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嬰幼兒教育與學習 (3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ㄅㄆㄇ口訣


ㄅㄆㄇ口訣


 


ㄅㄆㄇ口訣  資深國語文教育工作者:蔡明利


以活潑有趣的口訣念唱,讓學生輕鬆學會ㄅㄆㄇ符號。


 


ㄅ:海豹玩球有一套,鼻子頂球不會掉。


ㄆ:巫婆婆,脾氣好,騎著掃帚怕跌倒。


ㄇ:貓咪貓咪在哪裡?原來躲在帽子裡。


ㄈ:大風吹,褲子飛,風吹褲子到處飛。


 


ㄉ:大菜刀剁剁剁,大公雞躲躲躲。


ㄊ:美人魚兒真特別,她的雙腿變魚尾。


ㄋ:鷺鷥鳥兒有怪癖,愛把牛兒當馬騎。


ㄌ:老媽老媽騎老馬,老馬老馬氣老媽。


 


ㄍ:大哥二哥雙胞胎,誰是哥哥讓你猜。


ㄎ:哥哥自誇又耍酷,單手吊著一棵樹。


ㄏ:大家一起溜滑梯,溜完滑梯畫畫去。


 


ㄐ:姐姐漂亮怕變胖,手拿鏡子不肯放。


ㄑ:希奇希奇真希奇,風吹帆船走千里。


ㄒ:淅瀝瀝,淅瀝瀝,傘和雨滴玩遊戲。


 


ㄓ:仙人掌,本領高,不怕沙漠烈日照。


ㄔ:兩根香腸串一串,好吃好玩又好看。


ㄕ:大水瓢兒裝滿水,打翻水瓢一地水。


ㄖ:星期日,大掃除,妹妹認真擦窗戶。


 


ㄗ:仔細學,認真跳,芭蕾舞姿最美妙。


ㄘ: 蔡 小姐,擺姿勢,用心去猜別猜錯。


ㄙ:三角鐵,敲不碎,聲音清脆讓人醉。


 


ㄚ:阿公阿公發脾氣,拿起彈弓打飛機。


ㄛ:松鼠伯伯要過冬,樹洞當窩不怕冷。


ㄜ:魚餌魚線和魚鉤,河邊釣魚快樂多。


ㄝ:咩咩咩,咩咩咩,羊兒上街買番茄。


 


ㄞ:人魚公主不快樂,海底世界多垃圾。


ㄟ:風兒吹,婚紗飛,新娘新娘真美麗。


ㄠ:不要笑我年紀小,我的肌肉你瞧瞧。


ㄡ:烤肉爐上烤肉香,肉香飄散在四周。


 


ㄢ:玩具槍,裝子彈,弟弟想當小偵探。


ㄣ:閃電打雷聲音大,只要小心不用怕。


ㄤ:胖子跑步像金剛,慌慌忙忙真緊張。


ㄥ:打起響板砰砰砰,跳舞唱歌真輕鬆。


 


ㄦ:魚兒魚兒你看清,這是魚餌要當心。


 


ㄧ:細細長長搖啊搖,我是蛇兒沒有腳。


ㄨ:電扇呼呼呼呼吹,叔叔呼嚕呼嚕睡。


ㄩ:魚兒魚兒真有趣,小小魚缸玩遊戲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界定與教育


                                                                                             高醫復健科 王國慧 語言治療師


「醫 生,我的孩子兩足歲了,都還不會講話,怎麼辦﹖」「都已經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我的孩子都聽得懂,就是不開口講話」這些都是在語言治療門診裡, 常聽到小朋友爸媽焦急的詢問。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遲 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


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


根據以往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


(一)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時的  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二) 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 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


(三)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


(四)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五)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六)呢喃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七)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


(八) 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 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 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界標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


(一)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二)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三)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


(四)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


(五)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聽覺障礙。


(二)神經或大腦傷害。


(三)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


(四)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


(五)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只是幾節課的訓練,而是教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培育態度,並且重要的是要有愉快且具刺激誘發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的增進幼兒語言發展。加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幾個方向:


(一)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能損傷的幼兒。


(二)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認知):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並可自然的改變姿勢與幼兒面對面互動,但不要勉強孩子站在你面前聽你說話,因為這對他來說是無趣而且難以控制的事。


(三)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時,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即使只是口頭讚美,都是使其願意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模仿動作與發音:最有效的是「玩」聲音,例如:玩火車遊戲,一邊擺動雙手,一邊發出鳴……七恰七恰;或是模仿動物叫聲。重點是要用「玩」的態度,才能吸引幼兒學習模仿。


(五)口腔動作:這是針對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分別對其呼吸(如:練習吹氣)、唇(如閉唇親親)、舌(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大口咀嚼餅乾)等做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


雖 然我們期待每一個幼兒都能與我們好好的進行語言溝通,但是,有一些小天使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嚴重不足或口腔動作限制,不能用一般語言與我們溝通, 這個時候,基本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如手勢。以及輔助性工具,變成了另一項選擇。總而言之,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溝通,因此只要能達到此目的,使用的方法,就要 靠我們的智慧與包容。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條幼兒訓練守則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懂事,就放任他們。


 


社交並非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人類天生就有適者生存的心態。因此你必須教導幼兒,如果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或不在身邊時,什麼樣的舉止才算合宜、安全。簡單來說,你必須將「品行優良」的記憶體植入孩子腦袋 (佛洛伊德所謂的超我),隨時提醒他們該如何守規矩。這段過程就像馴服野馬,但是如果方法正確,就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現在訓練,假以時日就會見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只不過別指望立竿見影。) 下列是你必須銘記在心的幾大守則。


 


1 困難是可預期的。某些情況和時間點容易誘發不良行為。最常見的情況:轉換活動時 (起床、上床睡覺、停止遊戲去吃晚餐)。先提醒孩子,他才能做好轉換的準備 (例如,「再堆一座積木塔之後,就得吃晚餐」)。


 


2 慎選戰場。如果從早到晚將「不行」兩個字掛在嘴邊,一定會失效。將行為分成嚴重、普通和輕微這幾種程度。用星巴克的術語打個比方,幼兒胡鬧的情況可以分成特大杯、大杯和中杯。如果不理會輕微的違規行為 (例如幼兒老是在你收電子郵件時尖叫),孩子最後會住口,因為她知道尖叫無法激怒爸媽。


 


3 採取預防式防禦。很抱歉在這裡使用運動術語,但這個術語的形容最貼切。打造適合孩子的住家,事先想好合理的對付招數。如果不將珍貴的水晶收藏品放在茶几,孩子就不會忍不住拿它來砸電視。如果要帶全家外出用餐,提早出門才不用候位。


 


4 說話時簡單扼要但語氣溫柔。說話簡單扼要,例如「不准打」。簡短的句子遠比「兒子,你知道,打狗狗是不好的行為」有效。「你知道」後面的話,孩子根本半句都沒聽進去。


 


5 分散注意力並轉移目標。顯然你一整天都在做這件事。但嘗試讓孩子對不同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她難免會回頭去做前一個活動,心想也許能僥倖逃過一劫。不要放棄。即便這已經是今天孩子第十次將捲筒衛生紙全部攤開,也請冷靜把她從廁所帶出來,然後關上門。


 


6 說明後果。孩子必須學習行為連帶的後果,也就是所謂的因果。例如,如果孩子嚷著堅持自己挑選睡衣 (可能需要大半天),那麼就等於他選擇不聽床邊故事。因:挑睡衣會花太多時間 = 果:沒時間唸床邊故事。下一次他挑睡衣時會加快速度,或是讓爸媽挑選。


 


7 不要為了避免衝突而讓步。沒有人喜歡掃興,但是爸媽不應該為了避免在雜貨店鬧僵就讓步。如果你決定孩子不能買電視上看到的玉米穀片,就堅持立場。以後你會慶幸自己這麼做。


 


8 孩子爭取注意力是可以預期的。是的,小寶貝會在你的注意力分散 (煮晚餐、講電話) 時搗亂。因此一定要為他們提供某些娛樂 (最愛的玩具、小點心)。真實故事:我兒子曾在我講電話時吃狗食。記取教訓:如果忙碌時不提供幼兒一些東西,他們會自己找,而且結局通常很糟。


 


9 將焦點放在行為而不是孩子。一定要說是某種行為不好, 絕不要說是孩子不乖。重點在於讓孩子知道爸媽愛他,你只是不喜歡他現在的行為。


 


10 讓孩子有選擇機會。這樣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擁有表決權。不要給孩子太多選擇,而且選項必須都是你希望完成的事情,例如「你可以選擇,是要先穿鞋子還是先繫皮帶」。


 


11 不要大吼。但是要改變聲音。重點不在音量,語調才有助於傳達想法。


 


12 留意孩子的好表現。如果在孩子表現好時給予讚美,他會更常表現得好,而且比較不會使壞來引起爸媽的注意力。正面鼓勵能滋養超我。


 


13 立即行動。訓練幼兒刻不容緩。孩子使壞惹上麻煩後,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14 樹立好榜樣。如果爸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孩子便知道以什麼態度面對壓力。但如果爸媽一不開心就大發雷霆,孩子想必會有樣學樣。記著,孩子一直都在觀察爸爸媽媽。


 


15 不要將孩子當做大人。孩子真的不想聽爸媽訓話,而且也聽不懂。下次孩子扔麵條時,不要長篇大論,教訓說「你不能亂丟食物」。以冷靜的方式,在當晚將她趕出廚房。


 


16 比照球賽的暫停作法 即使這個年紀也適用。你可姑且稱之為搗蛋椅,不論是幾歲的孩子,都先讓他停止遊戲,然後持續一分鐘不要理他。不理他是傳達訊息最有效的方式。不到 2 歲的孩子其實不會坐在角落或是椅子上,可以容許他們坐在地上耍賴尖叫。(只要確保暫停的地點安全即可。) 針對特別不當的行為 (例如孩子咬朋友的手臂時) 預留暫停時間,每次發生這類攻擊事件就採用暫停的方式。


 


17 別和孩子討價還價或是做出承諾。盡量別說「如果你乖,我就買你喜歡的洋娃娃給你」。否則孩子會習慣用好表現換取獎賞。


 


18 過一段時間就改變策略。孩子 15 個月大時有效的策略等到他 2 歲時可能不管用。換句話說,他早就見識過了。


 


19 提醒孩子爸媽對她的愛。訓話結束時不妨給予正面的評語。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爸媽已經處理完這個問題,不會在同樣的問題打轉。而且更讓孩子明白,你會這樣對她完全是出自於對她的愛。


 


最後,如果幼兒不斷把你惹毛,而且你覺得自己快發飆了,請先靜下心想想。你會更瞭解孩子使出什麼招數,並且重新審視如何改變應對策略。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懂事,就放任他們。


