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嬰幼兒教育與學習 (3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洪蘭:弄髒衣服,盡情玩吧!

2011年8月號《親子天下》


文章連結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44&f_ART_ID=335468


【文/洪蘭】


朋友的公司要在宜蘭不老部落舉辦自強活動,他知道我喜歡吃那裡的煙燻苦花魚,便邀我一起去。



那天細雨濛濛,雨中的青山分外美麗。我愉快的欣賞一路的美景,但到達寒溪派出所的接駁站時(山路太陡,一般車開不上去,須接駁),我就知道 不妙了。因為一對盛裝的夫婦及兩個穿蓬紗裙、白褲襪的女孩從同行的賓士車下來,這身打扮去赴喜宴很恰當,但在荒郊野外就顯得突兀。果然,一路上母親不停的 斥責孩子「不要踩水」、「不要弄髒衣服」、「不要摸、不要碰」,不但孩子苦著一張臉,連大人也變得很緊張,不自覺的檢討自己有無「犯規」。



反觀另一家庭,孩子都穿著短褲、球鞋,戴棒球帽(這樣就不必打傘),在山裡竄來竄去,玩得不亦樂乎。那兩個女孩羨慕的看著他們在泥中打滾。 我想起電影《真善美》中,家庭老師瑪莉亞用窗簾布替男爵的小孩縫製了遊戲衣,帶他們到處去玩。遊戲時,若要擔心衣服會弄髒,就玩不盡興了。



一般來說,中國人不講究場合和打扮,常有人穿著睡衣就上街買油條,也有人大白天穿著綴滿亮片的衣服來上班。打扮也是禮貌的一種。很多人不管 什麼場合都穿金戴銀、珠寶滿身,父母很可以藉機教育孩子:有內涵、有自信的人不需刻意裝飾外表;只有本身缺乏價值的人,才要靠珠寶來為自己添值。



孩子在出生時,他一生所需要的神經細胞都有了;出生後主要在發展神經的連接,綿密的連接就像一個知識網,可幫助孩子快速吸取新的訊息。研究 已發現,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是經驗孩子需要各式各樣的經驗去幫助他分辨和歸類外面世界的刺激遊戲正是孩子學習最快的一種方法,因為大人想都想不到 的新奇玩法,會刺激他的大腦神經做出前所未有的連接;且在遊戲時,大腦會分泌一種稱為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神經營養素,可以幫助神經生長,使神經分叉更多



幾乎全世界的小孩都喜歡雨天,他們都喜歡雨水打在身上的冰涼感覺,也喜歡踩水時水花濺起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學習。全世界的孩子也都喜歡在床 上跳,因為這個彈性是他以前所不曾有過的經驗,像這種好奇心是父母禁止不了的。我的美國鄰居就說:「與其每天盯著孩子不准跳,不如買一個彈跳圈,架在後 院,讓他們跳個夠。」



孩子的好奇心是創造力和學習的原動力,父母不要剝奪他體驗大自然的機會。若你覺得玩水會弄髒衣服或彈跳會跳壞沙發,請替孩子換件好洗的普通衣服,或像我鄰居一樣,替孩子找個可以安心、開心的去體驗各種新經驗的環境。



遊戲是成長過程重要的一部分,天下沒有什麼比童年更珍貴了,請不要為了一件衣服剝奪他做小孩的樂趣。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個月寶寶的發展遊戲~~很實用喔!!


1個月大嬰兒-----記憶和視覺遊戲

作者﹕巍子 編撰
 一個月大的嬰兒睡的時間比較多,醒的時候比較少,一般來說醒來後就是要吃,或是要排便。家長將孩子喂飽後,可以在寶寶安靜時可給予適當的感官遊戲。
到一個月間的孩子對顏色還不能很識別,看到的東西是黑白的,最愛看的是媽媽的臉。可以畫大一點的父、母的臉黑白像,貼在離寶寶眼睛約20公分地方讓他看。給這個時期的孩子看黑白畫可培養他的記憶和視覺上的能力。
也可以畫一些黑白的條紋、波紋或是黑白格子棋盤等,交替的給寶寶看。在寶寶醒來看畫時,可隔三四天左右更換下一幅。如:給孩子看三天媽媽的像,然後換成爸爸的像,然後是其它的。你會發現寶寶對看過的畫已有了記憶能力。
除了給孩子看畫外,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臉和有聲音的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遊戲中可左右移動頭部和各種逗笑的臉部表情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等。只要寶寶醒著,育兒者就應該不斷地和他說話,也可為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打下基礎。
在育兒中,父母應該了解到的就是,與孩子互動得越早越好,逗笑孩子也是越早越好,這些都是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2個月大嬰兒----發展遊戲

 已滿月的嬰兒比剛生下來時醒著的時間較長,臉部的表情也開始多了起來,小手小腳的動作也開始頻繁了,力量也慢慢增加。因此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除了繼續給於他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外,還應增加一些遊戲來鍛鍊孩子體能等。
一.抬頭看玩具
在 床上墊一些毛巾或博被,使床不要太軟也不要太硬。將孩子輕輕的放在床上,讓他趴著,幫助他調整一下使他的兩臂彎屈兩手心向下支撐身體。媽媽拿著可發出聲音 的玩具〈如小搖鈴等〉一邊搖一邊快樂的叫著寶寶的名字,逗引寶寶抬起頭來看。這個遊戲可以讓寶寶的背部肌肉、手臂、頸椎等處得到鍛鍊,也可讓寶寶感受到快 樂的氣氛,熟悉自己的名字。
一般一天一次為宜,一次不能超過兩分鐘,以免寶寶疲累。最好是在餵飽孩子一小時後在進行,以防吐奶。孩子哭鬧時也不宜。
二.抓手指遊戲
剛生下來的寶寶就已經有了本能的反應,只要有東西放到小手心,寶寶的手就會自然收握。2個月大的嬰兒,父母可以通過遊戲來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抓握能力和手腦協調的能力以促進大腦發育。
方法: 媽媽將食指放入嬰兒手心讓他抓握,幾秒鐘後將手收回。反覆幾次後再用食指觸碰嬰兒小手掌的邊緣,看他是否有反應、也去抓。如果孩子能把父母的手指抓得很緊,這時你可以試著將孩子往上提升〈另一手在寶寶身後保護〉,握得緊、比較有力的孩子有時能被提高到坐的姿勢。
一般一天兩次為宜,每次不要超過五分鐘。
三. 散步,“介紹”事物
寶寶醒著時,父母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抱著寶寶出去散散步,讓孩子接觸感受一下外面的環境,並可通過不斷地“介紹”周圍的事物、環境來增進親子關係和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這也是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http://www.dajiyuan.com)

3個月大嬰兒---腦部發展遊戲
  【大紀元11月13日訊】
這個月的寶寶手眼開始協調,小手小腳的活動力越來越強,會玩弄小手,也開始想翻身動一動;對外界聲音反應較靈敏了;咿咿啊啊的喃喃自語中開始學發音。此時家長可多陪他們玩些刺激觸覺、聽覺、肢體動作等遊戲或運動,以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一、伸手抓玩具
讓寶寶反覆練習抓握動作,有益腦部運動。
方法:經常在寶寶床頭放些玩具,讓其俯臥,媽媽可逗引寶寶去抓,或拿起寶寶的手去抓玩具,如果寶寶能抬頭用肘支撐上身,並用其中一隻手去抓玩具,表示寶寶的上肢及頸肌已開始發育。寶寶如能揮動自己的小手去抓玩具,媽媽就要給予適時的讚美,讓他知道你多麼喜歡他這樣做。
二、懸吊鬆手練習
寶寶每次在「抓」東西的同時也在練習「放手」,家長應該多給他練習的機會,懸吊運動就是很好的練習。懸吊能促進寶寶的協調能力及擴張胸部,吸進更多的氧氣供大腦使用。
方法: 給寶寶穿上好活動的T恤與尿片,讓寶寶抓住你的大拇指,然後將他的身體拉離床面幾吋,如果寶寶握不住有鬆手的感覺時,就讓他躺回床上。一天可做好幾回,每回只做一分鐘,一分鐘內可練習好幾次。因為每次寶寶支撐的時間只能五到十秒。
注意: 做任何活動前都應告訴寶寶你要做什麼,除了注意安全外,還要隨時鼓勵他:「你好棒喔!」
三、學翻身
寶寶要先學會翻身才能進一步爬行,移動身體。
方 法: 有些寶寶上個月就已學會不必墊後背,或靠他人扥後背就能側翻了。如果寶寶還不會側翻,媽媽可從旁協助扥住背部,輕推臀部,使其容易向另一側翻身。接著學向 左右兩側翻身,媽媽在一側逗弄他,或拿玩具吸引他,寶寶為了抓住玩具會順勢翻成側臥、俯臥,此時媽媽要守護在旁。如果寶寶學不會翻身,可能是衣服太厚、太 緊或床太軟,妨礙他的行動。有些寶寶對這些練習還是有困難,可延至下個月再進行。

四、和寶寶說話
這個月的寶寶會咿咿啊啊地發出雙元音,此時媽媽應多重複他的「咿咿啊啊」去做回應,並且唇形要明顯地和他「對話」。寶寶喜歡有人跟他說話,你的微笑及聲音會使他感受到你的愛。他由你這兒學到如何發音、笑,以及親近、信賴他人。
這項活動是對寶寶最初的發音訓練,及母子交流的溫馨互動,越早開始越好。在寶寶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父母應持續與寶寶「對話」,親切地回應他發出的各種聲音。

4個月的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據專家研究報告,剛出生時嬰兒的腦容量是美國國家檔案局的十倍,出生後到三個月大之間,腦部以極高的速度成長,三個月起到六歲間是高速成長,在此之後就非 常緩慢了。所以嬰兒從出生起就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寶寶本身也很喜歡學習,家長應保握這段非常珍貴的時機,多給寶寶在遊戲中學習的機會。
滿3個月的寶寶頭圍增大了,腦力更是快速增長,他們什麼都想學,視力、手的抓放能力都進步了;會玩躲貓貓;也會對鏡子微笑了,這時可陪孩子玩相關的遊戲以促進各項發展。
一、看移動物品
寶寶視力進步了,已有調節遠近的能力,不但能看綠豆般大小的顏色鮮豔的東西,也能隨物品移動視線。
方法:讓寶寶觀察快速滾動的線軸、小球,或其他移動較遠的物體,如各種電動玩具車、小火車、街上行走的行人、移動的汽車、正在飛的小鳥昆蟲飛機、嬉戲中的小孩等,不但能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也可擴大寶寶的視野和認知範圍。
此外,常常抱寶寶到室外觀看小朋友玩耍,儘早接觸同齡的小朋友,有利發展同伴關係。這時的孩子還不懂認生,是結識小伙伴的最佳時機。
二、玩躲貓貓
從4個月起的嬰兒都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
方法:拿一條大手帕蒙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呢?」,為引起寶寶的驚奇,當寶寶去找時,媽媽就扯下臉上的手帕,驚喜的說:「喵~」,寶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當媽媽臉上蒙住手帕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讓他知道你在身邊,因為寶寶最怕看不到媽媽會因此而大哭起來。
下 次可換個方式,把乾淨手帕輕輕放在寶寶臉上,寶寶第一次被蒙住臉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媽媽就握住寶寶的手幫他把手帕拿開,並說:「手帕拿下來了」,多次練 習以後,他就逐漸學會自己拿下手帕了。有些3個月大的寶寶還會自己藏在被窩裡再鑽出來;有的也會抓毛巾蒙自己的臉,逗大人玩,十分可愛!
躲貓貓遊戲使寶寶發現看不到的東西其實還存在,於是會去尋找,拉開手帕探索,引導他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三、找聲音
寶寶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胎教時在胎內就被呼喊名字的寶寶,此時聽到他的名字會轉頭尋找聲音。在寶寶視力範圍外發出聲音,可以擴大寶寶的探索領域。
方 法:當寶寶平躺在地板上時,悄悄走近他,並親切地叫著他的名字。在你出現他的面前時要多叫幾次,然後你停下來等他回頭。如果他沒什麼反應,再叫大聲一點。 如果他回過頭來看到你了,就去抱抱他、摟摟他,然後放下寶寶,換個方向再玩幾次。為訓練他的聽力,在叫他之前不要讓他看見你。如果他做到了,別忘了給他愛 的擁抱。
四、照鏡子
讓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有助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例如你告訴他「拍拍手」、「洗洗臉」,常會用到這些相關的名詞,如果寶寶對自己的身體部位越了解,越能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也可透過照鏡子的遊戲,讓寶寶很快認識自己。
方 法:放一面鏡子抱寶寶到鏡前,指著鏡中的寶寶說:「這是…(他的名字)」,「寶寶笑一笑」等等。摸著寶寶的嘴、鼻子、耳朵、眼睛或其他部位,告訴他這是什 麼。經常照鏡子的寶寶,會注意自己臉上的器官,較快學會認識自己;經常照鏡子的寶寶,在照鏡子時,也會有較多的表情,或笑或做鬼臉,或摸摸鏡子裡的人,十 分開心。
五、跳、蹬、踢
經常讓寶寶做蹬腿、踢吊球,讓下肢自由活動,有利於將來坐及爬的學習;也可讓寶寶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可發展寶寶的下肢力量,為站立作準備。
方法:
1.吊一個寶寶喜歡的有響聲的玩具,扶著他的雙腳教他「踢」,幾次以後就會了。
2.扶著寶寶腋下站立,讓他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寶寶在跳躍時會刺激腦部的平衡或前區庭發育,有助於平衡活動。@、
(http://www.dajiyuan.com)
 
5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簡體版】 【字號】大  中  小 【列印版】  【大紀元11月23日訊】
這個月的寶寶會認物和認最親近者的臉孔;頭部大都已能完全挺立,聽到聲音就會轉過頭去;動作也越來越靈活,所以多陪他做些平衡活動或相關遊戲,會有助於腦部發展及各項成長的學習。
一、看吸引他的物品
如果寶寶聽到物品名稱能用眼睛準確地盯住目標,表示他已有認物的能力了。觀察寶寶最愛盯著什麼東西看,再教他認這樣東西,他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學。教他認識感興趣的事物,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所以媽媽平時就應多留意什麼東西最能吸引寶寶的目光。
方 法:多數的寶寶都喜歡看燈,以此為例作說明。媽媽邊說:「燈,燈」邊把燈打開又關掉,使燈忽暗忽明,使他從注視你的嘴型轉向注視燈。也可拿著寶寶的手摸摸 燈罩,然後開燈點亮時告訴他:「燈」。每天至少練習五次,直到你說「燈」時,他就能盯著燈看為止。這已表明他已了解這個字代表的是什麼,這也是孩子學習語 言的開始。
二、尋找聲音
寶寶能順著聲音用眼睛找到掉落的物品,表示他的視覺與聽覺靈敏,能循聲尋物了。有的寶寶125天左右就學會尋找落地的響物,多數的寶寶約在155天才有這項能力,你可試著記下自己寶寶的學習天數。
方法:
1.將會發響的金屬湯匙或玩具當著寶寶的面丟到地上,看寶寶是否會循聲尋找掉落物品。
2.媽媽在寶寶房間某處將玩具或物品弄出聲音,邊說:「寶寶聽聽,哪兒有聲音啊?」觀察他是否懂得將視線轉移去尋找聲音的來源。可重覆練習幾次,聲音由強轉弱,由近到遠,並變化不同的方向。
三、舉高降下
將孩子拋入空中然後接住(多數是爸爸在做),讓孩子在大人膝上跳來跳去,這2個簡單的動作,就可刺激孩子腦部的前區庭發育及平衡發展。
方法:用虎口撐在寶寶腋下,讓他面向你輕輕舉起,以便你們能互相看見,並開心的告訴他:「你是一架飛機,飛啊,飛高了!」;放下時告訴他:「降落了,飛低了!」上升時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嚇著寶寶,最好能一直注視他的眼睛,使他有安全感。
如果寶寶已能適應了舉高降下的遊戲,看寶寶的反應可試著玩輕輕往上拋的遊戲,但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動作,不要拋得太高,以免危險和造成寶寶精神緊張。加上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中,千萬不要做太大動作的刺激遊戲喔!@、
(http://www.dajiyuan.com)

6個月大嬰兒─ ─各項學習遊戲

 【大紀元11月30日訊】
寶 寶越長大活動力越強,越渴望習各項技巧,這時他需要多多練習以獲取經驗,我們應給他合適的環境及充分的機會。不要將寶寶關在遊戲欄、嬰兒床或其他「監牢」 中,以免喪失大好的學習機會。寶寶希望與你在一起,及喜歡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別忘了多陪陪他給他快樂的學習時光,通過親子之間的遊戲能增進親子感 情,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心理發展方面是大有好處的。
一、學傳手
寶寶能應用拇指與其他4指相對彎曲,就能拿穩東西。寶寶學會單手拿穩物品後,可練習兩手同時握物及將物品由一手傳至另一手。
方 法:拿2-3個比寶寶嘴巴稍大又能吸引他的東西,例如小瓶、小盒、小玩具等,但不能太小以免他放入口中,發生危險。要同時拿多個吸引他,如果一次給他一 個,他可能會扔掉手裡的東西而去拿另一個。最好不要將他扔掉的東西再還給他,這樣他就會發現扔掉就會失去,於是他漸漸知道在拿新東西時,就會把手中東西換 到另一隻手裡,再去拿。這時大人應給他適當的讚揚和鼓勵,因為寶寶學會傳手是手的靈巧度又進一步了,你的鼓勵會使他更穩定的學習。
二、騎馬聽兒歌
讓寶寶邊聽兒歌邊配合韻律作動作,可培養孩子用動作表現語言。在愉悅的環境中,重覆聽同一首兒歌,同時感受韻律,同時學會把歌詞和動作連結起來,對日後語言及兒歌背誦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方 法:抱寶寶和你面對面坐在你的腿上,握住他的手唱兒歌,腿部隨節拍跳動讓他有騎馬的感覺。唱到關鍵字如「飛」、「跨過河」等,就把寶寶舉高;或配合節奏、 歌詞使他身體向後傾倒;或動作加大一些。反覆練習幾次,以後只要唱到這些歌詞時,他就會主動做這些動作了。這是讓寶寶很愉快的一個遊戲。
三、學爬行
正常嬰兒在出生幾個月內,便會腹部貼地用手臂與腿的力量,使身體前進,這種動作稱為爬行。當寶寶開始爬,他已進入人生的重要課程之一,他需要多多爬行來促進腦部發育,你要給寶寶一個適合爬行的環境及誘因。
方法:給寶寶穿著易於活動的服裝,讓他俯臥用前臂支撐前身,腹部貼床,你在前面拿玩具逗引他爬行。讓他學會用一隻手臂支撐身體,另一隻手為去拿玩具而繼續前進。不要一開始就放一堆東西在他身邊,他就可能哪兒也不想去了,將玩具放遠些讓他多爬幾分鐘。
寶寶最大的快樂之一就是跟在你後面爬來爬去,專家建議一天最少要有十分鐘你在地上與寶寶在一起, 他會為你的讚美與擁抱而快樂的爬向你。
四、帶寶寶小跑步
這是一項很好的平衡活動,對三度空間發展也有幫助,請在一個安全、可自由活動的地方進行。
方法:將寶寶抱在胸前,小心支撐好他的頸部,帶著他在室內小跑步,讓他體會身體跳動的感覺。專心看寶寶反應,並告訴他你們正在進行什麼活動,注意跑步不宜過大。當他的頸部發育到能撐住自己的頭時,可加快速度並改變姿勢,讓他體會從不同速度與不同角度看事物。@、
(http://www.dajiyuan.com)

