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嬰幼兒教育與學習 (3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入學適應技巧篇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通常不只一種,每個孩子出現的抗拒上學的時機也不同。
爸媽必須先與孩子以及老師溝通,了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常見的原因:


■不想離開父母(分離焦慮)


■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常有挫折感


■碰到不順心的事,例如:被人碰撞、被搶玩具、尿溼褲子


■一下子到人很多的環境,感到不舒服


■不習慣被要求或約束,例如:玩好玩具要收拾、聽故事要坐在位置上


■個性較內向或語言發展較慢,有需求時不敢或不會表達


■雖已逐漸適應,但想要用哭鬧來引起父母注意及呵護


■沒有人跟他玩,感到孤單無趣。

       ※多數問題都可以透過家庭和園方的合作達到改善,
   但因每位孩子適應的時間長短不同,所以請勿拿自己孩子
   與他人做比較,以免帶給自己和孩子壓力。


 如何增加孩子想上學的誘因?

■讓孩子帶自己的作品、圖畫書、花、昆蟲去班上和同學分享;


■鼓勵孩子在學校做個美勞作品送給父母;


■和孩子約定等一下再相見時要做的事,如:散步、吃點心。


如何紓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用同理心接受孩子的哭訴後,便溫柔堅定地讓他上學,避免討價


  還價、懇求或威嚇的言語。


■提供孩子安慰與再保證。例如:雖然暫時分開還是會一樣愛他,


  保證一定會準時來接他, 請他放心在學校玩、老師就是學校的


  媽媽,有事都可以找老師幫忙。


■讓孩子帶著心愛的玩具或依附物去上學。


■給孩子一樣代表爸媽的物品,如:照片、媽媽的手帕。


■給孩子一個的充滿愛與快樂的道別,孩子也會以同樣方式回應。


孩子明明喜歡上學,為何還會哭鬧呢?


■中班以前的入學哭鬧,是許多孩子學習路上必經的過程,


  是無須驚慌的「成長痛」。


■孩子還會哭鬧,表示他還是捨不得父母離開、想撒撒嬌,


  看能不能「魯」來父母更多的陪伴。


■建議您可以事先約好時間長度,稍微陪伴一下孩子,


  或給孩子一樣代表爸媽的安撫物代替。


 


資料來源~http://www.kimy.com.tw/project/200707/happygo/baby1.html


-------------------------------------------------------------


感謝家長在這麼多的學校裡選擇了  派約里亞


感謝家長對老師們的信任及託付


感謝家長對孩子們的用心及呵護


因此


教導孩子 關愛孩子  


是我們的職志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傑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麽都不管,什麽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麽都做”和“什麽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爲有所不爲”,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麽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麽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爲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爲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啦啦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麽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爲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爲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沈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啓發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爲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爲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爲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律動 ~ 用身體做食物:先利用毛巾抱枕 再聯想


 
 

猜猜看我跟媽媽在模仿什麼食物?(設計對白)


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玩家家酒,而市面上的家家酒玩具,總有許多食物。 其實生活中的毛巾或抱枕就能做出這些食物,只要家長與小朋友一起發揮創意,想像怎麼用身體表現這些食物的特徵,不僅能幫助小朋友認識食物,在過程中還能產 生親密互動,增進親子感情。報導╱鄧瑾又 攝影╱施偉平


進行身體的律動,可幫小朋友延伸肌肉,促進柔軟度與平衡 感。雲門舞蹈教室老師李欣怡提醒,每個小朋友的活動力、柔軟度不同,除模仿下述動作,也可先讓他們想如何表現食物,先做出自己能負荷的動作,家長再跟他一 起做,最後還可一起合作。以下的動作示範,約適合3歲以上的小朋友。


甜甜圈

毛巾示範
做法

家長可先將毛巾捲成圓,請小朋友猜猜這是什麼食物。小朋友猜不出來的話,家長可以提示食物的外型、味道,最後再公布答案。


身體示範

做法1

趴在地上,將雙腳往上抬,雙手則往身體後方抓住腳踝,此時手、腳與身體就會形成1個洞,類似甜甜圈。


做法2

請小朋友雙腳站在家長腳背上,兩人雙手緊握,家長上身往前傾,小朋友則往後倒下,兩人的身體就會形成1個洞。


做法3

兩人一起躺在地上,身體往各自的後方弓成弧形,雙手往上握住,雙腳也要碰到,形成1個圓。


麻花捲

毛巾示範
做法

家長可先和小朋友說明,要一起用毛巾做出麻花捲的樣子,請小朋友想想該怎麼做。接著家長與小朋友手拿2條毛巾的兩端,一起扭轉毛巾,做出麻花捲相互交錯的樣子。


身體示範

做法1

雙腳交叉站穩,雙手臂也交叉,同時身體盡力扭轉,表現麻花捲曲的樣子。


做法2

接著家長與小朋友可一起合作,躺在地上,兩人雙腳交疊,雙手各自往上方交叉。


做法3

請小朋友雙腳夾住家長的一隻大腿,雙手抱緊家長頸部,家長也抱緊小朋友並盡力扭轉身體,兩人形成扭曲模樣。


漢堡

毛巾示範
做法

家長先和小朋友說明,要一起用抱枕做出漢堡的樣子。兩人用大小抱枕慢慢疊高,做出漢堡層疊模樣。


身體示範

做法1

盤腿坐在地上,一隻手疊在雙腿上,另一隻再往上疊,最後上半身往前彎疊在手上,表現出層層相疊的模樣。


做法2

家長與小朋友相鄰並坐,兩人雙腳往前伸直並交疊,接著雙手也疊在兩人的雙腿上,上半身再往前傾,疊在手上。


水餃
毛巾示範
做法

Step1

家長先和小朋友說明,要用毛巾來包水餃。將1條大浴巾鋪平在地當水餃皮,請小朋友將毛巾揉成團當餡料,放在大浴巾中。


Step2

兩人一起將大浴巾摺成一小團再打結,將小毛巾包裹在內,成為巨大形狀的水餃。


身體示範

做法1

可將身體縮成一團,一手抱住頭,一手抱住腳,讓頭部與膝蓋在身體中央當餡料,而整個身體就是水餃。


做法2

家長可當水餃皮,坐在地上將小朋友緊抱在懷中,請小朋友要縮緊身體當餡料。


專家說
雲門舞蹈教室老師 李欣怡

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童,但須注意各別孩子的身體能力,每個小朋友可發展出自己的食物動作,沒有對錯,家長可多鼓勵他們變化動作。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田真胎教(二)


七田真胎教(二)


母親要拜託胎兒兩件事 在知道自己懷孕後,媽咪至少要拜託胎兒兩件事。


 


第一件事,要拜託寶寶「一定要健康地生下來」。


 


第二件事,就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生下來喲」。


 


 一輩子中,胎兒期是基因最能夠發揮力量的時期,通常都可以達到母親的要求。


 通常,大家都以為分娩是母親的事,和胎兒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其實不然。


胎兒製造副腎皮質刺激荷爾蒙的能力是母親的十倍,胎兒可以靠腦下垂體的功能調節荷爾蒙,對母胎產生作用,決定分娩的時間,控制分娩的進行。


進入懷孕後期,胎兒會大量分泌副腎皮質荷爾蒙之一的DHA,流入胎盤後,就會變成雌激素這種女性荷爾蒙,引起陣痛,使子宮口變軟。


 胎兒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切,當母親拜託胎兒時,寶寶就會有意識地完成這些工作。


胎兒的無意識具有巨大的力量,當母親拜託時,就可以充分激發無意識的力量。


因此,除了這兩件事以外,還可以拜託胎兒出生日期、體重,如果醫師說體位不正時,也可以拜託胎兒改正體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田真胎教(一)


七田真胎教(一)...接續

 
一旦發現懷孕…… 從醫師對妳說「恭喜」的那一刻開始,就可以開始胎教。
 

但有人或許會懷疑,兩、三個月的胎兒能聽得懂媽媽說的話嗎?沒錯,孩子聽得懂。


 


懷孕兩、三個月的胎兒可以完全瞭解母親說的話和母親心裡想的事。或許有人會感到訝異,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人類的智力並不在頭腦中,而是在細胞裡。因此,甚至有人說:「不是頭腦有智力,而是細胞有智力。」 隨著對基因的研究,人類對基因有了極大的發現。人類是細胞的聚集體,體重六十公斤的人,全身有約六十兆個細胞。


 


除了例外的情況,每一個細胞都帶有相同的基因。 人都是從一個細胞(受精卵)開始的。一個細胞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在不斷成倍地分裂過程中,終於造就了一個人。


 


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具有知性。 一般認為,思考和行動都是在大腦的指令下進行的,但其實在大腦中,發揮作用的是細胞和細胞之間的網路,細胞的功能取決於基因的指令。


 


也 就是說,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人類能力的根本並不是大腦,而是細胞具有的基因的功能。 一旦瞭解每一個細胞都有知性後,就不難瞭解懷孕兩、三個月的胎兒雖然還沒有形成大腦,就已經「聽」得懂母親的話的原因了。 研究報告指出,當母親對著超音波診斷裝置的胎兒說「動一動給媽媽看」時,寶寶真的會動。


 


如果墮胎想要刮除胎兒時,胎兒會逃向子宮深處。由此,也可以感受到胎兒的知性。


 


基因具有消除所有疾病的能力。胎兒細胞的基因完全處於「」的狀態,胎兒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基因的情報。


 


但只有在胎兒期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我說,在人的一生中,胎兒是最天才的時期。 因此,我常對孕婦們說,一旦知道自己懷孕後,就要對「寶寶」說:「一定要健康喲!」「一定要自己順順利利地生出來喲!」至少要對寶寶提出這兩個要求。


 


同時,我也告訴孕婦,一旦發現胎兒的疾病,可以要求胎兒靠自己的力量治好疾病。 的確有報告指出,胎兒治好了自己的疾病,也治好了母親的疾病(例如子宮肌瘤、害喜症狀和流產症狀等)。


 


 說到胎教,大家都會以為是在胎兒時就要教寶寶學這學那的,其實不然。胎教是培養孩子能夠充分運用與生俱來的能力。


 


進行胎教,可以使寶寶從胎兒時就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出生後,個性十分溫和,幾乎很少哭鬧,吸收能力強,記憶力也超強。


 


育兒的目標就是要培養身心健康的兒童,提升孩子的人性和能力,對社會有所貢獻。 在孩子出生後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母親不瞭解胎兒的心理,很可能傷害胎兒的心,因此,我希望所有母親的育兒工作都要從胎教開始。


 


胎兒不僅具有感受力,還有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但是,母親必須注意到胎兒的心靈成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田真最新胎教


朋友生完BB將"七田真最新胎教"這本書pass給我,發現其中有很多觀點和我之前買的"為未生的孩子禱告"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些觀點真的是可以試試的.
 