 


社交並非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人類天生就有適者生存的心態。因此你必須教導幼兒,如果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或不在身邊時,什麼樣的舉止才算合宜、安全。簡單來說,你必須將「品行優良」的記憶體植入孩子腦袋 (佛洛伊德所謂的超我),隨時提醒他們該如何守規矩。這段過程就像馴服野馬,但是如果方法正確,就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現在訓練,假以時日就會見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只不過別指望立竿見影。) 下列是你必須銘記在心的幾大守則。


 


1 困難是可預期的。某些情況和時間點容易誘發不良行為。最常見的情況:轉換活動時 (起床、上床睡覺、停止遊戲去吃晚餐)。先提醒孩子,他才能做好轉換的準備 (例如,「再堆一座積木塔之後,就得吃晚餐」)。


 


2 慎選戰場。如果從早到晚將「不行」兩個字掛在嘴邊,一定會失效。將行為分成嚴重、普通和輕微這幾種程度。用星巴克的術語打個比方,幼兒胡鬧的情況可以分成特大杯、大杯和中杯。如果不理會輕微的違規行為 (例如幼兒老是在你收電子郵件時尖叫),孩子最後會住口,因為她知道尖叫無法激怒爸媽。


 


3 採取預防式防禦。很抱歉在這裡使用運動術語,但這個術語的形容最貼切。打造適合孩子的住家,事先想好合理的對付招數。如果不將珍貴的水晶收藏品放在茶几,孩子就不會忍不住拿它來砸電視。如果要帶全家外出用餐,提早出門才不用候位。


 


4 說話時簡單扼要但語氣溫柔。說話簡單扼要,例如「不准打」。簡短的句子遠比「兒子,你知道,打狗狗是不好的行為」有效。「你知道」後面的話,孩子根本半句都沒聽進去。


 


5 分散注意力並轉移目標。顯然你一整天都在做這件事。但嘗試讓孩子對不同的活動產生興趣時,她難免會回頭去做前一個活動,心想也許能僥倖逃過一劫。不要放棄。即便這已經是今天孩子第十次將捲筒衛生紙全部攤開,也請冷靜把她從廁所帶出來,然後關上門。


 


6 說明後果。孩子必須學習行為連帶的後果,也就是所謂的因果。例如,如果孩子嚷著堅持自己挑選睡衣 (可能需要大半天),那麼就等於他選擇不聽床邊故事。因:挑睡衣會花太多時間 = 果:沒時間唸床邊故事。下一次他挑睡衣時會加快速度,或是讓爸媽挑選。


 


7 不要為了避免衝突而讓步。沒有人喜歡掃興,但是爸媽不應該為了避免在雜貨店鬧僵就讓步。如果你決定孩子不能買電視上看到的玉米穀片,就堅持立場。以後你會慶幸自己這麼做。


 


8 孩子爭取注意力是可以預期的。是的,小寶貝會在你的注意力分散 (煮晚餐、講電話) 時搗亂。因此一定要為他們提供某些娛樂 (最愛的玩具、小點心)。真實故事:我兒子曾在我講電話時吃狗食。記取教訓:如果忙碌時不提供幼兒一些東西,他們會自己找,而且結局通常很糟。


 


9 將焦點放在行為而不是孩子。一定要說是某種行為不好, 絕不要說是孩子不乖。重點在於讓孩子知道爸媽愛他,你只是不喜歡他現在的行為。


 


10 讓孩子有選擇機會。這樣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擁有表決權。不要給孩子太多選擇,而且選項必須都是你希望完成的事情,例如「你可以選擇,是要先穿鞋子還是先繫皮帶」。


 


11 不要大吼。但是要改變聲音。重點不在音量,語調才有助於傳達想法。


 


12 留意孩子的好表現。如果在孩子表現好時給予讚美,他會更常表現得好,而且比較不會使壞來引起爸媽的注意力。正面鼓勵能滋養超我。


 


13 立即行動。訓練幼兒刻不容緩。孩子使壞惹上麻煩後,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14 樹立好榜樣。如果爸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孩子便知道以什麼態度面對壓力。但如果爸媽一不開心就大發雷霆,孩子想必會有樣學樣。記著,孩子一直都在觀察爸爸媽媽。


 


15 不要將孩子當做大人。孩子真的不想聽爸媽訓話,而且也聽不懂。下次孩子扔麵條時,不要長篇大論,教訓說「你不能亂丟食物」。以冷靜的方式,在當晚將她趕出廚房。


 


16 比照球賽的暫停作法 即使這個年紀也適用。你可姑且稱之為搗蛋椅,不論是幾歲的孩子,都先讓他停止遊戲,然後持續一分鐘不要理他。不理他是傳達訊息最有效的方式。不到 2 歲的孩子其實不會坐在角落或是椅子上,可以容許他們坐在地上耍賴尖叫。(只要確保暫停的地點安全即可。) 針對特別不當的行為 (例如孩子咬朋友的手臂時) 預留暫停時間,每次發生這類攻擊事件就採用暫停的方式。


 


17 別和孩子討價還價或是做出承諾。盡量別說「如果你乖,我就買你喜歡的洋娃娃給你」。否則孩子會習慣用好表現換取獎賞。


 


18 過一段時間就改變策略。孩子 15 個月大時有效的策略等到他 2 歲時可能不管用。換句話說,他早就見識過了。


 


19 提醒孩子爸媽對她的愛。訓話結束時不妨給予正面的評語。這樣一來,孩子就知道爸媽已經處理完這個問題,不會在同樣的問題打轉。而且更讓孩子明白,你會這樣對她完全是出自於對她的愛。


 


最後,如果幼兒不斷把你惹毛,而且你覺得自己快發飆了,請先靜下心想想。你會更瞭解孩子使出什麼招數,並且重新審視如何改變應對策略。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佳潛能開發 就是陪伴


讓小孩樂在其中的除了玩,還有就是你的陪伴。

文、圖/衣瑪


 


全職媽媽帶小孩,容易陷入一種困境,那就是周而復始的規律生活。媽媽必須懂得家務時間掌控與活動的安排,才不會每天都是曬衣服、燒飯,小孩看電視,一天又過去了,有心的媽媽,帶小孩要精心安排活動。




對小孩最好的活動,就是玩,然而媽媽不是萬能,哪能每天變出不同花樣,時下流行志同道合媽媽組成共學共玩,每位媽媽輪流負責一種活動,今天去A媽媽 家,明天去B媽媽家,後天到我家,小孩跟媽媽一起社交,生活也變得有趣有變化,我因為個人時間安排的關係,無法加入固定媽媽族群,坊間五花八門的幼兒活 動,成了我自己與小孩的親子活動。




從小孩慢慢會走,我就開始一系列的親子活動安排,最基礎的社區散散步、溜滑梯、偶爾串串門子聊天,到兩歲以後音樂、律動、積木、塗鴉、黏土、畫畫, 到大一些游泳、直排輪……等等,我喜歡陪小孩上各種課,目的不在學習,很多人倡導的「學習成果論」,我倒是認為,學齡前沒有什好開發不開發的,這個階段刺 激是好事,但過程應勝於結果,時間一久,你就會發現小孩的轉變,這就是過程中的驚喜。




帶小孩到處參加活動或課程,平日課時間參與的有兩種小孩,一個是全職媽媽帶來,另一種就是照顧者帶來,可能是保母、阿嬤或菲傭,兩種小孩都很幸福, 差別就在於後者的媽媽無法享受到一點一滴看到小孩的轉變,這也是時下普遍幼兒課在假日往往大客滿,雙薪爸媽陪同小孩一起出動,可見時下關切孩子成長的爸媽 的確不少,然而一路走來,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最好的潛能開發?我的答案是,活動只是調劑帶小孩的生活,陪伴才是關鍵。


 


此文摘自~自由時報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孩子成長,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話下,教育上也不遺余力地進行投資,從風靡全球的“胎教”熱到少年大學生就可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圍內,由于許多媽媽忙于工作,在過去的十年裏,入托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托兒所。許多兒童專家稱 托兒所是“監獄”,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裏,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們一直在那裏呆到上 學,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數量成千上萬,約佔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後就把他們交給托兒所。


但是,據英國報導:專家警告說,早教要有個尺度,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


很多托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由于現代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加,許多父母忙于工作,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托兒所和幼兒園作為解除父母後顧之憂的政策,僅在英 國,就有25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托兒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


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現在發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但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聲稱父母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老師,托兒所和幼兒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最好的托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而那些差的托兒所根本無法 照顧到孩子,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淒涼,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他們身上 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研究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更富有攻擊性,易發展反社會行為


比杜爾夫堅定地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在支持他的理論──那些很早就脫離父母到托兒所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以及其他的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在日後會遭遇人際關係問題,不容易與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去年,英國兒童問題權威珀涅羅珀-裏奇博士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她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托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 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對照組的孩子。裏奇和兩位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 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裏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另有兩項研究也發現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在托兒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展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兒 童專家指出,過早上托兒所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大腦發育、情感發展、社會行為、認知能力培養,另外他們的身體發育也遲緩,神經萎縮,腦發育異常,這些都是與沒 能得到一對一家庭關懷有關,所以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托兒所。


最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


比杜爾夫強調說,最好的托兒所最負責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媽媽,兩歲以下的孩子就該受到媽媽一對一的關愛,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 想讓幼兒的大腦健康發育,就需要對其進行愛的刺激,媽媽與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與朋友的關愛對孩子發育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托兒所中缺乏的 就是這種影響,即使請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媽媽親自照顧好,更何況多數人沒有足夠的運氣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僅需要固定的人員養育,更需要專注的關心,一對一養育更能夠滿足嬰兒的需求。而托兒所裏的老師一般是一個人照顧數個孩子,她無法同時 滿足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遊戲、呵護等,不要認為嬰兒不懂事,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孤獨感,表現為煩躁哭鬧,長期的影響則不利于 他們的心理發展,迫使一些孩子發展攻擊性性格,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後果。


警示


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


許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提早讓嬰兒進入托兒所會讓他們更能適應外部環境,更早地發展交際能力。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 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只有家裏的父母能做到這樣。


比杜爾夫也承認,他一開始是一個堅定的兒童早教倡議者,認為讓幼兒早上托兒所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技能,由于夥伴多, 也有利于他們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第二個好處就是讓媽媽有更多的時間自我發展,擴大她們的社會活動范圍。可是他現在發現,這種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他 說:“事實上,這是一種災難性的失望。”


人生最初的18個月是負責社會和情感功能的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一生都有影響,母子相互作用則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媽 媽是嬰兒內分泌和神經係統發育的調節器。另外,家裏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輩對他們也很重要,他們起著輔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嬰兒從他們身上得到安全感,也 獲得最初的情感影響,人類正是通過孩子來傳遞這種情感,有專家說“人生的前三年影響後三代”就是這個道理,而陌生人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全而無所適。


