿上襪子,考量的還是幼兒的人身安全。「小寶寶坐學步車移動,會有相當高的『踢地板』比例,若意外踢倒置於地板上的物體,襪子能適時提供保護作用。」廖笙光職能治療師叮嚀說,因為,意外總是在人們措手不及的時刻來敲門,居家安全對於幼兒使用學步車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Point 2.
設定安全的移動範圍
寶寶隨著學步車,擴大了觸手可及的範圍,小手是他探索世界的前哨站,也是招惹意外的先端。廖笙光職能治療師提醒家長,「使用學步車時,不妨為寶寶設定安全 的活動範圍,同時間,將『熱源』、『電線』撤離學步車的勢力範圍,是最重要的安全動作。」曾有過這樣的案例,10個月大的小寶寶乘坐著學步車四處走動,好奇心驅使下,拉扯熱水瓶的電線,滾燙熱水潑濺在學步車的小桌面上,造成小寶寶整個手掌驚人的燙傷症狀。


Point 3.
加裝柵欄
另 外,若住家是透天獨棟的房子,建議家長不妨在通往室內梯的出口動線,加設臨時柵欄,避免小寶寶飛奔出去,發生意外;現今居家常見的開放廚房設計,廚房與餐 廳、客廳通常無任何門、牆的區隔,也應隨時掌握小寶寶的移動蹤跡,避免小小孩在無人看顧的情形下進入廚房玩耍,每一分微細考量,換來確保寶寶快樂成長的開 端。


Point 4.
撤離危險物品
讓寶寶倍感好奇的桌面??界,家長們不妨避免使用有著銳角的家具款式,慣常使用的桌巾也最好暫時撤除,去除寶寶抓扯的任何可能。


share with you!經驗分享
桌面探索,是刺激寶寶站起來走路的重要階段,廖笙光職能治療師綜合以往的門診經驗發現,木質桌子比玻璃桌更利於訓練寶寶的身體重心控制,如果居家裝修採取較多的玻璃設計,幼兒在走的發展明顯較遲緩。



少在學步車上餵食
另外,不少家長習慣利用學步車來餵食寶寶,此舉並不建議。一來小寶寶的進食時間長,使用學步車超過1小時對寶寶來說,長時間雙腳外開,並不是個舒服的體驗,不妨改以幼兒專用的高腳椅來協助寶寶用餐。
盡量在地板上遊戲
平暇時,儘量讓小寶寶在地板上嬉戲,提高手腳的和諧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1.1和 1.2


離農曆過年大約有一個月


元旦1日和2日這2天的天氣都很好


趁著托育休假的週休2


把窗廉都拆下來洗


透天厝的房子3層樓


窗簾還真不少


2天四次洗完


拔下來還要裝上去


可真累人呢


 



 


1/2中午與老公載著小孩


到土庫順天宮拜拜


看到貼海報


元旦健行-----可惜錯過了


土庫的鴨肉麵線很有名


琴媽咪很喜歡吃土庫的當歸鴨肉麵線


就在很有名的老店吃


女兒和兒子不吃鴨肉


就叫了滷肉飯


我和老公吃當歸鴨肉麵線


飽餐後


有名的六房天上聖母99.100年就在土庫


我們全家也去那拜拜


帶了一小包平安米回家


 



 


 


路經斗南大潤發


也進去小買一些生活用品(上星期有來過了)


中午出門.太陽照在身上很暖和


下午日落西山.氣溫又降低了


只好打道回府了


只想要出門拜拜


也沒想到要帶相機


只好用文字敘述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澄澄對這個教具很喜愛


會移動珠珠


注意力很夠



 







這幾天天氣都很寒冷


澄會在遊戲室玩球


大球、小球都有


唯獨喜歡這顆紅色球







澄澄現在正在學習坐馬桶嗯嗯


因為有點抗拒


平常會跟她做心理建設


這天在洗澡前讓她坐上馬桶


體會一下


她反倒玩起相機套子


就拍下了這張照片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別總是對寶寶說「不」!



「廚房很危險,不能進去!寶貝,不可以那麼靠近電視機!……」對於家有小寶貝的父母親來 說,以上幾句話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妳可曾仔細想過,妳對家中的寶貝說過了幾個「不」字。為人父母者,應使用「溫和堅定」的態度來引導寶寶,讓寶寶在正向且 受尊重的環境下,培養自我的獨立性與自制能力。

文.執行/謝雅蕙 採訪諮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詹文娟 參考書目/《別總是說不》新手父母出版

Say "NO!"寶寶聽懂了嗎?
時常對寶寶說不,不但是干預寶寶探索學習的機會,也會導致日常生活中親子關係日益緊張,因此,妳應該先瞭解「不」這個字,對寶寶來說,到底代表怎樣的意義。

對寶寶來說……
「不」對寶寶的意義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詹文娟指出,根據幼兒發展的理論來看,「不」對寶寶而言,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意義。

寶寶聽不懂
寶寶無法理解照顧者或父母親說「不」是什麼意思,如果父母又常以半開玩笑或微笑的方式說「不」,則寶寶會弄不清楚「不」到底代表了什麼意義。對寶寶的行為當然沒有約束力。(所以這個時候,照顧者或父母親應該用嚴肅的表情對寶寶說不,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寶寶知道,但無法做到
雖然這個時候寶寶可以理解口語中「不」所代表的意義,但是缺乏管住自己的能力,還是沒辦法遵守「不」。小小孩在道德發展上還處於「他律期」,常常得靠著「他人」的規範度日,這個時候,照顧者或父母親與其大聲吼叫說「不行」還不如採取溫和的行動約束。

妳可以怎麼做
1.行為約束:把寶寶抱開、握住寶寶的手……,一方面把寶寶帶離危險或搗蛋的現場,一方面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對其他安全的事物產生興趣。
2.態度堅定:照顧者或父母親應採取「溫柔堅定」的態度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對家長來說……
態度應一致且堅定
對寶寶來說,明確的行為表現比口語上的表現來得有意義,父母可以用堅定的態度、語氣和做法,清楚地傳達給寶寶改進或解決的辦法,讓寶寶有自我思考的機會。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舒緩親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讓寶寶在這樣的引導過程中感到尊重,學習自律。

耐心期待寶寶的改變
在寶寶修正行為的過程中,父母親應該要有等待的觀念,寶寶的改變並非是一蹴可幾,有了這樣正確的觀念與想法,就不會因為重複不斷地修正寶寶的行為而感到意外與厭煩。

【專家開講】
黑臉、白臉的角色分配
詹 文娟助理教授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在面對家中的小寶貝時,應該儘量做到一致的管教。對於寶寶的行為要有一致性的處理方式,讓寶寶可以在一個穩定而可預測的環 境下成長,較容易發展出穩定的價值觀及人格特質。至於家中黑臉白臉的扮演,一直是個惱人的問題,詹文娟助理教授指出,父母親不應彼此矛盾。所謂的黑臉,是 訂定規則、決定處罰的一方。扮白臉則是用較溫和的態度,幫助寶寶瞭解為何需要遵守規則,為何會被處罰或爸爸/媽媽為什麼會生氣,然後也幫助寶寶找到比較正 向的事做。
方法1:父母親若能輪流扮黑臉或白臉最好。
方法2:若無法如此,夫妻雙方也應取得共識,由固定的一方訂定規則,規則一旦訂下,另一方就一定要支持此規則,讓寶寶從小就知道規定就是規定,沒有漏洞可鑽。

【教養補給站】
父母親在處理寶寶日常生活的問題時,往往只考慮到寶寶的行為舉止,而忽略寶寶的內在情緒反應。妳可知道,使用正確的處理方式,將可以讓寶寶的心理得到平衡,而變得較容易管教。

「不」說得太快.剝奪學習機會
寶寶在爬行期與學步期,由於行為發展與認知的程度不同,父母親不應是直接對著寶寶說不,這樣只會讓寶寶受到迷惑與驚嚇,反而失去修正寶寶行為的真正意義。父母親應鼓勵寶寶的好奇心,以培養寶寶健康、正向的態度與脾氣。

【爬行期】
寶寶在這階段會往清楚的方向前進爬行,這是寶寶努力摸索的初期徵兆,應該順其自然,而非動不動就阻斷寶寶的探索機會。

【學步期】
至於學步期的寶寶,當聽到父母親說不時,內心會充滿挫折感,降低挑戰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學步期是一個獨特的階段,應鼓勵寶寶不斷讓自己向外伸展,讓他們到處走動,自由地探索學習。

分享是學習而來
寶寶的成長必須花費心力來培養社會技巧,家庭中父母親與寶寶的相處模式,對於寶寶行為發展的養成佔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父母親要注意的是,不應在不當的時機中,強迫寶寶和別人分享,這樣只會讓寶寶備感壓力。
寶寶透過模仿正確的行為,這樣獲得的學習才能持久,這樣也代表著,為人父母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6步驟少說不
有的時候是必須要拒絕寶寶的需求時,可以依循以下6個步驟來處理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到被尊重,這樣一來,可以從小培養寶寶獨立思考與自制的能力。
【步驟1.】肯定寶寶的需求
妳可以專心地觀察寶寶的需要或行為表現,並且當寶寶有所要求時,妳應該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仔細聆聽與回答,讓他知道妳尊重他。
【步驟2.】使用明確的字眼
將妳不贊同的原因簡單扼要地講出來,並且需要重複一再地解釋給寶寶聽,把重點講清楚,讓寶寶瞭解妳不贊同的理由。
【步驟3.】確實面對寶寶的感覺
讓寶寶有表達感覺的自由,而不要妄自下評斷,在這段過程中,寶寶或許會試圖挑戰妳的界線,但是以這樣的態度去面對寶寶時,寶寶是用一種信任父母的心態在表達自己。
【步驟4.】口頭的說明以行動表示
妳可以示範一些意外狀況給寶寶看,讓寶寶知道,這樣做之後的結果會是什麼,讓寶寶能理解意外發生的後果所造成的傷害。當妳示範完之後,可以讓寶寶拿一次,讓他能記住妳傳達的訊息,也有助於寶寶自信心與信任感的養成。
【步驟5.】信任寶寶
妳可以告訴寶寶妳相信他有能力把事情做對,這樣除了是對寶寶表示尊重之外,還可以鼓勵寶寶良好的行為表現。
【步驟6.】讓寶寶自己選擇
提供寶寶選擇的機會,讓寶寶有練習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培養獨立思考與負責的能力與態度。詹文娟助理教授特別指出,選擇的項目不要過於複雜,以免造成寶寶的混淆不清。

3大秘訣.讓妳輕鬆上手
詹文娟助理教授提供2大秘訣,讓妳可以將觀念釐清,輕鬆上手。
1.提供安全的探索環境
對寶寶來說,讓他在一個可以盡情自由探索的安全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妳應該盡量將危險的物品或不能讓寶寶碰的東西從環境中移除(如:水晶花瓶、剪刀……)。一個安全的環境會大大降低說「不」的機會。如此寶寶才有可能自主的探索環境並自在的學習。

2.給予寶寶2選1的機會
照顧者或是父母親可以提供寶寶是非題或2選1的選擇題,讓寶寶可以有自我決定的權力。在此提醒妳,讓寶寶選擇前,應提供寶寶安全可供選擇的物件,以免當寶寶選擇後又無法給予,讓寶寶有不受尊重的感覺。

3.運用小技巧.幫助寶寶正確選擇
詹文娟助理教授指出,適時運用小技巧,可以減輕親子間的緊張氣氛之外,也可以引導寶寶做出最適當且正確
的選擇。

鼓勵探索.培養寶寶獨立自主學習
人本主義:認為寶寶的認知發展應該要給予正向鼓勵,對於常常被拒絕或說不的寶寶,會造成心理上的打擊,降低探索的好奇心與挑戰力。
蒙特梭利:培 養寶寶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重心,讓寶寶可以自己決定自己可做的事物與行為,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人格。蒙特梭利主張,用寶寶的眼光去看 他的世界,提供寶寶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簡易的烹飪工具、茶杯……),變成寶寶學習的素材。甚至妳可以為妳的寶寶,設計符合他身高 的生活用具(小衣櫥、小抽屜……),讓他自己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

提高語氣
將妳想讓寶寶選擇的物件放置句尾,並將語氣提高。如:妳想讓寶寶在餅乾與糖果之間選擇餅乾,妳就可以對寶寶說:「妳想要糖果還是餅乾呀?」然後刻意將餅乾的語氣提高。當寶寶做出選擇後,別忘了給予寶寶鼓勵喔!

【小叮嚀】
詹文娟助理教授提醒妳,面對小小孩,要記得常常深呼吸,有時需要深呼吸以耐住性子聽寶寶在說什麼(瞭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用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該怎麼處理孩子的挑戰,以免陷入「親子戰爭」之中。

陳述事實比光說「不」有用的5個理由
1.讓寶寶有空間自己思考,找出答案並做判斷。
2.不讓寶寶覺得父母親不公平或太強勢。
3.不要讓父母變成說「不」的代言人。
4.重視寶寶的理解能力。
5.減低寶寶負面的情緒反應與感覺。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冷的冬天


常煮香菇雞湯


內加紅棗、枸杞及薑


在未調味前.會先舀一碗放涼


放入冰箱.去油後.溫熱給澄澄喝


調味後的雞湯.全家享用


如沒喝完.


隔天中午.我會煮一些麵線加入香菇雞湯


就是我的豐盛午餐.----香菇雞麵線


我很喜歡吃麵線.尤其是有調味的麵線


麻油麵線.羊肉爐麵線.香菇雞麵線


都是我的最愛


在這冷冷的冬天.吃完後暖呼呼的.


感覺一級棒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澄妹已12個月了


很聰明.也很活潑. 聽得懂大人說的話


至今從未傷風感冒過.是個健康寶寶


安撫奶嘴已戒掉了


誠如澄爸比說:奶嘴正式功成身退了


已長了6顆牙.也會用吸管喝水.很棒.


食慾很不錯.早上7點多送來


總是會望向桌子.指著食物說ㄇㄢ.ㄇㄢ.


喜歡吃蒸蛋.可一次吃完一份蒸蛋


琴媽咪為增加其營養及抵抗力


每星期燉煮一次雞湯.加了香菇、紅棗及枸杞


就更加營養了


澄澄也會乖乖喝上一碗呢








澄約會走個45


常在爬行時.突獨自站立.走個幾步.平衡感很好喔


10個多月,就已會告訴大人要嗯嗯.不會把嗯嗯ㄣ在尿布上


現正學習坐便器.不過有點抗拒


現正是寒冷的冬天


因應保暖之故.請澄媽咪買口罩及手套


澄妹也能乖乖戴著出去散步喔


要回家時也會乖乖戴上


 



 


 


很喜歡看書


看書的姿勢及手勢都很優美喔.


澄妹真是聰明、乖巧


是個很可愛的小美女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托育補助申請方式


              托育補助申請方式


 


 家庭托育費用補助申請須知 — 就業者家庭部分托育費用補助 (幼兒送托社區保母系統之保母者使用)
  98年12月1日童托字0980056420號函修正
一、依據:
行政院98年3月3日修正核定之「建構友善托育環境~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
二、目的:
針對就業者家庭提供部分托育費用,協助家長兼顧就業及育兒問題,以減輕家庭照顧及經濟負擔。
三、辦理單位:
(一)中央:內政部(兒童局)。
(二)地方: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各縣市社區保母系統。
四、補助對象:
(一)父母(或監護人)雙方或單親一方皆就業,或父母一方就業、另一方因中重度身心障礙、或服義務役、或處1年以上之徒刑或受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1年以上且執行中,致無法自行照顧家中未滿2歲幼兒,而需送請保母人員照顧者,並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一般家庭:家庭年總所得150萬元(含)以下。
2.弱勢家庭:低收入戶家庭、家有未滿2歲之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幼兒之家庭。
(二)本項補助所稱「就業者」係指:
1.受僱於政府、學校或公民營事業單位者。
2.勞動基準法所稱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者。
3.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第1項及第8條參加勞工保險者。
4.以上三類均需就業且善盡依法繳納工作所得稅之國民基本義務。
5.依所得稅法第4條規定,免納所得稅之現役軍人、中等學校以下教職員。
(三)本項補助所稱「保母人員」係指:加入社區保母系統或受僱於合法立案托嬰中心之合格保母人員。
五、補助標準:
(一)一般家庭:補助每位未滿2歲之幼兒每月3,000元。
(二)弱勢家庭:補助每位未滿2歲之幼兒每月5,000元。
(三)本項補助超過半個月、不滿1個月者以1個月計,未達半個月者以半個月計。
六、申請方式:
(一)申請人:幼兒之父母或監護人、或單親者。
(二)申請人應備文件:第一次申請及新年度開始均須提送審查(應備文件如為影本,須加註與正本相符,並蓋私章)。除本須知所規定之應備文件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得視轄內需要或申請案件特殊情況,另請申請人提送其他證明文件。
一般家庭
1.申請表(格式範例如表一)
2.3個月內之幼兒全戶戶籍謄本,如父母或監護人未與幼兒同戶籍,則需補附身分證影本。
3.與保母簽訂之托育契約書。(保母在宅托兒契約範例
4.申請人(父或母一方)之郵局帳戶封面。
5.家庭總所得文件:
(1)有納稅資料者:申請人免附證明文件,由內政部兒童局向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查調已審核完竣之最近年度申請人所得總額,合計是否超過150萬元。
(2)無納稅資料者:申請人檢附前一年度「薪資或工作所得」,再由內政部兒童局向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查調已審核完竣之最近年度申請人其他所得資料,合計是否超過150萬元。
6.就業證明文件:
(1)有納稅資料者: 由內政部兒童局向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查調已審核完竣之最近年度申請人所得總額,如申請人有「薪資所得」(50)、或執行業務所得(9A)、或稿費所得 (9B)所得紀錄,則申請人免附就業證明文件;如查無前三項之任一種,則申請人需附檢附3個月內之就業證明。
(2)無納稅資料者:申請人需檢附3個月內之就業證明(如任職單位所開立之在職證明或薪資單,或勞工(農漁民)保險證明)。
7.申請人一方就業,另一方未就業之家庭,須再補附未就業者之相關證明文件:中重度身心障礙手冊、服義務役證明、在監服刑或受保安處分證明。
弱勢家庭
1.申請表(格式範例如表二)
2.3個月內之幼兒全戶戶籍謄本,如父母或監護人未與幼兒同戶籍,則需補附身分證影本。
3.與保母簽訂之托育契約書。(保母在宅托兒契約範例
4.申請人(父或母一方)之郵局帳戶封面。
5.低收入戶證明或幼兒1年內之發展遲緩證明或有效期間內身心障礙手冊。
6.就業證明文件:3個月內之就業證明。
7.申請人一方就業,另一方未就業之家庭,須再補附未就業者之相關證明文件:中重度身心障礙手冊、服義務役證明、在監服刑或保安處分證明。
(三)申請流程:
1.申請人應於托育事實發生日起15日內檢附應備文件送交幼兒托育地點之社區保母系統初審。
2.社區保母系統自收件日(郵戳日或系統簽收日)起7日內完成初審並通知申請人補件,申請人應於接獲補件通知日起7日內補齊文件並送達社區保母系統(以郵戳日或系統簽收日為憑)。
3.社區保母系統初審無誤後,再送交該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複審,複審無誤後,按季匯入申請人(父或母一方)帳戶中。
(四)補助日期計算:
1.申請人於托育事實發生日起15日內檢附應備文件送交社區保母系統初審,則補助日期自托育事實發生日起算。
2.如申請人逾時送件,則補助日期自社區保母系統收件日(郵戳日或系統簽收日為憑)起算。
七、申請人之義務:
(一)須於規定之時間內繳齊所有應備文件,且所提供之審核資料不實,須自負法律責任,並繳回補助金額。
(二)受補助期間不得同時重複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其他政府同性質之補助;如重複請領,應繳回補助金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閱讀,怎麼開始?



幼兒閱讀,怎麼開始?


 



 


文/賓靜蓀 ~親子天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閱讀老師,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素養及興趣的重要關鍵。專家的十大提醒與建議,幫助父母輕鬆展開與孩子的閱讀時光…


 


閱讀對孩子終生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是父母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和寶寶共讀?


