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新知 (3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生兒的作息調整


新生的作息調整


自由 2009/06/08 文/黃彥霖、吳家碩


 


近日新聞報導一名年輕新手媽媽,在小孩半夜哭鬧不休,又無計可施之下,疑似在牛奶中加入酒精,以


期小孩儘快安靜入睡,卻不料因此斷送小寶寶的寶貴生命。


 


對多數父母而言,特別是新手父母,面對一個哭鬧不停的小孩往往不知所措,遑論是父母最疲憊的夜深


人靜時刻。倘若父母多加瞭解新生兒的睡眠特性,不僅親子能獲得一夜好眠,更能為親子之間建立親密


的關係。


 


要讓新生兒一夜好眠之前,小孩的睡眠相關特性是為人父母所不能不知的。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後,便


可依照小孩的作息規律,獲得親子之間較佳的照護與睡眠。


 


◎寶寶的睡眠模式:


 


對一般成人來說,白天代表清醒,夜晚代表休息或睡眠,但對寶寶來說,卻不是如此!寶寶通常要等到3


個月大以後,才會發展出類似成人的生理時鐘


 


研究顯示,新生兒頭幾個月裡,每天的睡眠總時間約有14至18小時之多,且散佈在一天之中時常睡醒


時間是日夜不分的每次約睡3至4小時左右,便會醒來約30到50分鐘


 


◎寶寶的進食模式:


 


新生兒的進食時間如同其睡眠特性─少量多次。寶寶此時無法像成人一樣,一天僅需3餐,因寶寶每一次


喝奶的量並不多,約3至4個小時便需進食喝奶


 


研究發現,吸吮動作為寶寶的反射性動作,其實只要有物品接近寶寶嘴唇周圍,他們便會出現吸吮的反


射動作,這常導致父母誤以為寶寶餓了,而急著餵寶寶。


 


其實寶寶的進食與睡眠模式間具有關連性!倘若父母能夠掌握此特性,便能使親子皆獲得一夜好眠的機



 


◎可以依據寶寶的特性,搭配下列助眠習慣,一起與您的寶寶培養起夜夜好眠:


 


●夜間無須過度餵食:


如上所述,寶寶約睡3至4小時後,才會醒來尋求食物,因此父母無須太擔心小孩挨餓。若父母半夜時常


過度餵食,反而易打亂寶寶作息。若能搭配寶寶睡眠特性,養成固定睡前餵食,父母於半夜僅需醒來餵


食一次,便能將親子間的睡眠干擾降到最低


 


●培養寶寶入眠習慣:


試著培養一些睡前固定習慣、活動來引導寶寶入睡,如洗澡、哺乳、懷抱、簡單輕鬆音樂等,讓寶寶放


鬆,與產生睡意


 


●營造合適的睡眠環境:


過寢具挑選、燈光、聲音或溫度等,幫寶寶營造出一個舒服又安全的睡眠環境,將可讓寶寶睡得更安



 


(作者分別為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實習臨床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睡姿頭型與安全


寶寶一天平均要睡12-16個小時,睡姿不僅關係到寶寶是否能睡出一個漂亮的頭型,還影響著寶寶的睡眠安全。



一、仰睡baby


頭型漂亮程度:1顆星/安全指數:3顆星/香甜指數:4顆星


寶寶仰睡的時候,兩個小拳頭經常會向上舉著,就像一隻肚皮朝天的小青蛙。這種可愛姿勢可以使寶寶全身肌肉放鬆,自然而又健康。


仰睡優點


1、身心放鬆:無壓迫感,自然放鬆,會感到比較舒服。


2、高安全性:寶寶的口鼻不會被棉被等外物遮掩而導致窒息,安全性較高。


3、減少壓迫:不會對寶寶的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各臟腑器官造成壓迫。


4、便於照顧:父母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寶寶的睡眠狀態,隨時給予呵護。


仰睡缺點


1、影響頭型:長期仰睡。頭型容易睡扁。可能波及臉型。


2、缺少安全感:仰睡時,因為沒有任何束縛,寶寶也會感覺沒有依靠。缺少安全感。


3、阻礙呼吸:仰睡使寶寶身心放鬆,可能會使已經放鬆的舌根後墜,有阻塞呼吸道的顧慮。


小提醒:


如果寶寶感冒鼻塞。仰睡會便呼吸比較費力,引起打鼾,所以鼻塞時最好不要仰睡。


二、俯臥baby


頭型漂亮程度:5顆星/安全指數:2顆星/香甜指數:4顆星


寶寶趴睡的時候,握著拳頭的小手舉起在頭兩側,頭偏向一邊,那模樣儼然是一隻熟睡的趴趴熊,俯臥睡眠的寶寶通常會有一個圓鼓鼓的後腦勺。


俯臥優點


1、富有安全感:胎兒在子宮裡就是腹面部朝內,背部朝外的姿勢,這種姿勢是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


2、減少嘔吐:趴睡時,胃溶物不易留在食道及口中而引起嘔吐,會蠕動到小腸。有利於消化吸收。


3、身體發育:俯臥可幫助寶寶練習抬頭挺胸,增強頸、胸、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於翻身和爬行的訓練。


俯臥缺點


1、容易窒息:寶寶的頭部很大,頸部力量相對不足,在翻轉不及時的情況下,口鼻易被枕頭、毛巾堵住。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2、不易散熱:腹部緊貼床鋪,容易引起體溫升高,汗液不能及時散發,容易引起濕疹。


3、難以觀察:趴睡讓父母不太容易直接看到寶寶的睡眠狀況,不利於及時照顧。


小提醒:


不要穿前面鈕子很突出的衣服,會讓寶寶和很不舒服。


三、側睡baby


頭型漂亮程度:4顆星/安全指數:5顆星/香甜指數:4顆星


側睡時的寶寶就像一隻熟睡的小花貓,小手隨意地伸在體側。愜意而又舒適。側睡又分左側睡及右側睡,是目前專家建議父母給寶寶實行的首選睡眠姿勢。


側睡優點


1、避免窒息:萬一發生嘔吐,右側臥可使口腔內的嘔吐物從嘴角流出,不會流入咽喉,引起嗆咳、窒息。


2、停止鼾聲:如果寶寶有打鼾的現象,可以試著把他的身體側過來,鼾聲就可以停止了,呼吸也會更順暢。


側睡缺點


1、影響耳型:長時間側臥,會使寶寶的耳部輪廓經常受壓,可能導致變形。


小提醒:


若發現寶寶經常往一邊側睡,父母要不時輔助更換到另外一側,否則很容易睡偏頭。



舒適的睡眠用品助寶寶睡好覺


一、嬰兒床


嬰兒床安全性能、舒適程度都直接關係著寶寶的成長。剛出生的寶寶可以睡在嬰兒搖籃裡,3個月以後,要考慮寶寶的骨骼發育情況,儘量讓寶寶睡小木床比 較好,硬度剛好合適。軟硬適中的彈簧床也可以作為選擇對象。床墊的大小應與床的尺寸大致相同,這樣寶寶的手臂、腿部或頭部才不會陷入邊緣的縫隙中。


下拉式側欄的嬰兒床潛在危險因素


輕輕的放下護欄,抱起心愛的寶寶,這種側欄可以上下移動的嬰兒床,是時下不少家長的選擇,他與傳統嬰兒床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讓大人彎腰抱小孩時、比較方便。


雖然可以方便父母親抱起嬰兒,但這種嬰兒床可以活動的圍欄卻容易故障,甚至會從嬰兒床脫離,產生一道危險的縫隙,容易卡住嬰兒頭部,導致寶寶窒息或 勒頸的危機。過去10年全美已經有30多位寶寶因此死亡。所以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就宣布,將全面禁止這類下拉式嬰兒床的製造與販售。不過在國內,嬰 兒床並沒有被列入應該檢驗的項目。


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將從明年2011年6月開始,禁止所有飯店、旅館及托兒所使用下拉式側欄嬰兒床,而國內標檢局則表示,目前國內沒有類似案例,但未來將會加強抽檢替民眾把關,也提醒家長,平時一定要多留意,不要讓小嬰兒獨自一人留在嬰兒床,這樣才能避免意外的發生。


二、被子


小被子是寶寶保暖的重要物品,被套應選用保護寶寶柔嫩肌膚的100%純棉布料製成,它能給寶寶提供溫暖舒適的睡眠空間。新生兒因為體溫控制還不很成熟,必須格外注意保暖。


如果覺得寶寶滿身是汗,就可以減少蓋的被子。同時還應注意保持被單清潔,每週最少晾曬2次,每個月最少拆洗2-4次;厚薄應隨季節不同及室內的溫度變化及時調換。


三、衣物


寶寶貼身穿的小睡衣最好選用柔軟的純棉質地。而新買來的衣物和用品最好用清水洗過一遍再穿。寶寶睡覺要選擇稍微寬鬆大件的睡衣。由於寶寶要經常換尿布,睡覺時最好穿容易換尿布的衣服。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不要把寶寶裹起來睡覺,這種方法很不科學,不僅使寶貝感覺不舒服、煩躁、睡眠不安寧,還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有時媽媽覺得給寶寶穿得挺多的,可寶寶的小手還是涼涼的,這可能是衣服穿得太緊,影響了血液循環。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科醫師媽媽黃立心的照護心法


 

兒科醫師媽媽黃立心的照護心法

作者:採訪整理∣王素蓮  出處:《親子天下》0-6歲免疫力關鍵問答 養出不怕生病的寶寶



小孩感冒,一定要看醫生、吃藥?馬偕醫院醫師黃立心教你如何觀察孩子的病徵,怎麼照顧孩子,讓他好好吃、睡好好,健全免疫力,並分享她的隨身醫藥箱。本文摘自:《親子天下》0-6歲免疫力關鍵問答 養出不怕生病的寶寶


 


黃立心醫師 小檔案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馬偕醫院小兒部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監事,以及台灣兒童過敏氣喘暨免疫學會副祕書長。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

免 疫力是很抽象的東西,當一群小孩在那裡,很難看出哪個小孩抵抗力好,哪個不好。在醫學上,若要檢視小孩的免疫力,必須做抽血檢查,但一般家長不會這樣做, 所以我們一般是用觀察:當小孩精神很好,很活潑,愛學、愛玩,跟平常都一樣,這時候就不用擔心;但若開始比較沒有精神,活動力不佳,可能就要注意了。

當 你發現孩子快要感冒了,第一、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這樣不會接觸生病的人,也不會傳染給別人;第二、保持規律的作息,均衡飲食:當小孩沒睡飽、沒吃好,免疫 力會較差;第三、勤洗手:大部分感冒都是由於這裡摸摸、那裡摸摸,又從手把細菌給吃進去,病從口入,當外來物入侵時,抵抗力會較差。

這時許多父母都會趕快給小孩吃維他命或感冒藥,但有項大規模臨床實驗,結果發現吃和不吃這兩組根本沒有差別。

基 本上,我認為要平衡免疫力,生活要規律。小孩通常週一到週五生活很規律,但週末假日也許跟著父母晚睡,所以出現狀況大都是在星期一,就是因為作息不穩定或 沒睡飽的關係。其實小孩吃飽、睡飽,身體自然就會好,如果小孩每天固定幾點吃飯、睡覺,他是處於壓力較小的狀態,免疫系統也會維持恆定。

身 體的免疫系統很有趣,它會一直追求恆定,當某個東西太過的時候,它就會努力讓它穩定下來。像過敏,就是細胞的某一塊過度活化,相對來講,其他部分就會比較 弱。所以才會說,過敏的小孩抵抗力比較差,因為他的細胞是固定的。比方說,本來有一百個細胞嚴陣以待,結果有五十個細胞跑去處理過敏,只剩下五十個,所以 才會比較容易生病。


居家照護原則

飲食:吃什麼可以提升免疫力?我沒有給小孩吃保健食品。就文獻來講,飲食均衡,身體就會健全,不用特別加強什麼。之前有人說,吃苜蓿芽可以預防紅斑 性狼瘡,結果有人吃過多反而活化免疫系統,導致病情惡化。很多東西都是過猶不及,萃取各種食物的某一些成分,都會有某一方面的功能。就身體來說,應該是各 個方面都攝取,不要單一攝取某一類食物。

嬰兒六個月開始加副食品時,是很關鍵的時間。有的家長怕麻煩,直接把副食品加到牛奶裡餵,但這就 少了一個訓練咀嚼的機會,因為吸奶瓶和用湯匙吃,用到的肌肉是不一樣的。即使是過敏的小孩,我還是建議六個月就要開始給副食品。早期的飲食經驗會影響日後 的飲食習慣,從小培養規律均衡的習慣,就不會有偏食的問題。

家長在給小孩吃副食品時,不要有預設立場,認為小孩不會吃。我不買市售的副食 品,都是自己做。因為工作繁忙,兩個星期做一次,下鍋蒸稀飯,上鍋蒸菜,我會搭配各種不同的蔬菜,再把做好的食物一杯杯分裝放冰庫,如:黃色是地瓜,橘色 是南瓜等。這樣,我上班時,幫忙照顧孩子的家人就可以直接把白粥和蔬菜加熱給小孩吃。

睡眠:小孩一定要睡眠充足。睡不飽,抵抗力一定會不好。好比大人,沒睡飽,會嘴破,就是抵抗力低下的表徵。

穿著:嬰幼兒的代謝率比大人快,如果是冬天待在室內,小孩只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就夠了。只有一個月以內的嬰兒,體溫調節尚未成熟,為避免散熱,才需要把全身包裹起來。


 


小孩生病了!