在心理上無法形成家庭情感。托兒所缺乏的正是這種相對固定的親情氛圍,托兒所老師是不固定的,經常換來換去,比如老師生病、休假以及培訓等,


即使人員相對固定,她們也要輪班照顧孩子,讓孩子無法適應。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愛的指紋畫】要學哦…以後可教小朋友(含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6個月幼兒 能力啟蒙8遊戲

作者:宮鑫鈴  出處:MamiHome媽咪窩

想減少幼兒日夜顛倒的情形,首先白天要提供幼兒有適當光照的環境,避免讓幼兒處在昏昏暗暗的空間;至於晚上睡前那一餐一定要讓幼兒吃飽,幼兒吃飽喝足了,晚上才能睡得又香又長。


4~6個月幼兒「生活作息」發展概況

生活作息方面,在度過0~3個月幾乎日夜顛倒的恐怖日子後,4~6個月後爸媽就可以開始幫幼兒調整作息了。廖笙光副技術長提到,許多幼兒之所以晚上 哭鬧不睡,正是因為白天吃飽也睡飽了,因此想減少幼兒日夜顛倒的情形,首先白天要提供幼兒有適當光照的環境,避免讓幼兒處在昏昏暗暗的空間;至於晚上睡前 那一餐一定要讓幼兒吃飽,幼兒吃飽喝足了,晚上才能睡得又香又長。


遊戲1 我翻、我翻、我翻翻翻

肢體能力up 觸覺up
月齡:4個月幼兒
道具:幼兒喜歡的玩具

方式:讓幼兒在床上仰躺,用玩具在側邊吸引幼兒,讓幼兒為了拿玩具而努力翻身。

★小叮嚀

這時期也可以讓幼兒多練習趴和撐的動作。因為胸腹部是觸覺敏感的地方,務必要讓幼兒提早接觸,否則之後可能會排斥爬行喔!


遊戲2 拍拍手

肢體能力up 認知up
月齡:4個月幼兒
道具:積木、奶瓶,甚至完全不用也可以

方式1:和幼兒面對面,握住幼兒的手,引導幼兒拍手。

方式2:讓幼兒雙手各拿一個積木,練習對敲。

方式3:餵奶的時候,鼓勵幼兒練習雙手拿奶瓶。

★小叮嚀

這階段的幼兒可以進行雙手動作,但是單手動作要等6個月左右才會發展出來。


遊戲3 寶貝看這裡!

視覺up 聽覺up
月齡:4~6個月幼兒
道具:對比強烈(黑白、黃紅色)、色彩比較豐富的玩具

方式1:在距離60公分處,一邊將玩具緩緩移動,一邊呼喊幼兒,吸引幼兒追視。

★小叮嚀

這階段的幼兒,會對移動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但因肢體發展尚未成熟,所以速度不可以太快喔!

方式2:在幼兒上方60公分處,懸吊對比強烈(黑白、黃紅色)、色彩豐富的懸吊玩具。

★小叮嚀

玩具不要固定在同一個點,要經常變換位置,以避免造成斜視。

方式3:讓幼兒在爸媽懷中坐著或是坐在稍微立起的推車上,以聲音和玩具吸引幼兒追視。


遊戲4 唱兒謠

聽覺up 語彙up
月齡:4~6個月幼兒
道具:無

方式1:任何兒謠或兒歌,歌喉不佳也沒關係。

★小叮嚀

幼兒對於媽媽的聲音會特別有反應,也會分辨媽媽的聲音,因此建議多和幼兒說話、唱兒謠,建立親密互動,無形中也豐富了幼兒的語彙喔!過程中如果能與幼兒面對面更佳,因為這階段的幼兒視覺、聽覺漸漸能辨識,所以會對媽媽特別有反應。

方式2:兒歌CD或音樂CD

★小叮嚀

聽力的辨認上,幼兒對於高頻的聲音辨認比低頻來的好(所謂的高頻,就是類似水蜜桃姐姐、蝴蝶姐姐的娃娃音)。


遊戲5 日光浴

觸覺up
月齡:4-6個月幼兒
道具:日光

方式:將幼兒床移到窗邊(或抱著幼兒也可以),然後先掀開褲管曬曬小腿,然後掀開袖子曬曬手臂,最後再掀開上衣曬曬小肚子和背部,讓幼兒感受陽光的溫暖。過程中,請記得要一邊和幼兒玩玩具或說話喔!

★小叮嚀

所謂的日光浴並不是讓幼兒直接曝曬在強烈太陽光底下,而是在保暖、溫和的前提下,讓幼兒享受日光。進行時注意要避開頭部。


遊戲6 BABY MASSAGE

觸覺up 情緒up
月齡:4-6個月幼兒
道具:天然植物油

方式:不需要學習特別的手勢,只要透過媽媽的手和一些植物油,輕撫幼兒全身,一天約10分鐘,就能解除幼兒的不安,讓幼兒更好入眠。

【進階按摩1】

比較愛哭的幼兒,按摩的力道不要太輕也不要太快,壓下去後慢慢的拉,以穩定、持續的力量,增加神經的穩定度,對愛哭幼兒的情緒穩定會很有幫助。

【進階按摩2】
可以由中央往兩邊走,幫幼兒排毒;建議媽媽多刺激不常被接觸的地方(此缺乏接觸與刺激),例如背部、頸部、手肘等。但不需特別進行頭部按摩,因為對6個月前的幼兒來說,以指腹輕搓頭皮的洗頭,就能提供足夠的頭皮刺激囉!

★小叮嚀
一邊按摩可以一邊唱兒歌給幼兒聽,增加親子情感交流。

嬰兒在0~6個月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按摩時要緩慢、避免用力搖晃。


遊戲7 晚上好好睡

作息up 情緒up
月齡:4-6個月幼兒
道具:無

方式1:白天室內要有適當的光照,避免昏暗環境導致幼兒想睡覺。

方式2:晚上睡前要吃飽,避免幼兒晚上餓醒。

★小叮嚀

有些媽媽因為擔心幼兒過胖,所以晚上睡前不敢餵太多,其實除非被醫生警告,否則不用擔心啦!


遊戲8 好吃好吃

味覺up 語言能力up 生活認知up 
月齡:6個月幼兒
道具:副食品

方式:吃副食品時「抿」、「吞」的動作,不僅提供味嗅覺刺激,還能增加幼兒舌頭與口腔的動作,進而讓幼兒學說話時更順利!

★小叮嚀

一邊餵食可以一邊告訴幼兒食物的種類(蘋果、菠菜)和味道(酸、甜),建立幼兒對食物和味道的認知。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一歲至兩歲閱後重點整理


 


先要讓孩子有充分的運動量;將孩子帶到寬敞的地方,讓他充分四處走走;也可以帶他爬坡道,再走下來,並給他帶一點不太重的「行李」,讓他按大人的指示拿到某個地方。當孩子跨越嬰兒床時,千萬不要訓斥。


讓實驗期(一歲到一歲八個月)的幼兒為所欲為:這時期的孩子不斷「測試」實驗著重力、軌道、惰性和彈力等物理的法則。如:當幼兒拉扯桌巾,將杯子打破,也不要罵他,孩子所做的事沒有惡意,這種行為不會扭曲孩子的性格。幼兒會從遊戲中學習,大人應該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如丟東西是用哪隻手、姿勢、力量是否改變?)


不要禁止孩子,要誘導他玩其他遊戲:如孩子拉扯桌巾而打破杯子,或許下一次會有同樣的行為,這時可讓孩子以其他 方式學習類似的經驗,像是在孩子面前舖一塊毛手,上面放一個他心愛的玩具,或將玩具放在很靠近毛巾的地方,看他會不會拉毛巾。接下來把玩具放在孩子拿不到 的地方,再將一根木棒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看他是否會用木棒獲得玩具。如果孩子會走路,將餅乾放在比孩子稍高一點的地方,再放一個可以成為階梯的垃圾箱 (箱口朝上),觀察孩子是否會將垃圾箱翻過來,並踩在上面,去拿那個餅乾,若會的話,代表他的智力已經很發達,已經很懂得思考。(這個遊戲我覺得還不錯,前天試過,米米會把紙盒翻過來,踩在上面拿桌上的東西,只是紙盒破了,各位爸媽可以試試喔!…)只有當孩子在做非常危險的動作,對性格養成帶來不良影響時,才能說「不可以」。


玩具可以培養幼兒的技能:(我喜歡這一點,又給了米媽敗家的好理由)要給予他各種不同的玩具,但必須注意:


  1. 1.玩具必須使孩子能夠從中獲益、學習。
  2. 2.不要一下子給太多玩具。
  3. 3.母親也要參與遊戲,了解孩子對玩具的反應(讓孩子壓、丟、滾、滑、扔玩具。兩手扔?左手扔?右手扔?柔軟的東西、硬的、圓的、扁平的東西…),這時別忘記同時進行語言教育。給他玩具時,說「給我」並讓他伸出手來拿,當他拿東西時,也要教他說「謝謝」

以下為可以參考的遊戲及玩具內容:


  • 在洗澡時,讓他將球、木片、石頭沉入水中看看,或是試試海綿、塑膠的容器,滿足孩子的實驗欲。
  • 可以重疊的杯子和箱子:學習內、外、底、上、大、小等詞彙。
  • 氣球:學習空氣和引力,以及顏色的教材。應避免孩子咬、舔氣球。
  • 布偶、填充玩具:培養孩子社會性。
  • 樓梯:買一個市售的三階左右的木製樓梯,讓孩子上上下下玩。
  • 尋寶遊戲:在孩子面前將玩具藏起,再讓他去找。在三個茶杯中的某一個中,藏起點心。再在杯子上蓋以紙巾、十秒後,取下紙巾,問孩子點心在哪。如果孩子能夠立刻回答,就是他智能發達的證明。
  • 模仿:媽媽將眼睛遮起,讓孩子也將自已的眼睛遮起(依此類推其它身體部位)
  • 大人拿起鉛筆寫字,看孩子是否會學樣,若會,代表他的智力相當高。
  • 盡可能帶孩子外出,讓他接觸一下外界的空氣。讓他看看與他同年齡的孩子,即使沒有一起玩,也有助培養社會性。

創造一個語言豐富的環境: 這時期的孩子若使用奶瓶會影響口腔音律的調節,孩子說話會比較晚,在八個月至一歲時,就必須給孩子斷奶(米米媽是覺得不可能斷奶啦,這時期的孩子不是都還 很依戀nene的味道嗎?)在這個期時的後半段,幼兒的語言模仿能力接近尾聲,滿一歲時可以擁有四、五十個字彙量,滿二歲時,可以說三百句話。媽媽做法如 下:


  • 穿衣服時,吃飯時,散步時,都要盡可能和孩子說話。洗澡時,盡可能多教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同時也要教他房間中家具的名稱。
  • 從五、六個月開始就讀繪本給孩子聽,可為孩子做一個專用的書架,他一定會拿出他喜愛的書央求大人讀給他聽,大人應不厭其煩的反覆讀他喜愛的書。

避免志向期(1歲8個月至2歲)的幼兒遭受挫所感:這時期的幼兒會表現出驚人的思考力。重要的是別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幼兒雖然可以思考,卻無法在現實世界中加以實現,會令幼兒倍感挫折。因此父母不能對幼兒表現出不愉快的表情加以訓斥。這時期銀好玩具可以分為五大類型:


  • 填充玩具:即使關了燈,媽媽不在身旁,只要抱著填充玩具,心情可以平靜,範例:(這個填充玩具會不會太大了啊?)