 


六○年代以來,愈來愈多心理學和閱讀發展的研究顯示,閱讀是一種從出生就開始發展的連續能力,因此,閱讀應該從孩子出生、甚至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而不需要等到孩子識字以後。


 


初生嬰兒的閱讀,重點不在「聽懂」內容,而在於提供與書相連的整體氣氛和複製爸媽愛書的熱情。嬰兒透過聽故事、和爸媽的聲音互動,熟悉媽爸的聲音、音調高低和故事節奏;並且感受到被爸媽擁在懷裡的安全感和愛。


 


腦神經和學習相關的研究也證實,人的聲音、感官、環境等刺激,都會促進腦細胞的連結,有利學習。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智、腦和學習研究所的庫爾(Patricia Kuhl) 博士指出,六個月的嬰兒腦部,已經可以將聽到的聲音歸類到母語環境的類別裡。在出生三年之內,透過從周遭世界獲得的經驗,以及和父母或其他照顧者的依附關 係,嬰幼兒腦神經的連結速度更是驚人。如果這樣的連結在孩子日常生活中重複出現,就會形成腦部永久的軌跡。父母跟嬰幼兒的互動,就是在引導、支援這樣的學 習過程。


 


尤其在語言學習方面更為直接。常對嬰幼兒說話(儘管剛開始時,幾乎像自言自語),是增進他們語言發展的最好方法。而圖畫書在這個面向上,提供了豐富和多元的說話內容。


 


從零歲開始的閱讀,除了有助於培養讀的習慣和興趣之外,還能培養「書本概念」。書怎麼翻、從哪裡開始翻、字從哪裡開始讀(由左至右還是從上到下、每頁開始的第一個字在哪裡)、什麼時候該翻頁,這些書本概念並非教出來的,必須經常翻書閱讀才會產生。


 


書本概念和兒童閱讀能力有關。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克雷(Marie Clay)研究指出,孩子從小養成翻書習慣,就養成了閱讀習慣。有了習慣,讀書的量和閱讀的時間自然愈長。


 


培養嬰幼兒的閱讀素養不是教孩子去讀書,而是為了做好日後閱讀的準備。過程中,父母可隨時進行跟閱讀相關的活動,透過遊戲、洗澡和睡前時間,創造出愉悅的經驗,讓孩子準備好去學閱讀。各種研究顯示,父母和孩子說話、共讀得愈頻繁,孩子學習和閱讀的準備就愈充分。


 


 


零到六歲的閱讀行為發展


 


零歲到一歲半(口手並用探索期)


 


嬰兒聽到人的聲音會有反應,而且很愛聽爸媽跟他們說話(通常會誇張音調和延長字尾)。幾個月大的嬰兒也會注意到且模仿臉部表情。從孩子出生,就應該開始跟他說話,聽他們發出的各種聲音,也去模仿他們發出的聲音。


 


和一歲以前的嬰兒共讀時,焦點應該放在嬰兒,而非書。主要是讓嬰兒將大人唸書的聲音和圖畫,與喜悅的感受連結起來。書對嬰兒來說,跟任何其他物品一樣,都要拿來探索一番。拍、打、抓、咬、丟、啃等行為,都是他們認識圖書的必經階段,大人不需要去加以糾正。


 


一歲以上的幼兒開始能走路,因此讓閱讀行為更富變化。他可以把書「搬來搬去」,以致好好坐著和大人一起共讀的興趣減低了,但這是正常現象,大人應該順著孩子的意願,不要堅持一定要唸完一本書。此外,他們也特別喜歡模仿書中人物或動物的肢體動作。


 


隨 著手的動作的自由,撕書成為這個年齡層幼兒的特色。通常是想翻書卻不小心產生的。他們不僅訝異自己撕書的動作,也會對撕紙的聲音感到新奇,於是會想再複製 同樣效果,想辦法撕起書來。父母必須體認到,撕書行為是孩子探索環境的一種方式,跟孩子的人格與品行無關,可以經由耐心教導而減低。


 


一歲半到三歲(語言爆發期)


 


語 言發展在這個年齡層進入爆發期。十六個月大的時候,寶寶的語彙每天增加,因此共讀圖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擴大孩子語彙的吸收和廣度。他會急於指認事物的名 字,表現在閱讀上,就是命名方式閱讀,不斷指認書中的人或物,並且伴隨動作。因為對他們而言,動作和語言是一體的,都代表著意義。


 


儘管每個孩子發展進程略有不同,但到了兩歲時,孩子通常能一頁頁翻硬皮書,說出圖畫中的物件名稱,對熟悉的故事能加入幾個字去敘述,而且會假裝在唸書給絨毛玩具或娃娃聽。這個年齡的幼兒經常拿著一本書在家裡跑,大多就是好玩,或想聽故事了。


 


三歲時,孩子通常能記得熟悉故事裡的句子,或甚至講出故事的大部分。他們可能會假裝唸書給自己聽,並且學著翻紙書。如果父母跳過一個他熟悉故事裡的字句,或是用別的字句來取代,他們通常會大聲抗議。


 


三到六歲(識字期)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已經能夠了解別人的意思、遵守指示,清楚表達自己。他們不斷問問題,能連結過去的經驗,甚至自己可以押韻,歡聽故事。遊戲是他們的主要工作,他們喜歡玩象徵性的遊戲,或是角色扮演。


 


三到六歲孩子能聽較長的故事,堅持一定要自己翻頁。很多孩子已經可以背誦一些童謠,完整的唱幾首歌。看書裡的圖畫時,能指認一些基本的顏色和形狀。他們也喜歡「假裝」,可以演出熟悉的故事。甚至還會發現更多好玩的事,並且發明好笑的字和故事,然後對自己的幽默滿意得大笑。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也逐漸從看圖說故事,進入識字階段。他們逐漸認識形、音、義的對應,能將故事語言和句型,轉用到閱讀其他書上;同時也開始運用比喻。隨著識字能力的發展,孩子從對共讀的依賴,逐漸轉到自行閱讀。


 


「適齡」是挑選童書的重點


 


依據嬰幼兒閱讀行為發展階段的不同,選擇童書也有各自的重點。


 


零歲到一歲半


 


這個年齡層最適合看形狀簡單、色彩鮮明和高反差的圖畫書。因為這類圖畫能讓嬰幼兒容易懂得圖畫的意思。


 


韻律、節奏和重複性會吸引所有嬰兒和幼童。有關熟悉事物的簡單故事,以及熟悉事物的命名書都很適合。動物或交通工具類的書能提供父母模仿聲音的絕佳機會,而且可以讓寶寶一起模仿。


 


可以動手去移動或有質感、可觸摸的玩具書也會吸引寶寶。嬰幼兒通常將書視為玩具,挑選體積小、容易擦拭乾淨的硬紙板書(Board Book)比較好。


 


另外,流傳久遠的童謠,也是這個年齡層最好的選擇。


 


一歲半到三歲


 


童謠和硬紙板書還應該繼續,但是可以漸漸增加體積較大的硬皮書和紙本書。圖畫風格可以更多樣化,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特別喜歡可以動手參與的立體書和玩具書。


 


故事能夠稍微複雜一些,如果有可預期的文字模式和語句,可以邀請寶寶一起說。押韻的文字還是很受歡迎。


 


孩子會想要參與閱讀,想要說出動物和顏色的名稱、模仿動物和車輛的聲響。他們甚至會學大人一個字一個字的「講」故事,不容許任何更改或錯誤。


 


三到六歲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可能已經發展出自己的偏好。父母可以一方面重複閱讀孩子已經熟悉、非常喜愛的書,但同時也增加新的書單。故事情節比較複雜、圖畫比較有細節的繪本,都很適合此階段的孩子。他們花在討論一本書或看圖畫的時間,也可能比前兩個年齡層要多。


 


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被要求不斷重複讀同一本書,而且一些比較有警覺性的小讀者,可能會要求逐字讀,不容許任何更改。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也會假裝閱讀他們很熟悉的書,這反映了他們對書的認識,如何翻頁、如何展開故事。


 


親子共讀,從零歲開始


 


一九九二年,英國伯明罕民間機構、大學和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合作發動了「從零歲開始(bookstart)」運動,伯明罕的保健人員在為七到九個月的嬰兒做例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送父母一包禮物袋,其中包含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


 


第一批獲得贈書的有三百個家庭。


 


伯明罕大學持續追蹤這三百名嬰兒的表現,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無論是全家人對圖書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增加了。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好,連算術能力都較佳。


 


後來英國便開始全面推廣,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開始紛紛採用。


 


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以下是專家提醒親子共讀時應注意的重點:


 


一、把閱讀放進孩子一天裡的不同時段。但很重要的是,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抱著孩子閱讀,由三分鐘、五分鐘開始,例如睡前的時間。閱讀時,不要有其他吵雜聲音去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果父母堅持下去,可以透過這睡前的共讀儀式,建立閱讀習慣。


 


二、隨身攜帶書,有機會、有空檔時就唸給孩子聽。


 


三、讓孩子有個固定放書的地方,便於他自己取得。


 


四、讀那些你自己覺得興奮,或孩子覺得興奮的書。孩子可能會要你重複唸很多次。


 


五、用帶著表情的聲調唸書。透過不同的語詞,可以想像並感受到所描述的現象不同。當書中角色改變時,也試著改變聲調。


 


六、除非情節需要,否則最好用中等速度讀,不要太快。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那些字和故事。


 


七、隨時停下來和孩子討論、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停下來欣賞圖畫。


 


八、幼兒和學齡前孩童可以一邊動個不停,一邊還是在聽故事。如果他們的確享受這本書,讓他們邊聽邊玩。


 


九、讓孩子有主導權。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喜歡這本書、注意力不夠時,不一定要唸完,才能減低負面制約學習的效應。


 


十、出聲讀,形成親子互動平台。唸故事給孩子聽是分享,更是把內在、私自的「思考」外顯,孩子接受了故事,親子就有共同的知識,成為互動的平台。你的目標不是要教孩子去讀,而是共享讀書的樂趣。


 


如果不習慣大聲唸書給孩子聽,不用擔心,嬰兒和幼兒是你最完美的聽眾,他們急於想聽到你的聲音和看到你的臉。現在,請拋開所有的認知、方法,忘掉所有「目標」,選一本你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把孩子抱在懷裡,用你的聲音和愛,帶孩子一起翱翔在書的美麗世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強兒童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如 果上網搜尋「增強免疫力」這幾個關鍵字,您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建議,比如說益生菌、維他命、人蔘、綠藻等等補品。這些補品通常不便宜,買起來經濟負擔又 大,究竟有沒有效果,家長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一定要花大錢嗎?別擔心,這裡傳授各位幾個增強孩子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1.喝母乳


母乳裡富含各式各樣增進免疫力的因子,免費又方便,絕對是增進免疫力的最佳省錢妙招!


2.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絕對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讓某些特殊免疫抗體的方法。雖然自費疫苗價格不菲,但光是免費的疫苗,就已經足夠讓孩子得到很多的保護。流感疫苗通常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是免費的,家長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帶孩子去接種。


3.吃糙米與全麥麵包


沒錢買益生菌?沒關係,我們多吃益生質,給我們自己腸道內的好菌天天吃補!坊間有販賣許多果寡糖等等人工的益生質補品,其實我們不需要花大錢也可以得到。糙米、全麥麵包,都是很好的天然益生質,天天吃,不需花大筆銀子買補品!


4.吃深綠色蔬果,還有魚


這幾年有關維生素D 的話題非常的夯,因為免疫學家發現維生素D不只可以強化鈣質,還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不意外地其實維生素D在日常生活食物中俯拾即是,花椰菜、菠菜、紅蘿 蔔、各種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裡都有。魚類也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只要每天都吃一些,不但免疫力可以提升,還可以強化骨質。


5.天天出去曬太陽運動


吃了維生素D,也需要陽光來活化才有作用。我們的皮膚只要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活化維生素D,這更是一毛錢都不用花的免疫增強法!每天都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保證少生病多健康!


6.不要太早讓孩子上學


小孩的免疫力還不足的時候,就把他放在病毒肆虐的團體當中,等於是把一隻綿羊丟在狼群裡讓他自生自滅。我建議至少三歲以後再讓孩子上學,如此一來就算是生病了,身體也比較有能力來對付這些病菌。


7.不要相信廣告的誇大效果


省 錢妙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花錢買這些誇大效果的補品。通常這些補品都會走審查比較寬鬆的食品路線,然後將某些實驗室的研究誇大成對人體也有效果。這世界 上有非常多的物質都可以在實驗室裡增強免疫力,但是吃到人體裡就是行不通。尤其說到劑量,實驗室裡的細胞那麼小,人體細胞數目卻是這麼的龐大,也許這個物 質對人體有效的劑量是「一桶」,但是廠商賣你的卻是「一顆」,只是杯水車薪。


不需要花大錢,小孩增強免疫力其實是很簡單的。就從今天開始,帶孩子到陽光下走走吧!


 


(內容摘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一書)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長牙的居家護理


 

長牙是嬰兒生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通常過程很順利,但有些嬰兒長牙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如發燒、拉肚子、脫水現象、流口水、皮膚起疹及腸胃不適等。所以當嬰兒長第一顆牙的時候,父母親是既欣喜又擔憂。


寶寶長牙的居家護理


1. 多數的嬰兒在幼兒4個月-1歲間會萌發第一顆乳牙,但2-16個月開始長牙均是常見現象。


2. 早產兒的萌芽較晚。


3. 寶寶長牙時常伴隨不安、急躁、失去食慾或夜間哭鬧,通常會喜歡咬玩具,手指,口水特別多,甚至為清理喉嚨而咳嗽。


4. 長牙的局部區域,牙齦會腫脹,顏色較為藍紫色,這些症狀在長第一顆牙時最不舒服。


5. 減輕長牙帶來的不舒服,需常換圍兜,保持乾燥,避免皮膚起疹子,還要轉移其注意力。輕輕搖晃及擁抱他,或者拿固齒器讓他咬,都可以有效減輕不適的症狀。


6. 在長第一顆牙後就不可以使用固齒器,以防咬破後內部液體流出,應改用乾淨的冰毛巾之類的物品替代。


使用固齒器或咬東西,很可能讓牙床長歪,乳牙就歪齒很嚴重,不可不慎!


嬰兒牙床若有特別紅腫、局部發燙甚至化膿,則是感染徵兆,需及早就醫。



寶寶長牙的訊息:

一:口水成「災」
寶 寶長牙時期也正逢學習咀嚼動作的時候,唾腺也逐漸開始發育,在吞嚥動作不成熟的情況下會使分泌唾液的量大於吞下去的量,再加上寶寶長牙所造成組織腫脹的疼 痛感,會促使唾液分泌產生潤滑作用以降低牙痛不適感,因此這時期的寶寶常會有口水流不停的現象,家長便要注意勤加幫寶寶擦拭,也可以圍上圍兜,避免口水蔓 延周圍的皮膚造成濕疹的情形。口水流多時也要記得替寶寶補充適當的水分。


二:牙床疼痛導致情緒及食慾問題
當 牙齒要突破牙肉長出時,會因腫脹而感到疼痛,尤其在長第一顆牙時會最為明顯,因此寶寶容易哭鬧、睡眠中斷、情緒不安急躁、胃口降低,甚至抵抗力較弱而容易 遭受感染。爸比媽咪可以用紗布沾冰水,幫寶寶擦拭、按摩紅腫的牙肉,以減輕他的不適,或是利用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胃口不佳時則可以準備一些如布丁、優格 等較冰涼、容易入口的食物。不過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給予適當的關懷,多安撫寶寶的情緒,溫暖的呵護會是最好的良方。


三:亂咬東西
許 多家長可能會發現長牙的寶寶突然變得很愛亂咬東西,拿在手上的東西經常往嘴裡送,為考量到衛生及安全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替寶寶準備固齒器或是相似功能的 玩具,也可以利用較硬的蔬果讓寶寶囓咬,但是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噎到的可能性,家長最好在一旁照護。而平常一些容易被寶寶誤食吞入的小東西,如鈕釦、堅果類 果仁、銅板、小珠子、螺絲釘等等,都要安置在抽屜、高處等寶寶不易伸手拿到的地方,避免因哽到而窒息的情況發生。


 發燒,也是長牙惹的禍?!
其 實長牙和發燒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主要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免疫力開始下降,一般來說會較容易感染,而長牙時期的寶寶因為磨牙緣故常會亂咬東西,如果接觸的 東西較不衛生便有可能因而感染生病,才會產生發燒或是腹瀉的現象。因此當寶寶出現發燒的情況應儘快就醫,而不是歸咎於長牙而忽略它。



寶寶長牙也會拉肚子?!
換 個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好奇心強,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裡塞,再加上副食品的嘗試和增加,使得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的情形,此外,也由於唾液腺的發達, 所以容易導致口水不停的直流。而六個月後的幼兒,因來自母親的抗體功能減弱,漸漸失去保護,進而容易受病菌感染後造成發燒,這些現象,常與「長牙」重疊, 所以往往會被認為與「長牙」有關。



長牙時抵抗力會較弱嗎?
有些小孩長牙時很不舒服,最主要是因即將長出的牙齒,其周圍有大量的液體及壓力而造成牙床腫脹不適。除了有輕微發燒、拉肚子、口水多等現象之外,嬰兒因牙床不舒服而易哭鬧,影響正常睡眠以及胃口不佳、抵抗力因而減弱,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處理不適症狀的方式
對於長牙之不適,可依症狀給予適當的處置。對於牙床的腫脹可給予橡皮製成之玩具,讓嬰兒拿到口中咬,具有按摩牙床的功用,此外還有一種內裝有水的塑膠玩具 (Teething Ring),將此種玩具置於冰箱內冷卻後再給予嬰兒咬,可達到按摩及冰敷腫脹牙床的雙重功效,有助於症狀的緩解。另一種方式為用紗布沾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注意適量水份的補充,必要時依醫師指示給予不含阿斯匹靈類之鎮痛解熱劑。如症狀持續24小時以上,嬰兒就應帶給小兒科醫師檢查看,是否是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


 



長牙的順序
寶寶一般在58個月時就會開始長出乳牙,但有時還是因人而異,不需因較晚或較早而感到憂心;另外長牙雖然也有先後順序可循,但同樣也有不一定的情況發生,只要寶寶的牙齒發育正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下列長牙的階段:


1.上下排中乳門齒---四至六個月左右
2.
上下排側乳門齒---六至八個月左右

3.
上下4顆前乳臼齒---一歲左右

4.
上下4顆乳犬齒---一歲半左右

5.
上下四顆後乳臼齒---二歲左右

如果寶寶遲至一歲半都還未長牙,就有可能是異常現象,應儘快帶寶寶就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乳牙的萌發
乳牙總共有20顆,將口腔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每一區域有5顆牙,亦即正中門齒、側門齒、大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一般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4個月至1歲間會長出來,如超過13個月仍未長牙就應帶給牙醫檢查。


從 6歲開始 乳齒開始鬆動脫落 換生恆齒 最早長出來的是第一大臼齒 因為大部分都在6歲時長出 所以俗稱為"六歲臼齒"或"六歲牙"其他恆齒也按照順序繼 乳齒的脫落而長出 到13~14歲時完成恆齒的生長 19~30歲之間 上下智齒長出 32顆永久齒就完全長齊了[但也有人終身不長智齒]


通常超過1歲仍未長出第一顆乳牙,稱為「乳牙晚出」。
「乳牙晚出」常見的原因是患了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骨化不全症候群、維生素D缺乏、染色體疾病或腦下垂體疾病等。不過,通常這些寶寶除了牙齒之外,還會出現其他臨床現象。


所以,如果您的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長牙晚些也不必擔心。


建議您:
平時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還可以讓寶寶吃些較硬的食品,如餅乾、小薄餅,以刺激牙床而利於出牙。


此外,您可以帶寶寶到健兒門診做健康檢查,許多先天和後天影響牙齒發育的問題都可以跟醫師討論。


如果超過1歲半寶寶還是沒長牙,可以考慮照X光片,以明確牙床內有無牙胚,如果有牙胚,遲早會出牙,如果沒有牙胚,就要考慮無牙畸形的問題了。


也 有極少數嬰兒一出生或出生數天內口腔中(尤其是下牙床)就長了白白的牙齒,這就是所謂的出生牙或新生牙,也就是俗稱的「鬼牙」。其實這大部份是「早產」的 乳牙,亦即尚未發育完全就長出來了,所以這種牙齒往往在牙床上搖搖欲墜。發生這種情形時家長不必驚慌,只要將嬰兒帶去給牙醫檢查即可。如果出生牙或新生牙 造成餵奶的不便(會弄傷舌頭或媽媽的奶頭),或擔心牙齒被嬰兒吸入時就必須將這顆牙拔掉,並且要有心理準備將來乳牙會缺牙。