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有很多媽咪也用七田真的胎教法,我自己也試過幾次和肚子裡的小寶"溝通",這裡轉貼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轉貼 <<日本右腦教育專家七田真胎教>>
一、值得推薦的胎教方法


1.懷孕2個月: 發現自己懷孕後,夫妻要共同分享這份喜悅,並告訴胎兒:謝謝你來了,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不斷發揮母愛,絕對不能喝自來水,要喝經過過濾的優質水,要攝取天然鹽,不吃精緻鹽。


 


2.懷孕3個月: 喝優質的水,攝取優質的鹽和均衡的飲食,幾乎不會引起害喜現象, 醫生推薦自然分娩,他認為造成孕婦害喜的最大原因就是停滯在腸壁的宿便,因此要把宿便排乾淨,服用有助於消除嬰兒宿便的:maltextract, 就可以消除宿便,減少害喜,生出健康的寶寶,要盡可能減少攝取肉, 蛋和牛奶,並在這個時期,好好地向胎兒傳達愛的語言。


 


3.懷孕4個月:懷孕四個月的時候,還處於不安定的時期,要避免游泳等激烈運動,可以閱讀一些胎教的書,從這段時間開始,目前就可以開始進行想像訓練,想像訓練可以使孕婦身心放鬆,將腦波切換到右腦,右腦是不需用語言的,而是靠心靈交流的溝通腦,進行想像訓練,可以打開和胎兒的溝通頻道,就可以順利和胎兒溝通。


 


 4.懷孕5個月: 從這個時期開始,就要開始真正的胎教,同時要寫下日記,要聽一些優美的音樂,感受到胎動時,可以摸著肚子對胎兒講話,也可以讓胎兒,咚咚,踢幾下的方式表達yes。 可以進行想像訓練,想像腹中寶寶的樣子,於是,就可以在想像訓練當中,和胎兒對話, 可以使用這兩種方法,和腹中的寶寶對話,每天都要去散步,把看到的風景告訴肚子裏的寶寶,在對寶寶講話時候,一定要同時想像。


 


 5.懷孕6個月: 早晨醒來時候,可以問腹中的寶寶:你醒了嗎?如果你醒了,就踢一踢媽媽回答,並用手撫摩肚子,有些寶寶會回答。 於是,就可以進行任何對話,可以談各種事情,但是不要太囉嗦,胎兒需要安靜,可以聽音樂,或者是念書給寶寶聽,不要忘記讓爸爸對寶寶講話,對寶寶說話時候,聲音要稍微大一點,講話速度要慢一點,要充滿感情, 胎兒不喜歡夫妻吵架和電視的聲音,這兩種聲音會影響胎兒的大腦功能。 父母充滿愛的聲音 可以培養胎兒的視床,視床是大腦神經聚集的所在地,從這個時期開始,胎兒已經會選擇情報了,當接收到愉快的情報時,就會打開視床,遇到不愉快的情報時,就會關閉視床,如果經常提供一些不愉快的強暴,就會讓胎兒變得自閉,無法理解語言,變成一個不接收情報,記憶力差的孩子,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聽英語石斛,最好只聽一些單詞,可以同時出示狗狗的圖片,告訴他這是dog。


 


 6.懷孕7個月:這時,胎兒的好惡已經變的很明顯了, 當媽媽看著草莓的時候,有些寶寶拼命活動,告訴媽媽自己想吃, 當媽媽問:想吃草莓嗎?並輕輕撫摩肚子時,寶寶就拼命踢,表示想吃,然後,告訴寶寶,那和媽媽一起吃,再吃下草莓,摸著肚子問:好吃嗎,寶寶就踢著回答,有些媽媽拜託寶寶,爸爸回來時,要告訴我哦,當爸爸回來時候,寶寶真的會告訴媽媽, 胎兒不會受到腹部這道牆的阻礙,可以發揮右腦的功能,收集情報,這段期間,父母多對腹中的寶寶說一些充滿愛語的話,打開寶寶的心房,激發寶寶的右腦能力比熱中于教寶寶知識更重要。要積極進行想像訓練,努力使腹中寶寶的腦波和媽媽產生共鳴,當胎兒和目前合為一體後,就可以激發寶寶驚人的記憶力,不僅如此,目前也會在胎兒的協助下,增加右腦的想像能力。


 


7.懷孕8個月:可以使用畫本,用想像將花,鳥,和水果的圖像傳送給胎兒,同時告訴寶寶,這些東西的名稱,可以一頁,兩頁慢慢地用想像傳輸給胎兒,可以聽一些優美的音樂,可以幫寶寶取個呢稱,平時都用這個呢稱叫他和他對話,當寶寶懂得回答時,一定要發自內心地加以稱讚,要經常讀相同的故事給他聽,讓他在出生時就記得這個故事8. 懷孕9個月:當聽到警車的聲音和飛機的聲音時候,告訴寶寶那是什麼聲音,也可以把媽媽正在做的事,看到的東西告訴寶寶,於是,媽媽就不需要擔心自己不會說話,不知道該對寶寶說什麼了,可以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告訴寶寶,告訴他即將誕生的環境,在這段時間,可以好好拜託寶寶,媽媽希望你出生時,體重是多少,希望在幾月幾日出生,要靠自己的力量生下來,出生以後,每天都要快快樂樂的,晚上不能吵鬧,一定要乖乖睡覺,可以拜託他,身體不好的地方要自己治好,一定要健康地生出來哦!


 


8.懷孕10個月:終於到了最後一個月了,可以復習之前教過的注音符號,英語和故事書等以前教過的東西,在即將出生時,要重複一次拜託過寶寶的事,告訴寶寶,大家都期待他的誕生,告訴他誕生後,有許多快樂的事情,已經為他準備好了睡覺的地方,衣服和玩具,告訴他不需要為將來到這個世界感到任何不安。


 


二、影響胎兒頭腦的四大原因:
1.食品添加物


2.低血糖(血糖失調)


3.大腦過敏(指吃了不合適的過敏食物,所以引起的大腦過敏)


4.重金屬的危害(重金屬是指鉛,水銀,鐵和鋁等金屬)


 


三、懷孕期間的注意事項
1.孕婦保持心情的平靜,注重和腹中寶寶的心靈溝通


2.每天充滿母愛地對胎兒講話


3.注意水,鹽和電磁波(絕對不能喝自來水,會造成流產,生下畸形兒,鹽要避免使用化學鹽,不要吃精製鹽,要吃天然鹽,要特別注意電視,電熱毯等電器發出的電磁波)


4.戒煙,戒酒


5.避免攝取過量的食品添加物和砂糖


6.保護物質可以保護胎兒的大腦(如卵磷脂,滋養鐵,壽元,pairogen)


7.每天進行想像訓練


8.聽優美的音樂(名家作品:莫札特(Eine Kleine Nachitmusik),瓦第(四季),巴赫(G弦之歌)的音樂都很理想


9.多活動身體


10.不要拼命灌知識


 


四、對胎兒說的話
1.懷孕1個月的胎兒,意識就可以發揮功能,人類的孤獨感並不是出生後才產生的,而是在懷孕初期培養的,當母親在懷孕期間壓力很大時,胎兒就會在無意識中留下很深的壓力記憶,這種記憶比一般的記憶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不斷地對潛意識發揮作用


2.母親到底應該向胎兒講些什麼:首先,可以給胎兒取一個名字,經常充滿母愛地呼喚他,然後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愛他,很期待他的到來


3.接下來可以講媽媽的希望,比如,張大後,可以是名優秀的畫家,音樂家或者運動員


4.對胎兒對話時可以告訴他一天發生的事情,媽媽做的事情和看到的事情,懷孕期間媽媽可以多活動身體,做做孕婦體操,冥想,用想像和胎兒對話,當母親把自己的愛告訴寶寶,並同時用想像傳遞信號,胎兒就會接受到母親的想像,就可以在胎內看到。


 


五、懷孕期間的想像訓練
母親的精神狀態對胎內寶寶的影響難以計算,母子之間有著神秘的關係,母親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都會對腹中胎兒產生影響,因此孕婦可以做冥想或者推進想像訓練,使心情保持平靜,冥想可以使孕婦的精神狀
態保持平衡,使寶寶在胎內時就成長為一個個性溫和,乖巧的孩子。
每天早晚冥想十五分鐘,一邊想像著腹中的寶寶,一邊對寶寶講話冥想和想像訓練時,可以保持輕鬆的姿勢坐著挺直背部,手心向上,放在膝蓋上,輕輕挺起胸部,將臉部稍稍向上抬閉上眼睛,將意識集中在頭頂,放鬆頭頂,腦部和眉間,想像著自己隨著吐氣慢慢放鬆緊張,然後想像著太
陽穴,眼睛周圍,眼睛深處,鼻子和鼻子深處的緊張慢慢放鬆,接著,再想像嘴巴周圍,嘴巴深處和下巴的緊張都放鬆的樣子,然後,慢慢地吐氣,默默地想像:我現在很舒服,很放鬆,這種放鬆的感覺真好,當我包出平靜時,我就可以看到紫色的門,這扇門一打開,就可以看到腹中的寶寶,每天在早晚心情平靜的時候進行冥想,每次10-15分鐘,一開始,即使冥想時無法順利看到想像的內容,也不需要急噪,不妨就當作可以看到寶寶的樣子,呼喚寶寶的名字,對他說:寶寶,媽媽好愛你,你要健康地張大,並告訴他,他即將誕生的是一個很快樂的地方,同時,還可以告訴寶寶:等你出生時,媽媽會協助你順利地生下來,不要擔心,先要把頭伸出來哦。


冥想具有以下的效果:


1.可以使寶寶心情平靜,健康地出生


2.使母親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


3.促進血液迴圈,有助於順利分娩


 


六、胎兒是天才
胎兒有最佳的治癒能力,即使對胎兒動手術,在手術後也不會留下傷痕,因為不妨拜託腹中的寶寶:在出生以前,要治好自己身體的缺陷,出生時,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順利生下來。於是當寶寶的心臟有缺陷時,就會自行
治癒,如果同時拜託寶寶治好母親身體的不適,寶寶也會盡職地完成。但是如果媽媽不瞭解胎兒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就無法激發出這種能力,人類只發揮了應有能力的3%而已,如果給予適當的刺激,就可以使用這些能力,和胎兒一起看圖畫時不妨問他下頁會是什麼,他會踢肚子反應。


 



七、新分娩方法


1.思考分娩法:分娩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分娩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暴力的分娩法,並沒有顧及胎兒和新生兒的能力和心理,立即剪斷臍帶時會使胎兒處於缺氧狀態,拎著胎兒的腿拍打屁股,強迫嬰兒呼吸的分娩法是在威脅嬰兒的性命,在誕生時,性命受到如此大的威脅不僅會造成心理的傷害,還會對腦部造成傷害,進而造成精神異常和反社會的行為,所以當胎兒在腹中時一定要告訴他:要靠你自己的力量生下來,胎兒本來就具備了自行降臨的能力,當媽媽對他講這些話的時候,那時候,寶寶一定可以很順利地生下來


2.分娩後要立刻母子同室


3.皮膚感覺可以促進成長,剛剛出生時,先不要剪斷臍帶,讓媽媽和寶寶皮膚接觸會,再剪斷臍帶


4.如果不刺激動物寶寶的皮膚,就會死亡


5.喝母乳長大


6.人格取決於嬰兒無意識時代的暗示


7.人類在胎兒期或者0-2歲的無意識時代,會在父母的暗示下,逐漸建立一定模式的行為準則,反應,性格和才華,尤其在無意識時代,母親無意識的暗示,將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發揮關鍵的作用