 


  • 可以發揮孩子想像力的玩具:布偶、娃娃的家、積木、黏土和簡單的操作布偶
  • 模仿大人的玩具:辦家家酒的道具、小貨車、小汽車、及有城鎮、農場等組合的玩具
  • 運動材料:三輪車、盪鞦韆、溜滑梯、小型彈簧床、球類
  • 有助於知性成長的玩具:花片、按大小順序不一的盒子組、拼圖、可以分解的小貨車、放大鏡、磁鐵等

不要讓孩子只聽機械的聲音:當孩子每天聽五、六個小時電視、錄音帶、CD等機械所發出的聲音,就會適應機械的聲音,無法對人類的聲音做出正確的反應。


在一歲半以後,開始教孩子認字: 記憶文字可以使腦細胞中「記憶分子RNA」這種腦內物質增加,例如,在遊戲中,配合繪畫和文字的學習;可以將狗的圖片與狗的字相配合。讓孩子學習注音符 號,讓他能讀短句、短文,使孩子循序漸進。必須每天持續進行訓練,而且反覆多次。在訓練時,也必須顧及孩子的心情,否則可能導致失敗。每次訓練時間不要太 長,只需二、三分鐘即可,最多不要超過五分鐘。等他對文字遊戲產生興趣後,就可以逐漸增加時間。另外還可以嘗試改變學習方式,避免孩子感到厭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出高智能Super Kid!充份掌握各階段發展項目


 


教出高智能Super Kid!充份掌握各階段發展項目


 


育兒過程中,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門課程,奠定著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唯有父母給予孩子豐富的愛,完善的教養,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個性開朗、有愛心,懂得寬恕與體諒,並富有多樣化素質及才能的人


 


What智能開發的定義


「智 能開發」主要是啟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可以充分發揮他的能力,幼教專家建議,嬰幼兒智能開發時間越早,對孩子的啟發越好,其實從胎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對孩子 進行智能開發。此外,一般人認為智力是認知的能力,其實智能開發的定義相當廣,包含認知、情意以及技能,甚至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問題時,是否能使用智 慧,運用基本能力解決問題,也是智能開發的課題之一,因此智能開發的定義相當廣泛。


 


When智能開發的關鍵期


孩子在幼兒時期頭腦特別靈活,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頭腦有著驚人的吸收能力,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稱這種吸收能力為「胎兒的吸收精神」,她認為,幼兒從出生的環境中接受刺激,在掌握適合環境的素質後,這種力量就會迅速消失。


此外,零至三歲的孩子,擁有非常優秀的頭腦吸收力,能夠接受各種難易程度的教育性刺激,他們不僅是將這些刺激作為單純的知識留在記憶中,甚至形成一種資源,使他們具有獨立的思考以及推理能力。


因此,每個家長應該了解,所有的幼兒天生都具備這種優秀能力,如果父母錯過在這段黃金時期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刺激,幼兒的頭腦功能便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隨著年紀的增長,日後即使給予他再優秀的教育刺激,也很難再將孩子優秀的能力發展的淋漓盡致。


身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有機會去探索週遭的事物,有機會可到戶外空間去看看花草,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長以為讓孩子看電視可增加智能開發,但是在孩子還未建立閱讀能力之前,給予孩子的聲光刺激應越少越好。


 


嬰幼兒智能發展項目及階段


0~1歲


俯 臥抬頭、會從俯握側翻成仰躺姿勢、坐時兩手不需扶物、會將東西交給別人、會扶著東西站立、有抓握的反射動作、兩臂有對稱性動作、會用手指和手掌抓握東西、 會兩手交互取物、會拍擊物品、會搖鈴、會發出兩種不同的母音、會笑、會高興地尖叫、眼睛會注視聲源、能聽懂熟悉的話、會自動對人微笑、會嘗試抓取較遠的玩 具、會自己握住瓶子喝水、對陌生人有反應。


1~2歲


能 獨自走路、會連續測滾翻、能在協助下一階兩腳上樓梯、會將積木放入盒中、能用筆畫畫、會用兩指扭轉東西、會疊兩塊積木、會依要求模仿大人做動作、能用手指 出大人所問物品、想大小便會告訴大人、會說除了爸爸及媽媽以外的其他三個字、會使用動詞(坐下、回家)、會說主詞在前的句子(狗跑了)、會玩簡單的拍手遊 戲、大人幫忙穿衣時能配合動作、會脫襪子或鞋子。


2~3歲


能 跑、會踢球、能在協助下用單腳站立、能在協助下一階兩腳下樓梯、會攪拌東西、會疊四塊積木、會開合剪刀剪東西、會看圖說出幾種物品名稱、會說含所有格的名 詞、會使用名詞的單位名稱、會依功能指認物品、會說短句子、用湯匙吃東西很少溢出、可以在其他的兒童面前自己玩、會和成人一起工作五分鐘、會解開衣服前面 的釦子、會說出家人人數。


 


How智能提升的遊戲


父 母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啟發孩子的智能應順應其發展及需求,透過生活相關的事物,反覆讓孩子練習操作。例如讓孩子學翻身可發展其空間運動能力;藉由與孩子互 動、溝通及討論生活化話題,可啟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教孩子數數可發展孩子數學邏輯觀等,透過生活化的課題可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可做的遊戲如下:


(一)動作方面


1.增進感覺運動能力


在做各種運動遊戲時,嬰幼兒的全身肌肉及關節都會跟著活動起來,所有的姿勢性動作、特殊及移動性動作都和平衡有關,因此若讓孩子常做這些動作,對孩子的平衡感而言會發展的很好。


1)手眼協調的能力:伸手取物、丟沙包、玩球、堆積木、敲擊東西等。


2)足部及眼部協調能力:用腳觸摸操控物品、搖呼拉圈等。


3)促進控制身體能力:爬、跑、站、坐,跳等基本能力。


4)強化肌肉力量:吊單槓,以及舉、搬、拉、推等活動。


5)其他:和速度有關的運動,例如:跑、跳、爬等能強壯幼兒心肺功能,培養靈活敏捷的身手。


2.增進身體意識能力


翻身、爬行、被單遊戲、翻滾等遊戲,能讓身體各部位及床面大量接觸;彈簧床遊戲及鑽爬活動等,能收縮、放鬆肌肉;至於走平衡木、單腳站立等,則可培養孩子左右知覺和平衡感。


 


(二)感覺統合方面


◎ 可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如下:


1.視覺遊戲-明暗交替、愛的凝視、立體觀賞、畫作欣賞、看圖畫畫、配對遊戲、蒙眼畫物。


2.聽覺遊戲-扣敲物品、細語呢喃、鈴鐺聲響、玩具聲源、尋找聲源、生活故事、我說你做、親子說書、樂器演奏、語帶欣賞、歌謠聽唱、詩歌朗誦、尋聲找圖。


3.觸覺遊戲-全身按摩、洗澡時間、觸摸物品、玩沙遊戲、觸摸辨數、觸摸猜謎、觸物分類。


4.前庭平衡遊戲-棉被遊戲、托嬰遊盪、仰躺飛擺、滾球遊戲、枕頭遊戲、騎木馬、追趕跑跳、公園遊戲。


5.手指遊戲-伸手取物、揮手再見、敲敲打打、抓物傳遞、翻書遊戲、丟擲遊戲、拼圖、猜拳、剪貼、堆積木、幾何塗鴉、生活自理。


6.語言遊戲-親子交談、呼喊名字、雙向溝通、指認遊戲、看圖說話、日常用語、我問你答、童謠哼唱、故事接龍、介紹家人、數量單位。


7.運動遊戲-俯趴遊戲、爬行遊戲、翻滾運動、單槓遊戲、球的遊戲、彈簧床遊戲、單腳立跳遊戲、爬梯遊戲、被單遊戲、平衡台遊戲、仰躺遊戲、雙腳跳躍。


 


(三)認知學習方面


1.親子閱讀及看圖說話:


家長可抱著幼兒對孩子說故事,讓孩子從小培養閱讀興趣,從中增進親子關係,要注意看書時,不要急,讓孩子自然輕鬆的學習閱讀,才會從中得到快樂,也可以把認字活動當作遊戲,讓孩子邊玩邊學,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孩子閱讀學習能力就會前進許多。


2.算數概念:


藉由「分類排列」的方式,讓孩子透過實務操練,建立排列、分裂的概念,此外,教孩子數數,也可以建立孩子數學邏輯觀念。


3.科學興趣:


帶孩子到戶外走走,教孩子認識大自然,看自然萬物的變化,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透過觸摸自然也能讓孩子深刻體驗。


 


(四)語言方面


大 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透過語言溝通,孩子可以表達他的需求與感覺,讓照顧者了解及分享,因此大人應隨時隨地當孩子的最佳傾 聽者,讓孩子知道你是了解他的,而照顧者平時也應積極且熱心的告訴孩子看到、聽到的一切,讓孩子由雙向溝通中學著說、表達,如此才是增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 的最佳遊戲方式。


營養多多,智能學習佳


孩子的腦部機能在母親懷孕十七周時即已逐漸形成,?給寶寶最佳的產前智能提升功效,各位媽咪在懷孕時應多攝取以下營養成分:


A、多吃五穀雜糧:最好能改吃糙米,選擇全麥吐司,不要吃精製的白麵包。豆類方面應以黃豆為主,其他如紅豆、綠豆、豌豆等,也應常吃。


B、多喝先奶:由於鮮奶含豐富蓋及蛋白質,每日最少應喝1000㏄,若腸胃不適者,可改喝豆漿和多吃豆腐,此外也可多吃鈣片。


C、多攝取含蛋白質食物:可從蛋、魚、動物內臟及肉類中攝取,此外,豬肝、雞肝內含豐富蛋白質,媽咪們也可以多吃。


D、多吃蔬果:以綠葉為主,例如:空心菜、菠菜等,蘆筍及花椰菜所含鈣質相當多,最好能常吃。蔬果含有豐富維他命C和礦物質,是身體發育的必需品,其中所含豐富纖維素更是避免便秘的良方,孕婦們應多攝取。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培養寶寶好口才注意五件事


 


寶寶說話是神經系統發展的一個重要功能表現,在早期學習的時候,肯定要經曆理解期與表達期。專家說2歲是語言發展的臨界點,在2歲以前,是寶寶聽的積累和說的關鍵准備階段,所以應該爲寶寶的語言發展做好全面准備哦!