乳牙健康TIPS

1.
乳牙保護從孕期開始。
在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即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孕媽咪要注意補鈣,並拒絕吸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咪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藥物。很多藥物對胎寶寶的口腔和牙齒發育有害。



2.
盡量採取母乳餵養。
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頜面正常發育。人工餵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餵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此外,母乳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防止牙齒腐爛。



3.
媽咪應積極治療齲齒。
媽咪患齲齒,寶寶也易患齲齒。因為,齲齒是細菌感染,媽咪可能會通過給寶寶餵飯、餵水感染他們。



4.
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
人工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咪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5.
控制寶寶吃糖。
斷 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穀雜糧、牛奶及奶製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如蘋 果、小紅蘿蔔、黃瓜、玉米等。尤其是新鮮水果,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乾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6.
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早治療。
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 以後,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安撫奶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 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療。


不管是長牙時期或是乳牙時期,口腔及牙齒的清潔保健也是奠定恆齒發展的基礎,因此在乳牙尚未萌發前,家長可在餵食完畢之後,以紗布或棉花棒等用溫開水沾濕,幫寶寶清潔口腔;而當寶寶乳齒開始萌出之後,便可以開始幫寶寶刷牙,等到孩子成長至2~3歲時,便可以開始教導他獨立刷牙,但由於其手部動作還不太靈活,家長起先可以從旁協助或是幫他再刷一遍,以免無法徹底刷淨口腔內的食物殘渣而造成蛀牙的情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薑水是好東西可治12個小毛病


@@@






薑水是好東西可治12個小毛病
  1、偏頭痛:

  當偏頭痛發作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2、醉酒:

  用熱姜水代茶飲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體內酒精。還可在熱姜水里加適量蜜糖,可緩解或消除酒醉。

  3、面部暗瘡:

  用熱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消失。此法對雀斑及乾燥性皮膚等亦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4、腰肩疼痛:

  先在熱姜水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幹,敷於患處,反復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5、蟯蟲病:

  每天睡眠前,先用熱姜水清洗肛門周圍,然後再飲用熱姜水12杯,持續10天左右即可治癒。

  6、腳臭:

  將腳浸于熱姜水中,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15分鐘左右,抹幹,加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7、高血壓:

  血壓升高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腳15分鐘左右。熱姜水浸泡雙腳,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擴張,使血壓隨之下降。

  8、感冒頭痛:

  將雙腳浸于熱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點鹽、醋,並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紅為止。此法對風寒感冒、頭痛、咳嗽治療效果顯著。

  9、口腔潰瘍:

  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10、牙周炎:

  先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嚨痛癢,可用熱姜水加少許食鹽代茶飲用,每日23次。(提醒:牙周疾病可以導致不孕不育)

  11、齲齒:

  每日早、晚堅持用熱姜水漱口1次,並每日代茶飲用數次。此法對保護牙齒、預防和治療齲齒頗為有效。

  12、頭皮屑:

  先用生薑輕輕擦洗頭髮,然後再用熱姜水清洗頭髮,可有效防治頭皮屑。此外,經常用熱薑水洗頭,對禿頭亦有一定治療效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迎接民國100年 元氣早餐自己做


2010年 12月31日 蘋果日報

明天就是民國100年元旦,西華飯店的高鋼輝和徐正育兩位大廚,教大家自己做早餐。除了可快速完成的法式吐司、歐姆蛋和水波蛋,也可熬出一鍋基礎粥底,就能變化出多種風味的廣東粥,讓你元旦早餐吃得飽,吃出活力滿滿的新年。報導╱邱俊智 攝影╱李芃葳


點下放大

佛羅倫斯式水波蛋佐起司醬


材料:雞蛋2顆、鮮奶油100ml、帕馬森起司150克、菠菜100克、番茄丁少許、杏鮑菇1支、小餐包1個,白醋、鹽、白胡椒、乾燥巴西利各少許
準備:菠菜汆燙後瀝乾水分,與番茄丁炒香,加鹽、胡椒調味,杏鮑菇燙熟盛盤。


點下放大

1煮蛋


燒一鍋水,加入白醋之後下雞蛋,轉小火煮到蛋白凝固後撈出泡溫水。


點下放大

2調醬


鮮奶油加帕馬森起司粉隔水加熱,攪拌至起司完全融化,做成起司醬。


點下放大

3組合


小餐包對切,放盤中以炒菠菜圍邊,將水波蛋放在餐包上,淋起司醬、灑巴西利。


點下放大

煙燻鮭魚歐姆蛋


材料:燻鮭魚30克、洋蔥碎30克、起司絲20克、雞蛋2顆、火腿2片,橄欖油、裝飾用蔬菜、番茄醬各少許
準備:洋蔥炒香、雞蛋打散;火腿煎香、蔬菜燙熟盛盤。


點下放大

1攪拌


平底鍋加橄欖油,油微熱之後倒入蛋汁,以小火攪拌至半凝固。


點下放大

2擺料


將鮭魚、洋蔥、起司放在蛋皮中央。


點下放大

3整形


用湯匙將蛋皮從兩邊向中間捲起,利用鍋緣形狀整成兩頭尖、中間圓,番茄醬寫2011字樣。


點下放大

楓糖法式吐司


材料:厚片吐司1片、蛋汁300克、牛奶100ml、糖100克,香草精、肉桂粉、奶油各少許,培根2片,裝飾用蔬菜、楓糖漿各適量
準備:培根煎香、蔬菜燙熟裝盤備用;吐司去邊切成2個三角形。


點下放大

1打蛋


先將糖、香草精、肉桂粉攪勻,加入牛奶混合後再加蛋汁打勻。


點下放大

2香煎


吐司浸泡作法1,以小火油煎,加入少許奶油煎至兩面金黃,盛入盤中佐楓糖漿品嘗。


點下放大

廣東粥基本粥底


材料:圓米1斤、水17斤(1萬200ml)、皮蛋半顆、油少許、腐皮1/4張


點下放大

1抓拌


將圓米、皮蛋加油抓拌均勻,放置一晚。


點下放大

2熬煮


水燒開,加入腐皮和作法1,煮滾後轉中小火煮3~4小時至米粒爆開即可。


點下放大

Tips


熬煮時,米湯會愈來愈濃,必須經常攪拌以免黏鍋。


點下放大

山藥魚片粥


材料:廣東粥底2碗、山藥片70克、枸杞10粒、石斑魚肉110克,薑絲、鹽、胡椒粉、太白粉各少許


點下放大

1抓醃


魚肉連皮切小片,抓少許太白粉後燙熟。


點下放大

2煮熟


粥底加鹽、胡椒粉調味,放山藥、枸杞略煮,最後下魚片滾煮約1分鐘。


點下放大

香菇鮑魚雞球粥


材料:廣東粥底2碗、香菇40克、罐頭鮑魚1顆、雞腿肉100克,鹽、胡椒粉、香菜、蔥花、油條碎各少許


點下放大

1汆燙


將雞腿、香菇、鮑魚切片後汆燙備用。


點下放大

2煮熟


粥底加鹽、胡椒粉調味,加作法1滾煮3分鐘,佐香菜、蔥花、油條品嘗。


點下放大

海鮮粥


材料 廣東粥底2碗,干貝、花枝、蝦子各50克,芹菜珠、鹽、胡椒粉各少許


點下放大

1汆燙


干貝、花枝切小片,蝦子對剖燙熟備用。


點下放大

2煮熟


粥底加鹽和白胡椒調味,加作法1滾煮1分鐘,灑上芹菜珠即可。


本日料理手

暖呼呼的廣東粥,可以隨喜好放進各種食材做口味變化,西華飯店高鋼輝師傅表示,要選黏性比較好的圓米,用皮蛋抓拌均勻後放一晚再煮,米與水的比例為1:17,煮米水加上一小片腐皮,可使米湯喝起來更添豆香。煮粥底時需不時攪拌以免黏鍋,放涼之後可用保鮮盒分裝放冰箱保存。
徐正育示範的西式早餐,備料不複雜、做法也頗簡單,想煮出漂亮的水波蛋,他建議:「滾水裡加點白醋有助蛋白凝結,放入雞蛋之後要轉小火,蛋白凝結的形狀才會漂亮。」至於法式吐司顏色如何煎得漂亮,秘訣是煎製過程中加入一小塊奶油,不僅可以增加香味,上色也會更容易。


協助拍攝 台北西華飯店(02)2718-1188


 


推薦蘋果新聞:迎接民國100年 元氣早餐自己做<BR>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75868/IssueID/20101231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bject: 癌--新發現:早點睡覺


 


                  台大醫院醫師最近掀起一股超音波檢查熱,原因是該院一 位才 37歲的主治醫師就是因為太過仰賴肝功能指數2  GOT GPT),卻在春節前被檢出已有 10公分 肝癌!且肝已被撐破!

臨床上有太多人都迷信肝功能指數,以為指數正常就一切 OK ,這樣的誤解,連很多專業醫師都會犯,這些平時要民眾建立正確保健 常識的醫生,自己的常識竟還不正確。肝癌的預防要好,早期檢出 、早期治療是不ok許金川表示,醫生對肝病的防治都可能發生錯誤 認知,更遑論一般民眾了;這也是肝癌為何如此難以治療的最大原因。

日前, 許醫師門診有位病人近幾個月經常肚子痛而且體重也減輕了不 少;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部位有一個很大的肝癌,幾乎 80%的肝臟都「吃」掉了。病人大吃一驚,直呼「怎麼可能 ?去年才做健康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怎麼可能才短短的一年 ,就長出這麼大的肝癌?」

原來病人接受的體檢只有做肝功能檢查,檢查結果病人的肝功能都是「正常」。 病人接受的肝功能檢查,是肝臟檢查項目中最讓一般人耳熟能詳的一種 檢查,但這項檢查卻是被國人誤解最深的一項。

因為,很多人以為只要肝功能檢查出來的數值正常的 ,那肝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結果一樁樁喪失治療先機的悲劇就一而再 再而三的發生。

許金川說: GOT GPT 是肝細胞裡面最多的酵素,如果肝! ! 發炎,或者是不管什麼原因細胞壞 死,壞死之後GOT GPT會跑出來,導致血液裡面的 GOTGPT數值升高;但是, GOT GPT 指數不高,卻不代表病人沒有肝硬化或是肝癌。因為形成肝硬化的時候 ,大部份肝炎患者,就算發炎情形都已經停止了,可是纖維化 、肝硬化卻已經形成;一旦變成肝硬化,病人就很容易形肝癌。

另外,肝癌在早期,肝指數也不會高,因為肝癌在生長的時候 ,只有在肝癌周圍被肝癌壓迫侵犯的肝細胞才會壞死,因此, GOT GPT 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會升高,不會太高;但是,由於很多人缺乏這些 知識,因此造成不幸悲劇。

肝的致命傷原因如下:

1.
晚睡晚起為最大致命傷

2.
早上不排便。

3.
暴飲暴食。

4.
不吃早餐 → 透支體力而不自知。

5.
服用藥物過度。

6.
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如:沙茶醬)。

7.
不當的油脂(如:沙拉油為不穩定油),烹調盡量少用油 ,即便是好油,如:橄欖油。疲倦時不吃油炸物,若要吃趁精神好時吃

8.
不生食(完全熟食)亦不利肝。青菜生吃或煮三分或五分熟 ,炒過的青菜當天吃完,不要隔夜吃。

要做到,完全不需花錢,只要注意起居與飲食習慣的調整 。食療加上時療,讓身體在正確的時間內主動進行吸收與排毒的動作。
原因:
晚上9-11 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倘若此時,作母親的仍處於焦慮狀態,如洗碗盤、盯孩子功課 ,對健康不利。

晚間 11-凌晨 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 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 點,肺的排毒,此即為9 5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 ! ;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經,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清晨5-7 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清晨7-9 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 ,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 9 10點吃都比不吃好。

晚睡晚起混亂整個排毒過程;另外,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 ,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好朋友  請保重身體 ! 共勉之!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年插畫動圖


 

 
 
 
 
 
收集整理上傳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錦瑟 の『淡粉』 ice cream love ♥ 版型




☆版型預覽圖☆





  語法設計



/*Links 連結字體&動態加框*/
a, a:link, a:visited{color:#E56388;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color:#FEA8B7;border-bottom-style:dotted;border-bottom-color:#FFDEE6;border-bottom-width:1px;border-top-style:none;border-top-color:#DD7883;border-top-width:1px;position:relative;top:1px;left:1px;}


/*招呼語不放背景及文字顏色設定*/
#yblast .bg {filter:alpha(opacity=0);opacity:0;}
#yblast .text{color:#FEA8B7;}


/*標題字體&無底色透明*/
#yblogtitle .mbd, #yblogtitle .mft{background:transparent 50% 0;color:#C43552;padding:340px 200px 0px 200px;text-align:center;font-size:12px;height:130px;}
#yblogtitle h1, #yblogtitle a {color:#BF3450;font-size:18px;font-weight:bolder;font-family:標楷體;}


/*二欄式版面加大寬度設定*/
.twocolga .yc3main {width:100%;float:left;}
.twocolga .yc3mainbd {margin-right:25px;}
.twocolga .yc3pri {width:100%;}
.twocolga .yc3subbd {width:190px;position:absolute;right:-10px;}
.twocolga .yc3sec {display:none;}
.twocolga #yhtw_mastfoot, .twocoldr #yhtw_mastfoot {width:900px;margin:0 auto;}
.twocolga, .twocoldr{min-width:900px;}
.twocolga .ycnt3col, .twocoldr .ycnt3col {zoom:1;width:900px;text-align:left;margin:0 auto;}


/*三欄式版面加大寬度設定*/
.thrcol #yhtw_mastfoot {width:990px;margin:0 auto;}
.thrcol{min-width:990px;}
.thrcol .ycnt3col {zoom:1;width:990px;text-align:left;margin:0 auto;}
.thrcol .yc3main {width:100%;float:left;}
.thrcol .yc3mainbd {margin-left:200px;}
.thrcol .yc3pri {width:100%;float:right;}
.thrcol .yc3pribd {margin-right:205px;}
.thrcol .yc3subbd {width:190px;float:left;position:absolute;right:10px;}
.thrcol .yc3sec {width:190px;float:right;position:absolute;left:10px;}


/*大標題圖背景+重覆底背景*/
body{background:url(http://img80.imageshack.us/img80/8688/elifeelife1280999306136.gif) transparent no-repeat;background-position:50% 0;}
html{background:url(http://img203.imageshack.us/img203/8688/elifeelife1280999306136.gif) #ffffff repeat-y;background-position:50% 0;}


/*側欄區上標*/
.yc3sec .mhd, .yc3subbd .mhd, .yc3sec .mhd a, .yc3subbd .mhd a, .yc3sec .mhd a:link, .yc3subbd .mhd a:link, .yc3sec .mhd a:visited, .yc3subbd .mhd a:visited{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C44762;text-align:center;}


/*側欄區內文*/
.yc3sec .mbd, .yc3subbd .mbd, .yc3sec .mft, .yc3subbd .mft{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D94E6C;}
#ymodfolder .mbd, #ymodnewcomt .mbd, #ymodnewart .mbd {HEIGHT:250px;OVERFLOW:auto;position:relative;}


/*文章區上標*/
.yc3pribd .mhd{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E56388;font-family:標楷體;font-size:19px;text-align:center;}


/*文章內文及文章區*/
.yc3pribd .mbd{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A83D54;}
.yc3pribd .mft, #yreplymsg table, #ysbscrblist table, #ybloginfo table, #yusrinfo table, #yusrintro p {background:transparent;color:#A83D54;}
#ymodcal .mbd td strong {color:#CC4A66;}


/*捲軸*/
html{SCROLLBAR-FACE-COLOR:#FFDEE6;
SCROLLBAR-HIGHLIGHT-COLOR:#FFF2F5;
SCROLLBAR-SHADOW-COLOR:#FD90A8;
SCROLLBAR-3DLIGHT-COLOR:#FED4DB;
SCROLLBAR-ARROW-COLOR:#F1678D;
SCROLLBAR-DARKSHADOW-COLOR:#D14C69;}


/*左右欄位小圖*/
.ycntmod .mbd ul.list li {BACKGROUND:transparent url(http://i226.photobucket.com/albums/dd41/angel6261226/970406/th_angela-mini16.gif) no-repeat 0% 0%;padding-left:20px;COLOR:#FFBFCA;border:3.5px;BORDER-TOP-STYLE:double;BORDER-RIGHT-STYLE:double;BORDER-LEFT-STYLE:double;BORDER-BOTTOM-STYLE:double;}
.ycntmod .mbd ul.list li.more {margin:2px 0 0 2px;text-align:right;background:transparent url(http://i226.photobucket.com/albums/dd41/angel6261226/970406/th_angela-mini16.gif) 20px center no-repeat;}


/*游標*/
body{cursor:URL(http://home.educities.edu.tw/black0325/es03.ani);}
a:hover{cursor:URL(http://home.educities.edu.tw/black0325/es04.ani);}


/*文章前小圖設定*/
.yblogcnt .blgtitlebar {margin-bottom:10px;zoom:1;}
.yblogcnt .blgtitlebar h2 {background:url(http://img709.imageshack.us/img709/5557/2100409gunbangsc.gif) no-repeat;padding-left:80px;height:80px;}
.yblogcnt .blgtitlebar h2 a {padding-right:60px;}


/*更新日期前面小圖*/
#ymodupdate .mbd .date{background:url(http://i226.photobucket.com/albums/dd41/angel6261226/970406/th_angela-mini16.gif) left center no-repeat;padding-left:13px;font-size:89%;font-family:verdana;}


/*性別圖示*/
#ymodprf .horos img{display:none;}
#ymodprf .horos{width:140px;height:210px;background:url(http://img265.imageshack.us/img265/8692/89563101.gif) center no-repeat;}


/******框框的設定******/
#yblogtitle .rctop{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top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blogtitle .rctop div{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top no-repeat;height:0px;right:-0px;}
#yblogtitle .rcl{background:transparent repeat-y;border:none;}
#yblogtitle .rcr{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repeat-y;}
#yblogtitle .rcbtm {background:transparent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0px;}
#yblogtitle .rcbtm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0px;right:-0px;}
.ycntmod {width:100%;position:relative;margin-bottom:15px;overflow:hidden;}


.yc3pribd .rctop {zoom:1;background:url(http://img12.imageshack.us/img12/7895/e0o5i1love1280111.gif)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3px;}
.yc3pribd .rctop div {background:url(http://img411.imageshack.us/img411/4997/e0o5i1love1280222.gif)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40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3px;}
.yc3pribd .rcbtm {zoom:1;background:url(http://img413.imageshack.us/img413/1910/e0o5i1love1280333.gif) left bottom no-repeat;margin-right:3px;}
.yc3pribd .rcbtm div {background:url(http://img811.imageshack.us/img811/1271/e0o5i1love1280444.gif)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40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3px;}
.yc3pribd .rcl {padding-left:15px;background:url(http://img413.imageshack.us/img413/4184/e0o5i1love1280555.gif) repeat-y;}
.yc3pribd .rcr {zoom:1;padding-right:15px;background:url(http://img709.imageshack.us/img709/2120/e0o5i1love1280666.gif) right top repeat-y;}
.yc3pribd .yc3pribd{overflow:visible;}
.yc3pribd .yc3pribd .yblogcnt{overflow:hidden;}


.yc3sec .rctop, .yc3sub .rctop {zoom:1;background:url(http://img822.imageshack.us/img822/3126/e0o5i1love1280000111.gif) no-repeat;}
.yc3sec .rctop div, .yc3sub .rctop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top no-repeat;height:45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3sec .rcbtm, .yc3sub .rcbtm {zoom:1;background:url(http://img684.imageshack.us/img684/5820/e0o5i1love1280000222.gif) no-repeat;}
.yc3sec .rcbtm div, .yc3sub .rcbtm div {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bottom no-repeat;height:30px;font-size:0;position:relative;right:-0px;}
.yc3sec .rcl, .yc3sub .rcl {padding-left:18px;background:url(http://img714.imageshack.us/img714/8365/e0o5i1love1280000333.gif) repeat-y;border:none;}
.yc3sec .rcr, .yc3sub .rcr {zoom:1;padding-right:24px;background:transparent right repeat-y;border:none;}


/*訂閱圖*/
div#btnsbsrb a{display:block;width:65px;height:25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hotimg25.fotki.com/a/218_160/110_212/hq_icon01.gif) no-repeat;margin:0;}
div#btnsbsrb_nologin a{display:block;width:65px;height:25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hotimg25.fotki.com/a/218_160/110_212/hq_icon01.gif) no-repeat;margin:0;}


/*回應引用圖*/
div.btncomment a {display:block;width:79px;height:162px;background:url(http://img295.imageshack.us/img295/2791/100409gunbangdo.gif) no-repeat;}
div.btntrackback a {display:block;width:79px;height:162px;background:url(http://img375.imageshack.us/img375/4750/100409gunbangda.gif) no-repeat;}


/*個人管理三按鍵*/
div.btncompose a{display:block;width:65px;height:25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hotimg25.fotki.com/a/218_160/110_212/hq_icon04.gif) no-repeat;}
div.btnphoto a{display:block;width:65px;height:25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hotimg25.fotki.com/a/218_160/110_212/hq_icon05.gif) no-repeat;}
div.btnsetup a{display:block;width:65px;height:25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hotimg25.fotki.com/a/218_160/110_212/hq_icon06.gif) no-repeat;}


/*留言回應公告板*/
#yartcmt .pagination strong{display:none;}
#yartcmt .pagination{height:400px;background:url(http://img43.imageshack.us/img43/4900/52125469.gif) no-repeat;background-position:center;}
.reportbtns span{background:#FFE0E6;color:#D14C69;border:3px double #FEA1AC;}


/*按鈕框框設定*/
div.btnblgedit, div.btnblgdel, div.btnblgreport, div.btncmntdel {background:#FFE0E6;color:#D14C69;border:3px double #FEA1AC;}
.reportbtns span{background:#FFE0E6;color:#D14C69;border:3px double #E37B87;}
input, select{background:#FFE0E6;color:#D14C69;border:3px double #FEA1AC;FONT-SIZE:9px;font-family:verdana;}



/***************************************/
/*以下若要顯示請不要放上即可*/
/*隱藏部落格相簿*/
#ymodalbum{display:none;}
/*隱藏我要留言免受廣告干擾*/
#yblast .text a{display:none;} 
/*特殊選項設定_感謝柏憲妙方*/
/*文章分類--最新回應--最新文章--捲軸內容高度--內容超出區塊自動由瀏覽器決定-相對定位*/
 #ymodfolder .mbd, #ymodnewcomt .mbd, #ymodnewart .mbd {HEIGHT:250px;OVERFLOW:auto;position:relative;} 




 

本版素材來源 :取自韓網BLOG/주얼리 作品 ~感謝分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年快樂篇(方圖)~5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個親子運動遊戲,在家做!

