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新知 (3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太黏人怎麼辦


 

許多婆婆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一離開寶寶,寶寶馬上哭鬧起來,但老是抱著他又什麼事都做不了。「為什麼我的寶寶這麼黏人呢?是教養方式出了什麼問題嗎?」這是許多家長們心中的疑問。本篇要告訴您,該怎麼面對和處理孩子太黏人的情況!


您和寶寶的依附關係正常嗎?

正常的依附關係是寶寶在看得見照顧者的範圍內,寶寶可以有安全感地玩樂,照顧者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非一直需要把寶寶抱在身上。如果寶寶常常想要一直黏著照顧者,那麼這樣的依附關係就算太「黏」囉!

您的黏人寶寶是哪種類型?

★先天氣質就怕生

寶寶愛黏人屬先天氣質較為怕生的情況,通常不到20%, 這樣的寶寶往往從出生起就較為害羞內向,長大以後也較會有認人的情況。

寶寶天生怕生的處理方式

   1. 讓寶寶接觸陌生環境,練習接受媽咪短暫離開

      面對這樣的寶寶,後天的訓練很重要,家長可以經常帶寶寶外出與人接觸;在一些場合,主要照顧者可以嘗試短暫離開寶寶,例如,媽咪可以告訴寶寶:「媽媽去 上廁所,離開一下,馬上就回來喔。」然後媽咪真的馬上就要回來,讓寶寶有成功經驗,了解到媽咪離開並不可怕,也不會怎麼樣。
       
   2. 長期的了解和包容,訓練寶寶獨立

      家長要了解,2歲以下的寶寶是靠著身體和感覺學習,他們只要感覺不到、看不見媽媽就會以為媽媽不見了。這些成功的經驗會累積到寶寶的學習歷程中,漸漸的 他們就能適應。一般天生怕生的孩子,要長期用了解和包容陪伴他成長,且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例如,從小怕生的寶寶,可能長大以後也會害怕上台,了解寶 寶氣質的媽咪可以在下面鼓勵他,找一個小朋友陪他上台……等等。經過這些幫助,約慢慢訓練到寶寶九歲時就會有顯著的成效。

★後天學習才變黏

對付寶寶太黏妙招

   1. 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讓寶寶黏我?

      許多家長只要一聽見寶寶哭鬧就六神無主,家長應該反問自己:
      為什麼我要讓寶寶黏我?我在擔心什麼?我怕寶寶哭嗎?只要這樣一想,該如何調整的答案就顯而易見,家長也不會輕易讓寶寶學會用哭來解決問題。如此一來,便可冷靜進行以下妙招囉!
       
   2. 「口頭回應」、「依附玩具」取代「抱抱」

      面對寶寶哭鬧,家長可先分辨寶寶是「有理取鬧」還是「無理取鬧」,如果是生理需求:是尿濕了嗎?肚子餓了嗎?生病了嗎?哪裡不舒服嗎?無聊嗎?這些都屬 於家長必須滿足寶寶的「有理取鬧」,如果寶寶無聊,建議家長可以讓寶寶聽音樂、故事、兒歌;如果都不是上述情況,家長也不能就不理寶寶,尤其是兩歲內的寶 寶,家長不可離開他的視線太久。

建議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取代「擁抱」和「黏」,例如,給他安全的玩具或他喜歡的乾淨玩偶,讓這些東西取代家長的「抱抱」,然後再用口頭回應他,家長還是可以一邊做自己的事情,避免讓寶寶學會透過哭來掌控關係。
       
   3. 溫和而堅定的表達原則和立場

      面對寶寶用「哭」和「黏」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需求,家長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來回應寶寶,但是不要生氣。例如,寶寶一直哭或跟在媽咪後頭,三分 鐘就要求一次要吃巧克力,媽咪可以清楚的告訴他:「現在太晚了,不能吃,會影響睡眠。」一次又一次回答同樣的答案,到第十次、十一次,媽咪可以再告訴寶 寶:「我跟你說十次了,現在開始不回答囉。」很多時候是家長和孩子堅持度的競賽,孩子用哭和黏的方式看家長什麼時候軟化,家長千萬要保持耐心,讓孩子明白 原則,冷靜回應並充分告訴他原因。家長千萬不要生氣,因為如果家長抓狂,還是會讓寶寶覺得哭鬧是有用的。
       
   4. 給寶寶正面回饋,為孩子找台階下

      當孩子停止哭鬧,或能夠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寶寶正面的回饋以及小小的鼓勵。例如,抱著他繞一圈,餵他吃個布丁,然後敘述他的正面行 為,告訴孩子他很棒。如此不僅為孩子找台階下,緩和了關係緊張的氣氛,也給寶寶正向的鼓勵,強化他明白這樣的行為是有益的、可以被接受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8大成長禮俗


產後的媽咪看過來,如果您想見證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重要歷程,並 且替寶寶討個好兆頭,就不能錯過宣示寶寶每個重要成長歷程的“成長禮俗”。在家為寶寶進行各種祈福儀式,不僅可以給寶寶滿滿的祝福之外,還可預祝寶寶順利 成長喔!現在趕緊準備好用品,一同來替寶寶製造各種有趣的回憶吧!

啥米是寶寶成長禮?喔!原來是從寶寶出生之後自滿1歲為止,為了紀念及慶祝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的每項“重大”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禮俗。

但該如何進行呢?別煩惱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李豐楙指出,古時候的父母早已經貼心地設計一套深具意義的成長禮俗,不僅特別又有趣,如果不想錯過好玩又富有紀念價值的古禮,就趕緊來準備吧!

成長禮俗 紀念寶寶第一次

寶寶出生囉!家長在雀躍之餘,是不是也在心中暗自想像,寶寶成長時的各種有趣畫面了呢?

李豐楙表示,寶寶在0~1歲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是值得紀念的大日子,像是:第一次剃胎髮、第一次長牙、第一個滿月等。

為了製造與孩子共同的回憶,父母親不妨在孩子有重要發展時,替寶寶舉行有趣又具紀念價值的古禮儀式,讓全家人都能沈浸在新生命降臨的喜悅中。

而李豐楙也特別針對寶寶成長禮俗的進行方式及意義作出說明,讓全家人都來替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性的第一次”作歷史見證。

Step1:三朝

寶寶出生之後第一次洗澎澎,也是大事一件喔!古人稱之為「三朝」禮,該怎麼進行呢?看看就曉得!

進行時機:
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天就要替寶寶洗澡,習俗上稱為三朝。

準備用品:
1. 桂花心、橘子葉、三個石頭、浴盆。
2. 雞酒、油飯、祭拜用品。 

進行方式:
寶寶出生第三天,要洗澎澎囉!不過,洗澡時要在浴盆內放入桂花心、橘子葉及三個小石子。洗澡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說祝福的話,或是將對孩子的期望說出來。
在洗完澡後,要幫寶寶穿上新衣,之後要抱到廳堂,準備雞酒、油飯祭拜祖先及守護神。

象徵意義:
為什麼洗個澡要費那麼多功夫呢?喔!原來是有祈福的意味在!每樣物品代表的意義都不相同喔!
桂 花心:象徵富貴;橘子葉:代表甘甜以及繁榮的意思,目的是希望以後能夠子孫滿堂。至於為什麼需要小石子呢?則有兩種說法,一為:要幫小寶寶作膽,所以要挑 選大小適中的石頭,意即膽子不能太小,但也不能膽大包天,而且形狀要圓,個性才會溫和、圓滑。二為:則是希望寶寶”頭好壯壯”,能有如石頭般的強硬的腦袋 瓜。

此外,提醒媽咪要注意,一般祭拜時,都會將牲禮的腳(即雞腳)反折塞入雞腹內;但在行三朝之禮時,雞腳要放在外面,原因在於希望孩子有一雙健壯的腳,所以,千萬別忘了。另外,還有一說為,腳長有吃福,因此將雞腳置於外,表示孩子以後會豐衣足食,不愁吃穿。
此外,有些人會在澡盆中置入12個銅錢,代表寶寶往後會財運亨通的意思。

古禮今看:
一般依習俗,寶寶出生之後不可用水清洗,須先用麻油擦拭身體,之後再以父親的寬袍遮蔽身體,到了出生後第三天才可以用水洗澡。李豐楙表示,目的在於保護寶寶,避免其受風寒。而洗澡後更換新衣、說祝福的話,則有祈禱、祝福的功效。

此外,因為在小孩出生的前三天,家人多半忙於接生及照顧產婦,因此,到了第三天時,會藉由三朝禮將焦點轉移到寶寶身上,以期使寶寶能夠得到更多的祝福平安長大。

不過,目前寶寶甫出生之後,多半會由醫療院所替寶寶進行清潔的工作,因此,並無三天之後再下水清洗的習俗。

Step2:報酒

寶寶出生三天,就要開始通知親朋好友一同分享喜悅囉!除此之外,「報酒」也是要通知娘家,該送補品給媽咪,讓媽咪好好補一補了唷!

進行時機:
出生第三天,也就是與三朝禮同一天進行,即俗稱的三朝報酒。

準備用品:
雞酒、油飯。

進行方式:
報酒的主要目的在於報喜訊,也是三朝這天要進行的習俗。當祭祀祖先等儀式完成後,就要將雞酒、油飯等拜神的甡禮至娘家,以通知娘家小外孫已經出生了,而娘家則會回送各種補品,讓產婦調補身體。
同時,在這一天也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以感謝媒人當初作媒,分享新生的喜訊。不過,以往因為重男輕女的關係,多半人只有在生男丁時,才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
此外,也會將雞酒、油飯分送鄰居,讓大家一起分享新生命的喜悅。

象徵意義:
目的是在向娘家通報小外孫已經出生了,告知喜訊的意味濃厚。此外,也有祝福寶寶的意味。並提醒娘家該回送補品,替產婦坐月子了。

古禮今看:
李豐楙分析,有於古時候沒有電話,通訊較不發達,且農村每戶人家的距離遠,因此,小朋友出生之後,較難通知他人、與其他人分享喜悅,因此,會透過報酒之禮,來告知親朋好友,並分享小生命出生的喜悅。

Step3:剃胎髮

出生滿12天之後,就要替寶寶進行剃髮了!剃下來的胎髮具有紀念價值,媽咪可以製作成胎毛筆之類的紀念物,並妥善保存,作為日後回憶之用呢!

進行時機:
寶寶出生後第12天或第16、第24天,即可替寶寶進行第一次剃髮儀式。

Step4:彌月

哇!寶寶滿月囉!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就有了彌月禮的習俗。在這一天寶寶就可以穿上新衣,接受眾人滿滿的祝福。

進行時機: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月。

Step5:外婆「送頭尾」

在寶寶滿月這一天,外婆也會回送禮物給寶寶!像是:揹巾、銀牌、金鎖、手鐲、腳鐲等。瞧!小寶貝是不是顯得珠光寶氣呢?

進行時機: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月,與彌月禮同時進行。

Step6:做四日(收涎)

孩子滿四個月了,該收起口水,快快開始學習走路了。期待小朋友快點長大的爸媽,不妨趕緊準備12個收涎餅,與寶寶一起來進行有趣又富意義的收涎儀式吧!

進行時機:
當寶寶滿四個月大時,做四月日當天,也要開始收口水,朝小大人邁進一大步囉!

Step7:孤齒、姑路

哇!寶寶長第一顆牙了呢!是相當值得紀念的日子。此時,當丫姑的人就要特別注意囉!因為,代表著你送禮的時候到了!