    寶寶學說話進展達標表
  請核對下面表格中相關的時間來考量自己的寶寶是否達標吧。如果進展晚于這個時間表中應該具備的說話能量,爸爸媽媽要小心了,要立刻行動幫助寶寶解決說話中出現的問題啦!
  
  寶寶年齡: 0-8個月  


 階段: 前語言理解期


    達標標准:


  ● 簡單發音:會發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輔音m/h 等。
  
● 連續音節:會發的輔音增加;而且出現重複的連續音節。寶寶發出


        ma-ma,pa-pa的聲音,這是前言語階段的發音現象。



  
寶寶年齡:9-12個月
  
階段:語言理解期


   達標標准:


● 學話萌芽:會發更多的聲音和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變換音調,還能模


        仿成人和學習新的發音,有時可以對著物品發出正確的讀音。



   寶寶年齡:12-16個月
    階段:口語萌芽期


   達標標准:


● 開始吐字:他們可能會說出生平的第一個字,一般都是“爸


     爸”、“媽媽”等。通常女寶寶學說話比男寶寶快一點兒。可能1歲


     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詞彙。



  
寶寶年齡:16-36個月
  
階段:主體語法掌握期


   達標標准:


● 詞彙疊加:詞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他們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


     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他們還會將一些會說的詞彙加以組


      合。
 
● 詞彙短句:這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的詞彙可能從


      200個增加到1200個。寶寶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開始有了動


      詞或副詞的使用。
● 語法學習:大部分的寶寶都可以了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


     確反應或回答。因爲他的說話方式已經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裏會


     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他們也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這時,家人


     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說的話,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


     右。




  揭秘寶寶學說話最容易出現的壁壘
壁壘1:不愛說話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寶寶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喜歡獨處,不和旁人甚

              至別的小朋友來往,參加集體活動也不主動,大多數事情用手勢來完


              成或眼神示意。
     解析原因:


  原因1:不喜歡表達
   寶寶不愛說話很多是由于不喜歡表達,尤其是內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寶寶。當爸爸媽媽不愛說話時,寶寶得不到語言環境的刺激,沒有說話的模仿對象, 也就變得不愛說話。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嚴,也會造成寶寶不愛說話。或者爸爸媽媽理解太快,在寶寶還未說話前已經將事情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寶寶雖然 能表達,但也不太愛表達了。
  原因2:語言發展緩慢
  有的寶寶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正確、不知道怎樣表達。這樣的寶寶是因爲語言發育慢,或者發音器官出現異常引起寶寶不愛說話,如舌頭特別寬、短,腭部、牙齒或嘴唇畸形,這時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專家建議:
  多數寶寶在這時候剛剛會說話,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要多給寶寶一些語言刺激,通過不斷的訓練來激活寶寶的語言天賦等。
  1. 隨時給寶寶刺激
  多跟寶寶說說話,隨時隨地和TA交流:這是什麽,那是什麽、幹什麽用的,我爲什麽這樣做……在帶寶寶四處走認物時,用具體的行動恰當地表達語言。盡可能讓寶寶多接觸外界,結交更多的小夥伴,在集體中更容易培養說話願望。
  2. 經常鼓勵贊美寶寶
  寶寶在說話時,大人要認真地應對。寶寶在這個時期所掌握的語言並不多,使用起來難免錯誤百出。當寶寶說話不完全時,要注意觀看其態度或表情,認真解讀寶寶的意圖。寶寶的情緒容易受大人的態度影響,所以不能打擊寶寶說話的信心。
  3. 給寶寶朗讀大量的書
  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裏,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裏形成印刻,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能力。


 


 壁壘2:說話晚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說話晚,語言能力差,與人和外界交流的能力和積極性較弱。
  解析原因:
  原因1:性格因素
  寶寶遲遲不肯開口說話,因爲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喜歡安靜,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寶寶孤僻、內向,不善與父母交流,因此開口說話越發困難,而不會說話成爲寶寶與外界交流的屏障,阻礙了寶寶的成長。
  原因2:智力發育遲緩
   寶寶聽不清聲音,自然無法模仿和學習。所以聽不到,語言發育就會緩慢。如果寶寶的聽力並沒有問題,那要注意寶寶精神智力發育啦。如果寶寶不喜歡理別人, 甚至和爸爸媽媽情感交流都是極少,沒有明確的依戀情緒,也不喜歡和同齡或大一點兒的小朋友玩,那要留意寶寶有沒有孤獨的傾向。
  原因3:家庭環境問題
  如果家裏除了父母還有祖父母和其他人,並且使用不同的方言,寶寶學說話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造成說話的困難,因爲寶寶不能辨別方言和不同人的語言習慣,所以說話自然就會晚。
  專家建議:
  寶寶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說話晚有許多原因,尤其和父母的語言教育分不開。
  1. 一定要多鼓勵
  多給積極的暗示,多爲他創造說話的機會,特別是不能對寶寶在語言表達上的一些錯誤或膽怯心理加以嘲笑或埋怨,也不能總說一些打擊寶寶自信的話。
  2. 要有耐心
  多和寶寶交流,良好地引導寶寶,反複和寶寶講眼前的事,教會寶寶說話,讓TA體會到開口說話的樂趣。注意不要強迫寶寶,同時還要以身作則,讓寶寶看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3. 保護好小耳朵
  寶寶很容易患上一些和耳朵有關的疾病,特別是那些已經上了寶寶園的寶寶,很容易成爲交叉感染的受害者。而一旦寶寶的聽力受到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勢必受到影響。所以,平時多留意寶寶的小動作,隨時捕捉寶寶耳朵方面的不適。



◆ 壁壘3:太愛說話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特別愛說話,總是問個不停、說個不停,但很多話聽上去沒有實際含義。
  解析原因:
  原因1:從小的習慣
  寶寶多話往往起源于牙牙學語時,那時他們的發音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果早熟,便常常引起大人的注意和誇獎。而大人們鼓勵得越多,寶寶就越能說會道,一些寶寶會慢慢養成過于注重口頭交流的習慣,一旦養成多話的習慣,寶寶會在不自覺中喜歡說而不喜歡聽。
  原因2:吸引大人注意
  很多寶寶自我意識強,除了用行爲動作吸引大人的注意,就靠說話來讓我們時刻關注他了。要正確引導,讓寶寶逐漸規範自己的語言表達,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等。
  專家建議:
  寶寶語言表達進入發展成熟期時,對世界充滿新鮮感,會不斷地說話追問爸爸媽媽。
  1. 不能急躁和敷衍
  寶寶話多還有一個潛台詞就是希望與大人互動、要大人多陪他,大人靜下心來,耐心地和寶寶進行溝通,要注意觀察和傾聽寶寶說話的真實意圖。
  2. 鼓勵寶寶養成多種興趣
  看書、聽音樂、編故事、玩遊戲, 讓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是寶寶最好的改變方式,一方面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一方面能避免一些無意義地說話。
  3. 不能過多幹涉
  寶寶正處于語言爆發期,大人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示範,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應對他的“話多”。如果受到大人的粗暴阻止,不僅會打擊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而且會在寶寶的心中留下陰影,覺得自己是一個多嘴、不受歡迎的人,從而産生自卑等心理。



壁壘4:口齒不清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發音不清晰,口齒不清楚,說什麽話大家都聽不明白。
  解析原因:
  原因1:口腔發育因素
  寶寶在3歲以前,發音器官未得到充分的發展,聽覺的分化能力也較差,對于區別較小的音,不易辨別出來,同時又不善于協調地使用發音器官,或者不能掌握某些發音方法,致使不能正確發某些音。還有一種情況是舌系帶短,舌頭運動不自如,使有些音發不好。
  原因2:寶寶生重病了
   寶寶患重病、高燒或其他病因,使高級神經活動受到障礙,使寶寶說話水平明顯下降;有的因頭部受外傷(碰或打傷),使大腦的語言運動區(在大腦左前方)受 損,影響了言語活動;有的是因聽力受到損傷(外傷或者藥物的影響,都能破壞寶寶的聽力),使得寶寶聽不准音,也就無法正確模仿。
  專家建議:
  寶寶學習語言都會經曆發音不清的階段,這是因爲寶寶的發音器官還不完善,聽覺辨別能力和發音協調能力都比較差。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4歲以後,寶寶幾乎都能發准漢語中全部的語音。
  1. 注意用正確的發音
   父母吐字要清晰、慢。寶寶學話的主要途徑是靠模仿,如果寶寶周圍的成人說話含混不清,在耳濡目染之下,寶寶的話也就說不清。大人的話語比較複雜,不易被 寶寶理解。在教寶寶說話時最好放緩語速,讓寶寶聽清楚每一個字,強調重點,和寶寶盡量說簡單的短句,不要說太長的句子,以免寶寶理解起來有困難。
  2. 適當的口腔訓練
  要用重複練習來發展他發音器官的肌肉組織的細小動作的協調性,發展聽覺器官的敏感性。要注意糾正寶寶不標准的發音,使他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還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些改善發音不准的遊戲,如給寶寶提供大顆粒食物讓其咀嚼、洗澡時讓寶寶練習吹破肥皂泡等。


 


壁壘5:語序不對
  預警級別:★★★
  表現症狀:句子的整理能力比較差,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
  解析原因:
  寶寶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由于寶寶思維能力較差,就會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問題。
  專家建議:
  寶寶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存在語序顛倒、用詞不規範、語句不完整等,這些都是寶寶口語表達中常見的現象。
  1. 引導寶寶完整准確地表達
  寶寶會說了,但如何完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在引導寶寶說時首先把要說的東西分成幾段,一段一段地說。比如複述一個故事,先記住情節,再一段一段詳細表達。而我們則認真地聽寶寶的每一句話,不斷地鼓勵他說下去。
  2.一定不能說反話
  寶寶此時所處的語言階段是聽不懂反話的,所以大人在對寶寶說話時一定要特別清晰、直接、簡單,而且語速要適當放慢,讓寶寶感到容易理解。
  3.注意糾正語序和引導用詞
  比如寶寶說:“寶寶魚愛吃。”意思大人肯定懂,但要糾正:“寶寶愛吃魚。”訓練寶寶說完整的句子,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寶寶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使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媽媽們絕對不能心急或表現出任何的急躁情緒,否則寶寶一旦覺察,就會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啦!聰明的媽媽在寶寶面前不要表現出來特別關注或在意他的說話問題,而是要慢慢地幫助他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寶寶的說話興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訓練說話,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訓練說話,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幾種簡單的訓練方法,可讓孩子從小訓練說話技巧,表達自己的需要,讓他的 IQ 和 EQ 一起成長。