7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大紀元12月7日訊】
滿6個月的寶寶多數會坐穩而且學會連續翻身;手更加靈巧了,能頻繁地用手抓東西往嘴裡放,所以不能在寶寶周圍放置尖銳或過小的物品,以免造成危險;跟上個月相比多認識了1-2種新的物品名稱,也會模仿大人做一些動作或手勢,如「再見」、「謝謝」等等。
寶 寶的頭腦像個寶庫,你越開發寶藏越多;你給寶寶越多練習與學習,產生的動作效應就越多,腦部的發育就越發達,智力就越高。即使腦部損傷的寶寶,據專家表示 只有增加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就會有明顯進步與變化,所以家長要經常陪著寶寶學習,耐心而親切地陪他們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
一、連續翻滾
滾動能鍛鍊前庭和小腦的平衡,如果寶寶還不會翻滾常常是因為大人沒給他練習機會,只是讓寶寶學坐忘了讓他練習翻身。學會連續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
方 法:在有足夠面積的場地,將障礙物移開,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或涼席。家長拿玩具誘導,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再從俯臥變成仰 臥;最後學會連續打滾。為拿到遠方的玩具,寶寶會連續翻滾向遠方移動。大人可利用皮球、小跑車等引誘他滾到遠方拿玩具。如果有必要大人可協助寶寶,用手輕 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有了成功的經驗寶寶就更願意學習了。
二、撿豆豆
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這一精細動作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發展與手、眼的協調。
方法:準備一些乾淨的的蠶豆讓寶寶去撿,大人要在「」一旁看護,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如果沒有蠶豆,可用鈕扣、棋子等代替。
三、學手勢
每 個家庭使用的手勢都不同,有的家庭先學會「再見」、「握手」;有的家庭先教「親親」、「碰碰頭」等。只要寶寶學會用動作表示語言,哪種先學會都可以。這是 寶寶與人交往的開始,家長應鼓勵寶寶做表示語言的動作,家人也要經常對他微笑或做再見等手勢,將來他會比較容易與他人相處。
方法:利用適當時機教手勢,例如當親人要離開時,大人抱著寶寶說「再見」,並抓住他的手做揮手動作,讓他知道這就表示「再見」;寶寶從別人手裡接過玩具或食品時,家長拱起他的雙手上下搖動說「謝謝」,你可示範幾次給他看,要讓他看見你的手勢和嘴型。
四、測觀察力
寶 寶在遊戲中發現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拿走了,會啼哭、亂動或尖叫,就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已具備觀察能力了。如果寶寶毫無反應,表示他的觀察能力還未 發育,較小的幼兒會認為,「看不見,就是沒有了」他也不想去找了;或者他周圍玩具太多了,可悄悄地將玩具拿走,只剩他手中的一件,再當面將他手中的玩具拿 走藏起來,試試看他有無反應。如果寶寶開始有觀察能力時,可做另一項遊戲。
方法:
1.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取走放入口袋中露出一截,他會伸手去將玩具取回。由於寶寶能覺察到自己的東西不見了想要去尋找,大人可進一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
2. 坐在地板上,手裡拿個玩具讓寶寶看,然後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說:「玩具呢?」引誘他去尋找。如果他不想去找,再把玩具拿給他把玩 一下,或拿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經過幾次重覆練習,寶寶就知道東西不見了,可以再找回,會試著用手去探索,或掀開被子或摸鼓起 來的地方,於是他的觀察力就在他的好奇心中逐漸展開。
五、敲一敲
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拿起物品就敲,把東西敲響了他就樂了。此時寶寶不但能握穩東西,還能弄出聲音,這是更進一步的表現。
方法:家長給寶寶準備一些小塑膠碗、厚玻璃瓶、木板、積木、響鈴…等之類的東西,讓孩子拿著小木棒敲敲打打;或拿起2個積木對敲,感受敲擊不同質地的物品所發出不同的聲響,並訓練寶寶手的靈巧性。

8個月大嬰兒—各項開發智能遊戲
作者﹕睿璿
 
讓 嬰兒從出生那一天起,給他充分的刺激與良好的學習誘因,是父母的責任。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刺激,讓其腦部的神經迴路得以打開,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而人腦 則是產生各種心理現象的重要器官,包括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興趣、性格……等。所以要培育傑出優秀的人才,請擅用智能開發,除了能開發小孩的 智能外,還要培育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契而不捨的毅力、專注的精神,及善良、真誠、寬容等的良好人格。
寶寶從5個半月起,經常用眼睛、耳朵、雙腳、 手腕和身體接觸外界,週遭世界對他而言,更加寬闊而具吸引力。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能力還不夠發達,所以對各項學習活動要反覆練習,透過遊戲增加他的 短暫記憶、專注力及思考能力。父母應經常逗引寶寶,多和他互動,他的智能開發就在你的關懷中茁壯成長。
一、你藏他找
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 的「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提供重覆的刺激,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在玩 「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的過程中,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不見了要如何去找;東西被藏起來了,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這正是可以訓 練寶寶記憶、觀察、思考、等待、探索、語言學習…等能力很好的遊戲。
遊戲方法:
1.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躲貓貓」遊戲,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讓他掀開手帕;或將玩具藏於身後、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
2. 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如果寶寶不會去掀,可換條透明的手巾,因為寶寶還認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看見了自然會去 拿。引導寶寶去觀察、探索,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如果他辦到了,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種滿足 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
二、學會「不行」,懂得「坦然面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這 個月他更進步了,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同時教他 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習慣了等待,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
1.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 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要撥開他的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 微笑,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重覆教幾次後,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記得要親親他、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你好棒,真的不去做….」,及早教他 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
2.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而應該學會去「坦然面 對」,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例如: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沒到看電視時間,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學會 遵守規律及等待。一開始時,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媽媽要堅持原則,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自然就學會了「坦然面對」。
三、扔東西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其實是正常現象。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還樂此不疲。在反覆的過程中,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也是一種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方 法: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 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扔完後,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
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四、獨自玩耍
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方 法: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如杯子、鍋蓋、木槌、湯匙等,讓他摸一摸、敲一敲,把玩把玩,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 他撕扯著玩,紙張可多樣,由薄到稍厚,由大到小,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玩得十分開心。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 能力,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
五、平衡感遊戲
平衡感好的孩子較不易跌倒,也較能做跳躍等體操動作。撐住寶寶的腋下,讓他用腳蹦蹦跳跳;或將寶寶丟高高的遊戲;或抓住寶寶雙腳讓他倒栽蔥的姿勢,都可以培養平衡感。做平衡遊戲時要特別小心寶寶的頸子,可套個頸圈,及注意脖子的保護。
遊戲方法:
1. 丟高高
自己躺下將寶寶往上拋,邊說:「飛高高!飛高高!」速度先快後慢,讓他體驗不同速度的感覺,別忘了邊玩邊鼓勵他喔!這個遊戲適合各種時期,能促進身體平衡,增加運動機能。
2. 倒栽蔥(頭垂直朝下搖動
如做過前面丟高高遊戲,可進行這項活動。抓起寶寶的雙腳呈倒立姿勢,再緩緩地前後搖晃,在到立及搖晃中就能增強他的平衡感。請記住不要抓寶寶的襪子或鞋子,因為可能會鬆脫,一定要抓他的腳。@、


9個月大嬰兒-各項成長遊戲

作者﹕睿璿
 
許多家長都知道教育應從零歲就開始。從出生到學會說話大約是一年時間是零歲期,這時嬰兒腦部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幾乎每分每秒都在飛快增長,是提昇幼兒智能的最佳時機。
8 個月-12個月大左右屬於寶寶的學步期,當他能腹部離地爬行到扶著東西站立,到自行跨步決定自己的前進目標時,就邁入了另一個智慧階段。寶寶每天忙著探索 豐富的世界,他的好奇心超乎你的想像,每一件事物,每一個聲音都吸引著他,所以不要把他關在嬰兒床或特定小範圍內,這會阻礙他們成為天才的機會。將家中危 險物品收妥,並告知寶寶「禁區」禁止進入;危險物品不准碰觸,給他一個自由、寬闊、安全無虞的空間,盡情去探索、學習,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開朗好相處 的性格。只要寶寶做到任何事,一定要給他擁抱或讚美喔,這時他最期待的喜悅!
一、爬上爬下
當寶寶學會腹部貼地匍匐爬行,漸漸地他知道要爬得快必須腹部離地、臀部抬高用四肢撐開身體向前爬。學會用四肢爬行的寶寶,已經能有效地應用四肢支撐的力量了,很快就能扶著東西站立。讓他爬上爬下可以鍛鍊足部、手腕肌肉與關節,刺激腦部發展。
方法:在床上放些大枕頭、大絨毛娃娃等大型柔軟玩具,或爸爸、媽媽躺下當障礙物讓爬寶寶從身上爬過去。當寶寶能克服困難爬過這些障礙物時,爸爸、媽媽要立刻給予讚美,讓他體會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
二、刺激腳趾遊戲
讓寶寶光著腳丫訓練他腳趾用力,當拇指用力時,會增加對腦部的刺激。
方法:
1.拉起寶寶的雙手讓他站立,站穩後教他踮腳尖,這時大人仍需扶著他的手,讓他保持平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每天幾次,如果他不願意或臉潮紅時不要勉強。如果學會踮腳尖,可牽著他的手,讓他以腳尖走路前進。別忘了親親他,告訴他:「你好棒!」
2.讓寶寶面對面坐在媽媽膝上,拉著他雙手,他的雙腳頂住媽媽的膝蓋,稍鬆手讓他往後傾,又拉回向前倒,讓寶寶身體一前一後,刺激腳底。也可配合音樂邊唱邊玩喔!
三、拿湯匙
手 指的應用也能刺激腦部發育。平時給寶寶拿湯匙或有握把的杯子,或拿些葡萄乾、鈕扣等小東西給寶寶抓一抓也有促進作用,但因東西很小要避免讓寶寶誤吞。訓練 寶寶拿湯匙,不但能促進腦部發育,也能讓他享受用餐的樂趣。很多媽媽不讓寶寶自己拿湯匙,是不想弄得到處髒亂、怕麻煩,其實這是剝奪寶寶的學習機會。只要 訓練得宜,寶寶也可以自己拿湯匙。
方法:在寶寶正是拿湯匙前,可在平時遊戲中讓他學會用大鏟子鏟東西。拿米粒或砂土讓他鏟來鏟去,久了他就知道要用鏟子的凹面才能將東西鏟起來,及如何拿穩鏟子將盛好的東西再倒入另一個碗中。重覆學會這些動作後,他的手變得有力,漸漸地他就能拿穩湯匙將食物放入口中了。
四、大大與小小
這時期的寶寶好奇心十分旺盛,喜歡到處摸一摸、看一看,媽媽的梳妝台、抽屜,地上的鞋子、箱子等都是他的最愛。這時家長可善用身邊的事物,教寶寶認識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及各項認知的慨念。
方 法:將大人的物品和寶寶的物品,如衣服、襪子、鞋子、枕頭等,大小分明的東西並排在一起,反覆對寶寶說:「這是大鞋子,這是小鞋子」。或是於實際生活當 中,給予機會教育教他分辨大小。例如到戶外看到停放的車輛有大卡車、小轎車,就反覆教他:「這是大卡車,這是小汽車」,不斷重覆指出大小對照的物品,漸漸 地他就學會分辨大小,及認識物品的名稱了。
五、玩娃娃
這個月的寶寶不但會察顏觀色,也會模仿平日大人的言行,尤其喜歡學媽媽照顧自己的模 樣。這時家長要注意身教,及教他學會關懷、同情別人。有些媽媽看到男寶寶玩娃娃就認為不妥,硬是將寶寶的娃娃拿走,這並不是好方法。其實,無論男孩女孩都 是應該學會愛惜別人,懂得如何關心、照顧別人的。寶寶愛護娃娃正如你愛他一樣,讓他的愛心滋長,而不是被澆冷水。但是也要注意教導孩子性別的差異,如發現 孩子異性傾向行為要及時教導,以免導致孩子日後性別意識上的錯亂。
方法:給寶寶一條可當被子的手帕或手巾,及一個布娃娃,有些寶寶就會玩起拌家家 酒的遊戲。他會哄他、抱他、幫他蓋被子等,模仿媽媽照顧關懷寶寶的模樣。娃娃陪寶寶玩耍、陪寶寶睡覺,有時寶寶會跟娃娃說話,是他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夥 伴。學會關懷娃娃就會關懷其他的人,善待娃娃也是寶寶學習人際關係的重要課題。@、
 
10個月大嬰兒-各項成長遊戲
作者﹕睿璿
  這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長時間平穩地坐著玩耍,讓寶寶學會專注地獨自玩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平時不要過分逗弄小孩。你要盡量和他互動,例如和他說話、微笑 或從旁關心他,但不要一直有事沒事就逗弄他,以免養成他粘人、磨人、任性及過分依賴的壞習慣。如果他能獨自一人很專注地玩玩具時,就讓他專心的玩,盡量培 養他玩遊戲的熱忱,注意不要中斷他的玩耍或強加干涉,應該多多給予誇獎和鼓勵。
父母可從平時遊戲活動中培養他的專注力、思考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全的人格。
一、配配看
一 般的積木或組合玩具常會用到重疊、插入、蓋上或拔出等的動作技巧,這些動作可讓寶寶充分運用到手指指尖或手指頭,可增加手指的靈活度及專注力。其實,日常 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也可成為寶寶的最佳玩具,例如:紙箱、紙盒、線軸、瓶瓶罐罐…..等,只要加點巧思,也可運用到以上的操作技巧,就可讓他玩得不亦樂乎 喔。
方法:拿個鞋盒,盒蓋上挖2個大小不同的洞,洞口以你要寶寶插入的物品的寬度為準,例如乒乓球和小塑膠碗,讓這2件物品剛好卡在大小洞口,再 拔出來。就像小寶寶喜歡把浴缸的塞子拔起來、塞進去一樣。這個遊戲不但可訓練寶寶的手指技巧,亦可讓他學會分辨大小、增加手眼協調,及專注力。
二、交朋友
寶 寶看寶寶越看越有趣,寶寶喜歡和同齡的小朋友相處,看到他們會笑、會打招呼。如果寶寶不會和小朋友打招呼,有可能是沒有機會和小朋友接觸。當寶寶開始學站 立時,或牽手學走路時,最好常帶他到有小朋友的地方看他們遊戲、跑步等的活動。當寶寶看到別人在學步、遊戲時會特別開心,這會促進他想要參與,而加快想學 會走路的慾望,及奠定將來與人相處的良好基礎。
所以家長要帶寶寶和不同年層的小朋友交往,孩子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較少怕生,也可互相學習。但家長最好在旁觀察,如寶寶有不好的動作,或模仿他人不良的習慣,都要適時與予改正。改正不是責備,寶寶這時已懂得大人心意,不要嚇著他,以免影響他日後的學習。
三、聽聲取物
這個月的寶寶認知能力發展很快,已經學會聽聲指物,問他熟悉的東西或圖片時,他會用手指指出。讓寶寶透過聲音的重覆刺激,他會更容易學會更多的新事物。
方 法:放2-3種寶寶的玩具在他手拿得到的地方,媽媽先教他玩具的名稱,然號說:「把大象拿給媽媽。」如果他拿對了,要表揚及讚美,例如說:「好棒喔!這是 大象。」如果拿錯了,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介紹這個玩具的特徵。例如,大象鼻子長長的;猴子會爬樹、喜歡吃香蕉;車子會跑;兔子耳朵長長的等,這 樣寶寶很快就能分辨清楚了。
四、滾鐵罐
這是很有趣的爬行訓練遊戲,能促進寶寶的全身運動。
方法:在奶粉罐裡面裝些滾動時會發出聲音的小物品,如彈珠、鈕扣等。讓寶寶邊爬邊滾動奶粉罐,物品和奶粉罐滾動發出的聲音,會吸引寶寶一直想滾動它,他會很開心喔!媽媽也可以把奶粉罐先滾到遠處,讓寶寶爬過去再滾回來。
五、蹲下撿物
前 2個月的寶寶應學會扶著東西,雙腳分開平衡地站立了;到上個月學會雙手扶著東西學路;接著就可單手扶物向前移動,這時可教他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蹲下撿物 是應用上下肢協調,及手、眼配合較複雜的運動,每個寶寶的成長規律不同,如果寶寶還不會,只要耐心教導,假以時日也一定學會。記得不要太勉強寶寶喔!
方法:寶寶會單手扶物前進時,大人將玩具放到寶寶的腳旁,引誘他蹲下來檢。他會一手扶著東西蹲下來,另一手去檢玩具,然後再站起來。但有時因想急著檢新鮮的玩具而摔倒,大人要在旁看護。但學步期的小孩幾乎沒有不摔跤的,小孩摔跤時大人要保持鎮定,不然反而容易嚇到小孩。
如果寶寶不敢蹲下來,不要勉強他,可以牽著他的一隻手,另一隻手學檢物,先讓他適應蹲下和站起來的動作,漸漸他就會獨立扶著家具或其他物品蹲下去檢東西了。@、

(http://www.dajiyuan.com)
11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為 了讓寶寶從出生那天起就能接受刺激,充分發揮潛能,媽媽或照顧者對寶寶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的,也必須有正確的養育方式,並具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所 有的養育方法都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愛」,在給寶寶任何活動或遊戲中,要經常讚美、誇獎他的表現。當他接受到愉快的刺激時,腦中的「中腦皮質」系統就會發 揮作用,使他學習順暢,因而樂於學習。
研究指出,經常受到適度刺激及關懷的寶寶,遇到困難時,自己就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付出行動。而有這種能力及行動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這 個月齡的寶寶自我意識更強了,很多事情喜歡「自己動手做」,例如要自己拿湯匙吃東西、自己拿杯子….等,不要大人餵他或代勞。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 好,模仿能力也很強,身邊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大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讓他在溫馨、祥和、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最永恆 的寶藏。