育兒生活 12月號 NO.247


採訪整理/黃名瑄
諮詢/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 黃永寬副教授


天氣轉冷,帶寶貝出門怕著涼,如果再遇上下雨,可能好多天都沒辦法出去玩!現在讓我們來告訴你,父母和寶貝在家也可以做的運動,一點都不難喔!




寶寶運動遊戲Part1:理論篇


寶寶也要運動嗎?


一 般大人所認識的「運動」,可能包括了伸展運動、有氧運動、肌肉訓練等等,而這些運動聽起來和幼小的孩子關係似乎相差甚遠…既然不能做大人的運動,孩子還需 要特別做「運動」嗎?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黃永寬副教授表示,幼兒的運動並不像成人一樣需要特別的練習與訓練,更不是大人運動的縮版,通常幼兒的運動 被稱為「運動遊戲」,因為孩子需要以遊戲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以邊運動邊遊戲為主軸;在孩子的生活中,常常會運用肢體探索這個世界,因此他們的生活都是遊 戲,並運用他們的大肢體來活動,若單純用「運動」這個名詞套用在孩子身上,對他們來說是有壓力的。


幼兒的運動遊戲,最重要的是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對他們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看到好玩的東西就去摸摸弄弄,雖然沒有特定的目的(為了訓練腿部肌肉而往前爬)卻非常好玩。對幼小的孩子,爬行就是一種運動,當他們爬向好玩的目標或是往上攀爬為了拿到想要的東西,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前庭平衡以及協調性,這些都屬於從生活中探索及體驗的技能,而這一些動作都要慢慢培養才會進步。


 


運動時間別限制


黃永寬副教授說,嬰幼兒的運動遊戲並不是像大人的運動一樣,一直重覆做什麼動作,應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且一次也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動作指令,免得他們混淆,很快就失去興趣、或感覺到有壓力!


孩子最好的玩伴


黃永寬副教授表示,孩子最好的玩伴其實不是隨手可得、冷冰冰的玩具,而是「家長的身體」;相對於玩具,家長的身體有溫度且可以互動,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可藉由爸比媽咪的身體來探索自己的身體,因此家長在遊戲中,可多使用身體的部位當作運動的媒介,既安全方便又能讓孩子玩得盡興!家長的態度是造就遊戲好玩非常重要的因素,善於設定情境及角色的家長會使得遊戲更加刺激且能玩得久。


除 了家長的身體,與孩子進行運動遊戲時另一個可以使用的媒介及誘因就是唾手可得的小道具,黃永寬副教授提醒,給孩子使用的小道具最重要的是「安全」,他最推 薦的道具──氣球就有不易造成意外等優點;氣球因為外表材質薄軟,使用起來不容易讓孩子撞傷或是因為踩到滑倒而發生意外,加上重量較輕,孩子很輕易就可以 把球往上丟的高高,能讓他們非常有成就感。另一個孩子愛不釋手的原因,是氣球多變的顏色及可以製造出聲音的特性。「紙張」也是孩子在遊戲中非常好用的道具 之一,對於較小的孩子,面紙輕柔的觸感及飄動速度慢是最大的優點,互動遊戲時不怕會受傷且能得到成就感;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使用紙張或是報紙玩運動遊戲, 除了平面,紙張還有可捲可折的特性,將報紙捲成棒子,一樣可以與大孩子玩「拉」的遊戲。


運動遊戲時,服裝很重要


在 家中做運動遊戲時,家長會讓孩子穿什麼呢?冬天是需要注重保暖的季節,家長很習慣將孩子包得緊緊以免感冒,但黃永寬副教授認為,孩子不應該包的太緊,如此 將會讓孩子缺少活動的機會,包得像毛毛蟲的孩子,更會減低了許多他們使用手部探索生活的時間。若是正在活動時,建議只需穿12件衣服即可,當衣服濕了就應即時換掉,衣服上的配件及線條切記勿留在身上,尤其是小孩子身上常見的安全別針,是造成遊戲中隱藏危機的重要條件。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穿越少活動量越大」,試想一位包得圓滾滾的幼兒,活動起來一定相當綁手綁腳,於是也減低了他們大肢體活動的欲望;相對穿得輕便的孩子,一定有更多的精力來進行運動遊戲。


除了遊戲,還要注意的是…


遊戲中難免會因為玩得太過盡興而發生危險,黃永寬副教授提供了幾點注意事項,家長在進行活動前,一定要牢記這些事項喔!


唯一不能做的事──外力:求好心切的家長,有時可能會因為心急而想幫孩子達成自己心目中「應該可以」做到的事,但外力非常有可能會對幼兒造成傷害,除了謹記「順勢」幫忙,家長勿輕易的使用力氣要寶貝做做不到的動作。


不能感到劇烈疼痛:與上述相似,遊戲中受傷、或遇到孩子無法做到某些動作時可能會感到劇烈疼痛,家長一定要小心注意。


任何遊戲器材不能造成傷害:運動遊戲的輔助器材,家長在選擇前要先思考與判斷是否有危險;小巧的遊戲器材可能會被幼兒放進嘴裡造成傷害,球類的器材也可能會因為孩子踩到或在上面滾動而受傷。


搖晃及旋轉的動作都要注意:孩子在運動遊戲時,會非常喜歡家長做舉高、搖晃及旋轉等等動作,家長在與孩子作這類互動時,千萬要慎重,例如拉孩子的手舉高或旋轉時,拉的部位應是腋下而不是手掌以免脫臼,抱或將孩子舉高時,也要注意力道。


黃永寬副教授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應給他們許多探索及活動的機會,不該過度保護。運動遊戲除了能夠讓孩子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夠幫助他們生活概念的建立,與孩子一起在家裡動一動不難,從現在開始都還不晚喔!


寶寶運動遊戲Part2:實際操作篇


理論部分講完,我們也請黃永寬副教授為我們設計幾項運動遊戲動作,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運動遊戲的爸比媽咪,可以先參考這些動作,再延伸設計屬於你們更好玩的遊戲喔~


不分年齡,一起動一動!


黃 永寬副教授表示,其實鼓勵一般的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作運動遊戲,且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為佳。還不會主動進行某些動作的孩子,可以由家長幫忙運動,但要 注意施力才不會讓孩子受傷;家長應為幼兒增加活動的誘因,以孩子會好奇又不會受傷的物品如面紙、氣球等等的物品和孩子遊玩,並注意遊戲中要與孩子有互動讓 幼兒從遊戲中得到成就感,增加遊戲品質、全心全力的陪伴。


 


嬰兒篇



在床上動一動。寶貝躺在床上時,爸比媽咪可以輕輕幫幼兒動動身體或是搖晃身體。


抓氣球。氣球綁在嬰兒床上方,或是由爸比媽咪用手拿著,距離約寶貝往上手抓可以碰到的地方,讓寶貝嚐試著用手摸摸氣球、拍拍氣球。


坐小船。將寶貝放在爸比媽咪的腳上後,腳輕輕的左右晃動;如果力氣夠的話,也可以嚐試將腳上下抬動。做的時候可以配合好聽的兒歌,就像在坐小船一樣。


舉高高。將寶貝抱起來,握住腋下輕輕的前後左右晃動…邊晃動時一邊告訴寶貝:「我們現在要往前囉」、「我們現在要往後囉」。


拍氣球。讓寶貝坐在一個穩定的椅子上,並在他前方放一顆氣球,可由爸比媽咪示範如何拍球,或讓寶寶自己嚐試怎麼玩球。


嬰兒的運動遊戲


3歲 以下的嬰兒發育尚未完成,需要父母幫忙做一些運動,被動的活動包括輕輕搖晃躺在床上的寶貝,或將寶貝抱起來輕輕搖晃,父母坐地板將寶貝放在腳上上下舉動等 等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千萬要注意施力及不要將寶貝往上拋;另外由於嬰幼兒多是躺在床上,所以手動的遊戲相對來說會比較多一點,家長可在床上準備速度慢容易 掌控、有聲音及顏色豔麗的輔助物品讓寶貝玩。


嬰 兒一開始的遊戲屬於被動,由家長引誘帶領遊戲,但是當孩子慢慢習慣此種互動運動遊戲後,就可以轉變為讓孩子主動遊戲。此外家長在協助孩子時,必須注意「順 勢」,無論是推或拉都要與孩子的方向相同;舉例來說,當孩子嚐試跳高時,家長可以輕輕在孩子往上跳的同時將他抱高,如此一來孩子獲得了較多的成就感,也就 更願意繼續努力。


不只是家長設定好的遊戲,某些現成的物品也會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開始運動遊戲,嬰兒床上常見的吊掛式玩具,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引誘,當他們的小手往上揮動,試圖去取得或是玩弄這些玩具時,就是一種無形的活動了!


 


幼兒篇



推。寶貝先和爸比媽咪手黏著手,並提醒等一下手都要黏在一起才不會受傷;開始以後就可以互推,看誰先被推到走動,就要重新遊戲。


拉。寶貝坐在大毛巾上面,由家長向前拉動毛巾。要注意拉動時孩子也需要抓著毛巾,或是家長速度要放慢,否則容易向後倒而撞到頭。


碰。先從最簡單的屁股碰屁股開始,請寶貝試看看有沒有辦法碰到爸比媽咪的屁股,如果做到了,再來試試碰別的地方。


幼兒的運動遊戲


3歲 以上的幼兒運動遊戲比起嬰兒多元,且孩子的互動性比較強,家長若強調情境與角色,能讓孩子更快融入到遊戲中。黃永寬副教授舉出許多好玩的例子讓家長參考, 如家中都有的磁磚,可利用水性筆或是膠帶在地上作記號,畫叉叉的地方是地雷,踩到會爆炸,一定要想辦法避開這些地方!另一個在家中就可以進行的好玩遊戲是 使用A4紙與孩子玩拔河遊戲,第一次用一隻手拔、第二次用雙手拔…,當A4紙與磁磚結合,又會變成另一種溜冰遊戲了!黃永寬副教授強調,所有運動遊戲中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互動及與孩子參與的動機,只要家長用心發揮想像力,所有家中的小物品都能成為好玩的運動遊戲。


幼兒運動遊戲比起嬰兒可有較多的動作,黃永寬副教授就將幼兒運動遊戲分作:推、拉、碰、踩4種型式。


推:兩個人面對面互相站著,手掌對手掌向前推、或是隔著紙張推;另一種推法可以是家長躺著,讓孩子推看看能不能動。


拉:拔河就是一種使用「拉」這個技能的運動遊戲,無論是以拉手、拉紙張的方式都可以進行。拉的遊戲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扯」的,以免受傷。


碰:屁股碰屁股、手碰頭、腳碰膝蓋等等…,用打招呼的方式來遊戲(今天腳腳來打招呼,或者用屁屁打招呼囉~)身體部位碰部位的遊戲方式可以增加幼兒身體的意識,但大人要小心控制力氣,別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給撞倒了!


踩:家長一開始若不知道如何控制力道,可先讓孩子在自己的身上踩踏,孩子在家長指定的部位踩踏還可以有像是按摩的效果。角色替換時,可由家長用大腳往地下踩,孩子則是想辦法躲避家長的踩踏攻擊。


除了這些分類的動作,幼兒階段的孩子也可以做簡單的伸展運動例如:和孩子比賽看看,誰可以長最高!一次10秒,動作可重覆到孩子不想做為止。


踩。配合小螞蟻與大象的故事,爸比媽咪先扮演大象,寶貝扮演小螞蟻;大象要出去找東西吃,它看不到小小的螞蟻,螞蟻一定要小心不要被大象踩到啦!


踩。找兩張在地上能滑動的紙,寶貝站一張、爸比媽咪站另外一張,兩個人比賽往前滑冰,看誰可以滑得最快最遠~


 


 



黃永寬


現職: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副教授


經歷:中華民國幼兒體育發展協會秘書長、教育部推動幼稚園運動遊戲方案委員會委員兼執行長、台視遊戲小玩童節目企畫及主持人、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幼兒教師指導研習會講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幼兒常見呼吸道症狀與用藥須知


   
 
 

嬰幼兒常見呼吸道症狀與用藥須知

育兒生活 12月號 NO.247


採訪撰文/彭紹怡
諮詢/新店耕莘醫院小兒科加護病房主任 陳培濤


不論是電影還是漫畫中,掛著鼻涕的小兒是很常出現的形象;現實生活中,寶寶酷酷嗽和鼻水流不停的情況也很常出現,令爸媽們擔心不已.天氣一冷,呼吸道出現狀況的機率更高,這時更需要對這些常見的症狀與用藥有更多了解!




咳嗽概說


非疾病性的咳嗽


陳培濤主任指出,當出現溼度與溫差變化時,難免還是容易產生打噴嚏咳嗽等情形;有家長會覺得新生兒還不會咳嗽,這是因為新生兒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不容易感冒,但不表示不會咳嗽。他並提醒,當出現連續性咳嗽還是要特別注意,須先排除是否有伴隨其它症狀以及是否有受到一些病毒的感染;若只是短暫性小咳(尤其是季節變化交替或接觸到灰塵時),當仔細去聽寶寶的咳嗽除較無痰音外,也不會咳到臉色紅;加上小朋友本身又沒有發燒吃不好呼吸急促等情形,晚上也無哭鬧不安的話(即睡眠體溫活力皆正常),基本上應屬於非疾病性的咳嗽機會居多,家長就不必太擔心。另一種情形則是門診中也曾遇到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咳嗽,但呼吸時口腔或氣管裡一直有痰的感覺(或是發出類似鴿子的呼嚕聲)這種情況常是因為支撐氣管/支氣管的軟骨尚未發育完全而導致,也就是所謂的喉頭軟化症,此現象常會在寶寶喝奶或活動時最為明顯,待熟睡時雜音聲會明顯減少。喉頭軟化症症狀上通常只會發出痰音,既不會有明顯的喘也不太會咳嗽發生這類情況時基本上不需要吃藥,等到孩子年紀再大一點(約1歲)的時候自然會痊癒


 


常見慢性疾病性咳嗽


陳培濤主任表示,除感冒咳嗽外,氣喘&鼻竇炎兩者都是小兒慢性咳嗽常見的原因,以症狀區分如下表


 


主因/症狀


氣喘


鼻竇炎


 


鼻涕


無黃鼻涕出現


鼻涕顏色較黃甚至綠,濃稠


咳嗽情況


咳起來聲音較緊,初期不容易有痰音


咳嗽時痰音明顯


咳嗽時間點


初期夜間居多


入睡或起床時頻率較高


喘息


會喘


較少,但沒治好卻可能誘發氣喘


鼻涕倒流/咽喉上黏有許多黃色鼻涕


很少發生


很常發生


聽診時呼吸有哮鳴聲




咳嗽復原期較久?


咳嗽的復原時間長短要看病原影響的部位,若是影響到是屬呼吸道下端的肺泡或氣管,咳嗽的時間可能會超過2週以上。一般對成人來說,小感冒引發的咳嗽約1週會好,發生在幼兒身上時則持續較久;主要是因為小孩感冒時常會伴隨支氣管發炎,再加上嬰幼兒氣管本來就比較窄所以更容易導致痰卡在氣管內所以有時單吃咳嗽藥水並無太大效果,必須要家長同時給予嬰幼兒拍痰,少數的嬰幼兒甚至要同時服用一些氣管的藥,使氣管不要處於太緊縮的狀態同理,當小朋友正值氣喘發作的時候,即使給孩子喝好的咳嗽藥水還是會咳,其原因出自於氣管很緊而引發的咳嗽,此時若給予支氣管擴張藥能幫助孩子把氣管打開,痰也就容易咳出,也才會較有治療效果


護理&用藥須知


黃鼻涕要用抗生素


陳培濤主任表示,感冒咳嗽並不需要吃到抗生素;抗生素是在某種嚴重狀況才會吃的


若是新生兒出現嚴重症狀時則需要直接住院,以避免嚴重合併症的發生臨床上,咳嗽流鼻涕會用到抗生素的機率不高,除非臨床診斷上發現原因來自於肺部支氣管有發炎或是有鼻竇炎的問題,才會考慮使用抗生素有些家長看到寶寶鼻涕黃就認為有問題而想讓寶寶吃抗生素,其實就學理上來說並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鼻炎有一定演變過程。一般鼻涕一定會有一段時間會經過黃稠的階段,約持續35天左右,當此階段過了之過回復到較清撤的鼻水,然後痊癒假如鼻涕顏色真的太黃的時候,醫師也會鼻涕做進一步的檢驗,確認是否會培養出細菌,若培養出細菌時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若單純只是因為鼻涕黃綢就吃抗生素的話,以後口腔鼻腔咽喉部會因為反覆長期服用抗生素而容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例如前陣子報章雜誌提到的「超級細菌」就是一個例子。家長若有用藥上的疑慮時,則建議先與醫師討論,並避免主觀要求施予抗生素


抗生素的正確使用


抗生素適用於細菌感染所致的病症因為感冒(包括流感)是病毒所引起的,所以也不必吃抗生素至於去區分何為病毒何為細菌性感染就交由醫師作專業判斷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病症其實不太需要吃抗生素,若發現醫師有開抗生素時,建議與醫生討論以了解開立抗生素的原因;一旦開始服用抗生素則需要遵照醫囑,連續吃完一個療程才能停藥,不要因為看孩子鼻涕好了或沒有咳嗽發燒等症狀自行停藥,這樣對小朋友來說是不利的再次提醒,抗生素若是不照療程吃完,擅自停藥不但會使病症不容易完全好或容易復發更增加病菌產生抗藥性的機會臨床上,也常會遇到家長要求處方抗生素或因為症狀沒有改善一直更換醫生其實還是呼籲家長們應請教專業的兒科醫師,去追究用藥方面是否需要調整,因為病情尚未痊癒的整個療程中,一直換醫生反而不容易抓住病情重點,也不利決定抗生素的開藥時機


止咳成藥含嗎啡?!