抱著孩子和別人聊天
孩 子還是小寶寶時,就可以抱著寶寶和別人聊天,很多媽媽喜歡把孩子放著自己去找鄰居說話,或接待來訪的客人要聊天時,就把孩子放在房間休息。事實上,如果你 的寶寶健康狀態良好,抱著孩子時,你和對方你一言,我一語的活潑對話,聽在小寶寶耳中,比任何的語言學習兒歌還有幫助。

讓孩子感受到唇舌的交替運用
教孩子伸伸舌頭、扮鬼臉、吹笛子、吹口琴、拿葉子吹聲音等,能讓孩子感受到唇舌的交替運用。

多多指揮孩子做事
多叫喚孩子幫忙傳遞東西,讓他聽到物品的名稱,訓練聽覺,放收音機聽節目時,多訓練他說出聽到的東西,聽到錄音帶時,也多鼓勵他和錄音帶說話對談。



家人一起協助在生活中多說話
安 安靜靜的過日子對嬰幼兒的發展是沒有幫助的,生活中邊講邊做,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有領會,把動作、物品、東西的名稱連貫起來。例如一邊說著:「現在要去泡牛 奶了,等一下喔!」,抱著他看到沖泡牛奶的動作,拿給他時說:「這是你的奶瓶喔!坐好喔!坐在椅子上喔!」縱使他還不太會說話,也能聽到。有些孩子想要東 西,口齒不清的說,或比一下,大人就匆匆忙忙拿給他,結果他永遠不知道,身邊的東西叫什麼,最好一再教他說出正確的名稱,等他能說對了,再拿給他。



帶孩子去買東西、吃飯時,讓他跟老闆說要買什麼、點什麼
孩子最愛跟大人出去雜貨店或便利商店買東西,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抱起來讓他說話,像是:「老闆,我要買一份報紙」,等孩子大一點,讓他拿錢買東西,再當場算算看找的錢對不對,大人站在旁邊有耐心讓他學會。



鼓勵他多多用語言表達心情
每天放學問他今天托兒所給什麼點心,幼稚園教什麼唱遊?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可能說得很慢,吞吞吐吐,但是如果父母表現一副很歡喜的心態鼓勵他,他每天會迫不及待一回家就把幼稚園學到的表演一番;帶孩子出去玩回來,也可以鼓勵他把今天發生的事說一遍。



訓練他情緒不好時用說話表達
常 常哭鬧是幼兒常見的現象,當孩子還沒學會如何用言語表達身體或心理的感受,像是餓、熱、難受等,只要覺得不舒服就馬上大哭一場,父母必須以耐心教孩子學會 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像是用誘導式的話的問他:「你為什麼哭了?」,或許孩子哭是因為剛才跌倒了,或自己想要某種東西,卻拿不到等等。






 


本文摘自奇蜜育兒gogo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訓練感覺統合 溜滑梯去

溜滑梯就是最接近的感覺統合訓練喔!(圖/衣瑪)

文/衣瑪


 


感覺統合這名詞,留意優生育兒的人一定不陌生,坊間許多學齡前育兒機構五花八門的課程內容,寬敞鮮明的教室,琳瑯滿目的教具,主要都是繞著「感覺統合」主軸進行。


感覺統合是什麼?上網查資料,高醫復健醫學系汪宜霈講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學齡前,小朋友的大腦,可以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這段時期,小朋友 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上網讀遍各大專家用詞,用白話點簡單來說,感覺統合就是帶小孩多玩,多給小孩感官、觸覺、聽 覺以及肢體上的刺激,總之,多動對小孩是好事。


對全職媽媽或是帶金孫的阿公阿嬤,什麼是親子之間最好的感覺統合活動呢?我的推薦是每天至少30分鐘外出溜滑梯。


社區小公園、大型活動中心中的遊戲室,居家附近的小學,都可以找到小規模有不同遊戲功能組合而成的溜滑梯設備,特別是越幼小的孩子,都抵擋不了溜滑梯的魅力,媽媽或阿公阿嬤們,你只要準備一壺水,留意一下周遭環境安全,用眼睛注意,放手讓小孩玩樂去!


我的小孩開始學走路時,早上時光我例行性帶著他往社區溜滑梯前進,我觀察小孩即便再小,自己都會有對遊戲設備的反射動作,也就是說,用眼睛注意比動 手幫忙,更吻合小孩的需要,一次比一次,小孩自己掌握肢體對環境的反射能力逐次加強,從第一次攀爬樓梯,握桿與踏階梯不穩,到最後完成上、下溜滑梯,一歲 多的小幼兒每每發出成功挑戰自己的燦爛笑容。


在今日育兒講求專業的潮流下,許多父母花了錢在高級舒適環境下,讓小朋友玩各種設施,然而別忘了,你家附近的溜滑梯,就能讓小孩在最自然的情況下,得到合適的「感覺統合」訓練喔。


 


此文摘自~自由時報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



寶寶的語言發展過程


 




 


寶寶成長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就像電影播放,一個接一個片段,稍不注意即匆匆流逝,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您的細心呵護。在大腦可塑性最強、最能快速吸收的階段,若先了解寶寶的身心發展,才能給予適合他們需要的一切。

一歲前嬰兒的成長:

剛開始對周圍聲音有反應,以不同哭聲表達不同需要。

3~6
個月已能從發出咿咿呀呀的單音,到連續發出兩個音節。

7
個月左右能了解成人的表情與手勢。
9~12
個月可以模仿成人的語音,而且漸漸能把聲音與意義連結在一起。

一至二歲前幼兒的成長:
能分辨熟悉的物件、人物等。

說話當中有一半以上為名詞,約明白100~300個單詞。
明白簡單的指令。(例如:把球撿起來)
知道而且能指出自己的頭髮、眼睛、鼻子等部位。
一歲半後,開始會把單詞組合成短句,嘗試表達願望。(例如:媽媽飯飯,貓來)

二至三歲前幼兒的成長:
約擁有300個字彙, 以這些字組成句子。(例如:媽媽早,爸爸去上班
)
會用代名詞,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會以自己的慣用語說出想要上廁所、想要吃等需求。
說的出自己和別人的姓名, 也聽得懂簡單的故事。
會開始問簡單的問題,爸爸呢?”

三至四歲前幼兒的成長:

能明白約1500個單詞,可以說出900個單字。

愈來愈能明白別人的談話,而且會從別人談話中學習。
明瞭且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
開始學會是非,對媽媽說:哥哥打人。
非常好問, 隨時隨地都在問。

四至六歲前幼兒的成長:
能明白約2000~2500個單詞,可以說出1500個單字。

所說的句子在長度或複雜度上, 都更為進步。
80%說話的句子,發音都很清晰。
會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能接電話,傳達清楚的訊息並對答如流。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爺嬤太寵 3歲童只會說「車車」


引用於2010年06月30日蘋果日報


【楊雅靜╱台北報導】隔代教養、外傭照料造成幼童發展遲緩!台北縣一名由祖父母帶大的男童,到了三歲還只會發出 「車車」等音,經檢查才發現男童在祖父母極度呵護下,缺乏正常對話互動,造成語言發展嚴重遲緩,幸經治療獲得改善。醫師表示,近年雙薪家庭增加,缺乏正常 親子互動,也是引起語言遲緩主因。


再忙也要語言互動

北縣一名五歲男童強強(化名)因父母忙於工作,從小將他交給六十多歲的祖父母照顧,不料因祖父母過度溺愛、缺乏正常管教與互動,導致強強在三歲八個月大時,僅能指著圖片說出「車車」等單字音,經署立雙和醫院診斷,確認為語言發展遲緩,僅有一歲半孩童語言能力。
院方表示,強強智力、身體都沒有問題,家訪後才發現強強由祖父母照料,但祖父母不知道如何與孫子互動,當他要喝水、拿玩具時,只要小手一指,祖父母馬上雙手奉上,因此失去表達機會,長期下來造成重度語言遲緩情況。
治療師透過早期療育,針對強強喜歡的「汽車」,進行「車車過來」、「車車過去」等遊戲治療,也建議家長安排強強到幼稚園就讀,透過團體互動,終於進步至正常的表達能力。
雙和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說,全台約有十萬名發展遲緩兒,六成二以上為「語言發展遲緩」,除先天疾病等因素外,隔代教養、外傭代理父母、家暴兒等,也是造成孩童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建議父母再忙也要跟孩子語言互動。


學齡前幼兒正常發展狀況

1歲前:4個月時咿呀作聲,會轉頭偏向音源,6個月時可接受媽媽安撫,9個月後可發出簡單爸、媽音。
1~2歲:1歲後可發出簡單字音,至1歲半時約略可發2個字名詞,會哼唱,近2歲時懂說謝謝及簡單語言,懂得約50個字彙。
2~3歲:開始有多少、裡面外面、過去等觀念,懂得運用疑問詞,如「什麼」、「怎麼」、「如果」等。
3~4歲:用否定句命令「不要做……」等,可簡單解釋圖畫。
4~5歲:唱完一首兒歌,會從1數到10。
資料來源:署立雙和醫院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幼兒語言發展—不會說還是不肯說


幼兒語言發展—不會說還是不肯說


語 言,是人際溝通與學習的最重要手段,它雖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也需要後天的訓練,才能嫻熟的運用;未經後天的開發與訓練,本能也會因此退化或消失。父母總 會說:「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開口說話?」,也會拿家中其他孩子及鄰居、朋友、親戚的小孩作比較,總是認為別的小孩已經很會說話,而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總講不 好?