 


八、給剛剛出生的寶寶
嬰兒出生時候,不要先急著剪斷臍帶,讓媽媽好好地抱一抱他,對新生兒來講,這種肌膚之間的接觸最重要,0-1歲之間,以下四多是很重要的


1. 多用母(父)愛
2. 多花工夫
3. 多陪他講話
4. 多稱讚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是孩子太皮,而是孩子没有孩子互動的對象


我是一個從事保母工作多年的専業保母,而受托人數一直在三個以上,因受保母系統政策的限制,目前受托人數是兩個,


在保母托育路上,一路走來也都很順利,


所托孩子中,


只要是出生就在我手上成長的孩子,


不曾有讓我帶起來覺得頭痛的或覺得很皮的,


從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全是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有伴可以互動的關係,


最近我發覺我家的晉寶寶特別好動,


由其是不讓他動的,他越有興趣,而且怎麼教他不可以動,


都成不了效用,讓我覺得我帶孩子的功力是否已減退了,


只要你一不注意他,


他就會去做一些讓你生氣的事,


你說他皮嗎?也還好,只是他有興趣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而已,


其實他也很没膽,只不過他想引你注意,


你越罵他他覺得越好玩,因為他覺得你有在關心他。


真的很頭痛也很累,所以我檢討了一下,是不是我在那方面做錯了,


我發覺問題應該是出在晉寶寶没有互動的對象,


晉寶寶到我家時,


家中的兩個姊姊都在歲半左右,等到他會走會玩的時候,兩個姊姊剛好都去讀書了,最近來了個弟弟,又不會跟他玩,


又占走我他的一部份的時間,所以除了想引我們注意外,


就是他每天跟著大人,大人做什麼,


他就學什麼,注意力完全在大人身上,所以你不讓他動,他心想你們都可以動為什麼我不能動,


也因此這樣,每天你都不能片刻離開他的視線,所以弄得大家都很累。


以前的我就像母雞帶小雞,孩子人數雖多,


但小的會跟著大的,


看大的做什麼就學什麼,而且孩子多越能發現每樣東西玩的方法更多,就覺得每天都有新鮮事可以做,


自然注意力不會完全在照顧者身上,而每個孩子來自不一樣的家庭,每個孩子自然在家吸收的知識及常識還有教育也不同,


來到保母家孩子跟孩子間互相的交流下,


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懂事。


在我們帶孩子時,你會發覺孩子影響孩子,


遠比父母影響孩子來的有力,也因此這樣,我發覺我雖然以前帶的孩子多,但卻不會比現在帶兩個來的累,


就像以前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還不都是大的帶小的,懂得分享,懂得作大的就有保護小的責任,小的就有聽從大的責任,


不像現在孩子少,個個都是我最大,


不但没大没小,也不懂得分享。


而這些都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時代不同社會的演變不同等,


才會造成現在的孩子與我們那時的孩子差別那麼大,


所以孩子為什麼皮,不是天生皮,也不要誤會是過動,


是孩子需要有同伴,如果你的孩子很皮,


不要打他也不要責罵他,


想一想是不是孩子在缺乏同伴下,作父母的你們又缺少陪孩子,無法去理解孩子在每個成長的需求,


而導致孩子的行為跟一般孩子不一樣呢!`


為什麼我前面談到,我因保母系統政策的限制,而變得孩子越帶越少,如果說是少子化的影響,其實對保母來講是有影響没錯,


但對我們這些口碑穩固的保母,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而政策的限制02歲只能帶兩個,


等到小的會走懂得玩又需要學習的時候,大的有可能兩歲就被送去讀幼稚園了,


再接小的又跟一歲左右的玩不起來。


而補助三仟元又只能補助到兩歲,無非是要家長兩歲就得送去幼稚園,而為什麼要限制02歲只能帶兩個,


理由卻是因為每個保母手上的孩子,只能限兩位申請補助款,


你們覺得這個理由合理嗎?


不管保母帶幾個需要申請補助款,


只要家長是雙薪家庭,年薪末逹150萬,


孩子只要02歲不就可以申請補助嗎?就算不是同一個保母帶的不也是要申請嗎?如果是為了讓每個保母平均都有孩子帶,


那還說的過去,為了要平衡這些問題,就可以犠牲孩子的權利嗎!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爸媽息怒代替處罰的方法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讓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爸媽息怒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爸媽息怒方法二: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爸媽息怒方法三: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爸媽息怒方法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爸媽息怒方法五: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爸媽息怒方法六: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爸媽息怒方法七: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爸媽息怒方法八: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爸媽息怒方法九: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爸媽息怒方法十: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用言語讚美孩子

 

 

如何用言語讚美孩子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當你讚美孩子時,要確定你的讚美是有意義的。當你在讚美孩子的時候,請務必將謹記以下幾點於心:
 
1.做就對了。我算是很不吝於讚美 孩子的人了,不過,以前我也都會在讚美孩子前再三思考是否有在正確的時間裡、針對正確的事情來讚美孩子,但現在,我的建議是不要考慮太多,先做就對了。有 些父母很害怕萬一太常讚美孩子,反而會招致孩子對讚美的感。其實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就算每天都讚美,也不會造成對孩子的過度讚美。

2.誠意最重要。即使是行為偏差的 孩子自以為與你地位相同,但有時他們還是會有自殘形穢之感。大多數我輔導過的行為偏差孩子都不相信父母會真心讚美他們,他們認為父母的讚美都不是發自真 心。要做到真心讚美孩子,就是要發自內心地說出來。我最近聽到一位父親告訴十四歲大的女兒:「你竟然能拒絕朋友的誘惑不抽煙,真的讓我很為你感到驕傲。」 這個女兒知道父親很在意這件事,所以,她相信父親的讚美是很有意義的。

3.讚美要具體。讚美的內容更具 體,才會讓孩子覺得更真誠,也更有效力。用具體的話讚美孩子,可以增加對他評價的誠意,也能幫助他正確地了解自己做了什麼正確的事。你可以告訴孩子說: 「謝謝你說了『請』和『謝謝』」,這麼說能讓孩子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種正面行為。你這麼說,會比說:「你今天表現得很好」更有效。又譬如說:「謝謝你 毫不抱怨地幫我把東西搬上搬下,真的讓我好高興」會比你說:「我很喜歡你在我們一起去購物時的表現」要來得更好。所以,記住,這一點很重要,讓孩子確實知 道他這次所做的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何在,以及這次的行為為何會受到讚美。以下是一些表達讚美的範例:
 
「謝謝你主動把餐桌收拾乾淨。你的主動幫忙,讓我能夠專心清理廚櫃。」
「我真的很感激你能理解我沒辦法繼續讓你的朋友搭便車去上班的事情。」

4.少即是多。許多父母雖然是好 意,但卻常常把話說得太多。即使如我,也曾經屢屢犯下這個錯誤。為了避免孩子覺得你不夠真誠,請用正面的方式來評價他,然後就停止別再說了。讚美不僅要說 的少,更要說得更簡單,譬如:「你今天在店裡的表現真的很有耐心。」,就算她只是聳聳肩,表現出蠻不在乎的樣子,你也別被她的裝模作樣給騙了。你不用為了 強調而告訴她說:「孩子,今天換做是我,也沒辦法應付得跟你一樣好。」。只要誠心的讚美,她都會聽得到,而且,這些讚美之詞也會讓她感受很好。請相信正面 讚美的力量,盡力發揮吧!

5.越快讚美越好。在你看到孩子做 出正面的行為時,要儘快讚美他。你拖得越久才讚美他,越會影響孩子往後再做出這種行為的欲望和動機。當然,有時你可能錯過了讚美孩子的黃金時間,特別是你 剛開始運用這種技巧時。不過,你還是可以告訴他:「我是認真的,我有注意到今天你陪弟弟一起玩玩具,你真的很體貼。」
 
6.讚美要多樣化且隨機。讚美孩子 時,請避免每次都用同樣的詞。讚美的內容越多樣化,就越能打動孩子的心。心理學家史金納博士建議父母,利用讚美之詞敦促孩子做功課、學習才藝。口頭的讚美 很重要,但也不要忘記事實給予實質的讚美,例如送孩子想要已久的CD,或期待已久的甲玩,這些作法都具有助長正面行為的效果。請花一分鐘思考以下的情形: 如果有人每天經過你的面前用同樣的語調和方式跟你說:「嗨!」,你可能很容易忽略對方正在和你打招呼。但如果對方是用更活潑的方式,或是詢問你一些問題, 你反而會注意到他。同理,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什麼不錯的事,而你每次都只會說:「做得好」,久而久之,你的讚美就會逐漸失去了意義,孩子會覺得你只是隨口說 說,不具意義。事實上,還真的是這樣。每次都用不同的讚美之詞,會讓孩子認為你的讚美是真心的,自然樂於接受。

如何有效運用其他的獎勵方法

雖然我認為讚美是父母對孩子最好、最基本的獎勵方式,但是,有時若能搭配其他的獎勵方式,也可以進一步鼓勵孩子表現得更好。也許是一個新玩偶、一瓶指甲油、一張遊戲光碟或是一件衣服,都能讓孩子更有意願表現良好,而他所表現出來的良好行為,往往也會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前 文中提到的著名的心理學家史金納博士。他的正增強理論相當複雜,但是,有兩項主要結論十分適用於你目前的情況。首先,史金納博士認為透過獎勵能控制行為; 其次,當我們不知道獎勵的內容或何時會有獎勵時,我們就會有更強烈的動機。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喜歡驚奇箱,以及大人喜歡賭博的原因。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教小孩- 36種方法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 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 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 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 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 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 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 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 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 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 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 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 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 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 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 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 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 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 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 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 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 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 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 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 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 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 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 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 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 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 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 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 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 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 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 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 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 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 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 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 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 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 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 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 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 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 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 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 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 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 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
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
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
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 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孩子不會說話的可能病因

每個孩子學說話的進度的確會有差異,不過有些孩子到了三歲還不會叫媽媽、爸爸,或是到了四歲仍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彙,這些都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呢?