進行時機:
寶寶六個月大,開始長牙時。

Step8:度晬(抓周)

孩子終於滿周歲了,長大不少,應該要好好慶祝一番!此時,也不妨來猜一猜,看看寶寶未來會走哪一行?在寶寶滿周歲時,最好玩的,就是抓周禮了,家長可以藉由這個有趣的活動,來和大家分享寶寶成長的喜悅。

進行時機:
寶寶滿週歲時。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抓周(度晬)必備物品





‧日期:寶寶滿周歲時。
‧意義:慶賀寶寶滿周歲,祭神拜祖,外婆也要送來頭尾禮(從頭到腳的金飾、衣飾)和紅龜粿以資祝賀。
‧準備用品:米篩、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進行儀式:




*祭拜祖先,告訴祖先寶寶滿一歲的訊息,祈求寶寶能健康成長。
*祭拜後,在神桌前準備一個米篩,裡面放入12~14項物品,建議有書、印章、筆墨、算盤(計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
*接著讓寶寶坐在米篩中央,讓寶寶任意抓取,以此預測寶寶將來會選擇的行業與命運。




以下是每項物品所代表的職業與意義,你也可以自行加入些新時代的用品,如滑鼠等。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睡覺三部曲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寶寶都在學習,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

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

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

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

(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

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

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

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

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

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

為了讓他入睡,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

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

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

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

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

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

或是抓臉,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

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

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

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

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

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

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

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

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

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

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

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

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

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

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

馬上停止拍背,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

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

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

不要匆匆想去介入,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

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那會讓他醒來,

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

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

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

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

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

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

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

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

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

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

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但七週之後,

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

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

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

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

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

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

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通常,在寶寶平靜前,

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

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

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

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不用多久,

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二次就足夠,

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

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

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

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

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

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

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

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

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

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

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

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

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

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

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參考資料 超級嬰兒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原始反射



 


更新日期:2010-10-05 記者: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上品小兒科診所練紹
 
 
 
剛出生的寶寶,雖然很多時候處於睡眠狀態,但是在清醒時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有些動作很特別,內心不禁讚嘆「我的寶寶好可愛」!其實,寶寶很多特別的[L2]動作是出自「與生俱來」的反應,也就是「原始反射」!
 

大部分的人會以為新生兒很脆弱,其實他們有著令人驚訝的「潛能」,如為了生存,剛出生的寶寶會有「尋乳反射」,上品小兒科診所練紹弘醫師指出,「尋乳反射(或嘟嘴的反應),大約在胎兒32~36週大時就出現了,滿月後就慢慢不明顯」。


 


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


 


父母也許會好奇,寶寶這些「潛能」從何而來呢?練紹弘醫師表示,「因為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尚未成熟,掌管身體機能的中樞神經仍在發育,其身體功能及對 外界刺激的反應,主要靠腦幹及脊髓的反射動作,這些動作無須思考,對刺激做出立即的反應」,不像成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出自大腦發出指令,主宰身體相關部位做 出適當的反應動作。


 


簡單說,新生兒這些「與生俱來」的動作裡,包含了許多「原始反射」。他補充,「寶寶的原始反射,多數是在新生兒和嬰兒前期才會出現的特殊反應,而且在寶寶長大,腦部逐漸發育成熟後,這些動作會被抑制下來,慢慢地自然消失被更成熟的神經肌肉動作取代。」


 


8種常見原始反射


其實原始反射有許多種,本文將常見的原始反射以具體畫面呈現,當您在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時,更加了解該動作所具有的意義。


可愛百分百的尋乳反射



 


當媽咪用指尖輕觸寶寶某一邊的臉頰、嘴唇或嘴角,寶寶會張口並把臉轉向媽咪碰觸的哪一邊,若是輕觸上嘴唇,寶寶的頭會往後仰;輕觸下嘴唇,下巴則會 向下壓,試圖尋找碰觸的來源,這些反應就是尋乳反射。練紹弘醫師提醒,當寶寶飢餓時,尋乳反射就會相當明顯;若寶寶吃飽了、睡熟了,尋乳反射就不明顯了。


 


消失時間:隨著寶寶漸漸成長,尋乳反射會逐漸消失,尤其清醒時的尋乳反射消失得更快,大約6個月前後會完全消失。


 


動作顯示意義:嬰兒出生後為獲得食物、能量、養分而必定會出現的求生需求──尋乳反射。當有物體碰觸到嬰兒的嘴角,即會試圖尋找到物體來源並做出吸 吮的動作。不過,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學習認知到肚子餓時,若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所以,尋乳反射也將 慢慢消失。


 


貪吃百分百的吸吮反射


 


其實胎兒在媽咪肚子裡的時候,為了出生後就立即能吸奶,因此,嘴巴已開始運動以練習吸吮能力。如果媽咪將手指放入寶寶的口中,他會自然而然的吸吮, 而且寶寶也常會吸吮自己的手,甚至直接吸吮接觸到嘴唇的東西。練紹弘醫師表示,寶寶的吸吮能力佳,攝取足夠營養的能力就不成問題。


 


消失時間:吸吮反射不會消失,但會隨著成長而變成一種可自我控制的能力,並從吸吮進展到咀嚼階段。


 


動作顯示意義:新生兒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過吸吮動作來攝取母奶或配方奶,他指出,「吸吮反射與尋乳反射為配套的反射反應,寶寶能尋乳後且有吸吮的動作再加上吞嚥反射,才能順利喝奶與補充足夠的營養。」


 


溫馨百分百的抓握反射



 


當有物體接觸到寶寶的手掌時,寶寶會立刻將物體握緊;若是刺激腳掌,則腳趾頭會立刻向下、腳掌緊縮(腳底反射)。相信很多媽媽會為寶寶表現出這樣的「依依不捨」而大受感動,其實這也是一種反射啦。


 


消失時間:通常抓握反射大約在2~3個月大漸漸消失[L6],而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的運用,有時也會持續到5~6個月大;腳底反射則能延續到寶寶約10個月大。


 


動作顯示意義:這是屬於靈長目種系發生的遺傳,出自自我保護的本能。但這個反射性動作等到嬰兒再大一些就會慢慢消失,藉由認知學習,寶寶會慢慢了解 手掌與腳掌握、抓的運用,如寫字時需要將筆握緊,不寫了就將筆放下。若寶寶抓握反射完全消失後,又再出現或是僅單側出現此反射,可能有神經病變。


 


擁抱百分百的蒙洛氏反射(驚嚇反射)


 



 


媽咪用一手支撐住寶寶的肩膀,另一手將其頭部抬高15度,再突然讓寶寶的頭輕輕往下墜落,會看到寶寶的兩手臂會先伸直且外展,手掌也張開,脊柱與軀 幹亦伸直;之後手臂彎曲成擁抱狀,手掌也握起拳頭,整個人像嚇了一大跳的樣子,往往還會伴隨著大哭的情況。這是所謂「蒙洛氏反射(或稱擁抱反 射)」[L8]。有時突然出現大的聲音或震動,亦有類似反應,被稱為「驚嚇反射」。通常出生前8週是小寶貝驚嚇反射最強烈的時期。


 


消失時間:通常到了3~4個月大後會消失。



動作顯示意義:練紹弘醫師表示,「透過蒙洛氏反射,可觀察嬰兒神經傳導路徑到脊髓的原始反射以及兩隻手的功能是否正常」。有些嬰兒可能會有 臂神經叢損傷,使得反射反應只出現於單邊;反射動作過度頻繁劇烈;或出生後很快的消失,需懷疑可能的神經病變;超過6個月還有明顯的蒙洛氏反射,要仔細檢 查評估。



(更多令人驚訝的新生兒原始反射,請參閱2010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p.191)


 


以此評估新生兒神經肌肉發展狀況


 


練紹弘醫師表示,新生兒除上述的「原始反射」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身體反射,在新生兒身體檢查項目中,會以這些反射動作加上肌肉張力、粗細動作等項 目,做為評估新生兒神經肌肉發展情形的參考,隨著寶寶長大,大腦、視覺、觸覺與肌肉骨骼的發展逐漸成熟,大腦會抑制這些早期的反射動作,或統整成較為成熟 的反應及自主的動作。


 


他提醒,「這些反射動作通常在出生時都已經發展出來,4~6個月大時才逐漸消失,但消失的時間因人而異。若是反射動作不明顯、某些反射動作(例如驚 嚇反射)出現的頻率和反應過於頻繁劇烈、或該消失時未消失,都屬於異常狀況,可能與寶寶腦部及中樞神經的病變或某些疾病的狀態有關,必要時,應讓寶寶接受 小兒神經科醫師的評估與診治」。




~原文刊載於2010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幼兒感冒時的拍痰姿勢


【附圖文解說】非常重要的資訊~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  

為什麼要拍背


  • 由於小小孩還無法控制自己把痰咳出所以需要父母以拍背的方法幫助他將痰排出。


什麼是拍背


  • 拍背就是利用手在拍背部時所造成的震動使黏在氣管上的痰掉而較容易排出,進而改善呼吸情況。


拍背的方法


  • 治療者弓起手掌呈杯狀,如下圖:



在胸部所需部位做規則,有力的拍擊。


  • 拍背的部位



仰躺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前胸左右側。
.


臉朝下頭高,由肩部往下拍後背的左右側。
.


臉朝上項低,由肋骨往肩部拍前胸
.


側躺手臂提起,由腰往腋下拍擊
.


臉朝下頭低,由腰往肩部拍後背左右側
.

注意事項


  1. 患童應穿較薄的衣服,避免拍痰時產生刺痛。


  2. 拍痰時避免戴手錶、手鍊、或留指甲,以免造成傷害。


  3. 幫寶寶拍痰應避免在飯後做,最好在吃東西前後一小時做,以防嘔吐。


  4. 拍痰一天約二到三次,若痰液較多者可每兩小時做一次。


  5. 拍擊時應考慮小孩的安全及舒服,應給予適當衣物來保暖。


  6. 當發現小孩有痰液時,可多喝水以利痰液排出。


  7. 有些人以為只要很努力拍痰就能去除痰液,但忽略了太粘稠的痰液,往往很難只靠拍痰排出,所以加上噴霧治療是很重要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爬後走智力高



三翻六坐九爬,這是人們對嬰幼兒成長發育規律的通俗概括,


不過,現在有很多寶寶還沒有經歷爬的階段,就已經開始學習站立走路了。


有些家長認為,會不會爬不重要,甚至認為先學會走路說明寶寶更硬實


但育兒專家們卻普遍認為,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好處


 


孩子不爬怨家長 


 “孩子剛過一歲生日,已經學走路了,前天帶孩子去體檢,一切正常,


但因為孩子不會爬,我被醫生唸了一頓,回來後心裏很難受。


女士表示,她說她的女兒一直很健康,各項發育指標都正常,


雖然也聽老人說三翻六坐九爬的說法,


但她認為這些寶寶技能都應該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自然學會的,


所以並沒有在意過寶寶會不會爬,長大了不就自然會爬了嘛”!