一、好好吃
看到美味的食物人人想吃,寶寶也不例外。他可能迫不及待希望食物趕快入口,但媽媽要把握餵食要訣,一定要注 意:食物不能太燙,約近人體體溫即可。平時寶寶自己拿湯匙進食,不但可訓練手指靈活還能培養獨立能力,應多讓他自己來。但如果這種食物是寶寶從未吃過、喝 過的,最好由媽媽親自喂他,因為大人要教寶寶用舌尖感受食物的美味。
方法:餵食時,媽媽自己先示範吃一口,邊吃邊說:「真好吃!」然後再說:「啊!」讓他打開嘴巴,給他吃一、二口後,再把食物放在他對味覺最敏感的舌尖,讓他品嘗食物的味道,不要一下子就把食物放入嘴巴的最裡面。
二、找圖遊戲
寶寶喜歡做尋找的遊戲,透過玩而學習新事物。讓寶寶學習把言詞和圖片連結起來,記憶圖片的名稱,練習手的動作和爬行的動作,及增加記憶能力。
方 法:在大紙盒上貼一張寶寶熟悉的圖片(如動物、水果、汽車、家人照片….等),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跟他說這張圖片的特點。例如「小白兔耳朵長長的」、 「汽車嘟!嘟!響」、「娃娃在笑,好可愛!」等,讓他好好看一會圖片。熟悉後,再將紙盒轉向,問他:「小白兔呢?怎麼不見了?」寶寶會將紙盒翻來翻去,終 於找到小白兔了,他會笑得好開心喔!別忘了讚美他:「你好棒!」、「寶寶真聰明」。如果寶寶不去找,可把圖片再轉回來,重複以上動作。每天玩一次,如果寶 寶不願意再玩了,就不要強迫。
玩幾天後,再貼新的圖片在另一面,叫寶寶先找出第一張,再找新的圖片,每次要加幾張,可視寶寶的學習情況而定,這個遊戲可玩好一陣子。
三、盡情塗鴉
讓寶寶開始學習使用蠟筆或彩色筆盡情塗鴉,可發展他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對色彩的興趣,及提供對自我世界的探索。
方法:讓寶寶先看著你用蠟筆在紙上畫些簡單的圖案、塗上顏色,引起他的興趣後,再給他一支蠟筆,讓他把玩一下,告訴他:「這是蠟筆。」教他用全手握筆。開始可手把手教他在紙上畫,最後放開手讓他自己塗鴉。不管他的「傑作」如何,都要誇獎他。
如果寶寶拿了筆要亂塗家具或牆壁,要告訴他蠟筆或彩色筆只能畫在紙上,建立他正確的習慣。
四、選選看
你是否曾有過拿幾樣東西讓寶寶挑選的經驗?寶寶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不要直接拿給他,再拿另一樣不同的東西讓他選,當你的寶寶有機會做選擇時,可能會產生很有趣的「笑」果,及學習思考、認知的效果。在選擇嘗試中,他會學會了解自己的需求及認知各項物品的功能。
方法:利用日常用品讓寶寶做選擇,如他要吃稀飯時,給他一根湯匙及一支小叉子讓他選;喝水時,給他一杯有裝水的杯子及一杯沒裝水的杯子隨他挑選;出門時,問他腳上應該穿襪子還是手套;洗手時,問他該用香皂還是積木……等。
如 果他選錯了,那麼就照他選的給他,將錯就錯,讓寶寶自己親身體驗錯誤。就讓他用小叉子吃稀飯;喝沒有水的杯子;腳上穿手套;用積木洗手。在有趣的試行錯誤 中,你跟他一起歡笑吧。接著,讓他再選一次,如果他選對了,要讚美他。有時寶寶會故意選錯,對這種滑稽錯誤他感到非常有趣,這時你就幽默一下,跟他開懷大 笑吧!@、
(http://www.dajiyuan.com)
12個月大嬰兒—各項發展遊戲
 
快週歲了,大部分的寶寶都能獨立站立,有些已會扶著東西移步前進。學會走路的孩子會四處走動,個人的發展差異逐漸加大,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真實的智能也開始萌芽。
研究報告指出,給寶寶活動的空間越廣,刺激腦部的機會越多,發揮作用的能力就越佳,到了3-4歲的智能就越好。所以不要讓寶寶在雜亂的空間,或玩具太多的房間內活動,會妨礙他的積極探索,影響智能發展。
週 歲的寶寶,有的雖說已會「學走」了,但是手腳尚不靈活,一定要不斷的重複練習,不要限制任何寶寶可練習走路的機會,讓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牽著寶寶的手走, 在搖搖晃晃及愛的掌聲中,他學會如何平衡及有獨立成長的機會。但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注意家具是否有尖銳的角及邊緣,收好危險物品等,讓寶寶在寬敞ˋ安 全的空間中成長。
一、推紙箱前進
有些寶寶快週歲了還不太會走路,除特殊情形外,家長不必過分擔憂,可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幫助努力嘗試要站起來的寶寶開始走路。
方法:找一個和寶寶站起來時,可用手撐在上面同高的空紙箱,重量不宜過重。讓寶寶在乾淨的地板上推著紙箱練習走路,媽媽從旁鼓勵、引導他。當寶寶發現他可以自己推著東西前進時,通常會雀躍不已,孩子都很喜歡這個充滿樂趣的遊戲。
二、貼五官
父母可透過這個遊戲讓寶寶認識自己的五官外形,從認識自我開始,再認識動、植物等其他事物。
方法:
1.在厚紙板上畫一個人的頭形及臉形,最好也畫上頭髮,臉部空白留做貼五官用。用紙片製作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等,用來黏貼。
2.首先,家長指著自己的五官讓寶寶辨認,接著教他用手指出媽媽的鼻子、嘴巴…..等。也可拿出鏡子讓他看,告訴他這是寶寶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
3.父母示範貼圖,有時可故意貼錯,讓孩子指出糾正過來。
4.讓孩子自己貼五官,只要貼對位置就好,不要求貼的比例正確。
三、裝手電筒
手的功能發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透過寶寶觀察大人拆裝手電筒的過程,讓寶寶自己動手裝手電筒,可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專注力及訓練手部操作的靈活度。
方 法:家長把手電筒從拆開、放上電池、套上燈泡,栓上蓋子、然後按上開關使燈泡亮起來,每一個步驟慢慢地、仔細地做給寶寶看,寶寶在旁觀看也會學大人的樣子 去拆裝,家長從旁可看看寶寶能做到哪一步,寶寶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不要勉強他。此時也要告訴他,要愛惜物品,不要將手電筒亂扔、亂敲,否則會弄壞燈 泡,燈泡就不會亮了。
、分享好東西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增強,漸漸懂得想佔有或得到一件東西了。教寶寶與他人共同欣賞物品,凡事不能只從自我為出發點,從小培養他與人共享的情懷。當他體會大人願意與他分享事物時,漸漸地他也可能拿出自己的玩具,要與大家分享。
方 法:家長在平日應經常和寶寶一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將身邊美好的事物不論大小,都與寶寶分享。例如:你在摺棉被時,和他一起欣賞被單可愛的圖案:澆花時, 和他一起看看美麗的花朵,耐心教他觀察葉子的紋路;出外郊遊時,跟他一起欣賞天上的白雲……等。你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建立他對他人的信任,長大後也較會 替他人著想。@、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廁訓練原則&方法

育兒生活 7月號 NO.254


採訪撰文/彭紹怡
諮詢/台安醫院醫務部專員 劉文琪
演出/可愛寶寶:李書靖 
攝影/潘朵拉


如廁訓練對很多新手父母來說是很棘手的。該從多大年齡開始訓練?過程中該不該給寶貝使用尿布?要從尿尿教起還是大便教起?到底如廁訓練該怎麼做比較好?又有哪些該注意的呢?這些疑問,在本文中都能得到解答!



一次了解!


When?訓練起始指標


有些孩子,特別是女生,大小便訓練起來很快,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就不用再包尿布了。男生則可能因為包著尿布的感覺較不那麼悶熱,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教男生如廁所花的訓練時間會比較長。一般說來,如廁訓練時間快則23週,慢則1年,有些孩子則要到進入幼兒園、有了團體生活後才能成功擺脫尿布。至於何時開始要做如廁訓練,家長必須先注意幾件事情:
 
第一,孩子的膀胱控制力好不好?簡易的觀察指標為換尿布時注意尿布是乾是溼;每2個小時幫寶寶換尿布時,如果發現尿布常常都是乾燥的,就可以開始如廁訓練。
第二,生理發展是否到達可以自己穿脫褲子?若不會穿與脫的動作就開始如廁訓練,則「尿褲子」的狀況肯定會出現。所以必須先觀察孩子生理發展在動作行為方面是否已經發展得很好。
第三,是否已有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寶寶還不能用言語向爸媽表達出自己想要尿尿或便便,如廁訓練也不容易成功。若語言發展較慢,至少也要可以從寶寶的臉部表情或特別的姿勢看出如廁需求
 
綜合以上指標,台安醫院醫務部專員劉文琪表示,大約1歲半~2歲 時,孩子通常已有這些能力──自我控制、自我表達和自我照護,所以這時便可開始訓練寶寶脫離尿布、自己上廁所。不過劉文琪專員也提醒,如廁訓練開始與結束 的時間因人而異;若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在進行如廁訓練前,也要先評估孩子的狀況是否合適。太早訓練的話,容易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簡易語言的使用能夠幫助寶寶表達自己想要上廁所,而且「嗯嗯」、「便便」、「尿尿」、「噓噓」等詞與這時期幼兒語言發展的「疊字」特色相符喔!
 
Why?如廁訓練很重要
以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來說,嬰兒會先經歷口腔期,然後就是肛門期。1歲 半開始,幼兒進入肛門期,也就是訓練大小便的時間;如果如廁習慣沒有完善訓練的話,孩子未來很可能會出現所謂的「肛門人格」,也就是俗稱的「強迫性人 格」。當如廁訓練太過嚴格,因而造成孩子太多挫折感時,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不斷擔心自己因為髒而挨罵,也會因為覺得自己髒而認為自己不完美。這也就是為什麼如廁訓練如此重要了!
 
How?訓練方式
對模仿能力很強的幼兒而言,「小男生跟著爸爸尿尿、小女生跟著媽媽尿尿」不啻為一個不錯的方法。同樣的,在如廁訓練開始時,也不建議直接和孩子說:「我們從今天開始就不能再包尿布囉!」比較建議的做法則是每23小時提醒孩子、問孩子是否要上廁所,或是在大人每次如廁之前,就帶著孩子一起去上,同時藉此機會學習正確如廁習慣。
 
在此要提醒的是,儘量避免在孩子快要尿出來的時候才帶他去上廁所,最好能夠用「提前」提醒或詢問的方式讓孩子有上廁所的準備。經由定時提醒,便能讓寶寶的膀胱慢慢習慣尿意和排尿節奏,慢慢與成人的解尿次數相似。同時,雖然訓練幼兒在馬桶上解便較為容易,所需訓練時程也較短,不過,擦屁股的動作卻需要較精細的小肌肉運作來輔助(約中班或5歲左右才能做得好)。
 
如廁訓練的首要原則就是以孩子的個性來決定訓練技巧。此外,儘量不要以打罵的方式來訓練孩子上廁所,以鼓勵的方式為佳。因為此年齡的孩子還無法理解打罵和解尿之間的關連;即使能夠理解,也會害怕不小心尿溼了而被處罰,造成內心的恐懼。
 
Timing挑選訓練時機
劉 文琪專員指出,要挑選好的訓練時機,不如先避開壞的訓練時機。原則上不挑冬天,因為在冬天尿溼了容易感冒。而挑夏天來訓練的好處除了不易因尿溼而感冒,而 且孩子也容易因為包著尿布覺得悶熱、不舒服而增強想要擺脫尿布的意願。幼兒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代表著家長越想要寶寶做什麼事,他就偏不做。因此,在寶 寶出現自發性、願意配合和學習的情況下,如廁訓練也會順利得多。
 
另外,如果家裡剛好多了弟弟或妹妹時,也不適合進行如廁訓練。因為父母此時會放較多注意力在新生兒身上,身為哥哥或姐姐的孩子為搏取父母的關愛與注意力而出現退行性(退化性)行為。這時候如果強行訓練,更可能適得其反。
 
出 門旅遊時,也不是好的時機。很多家長可能會想:「旅遊就是要輕鬆,尿布能少帶一片也不錯。」但這時可別忽略了幼兒需要安全感和規律感的特性:幼兒期的孩子 會認人、認床、認地方,當然也包含認馬桶。劉文琪專員表示,如廁訓練時,孩子需要一個熟悉、使之有安全感的固定地方來上廁所;如果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孩子就會更逃避如廁行為,因為此時包著尿布能帶給他較多的安全感。
 
Note&Tips注意事項
1.      如廁訓練要照孩子的生、心理發展去進行。不管親友怎麼說,了解自己的孩子最重要。
2.      不要用強迫和責備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當孩子不小心尿在褲子上時,先口頭上告知:「尿尿囉?褲子溼溼的穿在身上會不舒服,下次要記得去廁所喔!」
3.      尊重孩子的個別性,不要拿手足或別人的例子來和孩子比較。
4.      用他所喜歡的書中主角為模範,告訴孩子「某某人也跟你一樣會這麼做喔!」市面上也有訓練大小便的分解圖書籍可讓孩子看或念給他聽
5.      主要照顧者來教孩子如廁比較好,這樣才可以持續訓練且讓孩子有依賴、信任感。
6.      如果不希望孩子尿床,晚上睡前1小時不要喝水,睡前先去小便以排空膀胱。
7.      如廁訓練時,給孩子穿容易穿脫的衣物,「連身褲」絕對是NG選擇。
8.      必要時變通,並隨時給孩子安全感的保證。例如:在剛訓練好孩子的時候需要出遠門,因為路上塞車而害他尿褲子。這時就可以安慰孩子說沒關係,然後和孩子溝通,先幫他包上尿布以增加安全感。
9.      若孩子出現排斥如廁的情況,務必要釐清原因為何。
10. 大人在訓練期要有耐心,告訴自己這是過渡期,不要對孩子有訓練的衝動或預期成功的時間表。
 
Q&A家長疑問集:
Q1買小馬桶好還是用成人的馬桶好?
針 對此問題,劉文琪專員表示,幼兒期的孩子就是「小大人」,突然放一個小馬桶在他面前,其實他不見得會喜歡。說到底,這還是要看孩子的個性,看看這個馬桶是 否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論在進行如廁訓練或是選擇馬桶之前,都要先考慮到孩子的個性與喜好,以及自主控制慾的多寡。尊重孩子的喜好,例如:有的人喜歡海綿寶寶,看到海綿寶寶圖樣的馬桶就會想坐上去試試;有些孩子不喜歡,會覺得爸爸站著尿,那我不要坐著尿;又有的孩子不喜歡訓練便盆,想要用大人的馬桶,這時就可以選擇用幼童專用的馬桶蓋。對於訓練馬桶的選擇,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Q2訓練期間還可以穿紙尿布嗎?還是穿布尿布輔助比較好?
原則上還是穿著,除非孩子自己堅持不穿。以穿尿布作為訓練時期的輔助物,其實對孩子來說有其安全感,不過因為這時的幼兒常常嘴硬、口是心非,也很想要趕快自己把事情做好,所以常常會把「no」掛在嘴邊。在一開始時,尿布還是可以先包著,以免太常尿溼褲子而產生挫折,同時也可以和孩子說:「想尿尿時就可以自己把尿布脫下來喔!」然後逐漸早上不穿尿布、晚上再包尿布,若包了幾次後發現隔天尿布都是乾的,就可以比較放心地不再幫寶寶包夜間尿布。
 
Q3要從尿尿開始或從大便開始訓練?
並 無一定,建議可以一起訓練。解尿動作同時受到隨意肌(可受意志支配)與不隨意肌(無法受意志支配)的影響,當膀胱儲尿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尿意,而在正常情 況下,一般成人在尿意出現時,尚能忍受一些時間,自己也能知道何時一定得尿。而對於幼兒來說,解尿訓練就是要學習這部分的自我掌控力。至於解便所受到的影 響層面更多,胃結腸反射最強的時候是在早餐後,所以很多人建議家長讓孩子早點吃早餐,在家裡解便後再去上學;或者,有些人習慣在晚上解便,這並無一定的作 法。不過要提醒的是,一旦孩子出現便意就不要去抑制,不然容易造成便秘
 
 
劉文琪
現職:台安醫院醫務部專員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所畢業、國立東華大學企管系博士生
經歷:台安醫院護理部督導、耕莘醫院護理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三大感覺統合/本體覺、觸覺、前庭覺
整體生活環境變遷,家庭教養態度改變, 以及父母對子女發展的關切, 使得感覺統合這個議題,逐漸被重視, 從遊戲中自然的引發孩子的感官, 父母的陪伴玩樂,更能刺激感覺統合全方位發展。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劉姸廷、蔡翰霆;攝影/Julia baby(02-25858282);模特兒/可愛弟弟冠中、媽咪佩郁】


感覺統合 與時代環境、家庭配置轉變相關




感覺統合,這個名詞近幾年來不斷的被提起,甚至有許多坊間的兒童教學開發機構,打出所謂感覺統合訓練課程,讓許多父母趨 之若鶩,怎樣都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談到感覺統合,多數的家長只知道,它可能與人的知覺相關,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動作表現,但對其與孩子身體間 的關係,還有發展歷程的影響,似乎也似懂非懂,無論如何,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感覺統合發展較佳的孩子,日後無論在求學或者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會是比較好 的。廣泛的來說,感覺統合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平衡覺、運動覺,是指個體將自己身體和周遭環境的接觸,透過感覺系統,進而傳遞給腦部作 出分析,從中獲得學習,再命令身體的運動系統作出反應。

因此家長可別產生誤解,其實感覺統合的發展與智力發展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感覺統合與大肢體動作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才有關係,至於很多家長的疑問是,我的孩 子究竟有沒有感覺統合上的障礙,對此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劉姸廷表示,事實上感覺統合障礙的治療確實有其黃金期,因此越早治療越好,媽咪們可從孩子日 常生活中的互動測試反應,並且確認這樣的行為模式是否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不過感覺統合問題時常牽涉到家庭關係與孩子本身的能力,因此實際上必須帶著孩子 一同接受專業的評估。


此外,根據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廖笙光技術長指出,其實感覺統合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與整體時代環境,還有家庭配置轉變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現在 因為少子化的衝擊,每個孩子在家中都受到無微不至的照護,特別是都會區的孩子,因為居住環境空間限制,因此活動的空間變小。於是,他們顯少會有自己動手拿 湯匙吃飯的習慣,父母因為怕小孩沾染細菌,因此常常抱著他們,導致孩子們爬行的機會變少了。這是整體環境、社會價值驅使下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廖笙光技術 長特別提出:「當我們在做巡迴演講時就發現,都會區的家長十分關心感覺統合的問題,但鄉下的家長較為關注發展遲緩的問題,這就是區域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 的差異。」



Topic1本體覺


個體對自我的身體形狀概念


所謂本體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個體在閉眼的狀態下,能否靠自我身體的感覺去執行動作,像是當小孩趴在一部推車上,如果車子歪掉了,他是否能感覺到這樣 的改變,並且移動身體做出調整。廖笙光技術長也進一步說明,本體覺也是一種察覺自己身體手腳位置的表現,與個體對自我身體形狀的概念相關,像是一個人在模 仿對方的時候,事實上他是不需要看自己就可模仿,因此本體覺與動作流暢度有很大的關聯。而本體覺發展歷程大致從粗大動作,到精細動作,到發展出認知能力, 大約在5~6歲左右會發展完成,但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指出,每一個小孩在發展本體覺時,可能會面臨到些許的障礙,像是在自己身體突然長大的過程中,那段時 期他的本體覺發展就會較差,這也是對自我身體不習慣的一種表現。



碰撞、跌倒 悉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反應


當然,本體覺的發展是否良好,需要依賴父母的悉心了解,並透過簡單的觀察方式,其實都可發現。劉姸廷治療師表示,若有本體覺障礙的孩子,多數都可在上幼稚 園的時後發現,因為他必須要與群體生活,會有不一樣的表現,若他對多數的其他小朋友都做出不當的行為反應(像是握手、丟球力道過大),那麼可能就有本體覺 方面的障礙,另一方面因為當孩子在學齡前與手足生活時,還牽涉到習慣相處模式問題,因此是較難界定的。因此,缺乏本體覺的孩子,劉姸廷治療師與廖笙光技術 長大致列出以下顯而易見的問題:


* 不會控制力道,與人握球或丟球會過於用力。


* 容易碰撞、弄倒東西。


* 莫名其妙的弄壞東西。


* 行為較為笨拙,容易跌倒。


因此,劉姸廷治療師特別提醒家長們,不只要觀察孩子日常生活的表現,與同儕相處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記錄孩子每次出現不正當行為時的因果關係,了解 他出現那個行為的當下,是否有原因,如果只是單一事件,像是有東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影響了他的行為,那麼則可再觀察,但若總是這樣,且沒有原因,那麼則 務必前往專業醫療機構評估。



小遊戲 刺激本體覺發展


小孩的感覺統合發展,其實與生活環境、父母的協助有很大的關係。而針對本體覺的協助,其實也有許多小方法,廖笙光技術長特別指出,本體覺的感覺接受器在關 節、肌腱處,因此可多讓小孩玩一些可撐手(爬)、出力(彈跳床)的遊戲,因此多爬對寶寶的發展是絕對有助益的,不過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不一,有許多寶寶爬 得時間很短暫,很快就學會走路了,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並無法阻礙寶寶的發展,也沒有必要在寶寶站起來的時候,又刻意絆倒讓他練習爬,因此廖笙光技術長表 示,如果寶寶有提早走的情形,那可協助訓練他的背部肌肉力量,比如說:鑽紙箱、攀爬繩索、舉手投籃等等,都可從遊戲中獲得加強。至於協助本體覺發展的方 法,廖笙光技術長與劉姸廷治療師則提出以下建議:


* 在寶寶還小時,可先帶他認識自己的手腳,比如說拿起他的手,然後對他說:「這是你的手手」,當寶寶玩自己的手腳時也不要阻止他。


* 周邊視野的訓練,也就是讓周邊環境的景物移動,但小孩自己不動的一種方式,而多爬也可讓周邊環境配置不同。


* 推牆壁(或者是兩人互推),訓練控制力道。


* 拔河(拉得時候有時鬆,有時緊,讓小孩自己拿捏)。


* 攀爬繩網(看著一個目標物,並訓練手腳協調)。



Topic2觸覺


觸覺 與保護、區辨反應相關


所謂觸覺,劉姸廷治療師表示就是接觸外界刺激給予皮膚表面的受器,而廖笙光技術長則進一步解釋,觸覺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概念,在小孩兩歲之前觸覺的發展即會完成:


1. 保護反應:像是當一個人被刺到後,就會立即做出反應,與刺、痛、熱、癢、冷、熱等感覺相關,主要是因為這種感受容易引發情緒反應,出現喜怒無常的表現,對小孩而言很不舒服。


2. 區辨反應:與形狀、輕重、質地判斷有關,這牽涉到精細動作的發展,像有些人戴了手套後要拿鑰匙開門,就會變得很困難。


不過,談到感覺統合,其實與個人閾值有很大的關連,劉姸廷治療師表示,所謂閾值就是令對象發生某種變化所需的某種條件的值,以感覺統合來說,就像是一種對 感覺所需要的刺激門檻,而每個人的感覺敏感度不同,因此閾值較高的人就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被滿足,與個人的家庭所提供的刺激有很大的關係。對於觸覺而言, 有些小孩穿了毛衣就會感覺刺刺的不舒服,或者是不小心被人碰到皮膚,這種類似的不舒服感受甚至會引起焦慮、易怒,讓情緒爆發,進而影響人際關係互動,這種 小孩的閾值就較低,容易有觸覺防禦的表現。



觸覺發展佳 寶寶穩定度高


基本上觸覺的功能與口、手、全身都有關,廖笙光技術長指出,所謂觸覺就是全身最大的感覺系統,口、臉是最敏感的,特別是嬰兒,就如同他們的口腔期一樣,拿 到一樣物品後會啃啃看,用這種方式來區辨物體,不過口腔感覺越敏感的人,日後挑食的狀況比較嚴重。因此,良好的觸覺發展,有助於增加情緒穩定度,在精細動 作的表現佳,且較容易專注、平靜。當然,一般的父母對於小孩的觸覺敏銳度是否正常,可能也無從評判起,不過其實媽咪可留意寶寶的表現,就可稍加了解,廖笙 光技術長則說明,當媽咪抱起小寶寶時,可觀察他會不會貼著你的胸口,有些小寶寶因為不喜歡這種肢體的接觸,因此會頂你,或者掙脫,甚或是在換尿布的時候, 會表現得特別不安穩,或者時常睡不好覺,這種觸覺敏感的表現,其實從寶寶身上就可發現。而劉姸廷治療師也特別針對大一點的小朋友,對於觸覺敏感的表現提出 以下要點歸納:


1. 穿衣服的時候感覺特別不舒服。


2. 吃東西對某些口味特殊、口感奇特的食材敏感。


3. 不小心被碰到時會特別易怒。


4. 對於空間小、人多的地方感到很焦慮,因為不喜歡那種人擠人的感覺。


5. 玩過山洞的遊戲時,害怕身體與人接觸。



小遊戲 刺激觸覺發展


其實爸媽可針對不同年紀的小孩,給予適當的觸覺刺激,主要可讓小孩的情緒更穩定,也有助於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


1. 用手深按摩刺激,劉姸延治療師表示,像是寶寶按摩不僅感覺很舒服,對於觸覺的敏銳度也可和緩。而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提醒,大約從寶寶4個月即可開始做,其技巧必須要緩慢、持續、力道穩,且要注意肢體的保暖。


2. 帶他多接觸自己的四肢,即使寶寶喜歡吃自己的手、腳也沒關係,但前提必須注意衛生。


3. 10~12個月大時,可開始讓寶寶玩不同質地和形狀的玩具,像是布書、積木、球等等,幫助發展區辨能力。



Topic3前庭覺


前庭覺 維持平衡、判斷加速


前庭覺的作用,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廖笙光技術長指出,前庭覺是透過內耳傳達關於重力、平衡、空間與動作的訊息,判斷加速度,瞭解頭部、身體相對於這 個空間的位置,還有移動、進行的方向、速度,可幫助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您可試著做一個把球拋上並接住的動作,事實上人是靠耳朵來判斷加速度,並非靠視覺來 判斷,因此接到球的時候眼睛是定住原位,不會隨著球而向下移動。此外,前庭覺也與眼球動作的發展相關,像是抄寫就是一種。而劉姸廷治療師也表示,因為前庭 覺與平衡能力相關,因此發展不好的孩子在坐車、玩雲霄飛車、盪鞦韆、旋轉遊戲(咖啡杯)時,就特別容易暈車,因為他們對加速度旋轉刺激特別敏感。


對人來說,前庭覺的發展會透過大腦慢慢的整合,然後越來越成熟,不過您可知道,所有感覺統合中,前庭覺其實是最早發展的。廖笙光技術長表示,前庭覺在出生 之前就已具備,也就是說當胎兒在子宮內,就可感覺到媽咪日常生活的移動、走動、晃動,無形中都可刺激胎兒的前庭覺,這對感覺統合發展而言就是一種很好的胎 教。因此媽咪懷孕期間也最好保持運動、走動的習慣,若缺乏活動反而對寶寶未來平衡感的發展較不好。此外,廖笙光技術長也特別提醒媽咪們,其實胎教不必刻意 去做,只要保持心情愉快即可,如果媽咪感覺緊張,那麼孩子出生後也會越緊張,因為這時候媽咪的子宮會收縮,供養血液流量會下降,特別是前三個月會影響最 大,因此放輕鬆真的十分重要。



中耳炎的孩子 喜愛過度刺激感


在3~4歲之間的孩子特別需要大量的前庭刺激,在這段期間判斷他們的前庭能力也較為準確。對於如何評斷小孩前庭覺的發展,廖笙光技術長指出,日常生活中觀 察小孩是否是特別喜歡做衝跑,然後又突然停止的行為。此外,如同先前提到關於閾值的問題,如果前庭覺過度敏感的孩子,那麼就會有特別懼高,下樓梯會緊張, 對環境適應力低的表現;反之,若前庭覺遲鈍的孩子,就特別喜歡尋求速度刺激感,且喜歡轉圈圈、晃頭晃腦,翻跟斗、跳彈簧床,甚至喜愛撞牆壁來測試反應,而 廖笙光技術長特別指出,這類的孩子有中耳炎的比例較高,主要也是因為內耳不平衡的關係。



小遊戲 刺激前庭覺發展


基本上不論孩子的前庭覺閾值過高或過低,都可藉由一些小遊戲來刺激,廖笙光技術長與劉姸廷治療師則提出以下的遊戲小建議:


1. 翻跟斗、盪鞦韆、跳彈簧床、坐旋轉木馬、玩飛高高等遊戲,可給予正向的刺激。


2. 捲棉被遊戲,媽咪和爸比兩個人可把小孩捲在棉被裡,然後搖晃,有助於觸發前庭。


劉姸廷治療師表示,這些遊戲對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很有幫助,不過玩得過程中,強度以及力道要到達閾值才有效果,因此刺激的次數要適中,面對過度敏感的孩子,則要提高刺激度,面對過度遲鈍的孩子,則要減少刺激度,合適的作法才能達到希望的效果。







專家小檔案


廖笙光
學歷 長庚醫學院 職能治療學系
政治大學MBA學分班
經歷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中心 職能治療師
聰敏兒兒童發展中心 兼任治療師
國際感覺統合協會(SII) 認證治療師
臺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 副技術長
現任 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 技術長



劉姸廷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碩士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蔡翰霆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碩士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
經歷 新泰綜合醫院 職能治療師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更多內容請見2011年5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易運動 加強孩子平衡力



簡易運動 加強孩子平衡力

■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助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圖1)。(照片提供/盧愷莉)
■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和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圖3)。(照片提供/盧愷莉)
■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和由趴到坐起)(圖2)。(照片提供/盧愷莉)
■多訓練孩子高跪姿,可加強腹肌、背肌及腰肌的協調能力,增進軀幹的穩定性(圖4)。(照片提供/盧愷莉)


圖‧文/盧愷莉


平衡對孩子的動作發展非常重要,若平衡能力不足,容易導致姿勢控制不良、動作發展遲緩,甚至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


在孩子6到8個月大,開始學習坐立和爬行時,就慢慢發展出一些平衡能力。為使身體不會傾倒,到了開始學習站立和行走時,更需良好的平衡技巧,以對抗地心引力,讓身體重心能平穩移動,不會跌倒。


一些已會放手走,卻走不穩、常跌倒的孩子,幾乎都是平衡能力不好所造成。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三: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另外神經及肌肉系統的協調、注意力、認知、經驗和心理因素(如不安全感)等,也都會影響平衡能力的表現。


◎該如何加強孩子的平衡能力?以下有一些在家就可做的簡易運動,提供家長參考。


●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住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如圖1)。


●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由趴到坐起)(如圖2)。


●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和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如圖3)。


●多訓練孩子高跪姿,可加強腹肌、背肌及腰肌的協調能力,增進軀幹的穩定性(如圖4)。


●還在爬行階段的孩子,可多練習爬行。因爬行可增進孩子身體重心的轉移,更可促進手腳的交替協調動作。


●在訓練孩子放手站和行走時,可輕拉孩子的衣角、讓孩子扶著會動的家具站及行走、在孩子身上綁繩子讓他拉繩子、讓孩子雙手拿東西增加安全感(以物品代替牽手)等方法,都可減少對孩子肢體的協助,以達訓練放手的目的。


●較大已可獨立行走的孩子,可跟他玩丟、接球和踢球的遊戲,另外可在地上貼兩條平行的膠帶,讓孩子走在兩條線中間,其寬度可依孩子的能力逐漸縮減,甚至訓練孩子只走在一條線上。


●在床上鋪棉被,讓孩子坐、站或走在棉被上面,可增加孩子的本體感覺。(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物理治療師)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3歲感覺統合發展特色



隨著嬰幼兒腦部的快速成長,不同年齡的感覺統合發展重點,各有特色。父母若能掌握住基本觀念,就能了解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與經驗,引導孩子順利成長。


[0~1] 


孩子透過觸覺、聽覺、視覺等,對周遭環境產生高度興趣。從被動的活動中體驗前庭覺與本體動覺建立自主活動的機制。藉主動的四處爬行,接觸周遭的環境,開發智慧。 


◎觸覺:此階段為口慾期,嬰兒透過觸覺細胞密佈的嘴唇,尋找乳頭,以獲得食物與營養。他們也喜歡吸吮奶嘴或手指,來放鬆情緒,幫助自己進入夢鄉。同時,透過口腔,認識自己的身體形象及外界物品的觸感,如:冷∕熱、乾∕濕、平滑∕粗糙等。 


◎前庭覺與運動覺:前半年受皮質下層之脊髓、延腦、橋腦、中腦與間腦的影響,出現原始反射動作之後發展到終腦這些反射動作漸次統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平衡反應保護自己。動作發展的順序,由仰躺、俯趴的抬頭動作開始,然後翻身、坐、匍匐、爬行、站立到走動。 


◎聽覺:嬰兒聽到聲音後,將頭轉向聲源,藉視覺影象,幫助了解所聽到的聲音或詞彙,所代表的意涵。 


◎視覺視覺發展從孩子出生後張開眼睛才展開排在各種感覺之末。也因此對所見影象非常好奇,尤其喜歡注視人臉的眼、鼻與口。但因為視力不足,僅對20~30公分距離的影象看得清楚,而移動中的影象更能獲得他的注意。 


◎嗅覺孩子趴在地上的時期是嗅覺最敏銳的階段。藉由嗅覺認識母親,也透過嗅覺舒緩情緒,幫助睡眠。


 


[1~2]


孩子原本在地面爬行,會走路之後,接收訊息的高度獲得提升,能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由走而跑,展現速度感,形成身體意識。孩子因站立而雙手空出來,發揮操作的機能。主動以手勢和簡單語言,跟人溝通,協助慾望獲得滿足。                                                                     


觸覺:從四肢在地上爬行,進展到用兩腿走路,手轉而用來東摸西碰。觸覺的重心由口腔順勢轉到手掌拿了東西不再放入口中而是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把玩所以手掌的觸覺辨識能力開始培養此為精細動作的基礎


視覺與精細動作雙眼能對焦視力逐漸敏銳對形狀、大小、顏色等也會辨識漸長智慧。如簡易幾何積木的崁入,即觸覺與視覺配合下的手眼協調活動。喜歡觀察,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是觀察的目標,也是模仿的對象。進而學習操作之基本能力,慣用手也逐漸建立,一步一步學著自己滿足欲望。


前庭覺與運動覺:孩子會走路以後,自信心大增,非常喜歡到處遊走、追逐小皮球、拋海灘球,體驗抗地心引力的樂趣。不久,孩子就會跑步、跳躍、踢球、翻觔斗等,此時孩子已很少在大人身上賴著,常四處探索,去發掘新大陸。


聽覺與語言: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配合作事。將聽知覺資料庫累積的詞彙,變成自己的語言,有需求時,會用一、兩個字搭配身體動作,簡單地表達意願。


嗅覺當照顧者不在身邊時可藉依戀物的氣味及觸感得到慰藉產生安撫效應


 


[2~3]


學會許多基本的動作技能,為未來學習更複雜,需操作的動作運用技巧做準備。視知覺與聽知覺更見靈光,喜歡玩模擬、象徵性的遊戲。從與小朋友遊戲中,學習人際互動之技巧。                                                     


觸覺:對自己身體的訊息敏感,如:有想大小便的便意,提醒他去廁所,應進行如廁訓練。


聽覺與語言語言理解及聽覺記憶均已奠定基礎,能與人對答、會主動發問、接電話、聽故事、唱兒歌等。由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溝通能力及動作技巧已具基本能力,父母可請他幫忙做簡單的事,如:到客廳拿報紙給爸爸等。


前庭覺與大動作協調:無論爬階梯、溜滑梯、盪鞦韆、攀爬架子、坐浪板、玩蹺蹺板等,都是古今中外兒童遊樂場的基本配備。到兒童遊樂場玩,是兩、三歲幼兒最感興奮的事,此為培養平衡技巧與雙側動作協調的契機


運動覺與精細動作靈巧:此階段一手成為優勢手,另一隻手作為輔助手,喜歡操作性的玩具日常生活的事也堅持要嘗試,如:吃飯、喝水、穿脫鞋襪衣褲等。


動作計畫:對周遭小朋友的玩耍與遊樂設備,充滿了無比的興趣與熱情。很快就學會雙腳跳、走直線、騎三輪車、滾接球等技巧性的動作。這些是幼兒獲得成就感與自信的密秘武器,也是交朋友的媒介。


嗅覺及味覺:媽媽作小點心的時候,安排孩子作助手,學習辨識各種食物的不同氣味及味覺,啟發味蕾,將來就不會挑食。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嘴巴和手去感覺、觸摸



運用爸媽的雙手及家中的安全物品,給予孩子觸覺的啟發。



一個月大


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星期,你就可以開始訓練他手指和手掌的靈活度了。手指和手掌將是他最重要的工具,你可以用自己的食指逗弄他的手,他會試著握住;然後你再輕輕的將手晃動,讓他的手鬆開,很快的他就能學會鬆開自己的拳頭,用手指去抓東西或是用手心去摸東西。


請以交替的方式和孩子的雙手做遊戲,並且有韻律的讓手晃動。仔細摸過孩子的手背和每根手指頭,並且告訴他每根手指頭的名稱。


幫 孩子換尿布或是更衣時,正是刺激他各種觸覺的好時機。你可以在他的手心、手指頭、手臂、大腿、腳、腳趾、腹部、脖子上輕輕拂過,溫柔的撫弄或是稍微用力壓 一壓,或是順著摸下,或是來回撫摸,甚至畫圓圈做按摩;有時候用指尖,有時候用手掌,有時候則抱在懷裡,孩子可以藉此感覺到你觸碰他的範圍有大有小。



三個月大


如果孩子將手指放進嘴裡吸吮,就由著他吧!出生的第一個月,嘴巴可以說是他最重要的感覺器官和觸覺器官,他幾乎會把所有的東西都往嘴裡放,所以千萬不要讓他玩可能發生危險的東西,還有不衛生的,尖銳的(有可能刺傷眼睛)、可能誤吞的東西都要禁止。


有 時候孩子會把拇指放進嘴裡吸吮,這也沒有關係,不用擔心。真正有害的是,如果你不斷的將他的拇指拔出來,會讓他想要吸吮的願望落空,如果他是藉此在發洩壓 力或是進行遊戲,你的行為無異是打擾他,甚至壓抑他。孩子滿月前讓他吸手指頭比給他奶嘴好,因為手指是來自於自己身體的最佳安慰(而且不會一直掉地上)。


如果有必要,四到六個月大時,再給孩子使用奶嘴,因為過去幾個月他已經藉由吸吮拇指或舔咬手掌(做為主要的觸覺工具),獲得充分的經驗和滿足感,所以現在你可以更換新花樣。


可以每天讓孩子跟你的手玩遊戲。在孩子緊抓住你的手時,將手稍微縮回來,孩子會試著將手握得更緊,這樣正可以訓練他手掌和手臂的肌肉。但請不要真的將手縮起來,這樣會讓孩子對這種遊戲失去興趣。