首先要知道,一般小兒的咳嗽通常是因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病程,藥物只是用來緩解症狀,並無實質治療效果;而止咳藥物只能減少咳嗽的次數,但無法使咳嗽情形完全消失陳培濤主任說明,止咳藥的開立要先觀察是哪個部位發炎而導致咳嗽;市面上止咳藥的種類也很多,其中Codeine (可待因)與Morphine(嗎啡)是很有效的止咳用藥(常添加在市售的成人咳嗽藥水中),但此2種藥物非常不建議讓小朋友服用。主要是因為兩者皆為麻醉用藥,可藉由抑制產生咳嗽動作的中樞神經而達成止咳的效果,所以有很好的止咳療效,但用久了會有成癮或抑制呼吸的危險;抗組織胺的藥主要對鼻炎症狀中的流鼻水具有療效,但是卻有讓鼻涕變黏稠或讓痰咳不出來的作用;西藥的咳嗽藥水有時也會含有中藥藥草成分如桔梗等,此類成分對孩童來說是O.K的;至於化痰藥的原理就是讓痰變得比較淡比較稀,使人較容易將痰咳出;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止咳化痰藥都不太會產生副作用,較常發生的是少數孩子吃了咳嗽藥後容易拉肚子或便秘,此與體質相關,短期使用應不用太擔心


觀念宣導


就生理上來說,咳嗽對小朋友來說有同時也是一種警訊過度的止咳不但會讓髒東西和病菌堵塞在體內而製造了二度感染的機會,也會因沒有對症用藥而延誤病情;而止咳藥的實際功能在於使咳嗽不會影響到睡眠或一般作息即可,而非一有幾聲咳嗽就要吃藥止咳喔!


拍痰:使氣管壁比較張得開


痰可說是身體白血球大戰病菌所產生的分泌物,而拍痰主要是藉由震動的效果讓黏在氣管上的內分泌物不要黏得那麼緊,也就是讓寶寶比較容易將痰咳出,尤其對於3歲以下的幼童來說有時幫助很大.醫師聽診時通常會告知家長痰位置大約在哪,讓家長針對那個部位去拍擊;而拍痰的標準方式適合各年齡層的孩子,只是力道控制上要小心注意;拍痰(胸腔扣擊)通常14次,一般在飯前或飯後1小時進行,其方法如下:


A.協助寶寶採頭低臀高的臥位,可利用枕頭或棉被墊於腹部下;扣擊時手呈杯狀(手指微向下彎成ㄑ形),每部位扣擊約12分鐘,每分鐘約120180次,由背部下方扣打(避開脊椎骨及臟器部分),整個過程持續約515分鐘


B.4歲以上的較大孩童可教導其自行有效深呼吸及咳嗽,並將痰咳出


C.拍痰後讓孩子休息,可協助口腔護理以清除痰液和異味


 


不建議拍痰的情況


1.氣喘發作時因氣管緊縮,不適合拍痰


2.哮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拍痰則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厲害


3.隨時注意孩子狀況,若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發粓或心悸等情形須立刻停止扣擊


特殊狀況提醒


陳培濤主任表示,咳嗽超過2週時可依情況定義為慢性咳嗽,此時就要考慮是否有氣喘和鼻竇炎等問題,另外還有一種需特別留意的情況是異物卡在末端氣管內如有時候小孩子花生米時不小心嗆到,當時或許因無其他症狀而使家長不以為意,但如果嗆到過程中有異物卡在末端氣管時,大部分會在12個禮拜後發現孩子開始持續咳嗽且不見好轉,此時一般家長一定會以為孩子感冒了,但其實要考慮檢查是否有食物或小東西卡在支氣管裡才造成久咳類似的例子還有,小朋友只有單邊鼻子一直流鼻涕的話,也要小心是因異物堵塞而導致;很多幼童喜歡塞東西到鼻孔裡,而且也不會跟爸媽說,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此外,絕大部分感冒,發燒會在72小時內退,而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會在1週內逐漸好轉,故當家長照顧孩子時發現有以下幾種情況就一定要趕快就醫:


沒有感冒症狀之下突然猛咳


咳嗽外伴有哮喘(咳嗽有鳴聲),呼吸急促或困難(如氣喘發作或異物梗塞),發燒多天等


 


 


小標:家長疑問QA


 


 


Q1.一直流鼻涕,其它狀況都很好?


A如果孩子照吃照睡照玩卻一直有流鼻涕的情況時,就要考慮症狀是否為過敏造成的,在此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過敏,也有可能出現黃鼻涕的症狀,且因過敏體質所以症狀時程會拉長


 


Q2.處理小兒鼻病問題時,吸鼻器&噴鼻子是否算標準配備?


A其實這兩者並非小兒科標準配備,大醫院的小兒科裡並不會有類似耳鼻喉科的標準儀器配備,小兒科診所裡反而出現較多;噴鼻子用途在於將所需的藥劑直接噴入鼻腔,有較好吸收效果,但通常用於成人居多(2歲以下無噴鼻藥);吸鼻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坊間有許多家用型吸鼻器和診間內的吸鼻器,只是尺寸上有不同,只要小朋友會自己擤鼻涕就不太需要這類器具,同時醫生較也鼓勵孩子自己練習將鼻涕擤出,可先讓孩子去吸溫濕水蒸氣以幫助鼻涕流出。


 


Q3.口鼻相通,所以咳嗽藥和鼻病藥通用?


A一般說來治鼻病的藥會對咳嗽有幫助,因為鼻病治好了,鼻涕不容易倒流也就不容易咳嗽;咳嗽藥則較無用來治療鼻病。


 


 



陳培濤


現職: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加護病房主任


學歷:台大醫學系


經歷:耕莘醫院兒科部總醫師、台大小兒神經科研究員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2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


市面上有許多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書籍,倡導給孩子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重要觀念!到底爸爸媽媽是否能在家中與孩子感覺統合的治療遊戲?我們將請教專業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解答您的問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小遊戲,讓您也能和孩子共同徜徉在遊戲中,並達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喔。




當您與孩子互動時,是否有仔細觀察過您家中的小寶貝?小寶貝對於您給予的任何刺激是否都沒反應?抑或反應過於激烈?或許您也發現小寶貝的動作太慢、容易分心、走路更是常常跌倒,碰撞來碰撞去?小心!這些可能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喔。


 


感覺統合是什麼?



感 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近年來感覺統合與遊戲治療的書籍充斥書架上,同時讓許多新手爸媽紛紛擔心家中小寶貝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好像』跟書中描述的狀況 一模一樣?導致醫院門診間常有父母緊張兮兮地誤以為我家小孩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發生!但您真的認識與了解感覺統合是什麼嗎?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真正需要接 受感覺統合的治療呢?以下帶您一起來認識。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指出,覺統合簡單來說,主要由前體、本庭、觸覺構成,並控制感覺的輸入,在大腦裡面逐步做好整合之後,能夠出現適應性或適當性的反應,藉此跟外在互動。


感覺統合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而一般人所熟知的感覺統合由前述的三種感覺組成,這是因為一開始發展的這個理論的學者是1970年代由美國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Jean Ayres)所提出,他指出:孩子七歲以前,嬰幼兒會用他的感官去接收外界給予的刺激,並將這些感覺印象輸入大腦,這是一種直覺地反射,同時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爾後,後進學者慢慢發現另外還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會同時發生,並且相輔相成發生作用。


掌管肢體協調的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 動。另外,本體覺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並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同時,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 響一個人計畫活動的能力,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等肢體動作。本體覺本身也有抑制性的作用,可以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蔡沛潔治療師補充本體覺簡單講起來是在關節裡面,我們在出力時會感覺到反作用力,將眼睛閉起來會知道手腳的相對位置。因此,本體覺不僅僅是使肢體的動作伸展,也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其他感覺同時發生作用,活化並整合身體與頭腦的機能。


 


影響速度與平衡的前庭覺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它會接收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平衡和動作的指令與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處理,讓個體能夠了解身體對於空間的相對位置,移動進行的空間感,並調整動作的平衡度。


蔡沛潔治療師解釋前庭覺諸如像是一些搖晃,或者是盪鞦韆式地前後擺盪,主要呈現速度感的動作為主。很明顯的,前庭覺若是發展不好的小孩子,除了平衡感會變差、動作不協調之外,其肌肉張力也會受影響。而前庭覺刺激過於敏感的小孩子可能會害怕盪鞦韆等充滿速度感的活動;相對前庭覺刺激反應不足的孩子則會自行尋找刺激,橫衝直撞,原地轉圈圈等的行為出現。


 


排斥肢體接觸的觸覺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觸覺最為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摸的感覺。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它也是胚胎形成中第一個發展出來的感覺系統,在身體中分佈最廣、最複雜的一個感覺系統。


觸覺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對於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若是觸覺學習障礙或是不足,容易造成觸覺敏感及遲鈍的現象發生。


觸覺對孩子情緒及認知影響很大,小寶貝可以透過觸覺來接收外界給予的訊息,並且做出區辨的能力。如果發現小朋友對於碰撞之後的反應不大,可能是觸覺整合過低,但若是小朋友對於其他人肢體上的接觸產生不適感甚至是排斥感,或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等,也有可能是觸覺整合出現問題喔!


 


 


中標:孩子生長各有快慢 無須過於緊張



孩 子在成長及發展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環境與不同的刺激給予,接收到不同的訊息指令,有的小寶貝可能很早就學會直立走路,但有的孩子也許要經歷一段長時間才 從摸索當中學會走路。原本小孩子的發展速度各有千秋,父母不必過於緊張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發生障礙,感覺統合的異常往往需要透過長時間觀察小朋友的行為才 能評估出,如果發生問題也不只是單一的感覺出現發生問題,不同的感覺系統往往會互相影響。


蔡沛潔治療師解 釋可能有一些小朋友走路容易跌倒,但也許不是他的腳受傷或是腳沒力;或是小朋友喜歡爬高爬低,要不然就是小朋友很討厭人家碰他。甚至有一些小朋友是注意力 的部分,他可能會很難集中精神,比如說你在跟小朋友講話,他沒有辦法很專注地跟爸爸媽媽說話,孩子也許說一說話就分心,甚至有一些比較大的小朋友在做一些 事情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條理的將事情完成。如果出現類似症狀的小朋友或是類似的狀況發生,才會進一步懷疑是感覺統合出現異常。


 


如何觀察與評估感覺統合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在嬰兒期的小寶寶很難去觀察出來感覺統合是否異常,而感覺統合在醫師評估的過程中,大概是三歲後才有辦法真正評估出來,三歲以前的小朋友還在發展基本的能力,比如說走路、爬行、抓握、吃東西等,所以很難直接看出小朋友到底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他本來發展就有問題。


幼兒時期可以在家透過觀察他,觸碰他,可能會是一個徵兆,但這個跟小孩的經驗也有關係,尤其是觸覺方面的,小孩子喜歡透過故意跌倒的方式,尋求本體覺或是前庭覺的刺激。如果爸爸媽媽真的放心不下,一定要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可以在小朋友三歲以後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師的評估。


然而三歲後指的不是馬上到三歲就立即接受評估,小孩子的能力都會漸漸增強,評估必須透過請小孩子做一些動作,配合指令的方式,而重要的是小朋友必須要先了解方能將動作做出來。


因此爸爸媽媽不用一發現小孩子出現不對勁的行為就過於緊張與擔心,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況後發現真的放心不下,再到醫院請專業的醫師替小朋友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最後若是孩子有感覺統合上的徵狀,醫師會同專業職能治療師進一步為小朋友做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一定要接受治療?



現今感覺統合是一大火熱的議題,但蔡沛潔治療師指 出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也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需要治療。還是建議長期觀察後再看小朋友狀況安排到醫院做檢查與治療。通常評估後分為三個 等級:一是正常沒有問題。二是臨界或是邊緣值,但可以透過治療師的教法由爸媽在家為孩子做遊戲治療。三是感覺統合遲緩有問題,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孩子的感覺統合若是臨界或邊緣值建議家長觀察三個月到半年,在家練習或是到幼稚園跟其他小朋友做互動,之後再回醫院評估。而每一次在治療室的治療過程中小孩子會有一些新的表現出來,不會是短短的幾十分鐘評估過程中就明顯看到小孩子的進步。


有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小朋友,不僅僅只能在治療室中接受治療,因為在治療室一個星期中短時間的給予往往不太夠,建議回到家中也能藉著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給予訓練,所以利用回家後進行的遊戲治療非常重要!不過在家進行遊戲治療時方法也要用對,最好事前積極與治療師做妥善的溝通、諮詢與詢問後,才能達到遊戲治療的最終目的。


 


遊戲治療的核心價值



遊戲和治療在程度上不太一樣,在家裡可以用治療的概念去當作遊戲,而不是把他當成治療,但是爸爸媽媽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要非常清楚遊戲的目的與過程,有目標導向性的遊戲方式,以及要達到什麼樣的訓練模式,把治療當作遊戲中玩耍,是一件可以在家輕鬆做到的事喔。


家長若擔心讓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遊戲,會失去陪伴的效果與目的?但小朋友其實很聰明,他們會自動從這個玩到這個。而如果今天是有目的性的遊戲,當然家長要做適時介入性的動作,蔡沛潔治療師指出遊戲玩完後可以讓小朋友有自由玩樂的時間。但若是想要讓小朋友有天馬行空的進行遊戲創造,反而不要限制小朋友的創造與想像力,也毋須太要求或是過於限制。


 


中標:寓教於樂!讓治療變遊戲



遊戲幾乎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若能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到遊戲中,不僅可以適度訓練小孩的發展,也不會讓小孩覺得在進行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下是蔡沛潔治療師提供幾個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輕鬆玩的小遊戲,一起來玩玩看吧!


 


1熱狗捲捲捲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所需道具:棉被、或大毛巾


遊 戲過程:小朋友通常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家長可以試著用棉被或大毛巾將小朋友裹起來(注意頭要伸出來),接著放他在床上慢慢翻滾成熱狗捲,但若是孩子還小, 不知道怎麼去滾時,家長必須幫忙他來回捲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擁抱的感覺與旋轉的刺激,同時在手腳被包裹起來的情況下,訓練小孩的身體如何掌控力量的使 用。


注意事項:小朋友若出現排斥擁抱的狀況,家長平常可以用力給小孩子深層的擁抱,但是小朋友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抗情緒時,就請先將力量些許放柔。在此遊戲進行中,爸爸媽媽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神情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另外,若是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棉被中的塵漫一定要注意喔!


 


2盪啊盪鞦韆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


所需道具:棉被


遊戲過程:請爸媽一人拉一邊的棉被,小朋友躺在裡面,適用於年紀小,透過搖晃的刺激,訓練本體、前庭覺。


注意事項:也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綿被,訓練小朋友觸覺的能力!


 


3跳跳樂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巧拼


遊戲過程:將巧拼設計成不同材質的觸感,指定小朋友現在要跳毛毛塊,或是粗粗塊的巧拼,同時間配合小朋友的能力,採用雙腳或是單腳跳動。藉由巧拼不同的材質訓練觸覺感受以及認知、視覺的部分。


注意事項:巧拼上面一定要使用安全性的材料,像是草地的感覺,柔軟的感覺等。


 


4小皮球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軟皮球


遊戲過程:一開始玩丟接球的遊戲時建議從簡單的你丟我撿進行,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推球的方式使其滾動;大一點小朋友可以進階到使用棒子作揮打的動作,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力道的控制、手眼的協調,並找到正確的時機點推球或是揮球。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軟性的皮球,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用軟網作替代。或是使用氣球,利用氣球的在空中飄忽的浮力,訓練孩子的協調性,也是不錯的建議。


一顆球妙用無窮


無論是踢、是踩,或是夾在腳的內側,都可以訓練小孩子的協調能力。甚至可以設些路障或是目標物,將球從此岸運(拍或推)到彼岸,都是很好的遊戲方法!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適時調整距離的遠近與方向的變化,力道的拿捏都要剛剛好,才不會造成傷害。


 


5拼圖尋寶



訓練目的:觸覺、視覺、認知


所需道具:拼圖


遊戲過程:小小幾片的拼圖放到積木袋或裝有非拼圖的材質裡,請小朋友用手摸的方式將拼圖拿取出來,然後再請孩子將拿到的拼圖拼接起來。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知道拼圖是什麼,同時間袋子中不能裝有語拼圖太雷同的物品。


 


6小牛耕田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


所需道具:無


遊戲過程:爸媽將小朋友的腳抬起來讓他們用手撐著走路,可以練習臂肌力量的操控。若是小朋友還太小,肌肉力量不夠,建議先使用前臂撐在地上。或是孩子的小腳踩在大人的大腳上練習走路,都是可以促進親子互動的遊戲。


注意事項:適用於小班年紀以上的小朋友喔。


 


7酸甜苦辣的滋味



訓練目的:嗅覺、味覺


 


所需道具:六個空瓶子、調味料(如醬油、醋等)



遊戲過程:將不同的味道,裝入成對的味覺瓶子中,總共有六瓶,兩兩成對。請小朋友聞了之後進行配對的任務,可以使用家中現有的調味料。進階版可將小孩子的眼睛矇起來,再進行嗅覺或是味覺的配對遊戲。


注意事項:前提是小朋友對於食物或調味料認識的情形下,才可辨認出食物的味道。


 


放任小孩單獨遊戲?


若是想讓孩子自己單獨玩遊戲,建議要評估遊戲的安全性,像是裹棉被可能會造成危險性的窒息則不行。軟皮球類本身雖然危險性不大,但怕丟到玻璃或其他家具反而間接形成危險!


 


家有不同年齡的小朋友怎麼辦?



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朋友時,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年齡有差的話,家長要分開進行比較好,或是請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去遊戲,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可以創造複雜一點的任務。因為同樣的遊戲要求,可能會讓小小朋友充滿挫折感或是讓大朋友覺得過於簡單,進而失去遊戲的目的。


 


多多觀察 切勿操之過急



透過遊戲的包裝進行治療的最終目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先示範給小朋友知道。小朋很有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很聰明,大人可以跟小朋友做完善的溝通,而不是使用命令式的指令動作。


雖 然遊戲的過程是快樂與愉悅的,但家長一定要拿捏遊戲的目的,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遊戲中,而非隨便亂無章法的玩耍。像是丟接球,目的要讓小朋友看到球同時 接的到。遊戲過程間,爸媽要仔細觀察遊戲中的小朋友是否已經出現倦怠或不專注的狀況,依情況轉換別的遊戲或是停止遊戲。


 


遊戲就是要輕鬆玩


蔡沛潔治療師指出,若是爸媽在遊戲的過程中出現灰心沮喪時,不如換個方式,不用太完美地一味要求自己或小孩子,如果讓親子關係惡化更得不償失。跟小朋相處是一項充滿鬥志的過程,而從中觀察小朋友的行為,也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學習喔。


若是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在醫院接受職能治療師的治療時,可以多跟治療師溝通,確切了解每一個小朋友欠缺哪一部份,或是需要哪一部分,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再來做加強補助的治療。


感覺統合是一個很廣泛的用詞,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小朋友的生理與心理狀況都不會一樣,蔡沛潔治療師最後建議,最理想的情況是要會同治療師做詳細溝通後,回家之後才來做類似的活動與治療的遊戲,效果會更好!


 


治療師的小叮嚀


若是爸爸媽媽擔心自己不是治療師,在家做感覺統合的遊戲上,會不會因為不夠專業反而傷害到小朋友?蔡沛潔治療師呼籲 爸爸媽媽不用過於操心,如果真的有或疑似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可以先請教小朋友的治療師應如何在家加強;但倘若孩子沒有感覺統合障礙,則仍鼓勵家長能多 陪伴小朋友在安全的情況下做遊戲,一方面可以增加各種感覺的經驗,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同時藉由雙方的遊戲創造,達到互動或是遊戲上的經 驗,總比都不要跟小朋友們玩來得好喔。


 


 



 


蔡沛潔



 


----------------------------------------------------------------------------



學歷: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職能治療組碩士畢


經歷:台北縣學校系統巡迴職能治療師


現任: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7種感覺統合輕鬆玩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2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蔡沛潔


市面上有許多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書籍,倡導給孩子魚竿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重要觀念!到底爸爸媽媽是否能在家中與孩子感覺統合的治療遊戲?我們將請教專業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解答您的問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小遊戲,讓您也能和孩子共同徜徉在遊戲中,並達到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喔。




當您與孩子互動時,是否有仔細觀察過您家中的小寶貝?小寶貝對於您給予的任何刺激是否都沒反應?抑或反應過於激烈?或許您也發現小寶貝的動作太慢、容易分心、走路更是常常跌倒,碰撞來碰撞去?小心!這些可能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喔。


 


感覺統合是什麼?