她卻沒想到醫生會因此而批評她。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爬” “女孩一般都不會爬就直接學走路。

 
實際上,現在的城市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與陳女士的寶寶一樣,


在發育過程當中沒有經歷過爬行,就直接開始學走路了。


城市家庭一般房間狹小,很多寶寶都只能在床上活動。


再加上很多父母對孩子呵護有加,擔心在地上爬太涼” or 太髒或是磕碰著,


沒有刻意讓寶寶學過爬,還有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老是讓孩子坐進學步車中,


讓他們自己學習走路,寶寶根本沒有學習爬行的機會。


健康的寶寶只要經過訓練都能獨立爬行,有的孩子不會爬,


是家長有意無意間剝奪了寶寶學爬的機會。




 ●
爬行促進腦部發育


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沒有經歷過的孩子聰明,


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


爬行訓練可以加強前庭與感覺系統的統合,使身體感覺靈活,促進腦的發育。

寶寶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衝動通過腦橋交叉,從而整個大腦都在活動,


特別是可以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並且運用手眼腳協調,促進粗細動作技巧,


將來有助於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


爬行必須統合感官資訊和手眼腳配合,才能了解週遭環境和前進,


這些刺激可發展幼兒的空間概念及距離感,


幼兒也可借爬行知道身處何處,以及如何避開障礙物;


爬行增進了母子交流,促進寶寶語言的發展;


爬行使寶寶能隨自己的意志移動身體,加大了接觸面,擴大了寶寶認識世界的範圍,


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思維和記憶的訓練。

另外,寶寶在爬行時,頭頸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輪流抬起,協調地使身體負重,


從而鍛鍊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


因此,爬行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健體活動,並且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
寶寶學爬要點提示 



從醫學的觀點而言,只要寶寶的其他發育並未落後,就說明寶寶是正常、健康的。

但是如果父母已經知道爬行對寶寶的好處如此之多,就不可能再被動地等待了,


應該積極地、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爬行。 

首先要給寶寶開闢一個適合 “摸、爬、滾、打的場地,這個地點當然不能是狹小的床,


而應該是一大片鋪有地毯或軟墊、除去所有危險物品的空間。


在幫助寶寶練習爬行時,先讓寶寶趴下,成俯臥位,把頭仰起,用手把身體撐起來,


家長把寶寶的腿輕輕變彎放在他肚子下面;


在寶寶的面前,放一些會動的、有趣的、色彩鮮艷的玩具,引逗他爬行。 

有些寶寶一開始會出現倒爬現象,家長可以用手在寶寶腳掌上輕輕推一把,


幫助寶寶理解如何向前運動。


有的寶寶爬行時腹部無法離地,家長可用毛巾提起寶寶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


待寶寶四肢肌肉結實,能支撐身體重量時就能漸漸學會爬了。

至於寶寶爬行的姿勢,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協調,


如踮著腳爬、匍匐爬、橫著爬、拖著一條腿側身爬等,這些都是正常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肌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高之後,動作會變得比較標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寶寶長牙階段分析圖,各有不同護牙方式


 

對於寶寶來說,不同年齡、不同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護牙方式。恰如其分和有效的家庭口腔保健措施在整個寶寶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針對每個年齡階段,採取相應的口腔保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當寶寶4~6個月大開始長牙時,可能會有一些跡象(例如常用手指摳牙齦、流口水、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安穩、哭鬧等)。此時除了要開始為寶寶確實執行 牙齒清潔,兒童牙醫也提醒父母,密切留意寶寶那20顆乳齒的長出時間與順序,因為從中可以觀察是否有異常。例如長牙順序不對,有可能是先天缺牙或孿生齒 (fushion)等造成,又長出時間若不對,有可能因為乳牙骨沾黏(ankylosis)或有其他先天異常(如Rieger”s syndrome)等問題。以下就為大家介紹一般乳齒長出的正確順序


【第1~2顆】下額第一門齒(2顆)約在寶寶6~8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下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2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3~4顆】上額第一門齒(2顆)約在寶寶8~10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上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2建議可以使用有安全防護環罩&任何方向均可刷的幼兒訓練型牙刷給寶寶「刷牙」。(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潔齒。)


【第5~6顆】上額第二門齒(2顆)約在寶寶8~12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上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2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7~8顆】下額第二門齒(2顆)約在寶寶12~15個月大間陸續長出



1位於下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2建議可以教導寶寶使用單一方向、齒縫較粗、學習用的幼兒訓練型牙刷,讓寶寶「感受」刷牙的樂趣。(但真正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以幼兒刷毛式牙刷為寶寶刷牙。)


【第9~12顆】第一臼齒(4顆)約在寶寶12~16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牙床稍後方的部位


2建議可以開始嘗試讓寶寶使用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學習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3~16顆】犬齒(4顆)約在寶寶16~20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第二門齒的兩側


2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第17~20顆】第二臼齒(4顆)約在寶寶20~30個月間陸續長出



1位於第一臼齒的後方。


2建議讓寶寶自己操作幼兒(兒童)刷毛式牙刷來刷牙。(但徹底的清潔工作仍建議由父母來執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教你識別孩子的7種咳嗽


 



教你識別孩子的7種咳嗽


 


聽到孩子咳嗽,總是令父母很揪心。辨別孩子咳嗽的聲音是找出問題所在


 


的關鍵。


咳嗽症狀1:強烈的乾咳


聲音非常清晰,類似於海豹的吼叫聲,通常發生在午夜。這種聲音不同於你以前聽到過的咳嗽聲。


其他症狀:孩子的病情白天緩解,晚上嚴重。他可能發低燒。病情嚴重時,他吸氣的時候會發出刺耳的喘鳴,這種聲音類似于孩子長時間大哭之後的抽泣。


疑犯:義膜性喉炎,一種傳染性病毒感染,它將導致喉嚨及氣管的膨脹和收縮。這種病毒通常侵襲半歲至三歲的孩子。


處理方法:抱著孩子,在充滿蒸汽的浴室裏坐5分 鐘,潮濕的空氣有助於幫助孩子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孩子晚上咳嗽時,父母可以在確保孩子暖和的情況下打開臥室窗戶,讓新鮮的空氣進入房間,較為潮濕 的冷空氣有助於緩解呼吸道膨脹的症狀。如果他咳得越來越厲害或是出現呼吸困難,你應該立即帶他去醫院。孩子也許需要吃一些抗生素,但無論如何,這需要醫生 來決定。


父母須知:


咳嗽抑製劑:如果孩子咳得無法入睡,抑製劑也許能幫上忙。詢問醫生該選用什麼樣的抑製劑。但抑制咳嗽有時會使病情加劇,或是延長患病時間。


祛痰劑:這些藥劑的作用是化痰,但是研究表明它們並不十分有效。水是良好的祛痰劑。


感冒藥:由於這類藥物的配方中含有一種以上的成分,因此在給孩子服用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說明。這類藥物有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失眠(常見於抗組胺類藥物)或是過敏(常見於減充血劑)


潤喉糖:服用止咳糖漿能夠增加唾液的分泌,從而潤滑喉嚨,緩解咳嗽。但是千萬不要給4歲以下的孩子吃潤喉糖。因為潤喉糖會像硬糖果一樣,有導致窒息的危險。


喂藥:在給孩子喂藥時一定要使用量勺或量杯之類的容器,以確保正確的給藥量。


 


咳嗽症狀2:咳嗽時帶痰


不伴隨氣喘或是急促的呼吸,不分白天黑夜。


其他症狀:嗜睡,流鼻涕,流眼淚並且伴有輕度發燒(通常不高於38.6)


疑犯:普通感冒,鼻子、鼻竇、喉嚨及肺部主氣道的病毒性感染。通常情況下咳嗽症狀會持續整個感冒過程(大約710),而有時咳嗽的時間則會更長(約在半個月到20天左右),不過症狀一天天會有所減輕。


處理方法:儘量保持孩子鼻腔的清潔,鼻塞或流鼻涕都將加重咳嗽症狀。對於不會擤鼻涕的嬰兒或幼兒,父母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滴鼻液或是球型吸鼻器幫助孩子清理鼻腔。如果孩子的咳嗽和鼻塞症狀持續10天仍未見好轉,你就應該帶他看醫生了。他有可能患上了鼻竇炎(由感冒引起的細菌性感染)或是其他一些疾病,如哮喘、過敏、肺炎或是淋巴結腫大等。


 


咳嗽症狀3:猛烈而沙啞的陣咳


呼吸一次陣咳多達25下。孩子用力吸氣的時候會發出尖銳的吼鳴聲。


其他症狀:在咳嗽症狀出現之前,曾有過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但是不發燒。嬰兒的病情可能更加嚴重,有些時候甚至出現鼻涕冒泡的情況。還有可能導致痙攣等症狀,當孩子疲勞時還會出現呼吸停止。


疑犯:百日咳,這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喉部、氣管及肺部細菌性感染。沒有接種過此類疫苗的孩子患病的可能性較大。


處理方法:如果孩子的咳嗽持續一週不見好轉,父母應該帶他去看醫生。患上百日咳的嬰兒通常需要住院治療,以控制咳嗽症狀並由醫生清理喉嚨中的痰液。該病可通過服用抗生素治療,而咳嗽症狀通常要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咳嗽症狀4:孩子進食之後出現氣喘及持續的沙啞的咳嗽


其他症狀:孩子在吞咽食物的時候有灼熱感,或是出現嘔吐或噴射吐症狀。嬰兒有可能變得煩躁或出現腹絞痛。幼兒則會出現氣喘及挑食等反應。


疑犯:反流性食道炎,食道和胃部之間的肌肉群無力或發育不完全造成胃酸回流所引起。某些情況下,刺激性的汁液進入肺部引起慢性咳嗽。


處理方法:如果孩子呼哧呼哧地咳嗽持續2周不見好轉,父母應該帶他去看醫生。醫生一般會建議讓孩子在進食後30分鐘內保持直立姿勢,睡覺的時候頭部稍微墊高一些。或開一些藥也能控制症狀。


 


咳嗽症狀5:持續咳嗽並常常伴有喘鳴或氣喘


咳嗽時間長達10天以上,晚上或是在運動後病情會加重,而且當孩子接觸到花粉、冷空氣、動物皮屑、粉塵或是煙霧的時候,咳嗽都會加重。


其他症狀:孩子出現呼吸困難或是呼吸急促、吃力等症狀。


疑犯:哮喘,一種慢性病,肺部細小的氣道腫脹、變窄,為黏液所充斥併發生痙攣,從而導致呼吸困難。引起哮喘的常見因素包括環境中的刺激物、病毒感染以及運動等。醫生指出,從根本上而言,患有哮喘病的孩子,肺部都比較敏感。


處理方法:輕微的哮喘病例只會出現慢性咳嗽的症狀。去醫院仔細檢查以便確診。如果家族有過敏史、哮喘病史或是濕疹病史,應該告訴醫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患病的可能性較大。


 


咳嗽症狀6:由喉部發出的、略顯嘶啞的咳嗽


隔一段時間咳一下,有時候幹咳,有時候帶痰。


其他症狀:孩子感到無精打采,抱怨喉嚨刺痛發癢,頭痛,背部肌肉和腿部肌肉痛。他同時還流鼻涕、發燒、噁心。


疑犯:流感,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處理方法: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症狀,父母應該馬上帶他去醫院:高燒38.6℃以上,嘔吐,腹瀉,厭食,不想喝水。給孩子多喝水,使用加濕器以緩解氣道充血症狀。為了預防流感,可以諮詢醫生後注射流感疫苗。


 


咳嗽症狀7:咳嗽時有痰或伴有氣喘


呼吸短促、微弱,或是呼吸困難。


其他症狀:剛開始的時候表現為感冒症狀,例如嗜睡、鼻塞等,這些症狀持續約一週,有些情況下可能高燒至39.4℃。孩子感到昏昏欲睡,呼氣的時候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響。


疑犯:細支氣管炎,肺部細支氣管發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體病毒引起,最常見於秋末至來年初春。千萬不要把細支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相混淆,前者多見於嬰幼兒,而後者則多見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醫生說,絕大多數孩子在3歲以前都會得一次細支氣管炎。


處理方法:如果孩子出現呼吸困難或是無法進食或喝水,立刻帶他去醫院。嬰兒患有細支氣管炎時通常需要住院治療,以便吸氧等救助。如果孩子的症狀比較輕微(只是氣喘而未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房間裏放一個加濕器以幫助他祛除肺部的黏液,並且確保孩子喝足夠多的水。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乖,聽話嘛﹗--如何讓幼兒合作

 
 

兩歲兒經常是你說東,他偏往西,叛逆性十足。每天早上,幾乎都是媽媽最傷腦筋的時間,每次要孩子做什麼,他不是拖拉很久,就是大哭大鬧地不願去做,常搞得親子關係十分緊張。

就如維維媽媽來說吧!早上準備到保母家去,維維就是堅持要穿著睡衣去,眼看著上班時間快遲到了,讓人又急又氣!
我們要兩歲兒合作,真有這麼難嗎?