※0-3歲發展過程與特徵
0至1歲,會用動作及表情表達自己,像是點頭、揮手及模仿說話的聲音。
1至2歲,會說出二至三個詞語例如爸爸、媽媽、車或物件名稱,學會的語彙約30~50個,並會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詞,並稍微瞭解「上、下、以前」等空間、時間概念。
2至3歲,開始懂得運用形容詞及代名詞,會問「誰」、「哪裡」、「做什麼」,或說一些簡單的句子,如媽媽買菜菜。

※幼兒的三類語言問題
‧構音異常:
又稱「口齒不清」,也是台語俗稱的「臭乳呆」,是幼兒語言問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如「婆婆吃香蕉」變成「伯伯知江蕉」,說話含糊不清,咬字不正確。

‧語暢異常:
即 「口吃」,大概出現在3至5歲,多數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在說話時有結結巴巴,不斷重複某些字,拉長語音或字句中斷等現象,使說話變得十分不流利, 嚴重者還會合併聳肩、頓腳、眨眼、甩頭等動作。若超過半年持續到5歲或在5歲後發生,家人也有口吃現象,就可能需要語言治療的幫助。

‧語言發展遲緩:
某些幼兒因先天生理上的缺陷、腦部功能發育不良,或後天文化刺激不足,環境剝奪等因素,使得語言發展速度無法跟上其年齡,或造成語言發展緩慢或偏差稱之。

使用語言溝通是人類的重要本能,語言有障礙的小孩,不單與他人溝通會有困難,也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不利人際關係,造成孩子自卑,不願與他人說話。一但發現孩子有語言問題,應及早就醫,接受幫助。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語言發展遲緩

語言治療黃千玲(98年11月)

  對大多數家長而言,「說話」是一件自然而然就會的事情,當家中有二、三歲還不 會說話的孩童,有家長總認為“大隻雞慢啼(台語)”長大就會說話,如果又加上資訊不足及觀念老舊,會讓發展遲緩的小孩錯過治療的黃金期,進而影響子女的學 習及人際關係的問題。

  影響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是相當複雜的,包含了「生理因素」或「環境因素」都可能影響語言發展,但排除聽力障礙後,常見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隔代教 養、新移民之子、自閉症及一些罕見疾病等。

  觀察孩童有下列任何一種語言溝通異常表徵時,均須提高警覺,找出可能原因及早診斷治療,使兒童能免除或減低語言異常的程度。
語言溝通異常表徵:
(1)至半歲仍未對聲音有反應。
(2)至一歲仍未顯示溝通意圖。
(3)至兩歲仍未說出任何話語。
(4)幼兒說話時大多使用母音,很少用子音。
(5)語音能力比正常的發展時序晚一年以上。
(6)幼兒至三歲以後仍不會說句子。
(7)幼兒至三歲以後仍有許多子音省略。
(8)五歲以後仍以簡單的語音替代困難語音。
(9)五歲後句子結構仍明顯的錯誤。
(10)無論何年齡,兒童皆因說話而侷促困窘。
(11)五歲後仍無法流利說話,或出現不正常節律、速度與語調。
(12)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音質極差。
(13)音調與年齡、性別不符。
(14)有顯著鼻音過重或缺乏的現象。

  若有以上任何一種語言發展遲緩特徵的兒童,應及早至醫療院所接受醫師的診斷與評估,找出潛在的病因以及最適合的治療訓練方式。語言治療師提供技巧和方 法,父母或主要日常照顧者就是最好的執行者,以下提供在家可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一些方法:
(1).建議使用單一種語言和孩子溝通。
(2).放慢速度和小孩說話
(3).可利用非口語(手勢、表情)加上口語,增加動作理解。
(4).增加多元的刺激如:帶孩子去大賣場、學校、遊樂場、運動公園或旅行等,讓他嘗試各種事物及詞彙,可增加學習效果。
(5).利用喜歡的玩具來擴充語言的表達及理解,並非一定要教科書。
(6).雖然目前口語表達能力僅幾個,但是家長仍需不斷重複大量給於,日常生活中每件事物的口語的解說與指認。
(7).適時的給予小朋友鼓勵與稱讚。
(8).雖然口語表達能力僅幾個,但是父母仍需不斷重複大量給於,日常生活中每件事物的口語的解說。
(9).盡量讓小朋友完成能力所及之事務,避免剝奪學習的機會。
(10).對個案無法立即回答之問題,可增加耐心等待或提示,以增加孩子語言溝通機會。
(11).給孩子多一點的思考時間來回答問題,並且多一點鼓勵。
(12).每天撥30分鐘和孩子相處如玩遊戲或閱讀。

  雖然語言溝通是人類的重要發展本能,若要語言溝通發展的好,仍需要先天及後天環境的配合,足夠的語言刺激和學習經驗,才能一步一步地,由單字詞→雙字 詞→片語→簡單句→複雜句→說故事等,慢慢的發展出來。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兒童的語言發展遲緩,能夠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才能漸漸追上發展或將障礙減至 最低的程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語言發展與治療

羅梅英/高雄長庚兒童醫院語言治療師


  若我們對正常小孩的語言發展有所瞭解,就較能注意小孩可能發生的語言溝通問題。


  首先,就語言及語音的發展一簡單的介紹。


語言的發展


  依據正常的語言發展時序,可推斷兒童語言能力是否有落後或異常的現象,早期發現問題,能把握治療的先機,使兒童得到最適切的幫助。


  下列列舉一些語言發展的重要界標作為參考:




  • 二歲還完全沒有語彙出現,或是還不會說話。
  • 二歲沒有任何句子。
  •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份含糊不清難以理解。
  • 五歲以後句子結構仍有明顯錯誤。
  • 五歲以後仍不能流利說話或構音異常除上述現象外,若發現兒童在語言表達上有明顯異於同齡一般兒童時,應帶給語言治療師做進一步評估。兒 童語言發展的異常,一般可檢查出來的主要原因有五種:


    1. 聽覺障礙。
    2. 智能障礙。
    3. 大腦功能不良。
    4. 情緒困擾。
    5. 環境剝奪。
    6. 語音的發展


        小孩的語音發展常是從容易的開始,慢慢發展出較難的語音。大部份的研究指出,雙唇音ㄅ、ㄆ、ㄇ的發展比較早,而舌尖音ㄉ、ㄊ、ㄌ以及舌 根音ㄍ、ㄎ、ㄏ也比唇齒音ㄈ及舌前音ㄗ、ㄘ、ㄙ都來的早,一般而言,大部份的音在五歲左右應都已發展出來。


        兒童在語音發展上常會出現一些特殊構音型態如前置型的構音,將」阿公」說成」阿東」,另一類是以不送氣音代替送氣音,如將」兔子」說 成」肚子」,這些情況若出現在兒童早期的發展階段,父母尚不需過份擔心,大部分的兒童於日後會逐漸發展正確的語言。


      家長如何協助小孩說的更好的方法



      • 口腔運動練習

        一、唇的練習


          就語音的發展雙唇音ㄅ、ㄆ、ㄇ是比較早,因此可利用一些遊戲的方法讓小朋友練習唇的部位。



        • 玩法:


          • 在兒童嘴唇上塗上口紅,照鏡子,再把嘴印在紙上,比比看,誰的嘴巴最大,誰的嘴巴最小。
          • 用嘴唇印在圖畫紙上,完成一幅自畫像,或隨意壓印構成一幅唇晝。
        • 嚼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
        • 拉開嘴唇說「伊」。
        • 不停交換說「伊」「嗚」。
        • 上下嘴唇內縮後發「吧」。
        • 閉唇練習:玩「吻紙」遊戲,或閉嘴咬住小東西,可以幫助他們體會如何閉上嘴巴。
        • 鼓脹兩頰然後發「啪」聲。
        •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二、舌頭練習



        • 舔棒棒糖用具:棒棒糖、湯匙玩法:


          • 鼓勵兒童舔食棒棒糖、冰淇淋。
          • 把果醬、巧克力醬、砂糖等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放在湯匙上給兒童琢食,看誰先舔完。
          • 將兒童喜歡吃的食物塗在嘴唇上,要他用舌尖舔下來吃。添的順序是:


            1. 下唇中間。
            2. 唇的左角或右角
            3. 上唇正中
            4. 舔食:塗滿嘴唇上的糖漿,看誰先舔淨。
            5. 練習(1)的時候,應先示範,等(1)會了以後再順序練習。
        • 舌頭伸出伸入。
        • 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 舌頭在日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 用舌尖舔上下唇。
        • 舌頭用力舔餅乾。
        •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 捲舌作馬蹄聲。
        • 舌尖運動:用舌尖舔食食物,增加顏面肌肉和舌肌運轉能力。
        • 用吸管吸飲料:用吸管吸飲料,舌頭會被牽引到口腔的後部,亦是一種舌頭的訓練。

        三、呼與吸的練習



        • 吹羽毛遊戲:用嘴巴呼氣,吹羽毛,且可染色,增加兒童的興趣。亦可以棉花、毛線、綵帶、棉紙片等器材代替。練習呼氣的長短、強弱、斷續,以培養兒 童呼氣的調整力。
        • 用厚紙筒吹前項材料,材料可由小(輕)而大(重),輕重不同,所用氣量不同,注意送氣集中、均勻。
        • 用吸管吹前項材料,放置桌上,成人先示範,再鼓勵他自己吹。
        • 吹玩具小喇叭、哨子、口琴、口笛等或吹泡泡、風車、氣球、乒乓球,以增進呼氣量與調整力。
        •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
        •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口哨。
        • 用吸管吹水。
        •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四、舌根音的練習


          漱口練習:喝一點水,頭仰著,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協助小朋友瞭解舌根動的感覺。上述口腔運動練習可於顎裂手術修補後,約一歲左右 即開始練習。儘早做可加強小朋友口腔功能。


      • (本文選自顱顏會訊季刊,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感覺統合遊戲,在家輕鬆玩》_黃謙瑄、張文瀚、許翠端、廖笙光 ●合著




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不合群、愛頂嘴、丟三落四、動來動去不專心…,
再三叮嚀、大聲斥責都不管用?


請觀察孩子是否出現以下行為:
□ 常常跌倒?怕高?怕盪鞦韆?不太敢上下樓梯?
□ 總是跑來跑去、動個不停?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 吃東西搞得到處都是?輕輕碰一下就暴跳如雷?
□ 寫功課常漏抄?寫反字?不合群又動手打同學?

──原來孩子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感覺統合正常的孩子,就能正確接收、理解、整合周遭環境的各種感官訊息,並做出適當的反應,讓孩子足以應付「生活常規」、「人際互動」和「課業學習」!

專業醫師及職能治療師分享臨床應用的30種好玩又有效的感覺統合遊戲,讓孩子不迷糊、變專心、好人緣、有自信、愛學習!

☆ 15種感覺統合檢測表,快速找出孩子的問題
☆ 30種感覺統合遊戲,幫助孩子步上正常軌道

適玩年齡: 12歲以下兒童

〔這本書玩什麼?〕
只要利用家裡的小道具,感覺統合遊戲在家也可以玩!