1.
腦部發育:可能有先天的障礙、天生智能不足,或腦部受傷的影響等。

2.
聽力功能:可能是因為聽力有問題,沒有聽力當然就無法學習說話。

3.
口腔功能:有的孩子在吸奶吃東西時常常滴落、或是一直流口水不停,這都顯示口腔發育可能出了問題。

4.
很少互動:有些孩子因為長期生病,可能遊戲機會或是和其他人互動機會減少,因此不如健康的孩子順利學習語言。

5.
個性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過於內向、畏縮,天生學習力差,因此幾乎都不會開口,若是沒有適時教導,將陷入語言發展遲緩。

至 於如何發現孩子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呢?首先要觀察孩子在六七個月左右是不是對聲音會有反應。如果你跟寶寶說話,他幾乎沒有任何臉部表情,在旁邊叫 他,也不會轉頭,可能他的聽力的確有問題。或是到了兩足歲,卻一直沒有任何詞彙出現;到了三歲,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句子;三歲以後的講話仍然結結巴巴不清 楚,父母都難以理解。甚至年紀愈大愈不願意說話。

若 是有以上這些情況,就應該求助專業意見,及早做妥善處理。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孩子昰屬於「大雞晚啼」型,不是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很快,因此如果孩子 稍微晚熟,也不會過度緊張。當然,也不能忽略觀察孩子,當發現孩子真的有語言表達上的困擾,就應該及早求助專家協助,千萬不要抱持著「長大一點就好了」或 是「舌根剪一剪」的想法。

寶寶不說話,該怎麼辦?
A.
部分醫院有針對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的治療,尋求協助
B
坊間學術單位、心路基金會等公益團體也有專業人員可以諮詢
C.
和專業人員合作一起參與學習解決計畫
D.
以耐心愛心陪著寶寶學說話是最佳良藥
E.
不要一次長時間強迫學習,讓孩子更失去開口的興趣



媽媽如何與學說話的寶寶互動?

A.
可以多讓寶寶學習口腔動作
例如可以陪寶寶玩吹氣的遊戲,讓寶寶不斷向羽毛吹氣,保持羽毛在空氣中飄浮不落下。或是讓寶寶用吸管吸住一張小紙片,讓他支撐一段時間,這些可以訓練嘴部的肌肉。

B.
多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等發音器官的協調性
例如喊寶寶一起來比賽,看誰發出的動物叫聲比較像,特別記得,當你在發出動物叫聲要寶寶來模仿時,必須站在和他差不多的高度,好讓他可以看到你的嘴型。

C.
要說得巧,就先說得好
其實吃得好不只是營養問題,也要注意從吃的過程中去訓練口腔動作。例如長期吸奶嘴的孩子,因為很少咀嚼,可能口腔發展就會比較遲緩,建議父母及早減少孩子使用奶瓶,不要孩子一哭,就習慣性地塞奶瓶堵住他的嘴。

D.
即使再忙,每天要固定撥一點時間說故事
陪著孩子說一段床邊故事,不僅讓孩子身心上感到舒服安慰,孩子每天聽故事對語言學習能力有很大幫助,未來孩子自然而然會很愛閱讀。

E.
把握適當時機教孩子說話
例如當你拿著圖畫卡要孩子說「汽車」時,如果孩子遲遲不開口,反而拿起床邊的「筆」塗鴉起來,不要一昧斥責他不說汽車,心頭就該趁機轉個彎對他說,這是「筆」,可以「畫圖」。讓他練習說。

F.
找出適合孩子的遊戲
如果要設計遊戲教導學習語文,應該考量適不適合小孩的年紀,也得考量一次遊戲的時間不要太久,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疲倦不耐煩,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G.
別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當你聽到孩子可能說出一些奇怪的句子或是不合文法的用語時,不要一昧糾正他,給他一點空間發揮,逐漸引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才不會讓他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寶貝的學習發展力UP UP !進階發展 手眼協調 (下)


 


 


2歲的孩子不論在粗動作或是精細動作表現上已經越來越成熟,家長這時候若要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或是選擇玩具時,可以以較複雜、中型、需組織能力、稍為精巧的玩具來做選擇。


 


【採訪撰文:黃方君,諮詢:長庚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師 謝明慧】
 



2歲開始 配對能力訓練邏輯


 


2歲的孩子不論在粗動作或是精細動作表現上已經越來越成熟,家長這時候若要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或是選擇玩具時,可以以較複雜、中型、需組織能力、稍為精巧的玩具來做選擇(如:多角形放入明確的配對位置裡、疊高積木等)。


 


此外,這時候家長的語言可以從名詞加入動詞「你去拿那裡拿鞋鞋」、「你去開門」等等的句子,讓孩子學習完整句 子的概念,都可適時的發展其語言能力。謝明慧心理師強調,這時期的孩子還有所謂的「配對概念」,他們開始會知道什麼東西是一樣的,而這個配對概念對孩子來 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是最初步的概念。當孩子看到兩個一樣的東西時,就會知道是「一樣的」,而市面上也有許多配對相關的書籍或是玩具,都可以 訓練寶寶的配對能力。


 



配對遊戲 怎麼玩可以省很大


除了市面上的書籍、玩具之外,家長也可以準備超市的DM或是宣傳單2份,將其中一份的物品用剪刀剪下,再透過這些剪下的物品讓孩子找尋DM或是宣傳單中的相同物品去做配對,誰說玩具不能自己做,這樣玩一樣有趣又省錢!


 



3歲開始 抽像的分類概念


 


3歲的孩子,在大多的精細動作都可以做得不錯,甚至有些3歲的孩子在握筆的能力來說已經可以達到不錯的基礎,但家長這時後不用先教孩子學寫字,先將握筆的能力建立好,試著讓孩子去塗鴉才是基礎訓練的方式。


 


這時候可以透過「遊戲」取代「教導」的方式,讓孩子更能樂在其中。舉例來說,先透過分類的概念如:黑色的球放 在一起、紅色的蘋果放在一起;再慢慢的透過「抽像」分類,讓孩子去學習邏輯力如:「水果類都放在那個籃子」、「菜類都放在那個籃子」,透過分類概念,慢慢 培養邏輯能力、簡單數字的順序能力,讓孩子的腦力發展更好。


 



數學不頭痛 父母怎麼教


 


很多孩子在2~3歲都開始數數字,大多的父母對於教數學的順序或是簡單加減法都較制式化,其實家長可以透過孩 子有吸引力的東西如:糖果、小車子、小貼紙等,當作數學的工具,「一個車子加一個車子是幾個?」、「媽媽給你2個糖果,爸爸再給你一個糖果,全部有幾個糖 果?」透過孩子喜歡或是有吸引力的東西化身成工具,教數學一點也不頭痛!


 


4歲開始 活動力十足


 


3~4歲得孩子,不論是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理解與生活技能都已經可以理解到一定的成熟度,這個階段的孩子 大多會進入幼稚園去就讀,團體生活已經可以慢慢適應,發展快得孩子更能很快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此外,在社會行為的發展上,除了經由遊戲開始與團體中的其 他人互動,也可以漸漸能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一起遊戲,或是模仿進行角色扮演如︰「當老師」、「看醫生」、「學媽媽煮菜」等一類的遊戲。


 




學習發展沒捷徑 有品質的陪伴


 


謝明慧心理師認為,關於孩子的學習發展,除了希望家長能夠高度敏感孩子的各階段發展外,還要能分辨大方向的能 力,如:什麼時候開始爬、什麼時候開始走、何時開始說地一個字等等,孩子的學習發展雖然會隨著年齡而進步,但沒有所謂的捷徑,最重要的方法還是家長的陪 伴,因為陪伴可以了解孩子的注意力、挫折容忍力與表達力,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一同完成一件事去發掘孩子的認知能力。現今大部分的家庭都屬雙薪家庭,只要一 天撥出15~20分鐘,陪伴孩子一同閱讀小故事、一起玩玩具,打造有品質且完整的家庭生活。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貝的學習發展力UP UP !進階發展 手眼協調 (上)


 


隨著醫療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注上,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僅不同;連學習的發展力都可以被診斷出是優於常人還是落後其他孩子。到底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進而發展其個人天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援,這一期的【寶貝的學習發展力】就是要帶您一探究竟!


 


【採訪撰文:黃方君,諮詢:長庚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師 謝明慧】

 





 


 


 


學習發展 也有里程碑?


「哇!寶寶開始會爬了」、「他可以走得很穩喔!」、「他會自己拿湯匙了」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都十分驚人,但也 不盡相同。而剛出生的嬰兒就如同白紙般純潔無助,但過了幾個月後,他們不僅能爬、能自己進食,還能靠自己探索周遭的一切事物。一天天的改變也許不容易察 覺,但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變化都讓父母想用相機記錄成長過程,例如:孩子踩下的第一步、孩子說出的第一個字、第一次學習不穿尿步,甚至是第一次離開父母 獨自去上學。


 


長庚兒童醫院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家長可以透過醫院提供的發展評估,了解孩子的基本發展能力,對應到腦神經發展來說,從出生到2~3歲這 個過程裡,大部分的嬰幼兒會發展出大原則的能力,但若其中一項發展力明確的低於其他孩子,甚至是全部孩子裡落後的百分之20~30,則有可能是發展能力的 不足。除此之外,在審視孩子的發展能力時,除了依據年齡發展來看之外,另外會依據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動作(粗動作與精細動作)、情緒發 展、人際發展等的發展,來確認孩子的發展是屬於全面發展較慢,還是某一能力較慢。另外,謝明慧心理師提到,若嬰幼兒在年紀還小時被評估後為發展遲緩的現象 時,可能是某一發展能力落後其他孩子,但未必代表未來的其他能力一定落後其它孩子。待5~6歲左右才能更確定孩子的智能或是認知上是否有落後其他同齡的孩 子。


 


3歲之前是大多家長認知的學習發展「黃金期」,因為當時腦神經還在大量發展,並非過了3歲就沒有用,若能夠提早做預防治療,當然最好,但是 學齡之前(6歲之前)的學習發展仍屬黃金刺激期,密集的給予治療與刺激都是對發展上有一定的幫助。目前研究發現,若在6歲之前給予密集的治療與刺激都可以 幫助發展障礙的孩子。


 



勿對新台灣之子汙名化


 


之前的新聞報導影射外籍新娘的媽媽易生出學習發展有障礙的孩子,似乎對外籍新娘有相當大的汙名化,謝明慧心理師認為,每個孩子的發展能力皆 不同,除了先天遺傳的影響相當大之外,後天的刺激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的外籍新娘在語言(中文)上可能無法如本地人般流利,若家中長輩有說台語、國語、越 南話、與不流利的中文時,孩子在語言的學習上會感到一定的混亂,也無法有效吸收正確的語言。另外,大多的外籍新娘與配偶在社經地位上可能無法如中產階級般 的充裕,倘若在金錢上無法得到足夠的幫助與支持,在教育的給予則會少了一部分的刺激與幫助。其實,大多的外籍新娘來到台灣大多會感到惶恐不安,而這些小小 新台灣之子與外籍媽媽更需要大家的幫助,並非外籍新娘就會生出學習發展有障愛得孩子喔!也請大眾勿對這群台灣新住民汙名化。


 


各年齡發展力 家長學了沒?


許多的家長對於孩子在各年齡的發展能力都不太了解,若是家長能了解各階段的差異性與能力發展,並適時的給予該階段適合的刺激與幫助,打造學習力A++的寶寶一點也不是難事喔!