四個月大


孩子接觸越多種不同的材質,對他的智力發展越好。提供你一些參考:絲巾、毛巾、手帕、鈴鐺、積木、紙張(摩擦讓它發出好聽的沙沙聲)。請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材質、形狀製成的各種物品。


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樣式、大小、重量,正是孩子現在需要接觸的刺激。不一定要是新玩具(布偶、塑膠魚、布或塑膠做的球),也可以是廚房裡的用具(木製湯匙、木質小砧板、塑膠餐盤等等)。



七個月大


每天抽空利用早晚時間,和孩子玩一次「給東西遊戲」:準備五項不同的東西,一個接一個慢慢交給孩子。先放一個東西讓他拿,他拿起來後,接著給他另一項東西。目的是要讓他學會,先放下手上的玩具,然後開始注意新事物。但是如果他正對手上的玩具很投入,不可以強迫他馬上換。


抱著孩子坐到桌前,在桌上放一塊餅乾、一個積木和一支波浪鼓,讓他自己選他想要什麼。如果他拿了餅乾,還可以順便養成自己獨立吃東西的習慣。除了餅乾,有時候還可以給他一片吐司、一片水果,讓他放在嘴邊咬。


提供孩子多一點資訊和刺激,讓他能更深入發掘周遭環境,並訓練他的觸覺以及對重量的認識。你可以在未來的四個月內,讓孩子玩下列物品並且在一旁為他解說:一個大球、一個小球、積木、沙漏、小椅子、衣物、湯匙、鍋子、小砧板、蘋果、香蕉、麵包、書本、紙張和小紙箱。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學會擦屁屁真簡單


根據統計,寶寶約從1歲半開始如廁訓練,3歲時便可在大人的幫忙下,完成排泄以及穿脫衣褲的動作,3歲半左右即能自行完成小便動作,但是,要他們使用衛生紙並完全自理大小便,則需至4歲半。


即使孩子曾經有過幾次成功的自理經驗,也不代表他們從此不需要協助,偶爾時間急迫或是衣服較難穿脫,仍需要爸媽或老師伸出援手。爸媽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練習,或想辦法鼓勵他獨立自主。


孩子學會擦屁屁的正確步驟,不但是自理能力的一大步,也是清潔衛生養成的關鍵。


本文作者/柯寶絢、學前教育雜誌特約編輯



突破心防 學會擦屁屁


便便髒髒 好害怕


孩子的行為彷彿一面明鏡,誠實地反映父母的態度。通常孩子不願意自己擦屁股的首要原因,就是覺得大便很髒,害怕自己摸到以後也會變得髒髒臭臭的,而這可能導因於爸媽無意中表現出對排泄物的嫌惡所致。


其次則是因為照顧者太勤勞,總是為孩子做得周全,以至於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說「不會」就有人代勞,既剝奪了學習的機會,還抹滅了他的自信。


第三,當家庭出現新成員,或媽媽回職場上班、孩子進幼稚園讀書的時候,爸媽可能發現孩子早就學會的事(譬如自己進食,或者大小便自理),突然之間耍賴說什麼都不會,這是因為孩子希望爸媽多與自己親近,所製造的相處時機。


對症下藥 邁向獨立


瞭解孩子不願自理的原因,並對症下藥,寶寶就可以漸漸邁向獨立。怕髒的孩子,只要讓他明白排泄是健康生理現象,手沾到大便跟玩沙子一樣,洗一洗就能 潔淨,孩子便會慢慢願意嘗試;太依賴的孩子,請爸媽多給他嘗試的機會,只要比上次進步一點點,就大方給予鼓勵:「看,進步囉,下次一定更棒!」;安全感搖 擺的孩子,多給他一些擁抱,每天撥出時間和他單獨相處談談心,讓寶貝知道爸媽對他的愛依舊不變,孩子就會回復正常模樣。


清潔步驟 男女孩大不同


由於天生結構不同,女孩陰道與膀胱位置接近,尿道比較短,以至於較男孩容易受到泌尿道感染,為了避免讓糞便的細菌感染生殖和排泄系統,幫女寶寶擦屁屁時,請由前往後擦;教導孩子自行擦屁股時亦然,讓孩子自小養成衛生習慣。


男孩雖然比較不容易被感染,但糞便裡攜帶的大腸桿菌等細菌,一樣有機會由尿道入侵,造成膀胱或腎臟發炎,而且包皮容易藏污納垢,所以爸媽每次幫寶寶 洗澡時,要記得將包皮往上推,把龜頭洗淨,並在孩子學習自理時教導清潔步驟。而且,穿上褲子以後,不論是男女寶寶或者爸媽本身,都要記得洗手喔!


洗屁屁真簡單5 tips


1、初學準備多一點衛生紙


為了避免孩子「出師不利」,才剛準備學習自理,就因用力不當擦破衛生紙、或者衛生紙折得太小,讓手沾到糞便,而不想自己擦屁股,請爸媽在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多準備衛生紙,等孩子技術較為純熟以後, 再教導簡約使用的方法。


2、沾到便便也不怕


平日幫孩子清理大小便時,不小心沾到糞便,請別大驚小怪,只要用平靜的語氣陳述:「我的手沾到你的大便,用香皂洗香香,手就乾淨了!」洗給孩子看,甚至讓孩子聞一聞。也讓他明白:用衛生紙擦屁股,並不會讓手變髒或沾染到糞便的氣味。


3、給予清潔指標


教導孩子擦屁股時,請記得告訴他們:「擦到衛生紙白白的、沒有沾到大便的時候,就是擦乾淨了。」這樣孩子才知道要擦到什麼時候,以免過度擦拭反而破皮。家裡清洗方便,還可以順道用清水和香皂洗屁屁,不但洗得更乾淨,也比較不會擦破皮。


4、創造洗屁屁口訣


清潔的步驟,大人駕輕就熟,但對於剛學習的孩子而言,卻很容易忘東忘西。這時候爸媽可以編個「擦屁屁口訣」,譬如:「脫褲ㄣ便便,摺紙擦屁屁,由前往後擦,屁屁好乾淨!」一開始自己邊念邊做,後來和孩子一起念,但是看著他做,最後寶貝自然就會自己跟著念謠做了。


5、適當地懶惰


確定孩子具備自理能力以後,爸媽要適當地狠下心來,讓寶寶自己練習。您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正在忙,請你自己擦。」或「你可以的,媽媽覺得你昨天做 得很好。」等時間一久,孩子在馬桶上蹲久了也會累,可能就動手自己擦了。剛開始寶寶或許擦不乾淨,在小內褲沾上一些糞便,請爸媽別介意,再重點提示就行。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師談感覺統合

摘自台大醫院衞教網站
作者:台大醫院復健部 黃暐恬職能治療師





"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他們外表可能和一般的孩子沒什麼不同,所以他們的問題容易被忽略,但感覺統合 的異常對於孩子日後的發展、人際關係、甚至是學習困難都有緊密的關係,而感覺統合失調的治療藥方就是提供相關感覺輸入的活動、遊戲所謂的感覺輸入,除了 我們熟悉的聽、視、嗅、味覺以外,還有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下面就以三大感覺系統及動作計畫能力來分別介紹居家相關的感覺統合活動。



感 覺統合理論是由美國一名職能治療師 珍˙愛爾絲博士所提出的,在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各種感官刺激,在我們的感官受器接收到這些訊息再傳到大腦以後,我們的大腦必須要去處理、過濾、 整合這些大量的資訊,才能做出適切的反應,若此過程中出現了問題,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每天在走路的時候,視覺訊息整合過後讓我們知道 身體和障礙物的距離,地心引力的訊息經過處理以後,讓我們能做出平衡的反應,若感覺統合出現了問題,行走的過程中可能會跌的鼻青臉腫、到處碰撞。






觸覺


當孩子對於觸覺刺激的處理有困難時,他們可能會有觸覺防禦或是會去尋求觸覺刺激,例如:一直用肢體去碰觸別人或其他特殊材質的東西,若孩子的觸覺區辨能力 有障礙時,他們閉眼時無法用手摸來辨別物品的特性,手部操作協調差,甚至操作時都要一直用眼睛來看。下列是和觸覺刺激較有相關的活動


黏土、陶土、麵團:可以將黏土搓成湯圓(圓球)、麵條(長條狀),也可將小彈珠、銅板等小東西藏在黏土裡,玩尋寶的遊戲,讓孩子用手觸摸找出來。


神秘箱:可以將日常生活常見的東西放入紙袋、紙箱中,讓孩子用手觸摸來辨別,也可放入不同材質的布料、菜瓜布等,讓孩子找出相同的布料,甚至可以在箱子內加入豆子、乾通心麵等增加難度。


沙箱:可利用沙坑裡的沙、貓沙、園藝用的細沙石,加上孩子自己的玩具來玩沙坑遊戲,也可以相同地把玩具埋入沙中來玩尋寶遊戲。


沙畫、指印畫:利用手指與沙子以及印泥、紙面的摩擦所產生的觸覺,來提供孩子所需的觸覺刺激,還可變換成其他材料,例如:水彩加上漿糊。


球池:在兒童遊樂園或是幼稚園裡通常可以看到球池,可讓孩子在裡頭假裝玩水、打球池仗、尋寶,對於較敏感恐懼的孩子,可以先坐在池邊先用腳、手來撥球,逐漸進入球池。


觸覺治療球、沐浴刷、各式海綿、公園裡的按摩步道等生活常見的東西也可以提供觸覺刺激






前庭覺


前庭覺輸入的形式以地心引力、加速度為主,同時它與身體姿勢維持、平衡以及眼球動作、孩子的情緒有緊密的關係。和前庭覺相關的活動有:


滑板:讓孩子的腹部趴在滑板上,讓他們自己用雙手推進,雙腳呈微彎抬起的姿勢,也可由家長來控制速度、推動滑板,若有滑板車也可讓孩子站著推進滑行。


彈跳床:健身器材中的彈跳床也可提供前庭刺激,配合著音樂彈跳更能增加樂趣。


跳紙箱、米袋:利用不要的廢紙箱、米袋等,讓孩子站在裡面跳著前進,同時也可增進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


公園遊樂器材:鞦韆、溜滑梯、旋轉地球、搖搖馬


治療球:可以讓孩子坐在上面,或肚子趴在球上由家長扶著他的腰部後上下左右晃動,另外孩子也可肚子趴在球上,往前傾斜俯衝後自己用手撐地,當孩子趴在治療球上時也可試著丟球、丟沙包到箱子裡。


跳跳球、跳跳馬:市面上也有販售一些充氣的小馬、有把手的治療球,都可讓孩子坐在上面邊跳邊前進。






本體覺


本體覺來自於我們的肌肉、肌腱、關節等等,讓我們瞭解自己的肢體是伸直還是彎曲,高舉還是平放的位置,不需要用視覺也能知道,而本體覺的輸入型式以「重壓」的感覺為主,同時本體覺的輸入也可降低焦慮、提升孩子的安定感,使過多的活動量降低


做漢堡、壓馬路:利用家裡的厚棉被、軟墊,將孩子包裹在裡面,還可以逐層加入枕頭、玩偶等,假裝是加「生菜」、「黃瓜」,或是將治療球緩慢壓過平躺的孩子。


拉魔毯(拉重物):準備一條薄的毯子或布,讓孩子坐在裡頭,手抓著布的後面兩個角把自己包起來,再由另一個孩子抓著布前面兩個角,拖拉著裡頭的孩子,再互換角色,或是把重物包在布裡,假扮聖誕老人載著禮物。


橡皮伸展帶:收集固定貨物或是健身用的橡皮繩,可以玩拉扯伸展的體操或玩拔河遊戲。


榨果汁、幫忙家事:在家裡可讓孩子幫忙用手動擠壓式的榨果汁器來榨果汁,還可以有成品的回饋,而在家裡幫忙搬桌椅、重物,敲釘子等也有相同的效果。


人體手推車:適用於年齡較大的孩子,讓他們雙手伸直撐在地上後,手抓著他們的雙腳抬起離地,並且雙腳及身體成一直線平行於地面,像推車一般前進(孩子的手同時要配合移動前進),同時背上可以放上布娃娃等增加樂趣。


黏土:孩子玩黏土時,可利用黏土壓製模型或是做餅乾、果凍的模型讓孩子壓製出各種樣式,並加上桿麵棍或是讓孩子徒手把黏土壓平。


嚼口香糖等有嚼勁的食物,提供口腔的本體覺刺激


動作計畫能力


當我們計畫、組織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身體來完成一樣本身不熟悉或複雜的動作,稱之為動作計畫能力,所以當孩子的感覺統合過程中有問題,或是本身的動作經驗不夠,都會影響到動作計畫能力。


過障礙:可利用公園裡的攀爬設施、森林遊樂園的越野設施以及自己在家中擺設桌椅、枕頭山等障礙關卡,讓孩子想辦法運用自己的肢體爬過、鑽過、跳過障礙。


學螃蟹、熊、毛蟲等動物走路


模仿帶動唱以及打節拍


模仿遊戲: 例如「老師說」,可模仿「右手摸左肩和左手摸右膝」、「右手摸左耳及左手拍右腿」等較複雜的動作。


提供孩子適當的感覺統合活動可以改善他們的動作表現,但是如何控制活動中感覺刺激的量來合適孩子也很重要,所以建議家長們在給予孩子活動之前,可以先至醫院的復健部尋求職能治療師的諮詢,才能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適當的感覺刺激。"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刺激寶寶腦部發展–黑白卡


黑白卡是根據美國心理研究協會研究的兒童視覺發展理論而發展出來。以繪製出的一套線條簡單、對比鮮明的黑白圖形,滿足這一時期孩子視覺發展 需要。讓嬰兒接觸黑白圓點卡與輪廓卡,能促使他們儘早發展對顏色和形狀的直觀感知,提供寶寶視覺刺激,並加強辨識物體外廓的能力,增進視覺神經的成熟度, 加強注意力集中度,為學習事物的專注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使用原理:


寶寶出生前是在媽媽子宮裡面生活的,眼睛對外界的感知只有黑白的明暗反射。人的眼睛細胞分為對黑白明暗感知的桿狀體細胞和對彩色感知的錐狀體細胞, 黑白明暗感知的桿狀體細胞比彩色感知的錐狀體細胞多18倍的數量,出生後0-6個月是寶寶眼睛桿狀體細胞迅速發育到成熟時期,這個階段用黑白卡刺激眼睛的 桿狀體細胞讓它發育強大是孩子以後掌握快速閱讀的關鍵。


新生兒只能看到光線的明暗及物體模糊的輪廓,他看得到母親的影子在明亮的窗前移動,這種明暗的對比,有助於新生兒視力的發育,等到他看清楚輪廓,就會開始搜尋細節,例如母親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而此時讓新生的小寶寶看黑白卡片,對於寶寶的視力發育,有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對小寶寶而言,語言遠比文字或圖形更抽象,更難以理解。同樣的一句話,因為語氣不同,對於小寶寶的意義也不相同。而圖形是不會改變的,白色的卡片上面畫著黑色的圖形或圓點,不論看多少次,小寶寶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此他學習的效果更快更好。


另外,據教育專家指出,系統性的視覺引導訓練,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辨識力、及邏輯思考能力,已達到開發左右腦的目標,建立良好的學習基礎,黑白幾何圖形不只可讓孩子清楚辨識圖形,提升智能,更可穩固孩子的情緒,促進思維的發展!


使用方法:


1、依照視覺卡的年齡,拿給寶寶看,每次約30秒,目視距離約30公分,一次以2〜3張圖卡來刺激寶寶的視覺。


2、可以將視覺可3〜5張,按照編號順序排列掛在牆上,抱著寶寶依序觀看,每張注視20秒再換看另一張,目視距離按月齡調整,由20公分〜60公分 (月齡越大距離越遠)。


3、可以一邊念出字卡名稱,一邊和寶寶聊和字卡相關的內容。例如:寶寶你看,這個是電話,我們可以打電話給爸爸哦!


4、當寶寶注視到黑白卡時,緩慢移動黑白卡位置,可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並念出字卡名稱。


5、貼在他視線所及的地方,像嬰身床旁邊,寶寶會自己盯著看哦!






















PS:一般書局、大賣場都可以買的到類似黑白卡的幼兒叢書,若媽咪不想花錢,也可以自已在家DIY動手做,就是黑底白線條或白底黑線條的圖形,圖案愈大愈好,一開始可以先給寶寶看簡單的圖,再看複雜的,寶寶真的會盯著看,有緩和情緒的作用哦!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夾捏轉的活動設計


幼兒夾捏轉的活動設計


中台幼保系 連寶靜

  一雙靈活的手是開啟幼兒智慧之門的關鍵,而蒙特梭利博士曾說:「我看到了,我聽到了,直到親自動手做了,我 才真正瞭解。」來形容幼兒學習的特色。身為家長的我們,無不渴望有個聰明、積極、好學的孩子,然而這些迷人的人格特質,除了先天的差異外,大半是要靠後天 的努力來培養。當孩子的心思沒有焦點,亦無可專注的事物時,即出現了許多的空閒行為,而感到很無聊,無聊時就是處於一種心智的飢餓狀態中,是在浪費寶貴的 時間和生命,唯有透過適當的引導和協助,接受挑戰,克服困難,才能激發幼兒的潛能,而其祕訣就是大人協助尋找和安排一些可供他們小抇忙碌的工作。日常生活 中就藏著許多能訓練幼兒雙手能力的機會,只要稍具慧與耐心就可妥善利用那些隨手可得的材料,幫助幼兒精細動作的發展。
  幼兒手的能力,在嬰兒時 期由無意識的抓、捏,到有意識、目標的拍擊、拿取,搖、抓、放,經常是運用其手指中段部位進行,而指尖的發展最慢、最難,但也最重要,尤其是食指、中指及 拇指,這三雙手指的運用,創造了人類無數的文化和成就,舉凡文學、藝術、琴棋書畫,無不仰賴它們的協助,因此作者將在本文提出一些用來加強及訓練幼兒夾、 捏、轉手指能力的活動設計與材料供 家長參 考


一、 名稱:夾衣夾(夾)


材料:曬衣夾數個、竹籃子。

適用年齡:一歲半以上

示範:1.介紹幼兒工作名稱與材料。

   2.左手拿出一個衣夾,伸出右手前三根手指用力壓開衣夾,緩慢而清楚的示範數次

   3.將衣夾夾在竹藍邊緣。

   4.反覆練習夾完所有的衣夾。

延伸:在竹籃邊緣畫上記號或貼貼紙,提醒幼兒將衣夾精準的夾在那些線或點上。

二、 名稱:滴管吸水(捏

材料:托盤裡放著二個杯子、滴管、小海棉。

適用年齡:一歲半以上。

示範:1.介紹工作名稱與材料。

      2.拿起滴管,用食指、拇指尖端捏吸杯中


   3.將左邊杯裡的水用滴管吸放入右邊的杯子中。

   4.若有水灑落以小海棉擦拭清理。

註:1.有顏色的水將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

  2.和幼兒比賽,將紙條或紙張撕成小碎片,看誰能撕得越小且較多。下方準備空紙盒收集碎紙片,亦是很好的捏撕的活動。

三、 名稱:轉瓶蓋(轉)