感冒:我自己的小孩感冒,我是不給他吃藥的,除非他感冒之後過敏症狀比較嚴重,我才會給他吃過敏藥。其實感冒不需要特別吃藥,除非小孩特別不舒服, 這時候可以適時給一些退燒藥或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千萬不要給小孩服用大人的感冒錠,還是要給醫師看過,需要時再給藥。感冒的一般處理法則就是多 喝水、多休息。最怕就是小孩不舒服就不吃不喝,比較容易產生脫水的狀況。

咳嗽:感冒的咳嗽通常不會有痰,是乾咳。我們一般不會給小孩開止咳藥,因為咳嗽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讓他咳出來,反而比較好觀察症狀。小孩的咳嗽藥水其實都是含有化痰成分,讓痰化掉,比較好出來。其實喝很多的水,也會達到同樣的功能。

流 鼻涕:小孩子呼吸道軟骨較軟,所以感冒時鼻腔聲音較大,聽起來好像有很多分泌物,其實家長只要處理看得到的鼻屎、鼻涕即可。如果要買吸鼻器,我建議購買價 格在一五○元以內的小型手動吸鼻器。我使用的是一種利用連通管原理的吸鼻器,它的組件全都可以拆開,可以用家裡的消毒鍋消毒後再使用,比較衛生。如果是大 台的蒸氣吸鼻器,通常沒有辦法消毒,台灣氣候潮溼,真菌、黴菌很多,一般家庭若不常用,其實沒有必要花幾千甚至上萬元,購買這類器材。

發 燒:小孩感冒通常不會燒到很高,如果燒到超過四一度C,就很危險,是所謂的惡性高溫,一定要馬上送急診;如果在四一度C以下,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活動力, 先給小孩服用家裡準備的退燒藥。有些五、六歲以下的小孩,腦部還沒有發展成熟,當體溫變化太大,會產生熱性痙攣。若小孩曾有這種病史,使用退燒藥的時間需 特別小心,有一點燒的時候,就要給他吃藥了。

發燒時不能用酒精擦澡,因為酒精散熱太快,反而會讓小孩燒得更高。退燒的方法,一是用物理退 燒法,一是化學退燒法。物理退燒法就是加強表面散熱,比方說,減少被蓋,讓他散熱較快,如果是外面天氣太熱造成的中暑,可以用水幫他擦澡降溫;但若是感冒 引起的發燒,真的燒到不舒服,就要用吃藥的化學退燒法了。有些小孩即使發燒,活動力還是很好,這時候就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他跑一跑出汗了,燒就退了。發燒 本身是免疫系統活化的表現,我們給藥拿捏的指標,一是燒到三八‧五度C,二是他真的很不舒服,或合併其他症狀,如喉嚨痛等,吃藥可以消炎,緩解他的疼痛 感。

發燒的時候,特別需要補充水分,吃比較好消化的流質食物。

沒食慾:如果小孩生病沒食慾,就要多喝水,補充電解質。市 面上的運動飲料含糖量較高,較小的一、兩歲小孩,最好到藥局購買小孩使用的口服點滴液或發泡錠。它有不同口味,劑量經過計算,滲透壓符合兒童的身體,雖然 價格比一般運動飲料貴,但家中只要備一罐,熬過兩天就可以了。一般感冒五到七天就會痊癒,但最不舒服的就是那兩天。小孩子如果水分補充足夠,並不需要到醫 院打點滴。

睡不好:小孩感冒時,可能會睡得比較差。這時候可以把小孩的枕頭墊得比平時高約三十度。因平躺時,呼吸道會有壓力,呼吸會比較不順;枕頭墊高後,呼吸較順暢,比較不會一直夜咳或鼻塞。

腸胃炎:兩歲以下的小孩,症狀變化較快,一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時,我建議趕快找醫生診斷。但若是較大的學齡兒童,可以先做居家處理。小孩出現嘔吐症狀,先讓他禁食兩到三個小時,等三、四個小時後,再吃一點東西。

上吐下瀉時,我們建議的飲食是香蕉、米類、蘋果和吐司。這些食物相對來講比較好消化(不要吃太複雜的東西,讓腸胃休息)。一般開給小孩的止瀉白色藥水,裡頭就含有香蕉和蘋果的萃取物,功能是吸收大腸水分,讓糞便成形。

至 於蘇打餅乾、全麥吐司等穀類食品,都是用麥類製成,蛋白質含量比米類高出很多,我建議在小孩快好的時候再吃。恢復期的飲食順序是:米湯、白稀飯、白吐司、 白饅頭、水果、水煮青菜、瘦肉。暫時不要喝牛奶,如果小孩只喝牛奶,可以先喝無乳糖的牛奶。暫時不要進食有油脂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年紀愈 小,愈容易產生脫水的情形,要特別留意。

孩子若持續出現腹瀉或高燒狀況,還是要儘速就醫,甚至需要住院,這時就不建議自行在家處理。家長可以先觀察三到四個小時,再決定是否送醫。

就醫:十八歲以下的孩子,看病要找小兒科專科,小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生理結構是不一樣的。找一位熟悉孩子、能長期照顧孩子的小兒科醫師,並且注意診所是否有兒科執照。

小孩生病了,要在家休息,等好了以後,再去上學。生病的小孩不要送去學校,否則小孩就一直暴露在危險的環境當中。

家庭備藥:家長可以諮詢自己的兒科醫生,幫忙開一些備用藥。如果在藥房買,可以買到退燒藥和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綜合感冒糖漿,以及腹瀉藥水。

作 息不定的人,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比較容易生病。小孩子只要好好吃,好好睡,抵抗力就會好。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這好像是老生常談,但執行起來 卻有困難,連大人都做不到。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保持這樣的原則,維持生活的恆定,讓小孩處於一個恆定的狀態,你會發現他的身體比較好,就比較不會有病痛。


我的隨身醫藥箱

當天來回:只帶防蚊液和外傷用藥。

兩天一夜:加耳溫槍、退燒藥(含口服藥和塞劑)、綜合感冒糖漿。

五天以上長途旅行:加過敏藥、腹瀉藥。

小提醒:出國時藥品一定要放在隨身行李,以備不時之需。最好用拉鏈袋裝。藥水未開封放陰涼處,保存期限內均可用,開封後一個月就要丟棄。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膽大心細 抱小寶寶的方法


抱baby須知
抱小嬰兒時要記得:頭頸部及腰臀部兩大重點。首先應托住他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應托住嬰兒的腰部與臀部,使嬰兒的頭部和肢體受到完整的支持,寶寶才會有安全感,當然大人也才敢放心抱著寶寶。


抱嬰兒的方法
抱嬰兒的方法有好幾種,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1 將嬰兒橫抱於臂彎中:當寶寶仰臥在床上時,可以用右手輕輕放到他的頭頸下方,用左手輕輕地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再慢慢地抱起來,這樣寶寶的身體有依託,頭 也不會往後垂。如果,右手酸了,可以將托著寶寶頭部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彎,將他的頭小心地轉放到左手的臂彎中。像這樣將嬰兒橫抱在臂彎裡,會使他感到很舒 服。

2將嬰兒靠在身上:將寶寶輕輕挽起,讓他的頭輕靠在你的肩膀前,身體貼緊著你的前胸,然後一手撐住寶寶的屁股,一手托著寶寶的後腦部位,如果抱高一點,寶寶可以透過你的肩頭看見後方的風景。

3讓嬰兒面向前方:當寶寶稍大一些(大約四個月左右),可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頭部時,讓寶寶背靠著你的胸部,用一隻手托住他的臀部當椅子,另一隻手在前面圍住他的胸部。這樣讓寶寶面向前抱著,能使他好好看看面前的世界。

4坐姿抱法:寶寶和你面對面,並將他的雙腿分開,騎坐在你的大腿上,你可一手托住他的臀部,一手圍住他的背部。這時寶寶若覺得還不夠安全,他小手會緊緊抓住你的臂膀。當然也可以換成面朝外的坐抱法。


TIPS:小叮嚀
一般來講,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橫抱在臂彎中,3個月後因為寶寶頸部較有支援力,可採取豎直抱法。

不管何種抱姿,都要注意保護好嬰兒,不僅要抱得舒服,還要讓寶寶有安全感。抱起、放下動作要輕柔。而且記得一歲以內,不要過度搖晃懷中的寶寶,甚至玩拋接寶寶的遊戲,有可能因此傷害寶寶的腦部,造成嬰兒搖晃症。

不管爸爸或媽媽也要留意自己的姿勢,如果可以最好坐著時才抱寶寶或抱一會兒就休息,以免腰酸背痛,還引發媽媽手。


膽大心細 抱小寶寶的方法  

專家 / 徐秀(小兒科主任)


你會抱寶寶嗎?抱嬰兒的方法有好幾種,什麼抱法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或是什麼抱法讓寶寶覺得高興?下文來告訴你。




剛出生的嬰兒全身軟綿綿的,看上去是那麼的軟弱,不但頭抬不起來,頸部、腰部也都無支撐力,這主要是因為他的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所以,要抱起小嬰兒,可是需要技巧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摒息症--個性固執的孩子,家長別硬碰硬


 


對於個性固執的孩子,家長要適時退讓,為了寶寶好別硬碰硬!


家長莫慌張 嬰兒摒息症


學齡前會自動痊癒 發病可按壓人中穴


本文作者:小兒神經科主任/何啟生醫師


在小兒科門診中常有家長憂心忡忡地敘述他們一歲左右的小孩,一陣哭泣之後,突然停止了呼吸,接著嘴唇發紫,跌臥地上就不省人事,持續幾秒鐘至三十秒鐘才恢復正常,這就是典型的嬰兒摒息症。


此症常見於六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尤其一歲是高峰期,兩歲以後再發作的病例則比較少。臨床尚可分為發紺型和發白型,兩種發生的機率相差無幾。


發紺型的情況是,當小孩受到驚嚇、傷害、或生氣時,劇烈的哭泣之後,呼吸就突然停止,隨即臉部、嘴唇出現紫青色,並失去知覺,身體軟弱無力,甚至僵直不動,若時間持續較長,有時還會見到痙攣性的抽搐動作,常讓家屬誤以為是癲癇的抽搐發作。


第二種屬於發白型,主要是因為小孩跌倒受傷、頭部遭撞擊等造成,往往在一次深呼吸後立即臉色發白,然後失去知覺和肌肉的張力。


嬰兒摒息症發生的原因尚未完全被了解,一般和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1、劇烈的哭泣後造成血中的二氧化碳銳減,因而引起腦部缺血。


2、憋氣後的呼吸暫停導致缺氧。


3、閉氣性痙攣使胸腔內壓增加。


4、心臟排出量減低,造成腦部循環障礙。


提醒您!本圖文資訊僅提供參考,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之當面評估或治療!