 



0~6個月 周遭環境的探索能力


基本上,0到6個月的嬰兒在語言、動作發展上都尚未成熟,而大多的嬰兒在此階段不是被家長抱著就是在床上躺著,最基礎的發展能力從2~3個 月開始,寶寶的頭會會開始轉動、慢慢往上抬頭或是慢慢翻身。而頭到脖子的發展能力在此時也悄悄開啟,進而影響未來軀幹的發展,及透過頭與脖子發展對周遭環 境的探索能力。


到了4~6個月開始,會從之前的揮手在慢慢進步到明確的手眼協調。家長在此階段除了多多陪伴寶寶,讓他們感到安心之外,家長可以在寶寶俯臥 或躺著時,將一個有聲光效果或是鮮豔色彩、顏色對比強的抓握玩具向上拉過他的視野,較可以吸引注意力,也可讓寶寶的眼睛、頭部、脖子三方追隨著運動。



注意環境安全與衛生


0~6個月大的寶寶對於周遭環境很感興趣,會不時的用手拿取身邊的東西,最後放入嘴巴,家長在環境安全、周遭衛生與玩具無毒的情況都顧慮到的同時,不要一味的強制寶寶拿取的慾望,因為他們正透過這些動作來訓練自己手、眼、口與其他身體部位的協調能力。



6~12個月 容器與空間概念的形成


6個月開始,寶寶會開始有類似「認得」的情況出現,因此產生怕生等情緒反應、警覺的狀況或是不停的盯著某人看,謝明慧心理師說明,其實怕生 是一個很好的反應,代表寶寶認得某些人、物,只是每一個寶寶的情緒反應都不同。就粗動作的發展來說,6~9個月大的寶寶這時最重要的里程碑為-從躺到坐, 從坐到爬。而就認知方面來說,6~12個月大的寶寶會開始從抓握能力慢慢發展至敲打能力,一些簡單的組合能力也會出現(如:東西會知道放到盒子裡、東西會 再丟出來)當寶寶開始有物品會放入「容器」、「空間」的概念時,就會慢慢進展更複雜的形狀組合或是配對能力。


 



認知發展 不要只侷限在玩具


現今許多玩具標榜著「認知功能」或是「益智功能」,許多家長更透過玩具來發展寶寶的認知能力,舉凡布書、聲光玩具都是家長的選擇之一,謝明 慧心理師說明,家長要刺激寶寶的認知發展並不難,不要只侷限在玩具上,其實去戶外走走、家庭經驗、生活經驗都是可以增進寶寶不錯的認知發展能力喔!


 



1歲開始 語言的資料庫期


1歲大的寶寶在學習走路這一塊,可能已經相當在行。有些可以不用扶著桌子就可以自己走得很穩。此外,這時期的寶寶在語言的理解總比語言的表達來得快,可能無法說出完整的詞彙,但卻可以稍為理解爸爸、媽媽的語言。


 


這時候的孩子就像個海綿般,用力的在吸收身邊大人的語言或是詞彙。「走樓梯要小心喔!」、「你的鞋鞋呢?」、「你的飯飯呢?」等等的句子都 可以讓寶寶稍為理解,但口腔的發育還無法順利發展以至無法順利說出完整的想法,這時候的家長不用刻意的逼迫寶寶一定要說什麼,家長試著當個「播報員」可以 多跟寶寶敘述寶寶現在在幹什麼、在注意什麼,「你看!那是一隻黃色的小狗」、「這裡有黃色的車子和白色的房子」,多敘述、多講,當越說越多時,寶寶就會建 立越多詞彙與句子來慢慢變成腦中語言的資料庫,未來腦中的詞彙一多,也會慢慢連結其他事物。


 



過度矯正發音 非必要


當家長聽到寶寶說的第一個字、第一個詞彙的同時,猶如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許多家長更是刻意的要寶寶講其它的詞彙,為了避免寶寶因為家長的過度反應下而減少說話的樂趣,除了適時的給予鼓勵外,不用非要這個年紀矯正標準的發音,


 


語言是屬「高動機」的動作,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開口,並在旁邊重覆給孩子聽,慢慢他也會開始模仿家長的音或是一個詞彙的字尾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共讀常見的問題


Q1:孩子很容易分心,我該如何吸引他的注意?


A:嬰幼兒還沒有辦法將注意力維持在同一件事物上太久,很容易分心、好動。單調沒有變化的唸,絕對無法讓孩子把心思放在書本上。因此,適當的變換聲調、唱歌,或是手舞足蹈,都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將注意力維持在親子共讀的內容上。


 


Q2:孩子自顧自的要翻書,我行我素,如何是好?


A:在尚未形成親子共讀的形式或儀式之前,幼兒的表現會顯得較我行我素,適當的引導與堅持,讓孩子慢慢熟悉整個共讀的形式,瞭解「一搭一唱」的遊戲規則。孩子漸漸會學到遊戲要好玩,就必須遵守規則。


 


Q3:孩子等不及想知道結果時,可以怎麼做?


A:當故事講到一半,孩子急著問:「最後怎麼樣」或是伸手翻到最後一頁,此時,停下來,協助孩子「預測」故事接下來的情節,爸媽可以說:「你等不及想知道發生什麼事了!你覺得接下來會如何呢?讓我們先猜猜看」,然後再繼續讀。


 


Q4:孩子排斥我買的新故事書,怎麼辦?


A:當孩子丟開新書說不好看時,爸媽不用急著把孩子抓到書本前,不斷的說這本書有多好看。先試著將這本書的內容做個介紹,讓孩子更容易上手。


 


Q5:孩子喜歡我反覆唸同一本書,這樣好嗎?


A:學齡前幼兒習慣從「反覆」出現的事物中建立學習。透過反覆閱讀,他不但肯定了自己所知,也在已知的事物上學習「字」和閱讀有關的事。因此,當孩子要求重複讀同一個故事時,不要拒絕他。


 


Q6:我從來沒有唸故事書的經驗,一開始我應該怎麼做?


A:唸故事給幼兒聽時,句子要簡短,表情要豐富,甚至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或製造出一些音效,會讓故事聽起來更有趣。


 


Q7:孩子說他沒興趣和我討論書中內容,怎麼辦?


A:當闔上一本書時,爸媽不妨先主動發表一點感想,例如:「喜歡嗎?我覺得故事很動人(好有趣、不怎樣),你覺得呢?」等開放式討論,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才能沒有「壓力」的跟你分享想法,這就是討論的開始。


 


Q8:我才唸沒多久,孩子就想離開,我該堅持把書讀完嗎?


A:當孩子想要離開時,父母不必生氣,也不要強迫他。不妨先暫停下來,稍後再試。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累積。父母需要耐心等待,加上正向的態度,才能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興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用觸覺刺激活動 幫助兒童穩定情緒


文/王淑真、張慧敏


驊驊對「穿著」很堅持,連冬天都喜歡穿著短褲,一些必須盛裝打扮的正式場合中,他也是一身短褲涼鞋,叫媽媽感到難堪與不解。



驊驊也討厭肥皂抹在身上的感覺,每次洗澡一定大呼小叫;除了肥皂,他也討厭會在頭上變出泡泡的洗髮精。至於牙膏變出的泡泡,也令驊驊討厭,至今仍然是用牙刷乾刷牙齒。




學校中,驊驊不參與會弄得髒兮兮的繪畫活動,對於到有些刺刺感覺的沙堆裡探險,他也強烈表達拒絕參與。廚房阿姨精心準備的飯菜與點心,驊驊不但依照心情決定進食的分量,舉凡需要咀嚼的蔬果他都是敬謝不敏,好說歹說下,才動作慢吞吞的咬幾口。

 


驊驊這些常常在居家生活上出現的小毛病,其實就是感覺統合理論中所描述的「觸覺調節失調」,也就是驊驊的中樞神經系統對於調節與解讀碰觸皮膚、毛髮的觸覺刺激,出現障礙。



簡單的說,觸覺刺激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皮膚表面接收到的輕壓或是輕觸,這類觸覺刺激在嬰幼兒的早期發展中占有重要 角色,因為藉著敏感的觸覺,嬰幼兒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媽媽的乳頭,完成吸吮動作。如果對於這樣的輕觸過度解讀,則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如堅持衣褲的 質感,嚴重的厭奶,與人的親密互動發生障礙,嚴重時還會有容易哭鬧、情緒起伏過大、不專心等學習問題。
 
第二類的深度、重壓觸覺刺激是中樞神經系統,其作用包括:
(一)分辨物體的物理特性,如形狀、大小或重量等感覺,如果缺乏該種感覺,容易在知覺動作上出現問題。
(二)深度、重壓的刺激可以穩定嬰兒情緒,更可以協助嬰兒發展出與母親建立良好依附關係,是嬰兒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一步。
(三)隨著年齡增長,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可以成功的分別自己與外在的不同,進而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穩定的情緒。


觸覺刺激可以幫助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進而擁有良好 的人際關係。然而嚴重的觸覺調節失調,會造成個體對觸覺刺激產生防禦現象,就是一般所謂的「觸覺防禦」。如同上述的驊驊,討厭別人給他洗頭,也有可能對某 種材質的衣物感到厭惡,這些孩子容易有好動、易分心、情緒不穩的表現。另外,如果孩子無法有效、迅速的分辨與處理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也會有動作笨拙、 反應慢、堅持度高、情緒不穩定、不容易專注等行為與學習問題。

以下針對觸覺系統失調的孩子,介紹在家即可完成的活動:


活動1:飛天神毯環遊世界
預備動作:讓孩子臉朝上,躺在大浴巾或是大毛毯上。
動作開始:成人雙手抓著大浴巾或大毛毯的兩個角,沿著地板以孩子可以接受的速度滑行。
活動目標:提供孩子背部深度、重壓的觸覺刺激,可以改善好動、容易分心、情緒不穩的現象。至於滑行速度的快慢,則依孩子對於前庭刺激反應決定。如果可以的話,也可直接拉著孩子的雙腳,讓孩子的背部直接貼沿著地板,以適合的速度滑行。


活動2:泡沫裡畫畫 
預備動作:用爸爸刮鬍子的泡沫,在盤子上擠出一大坨。
動作開始:讓孩子用手掌抹上泡沫,自由創作。


活動目標:訓練孩子對於其他東西的接受度,可以先從一隻手指頭開始,再慢慢的增加;內容也可以由輕柔的泡沫開始,慢慢改變成較粗質的細沙(鹽巴)到大沙(粗鹽)皆可,前提是孩子慢慢接受該類的活動,不可以很快就改變材質內容。


活動3:大海尋寶


預備動作:準備一個箱子,裡頭裝滿五穀雜糧(小米、黃豆、綠豆等)或是小球等東西,再放置孩子有興趣的玩具,讓孩子去尋找。 動作開始:先請孩子摸摸寶物,再將寶物放入箱子中,最後用手在箱中尋找出寶物。


活動目標:箱子內的東西,建議由柔質的東西開始,再慢慢改變成粗質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都可以使用。尋找的寶物也可以由一樣到多樣,甚至放入其他玩具,要孩子尋找出你要的東西即可。


 


活動4:大球壓身
預備動作:準備一顆大球(類似海灘球或是大龍球,但球上不要有刺)。請孩子先以趴姿(臉朝地面)趴在地板上,慢慢用球在孩子背部來回滾動。




動作開始:用大球在孩子的身上滾過,再慢慢加重一點壓力。一般的海灘球因球體本身重量過輕,可以在一開始即略施一點力量以進行活動。

 