感 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近年來感覺統合與遊戲治療的書籍充斥書架上,同時讓許多新手爸媽紛紛擔心家中小寶貝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好像』跟書中描述的狀況 一模一樣?導致醫院門診間常有父母緊張兮兮地誤以為我家小孩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發生!但您真的認識與了解感覺統合是什麼嗎?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真正需要接 受感覺統合的治療呢?以下帶您一起來認識。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指出,覺統合簡單來說,主要由前體、本庭、觸覺構成,並控制感覺的輸入,在大腦裡面逐步做好整合之後,能夠出現適應性或適當性的反應,藉此跟外在互動。


感覺統合是與生俱來的神經功能,而一般人所熟知的感覺統合由前述的三種感覺組成,這是因為一開始發展的這個理論的學者是1970年代由美國的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Jean Ayres)所提出,他指出:孩子七歲以前,嬰幼兒會用他的感官去接收外界給予的刺激,並將這些感覺印象輸入大腦,這是一種直覺地反射,同時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爾後,後進學者慢慢發現另外還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會同時發生,並且相輔相成發生作用。


掌管肢體協調的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 動。另外,本體覺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並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同時,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 響一個人計畫活動的能力,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等肢體動作。本體覺本身也有抑制性的作用,可以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蔡沛潔治療師補充本體覺簡單講起來是在關節裡面,我們在出力時會感覺到反作用力,將眼睛閉起來會知道手腳的相對位置。因此,本體覺不僅僅是使肢體的動作伸展,也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其他感覺同時發生作用,活化並整合身體與頭腦的機能。


 


影響速度與平衡的前庭覺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它會接收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平衡和動作的指令與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處理,讓個體能夠了解身體對於空間的相對位置,移動進行的空間感,並調整動作的平衡度。


蔡沛潔治療師解釋前庭覺諸如像是一些搖晃,或者是盪鞦韆式地前後擺盪,主要呈現速度感的動作為主。很明顯的,前庭覺若是發展不好的小孩子,除了平衡感會變差、動作不協調之外,其肌肉張力也會受影響。而前庭覺刺激過於敏感的小孩子可能會害怕盪鞦韆等充滿速度感的活動;相對前庭覺刺激反應不足的孩子則會自行尋找刺激,橫衝直撞,原地轉圈圈等的行為出現。


 


排斥肢體接觸的觸覺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觸覺最為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摸的感覺。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它也是胚胎形成中第一個發展出來的感覺系統,在身體中分佈最廣、最複雜的一個感覺系統。


觸覺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對於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若是觸覺學習障礙或是不足,容易造成觸覺敏感及遲鈍的現象發生。


觸覺對孩子情緒及認知影響很大,小寶貝可以透過觸覺來接收外界給予的訊息,並且做出區辨的能力。如果發現小朋友對於碰撞之後的反應不大,可能是觸覺整合過低,但若是小朋友對於其他人肢體上的接觸產生不適感甚至是排斥感,或是不喜歡人多的地方等,也有可能是觸覺整合出現問題喔!


 


 


中標:孩子生長各有快慢 無須過於緊張



孩 子在成長及發展個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環境與不同的刺激給予,接收到不同的訊息指令,有的小寶貝可能很早就學會直立走路,但有的孩子也許要經歷一段長時間才 從摸索當中學會走路。原本小孩子的發展速度各有千秋,父母不必過於緊張孩子是不是感覺統合發生障礙,感覺統合的異常往往需要透過長時間觀察小朋友的行為才 能評估出,如果發生問題也不只是單一的感覺出現發生問題,不同的感覺系統往往會互相影響。


蔡沛潔治療師解 釋可能有一些小朋友走路容易跌倒,但也許不是他的腳受傷或是腳沒力;或是小朋友喜歡爬高爬低,要不然就是小朋友很討厭人家碰他。甚至有一些小朋友是注意力 的部分,他可能會很難集中精神,比如說你在跟小朋友講話,他沒有辦法很專注地跟爸爸媽媽說話,孩子也許說一說話就分心,甚至有一些比較大的小朋友在做一些 事情的時候,他可能不會有條理的將事情完成。如果出現類似症狀的小朋友或是類似的狀況發生,才會進一步懷疑是感覺統合出現異常。


 


如何觀察與評估感覺統合



蔡沛潔治療師說明在嬰兒期的小寶寶很難去觀察出來感覺統合是否異常,而感覺統合在醫師評估的過程中,大概是三歲後才有辦法真正評估出來,三歲以前的小朋友還在發展基本的能力,比如說走路、爬行、抓握、吃東西等,所以很難直接看出小朋友到底是感覺統合問題,還是他本來發展就有問題。


幼兒時期可以在家透過觀察他,觸碰他,可能會是一個徵兆,但這個跟小孩的經驗也有關係,尤其是觸覺方面的,小孩子喜歡透過故意跌倒的方式,尋求本體覺或是前庭覺的刺激。如果爸爸媽媽真的放心不下,一定要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蔡沛潔治療師建議可以在小朋友三歲以後到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師的評估。


然而三歲後指的不是馬上到三歲就立即接受評估,小孩子的能力都會漸漸增強,評估必須透過請小孩子做一些動作,配合指令的方式,而重要的是小朋友必須要先了解方能將動作做出來。


因此爸爸媽媽不用一發現小孩子出現不對勁的行為就過於緊張與擔心,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況後發現真的放心不下,再到醫院請專業的醫師替小朋友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最後若是孩子有感覺統合上的徵狀,醫師會同專業職能治療師進一步為小朋友做感覺統合的治療。


 


感覺統合一定要接受治療?



現今感覺統合是一大火熱的議題,但蔡沛潔治療師指 出並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也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需要治療。還是建議長期觀察後再看小朋友狀況安排到醫院做檢查與治療。通常評估後分為三個 等級:一是正常沒有問題。二是臨界或是邊緣值,但可以透過治療師的教法由爸媽在家為孩子做遊戲治療。三是感覺統合遲緩有問題,建議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


孩子的感覺統合若是臨界或邊緣值建議家長觀察三個月到半年,在家練習或是到幼稚園跟其他小朋友做互動,之後再回醫院評估。而每一次在治療室的治療過程中小孩子會有一些新的表現出來,不會是短短的幾十分鐘評估過程中就明顯看到小孩子的進步。


有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小朋友,不僅僅只能在治療室中接受治療,因為在治療室一個星期中短時間的給予往往不太夠,建議回到家中也能藉著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不斷給予訓練,所以利用回家後進行的遊戲治療非常重要!不過在家進行遊戲治療時方法也要用對,最好事前積極與治療師做妥善的溝通、諮詢與詢問後,才能達到遊戲治療的最終目的。


 


遊戲治療的核心價值



遊戲和治療在程度上不太一樣,在家裡可以用治療的概念去當作遊戲,而不是把他當成治療,但是爸爸媽媽在進行遊戲的過程中,要非常清楚遊戲的目的與過程,有目標導向性的遊戲方式,以及要達到什麼樣的訓練模式,把治療當作遊戲中玩耍,是一件可以在家輕鬆做到的事喔。


家長若擔心讓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遊戲,會失去陪伴的效果與目的?但小朋友其實很聰明,他們會自動從這個玩到這個。而如果今天是有目的性的遊戲,當然家長要做適時介入性的動作,蔡沛潔治療師指出遊戲玩完後可以讓小朋友有自由玩樂的時間。但若是想要讓小朋友有天馬行空的進行遊戲創造,反而不要限制小朋友的創造與想像力,也毋須太要求或是過於限制。


 


中標:寓教於樂!讓治療變遊戲



遊戲幾乎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若能將感覺統合的治療融入到遊戲中,不僅可以適度訓練小孩的發展,也不會讓小孩覺得在進行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以下是蔡沛潔治療師提供幾個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輕鬆玩的小遊戲,一起來玩玩看吧!


 


1熱狗捲捲捲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所需道具:棉被、或大毛巾


遊 戲過程:小朋友通常喜歡被擁抱的感覺,家長可以試著用棉被或大毛巾將小朋友裹起來(注意頭要伸出來),接著放他在床上慢慢翻滾成熱狗捲,但若是孩子還小, 不知道怎麼去滾時,家長必須幫忙他來回捲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擁抱的感覺與旋轉的刺激,同時在手腳被包裹起來的情況下,訓練小孩的身體如何掌控力量的使 用。


注意事項:小朋友若出現排斥擁抱的狀況,家長平常可以用力給小孩子深層的擁抱,但是小朋友出現大哭大鬧的反抗情緒時,就請先將力量些許放柔。在此遊戲進行中,爸爸媽媽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神情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另外,若是有過敏症狀的小朋友,棉被中的塵漫一定要注意喔!


 


2盪啊盪鞦韆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


所需道具:棉被


遊戲過程:請爸媽一人拉一邊的棉被,小朋友躺在裡面,適用於年紀小,透過搖晃的刺激,訓練本體、前庭覺。


注意事項:也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綿被,訓練小朋友觸覺的能力!


 


3跳跳樂



訓練目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巧拼


遊戲過程:將巧拼設計成不同材質的觸感,指定小朋友現在要跳毛毛塊,或是粗粗塊的巧拼,同時間配合小朋友的能力,採用雙腳或是單腳跳動。藉由巧拼不同的材質訓練觸覺感受以及認知、視覺的部分。


注意事項:巧拼上面一定要使用安全性的材料,像是草地的感覺,柔軟的感覺等。


 


4小皮球



訓練目的:本體覺、觸覺、視覺


所需道具:軟皮球


遊戲過程:一開始玩丟接球的遊戲時建議從簡單的你丟我撿進行,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推球的方式使其滾動;大一點小朋友可以進階到使用棒子作揮打的動作,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力道的控制、手眼的協調,並找到正確的時機點推球或是揮球。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軟性的皮球,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用軟網作替代。或是使用氣球,利用氣球的在空中飄忽的浮力,訓練孩子的協調性,也是不錯的建議。


一顆球妙用無窮


無論是踢、是踩,或是夾在腳的內側,都可以訓練小孩子的協調能力。甚至可以設些路障或是目標物,將球從此岸運(拍或推)到彼岸,都是很好的遊戲方法!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適時調整距離的遠近與方向的變化,力道的拿捏都要剛剛好,才不會造成傷害。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開孩子的英語耳朵


   
 
 

打開孩子的英語耳朵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26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陳湄涵
奧莉薇繪本館英語故事老師Ecco、Grace、Emma


對於許多爸爸媽媽來說,想要讓家中小寶貝從小練習聽英語,但又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家中小寶貝的英語耳朵建立起來?市面上充斥著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教材,到底寶寶的英語耳朵需不需要培養?又該如何培養?讓我們來了解吧!




 


有聽沒懂不用急!



假若您撥空逛一下書局,一定會發現架上陳列許多專為孩童設計的語言學習教材,這些琳瑯滿目的英語繪本、童謠、有聲故事書等,是否真能使孩子就像置身於全英語的環境下學習,為小寶貝建立起一級棒的英語耳朵?


還是您也曾經有過以下經驗:當您興致勃勃買回一堆英語教材的書籍後,才發現您家小寶貝興致缺缺!但也許您家孩子不是排斥或討厭喔。本單完特地邀請說英語故事的老師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的學者一起來認識並培養正確的「英語耳朵」。


 


說這聽那 語言混亂?



一下子跟孩子說華語,一下子又跟小孩講方言,現在又多了要練習聽英語,但孩子真的聽得懂嗎?他以後說出來的話會不會變成「八國連音」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陳湄涵教授解釋,孩童腦力在發展時,可以同時吸收很多東西,且到了某一程度後,孩子會自動分類與辨別,對於語言的學習並不會造成混亂。很多時候家長的心態反而比小孩能不能學好語文來得更為重要!


Ecco老師說道許多家庭都是多語溝通,並且理所當然的使用不同的語言與家庭中的成員溝通,老師進一步解釋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學習家,父母不用擔心小孩若是從小進行雙語學習,會造成孩子的邏輯混淆。


 


英語能力=競爭力?


競爭力不單單只是包括語言能力,尚有許多學習能力、人際關係的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處理能力、和自我學習實現等。


 


締造多元學習環境



Ecco老師表示早期讓孩子在多元的語言環境下接觸是重要的,她指出嬰幼兒六個月時聽力已發展成熟,能夠分辨不同語言的細微差異,在此時期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感』,先試著單純讓小孩聽英語,培養語感的建立。Emma老師也指出聽英語故事或歌謠,各有其妙趣,也不一定要手持一本書,邊聽邊看,可以純粹將英語當被背景音樂播送,藉此訓練孩子對語言的語感,熟悉語言的語調,同時揣摩語言的語氣等。


重點是,家長在使用語言學習教材時,或是親自說英語故事給小孩子聽時,最好要依據小孩的年齡,做出適合的方式,當然越小的孩子不用刻意要他安安靜靜坐在你面前聽你說故事,或是聽機器播出來的英語喔。


 


語感的培養


陳湄涵教授認為可以讓孩子就發音的部分,越早接觸越好。這不僅僅單指學習英語,還通用到許多語言的學習上。其重點在於讓小孩越早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建立語感與音調,才越能夠習慣不同語言的音調、並建立語感(intonation),日後也會透過模仿去學、說出來。


 


幾歲開始培養孩子英語耳朵



Ecco老師指出兩歲以前以多元接觸為目的,父母可以運用簡單的英語童謠、親子遊戲、或圖畫故事書,用正確的語調與發音朗讀出來,循序漸進培養語感即可。


Grace老師表示零 到兩歲的孩子最適合在父母的懷抱中感受肌膚接觸和語調的浸潤;選擇的故事建議多以歌謠、韻文為主,讓孩子感受語言的趣味遠比要求成效來的重要!兩到四歲的 孩子可持續爸媽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模式,也可開始讓孩子接觸團體故事活動,慢慢培養在同儕間所需運用的能力。選擇的故事可以使用「重複性高的語句」繪本為 主,當孩子的英語能力尚有限時,給孩子可預期的重複性語彙,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進而產生對書本的好感!五至六歲的孩子已有了對英語的熱愛後,可以開始讓 孩子接觸更專業的語言學習,漸進式地教給孩子必備的英語能力,重點是要當小孩不排斥的情況下,真正的產生興趣,才能在未來獨立且主動地學習英語喔。


 


學習教材百百款



陳湄涵教授解釋在小朋友很小時,教材選擇上以原文為主,且越自然、純正越好,如果孩子喜歡音樂可以選擇有音樂性的教材,若小孩子喜歡童謠類、說故事繪本類,就選擇此類教材。至於小孩子有沒有專注在教材上面則非太大的重點,建議選擇幾種就可以,甚至隨著科技的發達,電腦上也有許多有聲語言的學習教材,建議家長不妨多加利用。


 


另外Grace老師認為學好英語和花多少錢並無正相關!父母親要去思考一件事:要擁有怎樣的英語能力才叫做好呢?學習英語是為了要考試還是未來能實際應用?英語學習對孩子來說只是多元學習方式的一種,在給孩子接觸英語環境的同時,也給孩子相同的機會認識更寬廣的世界吧!


 


英語學習教材哪裡找


圖書館、繪本館、甚至是網路都有許多的語言學習教材可供使用,家長可從中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豐富資訊喔。


 


鴨子聽雷怎麼辦?



陳湄涵教授指出孩子有將語言隨時轉換(Code switching)的能力,開始學習新語言,忘記如何說時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轉換回來,並想到新的方式來替代,老師進一步舉例,成年人學英語時也常常忘記完美的中文字如何轉成英語字,但孩子可以透過轉換的方式來學習語言,孩子也會清楚知道他要跟什麼人說話,甚至動作表情都可以做為輔助。


Ecco老師說明孩子在聽英語故事的同時也在作歸納、修正、理解、吸收等思考能力,爸爸媽媽不用太心急的想要加上中文解釋,讓孩子快樂安靜的享受英語的故事時間吧!


 


切勿揠苗助長



每 個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不盡相同,爸爸媽媽切勿操之過急,可以視孩子的吸收能力與反應,做出適當的選擇。陳湄涵教授指出可以觀察到小朋友沒有沒興趣,如果 是三歲下的小朋友不會特別想過有沒有興趣或是喜歡,三歲到六歲看家長怎麼給小孩子,如果是利用遊戲歌曲類的玩樂方式給與小孩子,而非命令式的教導。大一點 的孩子其實可以發現他是不是喜歡學習英語,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排斥就好。


Ecco老 師舉例當她自己在說英語故事書時,開始發現她的孩子一開始會聽,但不排斥,慢慢地理解媽媽說故事的模式,同樣的故事起碼聽了十多次以上,孩子也會慢慢的觀 察,所以家長千萬不用操之過急,認為孩子對英語排斥或沒興趣。如果小朋友坐不住,但是他的耳朵是敞開的,千萬不用太沮喪或太灰心,久而久之也許有一天小朋 友就會和您有互動了喔。


 


錄音帶、繪本有聲書的使用方法



坊間有許多有聲故事書,對於不敢開口說英語故事給小朋友聽的爸媽是不錯的選擇來源。但是Grace老師表示許多家長以為買了有聲故事書後,就安心的認為孩子的英語耳朵就培養起來了,但基本上聽有聲書時,只是培養孩子英語耳朵的其中一種,而且要在孩子由父母引導朗讀後才適合進行的活動。


Ecco老師解釋若是初期以「多元接觸」為目的,可以單純聽,培養語感。但進入理解階段時,耳朵聽有聲書的同時,眼睛應同時有視覺學習輔助,以幫助理解,圖畫故事書(繪本)就是最好的工具。


Ecco老師指出剛開始聽有聲書時,家長應在一旁引導,例如可以提醒孩子在聽到什麼指令或指示聲時就該翻頁,待孩子熟悉有聲書的模式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聽,訓練他的專注力,同時間家長也應該熟悉有聲故事書的內容,進而與孩子做討論與分享,同時間增進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喔。


當然,若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英語很有信心,發音或語調都很正確,不妨透過自己說英語故事的方式,表演給孩子聽,且能掌握故事的精隨,這樣一來可以不斷觀察孩子的狀況做出適當的修正!重點仍是,孩子在當下是愉悅的、快樂的。


Grace老師說明所 謂的「繪本」指的是圖多字少的圖畫書,學齡前幼兒之所以適合用繪本的引導帶入英語學習,正是因為在書本裡的圖片可供孩子猜測;書本裡簡單的文字可讓孩子有 信心地逐步閱讀,感受聽覺與視覺的饗宴。有聲書的媒材也多搭配繪本內容,但英語童謠卻不見得都有提供繪本喔!聽童謠時也可以單純地搭配孩子的作息輕鬆的 「聽」力練習呢。


 


全英語學習環境真的好?



許多家長都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並且殷切的期盼孩子成龍、成鳳、成大器,英語被視為是未來競爭力的一環,學好英語就是要從小為孩子營造出一個全英語的環境下浸潤學習,但真的是這樣嗎?Ecco老師指出若是家長有心,自然可以在生活生創造出英語的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不是唯一,學齡前的幼兒學習應該已多元啟發為主,不可偏食!像Ecco老師說英語故事的呈現上,會透過愉快的學習方式取代刻板的學習觀念,帶起聽故事學習的風氣呢!