這種疾病的發生無從預防,和小孩的先天體質有關。屬於發病體質者,約有百分之七十每週會發作一次,若有家族史的話,一個家庭中可能就有好幾位小孩都 會遺傳此症。若小孩有缺鐵性貧血,經鐵劑治療後可降低發作的頻率。至目前為止,醫學上並無數據顯示,嬰兒摒息症會引起癲癇或智力不足,一般來說,通常在學 齡前都會自動消失痊癒,不必要做特別的治療。。因此家長毋需太過緊張,當小孩發病時,家長可以馬上用手指用力按壓「人中穴」的部位〈鼻溝正中線的上三分之 一及下三分之二的交界處〉,持續數秒,直到小孩恢復正常即可,這種處理方式最適用於急性發作時的紓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疑未用開水洗奶瓶 男嬰染沙門氏桿菌


小兒感染科醫師指出,兩週來,已發現20多起嬰幼兒感染沙門氏桿菌的病例。(記者歐素美攝)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一名8個月大的小男嬰因嘔吐、發燒及血便送醫,檢查發現感染沙門氏桿菌,台中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兩週來已發現廿多起嬰幼兒感染沙門氏桿菌的病例,疑家長外出時未使用開水清洗奶瓶才導致幼兒感染,提醒家長注意。


小男嬰的家長表示,日前外出旅遊,途中停靠休息站,使用休息站的清水清洗奶瓶後,直接裝飲料供男嬰飲用,不料隔天男嬰就出現嘔吐、發燒與血便等症狀,才趕緊送醫。


高佳慧表示,小男嬰經檢查為感染沙門氏桿菌腸胃炎,經治療後已恢復健康,但最近兩週該院已發現廿多起嬰幼兒感染沙門氏桿菌的病例,患者的年齡主要分佈在3個月大到6歲,症狀皆為腹瀉、黏液帶血絲便、高燒不退等。


高佳慧指出,沙門氏桿菌感染是嬰幼兒腸胃炎常見的病因之一,主要傳染途徑為未煮熟的海鮮及未經消毒的飲用水,每年7到9月為感染高峰期,但冬天也有病例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年紀愈小的孩子感染,病症愈嚴重。高佳慧說,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免疫力與抵抗力較低,若併發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等,可能危及性命。


高佳慧提醒家長,平時多注意飲食衛生,並避免讓嬰幼兒飲用地下水,或清洗奶瓶、茶杯等,以免感染沙門氏桿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大嬰幼兒居家危險地帶

       




 


爸比媽咪如果將小寶貝一個人單獨放在客廳,不到一會兒功夫,可能就會聽到他們「哇!哇!哇!」響徹雲霄的哭聲,此時,妳們一定會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三步併做兩步的衝進門去,原來,對什麼都好奇的小寶貝,小手就這樣硬生生地被夾在門縫裡,讓人看了真的很心疼。


 


理論篇


雖然說家是「最安全」的地方,不過,如果家中有6歲以下的幼童,舉凡客廳、廚房、臥室甚至是浴室,仍是處處充滿危機,因此,如何避免小寶貝能不要三天兩頭就發生流血事件,是爸比媽咪們首要關心的話題。


4避免+4加強 = More safe


*小兒居家安全口訣-4避免「小、尖、長、濕」


1.小: 爸比媽咪不要將小東西隨意亂放,〈像是:鈕扣、銅板等〉,以免造成小寶貝誤食的情況。


2.尖: 舉凡細細尖尖的刀刃、縫針或是牙籤,爸比媽咪都應該在使用完後,立即放於高處來妥善收藏。


3.長: 窗簾的拉繩或是皮帶,都可能會引起幼兒的注意,而造成小寶貝勒傷自己的危險事故。


4.濕: 打溼的地面,容易使愛跑跳的小寶貝滑倒受傷。


*小兒居家安全口訣-4加強「軟、窄、高、乾」


1.軟: 爸比媽咪應多加強桌角、牆角等尖銳區域的防護,建議可選擇較圓滑鈍扁的桌角或是軟性材質的傢俱,以保護幼兒的安全。


2.窄: 樓梯間距不要過高,以免造成幼兒摔落的意外。


3.高: 爸比媽咪一定要將藥品或易碎品放置幼兒拿不到的高處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乾: 隨時保持地板的乾燥,可以降低發生任何意外的風險。


 


防護篇


本文將家中較常發生意外的空間:客廳、臥房、浴室與樓梯間等,利用幾項防護小物,有效防護寶貝的居家安全。


 


客廳篇


客廳中的安全防護區域,包括:抽屜、門與桌腳等處,爸比媽咪應該要在這幾個容易造成小寶貝傷害的地方,來加強防護。


【桌角】


狀況1〜愛遊戲的小寶貝,常常會在傢俱間和玩具間玩起捉迷藏,但往往會因玩得太過專心,腳步站不穩或是趴在地上橫衝直撞,而造成容易撞到桌角的意外。


破解1〜爸比媽咪可以在各個桌角分別加上防撞護墊或是橡膠防撞條,就能預防小寶貝撞傷的情形!


【門】


狀況2〜剛學會爬行或走路的小寶貝,總喜愛穿過這扇門到另一個房間瞧個究竟,但是,由於幼兒的力氣不夠大,因此,門常常在被打開了以後,又彈了回來,小手或小角被夾傷的意外往往就會在這時候發生。


破解2〜為了防止小朋友被門夾傷,爸比媽咪可以在門緣或門縫處裝上顏色鮮豔、材質柔軟的門檔,不只能固定住門,防止它關閉,也不用擔心門擋會刮傷牆壁及門。


【抽屜】


狀況3〜幼兒總是個好奇寶寶,對於緊閉卻又能打開的傢俱總是特別好奇,〈像是:客廳的藥櫃、廚房的冰箱和書房的書櫃等〉,都能成為他們世界的玩具,可是若一不小心,櫃子的門不僅會夾傷小寶貝細嫩的手,同時,櫃子內的東西,也可能會造成小寶貝誤食或發生其他無法預知的傷害。


破解3〜選擇多用途安全扣,能3重保護幼兒的居家安全。


1.第1重:防止櫥櫃中物品掉落。


2.第2重:避免小寶貝拿到櫥櫃中重要或危險的物品。


3.第3重:預防小寶貝可以任意開啟櫥櫃,進而造成意外傷害。


 


臥房篇


雖說臥房是幼兒休息的地方,但仍有許多潛在的危險需要小心防範。


【插座】


狀況4〜由於家中的插座,大都設計在視野較接近幼兒的地方,且有洞洞的插座,也容易吸引家中小寶貝的注意,而他們小小的指尖也較能夠輕易觸碰到插座裡面,所以,小寶貝有可能面臨到觸電的危機。


破解4〜爸比媽咪可以挑選顏色鮮明的插座孔蓋放進插座中,就能預防小寶貝將手指插入插座孔中,而發生觸電的危險。


【窗戶】


狀況5〜大大的窗戶外頭,對小寶貝來說,又是另一個充滿驚喜的世界,但容易被打開的門窗,也是家中不可忽略的危險地帶。


破解5〜建議爸比媽咪能選購「鋁窗固定器」,不僅能預防小寶貝夾傷自己的手指,也可以縮小門窗被打開的範圍,避免發生幼兒不慎摔落窗外的憾事。


【床】


狀況6〜嬰幼兒睡覺時,總是會翻來翻去,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在睡夢中摔落床下。


破解6〜爸比媽咪應在幼兒的睡床旁再外加一個兒童安全床護欄,可讓熟睡中的寶寶不會有不小心跌落床下的危險。


 


浴室篇


狀況7〜小寶貝快樂的洗澡時間,有時會因為爸比媽咪一時的疏忽,〈像是:地板溼滑或水溫過熱〉,而導致小寶貝摔傷或燙傷的意外發生。


破解7〜防滑條對於幼兒與老人來說,真的非常重要!提醒您,防滑條不只適用於浴室,階梯其實也需要黏貼防滑條呢!而能放入水中,測量水溫的溫計,也是家中有幼兒的爸比媽咪,必備的單品。


 


樓梯間篇


狀況8〜除了樓梯是容易造成幼兒受傷的地方,樓梯「間」也是會發生意外的區域,小寶貝很可能在與同伴遊玩的同時,不慎於樓梯間跌落。


破解8〜爸比媽咪應該於樓梯間加裝門欄,以防意外的發生。


 


 


(內容摘自媽咪寶貝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腹瀉問題


                 腸胃腹瀉問題



 


 


寶寶腹瀉不停,可說是媽咪最擔憂的問題之一,無論是經由口糞傳染,或者吃進不潔的食物,嚴重的腹瀉還可能讓病程長達一個月,且目前治療方式仍以支持性治療為主,
因此媽咪先替寶寶做好飲食衛生的把關,避免病從口入,才能不受腹瀉之苦。

※定義腹瀉〜需與平時做比較
寶 寶的胃腸消化系統與大人差異大,而且腸子長度比較短,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潘俊伸指出兩項主要的差異,第一是寶寶的腸胃道發育未成熟,且消化酵素不足, 所以太早吃肉可能會拉肚子,且寶寶還無咀嚼能力,對澱粉的消化不佳;第二則是寶寶的腸胃道免疫力不佳,因此對不潔食物的反應特別大。特別是喝全母奶的寶 寶,因為特別好吸收,所以有可能一天5~6次便便,或者一個禮拜上1次都有可能。

此外,有些寶寶先天若有乳糖不耐症,或者短腸症,可能吃 很多就解很多,這型的寶寶容易有腸絞痛、腹脹的狀況;抑或先天巨結腸症的寶寶容易有便祕狀況,由此可見每個寶寶體質不同,便便次數的範圍就很大。因此,萬 芳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王聖儒說明:「要定義寶寶腹瀉其實沒有準則,而是必須與他平常的便便狀況做比較,如果突然增加次數,或者形狀從糊變水,則可能為 腹瀉」。


※造成腹瀉的三大主因


 


【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經由口糞接觸傳染)



輪狀病毒
主 要好發於冬季,潘俊伸醫師說明,輪狀病毒主要侵襲5歲以下的嬰幼兒,潛伏期約1~3天,病程約1星期,主要症狀有發燒、嘔吐、腹瀉,發作後的八天內都具有 傳染性。王聖儒醫師則進一步說明,感染輪狀病毒拉肚子的狀況會特別嚴重,而且時間久,有時一天甚至可拉高達10~20次,主要為水瀉,且酸味較重。在許多 開發中國家容易讓嬰幼兒造成脫水死亡,因此不可輕忽。

諾羅病毒
原 本稱為類諾瓦克病毒,潛伏期約為1~2天,整個病程約3~5天,發作後2天內都具有傳染力。王聖儒醫師表示,諾羅病毒大人小孩都可能會得,有時為集體群聚 感染,主要症狀為上吐下瀉、發燒,不過拉肚子的時間不長,約2~3天,但吐的狀況特別嚴重,合併頭痛、肌肉痠痛。根據疾管局的調查發現,高峰期為春節前 1~2個月。此外,由於諾羅病毒會寄生於牡蠣中,因此澎湖發生的機率特別高。

腸腺病毒
腸 腺病毒並非腸病毒,而是腸腺病毒以40和41型居多,除了口糞傳染外,潘俊伸醫師表示也可能以飛沫傳染,因此可能出現呼吸道症狀、結膜炎等,腹瀉是其症狀 之一,合併發燒、喉嚨發炎等等。王聖儒醫師則表示,腸腺病毒也可能由水源接觸傳染,像是溫泉、游泳池都可能,潛伏期約1~2星期,並會開始拉肚子、發燒, 有時發燒更可能維持 1~2個星期,容易併發出血性的膀胱炎,解血尿的症狀。

支持性治療為解決方式
由於病毒性的腸胃炎並無特定的 藥品可解決,因此大多採支持性的治療,潘俊伸醫師表示可由靜脈注射點滴,並最好在寶寶八個月大前就完成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預防勝於治療。此外,若症狀輕 微,王聖儒醫師表示可使用一些止吐藥,且注意不應馬上給寶寶喝水,最好空腹約4~6小時,再重新補充口服電解質液,不過千萬不可直接讓寶寶喝市售的運動飲 料,若想補充則需將運動飲料加上溫水對半稀釋,以免對寶寶的腸胃負擔過大。


【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經由吃進不潔食物感染)


沙門氏桿菌
是 門診中最常見的腸胃炎疾病,會引起嬰幼兒的急性腸胃炎,潛伏期大約12~24小時,所以若要追究問題根源,前1~2餐的食物都有可能。王聖儒醫師表示,沙 門氏桿菌好發於夏季,病原容易存在於雞蛋蛋殼、家禽肉中,其次為被汙染的高麗菜、生菜等等,有可能在生產的農場就被汙染了,抑或偏遠地區的山泉水、地下水 都有可能,因此涵蓋範圍很廣。

特別的是,若感染沙門氏桿菌容易有血便狀況,而且特別腥臭,潘俊伸醫師指出,感染後可能侵犯腦膜炎,並產生 發炎現象,並合併發燒、腹脹,糞便味道特別腥臭,且三個月以下的小孩若有毒性症狀,像是白血球數量過高,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免讓初生嬰兒反覆高燒, 日後可能因此產生缺陷。但若情況不嚴重,也是採支持性的治療即可。此外,潘俊伸醫師也特別提醒,沙門氏菌感染可能會造成腸穿孔,因此需隨時觀察寶寶的生命 跡象,若有腹脹、腹痛、呼吸急促、血壓偏低、冒冷汗等狀況,還可能造成寶寶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以上異常狀況應馬上送醫。