活動目標:活動主要提供的是深度重壓的刺激,也有抑制神經興奮的效果,一樣可以在孩子睡前或上課前實施,使其可以穩定情緒,方便進行下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孩子表示抗拒,可調整壓力大小或是立刻停止該活動。


 


動5:擦乳液
預備動作:替孩子在他的四肢塗上乳液,如果孩子對該活動的反應良好,乳液可以塗在背上,進而可以增加至脖子、臉部。



動作開始:請孩子自己擦。如果當孩子對該活動不表示討厭,可以改由家長幫助孩子擦拭。




活動目標:該活動屬於全身的輕觸覺,如果孩子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逃避、生氣或拒絕,可以由上述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如果孩子可以接受擦乳液,乳液也可以慢慢改成顆粒狀的痱子粉或香粉;至於雙手則可以套上海綿、毛巾等來進行。

 


活動6:自製大熱狗
預備動作:讓孩子躺在大被子的某一端。
動作開始:1請孩子由毯子一端側翻到另外一端,如果孩子開始時的能力有困難,大人可以協助其動作起始。2家長可以作勢要吃大熱狗,並在大被子上略略施壓。3最後,由家長將大被子拉高,使孩子滾回最初的位置;同樣的,可以讓孩子自行翻滾到原本的位置。




活動目標:被子的材質提供孩子觸覺的刺激,故活動之初,孩子如果較為敏感,可以選用較細緻的棉質大被子,慢慢的再改變成有微刺感的毛毯。在步驟2中家長作勢吃的動作,適當的提供孩子深壓覺。
 
所 有活動在進行過程中都必須注意的是, 家長或 老師都要相當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強烈表達他的負向情緒,例如哭、生氣、抗拒,都建議先將該活動暫停,直到孩子表示願意配合才再度進行該活動。在 觸覺活動中,治療師會建議先由深壓覺的活動開始,因為這樣的活動刺激較容易使孩子情緒趨向穩定、冷靜,再配合後續的輕觸覺活動。
 
最後,要提醒大家,觸覺解讀異常的孩子的確容易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表現,但是並非所有情緒不穩定、不專心的孩子,都是因為觸覺處理過程異常所引起的;所以,如果無法確定您孩子問題的起因,建議尋求職能治療師接受較詳細的評估。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寶寶好規矩,不耍賴才有糖吃

分類:優生優育
2010/10/22 14:56

每個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聽話、守規矩」幾乎就是好寶寶的專屬代名詞;為人父母者,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而感到驕傲、寬心。但是 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為什麼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不聽話,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軟硬的手段兼施,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其實父母只要以 同理心來了解寶寶,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甚至以身作則,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


那麼當孩子耍賴哭鬧時,家長切忌採取「寶寶罵不得」的消極態度,只要父母能夠不厭其煩地慢慢教導,就可教出明理的下一代!





孩子,你為什麼耍賴?


當寶寶出現耍賴、不聽話的情形時,絕對不會是「無緣無故」,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


一、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礙於表達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便會以反抗、不聽話的表現,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


二、做為引人關注的手段


當寶寶乖巧聽話時,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對於孩子的關心,因此當孩子發現耍賴、不聽話時,可以得到父母或長輩的更多關注時,就可能一反常態出現野蠻不講理的舉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賴」嚐到甜頭


孩子因不聽話而受到斥責時,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藉由「哭鬧」來耍賴,家長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應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鬧的行為,便會建立孩子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只要哭鬧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類似的情形,便學會沿用這套壞習慣。


對付耍賴寶寶該怎麼辦?


了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除了設身處地的關懷寶寶、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當孩子已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就要進一步予以導正:


一、處理孩子耍賴的當下反應


當孩子耍賴時,千萬不要輕易妥協,父母的態度更要堅定,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自然就會停止,事後父母則應再藉機教育, 告知守規矩的真正理由,不可當場就以太過情緒化的語氣或用詞來告誡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守規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懼責打而停止錯誤的行為。


二、日常規矩的建立


寶寶會耍賴,通常都是因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時父母就應建立生活的規矩,通常就是對於玩具、零食的規範,並和孩子一起溝通、討論,讓孩子真正因 了解而有遵守的意願;而訂定的規矩要明確,也不要隨意更改,以免讓寶寶產生觀念的混淆。另外家長最好也能以身作則,方能讓立下的規定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鼓勵孩子正確的表現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訂定了規矩之後,要讓孩子認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實上給予明顯的區隔,當孩子因表現良好受到鼓勵時,自然能強化規矩的正面意義;孩子犯錯時固然也要給予處罰,但不宜太過放大,把焦點放在寶寶的好行為上,他會更樂於表現喔!


四、叮嚀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不被打擾的空間,當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不要時時刻刻都以「規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間,讓 孩子自己思考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實踐的意願,更何況人都是會犯錯的,有失敗,才能有所借鏡與成長,有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守規矩的 後果,得到的經驗會更為深刻與珍貴!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時隨地都能輕鬆玩手指謠


 


文章轉載於 信誼 奇蜜 0-3歲育兒報


小編的話:


走累了坐在人行道的椅子上、睡前躺在床上或是出門坐車時的零碎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什麼最好呢?試試一起來玩手指謠吧!本期話題將給你和孩子玩手指謠的小技巧及孩子如何透過手指搖促進生理及心理上的發展喔。


隨時隨地都能輕鬆玩手指謠


最簡單的親子互動遊戲
一邊念唱兒謠,一邊搭配手指或是雙手的動作,就是最簡單、最有趣、隨時隨地都能玩的親子互動遊戲。
不管坐著還是站著,也不用道具與準備,只要開口唱著《小星星》時,幾乎每個人都能跟個歌詞比出幾個簡單的動作。而在親子玩唱之間,你可以觀察到,寶寶會很想跟著你做出轉動手腕的動作,模仿星星閃爍的感覺,這就是手指謠的魅力!


孩子學習等待時機
而手指謠帶給孩子的另一種趣味,就是等待時機。 像是念「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這類耳熟能詳又簡單的手指謠時,即使一歲多的孩子,只要和你一起玩過幾次,當你念出上一句 時,他就會露出既期待又緊張的表情與肢體反應,等你念出下一句;另外,當唱《蘋果紅》唱到「蘋果裡有——」,你會發現孩子非常期待唱出「毛毛蟲」的那一 刻,他只要一聽到就會馬上伸出手指來。
這些反應都是表示他已經能掌握語言與肢體的節奏,已經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麼,而透過不斷地反覆遊戲的練習,孩子就會漸漸懂得「等待」與「掌握時機」。


絕佳的想像遊戲
由於每首手指謠的歌詞與動作都有密切配合,所以,念唱手指謠彷彿就像進行一場想像遊戲。就好比念唱《小金魚》這首念謠時,親子一起合作,用語言和手部動作描繪出內容情境,非常符合這個時期孩子的發展特質,所以會讓孩子想要一玩再玩,還能在念唱中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喔!


培養親子間的獨特默契
更棒的是,你和孩子念唱手指謠時,透過語言、眼神與肢體的接觸,可以培養出絕佳的親子默契。你會發現,當你們唱到某一句或是做到某個動作時,兩個人都會有相同反應或是發出會心地一笑,這些都將是孩子和你之間最珍貴的收穫。


從遊戲看發展
玩唱手指謠,能讓孩子練習手部精細動作,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增加手部靈巧度。


當孩子能夠靈活操控雙手,會很有成就感,對將來自理能力的學習也會有幫助。


玩唱手指謠就像進行想像遊戲,孩子運用雙手模擬念謠的劇情,無形中促進了語言能力,也豐富了想像力。


帶著愛,常常跟孩子藉由臉頰、手以及肌膚的接觸,都是最溫暖、最愉悅的感官經驗,孩子也會很有安全感。


親子共玩手指謠



Step1: 小金魚,游啊游
幼兒雙手合掌,指尖向前, 左右擺動。
Step2:看見小蟲蟲咬一口
大人伸出食指當作小蟲,
幼兒打開雙手夾住大人的食指。
Step3:扭啊扭,扭啊扭
幼兒雙手繼續夾住大人的食指,
並左右擺動。
Step4:不小心就上了鉤!
大人將手舉高,把「魚」釣起。

給您的貼心叮嚀
熟悉遊戲步驟之後,親子可試著輪替角色,由大人當小金魚、孩子當小蟲蟲,也會有不同的樂趣。此外,「小金魚」也非常適合兩個孩子和大人共玩,您不妨和孩子一起發揮創意,試試看可以怎麼玩喔!


 


本文摘自:信誼小太陽1-3歲幼兒雜誌
《小金魚》念謠取自《親子遊戲‧動動兒歌——飛呀飛》


延伸閱讀:


親子一起念唱,讓你和孩子的心更貼近!


坐車不無聊 ~旅途中的數學遊戲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指謠1~58


 



手指謠


 


1.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


 


 


2.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啊一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毛毛蟲
兩根手指頭啊兩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啊三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大花貓


四根手指頭啊四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啊五根手指頭變啊變啊變成拍拍手


 


 


3. 10根手指頭


111,變成變成變成毛毛蟲


222,變成變成變成小白兔


333,變成變成變成小花貓


444,變成變成變成螃蟹走


555,變成變成變成小鳥飛


666,變成變成變成打電話


777,變成變成變成三角形


888,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


999,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


101010,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


 


 


4.手指謠名稱:胖子 瘦子
胖子 瘦子 小猴子 戴帽子
刮鬍子 切鼻子 撒隆巴斯


 


 


5.手指謠名稱:一二三四五
一隊棍子輕輕打 兩雙筷子裡外扒
三人小組愛說話 四個小兵不害怕
五個朋友力氣大


 


 


6. 猴子手指搖


十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九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八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七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六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二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ㄚㄚㄚ
猴子代表手,一次吃掉一根手指頭,最後手指頭全被吃掉!
可從中學到數學排序及簡單算術!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後面可加上吃掉猴子的聲音,我不知要打哪個字較適合)


7.  1-10
1什麼1,鉛筆1
2
什麼2,鴨鴨2
3
什麼3,耳朵3
4
什麼4,帆船4
5
什麼5,鉤鉤5
6
什麼6,大肚6
7
什麼7,柺杖7
8
什麼8,雪人8
9
什麼9,氣球9
10
什麼10,棒球10  


 


8.手指謠名稱:小手背後面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   勾勾手
鵝爸爸再見 鵝媽媽再見
小手背後面


 


9. 10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扣扣扣,
兩根手指頭拉拉拉,
三根手指頭喵喵喵,
四根手指頭抓抓抓,


10.大野郎小紅帽


左手一隻大野郎 ( 四指並  和拇指 一開一合 向張大口 )


右手一隻小白兔 ( V   我兩歲ㄉ手勢)


大野郎跑過來


小白兔嚇了一跳


阿 大野狼


快跑 快跑


小白兔 別跑 別跑


 


11.