材料:空的乳液或香水罐子數個,盛裝托盤或籃子。

適用年齡:一歲半左右。

示範:1.介紹工作名稱與材料。

   2.籃子中拿出一個乳液的罐子,緩慢旋轉打開蓋子後放置桌上,再打開其他罐子。

   3.再將它們依予一一旋轉關上。

   4.可進行蓋子與罐身的分類及配對;如將蓋子與罐身分成兩組,不依序放置再由幼兒,配對出正確的組合。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種遊戲.4大判斷法 寶寶語言發展學問大


4種遊戲.4大判斷法 寶寶語言發展學問大


寶寶發出「ㄅㄅ」或「ㄇㄇ」的音時,妳是不是欣喜若狂地大叫「我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但是,寶寶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還是只是無意義的發聲呢?寶寶這耐人尋味的第一句話,背後其實不簡單喔!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 參考資料/《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PART1 0~1歲:語言發展的4大階段
Stage1:0~2個月
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感覺,可能是餓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當寶寶感到開心、舒服時,也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在語言發展歷程中,哭聲和愉悅聲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Stage2:2~3個月
寶寶進入「gooing」時期,所謂「gooing」是指當寶寶吃飽、睡足,呈現滿足狀態時,出現探索聲音,發出「呵?呵?」聲響的情形。到了3個月大左右,寶寶開始會發出一些母音,像是「ㄨ」、「ㄚ」之類的聲音。
Stage3:4~6個月
寶 寶進入「babbling」時期,就是俗稱的牙牙學語期,此時寶寶會發出「ㄅㄅㄅ、ㄇㄇㄇ、ㄋㄋㄋ」的聲音。爸媽可能以為寶寶會叫「爸爸」或「媽媽」,但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表示,事實上這只是寶寶在探索聲音時,不小心發出來且無意義的聲音,他並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意義,而是爸媽 賦予這個聲音意義而已,但寶寶也會由此得知,自己發出「ㄅㄅ」的聲音,原來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Stage4:8~12個月
寶 寶開始會模仿了,學習大人的音調、語氣,有些寶寶在此階段,會出現像疑問句的上揚音調,或命令句的語調,但因語彙還不夠多,所以他講出來的會是夾雜著亂語 的語調。到9~10個月大時,寶寶對於聲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開始進入「jargon」(胡言亂語)時期,他可能會拿著車子,發出「叭叭、叭叭」的聲 音,又接著嘰哩瓜啦說了一堆大人聽不懂的話。

PART2 好玩的語言遊戲
Game1:多跟寶寶說話
想 要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跟他邊玩邊說話是很重要的環節。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爸媽不斷地跟寶寶說話並鼓勵他發聲,能帶給他吸收各種訊息的機會,如此才有足夠 的刺激,讓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千萬不要存有「跟寶寶說話,他又聽不懂」的想法,因為對寶寶而言,爸媽跟他說話是吸收資訊的最佳來源。
Game2:用疊語、圖像連結
在 跟寶寶玩玩具、講話的時候,爸媽不要使用難度太高的語詞,不妨用疊語的字代表,例如:汽車、火車-->統稱「車車」;奶瓶-->「ㄋㄟㄋ ㄟ」;杯子-->「杯杯」等。同時在說到這個詞彙時,也要拿著這個物品,讓他摸一摸、看一看,影像和聲音共同連結的做法,能幫助寶寶學習的速度更 快。
Game3:幫寶寶把行為說出來
由 於寶寶的操作能力還不是很好,爸媽可以多「看」寶寶怎麼玩,假如他把車子翻過來,爸媽可以回應他「哇!你把車車翻過來了!」,或是寶寶把車子推走,爸媽則 可以跟他說「喔!車車滾走了!」。從遊戲中加強這個動作所賦予的語言,藉由平常重複的累積,增加寶寶對這些話的印象,等到時機成熟,他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 口了。
Game4:哼哼唱唱加強互動
爸 媽除了親自和寶寶說話,用哼唱的方式,唱歌給寶寶聽,也是一個能促進語言發展的方法。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家長不用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聽,因為哼唱的重點在於 和寶寶有互動和溝通,畢竟廣播或音樂兒歌,只能藉由聽力,傳達到寶寶的大腦再解釋,但他又還沒有足夠能力完整解讀,然而親子面對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聽,還 可以從對方的表情,得到更多的訊息,這將為寶寶未來的人際溝通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

PART3 語言發展遲緩判斷法
Way1:環境刺激夠嗎?
每 個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一,必須視其發展歷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歲半或2歲,還沒有發出聲音,或說出一些語彙,爸媽就要特別留意了。施佳蓉治療師指出,寶 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 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回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欲望。
Way2:保母或照顧者跟寶寶的互動多嗎?
現在的上班族媽媽很多,寶寶大多托由保母照顧,而一位保母往往需要照料好幾位寶寶,如果寶寶又屬於安靜、內向型,保母可能除了餵牛奶、換尿片之外,並不會特別理會他,寶寶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較少,如此一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Way3:出現語彙或句子了嗎?
如 果寶寶到了2歲,依然沒有出現語彙或是簡單的句子,還停留在發出「ㄅㄅㄅ、ㄇㄇㄇ」聲音的階段,施佳蓉治療師建議爸媽,應該趕緊帶寶寶就醫,讓耳鼻喉科醫 師或語言治療師幫寶寶檢查、評估,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寶寶說話發展較慢。「很多情況只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加改變環境就能改善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讓 他的發展能追上同年齡的寶寶。」因此寶寶2、3歲時,家長就要留心他的發展情形,早期發現異狀,才能早期治療。
Way4:發音有問題嗎?
倘 若寶寶到了4、5歲,「爸爸」會說成「ㄍㄚˋㄍㄚ˙」或「ㄉㄚˋㄉㄚ˙」,「車子」會說成「ㄍㄜㄗ˙」,就要立即就醫了。不過施佳蓉治療師呼籲父母不用過 度擔心,因為一般來說,發音器官像是舌頭、口腔等,發展完成的年齡,大約是6歲左右,所以在經過治療之後,這些構音問題大多都能解決。

PART4 寶寶學說話的Q&A
Q:使用疊語會阻礙寶寶日後語文能力的發展嗎?
A:因 為1歲以前的寶寶,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能真正吸收的資訊也有限,當他看到奶瓶時,雖然能理解這是喝的ㄋㄟㄋㄟ,但卻還無法完整表達意思,這時使用疊語幫助 寶寶認知是可行的方式,因為很難的話語,寶寶根本聽不懂。但若是等到寶寶3、4歲,還是使用疊語教他說話,就有可能影響寶寶日後的語文發展能力。所以3、 4歲之後,就要盡量減少疊語的使用,換句話說,爸媽必須按照寶寶的發展進度,配合適當的教導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學會說話。

Q:放廣播或兒歌音樂給寶寶聽,能幫助他學習說話嗎?
A:音 樂可以讓心靈沉靜,輕柔的曲調能舒緩心情,不過當寶寶聽音樂時,會有旋律進入腦海,但語言的部分相對較少,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廣播或兒歌音樂說話的速度很 快,也不會隨著寶寶的喜怒哀樂,而改變音調、速度或詞彙,可是爸媽在跟寶寶互動時,很自然地會因寶寶哭或笑,有不同的反應和表情,說話的聲音和用字也會跟 著變化,所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最佳方法,還是透過爸媽和寶寶邊玩邊說話在一起最有效果。

Q:寶寶的第一句話會隨照顧者的用語或腔調不同而改變嗎?
A:通 常寶寶最先發出的聲音是「雙唇音」,例如:ㄅ、ㄆ、ㄇ的音,所以寶寶最常見的第一句話,會是「爸爸、媽媽」。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由於寶寶還聽不懂很多話, 只能靠著觸摸或觀察來學習,而雙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別,也較易模仿,但如果寶寶是由阿公、阿嬤照顧,他第一句話也可能是「公公、嬤嬤」,而非「爸爸、媽 媽」,這就是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在臨床個案中,就曾經遇過爸爸每句話前面,都會加一個不好聽的語助詞(ㄍㄢˋ),結果寶寶說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個 字,讓全家人都嚇了一跳,可見言教的影響力有多大。

Q:照顧者說台語或講話腔調較重,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A:這 一定多少會有影響,但說話有些許腔調,並不會妨礙與人溝通的能力,別人還是聽得懂,等到進入幼稚園、小學之後,寶寶開始走出家庭,接觸外在環境,跟他講話 的人也更多,這時寶寶所處的環境,也會改變他的說話習慣與方式。施佳蓉治療師表示,學習是一連串的過程,家庭是一個主要的部分,但學校、社會的影響也很 大,因此並不會因為寶寶小時候在講台語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就會變成台灣國語。

Q:外籍新娘的寶寶,較容易語言發展遲緩嗎?
A:外 籍新娘已經成為台灣的新族群,但是外籍新娘常會因為自己國語說不好,擔心影響寶寶,而很少跟他說話,再加上爸爸可能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 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語言發展,就很容易遲緩。施佳蓉治療師鼓勵外籍媽媽們,不要因為講話不夠標準或有腔調,就減少和寶寶說話的互動,因為讓寶寶說話最重要 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導他發聲,給予他適當的回應,讓他知道說話的意義,否則寶寶會一直不想說話,反而得到反效果。

語言治療師.推薦!
【BOOK】
*《家有學語兒-遊戲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小小孩學說話》信誼基金出版社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久周出版
【WEB】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動作訓練



說話,需要許多口腔肌肉的配合,吹氣、吞嚥、舌頭上下左右舔舐......,總之,話說不清楚,極可能是因為某些肌力不足的關係。因此,口腔動作訓練變成矯正的先決動作。


 


積木上吹乒乓球使其滾動,顏在這個動作上力道不夠,可知兩頰肌肉力量不夠,回家我們可以多練習吹泡泡,小孩絕對不會討厭這種好玩的遊戲,又可以達到訓練的目的,真好。


海苔黏在人中處,舌頭向上舔以期吃到海苔,這個動作對兩姐妹而言並不難,又有東西吃,很受歡迎的遊戲。


抿唇後像外發出 "巴" 的音,這也是訓練兩頰用力的方法,兩人聲音都不夠大,不過晴比顏好些,老師說回家要加強練習。


下課前老師給兩姐妹口哨糖,要兩人吹出聲音,顏顏的糖果一直掉下來,當然,回家也要練習嘴唇的力量。


還有一個小孩更喜歡的練習方式--用吸管吃布丁,先用胖胖粗粗的大吸管試,等到變簡單後再改用細吸管。


這些方法都符合 "有趣" 的原則,大人也可以跟小孩一起作,小孩會覺得更有趣。


每週一堂口腔訓練、一堂語言治療、一堂職能訓練,加上平日的練習,媽媽跟小孩,每天都好充實喔。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幼兒口腔遊戲 提升語音清晰度


幼兒口腔遊戲 提升語音清晰度(98年9月6日)
  文/曾怡瑄、林桂如
    聽損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常有發音不清的問題,除了囿於原有障礙的限制外,口腔動作的協調度也扮演關鍵因素。因此,在提供必要的療育訓練外,從小累積豐富的口腔動作經驗,將有助於提升孩子未來說話的清晰度。

  正確的發音,有賴嘴脣、舌頭、臉頰下頦等部分的充分運用與配合。以下提供一些簡單遊戲活動,家長可在親子遊戲互動中,提升孩子的口腔靈活度,讓孩子可以說得好、說得清楚。

  一、嘴部遊戲:可透過以下活動練習圓脣(嘟脣)、拉脣及嘴巴開合的動作。

   練習圓脣的活動,可利用吹氣遊戲(吹泡泡、吹蠟燭、吹奏樂器)或吸氣活動(吸麵條、粗吸管、吸碎布丁);拉脣可直接請孩子做露齒笑的動作,或請孩子邊照 鏡子邊做鬼臉,並請誇張的做出ㄚ、ㄨ、ㄧ的嘴形;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則可以直接練習單音ㄚ、ㄨ、ㄧ的發音。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設計些簡單的遊戲,練習嘴脣控 制能力,例如:蓋脣印、吹哨、鉛筆槓桿等;簡要描述如下:

  活動1:口紅印章

  方法:先在圖畫紙上畫好黑色圈圈(大小可依孩子可達成的能力隨時調整),請孩子將塗好口紅的嘴巴嘟脣、蓋脣印於圖畫紙上,並控制脣印要蓋在圓圈內或圓圈外。

  活動2:我會吹口哨

  方法:請孩子維持嘟脣,家長將口哨糖或葡萄乾置於孩子上下脣中間。如使用口哨糖,可請孩子嘟脣、吹氣,讓口哨糖吹出聲音;如使用葡萄乾,則發出似ㄆㄨ的音,再將葡萄乾吐到盤中。

  活動3:鉛筆槓桿

  方法:將鉛筆置於孩子嘟起的脣上,讓孩子控制並維持嘟脣,不要讓鉛筆掉下來。

  二、舌頭遊戲:主要訓練舌頭運動的靈活度,孩子直接伸舌做出舔嘴巴的動作,沿著嘴脣的外緣舔一圈,練習發ㄍ、ㄎ、ㄉ、ㄊ交替音,例如:ㄉㄧ、ㄉㄧ、ㄉㄧ;ㄊㄚ、ㄊㄚ、ㄊㄚ。

  活動1:舌頭掃把

  方法:{1}將果醬塗在紙杯邊緣,孩子用舌頭順著杯緣繞圈,將果醬舔掉;或直接將果醬塗在孩子嘴巴上,孩子依家長指令(上下左右),用舌頭將嘴巴上的果醬舔掉。{2}將果醬塗在上下牙上,孩子用舌頭做清潔牙齒的動作,並將果醬舔掉。

  活動2:舌頭黑白配

  方法:進行方式與黑白配遊戲相同,但用舌頭代替手。兩方猜拳後,用舌頭比出位置。

  三、臉頰遊戲:臉頰主要是練習鼓頰以及縮頰。鼓頰活動,孩子直接含一口果汁,並做出漱口的動作;縮頰則是將臉頰兩側用力向內縮,做出像小鳥的尖嘴巴。

  活動:臉頰氣球

  方法:要孩子將兩頰鼓起,越鼓越好,維持一段時間後,家長再用手戳孩子的臉頰,一邊戳一邊並鼓勵孩子放氣,像氣球慢慢泄氣一樣。

  此外,家長可準備一些需充分咀嚼的食物,例如:魷魚絲、肉乾、蒟蒻條等,置於孩子的大臼齒上,鼓勵孩子左右側輪流咀嚼,右側嚼完後用舌頭將食物送到左側繼續嚼,訓練整體口腔的協調性。.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何讓孩子愛吃飯?



 
如何讓孩子愛吃飯?

我女兒圓圓一歲多時因肺炎住院,同病房有個三歲小男孩總是一小碗飯吃一個多小時。他媽媽、爸爸和奶奶每天為孩子吃飯用盡招數,一會兒承諾給他買什麼東西,一會兒誇他多麼好,一會兒又大聲訓斥他張開嘴,整個過程讓旁人看著都痛苦。


文.尹建莉  攝影.天下資料


2011/05 康健雜誌 150期


在這過程中,小男孩就想出各種方法延緩家長對他的逼迫。他先要媽媽餵飯,讓爸爸和奶奶出去站門外;媽媽剛餵兩口,就叫媽媽出去,讓爸爸進來餵。一頓飯就讓三個大人不停地進進出出。


他每頓飯都在提條件,不斷創新折騰人的方法。把自家人折騰完後,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某個玩具,就要求馬上給他也買,否則不吃飯,第二天買都不行。他的 父母就向別的小朋友借玩具,可是每個玩具他玩一下就厭倦了,就要換新的,他父母就再向別的小朋友借。有的小朋友不願借,他就更變本加厲地以不吃飯來要脅父 母,他的父母就厚著臉求別的小朋友。


等他拿到玩具不得不張嘴吃飯時,就把玩具扔到地上,所以他總是攪得病房不得安寧,惹得別的孩子大哭。等我們這個病房裡的玩具他都玩過一遍後,他父母就到隔壁病房給他找玩具,又惹得別的房間的孩子大哭。


我終於忍不住對媽媽說,孩子生病期間胃口不好,不想吃飯是正常的,大人不也這樣嘛,強求孩子吃飯反而可能對他不好,順其自然比較好。媽媽反駁說,正是因為兒子平時不好好吃飯,才經常生病。現在生了病,想恢復就得吃飯啊,要不哪來抵抗力呢。


她的兒子看起來的確面黃肌瘦。我想,如果大人一直這樣做下去,不但孩子胃口不會好起來,恐怕連道德品質也損壞了。


問題出在家長太在意

「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美國著名兒科醫師也是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指出,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吃飯了。


斯巴克認為,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節進食數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發育需要的精妙生理機制,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最清楚想吃什麼、該吃多少,如果大人不刻意管,他就能正常發揮自己的飲食功能;家長如果經常干涉,反而敗壞孩子的食慾。


對許多父母而言,「不管」,真是難以做到,他們不認為「管」是多餘的,也不相信這叫「干涉」,反而堅信這叫「關心」和「指導」。可是事實是,愈逼孩子吃飯就愈敗下陣來。


順其自然、態度坦然

如何讓孩子有正常的食慾,其實很簡單,就是順─其─自─然。家長不強迫不焦慮,相信孩子自己知道想吃多少。孩子某天什麼都想吃,某天卻什麼都不想吃,這都正常。從一開始你就只該注意食品的營養搭配,把應該吃的東西擺上桌子,他吃哪一種、吃多少,都只是他自己的事。


如果孩子已出現了厭食症狀,首先,家長應態度平淡,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始終平和愉快,讓孩子不再因為吃飯問題而感覺有壓力,孩子才有可能產生正常食慾。


其次,不要指望他半個月、20天就能恢復。家長要有耐心,不是來自你強壓焦慮的暫時鎮靜,而來自你正確認識後徹 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處強迫,變成躲在暗處盯梢,到一定時間終於忍不住又去嘮叨孩子,那一 切都將前功盡棄。


第三,不要在各種食物間畫比例,不能說這個有營養要多吃,那個沒營養要少吃。有沒有營養要靠家長在做飯時調節, 端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孩子不喜歡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條件來逼迫,比如不要對愛吃肉而不愛吃菜的孩子說「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給你吃肉」。這樣 的話只能讓他更討厭吃菜。不妨把話反過來說,「必須吃完肉才給你吃菜,」這樣倒可能刺激他對菜產生興趣。


第四,不要餵。孩子一歲半起就可以自己吃飯,父母只需收拾被孩子弄亂的「爛攤子」就可以了。經常餵飯會影響孩子的食慾,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


有些三、四歲的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不餵,他就不吃,餵,就吃幾口。這種情況要立即改變,告訴孩子以後自己吃飯,如果他不肯,就餓幾頓,肯定餓不著,壞毛病幾天就改了。

 第五
,不要和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談條件。比如有的家長總喜歡說你要是好好吃飯,我就給你買玩具或帶你出去玩,這種話會對孩子吃飯造成消極影響,而且教他用無理要求來要脅父母。


小心你的言行舉止,不要批評食物

有的家長並不逼迫孩子,但經常有不良語言暗示,也會導致孩子厭食或偏食。


我的朋友的兒子小時候喜歡吃羊肉,但她丈夫不喜歡,後來有兩次家裡煮了羊肉,孩子正要吃時,爸爸無意中提醒說「那是羊肉!」言外之意「你肯定要吃嗎?」孩子捕捉到了父親對羊肉的排斥,感覺到父親的口氣是說「那東西挺難吃的」,以後就再也不肯吃羊肉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不愛吃某種東西時,你千萬不要說出這件事,更不要因此教訓他,也不要急於找替代品。就裝作不知道,該讓他吃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來。