金黃色葡萄球菌
主 要好發於夏季,主要是因為吃進不潔的食物,王聖儒醫師認為大多是因為廚師的手有傷口,或者手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料理的過程中感染食物,因此集體食物中 毒的狀況特別多。潘俊伸醫師說明,感染後發作得很快,大約在6~24小時內就會有症狀,會先嘔吐,且拉肚子特別嚴重,不一定會發燒,病程約1~2天。至於 治療的方法,王聖儒醫師說明可先休息,吃些口服電解液,接著打點滴,通常可以很快就出院。

依賴止瀉藥反而養壞菌
感染細菌性腸胃 炎,吐或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夏天的常見疾病,爸媽看到寶寶拉得很嚴重,當然覺得很心疼,不過潘俊伸醫師特別提醒,治療細菌性腸胃炎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有時還可能會讓病情更嚴重。此外,有些媽咪可能會要求醫師開立止瀉藥,不過對於止瀉其實不要太積極,因為細菌在腸道內也需要藉由拉肚子讓它排出,若強力止 瀉反而讓壞細菌停留在腸道內。此外,王聖儒醫師也提醒,成人用的止瀉藥如瀉立停


(imodium)是不可以用在小孩身上的,吃了之後可能會腹脹的更厲害,甚至會造成腸穿孔,小孩應使用吸附病毒型的止瀉劑,可和緩拉肚子的頻率,並可適時地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內的好菌,因此爸媽千萬別自行去藥局購買成人止瀉藥給寶寶吃。

 


【寄生蟲】


除 了病毒性和細菌性的感染外,其實寄生蟲的問題也不容小覷,雖然目前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而且水質的清潔衛生都有經過合格把關,不過王聖儒醫師指出,有些人 可能去山上喝到有阿米巴原蟲的不潔山泉水,就可能會引發身體不適的問題。主要症狀會水瀉量大,味道腥臭,且拉到最後可能產生血便,病程嚴重的話會超過1個 月。而主要治療的方式是使用抗原蟲藥物,既然山泉水的水質我們無法由肉眼把關,那麼要避免遭受寄生蟲感染所引發的不適症狀,就是去戶外時不要喝未經煮沸的 山泉水,才是最好的保障。


※腹瀉期間飲食原則〜需分階段
當 然腹瀉期間不能像平常一樣飲食,主要是因為腸胃目前正處於不適的狀態,也顯得較為脆弱,若再吃入過多或過油的食物,反而讓它造成負擔,而且病情不容易好 轉。而王聖儒醫師也提醒,像是蛋、豆、油炸類,都是屬於禁忌食物,且盡量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對寶寶來說,也應該採取分階段飲食的做法,潘俊伸醫師則針對 一歲以下不同階段的寶寶做出飲食建議:

✽六個月以前
如果喝全母奶的寶寶則繼續喝,因為母奶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若喝配方奶則稀釋奶的濃度。此外一樣採取支持性的治療,可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六個月以後
若喝配方奶可稀釋奶的濃度或暫時改喝無乳糖奶粉,副食品可吃米湯、米精、菜湯等,此外一樣可補充口服電解液。

而潘俊伸醫師也特別提醒媽咪,不要隨意的讓寶寶直接喝市售運動飲料,一方面是因為糖份高,且滲透壓高,反而讓腹瀉問題更嚴重。

※寶寶秀秀〜腹瀉期間需清淡飲食
除了以上的飲食原則與禁吃食物外,為了讓寶寶不要餓肚子,有些較為清淡的食物還是可讓寶寶吃的,基本上蛋白質、油脂類則不建議,反而增加腸胃負擔。王聖儒醫師則提出了以下的食材,讓寶寶不會因為吃東西又讓腹瀉症狀加重:
1
.稀飯:若想提味可加些醬瓜汁或海苔醬。
2
.白吐司:如果寶寶不習慣單吃,那麼可先烤過,再塗上少量果醬,記得奶油、沙拉、花生醬都不行。
3
.水果:像是蘋果、香蕉,都屬於高澱粉的食物,且香蕉還有鉀離子。
4
.麵線、饅頭:不要加工烹煮,這兩樣食物也是屬於味道清淡的澱粉類。

※8撇步〜從日常生活保護腸道健康 
特 別是腸胃方面的問題,都是病從口入造成的,因此選擇食物務必以新鮮為佳,此外無論飯前飯後都記得要勤洗手,指甲也不要留太長以免藏汙納垢,在外若不方便洗 手的話則可使用乾洗手。潘俊伸醫師也提出以下的建議,媽咪們務必在日常生活就替寶寶的健康做好把關,以免腹瀉問題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1
.準備生食和熟食砧板務必分開,以免生食細菌沾染熟食。
2
.水果務必洗乾淨外,盡可能吃要削的水果,像是蘋果。像葡萄需帶皮吃則不建議,容易有農藥殘留問題。
3
.食物要完全煮熟再食用。
4
.寶寶用的食器記得消毒,連奶嘴也要消毒。
5
.常出入的地板要徹底清潔。
6
.常碰觸的玩具、桌面要消毒,可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
7
.更換尿布時要注意清潔,否則可能因此交互感染。
8
.記得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建議在寶寶八個月內完成。


 



(內容摘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喜歡踮腳尖走路該怎麼辦?


寶寶踮腳尖走路是過度或是異常現象 嬰兒在零到三個月大時,當扶持其站立、腳掌載重時,會產生髖關節伸直、膝關節反曲、踮起腳尖之『支撐反應』。


但是過了這段期間,反射動作會慢慢消失,如果孩子仍然經常出現這種現象,顯示其大腦中的『腦神經』發展有問題。這類 孩子在走路時,由於腳掌接觸地面而產生原始的『支撐反應』,所以會踮起腳尖,此時孩子為了維持身體的平衡、防止跌倒,其錯誤的姿勢易導致孩子腿部之髖關節 彎曲、腳部成為外翻足,久而久之脊柱亦可能發生畸形。


 造成踮腳尖走路的主要原因 嬰幼兒學站、學走路均有其一定的發展順序,太早讓嬰兒學站、把嬰兒放入學步車內,都有可能產生揠苗助長的不良結果,會造成幼兒膝關節過度前彎、髖關節明顯外張、腹部及背部肌肉無力等現象。


預防及解決方法:


 1.勿太早訓練孩子學站、學走路。


 2.嬰兒如有髖關節伸直、膝關節過度前彎(外八或內八)、馬蹄足現象(踮腳尖)出現,則不鼓勵孩子在有上述狀況下學習爬行。


 3.矯正孩子站立姿勢,調整走路時的重心,並做平衡訓練。


4.鞋內前端墊海綿或毛氈,使腳底與地面的角度小於90度,減低因為『支撐反應』造成的踮腳尖現象。


5.如果以上方法皆無效時,則必須讓孩子在球鞋內穿L型支架,由腳底包到小腿,以消除『支撐反應』。 註: 一般而言,嬰兒學站或學走的過程,經常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現象。


幼兒在一歲半左右時,會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行走,探測自己的體能,偶爾踮起腳尖走幾步新鮮一下;或是當父母親帶孩子外出散步時,由於馬路不如家裡的地板那麼的平滑,孩子也會嘗試著踮起腳尖越過崎嶇不平的路段,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現象。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歲小男孩誤吞硬幣 吃餅乾、喝水蓋危險!


三歲五個月大的小男孩誤食異物,媽媽還讓他吃餅乾、喝 水,想把異物擠下去,情形持續未改善才送台中慈濟醫院,經麻醉後,以內視鏡夾出五元硬幣。小兒科醫師說,小朋友誤食異物不管掉在、卡在那裡,都有一定風 險,繼續吞東西是危險動作,萬一是更小的異物像小水銀電池再往下推,可能造成胃穿孔,或卡在氣管阻塞呼吸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小男孩拿媽媽的錢包當玩具,隔天就說喉嚨痛,既說不出怎麼回事,又吵著要吃餅乾,媽媽想說,這孩子就是什麼都要試一試,之前還喝了電蚊香液,這次又吞下硬幣,讓他再吃點東西看會不會把卡住的東西給擠下去,所以吃了餅乾又喝水,結果差點釀成大禍,也把媽媽嚇壞了。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對幼兒誤食異物很有經驗,檢查小男孩後,馬上照了張涵蓋頭部、胸部與腹部的X光,赫然發現一顆圓圓的硬幣卡在食道上方。他說,必須立刻處理,不然可能會出現食道發炎、破裂,甚至有生命危險,媽媽這才開始擔心,嚇得直說「頭皮發麻」。

以內視鏡夾取異物,小朋友必須全身麻醉進手術房,媽媽跟小男孩都很害怕。小兒腸胃科醫師以內視鏡夾住錢幣往外拉,幾次都失之交臂,最後成功往外夾出來一點,前後花了快四十分鐘。

醫師聽小男孩的媽媽說,小朋友吞完硬幣後,並沒有叫痛,還能喝牛奶、吃餅乾,讓媽媽誤以為沒有大礙。他指出,這表示硬幣在食道中呈直立狀態,還有細縫才可以吃東西,媽媽以為吃東西可以讓異物往下推,異物會隨腸道排出來,其實非常危險。

醫師強調,小朋友誤食異物不管掉在、卡在那裡,都有一定風險,不要以為繼續吞食物就可以把異物擠下去,尤其是比五元硬幣更小的異物,即使是花生米再往下掉,一旦卡在氣管還會出現呼吸道阻塞,結果更嚴重。

大 人很難阻止口腔期的小朋友拿東西往嘴裡塞,醫師說,曾經還有小孩把媽媽的鑽戒也吞進去,而誤食異物案例中,最需要緊急、快速處理的是電池,曾經有胃穿孔的 小朋友,檢查才發現是吃了小水銀電池,一直沒有被發現,竟是電池放電造成胃穿孔。卡在食道的異物有的也會自己排出,如果沒有排出,不是繼續卡在食道,就是 再到胃、十二指腸,一旦過了十二指腸,就沒有機會夾到,看它自己能不能通過小腸、大腸交接最狹窄的地方迴盲瓣,卡在那裡就只能用手術取出。

醫 師提醒家長,四歲以下的小朋友,對很多事物抱持好奇的心態,只要是吃得下、覺得有趣的東西,不論是藥物、玩具還是錢幣都可能吞下肚。正確、快速的診斷處置 可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與併發症,減少傷亡。為確保兒童安全,也應收好小東西,妥善鎖好藥物、小玩具,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預防勝於治療。

而當家長發現小朋友吞食異物之後,像硬幣、電池之類就要馬上送醫,如果出現呼吸不順暢,表示卡在氣管,如果是可以配合的小朋友就鼓勵他咳嗽,對於沒有力氣的小朋友就使用哈姆力克法壓迫腹胸,試著把東西吐出來。


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父母該學會的急救常識


15歲以下的孩子在家里發生意外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5日報道,有調查表明,60%的父母幾乎沒有任何急救常識。為此,英國聖約翰急救中心和家庭醫生協會共同為父母們準備了一套對付傷情的基本知識。


 


       燙傷或燒傷


  迅速將孩子燙傷或燒傷的部位放到涼水中,至少冷卻10分鐘,這可以減輕傷處的腫脹程度。


然後將傷口附近的衣服脫掉或剪開。如果衣服和傷口粘在了一起,不要動它,等待醫生處理。


如果傷口面積比孩子的手掌還大,就要用干淨的保鮮膜或沒有絨毛的布把傷口蓋起來,馬上送去醫院。

  流鼻血

   讓孩子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後讓他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後,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再壓兩次,每次10分鐘。止血後,把鼻子 擦干淨,告訴孩子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了30分鐘還沒有止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拉傷或扭傷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幾塊冰冷敷10分鐘,然後幫他們綁上繃帶,將傷處抬高,讓血流減緩,這樣可以減輕青腫和淤血的程度。

  觸電

  如果孩子觸電後還沒有脫離電源,你絕不可以踫他,第一件事情是切斷電源。如果一時找不到開關,你可以站在一個干燥的絕緣物體上(如一本厚厚的電話本或一摞報紙),把電源拉開。檢查孩子的呼吸,即使他已經失去知覺,但只要呼吸正常問題就不大。觸電在人體表面留下的傷痕面積可能不大,但對孩子的內髒可能有傷害,因此一定要叫救護車。

  中毒

  如果孩子誤食了有毒物質,一定要叫救護車。在救護車到達之前,要讓孩子保持靜止不動。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麼,並帶一點到醫院化驗。不要強迫孩子嘔吐,這有可能讓食道和胃進一步受到傷害,假如孩子本能地嘔吐,要把嘔吐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假如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燒灼感,可以讓他喝點牛奶。