1.1敲敲敲﹝左手手指比1,把頭當木魚﹞
2.2
剪剪剪﹝左手手指比2,剪頭髮﹞
3.3.梳梳梳﹝左手手指比3,梳頭髮﹞
4.4飛飛飛﹝左手手指比4,單手飛﹞
5.5摸摸摸﹝左手手指比5,單手摸頭﹞
6.6.變雨傘﹝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1,左上右下合體後一起舉高當雨傘。﹞
7.7
變孔雀﹝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2,左後又前合體後變孔雀﹞
8.8吃麵麵﹝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3,左手當盤子右手當叉吃義大利麵狀﹞
9.9掃掃地﹝左手手指比5,右手比4,左手當畚箕,右手當掃把﹞
10.10拍拍手﹝請小朋友用力拍吧﹞
PS:以上的方向是老師面對小朋友的,老老可把動作及表情加上會更優。


 


12這裡就是我的家
這裡就是我的家,裡面住了好多人。
你從窗子往裡看,爸爸正在擦地板,媽媽正在洗衣服,
爺爺正在看報紙,奶奶正在煮稀飯,我正坐在馬桶上嗯―嗯―嗯

13.湯匙.叉子.筷子
湯匙圓,湯匙圓,圓圓的湯匙盛湯圓。啊!――――嗯!
叉子尖,叉子尖,尖尖的叉子叉魚丸。啊!――――嗯!
筷子長,筷子長,長長的筷子夾麵線。啊!――――嗯!

14.現在幾點鐘
踢塔!踢塔!。現在幾點鐘?踢塔!踢塔!現在1點鐘。
1
點鐘,敲1下,噹! 踢塔!踢塔!現在幾點鐘?
踢塔!踢塔!現在2點鐘。 2點鐘,敲2下,噹!噹!



15小彈珠
小彈珠,亮晶晶,好像天上的小星星,
彈一,彈二,彈三,彈四,彈五,彈六,彈七,彈八,彈九,彈十,
彈下十顆小星星。

16.十個朋友齊步走
十個朋友齊步走,向前走,一、二、三、四,
向後走,一、二、三、四,向左走,一、二、三、四,
向右走,一、二、三、四,看一看,排整齊了沒有?

17.小狗玩皮球
圓圓溜溜,小狗玩皮球,一跳跳到大門口,
看見一根大骨頭,不知道是要球?還是要骨頭?

18炒蛋
大拇哥來倒點油,二拇弟來打個蛋,三中娘來灑點鹽,
四小弟來拌一拌,小妞妞來盛進盤,大家一起吃炒蛋。

19.毛毛雨唱歌
小雨唱歌,滴答滴答,大雨唱歌,嘩啦嘩啦,毛毛雨唱歌,噓――。

20.小蝴蝶
美麗的花,美麗的葉,飛來美麗的小蝴蝶。

21.螃蟹回家
小螃蟹,肚子大,玩累了,要回家,一縮,一爬,一縮,一爬。


 


22.小鳥飛
小鳥飛,小鳥飛,飛累了,就到池邊喝點水,
飛累了,就回巢裡好好睡。


23.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條小魚游啊游。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條小蛇爬啊爬。
左手右手,左手右手,握在一起,藏在背後,變隻蜜蜂叮啊叮。


24.盪鞦韆
盪,盪,盪鞦韆,盪得高,變飛機,
盪得低,變公雞,雞吃米,吃的就是你!



25.小妞妞
小妞妞,年紀小,穿著大鞋,摳摟摳摟跑
大花.小花 大花,小花,長在一起;大碗,小碗,疊在一起;
大床,小床,靠在一起;大手,小手,牽在一起。


 


26.漢堡.薯條
圓圓的,圓圓的,是漢堡。長長的,長長的,是薯條。
漢堡烤好了沒有?還沒有。 薯條炸好了沒有?炸好了!啊!―嗯!


27.四個大輪子
沙子沙子,裝進瓶子;瓶子瓶子,裝進盆子;
盆子盆子,變成車子;加上四個大輪子。

28.乾杯
汽水泡泡,咕嚕咕嚕咕嚕;汽水泡泡,乾---杯!

29.小泡泡
小泡泡,飛呀飛,輕輕一拍,就破了。
小泡泡,飛呀飛,輕輕一彈,就破了。

30.十指山
一座山,兩座山,三座山,四座山,五座山,變成十指山

31.一個大氣球
我要吹一個大氣球,呼-呼-呼-呼,砰!

32.變變變
變,變,變,我是大巨人;變,變,變,我是小矮人;
大巨人要抓小矮人,最後---抓到了!

小屁股,圓股股,放個屁,噗!


 


33.風車


風車轉,風車轉,風一吹,風車轉啊轉。
做餅乾 拍拍拍,做餅乾,餅乾香,請你吃一半。
白雲飄 小白雲,飄啊飄,用力一抓,抓不到!
寶寶唱歌 汽車唱歌,叭叭叭;寶寶唱歌,餔-ㄚ-餔-ㄚ-餔-ㄚ。
34. 羞羞羞羞羞羞


羞羞羞 羞羞羞,羞羞羞,小孩光溜溜。
握握手 握握手,握握手,我是你的好朋友。
躲貓貓 躲貓貓,喵!躲貓貓,喵!看見一隻小貓。


關門.開門 關門,開門,關門,開門,走進來一個小人。

35.娃娃睡著了
搖一搖,拍一拍,娃娃睡著了。噓--。
搖一搖,拍一拍,娃娃起床了。耶〜〜!

36.大根頭


小豆,小豆,碰到石頭,翻個大根頭。


37.捏一捏
東一捏,西一捏,捏個包子送爺爺,爺爺說:謝謝!謝謝!


38.小花瓣
小花,小花,幾個瓣?一個瓣,兩個瓣,三個,四個,五個瓣!

39.小鎚子
小鎚子,鎚釘子,鎚一,鎚二,鎚三!

40.小螞蟻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膝蓋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肚子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脖子啦!


 


41.狗狗給
狗狗給,狗狗給,母雞孵小雞,小雞叫:唧唧唧,唧唧唧。

42.點點兵


點點兵,點點兵,看誰是我的小小兵!


 


43. 三隻羊


三隻羊在吃草 三個客人在喝茶 二個小孩在玩耍
媽媽出來看一看 小貓躲在床底下


 


44.叮噹
小小的叮噹 叮噹叮噹
中中的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大大的叮噹 噹----------------



45.陽光好神奇
太陽光,好神奇。白白亮亮照大地。
小雨滴,洗一洗。變出彩虹真美麗拍手

46. 一到七


1拍拍手 2拍拍頭 3搓搓繩子 4拉弓 5摸摸頭 6咚咚
7
吹吹喇叭 叭叭叭


47. 竹籬芭


竹籬芭 牆邊站 大哥哥來拜年 二哥哥來打槍
霹靂啪啦 ㄅㄥㄅㄥㄅㄥ


 


48.小茶壺
小茶壺 小小嘴 圓圓肚子滿滿水
小茶壺 嘴巴翹 客人來了把茶倒

49.一間木屋
一間木屋在森林中 小鹿站在窗前望
可憐白兔拼命跑、急著敲著門
救命救命快救命、有一個獵人要抓我
可憐白兔快進來、有我保護你

50.五隻手指
一雙筷子……..輕輕敲 兩雙筷子……..裡外跑
三人小組……..愛說話 四隻小貓……..不害怕
五個人的……..力氣大

51.大姆哥
大姆哥 二姆弟 三中娘 四小弟
小妞妞 來看戲 手心 手背 心肝寶貝


 


 


 


52.1-10
你數一 我數一 一隻小貓笑咪咪
你數二 我數 二 兩隻小狗肚子餓
你數三 我數三 三隻小羊去爬山
你數四 我數四 四隻螃蟹排一字
你數五 我數五 五個山洞五隻虎
你數六 我數六 六隻小牛逗一逗
你數七 我數七 七個槍手呯呯呯
你數八 我數八 八隻小鳥飛回家
你數九 我數九 九隻猴子好朋友
你數十 我數十 十個朋友在一起

53.鵝爸爸
鵝爸爸來了,鵝媽媽來了,點點頭,勾勾手,
鵝爸爸再見!鵝媽媽再見!小手擺後面,眼睛看前面,
耳朵打開來,小嘴巴 ~ 閉起來!

54.毛毛蟲
這是一個大木桶 桶上有個蓋 蓋上有個孔
讓我瞧一瞧 原來是隻毛毛蟲


 


55.五隻猴子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all off and bump his head.
Mom call the docter and the docter say
No more little monkey jumping on the bed.
用雙手,一隻當床,一隻當猴子,再另一隻手上跳
(每唸完一次便減少一隻手指頭fourthreetwoone

56.小水泡
小小球 真輕巧隨著風兒往上飄
跌落地 不見了 原來是個肥皂泡


 


57.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打不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幾隻 讓我數一數 數來又數去 一二三四五


 


 


 


58.小 白 鵝
三隻小白鵝〈拿出三隻手指頭〉


跑跑又跳跳〈左右擺動〉
跑到大樹下〈拿出另一隻手來當樹〉


〝突然〞不見了〈雙手擺後面〉
媽媽急著叫〈拿出一隻手出來當鵝媽媽〉


呱呱呱〈指頭開放開放〉
三隻小白鵝〈拿出三隻手指頭〉


趕快跑回家〈拍手一次,手放背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教導孩子使用剪刀


◎本文摘錄自《漢聲幼教三國指導手冊》

有些父母會以為讓孩子使用剪刀是件很危險的事。其實只要選擇一把安全的剪刀,並教導孩子使用剪刀的正確姿勢和原則,孩子就可以使用的很好,一點也不危險。孩子藉著使用剪刀,還能進一步接觸更豐富有趣的美勞世界,使他的幻想力和創造力獲得更多發揮的機會。

1. 剪刀的選擇
配合孩子手掌的大小和力量,選擇大小、輕重合適的剪刀。剪刀要容易開合,刀鋒不要太鈍也不可太利,剪刀的尖端必須是圓而鈍,像「安全剪刀」即適合孩子使用。

2. 使用剪刀的規則
以下我們舉出使用剪刀時的五項規則。每當孩子使用剪刀時,父母都要提醒他,使他牢記在心並養成習慣。若孩子違反規則,可暫時禁止他使用剪刀,以示處罰。
(1) 嚴禁隨意丟擲或揮舞剪刀。
(2) 不可拿著剪刀走動或跑跳。
(3) 不要使用成人用的大剪刀。
(4) 拿剪刀給別人時,要將把手朝向對方。
(5) 使用完後,要將剪刀收放在固定的地方,並將剪下來的紙屑收拾乾淨。

3. 教導孩子使用剪刀的步驟
大約兩、三歲的孩子,便能順利的開合剪刀。媽媽和老師可參考以下步驟,幫助孩子獲得更純熟的剪紙技巧。對於孩子在各步驟所剪出來的紙品,最好賦予其某些「功用」,以提高孩子練習的興趣。

(1) 剪斷:準備一張寬約兩公分的長條紙,請孩子將剪刀張開後,媽媽將紙片放在剪刀開口的最裡頭,再請孩子剪斷。一般來說,兩、三歲的孩子就有能力做這一步驟的剪紙活動。剪下的紙片可做拼貼畫,或摺成小子彈使用。