甚至要找機會用語言來暗示他很喜歡吃這個。比如當著不愛喝牛奶的孩子的面對別人說,「我兒子什麼都愛吃,不挑食,一口氣可以喝下一大杯牛奶。」


最後,盡量少讓孩子吃零食。孩子飯量本來就小,吃些零食往往就飽了,上了飯桌自然沒食慾。


家庭氣氛是否輕鬆、父母關係是否和睦,也影響孩子的胃口。此外,兒童妒忌兄弟姐妹或其他周圍的孩子,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其他消極情緒影響,也會出現厭食症狀。做父母的應該多留心。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口腔功能訓練


口腔功能訓練


口腔內、外周邊的肌肉其實比想像中要多,每條的作用也都十分精細,事實上,與整個口部動作有關聯的肌肉,還包含了延伸到頭部側面的肌肉群,這些肌肉群彼此合作,讓口腔發揮最大的功能:


1、進食:


吸吮-嬰兒時期最重要的進食動作,從吸吮母乳、牛奶,進展到使用吸管、吸入軟質食物(果凍、麵條)


吞嚥-食物到達口腔後部,經過一連串的反射動作,通過咽喉進入食道,最後再到胃裡。


咬合-上下顎用力緊閉,產生力量將食物切斷、把食物固定或是把食物壓碎。


舌頭翻動-舌頭以改變形狀的方式,把食物在口中翻動,除了讓食物可以被均勻的被牙齒咀嚼以外,還能形成完整的食團,方向吞嚥。


咀嚼-當上下顎可以咬合,產生力量時,能夠將食物壓碎,但咀嚼的動作還要包括兩顎左右移動位置來形成「磨碎」食物的效果。


2、表達


發出聲音-當空氣通過喉頭、口腔、鼻腔時,會受到不同的節制、產生變化,這樣就會發出聲音,而藉著不同的口型、舌頭的位置,聲音就會不一樣,這些不同的聲音,就是話語的基礎。


要發出正確的聲音,口腔周邊的肌肉使用就必須要十分精準,當唇、舌、咽喉的肌肉可以很協調的控制力量,這樣子,精巧的動作才能產生,也就能準確的調整空氣通過的位置與流量,如此便可以發出準確的音。


 


從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口腔的兩大功能,與它的動作能力(咬合、咀嚼、口型、發音位置)和調節空氣的能力(吸吮、發音)有直接而密切的關係。增加口腔的肌肉控制,就可以提升動作和調整空氣的能力,也就能讓進食發音的技巧提升。


調整發音的技巧,大多由語言治療師提供訓練方案,職能治療師則會依照小朋友的發展年齡,找出需要發展的口腔動作,利用遊戲運動過程來強化口腔周圍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1)、顳肌和嚼肌:兩邊的顳肌分別從兩耳上方連到下顎,嚼肌則是連接兩邊的上、下顎,它們的功用就是讓上下排牙齒緊咬,吃東西時做出咬、壓碎食物的動作,發音時,控制上下顎的動作與ㄐ ㄧ等聲母和ㄞ ㄤ等韻母的發音有關。要讓顳肌和嚼肌的力量變大,練習「緊咬」的動作是最直接的方法,用長條形的點心(肉絲、肉干、魷魚絲、軟糖…等),讓小朋友緊緊咬著,然後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玩「食物拔河」的遊戲,告訴小朋友千萬別讓口中的點心被爸爸媽媽拔走了。


 



 


(2)、內側和外側翼狀肌:這些肌肉各有一對,位置比較深,內側翼狀肌連接鼻骨和下顎,外側翼狀肌則是從耳朵前方的顳顎關節(張嘴時可以摸到會動的地方)連到下顎,翼狀肌運動時,會讓下顎出現向左右移動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能夠有「磨碎」食物的功能,而且翼狀肌強壯與否,會影響下顎的靈活度,說話的速度加快、要說的字數變多時,下顎需要精巧調整位置的機率也就提高了,口腔越靈活,在表達長句時發音的準確度就會越高。要加強下顎的靈活度不偏食是最好的辦法富含纖維的食物(芹菜、空心菜、甘藍菜…等),咀嚼時必須使用咬碎和磨碎的動作,慢慢累積動作的經驗,就會讓下顎的靈活動提升。


 



 


(3)、口輪匣肌:這是一圈圍繞在嘴唇周邊的肌肉,主要的工作是改變嘴唇的形狀,舉凡抿嘴、嘟嘴、微笑、咧嘴等動作,都會需要口輪匣肌。吃、喝各類固體、液體食物,嘴唇需要緊閉,才能順利的把東西吞下去、平常時間避免口水流出來也要嘴唇緊閉的動作、做出豐富的表情會使用到嘴巴、發出ㄅ ㄡ等聲音,與嘴唇的動作直接有關。加強口輪匣肌的動作能力,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讓嘴唇多多「變形」,和小朋友玩扮鬼臉的遊戲,或是變成「小鳥嘴」、「小老鼠」、「玩親親」,也可以變成「小白兔露門牙」、「露出上下排的大門牙」等等好玩的動作,儘量伸展嘴唇或是讓嘴唇用力,另外,使用吸管也是重要的訓練,含住吸管吹氣吸果汁,要更加提升力量時,則可以用吸管吸布丁、果凍(不能含蒟蒻),這些動作練習的過程,是用來提升嘴唇力量和靈活度。



 


 


(4)、舌頭的肌肉:分為兩類,一類是舌頭本身的內肌肉群,另一類是連接舌頭和其他部位的外肌肉群,內肌肉群主要用來改變舌頭的形狀,像是捲舌、攤平舌頭、鼓起舌頭和翻轉舌頭;外肌肉群是變化舌頭的位置,如:伸到嘴巴外面、貼在上顎、平放在口腔之中…等。


吃東西時,舌頭變換形狀或位置,是為了把食物聚集成為食團,方便牙齒的咀嚼,像是把嘴邊的食物舔一舔、把牙齒上沾到的食物舔下來、把正在咀嚼的食物從左邊臼齒換到右邊臼齒、把食團收集到中間再往食道的方向推送;而舌頭改變位置的動作在發音過程中幾乎不斷發生,向前伸直、頂住牙齒是發ㄗㄘㄙ,鼓起舌頭、輕翹舌尖是發ㄉㄊㄋㄌ,改變形狀,向後捲曲是發ㄓㄔㄕㄖㄦ,舌頭放平,往前上方推時發ㄐㄑㄒ,往後方沉則是發ㄍㄎㄏ。


加強舌頭肌肉的功能,有時會使用一些零食來搭配,把果醬、蜂蜜輕輕抹在嘴角、嘴唇,讓小朋友做出伸長舌頭的動作,閉緊嘴巴,用舌頭輪流頂起兩側臉頰的動作,還有張開嘴巴,把舌頭向上下捲向上頂住上顎向後關上咽喉,這些動作足以讓舌頭大幅度的改變形狀及位置,如此一來,前面所提到的內、外肌肉群就可以一併訓練了。


 


訓練口腔內外、周邊的肌肉,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接受職能治療師的訓練建議之外,便是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嘴巴「多動」、「多用」、「不怕累」的原則,均衡攝取有纖維質的食物,讓咀嚼的時間變長,上下顎要使用的力量加大,還有舌頭翻轉食團的機會提高,要是小朋友已經出現了偏食的傾向,千萬別順著孩子,只準備好咬、好吞的食物,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把較難咀嚼的食物剪碎一點(不是用果汁機打爛喔!!!),混合著愛吃的食物,讓小朋友一起吃。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長期偏食的狀況時,還得要注意是不是合併了口腔過度敏感的困擾,這時職能治療師還需要評估小朋友的感覺功能,然後設計出能夠一併訓練動作與感覺功能的活動或遊戲,幫助小朋友更成功的在生活之中運用口腔功能。


 


出處:張宇群職能治療所-希望種子兒童發展中心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歲教育


 


    孩子右腦的發育,從0歲到8歲 是呈現正三角形,也就是越小吸收力越好。而孩子的左腦則是呈現到三角形。 右腦,即大腦,所負責的是行動的直覺、情感直覺、還有圖像直覺。簡單說就是圖畫、主動式的、行動式的、非語言的,屬於身教、直接示範的方式。


    左腦,即小腦,所負責的是語言、思考、推理、和邏輯。 背景知識、經驗少的寶寶,在日後也可能造成容錯能力、挫折承受力小,而刺激寶寶的左右腦,可以增加寶寶不同經驗的資料庫。


 


    為了刺激孩子左右腦的發展,平時和孩子相處時要注意:


給予情感正面的言語:每做完一件好的、對的事情,便給予誇獎,而且要是明確的誇獎。


 


    給予圖片的刺激:爸爸、媽媽的照片,花、鳥、小狗的圖片...等。 寶寶不安的時候,可以使用塑膠袋發出沙沙聲,因為懷孕5個多月的時候,寶寶開始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而所聽到的聲音,就是類似塑膠袋的沙沙聲。


 


    訓練寶寶的視力:寶寶的視力是從側邊開始發展,所以一開始只看的到側邊,而正面是看不清楚的。,所以可以常常移動物體,而引誘其從各個角度來觀看物體。


 


    訓練寶寶動作發展:讓孩子的觸感增加,感受抓、握、溫度、質感...


 


    訓練寶寶語言發展:一般來說78個月的寶寶,就會叫爸爸、媽媽。原因是因為平常最常聽到。


 


    訓練寶寶情緒發展:在孩子有任何互動時,都要有言語的交流,而不能只有行動。這樣往後和孩子的溝通才會好,以後孩子有困難,也才會向父母表達,而不是只有行動。


 


 剖腹產的寶寶,會比較害怕人的接觸,所以要常按摩他。


 


   孩子的學習階段 


0~6 month的時候:是口慾期。


5~6 month的時候:在固定的位子學習自己拿奶瓶喝奶,也可以學習吃附食品。 


6~18 month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分離焦慮期,因為開始會認人,也是口腔期。 


7~8 month的時候:不要用學步車,讓寶寶用爬的,爬至少4個月。學著自己收拾玩具。(每次玩,最多拿5樣最常玩的玩具出來) 


11 month的時候:玩躲貓貓,用手遮住臉,在出現。在還不會走路時,學習自己吃飯,之後才會乖乖坐著吃飯。 


12 month~1歲半 的時候: 會開使用手指各種東西,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去探索,但是也要讓寶寶養成常洗手的習慣,才能避免腸病毒。


 


2歲的時候:是叛逆期,孩子會常常把『不要』掛在嘴邊,但是『不要』也是從大人那學來的,所以平常要重視身教、言教。常常對孩子說正面、肯定的話。


 


    其他注意事項:


要常對寶寶說話,而不要只是生活用語,因為寶寶日後所需要的不只是日常生活的能力。


 


也要常常抱他外出,說故事給他聽,讓他接觸世界名曲、名畫...等來增加寶寶的背景經驗和知識。


 


    電視、電腦少用,因為在寶寶腦部還沒有發育完全之前,電視和電腦所發出的輻射會破壞寶寶的腦細胞,對寶寶的腦部發育不好,而電視的不需要和人互動表達方式,也會讓寶寶日後有自閉的傾向。加上電視屬於動態的學習方式,動態的學習往往比靜態的(書本...等)有趣,所以太早讓孩子接觸電視,往往日後孩子對於靜態的學習會叫不敢興趣。


 


    倒溜滑梯、吊單槓、玩火車過山洞等均可刺激腦幹,進而刺激左右腦的發展。


 


    少給寶寶吃糖,更不要給予巧克力,因為吃糖會影響寶寶的曲線發展和身高。 如果要給寶寶聽教育CD,在寶寶睡著後的30分鐘內聽即可,因為在這個期間,寶寶的潛意識最旺盛,而不要讓他聽一整天,給他塞太多的資訊。


 


    最後的結論是,從小給寶寶怎麼樣的環境,日後他就會有此能力。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動作練習單

Facebook Plurk YAHOO!

現今很多幼兒都有語言發展較慢的問題.


其實這也需要做一些【口腔動作練習】. 幫助語言的發展





附錄四


【口腔動作練習單】




◎ 第一部份  有關舌頭的運動




  在幫助舌頭上、下提昇力,及左、右的靈活度;這些動作是發舌尖音/ㄉ/、/ㄊ/、/ㄋ/,舌尖前音/ㄐ/、/ㄑ/、/ㄒ/、/ㄗ/、/ㄘ/、/ㄙ/等必備條件。


  • 將舌頭伸出縮回(可用棒棒糖、巧克力棒等幼兒喜愛的食物引誘舌尖動作)
  • 教導孩子以舔的方式吃棒棒糖或冰淇淋(練習舌頭向外前再往上翹
  • 將巧克力醬或果醬塗在幼兒口腔四周,再讓幼兒用舌尖去舔。
  •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 舌頭在口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 用舌尖舐舐海苔
  • 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 捲舌做馬蹄聲

 


◎ 第二部份  有關嘴唇的練習




  在強調雙唇的張力及形狀,有助於雙唇音/ㄅ/、/ㄆ/、/ㄇ/的發展及講話的口形變化,對於雙側裂、唇部修補過緊的幼兒尤其需要


§        蹶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鳴/


§        拉開嘴唇,說/伊/


§        不停交換說/伊-鳴-伊-鳴-伊-鳴/


§        露出上下牙放鬆,重複的做


§        兩頰內縮,蹶嘴作聲


§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        上下唇含住管狀物品,用手往外拉


§        用細的吸管吸布丁


 


◎ 第三部份  顎的練習




  指的是上、下顎,亦即是講話的口形及張嘴的程度。


§        儘量張開嘴後蹶起嘴,說/啊-鳴-啊一鳴/


§        說/啊一伊一啊-伊/


§        說/啊-伊-鳴/


§        做大咀嚼狀,或嚼餅乾或魷魚絲




◎ 第四部份  吹氣練習




  目的在讓幼兒學習空氣從口中吐出,就像說話時的呼吸是吐氣的狀態;另外,吹氣練習有助軟顎口的功能,是減少鼻音的要件,此項練習可在硬、軟顎修補完後練習。


  • 準備乒乓球與孩子玩吹球遊戲(也可以吹羽毛、衛生紙條、風車、紙船、口哨、肥皂泡泡、蠟燭、汽球、口笛糖等
  • 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一,噓一
  • 吹火柴、蠟燭、碎紙片、或口哨
  • 用吸管吹水
  • 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 鼓脹兩頰,持續越長越好
  • 鼓脹兩頰,然後爆/啪/聲
  • 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 第五部份  運用不同的口腔部位做輪替練習




  目的在增加靈活度。模仿動物的聲音是引發幼兒語言模仿的前奏,先培養他們模仿聲音的習慣,將來才能進行『仿說』


§        說劈、啪,劈、啪


§        說噗、潑,噗、潑


§        說滴、答,滴、答


§        說踢、他,踢、他


§        說啪、啪、啪


§        說他、他、他


§        說卡、卡、卡


§        說啪、他、卡


§        說啦、啦、啦


§        說發、發、發


§        說嘶、嘶、嘶


§        學小鳥叫,吱、吱、吱


§        學鴨子叫,呱、呱、呱


§        學小狗叫,汪、汪、汪


§        學小貓叫,喵、喵、喵


§        學火車開動聲,啾、啾、啾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3歲華語英幼兒溝通即語言篩檢測驗


0-3歲華語嬰幼兒溝通及語言篩檢測驗


語言發展年齡


  


     04個月


1.您的寶寶聽到有人逗弄他的玩笑聲,會有高興的表情或聲音出現嗎?


2.您的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來表他可能餓了或尿布濕了或想要您抱抱嗎?


3.您的寶寶看到發光的玩具或聽到床邊的音樂玩具發出聲音,能持續注視或聆聽,並表現出有興趣的樣子嗎?如:發出聲音或舞動小手或小腳。


4.您的寶寶會發出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嗎?如:用嘴巴發出噗噗聲或發出笑聲(喀喀聲)或哭聲或咿()、啊(Y)等聲音。


5.您的寶寶對環境中至少兩種非說話的聲音有反應嗎?如:開、關門聲、電話鈴聲或音樂聲,會靜下來或停下來表現出專心聆聽聲音的樣子。


          58個月


6.您的寶寶聽到您叫他名字或小名其中一種稱呼時,他會看著您或發出聲音或微笑回應您嗎?


7.您的寶寶有時會以大叫或聲音等其中一種方式吸引您的注意嗎?如:突然發出大聲的『Y』或『ㄇㄢㄇㄢ』或大哭等聲音。


8.您的寶寶會和成人玩至少一種互動或簡單的遊戲,如搔癢或躲貓貓嗎?互動時寶寶會表現出想玩的樣子或高興的表情或發出聲音等動作。


9.您的寶寶在玩玩具或玩其他物品時,曾經出現過笑聲或對著玩具發出咿咿啊啊或ㄉㄚㄉㄚ的聲音等其中一種嗎?


10.您的寶寶把玩具或其他物品或手指放入嘴巴時,您對他揮揮手並說「不可以」或「不行」,寶寶會暫時有停止動作或把玩具從嘴裡拿出來等其中一種動作出現嗎?


         912個月


11.您的寶寶是否會發出以下任兩種重複的聲音?如:ㄅㄚㄅㄚ、ㄆㄚㄆㄚ、ㄇㄚㄇㄚ、ㄉㄚㄉㄚ、ㄊㄚㄊㄚ、ㄌㄚㄌㄚ、ㄍㄚㄍㄚ、ㄧㄚㄧㄚ、ㄇㄚㄇㄚ、ㄨㄚㄨㄚ。


12.您的寶寶是否會模仿別人說話的聲音或樣子?如:拿電話咿咿啊啊說話或模仿您說話的樣子等任一種。


13.您的寶寶會伸出手指著物品要您看嗎?如:伸出食指指著他的玩具或玩具或書或發出聲音等任一種。


14.您的寶寶看到有人對他揮手並說bye bye,他也會揮手回應嗎?


15.您的寶寶看到您伸出手掌並說「給我」,他會把他手上的東西交給您嗎?


         1316個月


16.您的寶寶在肢體動作提示下(如:對他招手)並聽到您對他說「來」,他會過去您那裡嗎?


17.您的寶寶會用動作來表達他「想要」或「拒絕」某物或做某事嗎?如:搖頭表示不要,點頭表示要、推開碗表示不要吃等。


18.您的寶寶能聽懂沒有肢體提示的簡單指令嗎?如:您對寶寶說「拍拍手」,寶寶能聽懂指令,並做拍拍手的動作。


19.您的寶寶會用口語叫「爸爸」、「媽媽」、「阿公」或「阿嬤」等任何一個人的稱謂,或任一個有意義的名詞嗎?