孩子「不聽話」大解讀!
對 於二、三歲的孩子而言,「不聽話表現」常常是可以被理解的行為。這是因為,幼兒逐漸具有獨立感,開始表現出一些自我肯定的行為;相對地,「反抗性」的跡象 也會產生,他可能拒絕做父母所求的事,或甚至反其道而行,因為他已瞭解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控制環境。在歡喜自我有這樣的能力之餘,幼兒更會去測試大人的 規範極限在哪裡,學習什麼是他們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


讓孩子合作的方法
只要父母不要對孩子有不合實際的期望,就可以很容易地要孩子與你合作。首先,父母要瞭解,當孩子在餓、累、生病及不熟悉的環境狀況時,我們要求他合作會有許多的困難。因此,期望孩子合作、聽話,一定要避開這些時候。

*善用轉移注意力的技巧
在 處理幼兒反抗性行為時,你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做正面性的活動,也就是只注重他應該做的,而不是他不應該做的。就如上述的例子,可以用較吸引維維的話題邊說邊 幫他穿上外出服就好,不需要與孩子「戰鬥」到他明白他必須穿上外出服。但要注意的是,在健康及安全方面,你絕對要設定規則。

*「我們一起做!」有效引導
教 幼兒如何做,最好的方式是做給他看,讓他瞭解如何做,再跟他一起做,讓他有機會學習什麼是你所期望的。比如︰看到幼兒正在拍弄小Baby時,你可以趁機誘 導他︰「你在摸小弟弟啊?他好像很喜歡你摸他呢﹗你要不要像我一樣摸摸他的背?像這樣,輕輕的,不要太用力。你看,小弟弟好舒服喔﹗」

*建立穩定的生活節奏
二歲的兒童喜歡事情有順序,不要常常變化,這使他有安全感;就如睡前必須刷牙,然後念故事書、關燈、睡覺,只要他能控制所有的過程,他會樂於依循這個過程,你也會覺得他很合作。

*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
正值獨立期的孩子,努力地想獨立,我們也常常鼓勵他獨立自主,但是,當孩子想要嘗試時,我們卻又說不可以。當孩子不明白為什麼,也沒有足夠的詞彙去表達他的鬱卒時,就只能用不合作的態度來表達他嚴重的挫折感。
所以,請家長多用心去體諒這位無法完全用言語表達的二歲兒吧﹗


此文摘自:奇蜜親子網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學走路的寶寶要穿鞋嗎?


1.不會走路不要穿


BABY的腳ㄚ子有70%都是軟骨,雙腳肌肉尚未發育完全,這時候不穿鞋子,反而好。


 


小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由於包尿布的關係,雙腿會有點外八,走路也會開開的...


這時候,最好不要急著為孩子穿上鞋子,只要選購約0.5公分且不超過 1公分厚,具有防滑功能的軟襪即可。



等到步伐穩定,能夠一次走上幾十步之後,再開始為他穿上鞋子也不遲。



2.不要一鞋到底


因為鞋子有重量,會影響小孩子學走路,等開始會走路穿鞋時,一定要記得選購外鞋底是""的,又有止滑效果的,而內鞋底,要柔軟的,又可以吸震、避震的可透氣的鞋款,或者是"氣墊鞋"可以避免小孩子經常跌倒,而防滑功能,也是家長不能忽略的


 


選購鞋款時,也得幫孩子區分鞋款為,家中穿著、或柏油路面穿著、還是戶外所穿著,最好不要一雙鞋,穿到底。



3.不合穿的觀察法


至於尺寸,鞋長最好是腳ㄚ子可以完全置入,腳趾能夠自由活動的。


 


由於小娃兒的腳脂肪多、軟骨多,穿上不適合的鞋子並不會感覺疼痛。


因此,家長判定鞋子是否合穿,可觀察孩子會不會經常跌倒


如果是,則表示鞋子並不適合孩子穿


 


另外,就走路的方式來說,小孩子經常是腳尖、腳跟同時著地,不像大人是以腳尖先著地,當軟骨不當受力時,骨頭也會跟著變形。


 


有些小朋友的指頭圓胖可愛,不過腳尖腳掌卻是歪的,長大以後不僅容易造成拇指外翻及X型腳,不論穿什麼鞋,都會經常處於某個部位,特別容易磨到腳的痛苦,這就表示雙腳在成長過程中變形了,做家長的可得特別留意。
 
 
 
當寶寶開始學習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之後,您就該為寶寶挑選合適的學步鞋囉!


市面上的學步鞋種類繁多.....


 


挑選時,該注意哪些地方呢?


寶寶的腳正在發育,所以買鞋時一定要買,內部質地柔軟一點的內部要透氣舒適又具有吸震、避震效果的。


 


而外底部""一點的鞋子的表面也要柔軟且透氣的以免寶寶的腳,有腳臭的情形。


 


要注意其透氣性,鞋底一定要有吸震效果的,才不會影響寶寶的腳發育。


學步鞋的質地和鞋底都會比一般的鞋子還軟。


 


寶寶不會說話,因此更需要家長費心觀察寶寶的反應,為他們細心挑選一雙好鞋!


 


寶寶的腳丫子和成人有何不同?


 


差異1:脂肪層比較肥厚


寶寶的腳掌肥肥厚厚,圓滾滾的真可愛!


那是因為寶寶的腳掌脂肪層厚,腳掌的足弓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完全吸震,所以寶寶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重心無法像大人一般穩固。


 


差異2:腳底較容易流汗


寶寶除了腳掌的脂肪層較厚之外,因為新陳代謝速度較快,所以很容易就滿身大汗。


 


要買具有防滑功能的軟襪即可,等到步伐穩定後,再開始穿上鞋,也不遲。


 


至於尺寸不要剛剛好的,要買大一號這樣子,腳ㄚㄚ才會通風,學走路的當中,才不會因為鞋子太小,導致疼痛,因而影響學走路的情緒.....



零~三歲期間,是寶寶足部腳骨和形狀的發育時期。


 


寶寶約一歲時開始學步,當寶寶的腳丫還沒發育完全,穿著合適的學步鞋能幫助寶寶穩固重心,保護寶寶脆弱的腳踝。


 


鞋面太軟的學步鞋,支撐力不足,連帶的足部保護力也會下降。


 


當寶寶穿著不合適的鞋子行走時,腳趾頭無法完全伸展,腳掌無法確實貼地,鞋子在無法有效率的吸震下,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寶寶的腳趾變形彎曲,拇指外翻等情形。


 


時間一久,因為寶寶一直無法順利學步行走,一再的挫折也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鞋子穿不合腳,只會讓寶寶愈走愈受挫折請各位新手父母們,要三思而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耐心引導,讓孩子變細心


每個孩子有他與生俱來的氣質,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較細心,做起事來有條有理。有的孩子比較迷糊,做事大而化之。你家約孩子是哪一種個性呢




即使是同一對父母生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氣質。有的孩子對感覺刺激的敏感度較差,他不能完整或精細的分辨刺激;有的孩子注意力薄弱,特別 容易因外界的干擾而分散了他的專注力,不過這種孩子並非凡事都很粗心、迷糊,當他面對有興趣的事,他也能仔細地做好,但是遇到不感興趣的事就馬馬虎虎、草 草了事。


粗心的孩子通常動手比動腦快,做事時不能夠仔細的觀察,也缺乏全面的思考。雖然有的孩子隨著認知能力的提高,會有所改善,可是對於那些長久習價於粗心行事的孩子,即使認知能力提高,還是會出現粗心的行為,所以爸媽要趁早留意。




本文摘錄自╱完整詳細內容請參閱╱學前教育雜誌
文/林欣慧


增強孩子的敏感度,能改善粗心


如果孩子對感覺刺激的敏感度較差,爸媽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訓練,協助孩子增加感覺刺激的敏感度。例如,讓他多玩一些「找找看」和「比比看和哪裡不一 樣」的遊戲。「找找看」的遊戲是指在一張圖畫,藏有多樣的東西,孩子必須小心觀察才能找得。「比比看和哪裡不一樣」的遊戲,常常是有兩張相似的圖,在這兩 張圖之間有些細微的不同,孩子要不斷的利用圖中的一小部份,仔細的觀察比較,才能找出兩者之間的不同。


生活小事粗心,請孩子立刻改正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孩子常常心不在焉,離開房間忘了關燈或關電視、吃完東西不會收拾善後,有些爸媽會覺得這些事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就順手幫孩子 做好。這樣的教養方式,孩子永遠學不會。下次孩子再忘了關燈,不管他那時正在做什麼事,爸媽一定要他放下手邊的事,馬上再回到那個房間把燈關掉。從很多生 活例子裡發現,越是造成孩子的不方便時,改正的效果就越好,因為孩子不願意再給自己添加過多的麻煩。只要多練習,孩子粗心大意的行為會逐漸減少。


爸媽別期望過高,孩子才有信心把事情做好


孩子會粗心,有時不完全是天生如此的,也有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的。心理發展學家艾瑞克森主張學齡前兒童正處於主動期,在幼兒的生活中,還沒有太多失 敗的經驗,喜歡主動的嘗試新事物,對自己總懷有無比的信心;縱然短暫的失敗,一下子就會被孩子拋諸腦後,再面對下一個挑戰,又會躍躍欲試。每當孩子順利完 成一件事情時,他會感到快樂,也會增強自信心;相反地,如果孩子總是面對失敗的結果,慢慢地他會覺得自己事情都做不好,自信心就會變得低落,久了之後,面 對新的事物時也不願再嘗試。


很多爸媽因為孩子粗心而導致狀況百出,感到頭疼不己,在焦急之餘,只知道責怪孩子,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結果孩子粗心的問題不但從未獲得改善,反 而弄得親子之間很不愉快。爸媽對孩子期許過高,當孩子達不到時,爸媽會覺得失望、生氣,而這樣的反應只會加深孩子的挫折與無能感,對孩子並無幫助。


給孩子時間,慢慢地累積經驗與學習


請爸媽以孩子的角度思考,4~7 歲的孩子在生活中累積多少了經驗?有很多事情是靠學習得來的。當你要求孩子做好一件事時,是否曾教導過孩子如何把這件事做好?孩子粗心有很多時候是因為他 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處理事情。很多成人看來輕而易舉的事,只要是孩子沒做過,或還沒機會學到如何做好的訣竅之前,對他都是一項挑戰。