(2) 平行剪:請孩子在紙的一邊,剪出平行、不斷的長條狀,剪完後的紙條可做成章魚、燈籠等條狀物品。小班的孩子已能一手拿紙、一手剪紙,很適合做這個步驟的剪紙活動。

(3) 直線剪:在紙上用粗的彩色筆畫好直線,請孩子沿線剪開。這個步驟的練習以整齊為重,訓練孩子手部動作的穩定性,和手眼協調的發展。孩子大約要到四歲後,才能剪得整齊。

(4) 曲線剪:大約五、六歲的孩子便能剪得很好,這時媽媽不妨未孩子準備一本剪紙遊戲書,讓他隨時參考裡面的玩法,做出多樣的勞作或玩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杯使用階段及方法


飲食訓練對寶寶的意義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成長飲食習慣也有所不同。譬如由母奶變成嬰兒奶粉;液體食物變成半固體食物;而食器逐漸從奶瓶變成杯子;從吸吮變成咀嚼。食物除了滿足寶寶口慾、飽足感及攝取營養的目的外,另外一項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如何訓練寶寶自己進食,學習獨立。


台 北長庚醫院嬰兒室主任黃基家表示,寶寶6個月大時手部肌肉逐漸發展及抓握協調較佳,此時,除了媽媽自己餵寶寶喝奶外,也可以握著寶寶的手,扶著奶瓶喝奶或 是喝水;到了6個月以上,可以逐漸脫離奶瓶,在父母協助下嘗試用鴨嘴杯、小杯子等學習杯喝東西;到快1歲的時候,寶寶的眼睛和手、手腕、手肘之間有了很好 的協調,就可以用吸管杯自己抓住杯子兩邊或杯子的握把喝水;到了快兩歲的時候,寶寶以可熟練地或自己用手抓住小杯子喝水。


家長如果能夠及早讓孩子使用杯子喝水,對於1歲左右幼兒的身體發育,以及提昇認知能力都有幫助;經常含著奶瓶喝奶不僅妨礙寶寶正常活動,也會減少他語言學習的機會,且將來容易出現齲齒問題。


當然,要寶寶割捨奶瓶,或是訓練新的飲食習慣,在這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許多問題,如拒絕用杯子喝水或將水倒的滿地都是等,這時,父母最好能多花些時間耐心地開導,才能幫助寶寶學習。


奶瓶→學習杯→杯子進階訓練
從 寶寶吸奶開始到學會自己進食,一天天的進展,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件事啊!然而寶寶的飲食訓練是有順序的。黃基家醫師說,根據孩子的年齡發展,提供他不同的 飲食訓練,從奶瓶、吸口杯、鴨嘴杯、吸管杯到用杯子,循序漸進,越早訓練對於孩子的咀嚼能力及吞嚥能力是有幫助的;而越接近大人的飲食習慣,也能減少寶寶 對父母的依賴,學習獨立。


如何依據寶寶的年齡進階訓練?以下詳細說明。
一.奶瓶
從寶寶出生開始,無論是餵母乳還是喝配方奶粉,都會用到奶瓶,所以「奶瓶」可說是寶寶的第一個飲食工具。其材質有分玻璃或合成樹脂材質,而奶瓶奶嘴選擇:彈性及造型模擬母親乳頭的,可促進寶寶唾液分泌,幫助上下顎、臉部肌肉的發育,都是較優的餵食工具。
在寶寶還小時,大多由媽媽手持著奶瓶餵寶寶喝,當寶寶6個月大時,手部肌肉開始發展健全,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拿奶瓶了。但該如何訓練呢?
1.訓練抓握力:首先可以在餵奶的時候,幫助小寶寶把手放到奶瓶上,訓練他的抓握能力,但是要注意奶瓶的溫度適中,以免燙傷寶寶。
2.套上把手:家長也可以買有把手的奶瓶,幫助寶寶將手扣在把手上訓練抓握,讓他慢慢學習著自己喝奶,也作為學習使用杯子的開始。
3.由少到多:可以先用小奶瓶或奶瓶只裝少量的水,讓寶寶試著用手扶著喝;當然,剛開始的幾次,媽媽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寶寶,萬一寶寶的手無力時讓奶瓶掉落,媽媽應及時扶住。


此外,在寶寶學會自己拿著奶瓶喝奶後,家長也要注意寶寶喝奶的姿勢,因為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危險,包括:
1.嗆奶:媽媽不能因為寶寶自己能拿奶瓶,就不在一旁照顧了;因為寶寶還不能做穩,容易往下滑,所以若必須躺著喝奶,就容易造成嗆奶的危險,家長應隨時留意。
2.中耳炎:寶寶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較短,所以當奶水嗆到喉嚨時,很容易引發中耳炎。
3.奶瓶性齲齒:很多寶寶5、6個月大時就開始長牙了,躺著喝奶寶寶很容易睡著,再加上媽媽若沒有定期帶寶寶清潔牙齒,很容易就造成奶瓶性蛀牙。


二.學習杯
當 寶寶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試著學習使用學習杯了。學習杯的使用目的,主要在於口腔動作的能力訓練,也是孩子從奶瓶轉換到使用杯子的練習期。剛開始時,媽 媽最好還是幫寶寶扶著學習杯,等到孩子大約1歲的時候,手腕、手肘及肩膀之間有了良好的協調性後,就可以開始自己抓住杯子的兩旁握把,自己進食了。
按照寶寶的成長階段需求,挑選不同功能的學習杯,常見有奶嘴型、鴨嘴型、吸管型,此外,也可以讓孩子試著用小杯子喝水。
1.奶嘴型:杯子上有吸嘴狀的蓋子,杯子旁邊有把手,可以讓寶寶順利穩當的握著把手,訓練寶寶喝牛奶以外的飲料。
2鴨嘴型: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使用,從奶瓶逐漸過渡到使用一般杯子和吸管的訓練,除了吸口較寬,能夠幫助口腔上下顎的穩定性外,在喝水時,只要稍微傾斜一下學習杯,就可輕鬆喝到杯內的液體;且吸口內網狀的設計,液體較不容易從口腔四周流出,寶寶較容易接受使用。
3.吸管型:吸口較窄,孩子的嘴唇需要更多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避免液體流出,由於需要費較多的力氣去吸和握住杯子,所以較建議寶寶一歲以後再使用。


除 此之外,學習杯的吸口也分為兩種不同的材質,一種是軟的矽膠材質,就像奶嘴一樣,如果寶寶剛從奶瓶轉換到使用杯子不適應時,建議使用此材質;另一種是硬的 塑膠材質,如果寶寶的口腔力氣較差,則可以選擇此種材質的吸口,因為它可以給孩子舌頭向下的壓力,避免孩子舌頭因為力氣較差而往前吐出,造成吞嚥困難,所 以,較適合約一歲以上寶寶使用。


寶寶在剛開始使用學習杯時,常常會弄得一團糟,是很正常的,父母不用太擔心,如何讓訓練過程更順利些呢?
1. 只要寶寶抓握的協調較成熟時(約6個月以上),就可以儘早學習,效果越好。
2. 在父母的幫助下坐著喝,不要躺著喝。
3. 儘量在一開始就讓寶寶學習用奶瓶以外的方式(如小杯子或鴨嘴杯)喝水或果汁。
4. 選擇輕一點的鴨嘴杯,寶寶較容易抓握。
5. 選擇有明亮色彩的圖案或裝飾,也可以讓寶寶玩學習杯,可以吸引或維持寶寶對學習杯的注意,增加他使用學習杯的興趣。
6. 選擇學習杯時,可以傾向流出的量較少的,且學習杯的吸口或邊緣的大小,越多貼合寶寶的嘴唇越好,才不會讓寶寶邊喝邊漏,排斥學習。
7. 可以用少量的水,或是喜歡喝的果汁開始練習,吸引寶寶自己動手拿起學習杯喝。
8. 剛開始學習時,媽媽可以先慢慢示範如何使用鴨嘴杯,如何握住鴨嘴杯,教寶寶嘴巴把鴨嘴含住後,再把鴨嘴杯杯底舉高,教寶寶如何吸鴨嘴杯內的飲料;再扶著寶寶的手去捧鴨嘴杯慢慢練習,等寶寶習慣之後,再放手讓他自己試試看。
9. 教寶寶用嘴巴吸鴨嘴杯內的飲料,有時候〝吸〞這個動作需要一些時間來學習;如果有困難時可以先嘗試用小杯子倒入少量飲料(如水、果汁、母奶或配方奶粉),讓寶寶學習用小杯子喝飲料,等寶寶吞嚥協調後再回來學習用鴨嘴杯。
10. 不要讓寶寶帶著學習杯、裝滿飲料,四處走動。
11. 不要將寶寶學習杯裝滿飲料,因為寶寶的營養需求仍然來自於母奶或嬰兒奶粉,不要受到學習杯使用時間的干擾。


(三)杯子 &吸管杯
美國兒科研究院建議,從寶寶1周歲開始,應逐漸讓他減少使用奶瓶的次數,最晚不要超過1歲半。及早讓寶寶學習使用杯子,一方面可減少奶瓶性齲齒的機會,二方面對於寶寶肌肉發展、身體發育及認知能力都有提高的作用,也能增進寶寶語言學習的機會。
當然,要讓寶寶完全割捨奶瓶,學習使用杯子過程並不容易,父母可得花些心思了。至於要如何教寶寶使用杯子喝水呢?
1. 杯子不易摔破。剛開始建議準備一個不易摔破的塑膠杯材質,不但輕且不易毀壞,方便寶寶使用。
2. 由小杯子開始。選擇塑膠材質、高度低、深度淺、顏色鮮豔、圖案可愛,適合小朋友拿。
3. 由少量開始。練習時,一開始可在杯子裡放少量的水,讓寶寶兩手端著杯子,媽媽幫他往嘴裡送,注意要讓寶寶一口一口慢慢地喝,喝完再添。千萬不要一次給寶寶杯裡放過多的水,以免嗆著。等到寶寶杯子拿得較穩時,媽媽就可逐漸放手,讓寶寶端著杯子自己往嘴裡送。
4. 言語的鼓勵。孩子願意練習用杯子喝水時,媽媽應適時的讚美鼓勵:「寶寶今天好棒喔,會自己端水杯喝了!」這樣做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千萬不要怕寶寶將水撒在地上,或是弄髒衣服,而停止寶寶用水杯喝水,這樣反而會讓寶喪失學習意願。
5. 反覆練習。學習用杯子喝水,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成功。只要能讓寶寶有興趣,從一天的一、兩次然後逐漸增加到經常使用,相信不久寶寶一定能夠完全脫離奶瓶,安心的用杯子喝東西了。


習慣的培養需循序漸進
從 寶寶吸奶開始到學會自己進食,一天天的長大,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件事啊!黃基家醫師說,寶寶良好的飲食訓練,有賴於家長的耐心、恆心,循序漸進的學習,才 會成功的。越早訓練,成功率越高,可以越早脫離奶瓶,培養寶寶獨立飲食的習慣,並可以減少奶瓶性齲齒的發生率。千萬不要因為覺得麻煩或是孩子的哭鬧,就放 棄訓練孩子的機會喔!


(詳文請見2007年三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