本文前述也已談過,孩子的競爭力不單單只是包括語言能力,尚有許多學習能力、人際關係的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處理能力、和自我學習實現等等,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全面且豐富的。


 


親子共讀好時光



其實無論是中文故事書或是英語故事書,Ecco老師認為家長越早與孩子建立起親子共讀的時間越好,不僅提升語言力,也增加字彙、訓練表達能力、培養同理心,最重要的一點是拉近親子間的緊密感,給予多元刺激與輸入。陳湄涵教授指出但如果父母英語很差,可以不用勉強說英語,講中文故事也很好,重點建立在陪伴上面。


Ecco老師表示親子共讀的優點在於使孩子有安全感, 當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中聽故事時,小孩感受到不只是一個故事,還有父母親愛的氛圍與關注。而孩子透過團體聽英語老師說故事時,可透過專業老師的課程設計, 達到完整、豐富的學習面向,藉由故事時間的活動延伸,提升對故事的理解與學習樂趣。此外,在與老師和同儕間的共同學習,也能激發動力,學習團體課程的秩序 觀喔。


 


陳湄涵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


 


Ecco(李珈其)


 


現任:兒童美語教材編輯,兒美/幼美/成人/英語故事師資培訓講師



      英文故事老師(奧莉薇繪本館)


      英文故事志工(市立圖書館/家扶中心)


 


Grace (郭蕙琪)


 


現任:美語故事老師(奧莉薇繪本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故事志工


 


Emma(游文綺)


現任:英語故事師資培訓講師(奧莉薇繪本館)


                英文閱讀帶領老師(奧莉薇繪本館)


               故事與戲劇課程帶領老師(臺北歐洲學校)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急診室守則


嬰幼兒急診室守則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43


採訪撰文/沈恬妤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 吳芬芬


當嬰幼兒半夜突然有狀況,是不是一定要送急診呢?面對嬰幼兒的各種不適,爸媽經常過於緊張,本文整理出嬰幼兒急診室的相關資訊,讓爸媽預先做好心理準備,當緊急狀況發生時,能更加穩定地處理嬰幼兒突發病狀。




該「掛急診」嗎?


小兒急診停看聽


當嬰幼兒出現異常時,爸媽總是心慌慌,一到假日或半夜,平日的家庭醫師未開業。此時,爸媽的第一選擇通常都是醫院的急診室。但是,真的有必要緊急送醫嗎?


 


小兒三角評估法(Triangle assessment method in children)


除明顯出血或意外傷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急診科吳芬芬主任表示急診室醫師通常利用「小兒三角評估法 」,以「外觀、呼吸與循環」來初步判斷嬰幼兒的病症。若嬰幼兒發生以下任一情形,建議儘速就醫:


外觀


跟平日狀況有出入,不明原因的持續哭鬧、精神力活動力下降、嗜睡、突然四肢無力、有意識不清等異常狀態。


連續劇烈嘔吐無法進食,吐出咖啡樣或血樣物質;尤其是伴有發燒或頭部遭重擊後。


嬰幼兒肚子是僵硬非柔軟,痛到無法碰觸;拉肚子導至無法進食、解出尿液為紅色或者便中有血絲。


呼吸


觀看家中嬰幼兒是否有呼吸變慢或急促,在休息狀態下,呼吸1分鐘30次以上。


呼吸聲出現異常怪聲甚至出現無法呼吸、呼吸窘迫和出現嘴唇青紫等情況


每次喘氣會使肋骨隨著牽痛要立刻就診或氣管異物造成的呼吸困難。


循環


如熱痙攣使嬰幼兒四肢抽動。僵硬、眼睛上吊緊咬牙關,甚至昏迷。


皮膚溫度、顏色是否正常,比方嬰幼兒的皮膚會出現淡藍色或連續高燒395度以上。


心跳過快,超過每分鐘100次以上,或2歲以下的小孩心跳每分鐘超過140次以上。


 


台灣嬰幼兒經常發生的急診狀況


吳 芬芬主任說:「以台灣的情況,爸媽最害怕的狀況就是高燒。常見的疾病是呼吸道及腸胃道疾病。」包含氣喘及發燒,嘔吐、腹瀉都是嬰幼兒經常被送至急診室的原 因。吳芬芬主任建議高燒不一定送要急診,當然也需視當時病童的狀況而異。有時某種疾病過程中,發燒是必經的病程,爸媽不用太過擔心。此外,若尿道發炎嬰幼 兒也會發燒,此為較易被忽略的嬰幼兒疾病,當嬰幼兒不明發燒時,肇因極有可能為尿道發炎。吳芬芬主任建議,家中常備小兒退燒藥,當高燒時先試著投藥,若持 續發燒無降溫,待日間急診室人手充足時前往,或去日間門診由兒科專業醫生確診,才是不濫用急診資源的好方法。


 


Box因氣候影響引發的疾病


吳芬芬主任表示前陣子因溫差相當大,經常發生小兒咳嗽,嚴重時甚至咳到嘔吐。若嬰幼兒發生持續性嘔吐以及持續腹瀉,需要使用侵襲性治療(如注射)時,建議爸媽4可多利用日間或夜間門診,以免濫用急診資源。此外,針對最近經常發生的中暑現象,吳芬芬主任提醒,爸媽請勿幫嬰幼兒包裹太多衣物,盡量讓寶貝處在涼爽適宜的環境,以減低中暑機率。


 


 


急診室須知


關於急診室,若非曾有過經驗,一般家長所知均不多,以下幾點須知提供爸媽做是否需緊急前往急診室的判斷:


 


24小時急診專線提供專業醫學協助


到急診室總是費時又傷神,當爸媽不確定是否需急診時,建議可撥打欲就診醫院的24小時急診專線(請洽104查 詢),將觀察到病患的症狀告知醫護人員,請他們協助判斷有無掛急診的必要性,請教專業知識以協助減緩嬰幼兒的不適。然而,吳芬芬主任表示,由於一般爸媽普 遍較缺乏醫學專業判斷,所觀察的病症有時與專業醫師的評估有所出入,當嬰幼兒發生緊急狀況,而父母無法正確診斷時時,為求兒童安全性,仍建議送至醫院現場 由專業醫師診斷,將能提供更多的醫療保障。


 


各式各樣的檢查,為必經流程


前面提到,急診醫師運用「小兒三角評估法」評估生理狀態並做緊急處置,再依生理變化做漸進的診療。進入急診室,吳芬芬主任表示,醫師可能安排各項例行的檢驗,以快速確診。抽血可觀看的數值可能達8項,為最常使用的檢驗。照射X光片及驗尿,也是經常使用的檢驗,爸媽經常擔心,尚在發育的嬰幼兒會因輻射線而引發後遺症,吳芬芬主任說,專業醫師均會視嬰幼兒的體重及器官來調整X光的輻射量,僅照射檢查部分而非全身,請爸媽不需過於憂心。因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其不適病症,更需醫師經常、反覆的評估,即便傷神,為求確診與治療,有時初始病況不清楚是否嚴重者,病患到了急診室,也需按照病程是情況接受檢驗。


 


各大醫院設備不同,檢驗項目也不同


有 時,在急診室會有「轉院」的情況發生。除了因為醫院中已無病床之外,若病童的疾病所需的檢測儀器及專科醫生會診,也是轉院原因之一。若希望能有設備齊全的 檢驗儀器,建議前往醫學中心或大型醫院的急診室。吳芬芬主任說但相對而言,此類型醫院也會擁有較多病患,將會延長等待就診時間。


 


急診室不一定擁有兒科專業醫師


急 診處看診的醫師以「急診醫學科」為主,負責是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患者減輕痛楚脫離險境,是否需更精確的診斷與檢查,可能是後續交由專科醫師負責。吳芬芬主任 表示因急診室不一定備有兒童專科醫生,若碰到較複雜的病況時,可能無法立即獲得明確的資訊,須轉到病房由兒科醫師治療追蹤。


 


急診的看診原則是依「檢傷分類分級表」


到大醫院看門診,是依掛號先後順序看診,但是急診的看診原則是依檢傷分類分級表決定看診順序。吳芬芬主任說,目前台灣全面實施新的「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制度,若其病狀為非緊急等級時,即便已先掛號,仍需等待後來但疾病嚴重度高的病患診斷治療完畢後,才會輪到看診。


 


Box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


  9911起台灣全面實施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此檢傷分類主要目的在運用有限緊急醫療資源,在適當時間內,於適當的地方,使用適當資源做正確的處置。落實急診檢傷分類,可正確地分辨出病情的嚴重度,使危急的病患及時獲得最妥適的醫療處置。而新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係使用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等6種之調節分數,將病患依照其病情輕重與急迫性,分為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等5種等級,透由電腦輔助,精確地判斷出急診病人的嚴重度,將嚴重度高的病患優先予以診治。


 


 


急診前準備事宜


前往急診室前,相關資訊若能收集周全,將有助於醫生診療判斷。以下5準則幫助爸媽前往急診室前,做好相關準備:


 


熟知急診室資訊


除之前提到家中需常備用藥外,為防萬一,爸媽需記下家中附近醫院或兒科專科醫院急診室的急救專線,也須了解離家最近的醫院急診室的路線,當意外發生時,能夠最簡單、快速趕往目的地。也請記得攜帶近日病童接受過的治療藥單。讓醫師知道接下來要為病童做甚麼。


 


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


當意外發生時,若嬰幼兒出血狀況嚴重,不確定是否能碰觸嬰幼兒,建議爸媽請救護車的專業醫護人員來前往協助更為恰當。若爸媽因情緒混亂無法親自載送病童時,利用計程車或請親朋好友協助為適切且安全的選擇。


Box


吳芬芬主任提醒,若家中寶貝發生出血意外時,爸媽在等待救護車前來的期間,可先直接壓住嬰幼兒出血點,以避免出血狀況持續擴大。


 


將病情主動告知醫生


更多的訊息可幫忙醫生做更確認的診斷,若孩童發生意外,需詳細告知醫生意外發生的時間與經過,以及身體各項異常狀況。而異常狀況出現的先後順序也需詳細告知醫生,特別要提供醫生最近的用藥紀錄(建議將藥品帶給醫生看)以及近期的病史或接種記錄,讓醫生可正確用藥。


 


需有相當的耐心


前面提過,急診室是按照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做分級,若狀況不到非緊急,需等待緊急傷患治療後始可得到診治。除此之外,若嬰幼兒已進入診療程序,打點滴有時也需34以上小時,治療需成效也需時間,請爸媽千萬要有耐心等待的心理準備。


 


各項可能的醫療參考用品請帶至醫院


若嬰幼兒腹瀉或嘔吐的排泄物相當異常,建議利用塑膠袋帶至醫院供醫生作為檢體。若懷疑嬰幼兒誤食,也將相關的器具或誤食的食物包裝或相關用品帶至醫院供醫生參考。


 


 


Box嬰幼兒健康檔案


 吳芬芬主任表示台灣平均4個 嬰幼兒就有一個有過敏。可透過自費抽血檢驗查知嬰幼兒過敏源,但過敏原僅供參考,或許可以避免因過敏原而引起身體的異常狀態。最好為給嬰幼兒建立一個健康 檔案,詳細記錄孩子的健康資訊,除過敏情況外,也可包含慢性病、特殊醫療需要、住院歷史。平日用藥情況、免疫接種情況,如注射破傷風、乙肝疫苗、流感疫苗 等。 


 


嬰幼兒急診就醫用物


急診後,依程度不同有不同處置,離院回家、留院觀察或住院均有可能。因此,前往就醫前,相關物品若能準備好,將能更減緩混亂的情況


1. 健保卡、錢、行動電話、提款卡和信用卡,嬰幼兒健康手冊等。


2. 保暖用品如毯子、小外套和換洗衣物23套:若有嘔吐、腹瀉情況,多準備幾套以方便更換。


3. 清潔用品、紗布毛巾23條、濕紙巾和面紙。


4. 哺乳用品、尿布、水瓶或零食。


5. 簡便型的玩具或撫慰型用品,由於嬰幼兒在陌生環境又身體不適,若持續哭鬧也會造成他人困擾,可以短暫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6. 爸媽準備用物,包括外套、毯子等可能用的到的過夜或防寒物品,也可攜帶輕便衣物1套,以防嬰幼兒將污物沾到爸媽身上。


 


 


陪伴寶貝安心度過急診歷程


突發的疾病讓人措手不及,除完善用品準備外,以下提供8項建議,協助爸媽在過程中,更安適的陪伴嬰幼兒度過急診室歷程。


 


送醫時,請爸媽保持鎮定


面對身心皆不適的寶貝,爸媽千萬要冷靜處理每個程序,若爸媽能鎮定下來,也將此穩定的力量分享給寶貝,若爸媽表現的心煩意亂,寶貝也會受此行為或情緒影響,更為焦躁。


 


等待就診時,安撫寶貝的情緒


安慰寶貝,將他抱在懷裡輕拍他,讓他知道爸媽陪在他身邊。若急診室中有急迫的場面或痛苦的呻吟聲,帶他避開到其他的休息區等待,以免造成孩子的恐懼。


 


告知嬰幼兒治療過程


為讓孩子不對治療過程感到恐懼甚至留下心理陰影,針對較大的孩子,建議爸媽明確告知治療程序以及正面回答他的問題,可將各項檢查形容成有趣的或冒險,讓他不至於過予排斥而抗拒療程。


 


治療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因進行治療感到疼痛或情緒失控時(比如注射點滴或治療傷口),給他治療系的玩具或用品,幫助他分散注意力,並給予安全感,也能協助醫師治療病症。


 


適時陪伴在他身邊


當孩子生理狀況不適,急診室各項狀況又令他不安時,爸媽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安慰,當醫生開始為孩子治療時,在不妨礙醫護人員的情況下,陪伴在寶貝身邊,讓他感受到家長的陪伴,感受到更多照顧。


 


主動配合治療,積極詢問問題


在醫療過程中,主動提供醫生各項檢體及發生疾病的詳細狀況外,也積極詢問醫生關於嬰幼兒的治療程序及各項檢查結果,禮貌性的尋求醫生的相關醫療解釋,以更了解病情。另由於嬰幼兒抽血困難,請父母務必諒解。


 


離院前備妥各項檢查及用藥資訊


當結束急診室的治療時,當天的檢查項目、化驗結果和使用藥物;回家的各項護理措施、注意事項以及病情描述等,都可記錄在嬰幼兒健康檔案中,日後應告知家庭醫生,以做各項病情參考。切記離開前與醫生確認,是否出現新的病兆時,需回醫院複診等。


 


觀察日後各項身心狀態及情緒變化


當孩子回家後,別忘了稱讚他在治療時的勇敢表現,此外,也需持續注意孩子身心狀態及情緒變化,甚至觀察其是否有夢魘的情況,避免寶貝留下心裡創傷。


 


吳芬芬


現職: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急診科主任


學歷:中山醫學院畢業


經歷: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心臟兼醫師


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心臟血壓研究所小兒心臟研究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泌乳顧問醫師」教妳成功哺乳


 

「泌乳顧問醫師」教妳成功哺乳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10


文/林君郁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 洪佩瑩


「寶寶整天吸奶吸個不停,是不是吃不飽?」,「寶寶不吸奶,是不是沒有奶?」,「我家的寶寶怎麼都不像隔壁的小胖胖嘟嘟的,是不是奶不夠啊?」,「寶寶整天一直哭,是不是肚子餓啊?」。




 


母乳不足怎麼辦?



「擔心奶水不足」是哺乳媽咪哺餵寶寶時,最大的憂慮和困擾,也是媽咪會選擇使用母乳替代品最主要的原因根據統計,因生理性的問題而無法成功哺餵母乳的個案,少於百分之五。大多數媽咪在產後一個月平均一天約可製造750毫升左右的乳汁,來滿足寶寶的需求。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媽咪都能產生足夠的奶水來哺餵自己的孩子,包括多胞胎媽咪會擔心奶水不足常導因於一些不正確的迷思或來自家庭、工作環境的支持不夠。


判斷寶寶到底吃得夠不夠?


我們需要一些客觀的評估標準來判斷寶寶到底吃得夠不夠。


 


*排便



初乳具有極佳的通便效果因此在出生後48小時內寶寶會解出深綠近黑色的黏稠胎便隨後幾天便便顏色會逐漸變黃且變成稀糊狀。母乳寶寶因為胃直腸反射比較強常常一邊吃奶一邊解便一天至少會有約三至四次左右的稀糊便量約為十元硬幣的大小。


 


  有些母乳寶寶在滿月過後可能好幾天才解一次便。如果寶寶一切良好也可以是正常的。但最好由醫師來評估。



 


*尿尿



出生後第一天尿1之後逐日增加1六天後每天約68次。尿尿多少才是正常呢?尿濕的尿布約等於三塊乾尿布的重量。


  如果寶寶尿尿很多卻沒有解便表示寶寶可能吃到太多低熱量低脂肪的前奶而沒有吃到高熱量高脂肪的後奶。寶寶易脹氣、腸絞痛,長期下來體重也可能會受影響


 


*體重



寶寶出生後因生理性脫水,體重會減輕約百分之十,一般在1014天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之後每天約增加1530克。當寶寶五個月大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一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


寶寶的尿量少,體重增加也不好,確實吃得不夠了。這時我們該考慮的是,究竟是「媽咪的奶水產生不夠」還是「寶寶沒有吃到足夠的奶」呢?如果寶寶沒辦法吃到足夠的奶水,不只寶寶長不好,媽咪的乳汁也會逐漸減少。


 


確定寶寶吃到奶了!



 


*別忽略寶寶想吃奶的訊號



當寶寶張開眼睛四處張望、開始躁動不安、想吸拳頭、揮動手腳,就是寶寶想吃奶了。把握寶寶想吃奶的時機哺餵母乳,別等到寶寶哇哇大哭才餵奶,有些寶寶在這時候甚至會抗拒乳房。


 


*正確的抱寶寶



抱著寶寶的時候,寶寶必須面對媽咪的乳房,身體緊貼媽咪的肚子。寶寶的頭和身體呈一直線,頭不能前傾、後仰或側轉。


 


*正確的含乳



 用乳汁濕潤的乳頭輕碰寶寶的嘴唇,讓寶寶把嘴張大。當寶寶張大嘴的時候, 讓寶寶含上乳房,同時快速用手臂讓寶寶貼近媽咪的身體。這時寶寶的嘴唇外翻, 嘴巴含住乳頭和大部分的乳暈,下巴緊貼著媽咪的乳房。


 


確實吃到奶



寶寶一開始會快速的吸幾下,當奶水開始流出的時候,吸吮的動作會變慢,中間會暫停也可能會聽到吞嚥的聲音。觀察到寶寶有「張大嘴巴->暫停->下巴合起來」這樣的動作時,表示寶寶有確實吸到奶水。寶寶滿足時會自己鬆口,媽咪的乳房也會變得柔軟。


 


寶寶拒吃母乳怎麼辦?



 


有時寶寶會含住乳房而不吸吮,或一接近乳房就哭或掙扎,或吃兩口就哭。原因可能是餵奶時間不對(寶寶不餓或哭鬧很久才餵奶)、哺餵技巧有問題(抱得不好、含得不對)、乳頭混淆(曾用奶瓶餵奶或使用安撫奶嘴)、母乳的味道改變了(媽咪生病、服藥、生理期或懷孕、或吃了特殊的食物)、或者是寶寶生病了(鼻塞、痰多、鵝口瘡)。媽咪的乳汁太多,也會讓寶寶在奶陣來的時候容易嗆到,或哭著放開乳房,這種情況,可以試著在餵奶前先擠出一些乳汁或平躺著餵奶。  



 


讓媽產生足夠的奶水



 


*頻繁的餵奶



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大約只有57毫升,到了第十天,寶寶的胃容量大概也只有4560毫升左右;加上母乳從胃消化排空的時間只有1.5個小時,所以頭幾個月的寶寶一天喝奶八到十二次以上是很正常的。自古以來,沒有媽咪是照著牆上的時鐘或作息表來哺餵寶寶的。吸奶不僅提供寶寶熱量和營養,媽咪的懷抱也給寶寶溫暖和愛,同時這樣的連結也會刺激媽咪的荷爾蒙,產生更多的乳汁。  


 


 



 


*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營養



有些媽咪同時要哺餵母乳又要忙於家事、照顧家裡其他小孩、或者必須工作而讓自己疲於奔命。過度緊張與壓力可能也會減少乳汁的分泌。這時必須適度的尋求家人或同事的支持與協助,來讓哺乳更順利。餵奶時,和寶寶親密的依偎在一起,午覺時哺乳和夜間哺乳都能促進乳汁分泌。


哺餵母乳的媽咪一天會消耗掉約五百大卡的熱量來製造奶水,所以必須多多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媽咪吃得好,奶水就會好。傳統流傳的一些發奶食物也可以試試看。口渴的時候就喝水,或補充一些不含咖啡因的飲品或藥草茶。


  如果這些努力還是無法增加媽咪的乳汁,當然某些藥物或許會有幫助,不過必須由醫師處方。


 


何時換邊餵奶?