20.您的寶寶會說出任一種日常生活的動作詞嗎?如:「抱抱」、「要吃」、「背背」、「打打」、


「吹吹」等。


         1720個月


21.您的孩子能在口語要求下,正確指出自己身體至少五個部位嗎?如:頭、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肚子、肩膀、腳、手等。


22.您的孩子看到熟悉的照片或圖片時,會說出或指出圖片的人或物的名稱嗎?如:看到家人的照片會至少正確指出裡面一位人物。


23.您的孩子會模仿環境中至少一種聲音嗎?如:喇叭聲「叭叭叭」、汽車聲「ㄅㄨㄅㄨ」、鈴鐺聲「叮叮噹」、火車聲「ㄑㄧㄑㄧㄚㄑㄧㄑㄧ」等。


24.您的孩子能理解至少五十個日常生活的詞彙嗎?如:常用的生活用品、常吃的食物、常看的書、常玩的玩具、常見的人的名字或稱謂等,可參考附錄「零歲至三歲嬰幼兒詞彙調整表」


25.您的孩子會像小幫手一樣,聽完您的指令且執行該項動作嗎?如:媽媽說「幫媽媽拿衛生紙來」或爸爸說「幫爸爸拿遙控器」或「把東西拿去丟垃圾筒」等至少一項。


26.您的孩子至少會說出一種兩個不同詞彙組合而成的短語嗎?如:「開~車車」、「喝~水水」、「吹~涼涼」、「洗~手手」等。


         2124個月


27.您的孩子至少會回應一種大人在日常生活中問他「是不是」、「會不會」、「好不好」、「要不要」、「有沒有」等的問題嗎?如:有人問「我們一起玩,好不好?」答「好」或「玩」、問「要不要喝果汁?」答「要」或「喝」、問「有沒有乖乖?」答「有」或「乖」等。


28.您的孩子在沒有動作提示下,能至少聽懂一個連續兩種動作的指令嗎?如:「先打開玩具箱,再拿出積木」、「戴上帽子,再去坐車車」、「把球撿起來,給媽媽」等。


30.您的孩子會說出至少五十種以上的詞彙嗎?如:常用的生活用品、常吃的食物、常看的書、常玩的玩具、常見的人的名字或稱謂等,可參考附錄「零歲至三歲嬰幼兒詞彙調查表」


31.您的孩子會指著平日常見或常用的物品,說「媽媽的」、「弟弟的」、「妹妹的」等任一種所有格用語嗎?


32.您的孩子會指著不熟悉的、有興趣或新奇的東西,問:「這是什麼?」的語句嗎?


         2528個月


33.您的孩子若穿不上鞋子時,他會至少用任一種口語向您求助嗎?如:「幫我穿」、「不會穿」、「穿不上」、「幫忙」、「好緊喔」等。


34.您的孩子會使用口語至少表達一種形容身體感覺的狀況嗎?如:手撞到了,他會說「()痛痛」:被蚊子咬,他會說「()癢癢」等。


35.您的孩子會聽懂「上面、下面、裡面、外面」等任何一種基本方位詞嗎?如:找得到「在(桌子)下面的球球」、「在碗裡的湯匙」、「在外面的狗狗」等。


36.您的孩子至少能理解兩種看故事書的規則嗎?如:打開書本指著圖片、分辨書本上下或正反面、逐頁翻頁等。


37.您的孩子理解「大」、「小」或「多」、「少」的概念嗎?如:「給我大的球」、「去坐小椅子」、「抱小椅子」、「抱小枕頭」、「給我多的糖果」等。


38.您的孩子能正確說出「你、我、他」等任何一種代名詞來替代自已或別人嗎?如:「給我吃」、「我愛你」、「我不要」、「他來了」、「你走開」等。


 2932個月


39.您的孩子會複誦或哼唱至少兩句他聽過的兒謠或兒歌嗎?如:「兩隻老虎」的前兩句或「小星星」的部分歌詞或旋律等。


40.您的孩子除了知道頭、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身體部位外,還能正確指出至少兩個身體其他的細部位嗎?如:頭髮、下巴、眉毛、臉頰、肚臍、手指頭、指甲、腳指頭等。


41.您的孩子會使用完整語句並口語主動告訴您,他想上廁所或想吃東西等至少一種需求嗎?如:「我要尿尿」、「我要ㄋㄟㄋㄟ」、「我要水水」、「我要便便」等。


42.您的孩子至少會說出一種「吃完了」、「洗好了」、「收好了」或「看過了」等語句,來表示做過某件事情嗎?


43.您的孩子會使用「怎麼」來詢問原因嗎?如:看到小朋友在哭時,他會問:「()怎麼了?」或「他怎麼哭哭?」等任一語句來詢問原因嗎?


44.您的孩子會使用「要不要」、「是不是」、「會不會」、「好不好」、「玩不玩」等任一語句來發問嗎?如:吃東西時,問「媽媽,好不好吃?」或想玩時,問:「媽媽,一起玩,好不好?」等。


        33|36個月


45.您的孩子能理解並說出下列其中一種顏色的名稱嗎?如: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橘色、黑色、白色、粉紅色等。


46.您的孩子至少會運用一種驚嘆詞來應答、呼喚或表達高興、驚訝、生氣、無奈等情緒嗎?如:孩子收到禮物時,會高興的說「哇!是機器人耶!」孩子在玩積木時,媽媽說「玩具收起來,吃飯了!」孩子會不太甘願的說「喔!」。


47.您的孩子至少會用一句簡單的話,描述他所聽到的故事或他看到的電視節目或發生的事情嗎?如:「大野狼來了」、「他掉下去了」、「外面下雨了」、「他媽媽去買東西了」等。


48.您的孩子會使用下列至少一種問句嗎?如:「你什麼時候回來?」、「你去哪裡?」、「他是誰?」、「為什麼爸爸要去上班?」等語句。


49.您的孩子會使用「剛剛」或「剛才」等任一詞彙來表達做過某事了嗎?如:問「你在幼稚園有沒有吃點心?」答「剛剛吃過了。」、問「洗手了沒?」孩子回答「剛才洗了」。


50.您的孩子會說出「今天、明天、昨天」等任一時間副詞嗎?(只要說出時間副詞,時間點不正確也算通過)如:「今天去動物園」、「明天要去公園」、「我昨天去過了」等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拼圖的學習與應用


 


諮詢/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黃恢濤


台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心理師  劉培鈴


採訪/洪憶文


 


拼圖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益智」玩具,坊間的拼圖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操作拼圖的優點、所要運用的能力,多集中於認知方面,但因牽涉較廣,家長應留意拼圖難易度是否能配合孩子發展,並適時提供協助,以免引導不成,反而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由拼圖看孩子的發展~


 


廣義的拼圖,涵蓋:圖形配對盒,如木製圖形板、塑料盒子上有幾何圖形或不規則形凹槽的設計方式,可讓孩子拿著配對之物件放入;及每片拼圖附有小握柄,方便孩子拿取並放入圖形凹槽者;其他還有紙類拼圖、立體拼圖等等。


 


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黃恢濤表示,就表面來看,操作拼圖明顯和抓握能力、視覺有關,而兩者合併則為手眼協調。不過在遊戲當中,操作拼圖所牽涉到的認知成分較多,手部功能的要求其實較少。基本上,1218個月的孩子若能翻厚紙書,及用指尖抓小豆子準確放入像保特瓶瓶口大小的範圍內,操作拼圖就沒有問題。反而是在視知覺方面,需要用到的能力包括:


 


★ 形狀恆長


孩子1歲起,會開始認識許多物品,逐漸累積形狀概念,通常他們會先認識圓形,且可完成圖形盒之圓形配對。1.5歲時,大都可完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三個基本形狀配對,1.52歲則進展到多樣幾何圖形;2歲後,孩子還能記得生活周遭多項物品的形狀。家長如欲提供孩子拼圖,首先便要考慮孩子的形狀概念發展。


 


★ 形狀區辨


如孩子要能夠區辨圓形、三角形、不規則形等彼此不同,才有辦法進行拼圖遊戲。不過開始僅指區辨圖形,不含命名,很多家長會拼命教命名,其實那是三歲以後的事。


 


★ 基礎分類能力


孩子應具有顏色和形狀分類的基本概念,以便能在眾多物件當中,知道該如何運用線索,像是同樣顏色的物件,位置可能比較接近等。


 


★ 視覺空間關係


即孩子對於不同物件在此空間的位置該如何安排,方可組合成完整的圖案。


 


★ 視覺完形


視覺完形指的是,即使一個圖形缺少某一部份或因被遮蔽而造成輪廓或線條不連續,孩子腦中也能有一完整的基本雛形,並朝著此一概念進行拼圖操作。例如一個蘋果圖案的拼圖,雖然缺了好幾塊,但我們依然能夠曉得它是什麼,且朝蘋果的概念完成拼圖。


 


活用拼圖,為認知發展加分!


如同所有啟蒙玩具一樣,拼圖若能運用得宜,對於孩子的確有許多幫助,請見專家介紹:


 


A + :形狀及顏色認知


台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心理師劉培鈴表示,顏色形狀2元配對拼圖圖的難度較為複雜,孩子也能較快找到線索,故應12歲孩子適用的拼圖非常簡單,這時提供拼圖的目的,除了加強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主要是以其為媒介,增進顏色和形狀的辨識。形狀方面,孩子最先會認識圓形,再到正方形、三角形、不規則形等;顏色方面,孩子會先認識紅色、黃色、藍色三原色,再逐漸擴及到6個顏色或更多;到孩子3歲時,他不僅能夠指認學過的顏色、形狀,還能訴之言語。在孩子3歲以前,拼圖仍以增進顏色和形狀的辨識為要,且配合其發展,逐步提高複雜度,如進行到顏色形狀2元配對等。而經由前期的累積,之後才能發展出所謂組織能力。


 


A + :空間操作&運思


孩子在拼圖時,會嘗試將物件直放、橫放,或放在角落、中間等,以求達成目的,故有助於空間操作的能力。3歲前,孩子拼拼圖是不斷地嘗試錯誤直到結束,3歲後,才會先想想再去拼,進入到空間操作運思的部分。


 


A + :視覺搜尋


拼圖一片片拆散後,孩子如欲重組原本的圖案,便須逐一尋找需要的物件,增進視覺搜尋能力。


 


A + :察覺關係


黃恢濤表示,察覺關係的能力一般可分為視知覺、專注力兩方面來討論:


 


1 視覺主題背景:當孩子眼睛在搜尋某個線索時,須能從眾多物件中釐清自己所需要者,而暫時忽略其他部分,此即視覺主題背景的區分。


 


2 專注力:進行拼圖遊戲,孩子不光要將專注力投注在活動本身,另外,這時亦須運用到選擇性注意力,也就是說將注意力放在所需要的物件上,而不是所有的刺激進來都全盤接收。


 


常常進行察覺關係能力訓練的孩子,辨識力會變高、變快,視覺搜尋也會同步跟進,讓孩子閱讀圖畫書時能掌握更多訊息。而且這類孩子還會學到細部拆解來分析,這對日後進展到組織能力,及更進一步之計畫動作能力都很有益處。


 


A + :短期記憶力


孩子玩拼圖時,如發現少了某一片,便得記住它大概是什麼形狀,才能去尋找需要的部分。


 


影響拼圖難度 2 大要素 ~


 


拼圖的難度,取決於片數、圖案難易度,及孩子對圖案的熟悉度等。家長在選購時,亦可由以下兩點著手:


 


★ 圖案:抽象 → 立體  孩子好上手


拼圖圖案對於孩子來說難或簡單,應回歸其認知發展。劉培鈴表示,最初提供孩子拼圖時,圖案越具體越好,並應從單一物件開始嘗試,抽象如卡通圖案、漫畫圖案等,則建議孩子3歲後再作考慮。部分拼圖整個圖案色調相近,且物與物之間無清晰分界線條,這亦不宜過早提供。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孩子對圖案的熟悉度也會影響其表現,例如孩子對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圖案,或他常在電視、圖書看到類似的圖案,可能反應比較好,那麼即使片數增加、圖案較為複雜,孩子也能較快找到線索,故應以孩子熟悉者為首選。


 


★ 片數:由少 → 多  按部就班無負擔


顯而易見的,拼圖片數越多、難度越高,家長不須急於求成或跟其他孩子比較,配合孩子的發展逐步提昇拼圖的難度即可。


 


各階段適用拼圖建議


 1 2 歲:


種類


為提供孩子基礎的形狀、顏色認知,適用拼圖包括:


1:針對11.5歲孩子,可以提供基本幾何圖形的圖形配對盒,一般可先從○□△三個圖形開始,再逐漸增加。孩子2歲左右,可讓他嘗試更多圖形,或附有不規則形狀的立體鏤空的圖形盒。


2:該階段手部動作可能還不熟練,家長可選擇附小握柄的木製小拼圖,該類產品類似圖形盒,但形狀更多元,當孩子正在認識許多生活事物如樹、動物、水果、雲朵時,搭配相關圖案的拼圖,孩子反應通常不錯。這類拼圖主要供形狀配對使用。


附註


木 製的圖形盒,因物件體積較大較硬,相對方便孩子拿取,而且比紙類拼圖更容易放入設計的凹槽內,同理可證,附小握柄的的拼圖亦具有上述優點。前期孩子手部動 作、手眼協調還不夠成熟時,以此進行視覺認知較為合適。隨著孩子相關能力更為成熟,再適時更換紙類拼圖。這主要是考量其手部動作、手眼協調,又或者孩子的 熟悉度,家長千萬不要有孩子無法操作紙類拼圖就是認知能力較差的想法。


 2 3 歲:


種類


厚紙類拼圖


圖案及片數


黃恢濤表示,該階段適用之拼圖,圖案方面以具體、孩子熟悉,且依物體外型清楚切割為各部位者為首選,而片數則可先從兩片開始,再視孩子接受度慢慢增加,常見為類似像是蘋果、葉子組合而成兩片拼圖、將人體分成三部份的拼圖等,通常如果素材符合上述要求,3歲左右的孩子在嘗試後都可完成6片拼圖。


一開始,家長不宜操之過急,即使是兩片式拼圖,不妨先拼好一片,留下僅剩的部份讓孩子進行單一配對,待孩子熟練後,再讓他自己拼完。


 3 4 歲:


種類


厚紙類拼圖


圖案及片數


相較於前期使用依物體部位作清楚切割的拼圖,34歲期間可以開始讓孩子嘗試隨意切割的拼圖(每片拼圖為不規則形狀)。通常若圖案為具體、孩子熟悉者,該階段約可完成612片拼圖。部分拼圖雖然片數符合,也為具體圖案,但因為圖案顏色相近,像是整面紅通通的蘋果等,34歲的孩子可能都還要父母的協助才能完成。


孩子如果之前已經知道拼圖上的圖案為何,相對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有些孩子能快速完成卡通圖案的拼圖,一方面可能是圖案熟悉,一方面則可能是重複練習的結果,其他如拼圖的切割方式、有沒有對照圖,也會影響孩子的反應。


 4 歲 後:


種類


厚紙類拼圖、立體拼圖


圖案


及片數


之前如有練習,這時可以圖案的難度可再提高,4歲以上的孩子多可完成2030片的拼圖,甚至到56歲時,如果孩子原本就已經認識拼圖上的圖案,可能看到其中一小片就可以知道整個圖案為何,並嘗試立體拼圖。當然孩子的表現又要回到家長有沒有提供圖的範例、之前有無相關經驗、對圖案的熟悉度等。


 


 你給的是壓力還是挑戰?! 


 


父母必知 3 件事 ~


拼圖是一項視知覺啟蒙的媒介,但要讓它發揮應有的功能,應配合孩子的發展,及考量孩子的興趣,盲目比較、急於求成絕對有害無利。特別是以下幾點,請家長多留意:


 


● 嗶~ 嗶 ~ :慎選拼圖


拼度的難易度應符合孩子年齡和能力,現在大部分產品上都有清楚標示適用年齡,散裝的拼圖若沒有標示,可參考前文使用建議。


 


● 嗶~ 嗶 ~ :確認孩子知道遊戲規則


家長可能覺得拼圖不就是把物件放上去,哪有什麼難?但對孩子來說,在剛開始接觸時,他不見得知道該如進行,甚至到後來的立體拼圖,牽涉到物件有六面圖案,難度更高,故建議家長先作示範,並提供孩子摸索的機會。


 


● 嗶~ 嗶 ~ :按部就班


拼圖提供應有其階段性,如果孩子有興趣且前期表現不錯,再考慮進入下一階段也不遲。家長千萬不要為了省錢或一時興起,提供孩子能力以外的拼圖,加重其挫折感。


 


幫助孩子輕鬆上手有撇步~


孩子剛開始玩拼圖時,都是一個一個試,即從嘗試錯誤中學習,如何讓孩子擁有成功的經驗、逐步接受挑戰,絕對需要家長的協助,不過這跟父母直接指揮孩子拼哪一片絕對是兩回事喔!其實引導技巧很多,家長不妨試試看:


 


G u i d e : 尊重孩子個別差異


劉 培鈴表示,每個孩子的氣質、挫折忍受度、能力發展快慢都不太一樣,所以適合的引導方式和啟蒙素材也必須跟著調整。例如有些孩子喜歡接受挑戰,而有些孩子天 氣質比較退縮,可能對新事物接受度沒那麼好,家長應避免提供過難的素材,而要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感覺到遊戲的趣味後,再慢慢增加難度。


 


G u i d e : 試著提供孩子線索


黃恢濤表示,家長應先讓孩子有一段摸索的時間,如果孩子不得其門而入,可以提醒孩子留意拼圖的線索,方法包括:


1 ... 選擇孩子熟悉的圖案,或者提供圖例讓孩子參考,接著一片片拿起來,再讓孩子嘗試拼圖,當然家長先作示範也是不錯的方式。


2 ... 提醒孩子留意拼圖物件之顏色、線條、邊角等線索。


3 ... 先將拼圖不同部分之物件加以分類,避免孩子漫無目的尋找。


4 ... 先在拼圖底板上,加強描繪拼圖物件的線條,讓孩子可以根據形狀配對來玩拼圖。


5 ... 孩子在拼的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家長可以針對關鍵的幾片作協助,讓孩子可以繼續進行遊戲。


6 ... 孩子若對圖案不熟悉,家長可先拼好大部分,並留幾片給孩子嘗試,讓他有完成的感覺,待孩子認識整個圖案後,再挑戰多一些片數。或者在遊戲前,先讓孩子瞭解圖形亦可。


 


G u i d e : 陪伴孩子一同遊戲


家長陪同遊戲可增進對孩子能力的瞭解及適時提供協助,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動力喔!


 


【 小 叮 嚀 】


提 供拼圖,最基本的便是符合孩子發展,超過孩子能力所及當然不好;反之,當孩子已經很熟悉相關遊戲,且對拼圖感興趣,家長便該更換相同程度但不同種類的拼 圖。因為拼圖可以經由練習而熟練,同一副拼圖如練熟了,完成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時提供新的拼圖,考驗的便是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不過初期家長仍應提供 適當的協助。如果孩子嘗試後,依然難以進入狀況,家長可能要考慮孩子是否僅憑記憶在操作拼圖,較缺乏組織、策略能力,並加強這方面的協助。


 


 


 


《 專家小檔案 》


   劉 培 鈴


現職:台安敦南心智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師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經歷:童綜合醫院心身科  臨床心理師、東海大學學生諮商中心  心理諮商老師、羅東聖母醫院身心發展中心


心臨床理師暨精神醫療組組長、宜蘭特教資源中心  兼職心理師、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心理師


 


   黃 恢 濤


學歷:台灣大學職能治療系畢業


經歷:台大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琴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