  嗆噎

   如果孩子突然猛烈咳嗽,可能是因為嗆到東西。父母應立即看看孩子嘴里是否有東西。如果不必把手深到喉嚨就能夠到噎住的東西,就趕緊掏出來;要是不行,就 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歲的孩子要讓他趴在自己的前臂上,扶好頭頸。如果這一招不奏效,則應讓孩子翻過身來,仰面躺下,用手托住 他的頭,使頭的位置低于整個身體。用兩個指尖,向內並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推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孩子喉嚨里是否有東西出來。對于大孩子,如果拍後背 不管用,可讓他站在身前,把你的拳頭放在他的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間,猛力向內並向上用力。如果喉嚨里的東西還是不出來,再重復背部的拍打。以5次背部拍 打和5次正面推動為一個單元,反復進行。3個單元後,如還沒有緩解,就叫救護車。在救護人員到達前,要不斷重復急救動作


 


.(來源︰環球時報-生命時報)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寶寶乖乖入睡的5大秘訣



 


 


媽媽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寶寶一個晚上要起來好幾次,不但影響寶寶的睡眠品質,對大人來說,不能安穩睡個好覺,隔天還要早起工作,更是一種折磨!想要讓寶寶乖乖的一覺到天明嗎?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人在睡眠時,有許多的內分泌荷爾蒙在體內進行調節活動,生長激素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睡眠對寶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睡眠品質的好壞,將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過程及情緒發展。

寶寶不肯乖乖睡覺的4大原因
1.睡眠習慣不良
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妨礙寶寶順利入睡的常見原因,例如:需要依靠吸吮、吃奶、抱在懷中輕搖、輕拍或步行,才能哄他入睡。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表示,這些模式一旦成為習慣,寶寶便會過分依賴大人的注意和陪伴,才能乖乖入睡,這將會花上不少不必要的時間和精神。
2.生活習慣被擾亂
由於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而影響原有的習慣,例如:照顧者不一樣、生病住院、生活模式有變動等。不過,這些問題通常屬於暫時性,在重新建立適合的日常規律後,寶寶就會慢慢適應。
3睡前吃太多或太少
吃太多會使寶寶的消化系統產生不適,而吃太少則容易因肚子餓而醒著,難以入睡。
4生病或身體不適
寶寶半夜醒來啼哭,醫師建議,可以先檢查是否尿布濕了或者身體不適,也可以推測他是不是因為餓了,想要喝奶。不過,很多時候,當爸媽走近寶寶,讓他看到你的臉,一邊檢查一邊向他輕輕說話時,寶寶可能就已經平靜下來了。

秘訣1建立自行入睡的習慣
寶 寶睡眠習慣的養成,是根據父母本身的認知和期待,以睡眠型態做為基礎,逐步引導之下,再慢慢建立而來。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表示,一般來說,3個月 大以前的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需要16~20小時,等到3個月後,生活習慣教規律之後,父母可以多了解寶寶睡眠的特點,並配合各方面的安排,開始培養寶寶 的睡眠習慣,便能慢慢學習及建立自行入睡的常規。
但是要如何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習慣呢?醫師認為,要培養這個習慣,可以從白天就開始,不需要等到晚上入睡前才開始。
【方法】
1. 先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嬰兒床上,如果他哭鬧不停,可以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
2. 若是無效,也要讓寶寶先哭一會兒,大約5分鐘後,再抱起來安撫,如果放下後又哭,第二次要稍微延長他哭的時間,大約10~15分鐘再抱起,以後逐漸延長時間再抱。
3. 這樣堅持個2~3天,讓寶寶知道「我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他就會學習自己入睡了。
4. 當然前提是必須先確定,寶寶不是因為身體不適或尿布濕了、肚子餓了而大哭,才能使用這樣的方式。

秘訣2戒掉不良的「伴睡條件」
到 了該上床睡覺的時間,任憑爸媽絞盡腦汁,還是無法成功讓寶寶入睡,這時該如何是好呢?梁昭鉉醫師表示,嬰兒入睡困難,夜間哭鬧是爸媽經常遇到的育兒問題, 通常遇到這個棘手問題的家長,都會反應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著媽媽的乳頭才會入睡,等到剛入睡後放到床上,寶寶馬上又醒了,爸媽需要長時 間地抱、拍、晃或含住乳頭,直到熟睡後才能放下。醫師表示,寶寶在夜間醒來,又愛哭鬧不休,原因正是他已經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必須要有人抱、拍、晃或 含著乳頭這些「伴睡條件」,才願意進入夢鄉。
【方法】
醫師建議,最好一開始就不要給予寶寶這種「伴睡條件」,如果已經養成了,也希望能戒除,將會妨礙寶寶順利入睡的因素去除,自然就能一覺到天亮了。

小baby的睡眠型態是這樣的喔!
睡眠時間的長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同,每個寶寶會隨著年齡和發育過程,逐漸養成屬於自己的睡眠和清醒模式。
月齡 0~3個月 3~6個月 6個月以上
睡眠
全日(小時) 15以上 14~15 13~14
日間小睡(次數) 3~4 2~3 2
特點 1. 還在適應母體外的生活和環境,睡眠習慣較不規律。
2. 還沒有晝夜之分的概念。
3. 每次小睡時間較短,約2~3小時。

1. 生活習慣漸漸規律。
2. 晚上睡眠時間約佔整天的2/3。
3. 每次睡眠時間與日間醒著的時段較長。

1. 約50%的嬰兒能在晚上睡上6小時。
2. 每次小睡之間,有3~4小時是清醒的。
3. 9個月大後,開始懂得隨自己意思選擇睡與不睡。
資料提供/梁昭鉉醫師

秘訣3日夜活動要有所區別
由 於寶寶3個月大之後,日常生活習慣慢慢上了軌道,此時便可以開始建立他一天當中分為白天和晚上的觀念。當白天時分寶寶清醒時,爸媽應盡量多與他玩和說話, 一來可善用親子時間,給予足夠的關注,二來可減低寶寶因無聊而在日間睡太多,導致晚上睡不著的可能性。等到寶寶累了,例如:眼皮垂下、把頭或臉靠在大人身 上摩蹭或是打呵欠,這時要讓他休息,不過醫師表示,日間的小睡時間應避免多於4小時,以免寶寶晚上睡不著。到了夜晚時刻,和寶寶之間的活動節奏應放緩,營 造入睡的氣氛,不要讓他過度興奮而無法入睡。

3項睡前常規,build up!
* 寶寶大約到2~3個月大時,可嘗試幫助他建立良好的睡前常規,讓他習慣每完成一些固定的活動後,就到了睡覺時間,接著就要自行入睡。
* 爸媽可配合寶寶的特性或生活習慣,建立適合的睡前常規,但必須建立在寶寶吃飽、換上清潔的尿片及有入睡準備的基礎上。
* 盡可能在寶寶開始有睡意或之前,先把他放在嬰兒床上,道晚安之後即離開,讓他自己漸漸進入夢鄉。

秘訣4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想要讓寶寶睡好覺,一個舒服的環境是很重要的條件。
1. 房間內的空氣要流通,溫度也要適中。
2. 衣服要穿的剛剛好,梁昭鉉醫師提醒爸媽,可將手放於寶寶頸、背部測試溫度,如果感到溫暖而沒有汗濕,就是寶寶感到舒適的溫度。
3. 選擇棉質的被單,避免寶寶敏感的肌膚產生不適感。爸媽可以用柔軟的嬰兒被把寶寶包裹起來,使他更有安全感。但醫師強調,千萬不要包得太緊,讓寶寶過熱,也要露出他的頭部和臉部,確保呼吸道暢順。
4. 寶寶臥房內,日間光線要充足,睡前再把室內光線調暗,讓他知道睡覺時間到了。假使擔心寶寶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鬧,也可以點一盞小夜燈陪伴他。

秘訣5和家人或照顧者建立共識
幫 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除了要及早開始,還需要決心和恆心。醫師表示,當寶寶只是想利用哭鬧,引起大家注意而抱他時,家中成員必須先培養默契,例如: 約定好在5分鐘內不可以有人去安撫他,這樣才能有效建立寶寶自行入睡的習慣。只要有全家人的支持和合作,達成一覺到天亮的目標就不難喔!

安撫寶寶入睡方法大集合
醫師提供一些建議,讓爸媽可以依循自己的意向,並顧及嬰兒的特質,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法。
【情 境1—寶寶半夜啼哭】先別急著去哄他,因為寶寶可能只需要數分鐘的時間,就會安靜下來,慢慢再入睡。如果過了5分鐘,他仍然在放聲大哭,爸媽可以回到寶寶 身邊,但不要把他抱起來。醫師表示,建議爸媽嘗試花1分鐘的時間安撫寶寶,再行離去,其用意是讓他知道,爸媽是關注他的,在他有需要時,隨時會在身旁照顧 他。

【情境2—嬰兒床在大人床邊】若因環境所限,必須把嬰兒床放在自己床邊,或是對寶寶較放心不下,梁昭鉉醫師建議爸媽可嘗試用這個方 法:當寶寶醒來時,爸媽可以先在床上假裝睡著,讓他以為你是陪著他睡,直到寶寶再入睡為止。除非看見寶寶神色有異或者有危險,不然可以不別理會他的哭叫 聲。原則上這個做法對寶寶無害,反而能讓他盡快學會自己入睡,不過爸媽必須先確認,寶寶只是想要得到大人的注意,並無其他原因。

【給爸媽 的建議】不同的專家對於安撫寶寶入睡,有不同的建議,但並沒有絕對的良方。醫師認為,父母須因應自己及寶寶的特性,選擇一套適合的方法。不論哪一個方法, 爸媽都要採取貫徹和堅持的態度,不要讓寶寶感覺你有絲毫退讓之意,否則很容易就會陷於困境,而難以處理寶寶入睡的問題。
此外,在處理寶寶睡眠問題的同時,爸媽也要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家人的合作及支持十分重要,能減輕爸媽身心的負擔。如果對於寶寶睡眠還有疑問或困難,也可請教醫護人員。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加寶寶鈣質攝取小技巧


 


增加寶寶鈣質攝取小技巧


 


體內鈣質的恆定,除了足夠的鈣質攝取以外,還要考慮到鈣質吸收與


利用的問題,例如:活性維生素D,會刺激小腸對鈣質的吸收。足量的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而富含維生素D 的食物有蛋黃、肝臟、魚肝油或強化維生素D 的食物。另外充足的日曬,也會促進活性維生素D 的合成,因此給幼兒接受適度的陽光洗禮,對鈣質的吸收也會有幫助的。


攝取鈣質技巧


以下提供一些增加鈣質攝取的小技巧,幫助媽媽們如何為寶寶提供鈣質之攝取:


1. 烹調時增加牛奶或奶粉,奶製品的使用頻率—如烹調海鮮、肉類、蔬菜時,不妨可加進牛奶、如奶油焗白菜,鮮奶蒸蛋、起士烙魚、起士烙通心粉等。


2. 利用牛奶製成各式點心—如鮮奶饅頭、蛋糕、布丁等。


3. 果汁飲料中也可添加牛奶一起食用—如木瓜牛奶、草莓奶昔。


4. 食用連骨小魚,也是鈣質攝取的最佳方法之一—如吻仔魚粥就是個好方法。


5. 蝦貝類之鈣質含量也不低—例如蝦皮含鈣量就很豐富,唯烹煮前需先用水泡過,去除多餘的鹽份及雜質。


6. 熬煮大骨湯、排骨湯時,可加些醋或檸檬幫助鈣質溶出,以利吸收。


7. 煎或烤魚時,擠些檸檬汁,既增美味又可少放些鹽,以利鈣質的吸收。


8. 多食用深綠色蔬菜及海藻、海帶等裙帶類,若能與豆腐一起食用,則所提供的鈣質也很豐富。唯菠菜與豆腐不宜在同一餐中出現。


9. 別小看黑芝麻,亦含有豐富的鈣質。


10. 烹調香菇前,先讓香菇曬曬太陽,可以讓它活起來喔!(活性維生素D 之合成)。


以上的這些資料,希望對閱讀此篇文章的你(或妳),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夠澄清一些家長的觀念,鈣質的補充有很多途徑,不是非借助於鈣片的使用不可。相信只要父母多用點心思,您的孩子也能長的跟大樹一樣高。


 


摘 錄 自:育兒生活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種照護原則‧秋冬對抗輪狀病毒


秋冬是許多疾病的好發季節,其中輪狀病毒所引發的腸胃炎是常見症狀之一。小寶寶正值探索期,喜歡東摸西摸、將各種物品放入口中,容易遭受病菌侵襲;究竟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預防寶寶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呢?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麥建方;攝影/陳炳煌;演出/媽媽劉慧玲&寶寶楊婷安


隨著氣候逐漸轉涼,許多爸爸媽媽也開始擔心家中小寶貝的健康狀態。如果您的寶寶發生嘔吐、頻繁腹瀉,甚至有發燒、顯露倦怠感的情況,那爸爸媽媽可得多留心──寶寶是否疑似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