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哺乳的過程改變,當寶寶吸的久一點,母乳中脂肪的含量就會增加。有些媽咪在覺得寶寶「已經吸完一邊」後就自動幫寶寶換邊,或覺得寶寶「吸的時間夠了」就停止餵奶。寶寶可能吃到的多是前奶而沒有吃到高熱量高脂肪的後奶。寶寶容易脹氣、哭鬧便便變水變酸體重也可能長不好。所以媽咪不要太在意哺乳的時間,哺乳時,先以一邊的乳房來哺餵寶寶,直到寶寶自己鬆開或是含著乳房睡著。如果寶寶只吸了幾口就睡著了,媽咪可以稍稍按摩或擠壓乳房來刺激寶寶吸吮。如果寶寶吸完了一邊還想要,就再讓他吸另一邊。下一次餵奶時,再以同樣的方式從另一邊開始。


 


  另 一種方式是先讓寶寶吸一邊乳房,直到寶寶吸吮減弱,將寶寶抱離,打嗝排氣,再讓寶寶吸另一邊,直到吸吮減弱,再換回第一邊。之後重覆整個過程。當然也可以 一邊乳房哺餵兩次或更多次之後,再換邊哺乳兩次或更多次。每次換邊的過程都會刺激泌乳反射,釋出較高熱量的後奶,讓寶寶吃飽。 



 


 



 


結語



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幾個生長快速期(滿月、二到三個月、六個月大左右),這時媽咪會覺得寶寶怎麼吃都好像吃不飽。別緊張,放鬆心情,多餵奶。經過這些階段,寶寶長得更快,媽咪的奶也更多了。


洪佩瑩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腸胃科研究員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認識顏色


視覺是人成熟最晚、發展最慢的一種感覺。雖然基本視覺皮層能在懷孕7個月時從胎兒眼中接收訊號,但視覺通道的神經細胞在出生後數月仍不成 熟,對寶貝來說,世界大都是模糊的。當孩子的視覺發展漸漸成熟時,他開始對五彩繽紛的顏色感到高度的興趣,尤其是他開始專注於每一種亮眼、吸引他的顏色 時,其實就是認識顏色的開始。


寶寶從出生三四個月就有了對色彩的感受力。0-3個月的寶寶已經對鮮豔的色彩、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興趣,色彩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而言,可以說是有一 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隨著寶寶視覺系統的發育成熟,到了4個月左右,寶寶對色彩就有了感受能力,可以通過認識色彩、感知色彩,來享受美的世界。這時讓寶寶 感受色彩,培養敏銳的色彩感覺,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培養繪畫興趣都大有裨益。


寶寶認識顏色不變規律


寶寶認識顏色是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規律的:紅、黑、白、綠、黃、藍、紫、灰、棕(褐色)。按這個順序去認識顏色將事半功倍,而且教孩子認識這些顏色時 一定要注意的是方法。父母不能一股腦教給寶貝認識,而是要這個星期教他認黃色,在生活中就只指一切包含黃色的物體給他認,下一個星期只認藍色,認識生活中 所有含藍色的事物,如此類推,很快他就會掌握全部顏色保證不易忘記,就是靠著這種方法,有些寶寶快滿兩歲時就已經認識了十種顏色了,進而推廣到粉紅等一系 列淺色系列分辨也沒問題。



讓寶寶愛上顏色


一、顏色刺激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般比較喜歡黃色、橙色、淺藍、淺綠等較為明快的顏色,在這種色彩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智商較高。


在寶寶還不能翻身之前,可以在嬰兒床旁邊貼上各種圖畫,讓孩子主動對顏色、色彩、圖畫圖騰產生興趣,讓他靜靜觀看欣賞、讓他產生好奇。


由於4-6個月大小的寶寶視力範圍很有限,因此父母有時候也可以抱起孩子,讓他們近距離觀察各種色彩。這不僅對寶寶進行視覺刺激,也對大腦發育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二、把顏色說出來


如果可以,儘可能為每個物品加註說明顏色,這不僅可增加孩子詞彙的累積,也是教導顏色的不二法門。


例如:寶貝,媽咪給你一顆紅色的球,它圓圓的,摸起來軟軟的。


三、利用市售顏色書、繪本來增強顏色的記憶。


四、如果寶寶開始會行走,帶他到更多色彩的大自然教室吧!


例如:寶貝你看,這是紅色的花,這是綠色的葉子,這是棕色的樹幹,天空有白色的雲朵……等等。


五、刻意培養他鍾愛的顏色


刻意培養寶貝喜愛的顏色,有了偏好的顏色時,會更加牢記這個顏色。


例如:看見黃色就可以說「哇!和海綿寶寶一樣的顏色耶,都是黃色的」,另外故意買孩子喜歡的顏色的衣服,增加其好感。


值得一提,寶寶衣服的色彩應該多一點,灰暗色調的、明亮色調的服裝都要有,否則很可能因為長期看同一色系,導致視覺遲鈍。


六、玩(摺)色紙也是認識顏色的好方法,多色彩的色紙可以讓孩子一邊摺一邊認識顏色。


七、和孩子玩些小遊戲


對基本顏色的認識後,可以開始變顏色給孩子看,利用黏土或水彩來做變化。


1、深淺變化


藍色黏土加白色黏土變成「淡藍色」
紅色水彩加黑色水彩變成「暗紅色」


2、混色變化:基礎三原色做變化


紅色加藍色會是「紫色」
紅色加黃色會是「橘色」
黃色加藍色會是「綠色」
紅色加黃色加藍色近似「黑色」


年輕的爸爸、媽媽要抓住最早時期用較好的方法幫助寶寶辨認顏色,這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培養繪畫興趣都是大有益處的。但是,寶寶對顏色的認識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必須經過不斷訓練和培養。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個月寶寶的生活啟蒙遊戲(2)



 


 


肢體篇


03個月寶寶的身體雖看似柔軟、無法自主,然而肢體發展其實正緩緩進行著,諸如:


1.頸部慢慢有支撐力:陳嘉玲院長表示,約23個月,寶寶的頸部開始有支撐力,俯臥時可抬起頭部和頸部,如果還是軟趴趴就有問題;這個階段可讓寶寶俯臥練習支撐,但時間不宜太長,寶寶累了主動趴下時就必須讓他休息。


 


2.能抓握放在手心的物品:03個月的手掌抓握雖然只是無意義的反射動作,但無論是握拳還是將手放到嘴裡,都是寶寶在學習控制雙手;林珊貝治療師建議,這階段爸媽可用手指頭輕輕碰觸或搔癢寶寶的手掌,以刺激他的抓握反應。


 


3.能伸展肢體:林珊貝治療師提到,寶寶一出生便有屈肌反射,3個月即會有背肌(伸肌)反射發展,所以這階段讓寶寶自由的伸展四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擔心受涼,等寶寶睡覺時可以幫他身體包緊些,但當寶寶清醒時,還是建議多幫寶寶解套,讓他的手腳有活動機會。


 


PLAY  TIME寶寶瑜珈


02個月の寶寶


STEP1:抓著寶寶腳跟,將寶寶的雙腿進行往下彎曲、伸直和往上彎曲、伸直等二個方向的運動。




STEP2
:抓著寶寶的手腕,將寶寶的手臂進行往下、往上、往左右等三個方向運動。


活動中,先雙手、雙腳一起進行相同動作,再進行左右循序動作,以刺激左右側分化發展。


 


小叮嚀


林珊貝治療師提醒,最好找寶寶舒服的時間(吃飽睡飽),用遊戲的方式,一邊和寶寶說話一邊玩,如果寶寶不想要就不要勉強喔!


 


23個月の寶寶


STEP1:準備一顆比寶寶身體略大的大球。


STEP2:抱住寶寶身體,讓寶寶趴在球上。


STEP3.輕輕移動寶寶的身體,讓寶寶帶動球滾動,並在活動中觀察寶寶的頸部支撐力。


 


小叮嚀


寶寶瑜珈和滾大球等被動關節活動,不僅能提供刺激,還有助肢體發展觀察。陳嘉玲院長特別提醒爸媽,如果寶寶出現不太愛動、動作不順暢或單側動作較弱等狀況,最嚴重可能有腦性麻痺問題,健兒門診時務必告知醫師,以掌握觀察、診療時機。


 


社交、情緒篇


林珊貝治療師提到,02 歲是建立寶寶信任關係的重要階段,尤其是03個月時期,雖然此時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如果爸媽能在照護上即時滿足寶寶的需求,並讓他得到愛的溫暖,寶寶就會認為他所處的環境是可預測的,進而建立信任與安全感,還有助日後自我價值感的建立。


 


至於在03個月寶寶能力上,陳嘉玲院長表示,03個月即有情緒表達能力,像是疼痛時會哭鬧,便是一出生就擁有的能力;36週開始會出現有意義的笑,例如對他喜歡的人(媽媽) 出現愉快的笑容;約2個月開始,即會對陌生人的笑有反應,被限制會不開心,對新玩具也會有驚訝或好奇的表情。


 


換言之,03個月寶寶即懂得表達情緒。不過在社交啟蒙上,林珊貝治療師建議與照顧者互動即可,不建議讓寶寶「多交朋友」,一是熟悉的人和環境有助建立安全感,二是因為這階段的寶寶對外界仍然非常敏感,萬一感染疾病,反而得不償失。


 


PLAY  TIME躲貓貓


STEP1:在寶寶面前(不超過30公分),一邊和寶寶說話(例如說~哈囉!我在這裡)吸引寶寶注意。


STEP2:然後蹲下或跑開,讓寶寶看不到你。


STEP3:繼續跟寶寶說話,問他:媽媽在哪裡啊?此時寶寶會努力轉動脖子甚至身體尋找聲源,無形中也促進了肢體發展。


STEP4:回到寶寶面前,說:媽媽在這裡!寶寶會因此覺得驚奇甚至笑出來,進而增進親子情感。


 


PLAY  TIME擠眉弄眼


利用多元化臉部表情(例如擠眉弄眼、吐舌頭),跟寶寶互動;同時一邊跟寶寶說明每種表情的意義,例如:「哈哈哈~好開心喔!」、「嗚~好難過!」讓寶寶了解每種表情與情緒的連結。


 


其他篇


03個月寶寶的生活習慣


在生活習慣方面,對未滿3個月的寶寶來說,讓媽媽最困擾的問題應該就是睡眠習慣了。對此,林珊貝治療師提到,在這階段爸媽只能多忍耐了,因為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每天必須有1618小時的睡眠時間,13個月時亦需要睡1416小時,所以對未滿3個月的寶寶來說,夜奶問題很難調整,必須一直要到3個月之後,日夜顛倒的問題才會慢慢減緩。林珊貝治療師也特別提醒媽媽們,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吃、睡等需求被滿足,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條件,所以滿足寶寶需要是最重要的,不需急著在這個階段調作息,等滿5個月再調整較好。


 


此外,寶寶才剛出生幾個月,對於周遭的環境都還不習慣,加上生理時鐘尚未建立,容易有睡前哭鬧或中途醒來哭的表現,這時爸媽應努力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更快適應環境,慢慢地就能獲得改善囉!


 


03個月寶寶的語言發展


嬰兒期的語言發展、生理狀況與認知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光是生理因素,便包括接收器官(聽覺、視覺)、發音器官(口腔構造、聲帶等)以及大腦神經中樞(掌管分析與組織語言系統)的發育是否正常,每項因素對語言發展都是缺一不可!


 


事實上,寶寶從一出生便開始從非語文溝通系統中學習了。陳嘉玲院長表示,03個月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會從生活中觀察、聆聽並建立概念,這些都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這個階段可算是「語言前置期」。在這個階段裡,除了一出生便能發出哭聲外,約24個月左右,寶寶會開始發出"ㄧ、ㄨ"等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聽障兒也會經過這個階段,不過因為沒有聽覺回饋(acoustic feedback),所以會逐漸喪失發聲的興趣,慢慢變得不再發出聲音,爸媽在生活中不妨多留意。


 


總之,寶寶在03個月階段雖然還無法理解語彙含意,但爸媽可透過眼神、動作以及語氣,與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並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寶寶說話、豐富寶寶的語彙,這些都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好方法。


 


結語


日常活動及小遊戲,能提供寶寶豐富的感官經驗,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只要爸媽在日常生活中多用點心,每天抽點時間和寶寶互動,就能達到能力啟蒙與情感交流等雙重效果喔!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3個月寶寶的生活啟蒙遊戲(1)


 




 

採訪/宮鑫鈴


諮詢/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院長  陳嘉玲


             台安醫院心智發展中心治療師  林珊貝


 


03個月的寶寶,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其實因為03個月正是寶寶情緒、五感及語言等能力的啟蒙期,在這階段若能與寶寶適當的互動,對他的未來可是有大大的幫助喲!


03個月階段的寶寶,雖然一切還需要仰賴爸爸媽媽照顧,不過情緒、五感及語言啟蒙已經開始囉!爸爸媽媽可別錯過這奠定基礎能力的好時機,掌握機會提供寶寶適度的感覺刺激吧!


 


視覺篇


03個月寶寶視覺發展概況


相較於聽覺、觸覺、嗅覺與味覺,視覺的發展是比較慢的。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院長陳嘉玲指出,剛出生的寶寶,神經與腦部發展連結未完成,因此在03個月期間,寶寶的視力範圍大約只有20-30公分(差不多為媽媽餵奶時與寶寶的距離);此外,雖然移動中的事物比較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但眼睛尚無法隨著物體靠近或遠離而調焦,只能感覺到物品在移動,並稍微看到物品的外輪廓,對強烈、形狀明確、波長較長的顏色(例如:黑白紅黃)較有反應。


 


有鑑於此,爸爸媽媽在抱寶寶時不妨可多變換姿勢,讓寶寶有機會用眼睛探索環境;除了面對面的抱法外,有時也可以讓寶寶背向爸媽,讓寶寶的視線和爸媽相同,然後再一邊跟寶寶說話、引導寶寶認識環境,這樣不僅可以建立寶寶對環境的熟悉感,還能加強親子互動、強化語彙基礎喔!


 


03個月進行視覺啟蒙,很重要喔!!


03個月寶寶雖然不能很精確地看到每個物體,但觀察其「追視能力」是很重要的!台安醫院心智發展中心治療師林珊貝表示,由於這段時期是手眼協調發展的基礎期,及時發現才能儘早提供協助。


 


而萬一真的發現寶寶追視狀況不佳,陳嘉玲院長則建議爸爸媽媽不妨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誘發定位」檢查,這項檢查是一出生、有懷疑就可以做的,有疑慮的爸媽可逕洽各醫療院所的小兒科或早療中心,尋求醫學專業協助。


 


PLAY TIME 黑白顯像刺激遊戲


01個月の寶寶


STEP1:以波長較長的色卡(黑、白、紅、黃等),定點放寶寶面前30公分內,然後一邊跟寶寶說話,讓寶寶注意色卡。



STEP 2
:略略移動色卡,以吸引寶寶目光,此時寶寶的頸部雖然還不能控制,但應可感受到寶寶的眼睛或臉龐會隨著色卡而移動,這就是所謂的「追視能力」。



小叮嚀


如果寶寶不看了,就表示他對這個訊息已經厭煩(通常約2分鐘),這時就可以停止囉!


 


23個月の寶寶


陳嘉玲院長提到,寶寶滿2個月起,頸部會逐漸變硬、追視能力也變得更好了。此時進行視覺刺激遊戲,色卡移動的角度可以更廣(左右90-180度)、速度也可稍微加快;過程中別忘記一樣要以聲音引導寶寶喔!



小叮嚀


除黑白圖卡,也可以用有鈴聲的小玩偶或小玩具替代。


 


聽覺篇


03個月寶寶聽覺發展概況


寶寶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幾乎發展成熟了,所以一出生便能開始運用他的聽覺。1個月的寶寶,即能辨別『pa』與『ba』的不同;到2個月左右,寶寶不僅已經能分辨男女聲音,且會對突然的聲音相當敏感,並且會開始注意聲音來源;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會從餵奶、換尿布的生活細節中,意識到誰是主要照顧者,並從中去辨認主要照顧者的聲音喔!


聽莫札特、巴哈,有助腦力啟蒙嗎?


許多媽媽常問,莫札特、巴哈的音樂,是不是有助寶寶腦力啟蒙呢?對此林珊貝治療師認為,莫札特與巴哈的曲風由於較輕柔,確實具有舒緩情緒的效果,但對腦力啟蒙是否有效,目前其實還沒有確切的研究報告可以證實喔!



PLAY TIME
音樂好好聽


適度播放輕緩的音樂給寶寶聽,不僅可以提供聽覺刺激,還具有舒緩情緒的效果。一般的胎教音樂、水晶音樂、SPA音樂都很合適,如果要選擇古典音樂,則必須注意是否為輕柔曲風,太過激昂的曲子(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等)就較不適合。


 


觸覺篇


03個月寶寶觸覺發展概況


陳嘉玲院長提到,寶寶的觸覺也是一出生就近乎發展完成。但由於寶寶之前在媽媽肚子裡,長期被羊水包圍著,所以皮膚特別柔嫩細緻,因此剛出生的0-3個月寶寶,觸覺會特別敏感。這時一方面要提供觸覺經驗,讓寶寶逐漸適應全新的世界;一方面又要顧及寶寶的狀況,所以觸覺刺激的給予建議要由少而多,刺激的量與強度也必須根據寶寶的能力做調適。


 


林珊貝治療師則提到,在這個階段裡,包括幫孩子洗澡、擦臉,及喝奶後擦嘴巴、口腔內部清潔等日常活動,都能帶給他豐富的觸覺刺激。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抗拒反應,爸爸媽媽可不要因寶寶顯現抗拒便停止,可減少刺激的強度與時間,改採漸進式進行。


 


總之,穩定的觸覺經驗確實能讓寶寶產生愉悅的情緒,所以爸媽有機會若能多抱抱他、拍拍他或幫他按摩,將有助於穩定寶寶情緒及增進親子間的聯繫喔!


 


觸覺啟蒙,可及早發現感覺統合問題


陳嘉玲院長表示,撫摸雖然有助安定寶寶情緒,但撫摸方法必須依寶寶的狀況而定。例如比較容易焦慮的寶寶,撫摸的強度可以大一點;活動力差的寶寶,則建議採「輕觸」撫摸,來增加寶寶的敏感度。



03個月寶寶進行觸覺啟蒙,不僅能增進親子情感,還可以藉此了解寶寶的觸覺發展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於敏感或過於不敏感的狀況,健兒門診時務必告訴醫師,以及早發現是否有感覺統合問題。


 


PLAY  TIME快樂洗刷刷


STEP1:準備一條乾的紗布巾。



STEP2
:以乾浴的方式,用紗布巾依序輕輕摩擦寶寶的腳底小腿大腿身體臉頰。由外到內、由遠到近,慢慢地擦拭。



STEP3
:以同樣方式幫寶寶刷牙齦。準備一小塊紗布巾,將紗布巾纏上食指,然後用紗布巾按摩寶寶牙齦,就像幫寶寶刷牙一樣,為寶寶進行口腔按摩。



小叮嚀


03個月期間,爸爸媽媽除了多提供孩子觸覺經驗,還可以同時多跟寶寶說話,幫助他將聲音和感受連結在一起,等寶寶慢慢長大、認知能力逐步提昇後,他才能逐漸瞭解這個感受代表的含意,並發展出觸覺的區辨能力。


 


嗅覺味覺篇


由於味覺很多時候都需要嗅覺的輔助,兩者密不可分,故在此一併討論。陳嘉玲院長提到,嗅覺、味覺也都是一出生就發展完成的,而在03個月階段,還是單一接觸母奶或配方奶的時期,因此在味覺方面並不需要太多刺激。至於嗅覺方面,寶寶出生1週即可分辨不同人的體味,因此在這階段,應讓寶寶能嗅聞到熟悉的味道,使寶寶有安全感。


 


PLAY  TIME水果香香


STEP1:準備蘋果、柳丁等多種水果



STEP2
:將水果陸續拿給寶寶聞,一邊將水果湊近寶寶鼻子前,一邊說明水果的名稱,讓他建立味道與物體的對應關係。



小叮嚀


陳嘉玲院長提醒爸媽,此階段不建議給寶寶太多香精類的刺激喔!所以只能給予一點點粗淺的嗅覺刺激加上語言連結,例如水果淡淡的天然香味就是不錯的選擇。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