例如,安安很喜歡他的玩具小汽車,每次出門總要帶著好幾輛車子。可是安安是個小迷糊,車子帶出門,卻常忘記帶回家。每次掉車子,安安總是感到很懊惱,有時甚至要大哭一場。爸媽要如何幫助安安改善這個粗心的問題呢爸媽可以試著在出門前先討論或提醒,例如:


媽媽說:「安安,等一下我們要去大伯家玩,我知道你喜歡玩小汽車,你可以帶兩輛車子。」


安安說:「兩輛太少了,我要帶6輛。」


媽媽說:「我知道你和想堂哥玩車子,但是出門不方便帶那麼多,很容易丟掉的。下次我們可以請大伯帶他到我們家來,你就可以跟他分享所有的車子。你先練習帶一、兩輛出門,如果能保管好,以後再增加車子的數量。」


等到拜訪親友後,準備回家前,爸媽可以再次提醒孩子收拾今天帶去的小汽車,孩子收拾好了立即誇獎他好棒,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東西了。


持續練習,重新建立細心的習慣


研究指出,一個人在建立一項新的習慣時,至少要連續不斷的練習21天以上,才能將這個習慣建立起來。在年齡越小時,成效越好。所以當父母在引導孩子 時,也要記得讓孩子有機會不斷的練習。孩子粗心大意不是無可救藥,重要的是爸媽必須有耐心的教導他一些做事的小方法,並不斷地讓孩子練習,慢慢的,粗心的 孩子也會變得細心,對自己也會更有信心。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的黃金期-談0-3歲的飲食健康管理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晏傳婌 營養師


 


人類生命週期中發育最迅速的階段,即是0-3歲嬰幼兒黃金期間,此階段營養供應格外的重要。


嬰兒期(出生開始-12個月)


  「要選擇何種配方餵食小孩?」母乳或是嬰兒配方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06年發表嬰幼兒最新的國際生長標準(1),認為母乳不僅支持健康的生長,同時提供適當認知發展及長期健康基礎。媽媽決定以母乳餵養食自己的寶寶,但一連串的問題,因而產生了?怎麼能知道寶寶吃得夠不夠?寶寶光喝奶就夠了嗎,需不需喝水?母 乳要餵多久等問題。其實初生嬰兒的吃奶量並沒有一定的數值,多久餵一次或一次餵多久,尤其親自餵食母乳的媽媽,更難得知所餵食的奶量是多少,所以通常都是 寶寶哭鬧、想喝奶時,便給予餵食,若要得知寶寶吃得夠不夠?以長時間來看,則要去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的情形,體重的增加是判斷寶寶是否吃到足夠奶水的最好 指標,寶寶健康手冊中的生長曲線圖便可幫助媽媽獲得此方面的資訊喔!再者是需不需要喝水的問題,一般而言,是不需要喝水的,母乳中己含有足夠的水份以供寶 寶所需。還有,母乳要餵多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的寶寶都應完全哺餵母乳六個月,之後添加適當的固體食物(solid food),應持續哺餵母乳到兩歲以上;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則建議應至少哺餵母乳到一歲以上,之後由媽媽與孩子一同決定離乳方式與時間(2)
  瞭解到餵食母乳的問題後,新的問題又再度困擾著媽媽,何時需要添加固體食物?添加時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完全哺餵母乳六個月後,再適當添加固體食物。而添加副食品的原則為何呢?此 時仍要持續哺乳,於餵食副食前先餵母乳,再以漸進添加的方式,增加副食的種類及次數,應先由五穀類開始,含鐵劑的嬰兒米粉為最先食用,隨後可添加嬰兒麥 粉,米粉或麥粉以開水調成糊狀,以茶匙餵食;通常新食品每次僅能餵食一種,由少量開始,等嬰兒習慣後,再慢慢加量,大約一星期,再添加另一種新食品,等五 穀類餵食可適應後,再由蔬菜類(胡蘿蔔泥、菠菜泥等)進入水果泥,此階段約是6-7個月,每天餵食12次,從1-2茶匙起,可隨著嬰兒的食慾增加至3-4茶匙,而後蛋黃泥,肝泥,肉泥,至魚,豆腐等食物(7-9個月),一旦熟悉不同進食方式,便可慢慢改變食物性狀,增加食物黏稠度,此時,餵奶的次數應減為3-4(1天總奶量約700毫升)副食品添加的目的使嬰兒逐漸接受成人的飲食方式,由味道單純的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逐漸適應一些味道多的固體食物,學習咀嚼、吞嚥及練習拿取,使用匙、碗等餐具,提高嬰兒對飲食的興趣,在此也提醒副食品不加糖、不加鹽,另外也不可餵食蜂蜜給1歲以下的寶寶。
   其餘餵食的問題,如溢奶或吐奶,尤其是初生的嬰兒常會發生,此因寶寶的食道與胃交接處的幽門功能未成熟,所以,容易胃食道逆流。寶寶吃奶時若常吸入空氣 或排氣未排乾淨,都是常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建議勿一次餵食完,可在餵食一半時,給予打嗝、排氣,再繼續餵食。另一問題則是厭奶,即出生後3-4個 月,此時為生長發育最迅速,其吃奶量自然而然會進步很多,但過了此階段生長的速度便慢,吃奶量變少,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發生,所以,適時的副食品的添加,有 其必要性。若寶寶開始厭奶,又不肯食用副食品,怎麼辦?對寶寶而言,副食品的使用全然都是新鮮的東西,所以此時不接受的食物並不意味著之後都不能接受,因 此,請媽媽要有國父失敗10次才成功的精神,多嘗試。若寶寶的生長情形皆符合寶寶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則無須擔心。



幼兒期(1-3)


  1週歲以後的幼兒,雖說生長發育較嬰兒期慢,但仍是生命週期中生長快速的階段,此時必須以正常生長為餵食之指標,更要注意切勿強迫餵食。此階段會發生的餵食問題,如胃口不佳-厭食,偏食,小孩每天蹦蹦跳跳活力充沛,就是不吃,或者只挑自己喜歡吃的。
  針對1-3歲幼兒,在飲食部分提出幾點注意事項:(3)
1.
少量多餐,不要少於4餐,一般建議三正餐、三點心。
2.
三餐應可能與家人於餐桌上用餐,除有進食之氣氛外,鼓勵幼兒自行拿湯匙餵食,提供幼兒學習的機會。
3.
點心方面,盡量以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肉魚豆蛋類、牛奶類、蔬菜 類、水果類、油脂類)做變化,如牛奶、水果、土司等;勿以甜飲料或高熱量為主,如:薯條、蛋糕等;點心時間,盡量在正餐前2小時,勿與正餐太接近影響食慾。
4.
食物要多樣化。
5.
食物的呈現需輕易讓幼兒入口,如變化切割方式、食物顏色及形狀等,可增加小孩食慾及興趣。
6.
注意烹調方式,忌食油炸、質硬或刺激性的食品。
7.
注意食物均衡性,建議每日需有牛奶2杯、水果1(富含維生素C)1個蛋、深色蔬菜至少(1100公克)
8.
注意幼兒對食物的喜好,特別厭惡的食物不強迫進食,但應改變其份量及烹調方式,讓幼兒慢慢接受。
  其實嬰幼兒期的飲食問題,不只前面所言,僅就常遇到的問題與讀者們分享,嬰幼兒是人體發育中最迅速的階段,時期營養的供應也就格外重要,在6個 月以前,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為主,之後副食品的加入可加強寶寶的生長,而週歲後食物的均衡性及變化性則為寶寶的成長助益許多,作為家長的你我對孩子的期 望一定是長得高、長得壯且頭好聰明,但切勿揠苗助長,只要寶寶健健康康、活力良好,又符合其生長發育的曲線,有時比別的寶寶吃得少點,也別太緊張喔!


資料來源:
(1)www.who.int/childgrowth
(2)
母乳哺育問答手冊(第三版)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編製、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印製(2007)
(3)
生命期營養 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2007三版)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後促進乳汁食物、發奶茶、發奶湯、退奶


餵母乳的媽媽:


(1)   每天攝取至少2000c.c.的的水分(湯湯水水),適時補充哺乳專用維他命。


(2)   多休息、放鬆心情、減少壓力、吃好睡好。


3)   在飲食均衡的原則下,多加強攝取蛋白質與水分,奶水才會有豐富的營養素。


(4)   促進奶水分泌食物,例如:青木瓜排骨湯、雞湯、魚湯、花生燉豬腳湯、山藥排骨湯、雞精、紅糖薑湯、黑糖芝麻湯圓、牛奶、優酪乳、豆漿、黑麥汁等等。


(5)   少吃退奶食物,例如:小麥汁、麥芽水、韭菜等有退奶效果的食物少吃。


6)   禁食人參及生冷的食物,例如生魚片少吃,吃冰涼的食物(例如挫冰、冰淇淋)易導致寶寶拉肚子的情形。


7)   忌生冷寒涼食物---如冰品、梨子、葡萄柚、冬瓜、椰子、茄子、蛤、大白菜、絲瓜、苦瓜、黃瓜、番茄、橘子、蓮霧、西瓜、綠豆、豆腹、海帶


(8)   忌烤、油炸、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哩、咖啡、沙茶醬、醃製品


(9)   少食酸性食物(如酸梅、醋、檸檬)及含咖啡因的飲品


(10)               少吃鹽食物以清淡為主,食物一定要煮熟溫熱食用


(11)               勿服用不當或來路不明的藥物


(12)               適宜的膳食


1.      蔬菜:紅蘿蔔、波菜、紅菜、綠椰菜、金針菜、山藥、   萵苣


2.      水果:桑椹、葡萄、木瓜、草莓、櫻桃、琵琶、柳橙、奇異果


3.      蛋白質:溫牛奶、雞肉、魚類、豬肉、排骨、豬小腸、豬肚、豬肝、腰仔、紅蟳、牡蠣


西瓜、鳳梨、芭樂可能會退奶


 


鯰魚湯;鱸魚湯;雞精
啤酒酵母;惠寶哺乳飲品
青木瓜排骨湯;花生燉豬腳湯
山藥排骨湯
(山藥還可以瘦小腹喔)
德國有機黑麥汁;熱()
巧克力牛奶;優酪乳
豆漿;
HIPP喜寶;Mother's Milk美乳寶
統一山藥意仁牛奶
(豆奶);愛之味牛奶花生湯
通草;小紅豆;黃豆;茴香
紅糖薑湯
(加少許黑芝麻粉)
黑糖水(加桂圓肉或玫瑰花茶
)
黑糖薑水蛋;黑糖芝麻湯圓
黑芝麻糊;燕麥薏仁漿;玉米鬚
(加水煮)



 


桂圓紅棗茶;花生紅棗豬蹄湯;黃耆+枸杞+無花果+蘋果+(不吃料)
木瓜花生紅棗湯;南瓜紅棗湯


 


 


崇德發的黑麥汁是在促進乳汁的  發奶用的  誰跟你講那個能退奶=.=  外國媽媽都喝那個在發奶的耶=  =


喜寶hipp 發奶茶
王不留行子茶(y)
崇德發 黑麥汁
溫鮮奶
愛之味牛奶花生
木瓜燉排骨  薑絲蚵仔湯  惟山排骨湯
魚湯【鮪魚】
花生燉豬腳
多喝水 少吃油(薯條   酪梨)


發奶食物(原則一湯湯水水的食物,原則二腥味重的食物,原則三膠質多的食物)


發奶一/黑麥汁


 發奶二/雞精


 發奶三/豆漿


 發奶四/魚湯


 發奶五/蚵仔湯


 發奶六/青木瓜燉排骨


 發奶七/豬腳花生


 發奶八/熱奶茶


 發奶九/發奶湯


 發奶十/菠菜水餃


 發奶十一/海帶芽、花生、紅蘿蔔、山藥湯


 發奶十二/燕麥粥


 發奶十三/榴槤


 發奶十四/寶寶的嘴
 




 


正確的擠奶&漲奶處理程序:


 


1.      先熱敷,作用:熱漲乳腺管可以較通暢。


2.      按摩,作用:柔軟乳腺管。


3.      擠奶,作用:擠出來給BB吃囉。


4.      擠奶頭,作用:排空前面的乳腺,後面乳腺才會通到前面


5.      如果漲的很痛,還是依前4個步驟做完後,記得冰敷,不要冰到奶頭與乳暈,作用:讓漲奶的速度慢一點。


6.      要按時擠奶,例如約3個小時擠一次奶,不管BB有沒有吸。這點很重要喔!不但可以保持乳腺通暢,又可以增加奶量。我就是因為怕擠出來奶量不足小BB吃,所以就沒按時擠,結果石頭奶在我去坐月子中心時又找上了我。


7.      如果是親餵母奶,就要各種餵奶姿勢都必須輪流進行,因為每種姿勢吸的乳腺位置不一樣,如果保持一種姿勢就會一座山上有花崗石,又有土石流!