前庭覺小遊戲
盪鞦韆、溜滑梯、翻筋斗、抱孩子起來飛或左右搖動,任何有加速度的活動,都可以刺激孩子前庭覺。

觸覺小遊戲
玩黏土、手指畫、在沙堆裡找東西,觸摸生活中的花朵、石頭、樹木等都是很好的觸覺訓練方式。

本體覺小遊戲
在床上跳躍與翻滾、玩躲迷藏、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才能讓他自然學習本體覺。

視覺小遊戲
誰來找碴,找一找二張圖有什麼不同;尋寶遊戲在廣告紙中找媽媽指定的物品,簡單的遊戲就能培養良好視覺。

聽覺小遊戲
聽聲音猜一猜,瓶子裡裝的是什麼?聽!是什麼動物在叫?簡單的聽力遊戲,就可以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聽覺。

嗅味覺小遊戲
聞一聞,花是什麼味道,草是什麼味道,水果又是什麼味道?也可以吃吃看!同時訓練嗅覺和味覺。

綜合感統遊戲
用吸管撈豆豆、扭一扭毛巾、用洗衣夾夾一顆夾子樹、剪貼屬於自己的創意剪貼簿,都是在家就可以進行的感統遊戲。

【專家說的話】
◎讓孩子主動學習,掌握成長的主導權---黃暉庭/台安醫院院長

把 成長的主導權交回孩子的手上,陪著他把基本能力練好,他才能對更複雜的學習有信心,更有學習的意願。來自於基因的本能,是教不出來的。惟有讓孩子親自動手 做,才能讓孩子從操作中學習成長,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爸爸媽媽一起來為孩子加油吧!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自由發展,未來他才有能力振翅高飛,翱翔萬里。

◎給孩子魚竿,更要助他培養釣魚的能力---許銘欽/台北市市立永安國小校長
如 果我們能了解孩子們躁動、不專心的原因,幫助孩子把學習的基本能力準備好,這些孩子的困擾不見了,學習成效自然會有顯著的進步。教育是百年大計,光是教孩 子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在孩子的學習路程上,隨時注意孩子的能力發展。古人說:「給孩子魚吃,不如給他魚竿釣魚」,現在我們應該更進一步「讓孩子有釣魚的能 力」。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師長的共同努力下,成為「有能力主動學習」的精英。

◎一起加油,成就未來主人翁的健全發展---櫻井正二郎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主任
希望讀者們(尤其是家長)一定仔細閱讀本書,並與您的醫師及相關人員充分地合作。因為您的寶貝一直在長大,不管您有沒有注意他們相關細節。為了未來主人翁的健全發展,一起來加油吧!

◎從日常生活著手,早期發現孩子的發展問題----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 /江長奇/復健治療師
孩 子的「不一樣」,不僅困擾著家長、老師,其實孩子本身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對某些刺激沒有反應,或是對某些刺激的反應竟然異於常人的激烈 時,如果能及時介入,給予協助,這些問題是可以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得到相當大的改善的,本書可以提供家長清楚的觀念,讓家長提早為孩子在家中執行家庭衛教 訓練。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想讓寶寶釋放自然天性,快樂地成長嗎?那就放開教條,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遊戲吧。


想讓寶寶有自由的遊戲空間,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自由的遊戲,二是自由的空間。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文 / 楊雪飛專家 / 朱文彥(親子幼稚園園長)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多」:


1想太多


對寶寶有太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寶寶課業跟不上、擔心寶寶交到壞朋友、擔心寶寶不健康等等。


2、做太多


替寶寶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幫他整理書包、替寶寶拿書包、替寶寶復習功課等。


3、說太多


大人情緒不佳時,遷怒寶寶,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傷了寶寶的自尊心,也造成了親子關係惡化。


4、給太多


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口頭讚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會造成寶寶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要太多


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對寶寶要求過多,讓寶寶大感吃不消。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少」:


1、玩太少


親子之間有趣的休閒活動太少,缺乏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2、坐太少


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整天都在急急忙忙中度過。


3、知太少


爸媽可能忙於工作或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以至於親子之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而無法知道寶寶喜歡些什麼。


4、表達太少


爸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寶寶,但是在主動表達上,比較內斂,又不夠具體和明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


5、變太少


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乏味。


自由遊戲的原則


爸媽給寶寶設計遊戲時以及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原則需要遵循。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讓寶寶自由自在地遊戲,並能從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這裡所談的是寶寶會爬行並具備主動能力之後的遊戲原則)


1、寶寶有通過遊戲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寶寶以自己的速度遊戲學習,效果最佳。


3、寶寶需要自行發現。


4、寶寶覺得有趣時便會學習,更多的主動因遊戲而起。


5、寶寶需要培養專注力(不干擾原則)。


6、寶寶在做中學,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達成的肌肉記憶,會深抵記憶深處。


7、寶寶需要讚美與鼓勵,但讚美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濫用表揚、表揚要具體、表揚要及時、表揚要切合實際、表揚的方式要多變化。


8、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允許寶寶犯錯,並給他自我修正的機會、等待他自我修正。


9、反覆的動作對寶寶學習非常重要,不要嫌寶寶嘮叨,他是通過這種反覆的方式學習來記憶。


10、寶寶自選活動時學得最好,給寶寶自主性發展的機會,不要事事代勞。


11、學習觀察寶寶。


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遊戲活動要依照幼兒的發育


遊戲訓練可適當地超前一些,經過爸媽的指導和寶寶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且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2遊戲活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水準有差別,可以訓練的年齡作為參考,根據寶寶自己的水準再調整。最好是採取因材施教,不需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


3天天堅持訓練,溫故而知新


寶寶的遊戲訓練要經常重覆,天天堅持,這樣才能做到強化作用,使神經細胞和腦中的網路系統的發育更加完善,使資訊轉入記憶系統,提高記憶力,使學到的知識不斷儲存和累積。


4及時增添新的遊戲內容


促進智力發展,及時增添新的訓練內容是不可少的。新的神經網路形成需要大量新的刺激,只有不斷及時地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擴大寶寶的知識、提高智商。遊戲的種類、花樣很多,爸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設計,使遊戲更為豐富多彩。


5訓練時間要適宜


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專注力有限,訓練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成效反而不好,一般情況下,嬰兒一次遊戲訓練的時間以5分鐘為益,以後逐漸增加時間,幼兒期一次遊戲可持續20分鐘左右。


6不時地給予恰當的鼓勵


為了增強寶寶對遊戲的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在遊戲過程中要不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與表揚,如:親一親、抱一抱;或用語言給予表揚,如不錯,再來一次、很好,有進步等等;也可以給寶寶記分,下次玩時進行比較。只能偶爾給予物質獎勵,以免養成沒有物質獎勵就不願學的壞習慣。


7、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讓寶寶通過與同年齡寶寶遊戲,學習平等的交往,練習溝通的能力,不僅可以增添遊戲的樂趣,而且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互助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爸媽可針對寶寶的不同能力的發展進行不同的遊戲,其實連簡單的日常行為也能夠化為遊戲,例如撿垃圾、種花草、餵養小動物等,只要爸媽肯用心,營造自由的空間並不難。



想讓寶寶釋放自然天性,快樂地成長嗎?那就放開教條,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地遊戲吧。


想讓寶寶有自由的遊戲空間,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自由的遊戲,二是自由的空間。




寶寶玩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文 / 楊雪飛專家 / 朱文彥(親子幼稚園園長)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多」:


1想太多


對寶寶有太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寶寶課業跟不上、擔心寶寶交到壞朋友、擔心寶寶不健康等等。


2、做太多


替寶寶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幫他整理書包、替寶寶拿書包、替寶寶復習功課等。


3、說太多


大人情緒不佳時,遷怒寶寶,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傷了寶寶的自尊心,也造成了親子關係惡化。


4、給太多


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口頭讚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會造成寶寶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要太多


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對寶寶要求過多,讓寶寶大感吃不消。

讓寶寶自由的玩避免「五太少」:


1、玩太少


親子之間有趣的休閒活動太少,缺乏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2、坐太少


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整天都在急急忙忙中度過。


3、知太少


爸媽可能忙於工作或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以至於親子之間只能談些日常瑣事,而無法知道寶寶喜歡些什麼。


4、表達太少


爸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寶寶,但是在主動表達上,比較內斂,又不夠具體和明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


5、變太少


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乏味。


自由遊戲的原則


爸媽給寶寶設計遊戲時以及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原則需要遵循。只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讓寶寶自由自在地遊戲,並能從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展。(這裡所談的是寶寶會爬行並具備主動能力之後的遊戲原則)


1、寶寶有通過遊戲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寶寶以自己的速度遊戲學習,效果最佳。


3、寶寶需要自行發現。


4、寶寶覺得有趣時便會學習,更多的主動因遊戲而起。


5、寶寶需要培養專注力(不干擾原則)。


6、寶寶在做中學,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達成的肌肉記憶,會深抵記憶深處。


7、寶寶需要讚美與鼓勵,但讚美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濫用表揚、表揚要具體、表揚要及時、表揚要切合實際、表揚的方式要多變化。


8、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允許寶寶犯錯,並給他自我修正的機會、等待他自我修正。


9、反覆的動作對寶寶學習非常重要,不要嫌寶寶嘮叨,他是通過這種反覆的方式學習來記憶。


10、寶寶自選活動時學得最好,給寶寶自主性發展的機會,不要事事代勞。


11、學習觀察寶寶。


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遊戲活動要依照幼兒的發育


遊戲訓練可適當地超前一些,經過爸媽的指導和寶寶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且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2遊戲活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水準有差別,可以訓練的年齡作為參考,根據寶寶自己的水準再調整。最好是採取因材施教,不需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


3天天堅持訓練,溫故而知新


寶寶的遊戲訓練要經常重覆,天天堅持,這樣才能做到強化作用,使神經細胞和腦中的網路系統的發育更加完善,使資訊轉入記憶系統,提高記憶力,使學到的知識不斷儲存和累積。


4及時增添新的遊戲內容


促進智力發展,及時增添新的訓練內容是不可少的。新的神經網路形成需要大量新的刺激,只有不斷及時地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擴大寶寶的知識、提高智商。遊戲的種類、花樣很多,爸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設計,使遊戲更為豐富多彩。


5訓練時間要適宜


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專注力有限,訓練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成效反而不好,一般情況下,嬰兒一次遊戲訓練的時間以5分鐘為益,以後逐漸增加時間,幼兒期一次遊戲可持續20分鐘左右。


6不時地給予恰當的鼓勵


為了增強寶寶對遊戲的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在遊戲過程中要不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與表揚,如:親一親、抱一抱;或用語言給予表揚,如不錯,再來一次、很好,有進步等等;也可以給寶寶記分,下次玩時進行比較。只能偶爾給予物質獎勵,以免養成沒有物質獎勵就不願學的壞習慣。


7、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讓寶寶通過與同年齡寶寶遊戲,學習平等的交往,練習溝通的能力,不僅可以增添遊戲的樂趣,而且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互助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爸媽可針對寶寶的不同能力的發展進行不同的遊戲,其實連簡單的日常行為也能夠化為遊戲,例如撿垃圾、種花草、餵養小動物等,只要爸媽肯用心,營造自由的空間並不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膽小個性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據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麼,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後事業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孩子膽小個性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給孩子選擇年齡小的玩伴


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並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小朋友玩在一起,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小朋友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願把孩子往優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


放手磨練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練。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


適度的挫折與困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