頑強的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可說是世界性的病毒,在各地都可見它的蹤跡。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麥建方表示,輪狀病毒屬於RNA病毒,其變化型很多,至少有14種G血清型與20種P血清型,且具有相當頑強的特性。除非使用漂白水或95%酒精或乾洗手,才可能殺死病毒,一般的75%酒精殺死病毒能力只剩1/10;另外輪狀病毒傳染性相當強,只要具10顆輪狀病毒,就可能使人受到感染。


23月為高峰期發病症狀顯著
輪狀病毒最盛行的季節,大多集中在秋冬季;然而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病毒的蹤跡。麥建方醫師表示,雖然每個季節都可能受到感染,但仍屬秋冬時(10月~隔年4月)的病例較多,其中又以每年的23月為高峰期,因為這時候的氣候狀況最冷,病毒也比較活躍。
在症狀方面,麥建方醫師說明,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13天,通常第一次受到感染的寶寶,有90%可能會嘔吐,其中90%多會拉肚子和腹瀉、70%會發燒且有倦怠感。


為什麼會腹瀉?
由 於輪狀病毒是常見於寶寶的腸胃道病毒,因此腹瀉幾乎是一定發生的症狀。麥建 方 醫師進一步說明,當寶寶腹瀉時,便便會呈現水稀狀如蛋花湯般,無味或帶酸味,這個拉肚子的過程適因為寶寶體內小腸黏膜的絨毛受到病毒破壞,進而導致無法吸 收營養,無法消化的食物伴隨大量水分排出體外,而這被稱為「滲透性腹瀉」。
至於為何寶寶的水便會帶有酸味?麥建 方 醫師解釋,當寶寶喝進的奶或碳水化合物無法被消化時,大腸內的細菌會針對這些未被吸收的醣類產生發酵作用,進而使氣體溶入水中,導致水便有酸味。如果氣體停留在胃部或腸道,就容易造成腹脹的情況。
此外,麥建 方 醫師補充,通常受輪狀病毒感染的寶寶,大便中不太會出現明顯的黏液或血絲,拉肚子前也很少會發生疼痛的徵兆。


如何辨別是否脫水?
除了腹瀉外,脫水也是很容易發生的症狀。麥建 方 醫師表示,建議爸爸媽媽可從以下項目,觀察寶寶是否有疑似脫水的症狀。
1
精神是否清晰?
2
嘴唇是否乾裂?
3
哭時是否流淚?
4
是否會流口水?
5
皮膚是否乾燥、有折痕?
6
前囟門是否凹陷?
7
眼窩是否凹陷?
8
一天的尿量多少?
嘔吐及腹瀉最容易導致脫水,因此如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更特別需要補充食物的技巧。麥建 方 醫師表示,輪狀病毒感染頭兩天特別容易嘔吐,爸爸媽媽可採取「小量進食」的方式,如補充市售電解質補充液等;如果仍持續在吐,就必須注意是否有脫水症狀。
此外,麥建 方 醫師還有教另一種辨別技巧:體重變化。他表示,當10公斤的寶寶一天掉500公克或每天體重掉到5%時,也需要特別留意。
另外,持續三天以上高燒,便中帶血,8小時內腹瀉8次以上,24小時不解便也不尿尿,水樣腹瀉同時仍持續劇吐34次以上, 應跟 醫師聯絡。


其他常見的腸胃道疾病
除了輪狀病毒,還有不少病毒也可能引發腸胃道疾病。麥建 方 醫師表示,常見的如星狀病毒(Astrovirus)和諾羅病毒(Norovirus),較易好發於氣候冷的秋冬季;另外如沙波病毒(Sapovirus)和腺病毒(Adenovirus),則屬一整年都可能流行的疾病。這些病毒都能透過「糞口傳染」的途徑,導致感染而發病。
此外,麥建 方 醫師要特別教父母辨別另一種腹瀉的情況:細菌性腸炎。除了發燒比較高外,腹瀉狀況不同於輪狀病毒感染時,如大便前會先腹痛頻率較高,大便中常出現血絲和黏液,且帶有腥臭味或辣味,大便完會有解不乾淨或裏急後重(想大便卻大不出來)的感覺。


寶寶的生活照護原則
寶寶仍在發育,很多方面都還滿脆弱嬌嫩的,因此爸爸媽媽只要能掌握以下幾個小原則,相信在面對受感染的寶寶時,也能輕鬆照顧,幫助寶寶盡快康復。
原則1:支持性療法
麥建 方 醫師表示,當面臨寶寶受到病毒感染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採「支持性療法」,從旁協助寶寶緩和及改善症狀,使其逐漸恢復應有的免疫力。
麥建 方 醫師說明,休息、退燒、補充電解質和液體,都屬於支持性療法。如果因為劇烈嘔吐而被醫師要求空腹休息,約4小時即可,盡量不超過8小時,否則應重新評估是否應作點滴注射;每10分鐘補充電解質補充液10c.c.,以預防脫水,若不會嘔吐,再逐漸增加速度。其中,電解質補充可到藥房買小孩專用的補充液,千萬不可補充一般運動飲料。
原則2:保持清潔
當寶寶受到病毒感染時,排出的糞便必定含大量病毒(據醫學資料,1c.c.大便就含100億顆輪狀病毒),因此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時,務必留意避免接觸到寶寶排泄物,處理完(如換尿布)後要立即洗手,並用熱水燙過寶寶使用過的器具,以避免輪狀病毒透過「糞口傳染」散布出去。
原則3:清淡飲食
寶寶處於「一吃就拉、不吃不拉」腹瀉狀態,有些家長會讓寶寶禁食:這是非常危險的錯誤觀念。禁食會讓寶寶血糖不足,餓昏頭的孩子根本沒有體力修復身體組織。一邊吃一邊拉就更要吃,只是務必以「清淡」為原則,油性、甜的不吃,牛奶也非絕對禁忌,而母乳則是絕對可繼續餵食的。
然而,如果寶寶腹瀉超過2周 以上,爸爸媽媽也可考慮讓寶寶喝無乳糖奶粉,以幫助緩解不適症狀。麥建 方 醫師強調,一直不吃對寶寶健康無益,因此仍建議餵食。除了維持營養補充外,由於吃了就會拉,還能夠幫助排出病毒,逐漸恢復健康狀態。也因為如此,寶寶絕不 適用成人止瀉藥物,那會延緩病毒排出,甚至引起痲痹性腸膈等嚴重副作用。


疫苗:寶寶對抗病毒的利器
除了支持性療法外,「疫苗」也是幫助寶寶對抗輪狀病毒的好選擇。麥建 方 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2種常見的輪狀病毒疫苗,都經過衛生署核准,可以預防台灣常見多種輪狀病毒血清型(G1G2G3G4G9),安全性佳,針對嚴重、須住院的情況而言,都具有90%以上的預防效果。
麥建 方 醫師補充說明,現今輪狀病毒疫苗為口服型態,分為2劑型和3劑型,建議爸爸媽媽在寶寶6周大後,就可以帶去接種疫苗,如果能早些讓寶寶完成疫苗接種,寶寶就能及早擁有完整的病毒抵抗力,並在6個月大前接種完畢。通常在寶寶須接受五合一疫苗(246個月大)時,就能一起服用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的病例小數據
麥建 方 醫師提供了三類小數據,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輪狀病毒在腸胃炎疾病的影響性與比例。
1
6個月大~5歲,都很容易受到感染:60%的病人是2歲以下;90%以上的5歲孩子至少得過一次。因任何形式的腸胃炎而住院的情況,有44%是因為受到輪狀病毒感染。
2
父母因為幼兒輪狀病毒感染住院損失的工作天約為4個工作天。
3
每年因為輪狀病毒死亡人數:歐洲(英德法)714人,中國34,500人,東南亞(馬來西亞,韓國,菲律賓,泰國)803,600人,衣索比亞20,000人,奈及利亞32,800人,美國100人;而台灣為7人(3/100000)。


~原文刊載於2010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怎麼樣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教您如何調整寶寶的睡眠模式,讓寶寶可以一覺睡到天亮。


 


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個月裡,夜晚最多只能連續睡六小時。到快滿週歲時,多數寶寶可以睡 10 到 12 小時。


 


您 可以從調整寶寶的睡眠模式開始,教他早點學會良好的睡眠習慣。遺憾的是,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天,您完全無法控制寶寶的睡眠模式,只要他想睡,無論在任何時 間和地點他都能睡;如果他累了,您也無法讓他醒著,如果他不累,誰也別想叫他睡。但是您可以從第一天起,以下列方式訓練他的睡眠模式:


 


給寶寶一個「轉移焦點的物品」。例如毯子或填充玩具等有安全感的物品,可以成為寶寶最愛的寶貝,能安撫寶寶入睡。您可以先將毯子或泰迪熊放在自己身邊一陣子,讓它有「媽媽的味道」。寶寶的鼻子很靈,當他們驚醒時 (特別是在半夜),媽媽的味道可以讓寶寶安心,幫助他們再度入睡。


 


睡覺」和「想睡覺」不同。寶 寶在嬰兒時期會一下子昏昏欲睡,一下子又變得清醒。請多留意寶寶的暗示,並善用這些暗示:如果寶寶在進食或當您抱他時睡著,那麼請順勢讓他躺在睡覺的地 方,例如嬰兒床或嬰兒車。如果寶寶醒著,設法別讓他睡,逗一逗他。讓寶寶清楚分辨睡著與醒著的差異,同時幫助寶寶把睡覺與應該睡覺的地方聯想在一起。


 


 白天和夜晚不一樣。雖 然寶寶晚上睡眠的時間比白天長,但是仍然有些寶寶會將白天與黑夜搞混。為了幫助寶寶學會在夜間睡久一點,請讓寶寶區分白天小睡與夜間睡覺的差異。到了晚 上,父母可以和寶寶開始展開睡前例行活動,例如玩靜態遊戲、讀書給寶寶聽、洗熱水澡、穿睡衣、唱兒歌、搖搖寶寶、將寶寶用包巾包裹起來,或將房間燈光調 暗。


 


請區分夜間和日間的餐點。新生寶寶每隔幾小時就要喝奶,因此在您夜晚睡眠期間,寶寶會醒來好幾次。所以請讓晚間的進食發揮效果,且盡量不要中斷。《Your Baby and Child》一書的作者 Penelope Leach 博士建議,父母在餵寶寶晚餐時最好維持安靜,而白天可以動態一點。換句話說,當您的寶寶開始在半夜哭鬧時,請立刻趕到他身邊,並在他快醒來的時候趕快餵他 喝奶。如果寶寶和您一起睡,這會更容易。請記住,不要說話或開燈,只要保持安靜,製造想睡的氣氛,讓寶寶了解現在不是玩耍時間。如果是白天,就可以在進餐 時輕聲交談、唱唱歌、說說話,多和寶寶互動。


 


 鼓勵大一點的寶寶自己入睡。一開始,寶寶在喝奶或被您抱起來搖搖的時候,一定會在您的懷裡睡著。如果您用背帶抱他,他可能也會睡著,因為您走路的自然節奏與您的體溫會讓寶寶想睡。但最終您還是會希望寶寶可以習慣自己入睡。


 


請採漸進式做法:寶寶昏昏欲睡卻還沒睡著時,讓他躺下。在他醒著時將他放下,但還是要讓寶寶覺得被關愛,同時感到很舒服,如此一來,寶寶就能漸漸把睡著跟被愛的感覺聯想在一起。不過有時候,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請繼續試著將寶寶在想睡卻還沒睡著時放下來,不久後,寶寶一定會習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Baby便便~看健康 !


寶寶已經一、兩天沒大便,怎麼辦?」「寶寶的大便為什麼綠綠的?要不要看醫生?」媽媽們經常為了寶寶的便便而煩惱,尤其新手媽媽總是對寶寶的排便有很多疑問。


 


醫師強調,大便顏色很淡或解黑便、血便時,就要找醫師檢查;至於1天大34次或23天大1次,只要活動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不必太緊張。以下就大便的顏色、次數、味道來詳加說明。


 


顏色


 


白、黑、紅便要注意!