  
已經是石頭奶要冰敷(解痛, 馬偕衛教是這樣教的)
不然會越擠越多

乳腺塞住
全聯   三多大豆卵磷脂(非基因改造)  /台糖卵磷脂  
(豆漿)
屈臣氏   活力mama
早晚 一次吃兩湯匙

乳腺炎
撒隆巴斯貼  貼到消痛即可(不然會退奶)
熱敷
擠奶前冰敷


不要吃帶殼海鮮、堅果等食品,以免造成寶寶過敏。


 


不要吃帶殼海鮮、堅果等食品,以免造成寶寶過敏。



DIY
泌乳茶
1.枸杞 一點點
2.
紅棗 一點點
3.
米酒 一點點[俐水用,而米酒也屬熱的東西]
4.
蘋果 1

5.
紅糖 是自己需求甜度加 也可以不加
6.
桂圓 多一點 [最重要]


每天當水喝 很有用喔!
做月子傳統說不能喝水

所以我就喝發奶茶


 


退奶如下:
你去泡高麗人蔘茶保證退奶 
韭菜汁  把韭菜用水煮過5分鐘喝那個湯吃菜  退奶
去喝麥茶  便利商店有賣
麥芽泡成的生麥芽水中藥房才買得到
吃薄荷糖  吃含有麥芽糖的東西    牛嘎糖
有的人的體質吃芭樂也會退奶  這個我做月子的時候有不小心吃過  還好沒退~~
紅花、歸毫、赤芍、牛七。水煎服,具活血、化瘀、退奶的功能。 
陳皮一兩、甘草二錢,用水煎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先天氣質 & 相應照顧方式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陳富美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 鍾秀足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 倪信章


您是否覺得寶寶太過活潑、好像精力永遠用不完?或是覺得為何別人的寶寶可以一覺睡到天亮,我家寶寶一點聲音 就會醒過來?也許這正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氣質」造成。透過一些具體指標和建議,您將能更認識寶寶的天生個性,並知道該如何「因材施教」,不再為寶寶的一些 舉動煩惱抓狂喔!



我家寶寶好難帶


什麼是寶寶的先天「氣質」?  


這裡所談的「氣質」(temperament並 不是我們平常習慣的認知(形容人的優雅態度和風範),而是指寶寶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性情,寶寶對外在環境和刺激的反應方式。研究顯示,「氣質」主要是由生物 遺傳因子所構成,因此嬰幼兒階段會顯現出寶寶的基本個性;但隨著寶寶長大,遺傳對氣質的影響會減低,環境的影響會變得更重要。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富美副教授表示,國外曾有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拿一些玩具在一群約4個月的寶寶眼前晃動,發現有的寶寶起初反應很興奮、手舞足蹈,但沒多久就開始表現出生氣、不高興的樣子;這樣的寶寶追蹤至14個月時,發現他們的個性其實是比較內向的,比較不敢嘗試新的事物,對外在刺激的接受度較低。而實驗中有一些寶寶在看到研究人員手中的玩具時,雖然沒有表現出特別興奮的樣子,但神情自在放鬆,這樣的寶寶到了14個 月時,反而表現出很能接受新的事物、比較外向的個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研究發現,是因為第一種寶寶的刺激接受度原本就較低,所以一點新奇的事物他們就會感 受很強烈,當刺激過度時就會感到疲累而表現出生氣煩躁的樣子;反之,第二種寶寶因為刺激接受度較高,所以比較不會表現得那麼“High”,但其實他們的先天氣質是比較敢於嘗試新事物的。


即 使是同樣的父母,所生下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氣質。因此父母可能會發現,同樣的教養方式,為何用在老大管用,用在老二就行不通?或是同樣發生一件事,老大和 老二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此外,所謂的「好帶」、「難帶」其實與父母自身的個性能否與孩子適配,以及父母對孩子所抱持的期望有關,例如:有的父母比較喜歡 靜態活動,或是年紀大了、較容易感到疲憊,可能就會覺得寶寶怎麼活動量那麼大、帶起來很辛苦。因此,父母需要先有正確的觀念,瞭解「氣質」其實並無好壞優 劣之分,試著在自己與孩子的個性間找出謀合之道,並「因材施教」,就可以不用再為親子間的小事抓狂囉!


他的牛脾氣到底像誰?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為什麼我們夫妻兩人個性都很溫和,可是寶寶的脾氣怎麼那麼拗呢?對此疑問,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富美副教 授表示,寶寶的先天氣質雖然與遺傳有關,但還是有許多未知因素的影響,而且大人的個性已經過數十年的社會化(所謂的「好脾氣」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的磨 練),其實也很難評斷寶寶和「小時候的自己」到底像不像;有的爸媽也許會問自己的父母:「我小時候有這麼難帶嗎?」但長輩的回答也不見得是「事實」,因為 數十年前的回憶可能會因為孩子長大後的表現而改變,比方說:有的孩子可能小時候很皮,但長大後變得很貼心,父母的回憶可能就會有些改變,覺得孩子小時候也 還算乖啦。因此,爸比媽咪與其抱怨寶寶難帶,或是追究到底像誰,不如學習認識並接納寶寶的先天氣質,給予寶寶適當的「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喔!



寶寶的九個氣質項目


1977年美國的成人精神科醫生A. Thomas和兒童心智科醫生S. Chess兩人在紐約對133個孩童做研究,依據嬰幼兒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可將寶寶的先天氣質分成以下九個項目:


~寶寶的九個氣質項目~


1、活動量:是指寶寶在一天的時間當中,動作節奏的快慢、活動頻率的多寡、活動幅度的大小等。


2、規律性:是指寶寶的生理機能是否具有規律,如:飲食或排泄數量的多寡、睡眠時間的長短等。


3、適應性:是指寶寶接受、適應新的人事物的難易程度,和所需要的時間長短。


4、趨避性:是指寶寶對於「第一次」所接觸的人事物或地方,表現出樂於接受(趨)或退縮拒絕(避)的態度。


5、反應強度:是指寶寶針對內在和外在刺激的反應程度,包含言語、動作、情緒表現等的強度。


6、情緒本質:是指寶寶在一天清醒的時間中,所表現出的正面情緒(如:快樂、友善、興奮)和負面情緒(如:生氣、忌妒、難過)的比例。


7、堅持度:是指寶寶對於正在做或正想做的事情,當遇到困難或阻礙時,會繼續維持原活動,或就此放棄活動的傾向。


8、注意力分散度:是指當寶寶正在做某件事時,是否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如:聲音光線、人事物的變化)而無法專心。


9、敏感度:是指寶寶對於外在的聲音、食物、衣物、人…的察覺程度,包含感官(嗅覺、觸覺等)和社會知覺(察言觀色)。


1、活動量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布或衣服時,寶寶是安靜的或是手腳不停地揮動?


b.洗澡時,寶寶是否不停地拍打水,還是乖乖地讓您洗澡?


c.寶寶會走路後,是否喜歡跑跑跳跳、似乎一刻也靜不下來?還是可能走沒幾步就喊累、想要大人抱?


(註:「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資料來源/王珮玲教授)


「因材施教」小撇步


活動量高


活動量低


1、讓孩子能有機會發洩過多的精力,如:帶孩子去公園玩、假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


2、在孩子已發洩過精力之後,陪同孩子一起做些靜態活動。


3、讓孩子做你的小幫手,如:幫忙做家事。


4、睡前不宜有太興奮的活動。


5、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可樂或甜食)。


1、鼓勵孩子嘗試動態活動,免得影響寶寶的視力發展,成為「近視寶寶」喔。


2、可安排固定時間,帶孩子從事一些體能活動或戶外活動。


 


正面思考


活動量高的小孩,小時候可能會讓爸媽感到很頭痛,覺得帶起來很累;但其實這樣的小孩長大後,可能反而因為「精力旺盛」而能夠身兼多職,或是耐操耐磨、工作量再大也不覺得累。


2規律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肚子餓的時間都差不多或不一定?


b.每次喝奶的量都差不多或很不同?


c.睡覺和排泄的時間是否固定?


「因材施教」小撇步




正面思考


爸 媽要先明白寶寶的規律性是天生的(除非大人自己的作息不正常,導致寶寶也沒法規律作息),因此對於寶寶的狀況不要自責,覺得是不是自己不會帶孩子才會這 樣。規律性低的寶寶雖然平時可能會讓爸媽覺得「很難掌握」,但相對來說,當爸媽的作息有些更動或臨時需要改變時,這樣的寶寶也比較不會有情緒反應。規律性 低的寶寶通常在上學之後,就會因為學校的要求和作息時間而漸漸規律,因此這項氣質是最容易受到後天環境影響的。


3、適應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換房睡時,是否可以很快適應?


b.是否能夠很快適應新的保母?


c.是否能夠很快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因材施教」小撇步


適應性高


適應性低


1、為孩子篩選接收的訊息。


2、這樣的孩子在幼年時照顧起來會比較輕鬆,但當孩子成長至青少年階段時,家長就要特別留意孩子周遭的朋友或大眾媒體的影響。


 


1、環境有變動時(如:搬家或去新學校),要提前告訴孩子或帶孩子先至新環境看看,讓孩子能提早準備,並給予孩子適應的時間。


2、協助孩子有足夠時間複習功課,不要因為學習上的挫折而不喜歡上學。


3、當弟弟或妹妹出生前,要先給孩子做心理準備;寶寶出生後,試著讓孩子參與照顧寶寶,並儘可能讓孩子知道爸媽還是很愛他的。


 


正面思考


適應性低的寶寶因為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或他原本不喜歡的東西,因此相對來說,也比較不容易受到負面事物的影響。




4、趨避性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寶寶是否怕生、不怕在大庭廣眾前說話?


b.換副食品時,寶寶是否能夠馬上接受?或是拒絕再嘗試?