 


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主任指出,剛出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綠色,甚至墨綠色都屬正常,這是因為喝的牛奶配方不一樣所致。比較要注意的大便顏色包括:


1)越淡的顏色越有問題,如淡黃或偏白色,可能膽汁分 泌異常所導致;


2)解黑色大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


3)解紅色大便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黃、白便便-膽道閉鎖不全


 


要特別提到的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膽道閉鎖不全,這類小患者的大便會出現淡黃色或偏白色。由於先天膽汁無法分泌,會導致兩大問題:


1. 膽汁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


2. 營養方面的阻礙,因為食物中所含脂肪酸或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而讓身體吸收,會造成一些障礙:


˙必須脂肪酸不被吸收,許多荷爾蒙就無法分泌(如生長激素、腎上腺荷爾蒙等),小孩會長不大。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容易導致夜盲症)、D(容易骨折、罹患佝僂病)、E(容易皮膚乾燥、失去光澤)、K(容易出血)。


 


 


善用「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

國 內部分大醫院已開始對此疾病進行衛教,新生兒的家長會拿到「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衛教單張,教你如何分辨大便異常的顏色,藉著篩檢嬰兒的糞便顏色變化,早 期診斷膽道閉鎖和膽汁滯流症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兒大便顏色呈淡黃色或灰白色,表示可能有上述疾病,應尋求小兒專科醫師治療。

馬偕醫院成立的「小黃瓜俱樂部」就是為膽道閉鎖症病患所設,目前有一百多位病患參加,該院每年有3次活動請病童家長參與,由醫師提供最新醫藥知識,新手媽媽可透過會員交流,了解如何照顧這類寶寶。

寶寶解綠便不必擔心

喝 嬰兒配方奶的寶寶會因廠牌不同,大便顏色也會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有制定標準,包括脂肪、蛋白 質、醣類及滲透壓等,不過各廠牌的成分還是有些微不同,因此寶寶大便顏色也不盡相同。至於綠色便便是因為寶寶本身膽汁分泌及消化未成熟的因素,過了這個過 渡期就會消失;有的小孩到一歲還是解綠色便,家長不需為此擔心。

便次數幾次才算正常?

吃得正常、體重增加正常就可以了!

在次數方面,新生兒常見139次都算正常;1天只有1次可能太少;若2天才解1次就可能有問題。而喝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粉者多。

等到寶寶出生1個月後,可能1天解3次到3天解1次都無所謂,只要沒有肚子脹,吃得正常,體重增加也正常就可以了!


 


 


喝母乳好吸收,便便次數多

喝母乳與喝牛奶的寶寶,大便情況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科 陳永綺 醫師表示,喝母乳消化比較好,所以大便次數多,質地也較稀;而因體質不同,有些1天可解到7次,有的23天解1次都沒問題。大一點的小孩若超過3天未解便,可能有便秘現象,喝牛奶的寶寶比較會有此狀況。喝牛奶寶寶大便一般是每天1次,且較容易結塊、乾燥,可能出生一個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

而老一輩的經常會問:「小孩大便成型了嗎?」其實喝牛奶寶寶出生沒多久,大便就屬於成型,喝母乳最慢34個月也會成型,只是寶寶包著尿布,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團糊狀。

大便是否有酸臭味?

大便除了要觀察顏色、次數之外,比較重要其實在於味道。每個小孩大便味道都不一樣,媽媽每天在聞,最清楚不過了,如果發現味道與平常不同,有酸臭味出現,可能因消化不良所致,部分寶寶症狀輕微,不用吃藥,可能23天後就痊癒了;情況嚴重時,大概也不會只有大便酸味的症狀,此時可能合併哭鬧、嘔吐、發燒等,大便次數比平時多,甚至已出現血便,此時要懷疑是否病毒性感染,最好儘速請醫師診治。

副食品適應不良易拉肚子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大便會更接近成人,不過剛吃副食品也有過渡期,由於體內消化?還不是很好,大便中容易出現青菜的色素,或食物未分解就排出,這就是為什麼要將寶寶的食物磨碎或切細的原因。通常4個月就可以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等到一歲後,飲食要逐漸與大人一樣;2歲之後就要配合大人的飲食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寶寶的「腸絞痛」


 


雖然名為「腸絞痛」,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存在,嚴格來說,他並不是一個病名,而是一種「徵候群」,他是由許多因素不協調所引起的。


 


★什麼時候容易有腸絞痛呢?


腸絞痛一般發生於二星期到三個月大的嬰兒,約百分之十會延長出現至四至五個月大左右,發生率約佔1525﹪,通常好發在下午四、五點或晚上。


 


★腸絞痛會有什麼症狀呢?


突發性大聲哭鬧,繼續不停、甚至連續好幾個小時,哭時臉色漲紅、腹部脹氣、手腳冰冷、雙手緊握、大小腿捲曲、腹壁緊張、排氣量增加、有時肛門排氣或排便後哭鬧就會解除。


 


★為什麼會產生腸絞痛呢?


確切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歸納可能的原因:餵食過量、牛奶過敏、乳糖耐受不良症、心理因素、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個人體質等,每一次腸絞痛,可能由各種不同的原因所引起,所以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如何診斷腸絞痛?


最好由專業的小兒科醫師作確切的診斷。排除發燒、腸胃炎、腸套疊、腦膜炎、泌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可能造成嬰兒哭鬧疾病,才能正確診斷。


 


★腸絞痛的治療?


1. 檢查


2. 少量多餐、拍背排氣


3. 熱敷腹部緩解疼痛


4. 洗溫水澡


5. 少量驅風油、薄荷油,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排氣


6. 肛溫計刺激肛門,引起排氣在醫院內可考慮灌腸


7. 保持環境穩定,減少情緒變化


8. 戴寶寶出去兜風


9. 更換低過敏奶粉,添加消化酵素,甚至抗組織胺或鎮靜劑使用,但效果不是非常好


10. 換個人照顧,讓自己輕鬆一下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個育兒觀念迷思徹底釐清 Yes or No?(下)


 


一般而言,生病時多休息的確可以早日康復,當寶寶生病時,如果他還能活動,就表示情況還不是很嚴重,不需要勉强他多休息,應讓他做適當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幫助發汗,另外,規律的作息也相當重要,多幫寶寶補充水分,對寶寶恢復健康較有幫助。


 


生病篇


1)生病時多睡覺比較好?


生 病的症狀很多,如果因疼痛而無法活動,一般而言,生病時多休息的確可以早日康復,當寶寶生病時,如果他還能活動,就表示情況還不是很嚴重,不需要勉强他多 休息,應讓他做適當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幫助發汗,另外,規律的作息也相當重要,多幫寶寶補充水分,對寶寶恢復健康較有幫助。


2)拉肚子時,應多吃牛奶等乳酸製品幫助健胃整腸?


寶 寶拉子時只能讓他吃粉劑乳酸菌,因為乳製品的牛奶成分高,拉肚子時,腸胃已經受傷,因此不可再吃、喝流質的乳製品,蛋類製品也是一樣,因為蛋是較難消化的 食物,因此不建議食用。還有有餡的食物,例如絞肉,許多家長以為對於生病的寶寶吃了會比較好吸收,然而有餡的食物大多都有油,因此不建議腸胃受傷的寶寶食 用。如果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嚴重時,建議您可幫他多補充電解質水,等到症狀緩解後,再給予清粥餵食。


3)發燒時要使用冰枕退燒?


發 燒時,為了降低體溫,大人們總會使用冰枕退燒,然而這樣的方式與其說是降溫不如說是讓身體感覺清涼一些,增加舒適感。醫師表示,寶寶們喜歡動來動去,且使 用冰枕會造成失溫現象,頭的溫度太冰,寶寶出現打寒顫等畏寒的動作,可能會使得腦中樞造成異常現象,導致抽蓄,因此不建議使用冰枕幫助寶寶退燒,家長可用 退燒片或口服退燒藥、退燒酸,38℃時使用退燒片,38℃以上則使用口服退熱要或退熱貼。


4)寶寶不愛吃藥粉,可以將藥粉摻進牛奶裡餵他?


據 專科醫師表示,如果是一般腸胃藥加入牛奶中不會影響藥效,是可行的,若是一般感冒藥,成分較為複雜不建議加入牛奶中,而且有些寶寶會排斥藥味,若將藥粉摻 進牛奶中,寶寶聞到藥味不喝,或是吐出來,反而浪費了牛奶,因此建議您,將藥與牛奶分開來餵,或飯前飯後餵,這樣才能讓寶寶順利將藥粉吃下去,達到藥效。


5)有感冒傾向不要外出比較好?


病 毒在寒冷時,反而特別活躍,所以當寶寶感覺感冒時或覺得好像快要感冒就不要讓他外出比較好,應讓孩子在家多穿衣服,補充水分,讓身體保持溫暖,這對對抗病 菌適很重要的,尤其公共場所人口較多,抵抗力差的寶寶如果帶去容易被傳染,如果在溫暖的季節,孩子想到戶外走走就比較沒關係。


 


教養篇


1)教養小孩是媽媽的責任?


不 少男人有大男人主義的觀點,把教養孩子的責任歸於妻子,然而,既然是雙親家庭,夫妻就應該分工合作,男人也有細心、耐心以及體貼的一面,在教養孩子上也有 相當大的貢獻,不應全將教養的責任讓妻子一人獨攬,教養孩子夫妻彼此都有責任與義務。此外,在此提醒您,在教養孩子時,不要刻意清楚劃分誰扮演黑臉,誰扮 演白臉的角色,照顧者應在問題發生的當下即刻解決,不要事後讓扮演黑臉者來做逞罰的動作,這樣會讓孩子畏懼扮黑臉者,也比較不易親近他。


2)孩子讓阿公阿媽帶比較不會親近父母?


建 議您,孩子自己帶對您與孩子的發展較有幫助!帶小孩要有技巧,有方法,當您決定要生小孩前要有完善的計畫,包括情緒、心情、生活等各方面都要做好迎接寶寶 誕生的準備,計畫懷孕時,妻子應先與丈夫溝通日後寶寶誕生後各種問題,例如:「夫妻都在上班,誰要來擔任主要照顧者角色」、「寶寶誕生後是否可供給物質生 活」等問題,如果媽咪們擔心將來寶寶給阿公阿媽帶是否會有與自己教養理念不合的問題,可以試著與丈夫委婉的溝通,看看丈夫小時候公婆的教養方式,同時與他 一起討論孩子給公婆帶是否洽當的問題,再做評估是否適當。


3)父母是否該將自己的遺憾或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有 些父母會為小時候自己有些無法完成的事感到遺憾,或是希望孩子更好而對他的標準不斷提高,這些都會對孩子形成莫大的壓力,如果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壓力、 痛苦,會壓抑寶寶的情緒。媽咪們在懷孕時應重視胎教,從胎教開始培養寶寶的氣質與特質;寶寶誕生後,父母可以利用平時與孩子相處時,觀察他的興趣,以及是 否對某一項才藝具有獨特天份,尤其玩遊戲時,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容易輕易發揮其想法及創意,家長可以順著孩子的興趣及天賦讓他自由發展,從中輔助孩 子,這對孩子的發展才有幫助,不要把自己的期待或。


4)阿公阿媽帶小孩比較容易寵小孩?


長 輩們總會認為對小孩不需要用這麼嚴格的條件,在教養方面難免順著孩子,看在爸比媽咪們眼裡,變成了阿公阿媽寵壞孩子。對於聽得懂的小孩,父母可以跟他講規 範,讓孩子不要沒有規矩,如果長輩們失去準則,家長再委婉與他們溝通,須讓長輩們知道他們只是照顧小孩的替代角色,如果是大家庭合住,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但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角色,互相學習,講話時也要合理,如果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產生,建議分開來住。當您發現公婆的教養方式您無法接受,就不要貿然嘗試讓 公婆帶小孩,不要爲此破壞夫妻關係。媽咪們在懷孕時就應先想寶寶誕生後可能的問題,建議您可釋出善意,與另一半溝通,先坦承自己的想法,夫妻再一起評估看 看長輩是否適合帶小孩。


5)剛出生的寶寶什麼都不懂,給睡給吃就好?


媽 咪們與寶寶的互動關係應從胎教開始,胎教時母親的情緒及營養很重要,當寶寶在胎兒時期即為一個個體,但須仰賴照顧者給予營養及教養,一旦寶寶出生後,雖然 母親著重在坐月子照顧,但也不能忽略寶寶。寶寶誕生後,開始大量接收訊息,孩子不動是因為照顧者未給予啟發,正常的寶寶應會吃喝玩樂,照顧平時可多給寶寶 一些啟發,例如讓他聽音樂、幫他做按摩,一邊跟他說話,孩子會從與照顧者的互動中,學著聽、看及說,對於成長有相當大的幫助,因此剛出生的寶寶就像一塊未 經雕琢的璞玉,照顧者給予寶寶越大量的訊息,孩子吸收得越快,成長也越快,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就讓他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個育兒觀念迷思徹底釐清 Yes or No?(上)


 


若您擔心孩子遺傳近視或希望寶寶生下來就有雙明亮的雙眸,醫師建議在懷孕期間可多攝取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幫助寶寶視力發展,如果出生即為高度近視或弱視的寶寶,爸比媽咪們也可多幫孩子補充維他命A。


傳說篇


1)發高燒會變笨?