 


「因材施教」小撇步


趨性傾向(外向)


避性傾向(內向)


1、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例如: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或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要隨便告訴陌生人家裡住哪,或告訴別人家裡的情況。


2、給孩子適當的限制。


 


1、體諒孩子容易害羞的狀況,不要責罵孩子不懂禮貌。


2、不要一次太多陌生人來家裡作客,最好是以熟人為主,夾雜一、二位陌生人,且最好提前告訴孩子,讓他先有心理準備,並可請孩子幫忙準備水果或點心來招待客人。


3、給孩子機會接觸不同的環境,讓孩子逐步地提高對新事物的接受度。


 


正面思考


趨性傾向的孩子個性較為外向,面對陌生的人事物都很大方;避性傾向的孩子對於陌生的人事物則較易警覺,不容易發生危險。


 


5、反應強度


寶寶的行為參考指標


a.身體不舒服或心情不好時,是否會大聲哭鬧,或是悶不吭聲?


b.對於不想吃的東西,會強烈抗拒或是平靜地拒絕?


c.遇到困難時,會又哭又叫、反應激烈,或是溫和地反應?


 


「因材施教」小撇步


 


反應強度高


反應強度低


1、父母需有一致的教養態度,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2、冷靜面對孩子的強烈反應,不要受孩子影響、跟孩子怒火相向,反而可能讓親子關係惡化。


3、防止孩子傷害自己的身體。


4、訓練孩子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用語言或畫畫,而不是單用肢體或哭鬧來表達。


1、父母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變化,以免因為看不出來而忽略孩子的需要。


2、間接瞭解孩子,如:看孩子的圖畫、學校日記,並可多和老師交流孩子的狀況。


3、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正面思考


反應強度高的孩子,爸媽能馬上警覺到孩子的不舒服,比較不易忽略孩子的需要;反應強度低的孩子則是情緒平穩,容易相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教父母妙招】 防止兒童蛀牙有秘招


轉貼:2010.09.30大紀元新聞網--作者﹕葉子


◎【教父母妙招】 防止兒童蛀牙有秘招



*長牙是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乳牙是兒童的第一組牙,保護好乳牙對於日後恒牙的生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對於有些家長認為乳牙遲早要換掉,牙齒保健等以後在做也不遲的說法。臺灣格子兒童/青少年牙科診所主治醫生蔡宜峰表示,乳牙的主要功能除了咀嚼食物、發音 及美觀外,最重要的是替恒齒「占位置」,也就是維護恒齒的生長空間。如果寶寶的乳牙在早期因為蛀牙、受傷或其他因素受到減緩,容易使附近的牙齒產生推擠、 傾斜,則可能造成恒牙無法順利長出或排列不整齊等情況。

蛀牙是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在醫學上被稱為「齲齒」。蛀牙的特點是牙齒的顏色、形態和質地發生變化,牙齒逐漸變成棕黑色,隨著脫礦和機質不斷發生變 化,牙釉質、牙本質疏鬆變軟,形成齲洞。這些出現的齲洞適合一些特殊生物體的生長,這些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產生一些毒素,這些毒素能穿透入牙髓,誘發炎 症,從而引起疼痛,並最終引起牙齒缺失和一些併發症。


專家總結,保護好牙齒,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個好習慣是早晚刷牙。從寶寶的第一顆牙齒出現時,就應該清潔了。父母可以選用軟布或兒童用軟牙刷,輕輕地刷寶寶牙的前面、後面、兩邊和 牙齦。頻率不宜太快。刷兩排牙齒時,先來回橫刷幾遍,刷去牙齒表面的污垢,然後再上下來回豎刷,清除牙縫裏的殘留物。橫刷時用力輕,豎刷時稍用力。至少一 天兩次,一次最好兩分鐘。兒童大一些時,喜歡自己動手,但也需家長檢查刷得是否乾淨。通常一個月換一次牙刷,最長不可超過三個月。


第二個好習慣是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建議兒童至少一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早期看牙的目的主要是在預防,牙醫會檢查寶寶牙齒的健康情況,及早發現問題。家長應儘量使孩子感覺看牙醫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比如一起玩看牙醫遊戲,互相看對方的牙齒。


第三個好習慣是少吃甜食或含糖的飲料。太甜或太粘的食物會導致蛀牙,如糖果,蛋糕,餅乾等。如果很想吃的話,那就在每餐後吃,這樣對牙齒的害處會比較小。


千萬不要在睡覺前給寶寶餵奶,或者讓寶寶沒完沒了的吸奶瓶,長期泡在甜的液體中對牙齒非常有害。另外水是寶寶最好的飲料,少喝各種含糖類飲品。


第四個好習慣是多吃「護牙食品」。高纖維的食品如蔬菜、粗糧、新鮮水果等對牙齒都有利。還應給孩子多吃一些能促進咀嚼的蔬菜,如芹菜、捲心菜、菠菜等,這樣有利於寶寶下頜的發達和牙齒的整齊。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淺談舌繫帶過短



轉貼自http://www.fever.com.tw/baby/10q/q1.htm


★舌繫帶
舌繫帶(tongue-tie, ankyloglossia inferior, 或俗稱”臭乳呆”), 舌下正中線上之結締組織形成一繫帶, 連至舌尖, 造成舌尖凹陷及舌面中央溝槽, 可能影響舌之上舉及外伸之動作, 嚴重時更可能造成嬰兒期吸吮困難或未來發音問題。可行門診手術治療圖示可見舌於外伸時舌尖呈w形凹入, 亦影響舌上舉之動作。



 


什麼是舌繫帶?



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帶狀或片狀結構。


舌繫帶過緊、過短、太厚或長得太前面,可能會限制舌頭活動及影響發聲,特別是捲舌音。舌繫帶問題應不會阻礙寶寶學習說話的時間,所以如果寶寶說話年齡過遲,應是其他因素造成,例如聽力、環境、智力、神經系統等,舌繫帶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因素。



如何觀察舌繫帶是否過短?


家長可自行觀察寶寶,若舌頭能伸出嘴唇外活動自如,不會形成「倒M」型,就沒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可請醫生檢視。


舌繫帶太短要不要剪斷? 



舌繫帶會不會太短,其實父母比醫生更容易診斷。只要嬰兒的舌頭尖端能突出到嘴唇,就不會太短。因為舌繫帶太短而需要剪斷的,一百個病人裏,大概只有一個,父母不能確定要不要剪,可帶給小兒外科醫師檢查後再決定。

需要以手術剪開過緊的舌繫帶者,6個月以下寶寶在門診即可進行,較大兒童可能要在手術室麻醉後才能順利完成,但也有頗具經驗的醫師可不須麻醉而能幫2、3歲孩童剪舌繫帶。剪過後用紗布壓一下即可止血,跳過一餐,下一餐就可以正常進食。


舌繫帶太短或太緊會影響孩子說話嗎?


其實舌繫帶與講話不清楚是沒有什麼關連的,這是傳統的誤解。通當兒童在4歲左右,有一部份的人講話會 不清楚,俗稱「臭奶呆」,也就是醫學名詞中的「構音不全」。這些人中,有一半的人等長大到6、7歲時,就自然會改善。但也有30﹪的人,需要接受訓練治 療,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可能長大後仍會說話不清楚。



其實構音的問題,舌繫帶問題倒不如聽力問題、神經發育異常的及早發現及矯正來得重要,因此出 生後新生兒聽力篩檢(自費項目)和神經學發展追蹤是很重要的檢查,尤其到了4歲若仍有「臭奶呆」現象,更應,因為聽力有問題,講話會不清楚,應注意寶寶聽 聲音有無反應或電視是否要開很大聲,請醫生檢查聽力是否正常,有沒有中耳積水的問題,裝助聽器或裝導水管可以及早改善。
所以說話不清楚,千萬不要以為剪了舌繫帶,就可以高枕無憂,應該在4歲時找語言治療師訓練發音,以矯正「臭奶呆」。剪了舌繫帶後,構音仍有問題的孩子,請醫生介紹檢查,及早轉給語言訓練師,如果年紀已超過7、8歲,就不易矯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寶寶學習吃固體食物


教寶寶學習吃固體食物
 
你的寶寶現在已經七個月大了,除了嬰兒麥片之外,他現在可能已經可以進食糊狀或是過濾過的蔬菜和水果了。但這些食物的重要性是不如母奶的,所以寶寶若是比較想拿食物來玩而不是吃下去的話,你也不用擔心。用母奶哺育寶寶,將可以滿足他對食物大部分的需求的。
【文/聰明寶寶】


 


七個月大寶寶的飲食



你的寶寶現在已經七個月大了,除了嬰兒麥片之外,他現在可能已經可以進食糊狀或是過濾過的蔬菜和水果了。但這些食物的重要性是不如母奶的,所以寶寶若是比較想拿食物來玩而不是吃下去的話,你也不用擔心。用母奶哺育寶寶,將可以滿足他對食物大部分的需求的。


 



在喝母奶的時候,有時你的寶寶可能會用他新長出來的牙齒咬你的乳房。他不知道他的牙齒會傷害你,而這通常是發生在哺育的後期。如果寶寶這麼 做的話,你就把你的手指伸到他的上下牙床之間,並溫和的說:「不可以。」如果寶寶又這麼做的話,你還是把你的手指伸到他的上下牙床之間,並再一次溫和的 說:「不可以。」



 


八個月大寶寶的飲食


你那八個月大的寶寶在吃飯的時候還是會弄得一片狼籍。他在吃飯的時間還是需要你給予特別的關注。


 



你的寶寶可能可以用他的手指頭拿取食物了。現在他開始學習用杯子喝東西。當他咀嚼的時候,他已經能把食物移到口腔的側邊去了。


 


你現在已經可以給他吃些較粗厚和較大塊的食物了。


 



八個月大的寶寶應該能吃的食物:
☆軟且小塊的肉。
☆糊狀的豆子或是豌豆。
☆份量大約為一口的麵包。
☆煮熟且糊狀的水果和蔬菜。
☆麵條。



 


八個月大的寶寶還不能吃的食物:
☆牛奶。
☆蛋白。
☆每日超過4盎司以上的果汁。
☆蜂蜜或是玉米糖漿。
☆全麥穀類食品。


 



除了還是不能喝牛奶之外,你的寶寶應該繼續哺育母奶或是喝有鐵質的嬰兒配方奶粉。因為蛋白和牛奶會讓你的寶寶身體不適。而如果你的寶寶喝太 多果汁的話,你的寶寶可能會沒有食慾,因而造成寶寶可能沒有吃到他可能必須要攝取的食物;此外,蜂蜜裡可能會有細菌,可能會讓寶寶病的很嚴重。全麥穀類食 品可能會因為太硬而無法被寶寶消化。


 



切記,你的寶寶自己知道該吃多少東西。讓寶寶對食物可以自己做選擇會有助於他的成長,不要強迫寶寶去吃東西。因為寶寶知道他所需要食物的量是多少。


 



餐點的提供,應該在每天固定的時段。吃飯的時候應該要保持愉快且儘可能的安靜。關掉電視,不要讓很多其他的活動同時進行。然後讓你們一起共享餐點。


 



九個月大寶寶的飲食



你的寶寶目前已經九個月大了,他現在已經能抓住食物放到自己的嘴巴裡去了。如果你給寶寶適當的食物種類以及把它處理成適當大小的話,那寶寶將能更成功的餵食自己。


 



你可以把一些可以用手抓著吃的東西當成正餐的一部份。例如:你可能要用湯匙來餵寶寶吃穀類食品和桃子,但你的寶寶可以餵自己吃小片的薄脆餅。


 


讓你的寶寶自己去發現手抓食物的風味和質感,但當你給寶寶吃下列種類的超小型手抓食物時,要小心的看著他:



☆土司麵包的皮。
☆薄脆餅。
☆加蛋的烤土司。
☆起司塊。
☆烹調過的麵食。
☆水蜜桃或是梨子的切片。
☆米飯。


 