發燒的時間與溫度成正比,如果高燒40以上達兩個半小時甚至三個小時會讓寶寶陷入昏迷狀態,如果超過42℃時,屬惡性發燒,此時腦細胞會逐漸萎縮,導致寶寶意識不清,就會對腦部發育產生影響。


小兒科醫院表示,是否要退燒須視寶寶情況而定。發高燒可啟動人體免疫系統,如果溫度達38℃以上,免疫系統的殺菌力強,此時還不須退燒,倘若寶寶不舒服可先設法讓他發汗,充分給予水分攝取,讓他自行退燒。


2)不能常摸小嬰兒的頭?


寶寶前囟門須12~18 個月才會癒合,當寶寶頭部正在發育時,可以摸,但是不要集中在前後囟門,尤其不能拍打,建議您可多用按摩的方式幫助寶寶頭部發育。此外,囟門有一定的張 力,當寶寶有腦膜炎或水腦現象時,囟門凸度會增加,導致寶寶不舒服,因此平時摸寶寶的頭部要仔細觀察是否有突起異樣。醫師表示,食用維生素A有助寶寶腦部 發展,但注意六個月以上寶寶應避免食用過多維生素A,否則會造成囟門往上突起的現象。


3)父母近視的話小孩也比較容易有近視?


如果父母親是深度近視(1000 度以上)者,所生幼兒有25%的近視遺傳可能,倘若您是一般近視者則較不須擔心。若您擔心孩子遺傳近視或希望寶寶生下來就有雙明亮的雙眸,醫師建議在懷孕 期間可多攝取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幫助寶寶視力發展,如果出生即為高度近視或弱視的寶寶,爸比媽咪們也可多幫孩子補充維他命A。


4)皮膚好不好跟遺傳有關?


整 體而言,皮膚的健康程度可說得自於遺傳,例如:皮膚過敏者、異位性皮膚炎或蚊蟲叮咬馬上會腫起來…等,這些大多都會遺傳,所以如果媽咪們覺得自己皮膚不 好,在懷孕時就要多注意飲食,讓生活作息正常且固定,寶寶出生後多留意他的皮膚狀況,如果孩子皮膚問題連連,可多請教皮膚科醫師。


5)愛睡的寶寶長得快?


睡眠有深睡期和淺睡期兩種分別,而這兩種會交互來臨。研究發現,當人們處於深睡期的最深時刻時,會分泌出成長荷爾蒙,但是如果寶寶超過四個月以上時,還是一直睡個不停,或是長時間持續不自然的睡眠模式,家長們就要找小兒科醫師詢問。


 


生長發育篇


1)寶寶生長發育時就會長高嗎?


一歲以前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快,會逐漸增長成出生的0.5 倍,舉例而言,寶寶0歲時三公斤,四個月時即以倍數成長為6公斤,而周歲時的體重是出生的三倍,因此,當寶寶在六個月以內做的許多動作,包括伸懶腰、上廁 所、哭泣、打哈欠等都會幫助他生長,要提醒您的是,六個月以內的寶寶家長應盡量避免搖晃動作,以免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產生。


2)使用學步車可以讓寶寶提早學會走路?


醫師表示,不建議讓孩子藉由學步車提早學會走路。以安全理由為考量,對於太小的幼兒使用,容易有危險,另一方面,太早使用學步車會讓寶寶放棄學習的機會,因為荷爾蒙分泌的關係,男寶寶最早從13 個月;女寶寶最早從9個月會開始走,因此家長應讓寶寶順著自然生長發育,等他到適當時機自然會站,使用爬行是增進孩子智慧的開始,如果讓孩子跳躍四腳爬行 的摸索,直接進入兩腳站立階段,對孩子的學習反而不見得有幫助。如果家長想讓孩子使用學步車,建議等到寶寶自己會走再使用,家長可以購買手推車式的學步 車,前面附有玩具,讓寶寶產生興趣,自己推著車子走,這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才有幫助。


3)男寶寶一定要割包皮嗎?


每個寶寶的生殖器包莖程度因人而異,如果一出生時家長覺得他包皮程度過長可以先不要割,觀察到14 歲,如果未來成長時推得開就不需要割,此外,包皮是很好的替代皮膚,如果將來有需要可留做皮膚移植。如果家長覺得還是要割,建議讓寶寶出生後小於兩個月時 割,此時不需要麻醉,但千萬不要一出生就割,因為寶寶還太小無法承受割包皮的痛楚,且割包皮的疼痛對於寶寶的精神發展,可能有不良的影響。


4)嬰兒時期過胖長大也會胖?


寶 寶還沒有斷奶以前,對於「過胖」的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太過擔心,只要孩子的身高體重都維持在標準內,情況都還算正常,即使體重超出標準,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 心。但是,若過胖的體重影響寶寶的活動,減少孩子的活動力和好奇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情形可就不能小覷。否則,家長不用因為寶寶現在胖了點就擔心他長大後 也是個小胖子。


5)太早學站的話會變成O型腿?


寶寶通常都是O 型腿,尤其是剛學會站立的時候,倘若較早學站的話,O型腿會更加明顯。不過,一般而言,孩子到了讀小學時腿就會慢慢變得筆直,所以嬰幼兒時期的O型腿家長 無須擔心。其實,腿的形狀與遺傳有關,一般寶寶的腿型會與父母相似,除了相當特別的情況外,寶寶的腿型不會有所改變,您可以順其自然讓寶寶穿上合腳的鞋 子,充分運動,一旦腳腱發達,長出肌肉後,寶寶的腿型自然會慢慢變得筆直。


 


日常照顧篇


1)寶寶臉上皮膚乾燥時,可以給他擦大人的乳液?


寶 寶用的乳液越單純越好,建議家長可使用凡士林幫寶寶塗抹,因為凡士林不含香精,較為天然且保濕,而大人的乳液添加許多化學成分,對於寶寶柔嫩的皮膚有刺激 性,因此不建議使用。凡是林可適用在臉及身體,現在天氣嚴寒,如果您要帶寶寶外出,出門前十分鐘爲寶寶塗抹即可,尤其是騎腳踏車或摩托車的寶寶,兩頰部分 更要加強塗抹。室內部分,潮濕度越高(80%)越不需使用,建議您盡量將室內潮濕度控制在60%以上,如果室內潮濕度低,,早上起床後當寶寶開始活動前可先塗,之後每2~3小時塗抹一次,下午睡醒時、洗澡後以及睡前再塗抹,如此就可以好好保護寶寶滑嫩的肌膚,讓他不受寒害。


2)喝母奶寶寶容易拉肚子?如果拉肚子就不要再給他喝母奶了?


喝母奶的寶寶拉肚子的情況應視孩子年歲而定,喝母乳的寶寶有胃脂腸反射現象,拉肚子情形是正常母奶便反應,雖然是腹瀉,但寶寶都有在成長,直到四個星期以上排便情形會趨於穩定,每2~3 天才上一次,而四個月上寶寶因為肝臟及腸道吸收發育成熟,所以排便次數會驟減,因此家長們不須因爲寶寶拉肚子而讓他停止喝母奶。然而如果出生的寶寶四個星 期內每天都有6~9次排泄,或是糞便像鼻涕,帶血絲,家長就要注意,此外,吃配方奶的寶寶,如果超過四天沒有排便,家長也要留意。


3)嬰兒不能使用電毯?


現在的房子保暖功能都很好,只要讓寶寶穿上足夠的衣物保暖,確實蓋上毛毯或棉被,嬰兒精力旺盛,新陳代謝快,自然會一邊調適體溫一邊熟睡,因此不需在棉被裡多加保暖用具,如果屋內真的很冷非要使用電毯,建議您在睡前可使用電毯暖被,等到要睡覺時再把電源關掉即可。


4)不可以在嬰兒週遭使用蚊香或滅蚊燈?


吸 入這些捕蚊器具得煙霧雖然對肝、腎不會有太大影響,然而對於呼吸道的刺激可就不是完全沒有影響。這些物品並非不能使用,但是使用時要注意,例如在密閉的房 間內,只要有嬰兒在就不要使用,應該在嬰兒進房間之前先使用,等蚊子全部消滅後再讓寶寶進入,即使房間空間大,也不建議讓寶寶一邊點蚊香一邊睡覺。


5)寶寶的耳垢應該每天清?


大部分的耳垢會自然掉落,不需要每天清理,尤其是嬰兒,清除耳垢如果不當就是危險動作,平時照顧時只要用清水擦拭看得見的地方即可,至於耳內深處的耳垢實在不須刻意清理,當阻塞不通時,建議您可請教小兒科醫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發高燒 身體發警訊


寶寶發高燒 身體發警訊
帶著發燒孩子跑醫院,相信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心疼寶寶的父母親,莫不希望有特效藥快速退燒。但事實上,發燒並不完全只有壞處,以下是大家對於發燒常見的迷思,希望幫助大家以平常心來看待幼兒發燒。


Q1:「人體為何會發燒?」


A:體溫調控中心在腦部,清晨體溫最低,傍晚較高。生病時,腦部會刻意讓體溫高一點,以應付外來病原的入侵,因為發燒時,免疫力會提升,有利於身體與病菌作戰。發燒這個指令是大腦發出來的,家長們應把它當警訊,而不是視發燒為仇敵,非得立即退燒不可。




Q2:「發燒時,為何會發抖或手腳冰冷?」


A:腦部把體溫調高的過程,人體會感到寒意,便藉由顫抖現象增加熱量,同時周邊血管收縮減少散熱,所以四肢會冰冷。這些是發燒時常見的生理現象。




Q3:「燒好幾天了,到底是甚麼病?」


A:幼兒發燒常見原因有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中耳炎、尿道感染等,較少見的為腦膜炎、疫苗接種反應等。




Q4:「為何幼兒較容易發高燒?」


A:幼兒腦部發展尚未成熟,對體溫控制力弱,加上本身抵抗力較差,所以即便是一般的感冒或病毒感染,也常見燒到39或40度以上。




Q5:「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A:生理上來說,腦部耐受的溫度極限為攝氏42度,過高會破壞腦細胞,引起昏迷,甚至死亡。但除了少見麻醉藥過敏、藥物反應或感染重症外,一般感冒發燒極少達此溫度。事實上,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唯有腦膜炎、腦炎等腦部病變會破壞腦細胞。




Q6:「寶寶高燒時出現眼睛上吊,還有全身痙攣,該怎麼辦?」


A:高燒合併全身痙攣的病症稱為「熱痙攣」,發作時很嚇人,但經過適當處理之後,很少會留下後遺症,除非是痙攣時間過久或短時間內反覆發作。若您的寶寶有此種症狀,建議儘速送醫。




Q7:「醫護人員怎麼看待幼兒發燒呢?」


A:醫護人員眼中,發燒只是疾病症狀之一,如同咳嗽、流鼻水、腹瀉等,不是疾病全部。


退燒也不是治療的全部,醫師著眼發燒背後的原因,即疾病本身,唯有清楚病程未來發展方向,方能擬定治療計畫。有些家屬只看疾病表象,一味要求醫師退燒,如此只治療發燒這個症狀,此為雙方認知上的差異。




Q8:「燒燒退退,還會再燒多久?」


A:一般常見感冒或病毒感染,燒燒退退現象,會持續3至5天,甚至會持續一周或更久,視病因與體質而定。耐心等待與觀察,也是治療上很重要的一環。




Q9:「幼兒發燒時,如何照顧?」


A:幼兒發燒時,需保持室內通風、注意水分營養補充,勿讓患童穿太厚的衣服妨礙散熱。冰枕可幫助降溫,但不適用於6個月以內的幼兒。上述方法無效時,可用溫水浴降溫,但切勿用酒精擦拭或冰水浴。


建議聽從醫師指示,準備退燒藥水或塞劑,幼兒高燒不適時,間隔4至6小時適度給予退燒藥,可減輕不舒服感。


但家長要清楚,退燒藥對病程本身並無影響,往往藥效過了會再燒起來,因為疾病尚未痊癒。所以,耐心等待,持續觀察幼兒精神狀態、活動力與食欲才是最重要的,別因為反覆發燒而亂了分寸。




Q10:「甚麼情況下,需盡快就醫?」


A:只要是3個月內嬰幼兒發燒、幼兒食欲活動力減退、有煩躁不安、嗜睡、劇烈頭痛或頸部僵硬症狀、或者出現喘或呼吸困難,請儘速就醫,切勿拖延。


總之,發燒只是一種症狀,多關懷您的寶寶,耐心與醫師合作,病好了燒自然會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