調過的蔬菜也可以做為很好的手抓食物,你可以給寶寶少量的熟南瓜、甜馬鈴薯、白馬鈴薯、豆子、紅蘿蔔。但你現在要讓寶寶避免吃到生的蔬菜,因為他還沒有足夠的牙齒可以用來咀嚼硬梆梆的食物。


 



對於一個嬰兒來說,學習吃固體食物是一項巨大的任務。你的寶寶已經知道:餓了的話可以用母奶或是嬰兒配方食品來得到滿足。現在,寶寶要學習 餓了的話也可以用固體食物來得到滿足。九個月大的現在,你的寶寶可能會很喜歡每天吃的三餐以及早晨和午後的點心。寶寶的營養現在開始會越來越多來自於固體 食物,而來自於母奶或是嬰兒配方食品則是會越來越少。


 



你要繼續提供寶寶新的食物,但每餐都要有不同種類的食品。你為你家人所準備的食物中,大部分對你那九個月大的寶寶來說都很好。你可以把食物 切成碎塊,但如果你的寶寶有出現發疹子、腹瀉或是在吃過新食物之後有胃部不舒服之跡象的話,你就要停止讓寶寶吃那種新食物了。避免讓寶寶進食牛奶、蜂蜜、 鹽、麻辣或是加糖的東西。


 



你不用擔心你的寶寶沒有攝取足量的食物,你也不用哄誘或敦促寶寶:「為了爸爸,你多吃一點吧」。因為如果你提供給寶寶多樣化的健康食品,那寶寶會去吃那些他所需要的東西。你只要別用餅乾、甜的飲料或果汁把寶寶餵的飽飽的就行了。


 



如果你的寶寶很想吃零食的話,你可以試試以下的食物:



☆切成塊狀的香蕉。
☆切成小片的全麥麵包和奶油。
☆混有水果泥的純優格。
☆小塊狀的乾燥穀類食品。
☆軟起司塊。



 


哺乳的竅門



你的寶寶每天可能都會攝取許多不同種類的固體食物,但母乳仍然是他每日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所以你需要吃一些健康食品以維持你身體的能量以 及奶水的供應。由於你的寶寶目前喝奶的量少了,所以你的身體可能分泌的乳汁也少了。但如果你的寶寶想喝奶的量比較多的話,你的身體也將會分泌比較多的乳 汁。


 



你要幫助你的寶寶學習:如何從杯子裡喝東西。許多父母會喜歡使用附有蓋子以及壺嘴的杯子,因為它可以幫助寶寶由吸吮轉變為啜飲。你可能會想 到要把母奶放進前述的杯子裡,在正餐的時間給寶寶喝。當你的寶寶開始學喝東西之後,你可以在杯子裡放更多的母奶或是把開水放在杯子裡給寶寶喝。


 



你的寶寶也正在學習餵食自己,而這也表示了吃飯的時間會很凌亂且充滿壓力。但你要避免和寶寶爭吵,並給寶寶一些手抓食物。和寶寶說些話以讓他明白:吃飯時間也是社交活動的時間。最後用輕鬆的哺育母奶來作為結束。


 



有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只想玩而不想喝奶,這時候你可以讓寶寶坐在你的膝蓋上,然後你說個故事或是唱首歌給他聽。因為這時的寶寶可能還不餓或是 他對吃東西感到厭煩了。你要記得,哺乳是可以同時滿足肉體與情緒上需求的。所以當寶寶想吃點心的時候,你都可以餵寶寶喝奶。當寶寶想要感受你那愛的臂膀的 時候,你也可以讓寶寶喝奶。


 



愉快用餐所需要的裝備


 


高腳椅:如果你已經有了的話,那你要確認它是牢固的。而且它應該要有個大拖盤以及束帶或是安全帶。你可以在用餐的時候在椅子下鋪上一些報紙或是紙巾,如此可以讓你的清潔工作變得省力些。


 


圍兜兜:你可以去找一種附有用來承接掉落物的袋子的硬質塑膠圍兜兜。


 


碟子:你可以用不會在高腳椅的拖盤餐桌上滑來滑去的那種稍有重量的塑膠碗,你可以用這種碗盛放大多數室溫或是比室溫稍高的食物。


 


杯子:你可以把流質的東西用那種有兩個把手以及附有杯蓋和一個杯嘴的嬰兒茶杯盛放,這種杯子有助於寶寶輕鬆的學習喝東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聰明寶寶十二月號 no.83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0秒 保證讓寶寶由哭到笑


 


10秒 保證讓寶寶由哭到笑


 


寶寶就是這樣,想哭就哭,沒有一點預兆,這是他們的特權,但是對於父母來說,抱著一個哇哇大哭的寶寶就夠頭疼的了,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寶寶驚天動地的哭聲往往引來眾多的旁觀者,尷尬、惱火、心疼……這時的你啥都別幹了,還是先把寶寶哄笑了再說吧。


 


讓哭鼻子小惡魔變成微笑小天使,這個“變臉”過程有時只需10秒鐘!


 


◆ 乘車時


炎炎媽媽常常帶兒子回外地的姥姥家,每次炎炎都不會老老實實地坐完1個小時的車程,在一個封閉的車廂裏待那麼久,寶寶自然會不耐煩,可是還沒到目的地呢,怎麼辦?經過多次實踐,炎炎媽總結出這麼幾個方法來哄寶寶變臉:


 如果寶寶又吵又鬧,不妨站到靠近車窗的地方,讓寶寶看窗外的風景。不斷移動的景物會讓寶寶感到很新鮮。


 在寶寶耳邊輕輕說話,偶爾吹一口氣。耳語是最有效的哄寶寶的方法。


 寶寶對晃動的吊環很感興趣,如果媽媽讓寶寶抓住車中的吊環,寶寶一定會很開心。


  抱緊寶寶,讓他聽到你的心跳聲。這會讓他感到很安全,自然就快樂起來了。


  指著車廂內的東西問寶寶知道答案的問題,轉移他的注意力。


  把寶寶的鞋子脫了,將他放到自己的膝蓋上,然後一次次地舉起來,這種舉高遊戲會讓寶寶變得很開心。


  用手帕或者毛巾舉到寶寶觸手可及的地方來回搖晃,吸引寶寶來抓,就要抓到時媽媽趕快抽離。


  出門前在包裏準備好一些小玩具、小畫冊,寶寶一哭鬧,就能派上用場了。


  給寶寶一包小餅乾,但是不要開封,讓他自己研究一下該怎麼才能吃到裏面的東西。


 


◆ 購物時


菲 菲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家裏所有的事情都只有媽媽一個人來做,每隔幾天菲菲媽媽就會帶著寶寶進行一次大購物。超市、商場這些地方,燈光、噪音、人潮涌動…… 這些很容易讓寶寶陷入疲勞狀態,於是他們就會用哭鬧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如果剛好在排隊等結賬時,就更麻煩了。面對這種狀況,菲菲媽是這樣解決的——


 如果是寶寶坐膩了嬰兒車,媽媽可以把寶寶從車裏抱出來,玩舉高遊戲,或者抱著買一會兒東西。


  在嬰兒車上挂一些輕軟的玩具,讓寶寶將精力放在這些小東西上。


  把你的手機給寶寶當作聽音樂的最佳播放器吧,小心別弄丟了哦。


  一味地買大人們的東西當然會讓寶寶厭煩,不妨帶他到玩具專櫃或者嬰兒用品天地轉換一下心情。


  寶寶哭鬧時,可以帶他去坐商場裏的電梯,寶寶對會移動的景物總是很感興趣的。


  如果是因為商場裏的空氣悶熱讓寶寶心煩的話,不如暫時脫下他的紙尿褲,讓小pp透透氣,寶寶心情自然舒暢了。


  拿一些有色彩鮮艷、捏起來還會發出聲音的包裝袋的物品塞給寶寶,讓他好好琢磨一陣子。


 


◆ 做家務時


家務總是要做的,可寶寶並不理解你的無奈,常常用哭泣打亂你的清潔計劃,煩惱的媽媽們,不如這樣把——


  在寶寶哭鬧時,媽媽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用嘴巴發出各種各樣有趣的聲音來哄寶寶開心。


  打開洗衣機或者吸塵機,讓機器的聲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給寶寶唱一些調子簡單的兒歌,這樣會使寶寶的心情好轉。唱歌時媽媽也可以配上一些簡單的動作。


  打開電視,讓寶寶看看廣告或者卡通片,把遙控器交給他,讓他自己換臺找節目。


  拿一個小動物的玩具,然後嘴裏發出該動物的叫聲,也可以讓寶寶停止哭泣。


  在寶寶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學寶寶的哭聲,當寶寶聽到自己哭啼的聲音時會非常吃驚,自然會停止哭鬧了。


 


◆ 其他時候


冉冉媽總是問其他的家長同一個問題:“如果寶寶哭了,你們怎麼辦?”因為在她看來,不會說話的寶寶只要感到不開心,就會用哭來表達,多學一些逗樂技巧總是有備無患的嘛。這些是她學會來的逗樂妙方。


  把氣球吹大,然後捏住氣球的尾巴把氣慢慢放出,放氣時氣球會發出有趣的聲音,一松手氣球還會彈開去,這會使寶寶很開心。


  輕輕地咬寶寶的肩膀,寶寶會立刻停止哭泣,不信的話試試看吧!


  盡可能的給寶寶做可愛、有趣的鬼臉,寶寶看見爸爸媽媽做的鬼臉後,就會開懷大笑了。要是能加上各種有趣的動作,效果就更好了。


  讓寶寶仰臥,在相對倒立的角度做體操,寶寶看到倒立的體操後很容易開心起來。


  讓寶寶騎在自己頭上,一下子視線變高了,會讓寶寶充滿興趣。


  把寶寶放在鏡子前方,媽媽通過鏡子和寶寶的視線匯合,這樣做會讓寶寶感到非常神奇且有趣,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


  和寶寶模倣打電話的場景,寶寶很容易對媽媽的這個舉動感興趣,也就會立刻停止哭泣了。


  讓寶寶俯臥在自己的膝蓋處,然後坐飛機起飛的動作,這樣能讓寶寶玩得很開心。


 


從哭到笑,“變臉”備忘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對哇哇大哭的寶寶總是慌了手腳,其實小惡魔並不真的這麼難伺候,讓他變臉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把以下幾條寫在家長備忘錄上,慢慢學習、掌握,就能成為一個哄寶寶的高手了。


1. 在寶寶持續大哭的時候,很多哄孩子的辦法就會失效,所以,我們應該在寶寶剛開始哭泣的時候就去哄他開心,這樣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2. 就算寶寶的哭聲讓你再怎麼心煩也好,你也要用微笑來面對寶寶,否則他會越哭越厲害。


3. 用溫柔的話語來分散哭鬧寶寶的注意力,這是最經典最管用的一招。


4. 寶寶哭得厲害怎麼也哄不住時,不如帶他出去,看看外面變化的景物,喜歡新鮮事物的寶寶自然就會停止哭泣了。


5. 別害羞,特別是平時嚴肅的爸爸們,當小寶寶哭鬧時,放下架子,給他唱唱歌跳跳舞吧,寶寶會被你吸引而忘記哭泣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跟0-6歲的小孩說話



 
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 

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 

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

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 

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 

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 

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 

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 

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 

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
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
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
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
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
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
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
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
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
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
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
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
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
「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
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
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
「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
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
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
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
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
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
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
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
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
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